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中西医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1
作者 高墨含 马家乐 李军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5年第1期121-124,128,共5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当前发病率最高的白血病类型之一,且预后不良。目前,中西医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疗效不佳、不良反应大、并发症严重等缺陷。该文梳理中西医常用的治法及药物作用机制,分析二者治疗原理上的相似...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当前发病率最高的白血病类型之一,且预后不良。目前,中西医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疗效不佳、不良反应大、并发症严重等缺陷。该文梳理中西医常用的治法及药物作用机制,分析二者治疗原理上的相似之处,通过案例探讨,总结归纳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优势,展望未来发展路径,为探索新疗法、研制新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西药治疗 中药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老年人群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马伊昕 孙鑫 +3 位作者 吴晓丹 孟闫燕 费宇彤 荣红国 《中国药物评价》 2023年第2期107-114,共8页
目的:整理分析国家及各省市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方案,探究老年人群中医药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2023年1月10日(含)之前国家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 目的:整理分析国家及各省市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方案,探究老年人群中医药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2023年1月10日(含)之前国家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中管局)最新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方案。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分析防治老年人群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核心药物组成、四气五味归经、组方规律等。结果:本研究纳入30份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方案。针对老年群体推荐防治中药处方共79首(预防处方46首、治疗处方33首),未见恢复期处方。老年群体新冠病毒感染主要治法有益气温阳、肺肠同治、清热化痰等。预防处方与治疗处方用药对比显示,预防处方药物主要有防风、黄芪、白术、金银花等,药性以微温性为主,药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归肺、脾经多见;治疗处方药物主要有金银花、甘草、芦根、苦杏仁等,药性以寒性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归肺、胃、脾、心经多见。基础疾病与中药关联分析提示不同基础疾病常用药物。结论:老年人群预防以祛风益气固表、补气健脾等为原则,治疗用药以宣肺散邪、清热祛湿为主。老年患者治疗应根据临床症状,辨别不同证候确定治法,遵循中医药“辨证论治”“因人制宜”“扶正祛邪”基本原则。伴有基础疾病者可随证加减。建议增加恢复阶段推荐处方,切实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老年人 中医药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成药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郝佳欣 孙鑫 +3 位作者 吴晓丹 孟闫燕 费宇彤 荣红国 《中国药物评价》 2023年第2期101-106,共6页
目的:整理分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病毒感染)方案,为中成药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3年1月10日(含)之前国家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中管局)最新发布... 目的:整理分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病毒感染)方案,为中成药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3年1月10日(含)之前国家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中管局)最新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防治方案。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中成药用药、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中成药功效等进行统计和关联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国家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健委及中管局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方案31份。方案中面向成年人推荐中成药306种,金花清感颗粒推荐频次最多。面向儿童推荐中成药109种,金振口服液推荐次数最多。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在轻型和中型感染者中推荐频次最高,痰热清注射液和血必净注射液在重型和危重型感染者中推荐次数最多。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在成年人发热、咳嗽、咽痛三大临床症状中均作为推荐用药。功效与中成药关联分析提示不同功效的常见药物。