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丘脑胶质瘤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申学明 刘宁 +1 位作者 许红旗 闫长祥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435-437,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丘脑胶质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3年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丘脑胶质瘤患者146例,其中76例行神经导航系统下丘脑胶质瘤显微外科切除术(观察组),70例行常规手术(对照组),比较2...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丘脑胶质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3年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丘脑胶质瘤患者146例,其中76例行神经导航系统下丘脑胶质瘤显微外科切除术(观察组),70例行常规手术(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次全切除率、部分切除率分别为72.4%(55/76)、23.7%(18/76)和3.9%(3/76),对照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次全切除率、部分切除率分别为30.0%(21/70)、54.3%(38/70)和15.7%(11/70),观察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肿瘤次全切除率和部分切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4%(17/76)和55.7%(39/7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丘脑胶质瘤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少,肿瘤全切除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胶质瘤 神经导航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向华 刘藏 +5 位作者 石祥恩 于在涛 艾泉山 侯瑞光 彭磊 董益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22期2252-2255,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外科15个月内(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人42例。予以术前,术后3 d、7 d、10 d、14 d检查下肢静脉超声,而后每7天复查一次超声。...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外科15个月内(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人42例。予以术前,术后3 d、7 d、10 d、14 d检查下肢静脉超声,而后每7天复查一次超声。记录病人性别、年龄、诊断、既往病史、饮酒史、术中失血量、病理、术后神志、脱水剂应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间。结果 42例神经外科术后DVT患者中男性18例(42.9%),女性24例(57.1%);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58.54±13.55岁;糖尿病史3例(7.1%),饮酒史9例(21.4%)。术中失血5~1 200 ml,平均失血量229.71±280.14 ml。血管相关疾病12例(28.6%);肿瘤21例(50%);其他神经外科疾病9例(21.4%)。术后神志清29例(69%),嗜睡11例(26.2%),昏迷2例(4.8%)。应用甘露醇7例,用量200~800 g,平均457.14±198.81g/人;平均应用6.29±1.70天/人。应用甘油果糖9例,用量50~300 g,平均256.17±176.78 g/人;平均应用3.89±2.37天/人。DVT血栓发现时间为术后1~16天,平均6.71±3.22天。结论糖尿病史,饮酒史,术中出血量增加,肿瘤,术后神志障碍,脱水剂应用,皆可促进神经外科术后病人下肢DVT的形成。下肢DVT多见于术后第4~7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6
3
作者 翟锋 栾国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颞叶2例,额叶2例。临床表现为反复癫疒间发作。均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术中在脑电监测下对周边致疒间区给...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颞叶2例,额叶2例。临床表现为反复癫疒间发作。均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术中在脑电监测下对周边致疒间区给予切除。结果颞叶肿瘤脑电图间歇期及发作期均表现为与肿瘤部位相关的异常放电;额叶肿瘤脑电间歇期亦表现为与肿瘤部位相关的异常放电,而发作期则表现为全头或弥漫性放电。手术均全切除肿瘤,术后病理均为胚胎发育不良神经上皮肿瘤。随访6~15个月,无癫疒间发作,MRI显示肿瘤无复发。结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经手术切除可治愈,术后不需放疗及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癫疒间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医师颅脑显微解剖教学体会 被引量:4
4
作者 曲彦明 《基础医学教育》 2014年第10期859-860,共2页
