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干预对预防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马艳香 刘岩 《中外医疗》 2013年第33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的意义,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进行留置导尿的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52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采用序贯选用导尿管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患...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的意义,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进行留置导尿的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52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采用序贯选用导尿管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漏尿情况。结果观察组1个月漏尿率为3.85%;2个月漏尿率为7.69%,3个月漏尿率为13.46%,对照组1个月漏尿率为7.69%;2个月漏尿率为11.54%,3个月漏尿率为21.15%,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漏尿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选用导尿管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内科留置导尿的漏尿情况,是较为理想的护理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神经内科 留置导尿 漏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诊治耳鸣的思路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岩 马艳香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3期247-248,共2页
目的观察于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的耳鸣病因,总结并且探讨诊断的思路。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的门诊以及病房所接诊耳鸣的10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并且进行归纳,总结和探讨。结果在所有100例耳鸣的患者中,有54例患者仍然存在着睡眠障碍和心理... 目的观察于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的耳鸣病因,总结并且探讨诊断的思路。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的门诊以及病房所接诊耳鸣的10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并且进行归纳,总结和探讨。结果在所有100例耳鸣的患者中,有54例患者仍然存在着睡眠障碍和心理障碍等问题,并且没有检查出明显的器质性损伤的问题。其余46例患者存在着耳部疾病或者非耳部的疾病。结论耳鸣患者的病因较为复杂,于神经内科就诊的耳鸣患者通常伴有心理,睡眠障碍等疾病。然而耳部的病变,耳朵的周围性及全身性的疾病也可能是患者耳鸣的原因。我们在接诊耳鸣的患者时候,更加需开阔的思路,最大限度的减少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诊断思路 神经内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医护人员对护士专科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岩 国先枝 《中外医疗》 2013年第33期156-156,158,共2页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医护人员对护士专科培训的需求,积极促进神经内科护士培训课程的规范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根据医院自身实际情况并参照相关文献制定问卷内容,并发放问卷给神经内科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调查结...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医护人员对护士专科培训的需求,积极促进神经内科护士培训课程的规范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根据医院自身实际情况并参照相关文献制定问卷内容,并发放问卷给神经内科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了解神经内科护士专科培训需求。结果神经内科医护人员多数认为专科培训课程十分必要,护士能力提升需求最高是专科疾病护理评估能力,重症监护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分列第2位和第3位。实验组肺心病患者所取得的临床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要高,且纤维蛋白原、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同对照组相比有了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医护人员对现有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均不满意,护理的专科培训需求高,应尽快建立神经内科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 肺心病 急性发作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重症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起局部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志彬 刘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54-56,共3页
神经重症患者大量应用高渗性脱水、高粘度性、高营养等药物,对其外周血管刺激性较强。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可以避免反复多次静脉穿刺,降低患者的痛苦,还可以有效保护其外周血管... 神经重症患者大量应用高渗性脱水、高粘度性、高营养等药物,对其外周血管刺激性较强。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可以避免反复多次静脉穿刺,降低患者的痛苦,还可以有效保护其外周血管。PICC具有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置管时间长、不使用麻醉剂等特点,但神经重症患者的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在PICC置入后,极易引起导管局部静脉血栓的形成,一旦栓子脱落会导致肺动脉栓塞而危及生命。因此,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是PICC置管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患者 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例左右两侧基底神经节梗死致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素平 温秀莲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左右两侧基底神经节区梗死致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情况,并比较左右两基底神经节区梗死所致卒中后抑郁之间的差异。方法:选择经CT或MRI证实左侧或右侧基底神经节区单一病灶(除外腔隙性梗死)的患者各50例,左侧50例为A组,右侧50例为B... 目的:观察左右两侧基底神经节区梗死致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情况,并比较左右两基底神经节区梗死所致卒中后抑郁之间的差异。方法:选择经CT或MRI证实左侧或右侧基底神经节区单一病灶(除外腔隙性梗死)的患者各50例,左侧50例为A组,右侧50例为B组,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入选患者进行评定,对比左、右两侧基底神经节梗死致卒中后抑郁差异情况。结果:左侧基底神经节区梗死的50例患者中,39例均有卒中后抑郁(78%);右侧基底神经节区梗死的50例患者中,14例有卒中后抑郁(28%),左侧高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3,P<0.05),左侧基底神经节区梗死致卒中后抑郁程度重于右侧基底神经节区梗死致卒中后抑郁。