结论:中成药在防治新冠病毒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辨别不同证候合理选用中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数据挖掘 中成药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儿童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邢叶一祎 孙鑫 +3 位作者 吴晓丹 孟闫燕 费宇彤 荣红国 《中国药物评价》 2023年第2期115-121,共7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医药防治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诊治儿童新冠病毒感染提供参考和推荐。方法:收集整理2023年1月10日之前国家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最新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中...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医药防治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诊治儿童新冠病毒感染提供参考和推荐。方法:收集整理2023年1月10日之前国家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最新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方案,建立标准化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的统计、关联、层次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中医药治疗儿童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证候、方药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儿童治疗相关中医药防治方案28个。方案中得到儿童治疗中药处方共75首、儿童推荐治疗中成药109种。儿童群体新冠病毒感染常见症状为咳嗽、发热、咽痛、乏力、恶心,常见中医证候为疫毒闭肺证、寒湿郁肺证,常见中医治法为辛凉解表、芳香化湿。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为甘草、苦杏仁、芦根、石膏、麻黄,中药药对高频组合为“金银花-甘草”、“石膏-苦杏仁”、“桔梗-芦根”等,使用药物五味以辛为主,四气以温为主,归经以归肺经为主。结论:儿童新冠病毒感染核心病机为“疫毒外侵”,病位在肺,病邪易累及脾胃,应结合儿童临床证候和生理病理特点辨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数据挖掘 中医药 用药规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F-κB信号通路的糖尿病病理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梦璐 石璐 +9 位作者 何昶昊 安永铖 吕迎兰 王晨 李慧敏 张慧琳 黄艳 付宛鑫 单子轶 赵保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6-255,共10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展形势日益严峻。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体内伴随着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异常。NF-κB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中,参与调节与免疫功能和炎症有关的多种基因,在机体受到外界刺激的情况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展形势日益严峻。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体内伴随着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异常。NF-κB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中,参与调节与免疫功能和炎症有关的多种基因,在机体受到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可被多种因子激活,从而使机体产生炎症等反应。以往对于NF-κB的研究更多的是在癌症领域,尚未对相关信号通路治疗糖尿病的病理机制及中医药治疗进展做系统阐述。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NF-κB并不是孤立的,而与炎症、氧化应激、能量代谢相关信号分子均有关联并参与介导炎症、胰岛β细胞凋亡、胰岛素信号传导等生理功能。因此阻断NF-κB信号通路的传导有利于治疗糖尿病。目前西医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但不良反应较明显,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靶点多、作用广、疗效优等特点,具有补气活血、理气化痰、清热解毒、滋阴润燥功效的中药及复方可以通过抗炎等作用有效干预NF-κB信号通路在体内的异常表达。该文总结NF-κB信号通路及其与糖尿病的关联关系,并就近5年来中医药干预NF-κB信号通路治疗糖尿病的现代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糖尿病新的病理机制奠定实验室基础,为糖尿病防治及相关中药新药研发提供新的作用靶点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ΚB 信号通路 糖尿病 炎症 中医药
原文传递
中医药调节免疫平衡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杨涵 闫永煌 +7 位作者 张文婷 朱佩轩 颜芳 吴宇杰 乔诗清 王铁山 苏泽琦 王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6-212,共7页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VA的发生与非特异性气道炎症密切相关,发病机制涉及环境、遗传、免疫等因素。近年来,中医药在CVA治疗中的优势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尤其在调节免疫平衡缓解CVA患者咳...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VA的发生与非特异性气道炎症密切相关,发病机制涉及环境、遗传、免疫等因素。近年来,中医药在CVA治疗中的优势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尤其在调节免疫平衡缓解CVA患者咳嗽症状、减少复发次数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辅助性T细胞(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由CD4+T细胞分化而来,Th1/Th2、Th17/Treg免疫失衡是CVA发病机制研究中的新热点,也是中医药治疗CVA的潜在关键靶标。