从颅脑显微解剖教学体会出发,分析显微神经解剖学习对神经外科医师的重要性,提出要建立解剖层次感和三维立体概念,并通过绘图、神经影像分析以及了解前人学习经验等多种途径,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出发,切实理解、掌握和运用相关的神经解... 从颅脑显微解剖教学体会出发,分析显微神经解剖学习对神经外科医师的重要性,提出要建立解剖层次感和三维立体概念,并通过绘图、神经影像分析以及了解前人学习经验等多种途径,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出发,切实理解、掌握和运用相关的神经解剖知识,旨在明确神经外科医师学习颅脑显微解剖的必要性,提供其加深理解的学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解剖 教学方法 神经外科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创伤致视神经损伤外科治疗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志强 崔志强 张利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11期1691-1693,共3页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是外力通过颅骨传递至视神经管,引起视神经管变形或骨折,造成视神经损伤,也有学者称之为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其定义为:外伤后没有外眼或眼底镜检查下最初的眼球、视神经损伤表现,而有视力丧失.唐山市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是外力通过颅骨传递至视神经管,引起视神经管变形或骨折,造成视神经损伤,也有学者称之为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其定义为:外伤后没有外眼或眼底镜检查下最初的眼球、视神经损伤表现,而有视力丧失.唐山市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颅脑创伤伴有视神经损伤的患者56例,其中38例行视神经减压术,有效随访27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颅脑 视神经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联合不同方法治疗高级别颅内动静脉畸形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永力 孙玉明 +1 位作者 刘方军 石祥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505-509,共5页
目的探讨对高级别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高级别AVM患者开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8例;平均(18±6)岁。Spetzler-Martin分级:Ⅳ级13例,Ⅴ级10例。畸形团的长径为3.5~15.0 cm,平均(7.... 目的探讨对高级别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高级别AVM患者开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8例;平均(18±6)岁。Spetzler-Martin分级:Ⅳ级13例,Ⅴ级10例。畸形团的长径为3.5~15.0 cm,平均(7.5±2.0)cm。所有病例均接受了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2例入院前1年和8年在外院接受栓塞治疗,3例近期接受术前栓塞,对18例直接实施显微外科手术。对切除后部分残留畸形团的5例行伽玛刀治疗。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疗效。结果①术前近期栓塞+手术切除的3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GOS4分的1例,5分2例;远期栓塞+手术2例和直接手术18例,在切除术后,1例昏迷及四肢瘫痪,1例死亡。GOS 5分的12例,4分5例,3分1例,2分1例,1分1例。②对17例患者术后行DSA复查,1例行MRA复查。显示11例获得全切,6例近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病死率为4%(1/23),重残率为4.5%(1/22)。③随访1~95个月,GOS 5分14例,4分6例,3分2例。结论对高级别颅内动静脉畸形行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并且疗效肯定,而适当的术前栓塞是手术成功的重要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显微外科手术 栓塞 治疗性 高级别颅内动静脉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颞骨内段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杜长生 王社军 +1 位作者 王建祯 吴建广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对面神经颞骨内段进行的显微解剖,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应用10%福尔马林充分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0例20侧;漂白干颅骨10例20侧。结合手术入路对面神经及其毗邻结构进行测量和拍照。结果面神经颞骨骨质内分支分为四段,即内... 目的对面神经颞骨内段进行的显微解剖,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应用10%福尔马林充分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0例20侧;漂白干颅骨10例20侧。结合手术入路对面神经及其毗邻结构进行测量和拍照。结果面神经颞骨骨质内分支分为四段,即内耳道段、迷路段、鼓室段和乳突段,分别长为(10.11±1.41)、(3.81±0.74)、(10.51±1.44)、(15.51±1.94)mm。内耳道段与位听神经伴行,鼓室段与骨迷路和中耳关系密切,经茎乳孔出颅。结论(1)经岩前入路中可利用弓状隆起和岩大神经定位。(2)经迷路入内耳道底的Bill嵴是寻找面神经内耳道段的重要标志。(3)岩大神经起点内侧5mm的垂直线是定位耳蜗方便、可靠的标志线。(4)弓状隆起和岩大神经的夹角平分线是从颅中窝寻找内耳道的最好的解剖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颞骨 神经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磁图在癫外科灶定位中的作用(附47例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周健 鲍民 +2 位作者 滕鹏飞 翟锋 栾国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496-498,共3页