结论:左右两侧基底神经节区梗死致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情况有差异,临床神经心理学工作者应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神经节 卒中后抑郁 神经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持续质量改进对神经重症患者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志彬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22期186-188,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对神经重症患者施予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的价值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88例神经重症患者的资料,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44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CQ... 目的研究分析对神经重症患者施予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的价值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88例神经重症患者的资料,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44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CQI的44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总分、失禁性皮炎(IAD)的发生率、总体满意率好于A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QI能够减少神经重症患者其IAD的产生,并增强其对于护理的总体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 危重 效果 失禁性皮炎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基底神经节区病变致汉语失写症临床特征分析
7
作者 温秀莲 王东 李红梅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4-45,共2页
失写症(Agraphia)是由于获得性脑损害而导致书写功能受损或丧失。基底神经节性失写是指病灶部位主要位于基底神经节区,包括壳核、尾状核、苍白球、内囊区,引起失写综合征。对于基底神经节性失写、基底神经节性汉语失写的相关研究报道... 失写症(Agraphia)是由于获得性脑损害而导致书写功能受损或丧失。基底神经节性失写是指病灶部位主要位于基底神经节区,包括壳核、尾状核、苍白球、内囊区,引起失写综合征。对于基底神经节性失写、基底神经节性汉语失写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现对我科收治的50例右侧基底神经节区病变致7例汉语失写症的失写特征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失写症 基底神经节区 临床特征 病变 右侧 基底神经节性 获得性脑损害 功能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右两侧基底神经节区病变致汉语失写症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温秀莲 邓佩玲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50-51,共2页
目的:观察左、右两侧基底神经节区病变致汉语失写症失写程度间差异。方法:选择左侧、右侧基底神经节区单一病灶的患者各50例,测查其书写状况,计算各项书写得分和失写指数。结果:左侧失写42例与右侧失写7例在各项书写得分、失写指数方面... 目的:观察左、右两侧基底神经节区病变致汉语失写症失写程度间差异。方法:选择左侧、右侧基底神经节区单一病灶的患者各50例,测查其书写状况,计算各项书写得分和失写指数。结果:左侧失写42例与右侧失写7例在各项书写得分、失写指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基底神经节区病变致汉语失写症失写程度重于右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神经节 病变 失写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马哈系统在首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9
作者 武英红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13-119,共7页
目的 通过奥马哈系统理论结合健康管理理念来构建首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从入院到居家的最佳整体健康管理方案,以期减轻患者因吞咽障碍带来的社交、心理、饮食安全隐患,为临床护理人员护理吞咽障碍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 目的 通过奥马哈系统理论结合健康管理理念来构建首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从入院到居家的最佳整体健康管理方案,以期减轻患者因吞咽障碍带来的社交、心理、饮食安全隐患,为临床护理人员护理吞咽障碍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在内蒙古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发脑卒中吞咽障碍115例纳入本研究。其中对照组57例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出院后采用常规医疗方案和随访。干预组58例住院期间和出院期间采用整体奥马哈系统的健康管理方案,即通过奥马哈系统评估、分析和解决患者从入院到居家的护理问题。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护理问题超过30%的改善成效进行分析,显示除了消化-水合的状况改善外,对于其他护理问题的认知、行为、状况在住院不同阶段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护理问题的认知、行为、状况在出院不同阶段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奥马哈系统理论的健康管理模式能够对患者从入院到居家实施连续化的健康管理,可以分析出首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在整个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改善成效,为临床护理人员护理吞咽障碍患者提供护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管理 奥马哈系统 吞咽障碍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血清缓激肽、s100β蛋白和Aβ1-42表达水平及与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4
10
作者 付劭静 杨月明 +1 位作者 周延华 卑红喆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2245-2249,共5页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症(AD)患者血清缓激肽(BK)、s100β蛋白、A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表达水平及与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AD患者60例(AD组)、非AD痴呆患者48例(非AD组)及同期健康体检...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症(AD)患者血清缓激肽(BK)、s100β蛋白、A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表达水平及与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AD患者60例(AD组)、非AD痴呆患者48例(非AD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BK、s100β、Aβ1-42表达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估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分析AD患者血清BK、s100β、Aβ1-42水平与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AD合并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价值,分析各指标相关性。结果AD组血清BK、s100β、Aβ1-4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AD组、对照组,AD组NIHSS评分高于非AD组、对照组,而MMSE评分低于非AD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AD组、对照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率、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率高于非AD组、对照组(P<0.05);随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加重,AD患者血清BK、s100β、Aβ1-42增加(P<0.05);ROC曲线发现,血清BK、s100β、Aβ1-42联合诊断AD合并神经功能障碍、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81,0.82、0.84,0.82、0.83,0.865、0.89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D患者血清BK、s100β、Aβ1-42水平与NIHSS评分两两呈正相关(P<0.05),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AD患者血清BK、s100β、Aβ1-42呈高表达,且三者在预测AD合并神经功能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方面有较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激肽 S100Β蛋白 AΒ1-42 阿尔茨海默症 神经功能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视皮质神经元发育的体视学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纳冬梅 王荣华 +1 位作者 孙强 宋铁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29-533,共5页
