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回火对含稀土空冷贝氏体油套管用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韩强
高智敏
+3 位作者
贾欣
李涛
孙昭琦
代从伟
《金属热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86,共7页
对比研究了添加稀土Ce和不同回火工艺对空冷贝氏体油井管钢的显微组织、第二相析出行为及硬度的影响,采用热膨胀仪对稀土和非稀土贝氏体钢的相变点进行了测定,使用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回火后的微观组织和第二相进行观察分析,使用热...
对比研究了添加稀土Ce和不同回火工艺对空冷贝氏体油井管钢的显微组织、第二相析出行为及硬度的影响,采用热膨胀仪对稀土和非稀土贝氏体钢的相变点进行了测定,使用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回火后的微观组织和第二相进行观察分析,使用热力学计算软件对第二相析出行为进行模拟计算,采用洛氏硬度计对试验钢回火后的硬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200、450和650℃回火不同时间后,非稀土贝氏体钢的组织分别为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和回火索氏体,稀土贝氏体钢的组织分别为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650℃回火60 min时,贝氏体钢中的第二相为(Fe,Cr)_(3)C和Cr_(23)C_(6)型碳化物。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和回火时间的延长,稀土和非稀土贝氏体钢的硬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在450℃回火120 min时发现二次硬化现象,且稀土贝氏体钢的硬度高于非稀土贝氏体钢。稀土Ce的加入对贝氏体钢具有提高相变点温度,推迟珠光体转变,提高硬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贝氏体钢
回火工艺
油套管
组织性能
稀土
原文传递
稀土Ce对BT80s-5Cr油井管钢组织及第二相析出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韩强
许涛
+3 位作者
李涛
贾欣
孙昭琦
白岩松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29,共6页
通过加入不同含量的稀土Ce,研究了稀土Ce对BT80s-5Cr油井管钢组织及第二相析出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对淬火后原奥氏体晶粒度进行了分析;利用SEM、XRD、TEM对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和第二相进行了观察及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钢经900℃保温5...
通过加入不同含量的稀土Ce,研究了稀土Ce对BT80s-5Cr油井管钢组织及第二相析出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对淬火后原奥氏体晶粒度进行了分析;利用SEM、XRD、TEM对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和第二相进行了观察及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钢经900℃保温50 min水淬后,随着稀土Ce含量从0增加至0.012%,原始奥氏体晶粒平均尺寸由14.21μm下降到了11.06μm,稀土Ce含量为0.0025%时,晶粒分布最为均匀,且6~15μm范围内的晶粒占比60.26%。稀土加入后细化了原奥氏体晶粒,并使组织更为均匀。淬火钢经690℃回火90 min后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回火托氏体的混合组织。随着稀土Ce含量从0增加至0.012%,碳化物析出量减少,稀土的加入抑制了碳化物的析出;碳化物的类型主要为Cr_(23)C_(6)、Cr_(7)C_(3),稀土Ce的加入不改变碳化物的类型;Ce含量为0.012%时,碳化物在晶界处由连续分布转变为断续的团簇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Ce
BT80s-5Cr油井管钢
原奥氏体晶粒
第二相
原文传递
题名
回火对含稀土空冷贝氏体油套管用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韩强
高智敏
贾欣
李涛
孙昭琦
代从伟
机构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
工程
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新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
轻稀土资源绿色提取与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科技大学)
包钢集团公司包钢股份设备工程部
出处
《金属热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86,共7页
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2020GG0207)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2021LHMS05028)。
文摘
对比研究了添加稀土Ce和不同回火工艺对空冷贝氏体油井管钢的显微组织、第二相析出行为及硬度的影响,采用热膨胀仪对稀土和非稀土贝氏体钢的相变点进行了测定,使用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回火后的微观组织和第二相进行观察分析,使用热力学计算软件对第二相析出行为进行模拟计算,采用洛氏硬度计对试验钢回火后的硬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200、450和650℃回火不同时间后,非稀土贝氏体钢的组织分别为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和回火索氏体,稀土贝氏体钢的组织分别为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650℃回火60 min时,贝氏体钢中的第二相为(Fe,Cr)_(3)C和Cr_(23)C_(6)型碳化物。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和回火时间的延长,稀土和非稀土贝氏体钢的硬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在450℃回火120 min时发现二次硬化现象,且稀土贝氏体钢的硬度高于非稀土贝氏体钢。稀土Ce的加入对贝氏体钢具有提高相变点温度,推迟珠光体转变,提高硬度的作用。
关键词
空冷贝氏体钢
回火工艺
油套管
组织性能
稀土
Keywords
air cooled bainite steel
tempering process
oil casing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rare earth
分类号
TG156.5 [金属学及工艺—热处理]
原文传递
题名
稀土Ce对BT80s-5Cr油井管钢组织及第二相析出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韩强
许涛
李涛
贾欣
孙昭琦
白岩松
机构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包钢集团公司包钢股份设备工程部
出处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29,共6页
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2020GG0207)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2021LHMS05028)。
文摘
通过加入不同含量的稀土Ce,研究了稀土Ce对BT80s-5Cr油井管钢组织及第二相析出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对淬火后原奥氏体晶粒度进行了分析;利用SEM、XRD、TEM对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和第二相进行了观察及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钢经900℃保温50 min水淬后,随着稀土Ce含量从0增加至0.012%,原始奥氏体晶粒平均尺寸由14.21μm下降到了11.06μm,稀土Ce含量为0.0025%时,晶粒分布最为均匀,且6~15μm范围内的晶粒占比60.26%。稀土加入后细化了原奥氏体晶粒,并使组织更为均匀。淬火钢经690℃回火90 min后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回火托氏体的混合组织。随着稀土Ce含量从0增加至0.012%,碳化物析出量减少,稀土的加入抑制了碳化物的析出;碳化物的类型主要为Cr_(23)C_(6)、Cr_(7)C_(3),稀土Ce的加入不改变碳化物的类型;Ce含量为0.012%时,碳化物在晶界处由连续分布转变为断续的团簇分布。
关键词
稀土Ce
BT80s-5Cr油井管钢
原奥氏体晶粒
第二相
Keywords
rare earth Ce
BT80s-5Cr oil well pipe steel
prior austenite grain
second phase
分类号
TG142.13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材料]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回火对含稀土空冷贝氏体油套管用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韩强
高智敏
贾欣
李涛
孙昭琦
代从伟
《金属热处理》
北大核心
2025
0
原文传递
2
稀土Ce对BT80s-5Cr油井管钢组织及第二相析出的影响
韩强
许涛
李涛
贾欣
孙昭琦
白岩松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