目的探讨脑磁图(MEG)在癫外科灶定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行MEG及头皮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的难治性癫病人的病例资料。其中39例接受手术治疗;10例开颅行皮质脑电(ECoG)监测。将MEG的结果与发作期及发作间期V-EEG及E... 目的探讨脑磁图(MEG)在癫外科灶定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行MEG及头皮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的难治性癫病人的病例资料。其中39例接受手术治疗;10例开颅行皮质脑电(ECoG)监测。将MEG的结果与发作期及发作间期V-EEG及ECo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EG显示灶位置与发作间期和发作期V-EEG结果吻合率分别达76.6%和80.9%,与发作间期和发作期ECoG的吻合率均为80.0%。39例手术病人中,术后EngelⅠ级21例,Ⅱ级10例,Ⅲ级8例;其中29例拟切除的区域涉及到解剖学意义上的功能区,术中根据MEG显示的功能区位置进行了适当的处理,术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未加重。结论MEG为无创性检查,对高频放电检出率较高,弥补了脑电在介质衰减方面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癫外科治疗中对功能区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磁图描记术 致灶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治疗难治性癫(附12例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菲 栾国明 +2 位作者 鲍民 周健 凌至培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486-488,共3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治疗顽固性癫的治疗效果和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顽固性癫病人的手术经验。其中脑炎后继发性癫3例,Lenonx-Castaut综合征(LGS)3例,原因不明6例。均行VNS治疗,手术将迷走神经刺激电极缠绕于迷走神...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治疗顽固性癫的治疗效果和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顽固性癫病人的手术经验。其中脑炎后继发性癫3例,Lenonx-Castaut综合征(LGS)3例,原因不明6例。均行VNS治疗,手术将迷走神经刺激电极缠绕于迷走神经干上,在左腋前线作一皮肤切口,将刺激器置入皮下并与刺激电极相连接。术后2周开机,刺激电流从0.25mA逐渐调至1.5mA,刺激时间为30s,间歇(180~5)min,脉宽500~1000μs,频率30Hz。结果术后3个月,本组癫发作频率平均减少46%;术后随访1年以上5例,癫发作频率平均减少60%以上,且发作程度减轻,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明显减少,精神状态改善。结论VNS手术创伤小,副作用少,术后能减少发作的频率,提高生活质量,对不适合开颅手术的难治性癫是一种安全有效、耐受性良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 电刺激 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功能区病变继发性癫的外科治疗(附41例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鲍民 周健 栾国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483-485,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区病变继发性癫手术治疗的原则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手术治疗的功能区病变继发性癫病例,总结其诊断原则、功能皮质定位方法、手术方式选择以及预后等。行常规开颅病灶切除14例,立体定向或神经导航下病灶切除7例,... 目的探讨功能区病变继发性癫手术治疗的原则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手术治疗的功能区病变继发性癫病例,总结其诊断原则、功能皮质定位方法、手术方式选择以及预后等。行常规开颅病灶切除14例,立体定向或神经导航下病灶切除7例,颅内电极置入皮质功能定位后病灶切除15例,术中唤醒皮质功能定位后病灶切除5例;其中病灶切除后仍有灶放电者加行皮质双极电凝热灼11例。结果术后无语言及运动功能障碍加重。随访1年以上,EngelⅠ级34例(82.9%),EngelⅡ级7例(17.1%)。结论在功能区病变继发性癫手术治疗中,对功能皮质定位的重要性以及复杂程度往往超过手术本身。通过综合应用各种功能性检查对脑功能区做出正确的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功能区 癫 部分性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鞍区孤立性纤维瘤1例并文献回顾 被引量:3
11
作者 曲彦明 张宏伟 +1 位作者 张明山 于春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324-327,共4页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fibroustumors,SFT)是一种间叶来源的梭形细胞肿瘤,主要发生于胸膜腔,也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在内的全身其他部位。由于SFF是少见肿瘤,迄今为止文献报道中枢神经系统S盯仅220例,发生于颅内170例,椎管内50...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fibroustumors,SFT)是一种间叶来源的梭形细胞肿瘤,主要发生于胸膜腔,也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在内的全身其他部位。由于SFF是少见肿瘤,迄今为止文献报道中枢神经系统S盯仅220例,发生于颅内170例,椎管内50例(约占20%),其中累及鞍区病变仅7例,国内未见相关报道。现将北京三博脑科医院鞍区SFT1例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孤立性纤维瘤 鞍区病变 文献回顾 梭形细胞肿瘤 少见肿瘤 文献分析 脑科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刺激治疗慢性疼痛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向军 常鹏飞 刘坤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神经电刺激因对慢性疼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被广泛用于临床。现在常用的神经电刺激方法有经皮神经电刺激、外周神经刺激、深部脑刺激、脊髓电刺激、经皮脊髓电刺激和运动皮质刺激。每种电刺激又各具特点,它们为那些其他治疗无效的或因... 神经电刺激因对慢性疼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被广泛用于临床。