实验取自14例产后死亡的胎儿,胎龄12~40周,对其视皮质神经元进行电镜观察及立体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视皮质神经元在发育早期(12周胎龄)时,可依细胞大小、核及胞质中的细胞器鉴别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2)视皮... 实验取自14例产后死亡的胎儿,胎龄12~40周,对其视皮质神经元进行电镜观察及立体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视皮质神经元在发育早期(12周胎龄)时,可依细胞大小、核及胞质中的细胞器鉴别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2)视皮质神经元发育过程中,核质比例逐渐减小,细胞核体密度逐渐减少,核仁与胞质的体密度呈上升趋势(3)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核糖体的体密度呈明显上升趋势,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及溶酶体的体密度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质神经元 发育 胚胎 体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视皮质神经元发育的立体学定量分析
12
作者 纳冬梅 王荣华 +3 位作者 孙强 安中平 张宝东 宋铁军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6期427-429,共3页
本实验取材自14 例流产的正常胎儿,胎龄12 ~40 周,对其视皮质神经元进行立体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视皮质神经元发育过程中核质比例逐渐减小;细胞核体密度逐渐减小,核仁与胞质的体密度呈上升趋势;细胞质内线粒体、粗面内质... 本实验取材自14 例流产的正常胎儿,胎龄12 ~40 周,对其视皮质神经元进行立体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视皮质神经元发育过程中核质比例逐渐减小;细胞核体密度逐渐减小,核仁与胞质的体密度呈上升趋势;细胞质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核糖体的体密度呈明显上升趋势,而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及溶酶体的体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质神经元发育 体视学 胎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视皮质发育中神经元数密度测量分析
13
作者 纳冬梅 王荣华 +5 位作者 徐晋 张萱 刘会文 张宝东 宋铁军 孙强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6期416-418,共3页
选取胎龄12~40周流产胎儿,对其视皮质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神经元数密度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发现,胎儿视皮质在发育过程中神经元的数密度总的呈现下降趋势,这可能是在发育的一定时期。
关键词 胚胎 视皮质 神经元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意识障碍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
14
作者 安春梅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1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针刺补肾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及对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共68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普通取穴针刺治疗,研究组实施补肾活血法取穴针... 目的:探讨针刺补肾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及对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共68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普通取穴针刺治疗,研究组实施补肾活血法取穴针刺治疗,对2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67.6%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治疗后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前后研究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补肾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状态,有利于活血化瘀、通脑络、解脑毒、养脑神及生脑髓,值得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补肾活血法 缺血性中风 血脂 血液流变学水平
原文传递
比较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临床疗效
15
作者 林立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75-0078,共4页
分析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自本院2023年01月至2023年12月间60例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不同疗法,分为对照组(氟哌啶醇)和观察组(利培酮),各30例,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 分析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自本院2023年01月至2023年12月间60例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不同疗法,分为对照组(氟哌啶醇)和观察组(利培酮),各30例,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痴呆伴精神行为异常的患者,使用利培酮,其疗效优于氟哌啶醇,值得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哌啶醇 利培酮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抑制剂在6-羟基多巴胺诱导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木其尔 许舒婷 +1 位作者 闫红贺 卑红喆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3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铁死亡抑制剂在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进行造模,造模成功的P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PD组、铁死亡抑制剂组,各8只。铁死亡抑制剂组给予2 mg/kg ferrostat... 目的探讨铁死亡抑制剂在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进行造模,造模成功的P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PD组、铁死亡抑制剂组,各8只。铁死亡抑制剂组给予2 mg/kg ferrostatin-1腹腔注射,PD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续14 d。