Th细胞亚群生理情况下处于动态平衡,维持促炎细胞因子与抑炎细胞因子平衡的呼吸道免疫稳态。CVA发病阶段,未成熟的辅助T细胞(Th0)受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类型影响分化为Th1、Th2、Th17、Treg等细胞亚群,Th2细胞增殖引发嗜酸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Th17细胞过度分化诱发中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的产生。Th1/Th2、Th17/Treg细胞在数量及功能上相互制约,Th1/Th2、Th17/Treg免疫失衡易加剧炎症反应的产生,恢复免疫平衡对CVA的气道抗炎治疗尤为重要。该文对Th1/Th2、Th17/Treg失衡与CVA发病机制进行系统阐述,同时对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调控免疫失衡治疗CVA的最新研究进行梳理,为揭示中医药调节免疫平衡治疗CVA的科学内涵及CVA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的开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咳嗽变异性哮喘 免疫平衡 辅助性T细胞(Th)1/Th2 Th17/调节性T细胞(Treg)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中医药防治绝经后冠心病优势述评
7
作者 江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0-1143,共4页
冠心病是导致绝经后女性死亡的原因之一,绝经后冠心病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热点。西医治疗绝经后冠心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治未病”理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以及中医外治法在治疗本病的临床实践过程中显示出了独特优势。文... 冠心病是导致绝经后女性死亡的原因之一,绝经后冠心病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热点。西医治疗绝经后冠心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治未病”理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以及中医外治法在治疗本病的临床实践过程中显示出了独特优势。文章就中医药对本病的认识及其治疗本病的特色优势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绝经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冠心病 胸痹心痛 中医药 优势
原文传递
中医经络检测与慢性病相关体检异常结果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师宁 张静 +4 位作者 苏泽琦 王朋洁 刘龙飞 董静 闫焱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4年第6期361-369,375,共10页
目的探究北京地区体检人群中医经络检测结果与慢性病相关体检异常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电力医院体检科进行过中医经络检测的888例受检者,收集受检者基本资料和慢性病相关体检异常结果,应用频数分布、χ^(2)... 目的探究北京地区体检人群中医经络检测结果与慢性病相关体检异常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电力医院体检科进行过中医经络检测的888例受检者,收集受检者基本资料和慢性病相关体检异常结果,应用频数分布、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中医经络检测结果与受检者年龄、性别、超重和肥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等异常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北京地区888例中医经络检测受检者中,中医证型分布出现频次前10位依次为肾阴虚证(296例,33.3%)、三焦湿热(224例,25.2%)、肝郁气滞(222例,25.0%)、寒湿证(179例,20.2%)、胃阳亏虚(169例,19.0%)、心火炽盛(169例,19.0%)、肾精亏虚(167例,18.8%)、肝经湿热(148例,16.7%)、肾阳虚证(134例,15.1%)、肺热证(97例,10.9%)、肝火上炎(97例,10.9%)。χ^(2)检验结果显示肾阴虚证、肝经湿热在女性受检者中出现频率高于男性(P<0.05),肝郁气滞、寒湿证、肾阳虚证在男性受检者中出现频率高于女性(P<0.05);三焦湿热、胃阳亏虚、心火炽盛、肺阴亏虚在不同年龄段分组受检者中分布有差异(P<0.05);肝郁气滞、肝经湿热、肺热证在超重和肥胖受检者中分布有差异(P<0.05),肾阴虚证、肝经湿热、湿郁三焦在NAFLD受检者中分布有差异(P<0.05);心火炽盛、肝经湿热、肾阳虚证在CIMT异常受检者中分布有差异(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肝郁气滞、肺热证与超重肥胖检出情况相关(P<0.05);肾阴虚证、肝经湿热、肾精亏虚与NAFLD检出情况相关(P<0.05);肝经湿热、肾阳虚证与CIMT异常检出情况相关(P<0.05)。结论中医经络检测结果在超重肥胖、NAFLD、CIMT异常结果检出中分布有差异,可为慢性病的中医防治提供一定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经络检测 体检 慢性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灯盏细辛提取物治疗脑病作用机制及潜在新功效研究
9
作者 饶沁玲 徐砚通 +11 位作者 陈恒 黄智兴 张鸽 吕嘉瑞 胡子怡 董婧 刘嘉彤 冯金垚 王雨柔 李沐萱 王春国 邓欣祺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3期460-471,共12页