现在常用的神经电刺激方法有经皮神经电刺激、外周神经刺激、深部脑刺激、脊髓电刺激、经皮脊髓电刺激和运动皮质刺激。每种电刺激又各具特点,它们为那些其他治疗无效的或因疼痛而致残的患者带来新的曙光。本文就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各种方法比较其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刺激 慢性疼痛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经鼻入路显露视神经和眼眶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宋明 王新生 +5 位作者 宗绪毅 赵澎 裴傲 严耀华 桂松柏 张亚卓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研究内镜下经鼻入路至视神经和眼眶的相关解剖,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用30具骨性颅底标本,测量相关的解剖数据。选5具成人灌注尸头,采用两种内镜经鼻入路显露视神经和眼眶。结果采用经鼻中隔旁入路,可显露双侧视神经;采用经中鼻道... 目的研究内镜下经鼻入路至视神经和眼眶的相关解剖,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用30具骨性颅底标本,测量相关的解剖数据。选5具成人灌注尸头,采用两种内镜经鼻入路显露视神经和眼眶。结果采用经鼻中隔旁入路,可显露双侧视神经;采用经中鼻道入路,可显露同侧视神经和部分眶内结构。结论经鼻入路的内镜手术是治疗视神经和眶内病变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解剖 视神经 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椎管内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2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曲彦明 张宏伟 +1 位作者 张明山 于春江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56-959,共4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原发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病理表现和治疗进展。方法分析2例经影像学、手术和病理检测证实的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回顾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2例病变术前行MRI检查呈等T1WI和等T2WI... 目的探讨椎管内原发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病理表现和治疗进展。方法分析2例经影像学、手术和病理检测证实的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回顾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2例病变术前行MRI检查呈等T1WI和等T2WI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镜下部分切除病变,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均为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术后行放疗和化疗,分别随访13和10个月。结论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发病率低,好发于青少年,影像学无明显特异性,病理检查是可靠的诊断依据,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椎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蛛膜囊肿的认识和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敦利 闫长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8期15-17,共3页
蛛网膜囊肿为颅内非肿瘤性液体积聚,在所有的颅内占位损害中占大约1%。先天性蛛网膜囊肿是蛛网膜异常分裂还是复制收集脑脊液样形成导致囊肿扩大,其机制还未确定。当患者由于蛛网膜囊肿引起癫痫发作、脑积水、颅内压升高、局灶性神经症... 蛛网膜囊肿为颅内非肿瘤性液体积聚,在所有的颅内占位损害中占大约1%。先天性蛛网膜囊肿是蛛网膜异常分裂还是复制收集脑脊液样形成导致囊肿扩大,其机制还未确定。当患者由于蛛网膜囊肿引起癫痫发作、脑积水、颅内压升高、局灶性神经症状时,需要采取手术治疗。针对蛛网膜囊肿的手术选择有着很大的争议。从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出发,应寻求蛛网膜囊肿患者最佳的治疗方式。部分或全部切除蛛网膜囊肿建立囊肿和基底池的沟通被认为是最佳的治疗外科方式。笔者认为神经内镜采用很小的颅骨钻孔进颅治疗蛛网膜囊肿同样安全有效而且创伤小,除非特殊情况避免把分流手术作为治疗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囊肿 诊断 手术指征 外科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显微血管减压治疗(附9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7
16
作者 韩宏彦 栾国明 +3 位作者 凌至培 梁继军 李云林 王鹏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及显微血管减压治疗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9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资料。结果三叉神经人脑干区有血管压迫者89例。术后疼痛立即消失或显著减轻者78例,1周内明显减轻者11例。随...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及显微血管减压治疗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9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资料。结果三叉神经人脑干区有血管压迫者89例。术后疼痛立即消失或显著减轻者78例,1周内明显减轻者11例。随访3~48个月(平均32个月),疼痛消失86例(94.5%),明显缓解、服得理多能够控制满意者5例,无复发病例。结论三叉神经入脑干区血管压迫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常见病因。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准确判定责任血管并采取适当材料及方法使人脑干区减压是提高有效率,减少复发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病因 显微血管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乙状窦后经内耳孔上入路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爱民 鲍耀东 +3 位作者 陈覃 于春江 朱凤清 夏咏本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42-544,共3页