最后1次给药后24 h进行大鼠行为学检测,记录健侧旋转的圈数、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颈椎脱臼处死大鼠后取适量脑黑质组织,测定PD相关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表达水平、氧化应激[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及炎症指标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结果PD组健侧旋转的圈数、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分别为(120.31±28.50)圈、(41.72±6.59)s、(2.76±0.45)次,铁死亡抑制剂组分别为(78.63±11.23)圈、(24.98±5.40)s、(4.09±0.56)次。铁死亡抑制剂组大鼠的健侧旋转的圈数较PD组少,逃避潜伏期较PD组短,穿越平台次数较PD组多(P<0.05)。铁死亡抑制剂组大鼠的脑黑质组织中GPX4、SLC7A1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2.96±0.51)、(2.25±0.35),均高于PD组的(2.18±0.42)、(1.76±0.20)(P<0.05)。铁死亡抑制剂组大鼠的脑黑质组织匀浆中ROS、LPO、MDA水平分别为(4.08±0.47)pg/ml、(6.54±1.09)μg/ml、(3.26±0.42)ng/ml,低于PD组的(5.21±0.67)pg/ml、(8.35±1.20)μg/ml、(4.10±0.56)ng/ml,GSH水平(13.24±2.89)ng/ml高于PD组的(10.18±2.30)ng/ml(P<0.05)。铁死亡抑制剂组大鼠的脑黑质组织匀浆中TNF-α、IL-1β、IL-6水平分别为(14.22±1.98)、(16.29±2.75)、(6.42±0.97)pg/ml,低于PD组的(18.29±2.65)、(23.01±4.39)、(8.36±1.10)pg/ml(P<0.05)。结论铁死亡抑制剂可减轻6-OHDA诱导P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异常,主要与其上调抗氧化蛋白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基多巴胺 铁死亡抑制剂 行为学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痛型癫痫(附139例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百波 徐玉祥 +5 位作者 刘志辉 王麦香 孙鲁妍 苑仁义 曾绍祥 孙秀珍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1年第3期177-178,共2页
头痛型癲痫为间脑性癲痫的特殊类型,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容易和其它引起头痛的疾病混淆而延误治疗。现将我们经临床和脑电图检查确诊的139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81例,女58例,男:女=1.4:1。年龄5~57岁(平均12.32±6.8岁);
关键词 癫痛 临床资料 抗癫痛药物 尖慢综合波 异常放电 额区 半身麻木 发作间歇期 发作持续时间 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利强 罗玉敏 吉训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25-329,共5页
低温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作用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动物实验研究显示,低温通过多种机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包括稳定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降低脑代谢率,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产生,减少微血管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减少自由基形成... 低温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作用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动物实验研究显示,低温通过多种机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包括稳定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降低脑代谢率,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产生,减少微血管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减少自由基形成,延缓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耗竭,减少钙离子内流及其继发的细胞毒性作用,减轻卒中后的细胞凋亡等[1]。近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低温 人工 临床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0例紧张型头痛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朱玉飞 王璐 +7 位作者 董钊 梁景耀 代维 张明洁 潘美妍 周志彬 李征 于生元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65-568,共4页
目的:探讨紧张型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国际头痛中心2011年10月到2012年1月就诊的紧张型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头痛患者的人口学特点、临床特点、伴随症状、触发因素、合并症等.结果:310例紧张... 目的:探讨紧张型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国际头痛中心2011年10月到2012年1月就诊的紧张型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头痛患者的人口学特点、临床特点、伴随症状、触发因素、合并症等.结果:310例紧张型头痛患者中,频发性紧张型头痛139例,偶发性紧张型头痛73例,慢性紧张型头痛86例,可能的紧张型头痛12例,男女比例为1:1.38;平均年龄为41.7±13.8岁.患者来源于城市多于农村,高学历者多于低学历者.疼痛部位为单侧105例(33.87%)、双侧157例(50.65%)、全头34例(10.97%)、部位不定14例(4.51%);好发部位依次为枕部(50.65%),其次为颞部(48.39%),顶部(35.48%),额部(31.61%);疼痛性质为胀痛145例(46.77%)、钝痛79例(25.48%)、紧箍感39例(12.59%)、搏动感47例(15.16%);无伴随症状195例,有伴随症状115例,包括恶心、畏声、畏光等;疼痛程度大多为中度(VAS 4~6分)176人(56.77%);诱发因素依次睡眠缺乏115例(37.10%),劳累89例(28.71%),紧张或情绪变化66例(21.29%),天气变化21例(6.77%),饮酒8例(2.58%).慢性紧张型头痛有33例(38.4%)合并药物过量性头痛.结论:紧张型头痛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以期早期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张型头痛 临床特点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D发泡试验对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素平 黄维星 +1 位作者 王东 郑海瑞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12期652-653,661,共3页
目的:探讨TCD发泡试验对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PFO)的诊断价值。方法:偏头痛患者75例纳入研究,经食道心脏超声确诊合并PFO 45例(PFO组),未合并PFO 30例(无PFO组),同期选择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40例对照组。所有入组者都给予TCD发泡试... 目的:探讨TCD发泡试验对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PFO)的诊断价值。方法:偏头痛患者75例纳入研究,经食道心脏超声确诊合并PFO 45例(PFO组),未合并PFO 30例(无PFO组),同期选择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40例对照组。所有入组者都给予TCD发泡试验检查及疼痛评分。结果:PFO组、无PFO组和对照组TCD发泡试验阳性率分别为71.1%、33.3%和15.5%,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O组的疼痛评分、头痛频率、头痛时间都显著高于无PFO组(P<0.05);PFO组的不同栓子分级患者疼痛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D发泡试验诊断偏头痛合并PFO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8%和100.0%。结论:TCD发泡试验对偏头痛合并PFO具有很好的鉴别与诊断价值,对患者头痛的严重程度可能有一定的辅助判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D发泡试验 偏头痛 卵圆孔未闭 微栓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