目的利用半规管切除技术,对乙状窦后经内耳孔上入路(RSA)进行改良,形成扩大乙状窦后经内耳孔上入路(ERSA),研究ERSA能否改善对中颅窝、上斜坡、三叉神经的显露。材料成人颅骨标本10例,福尔马林固定尸头标本15例,新鲜头颅标本3例。方法... 目的利用半规管切除技术,对乙状窦后经内耳孔上入路(RSA)进行改良,形成扩大乙状窦后经内耳孔上入路(ERSA),研究ERSA能否改善对中颅窝、上斜坡、三叉神经的显露。材料成人颅骨标本10例,福尔马林固定尸头标本15例,新鲜头颅标本3例。方法先行乙状窦后经内耳孔上入路,磨除内耳孔上结节、岩尖,测量三叉神经、中颅窝、上斜坡的显露范围。再行扩大乙状窦后经内耳孔上入路,向侧方将岩骨上方的骨性结构切除,显露并阻塞上、后半规管和总脚,然后切除上、后半规管,再测量三叉神经、中颅窝、上斜坡的显露范围。结果中颅窝的显露范围:RSA为(144±34)mm2,ERSA为(487.2±37.2)mm2。上斜坡显露的范围:RSA为(90.3±16.7)mm2,ERSA为(93.4±15.1)mm2。三叉神经的显露范围:RSA显露Meckel腔内的三叉神经,ERSA扩大到半月神经节及其分叉。三叉神经的显露长度:RSA为(9.1±0.7)mm,ERSA为(13.1±0.7)mm。结论和RSA相比,ERSA可进一步扩大显露中颅窝,可扩大显露三叉神经到Meckel腔内的半月神经节,但上斜坡显露范围扩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解剖学 乙状窦后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与面神经梳理治疗面肌痉挛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东才 孙来广 闫长祥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6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方法对42例面肌痉挛病人行微血管减压加面神经梳理术。结果术后痉挛立即停止者37例,逐渐停止者5例。结论微血管减压加面神经梳理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即使术中未发现明确的责任血管。对术后复... 目的探讨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方法对42例面肌痉挛病人行微血管减压加面神经梳理术。结果术后痉挛立即停止者37例,逐渐停止者5例。结论微血管减压加面神经梳理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即使术中未发现明确的责任血管。对术后复发的病例,只要正确处理,二次手术仍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责任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成长中的神经内镜技术——2007巴黎国际神经内镜学术会议纪要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澎 张亚卓 +1 位作者 宋明 何乐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478-480,共3页
2007年5月9日~12日,2007巴黎国际神经内镜学术大会暨第4届国际神经内镜学组会议,第2届脑、颅底和脊柱神经内镜国际会议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召开。会议由国际神经内镜学组(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f Neuroendoscopy)主办.每4年举... 2007年5月9日~12日,2007巴黎国际神经内镜学术大会暨第4届国际神经内镜学组会议,第2届脑、颅底和脊柱神经内镜国际会议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召开。会议由国际神经内镜学组(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f Neuroendoscopy)主办.每4年举办1次。这次大会共收集学术论文300余篇,近59个国家411名神经外科医师参加了大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内肿瘤20例临床经验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澎 桂松柏 +5 位作者 李储忠 宋明 裴傲 王新生 宗绪毅 张亚卓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9年第1期10-13,共4页
背景与目的:脑室内肿瘤一直是神经外科治疗的难点,本文探讨了神经内镜在脑室内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经验。方法:本组病例20例,术前进行CT和MRI检查。应用神经内镜,根据术前诊断运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对侧脑室、第三脑室内生长的肿瘤进行手术... 背景与目的:脑室内肿瘤一直是神经外科治疗的难点,本文探讨了神经内镜在脑室内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经验。方法:本组病例20例,术前进行CT和MRI检查。应用神经内镜,根据术前诊断运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对侧脑室、第三脑室内生长的肿瘤进行手术切除,同时手术中应用第三脑室底部造瘘术或者透明隔穿通术,术后辅以放疗。术后出院前及3个月后复查头部影像学检查,术后1年进行随访调查。结果:20例患者均行神经内镜辅助或者单纯神经内镜切除肿瘤,其中3例术后再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入路根据病变的位置选择,全部病例均无明显的手术并发症,随访1年症状明显改善,仅有1例肿瘤复发,行二次手术治疗。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治疗部分脑室内肿瘤较传统的开颅手术有较大的优势,符合微创的原则。该方法其优点在于手术创伤小、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住院时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脑室内肿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