目的:采用热蛋白质组学(TPP)技术构建“高通量靶点筛选-靶标关联-临床新应用”研究体系,精准剖析灯盏细辛提取物在脑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挖掘其潜在新功效。方法:采用TPP技术,高通量筛选灯盏细辛提取物在人小胶质细胞HCM... 目的:采用热蛋白质组学(TPP)技术构建“高通量靶点筛选-靶标关联-临床新应用”研究体系,精准剖析灯盏细辛提取物在脑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挖掘其潜在新功效。方法:采用TPP技术,高通量筛选灯盏细辛提取物在人小胶质细胞HCM3中的作用靶点;通过IPA数据库和Genvestigator平台对灯盏细辛提取物的作用靶点与下游靶标、疾病进行关联分析,挖掘潜在适应症。结果:采用TPP技术筛选出灯盏细辛提取物的40个作用靶点,包括23个直接靶点和17个间接靶点;经IPA数据库与Genvestigator平台联合分析发现,其中一些靶点参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的治疗过程,提示其在脑胶质瘤治疗和神经再生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结论:基于“高通量靶点筛选-靶标关联-临床新应用”的中药靶标研究方法,从靶标层面阐明了灯盏细辛提取物治疗脑病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新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靶标 灯盏细辛 提取物 热蛋白质组学 脑病 脑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松中医药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 被引量:21
10
作者 饶瑶 李冉 +6 位作者 王晓雯 薛变霞 李世伟 赵悦 张丽花 徐砚通 吴红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331-3343,共13页
目的从含甘松Nardostachyos Radix et Rhizoma的中医药处方和中药组合物专利中挖掘甘松的中医药用药规律,为甘松现代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华医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药典》2020年版等工具书及华柄数据、中医资... 目的从含甘松Nardostachyos Radix et Rhizoma的中医药处方和中药组合物专利中挖掘甘松的中医药用药规律,为甘松现代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华医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药典》2020年版等工具书及华柄数据、中医资源网、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含甘松的中医药处方和中药组合物专利。运用Excel 2019、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5软件,进行组成药物的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含甘松的中医药处方最终纳入372首,涉及《中国药典》收载药物374种,与甘松组合用药频次最高的前10味药为白芷、香附、甘草、木香、川芎、细辛、山柰、丁香、当归和砂仁,功效分类以解表药为主,主治疾病以脾系病类最多,核心药物组合为木香分气丸加减方。含甘松的中药组合物专利最终纳入1533项,涉及《中国药典》收载药物565种,与甘松组合用药频次最高的前10味药为甘草、白芷、丁香、当归、茯苓、川芎、木香、肉桂、黄芪和陈皮,功效分类以补益药为主,主治疾病以脾系病类为首,比传统中医药处方发展了更多的药物组合。结论含甘松的中医药处方与中药组合物专利中药物组成均以解表药、补益药、理气药、活血药、温里药和清热药为主;甘松多与辛、苦、甘味,性温、寒、平,归脾、肝、胃、肺、心、肾经的药物配伍;常用于治疗脾系病类,皮肤病类,躯体痹、痿、瘤等病类,脑系病类和心系病类,与甘松国内外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松 中医药 数据挖掘 频次统计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现状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刘珊 苏泽琦 +4 位作者 刘逍遥 范琼尹 高健 马秀璟 王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9-158,共10页
目的:梳理和总结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研究现状,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借鉴和指导,也为进一步了解中医药及应用中医药治疗CAG提供科学证据。方法:检索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8月31日收录的有关中医药治疗CA... 目的:梳理和总结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研究现状,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借鉴和指导,也为进一步了解中医药及应用中医药治疗CAG提供科学证据。方法:检索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8月31日收录的有关中医药治疗CAG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纳入符合条件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和动物实验,并对纳入研究进行信息提取、归纳和整理。结果:该研究共纳入中医药治疗CAG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4篇,动物实验21篇,包含复方研究13篇,单味药研究3篇,以及中药单体研究5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表明中医药在改善患者胃黏膜病理状态、临床症状等方面作用良好。但存在研究质量参差不齐、胃黏膜病理诊断标准及临床有效率评价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动物实验主要以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为主,其研究结果表明了中医药治疗CAG具有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但CAG动物模型制备、阳性药选择、药物干预方式和干预周期在不同实验中缺乏一致性,是动物实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论:中医药治疗CAG的疗效逐渐获得全球认可,但在研究方法方面仍需进一步规范及统一。今后还需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及规范的动物实验,对中药干预CAG的恶性进展时机、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等进行深入研究,为充分认识和发挥中医药治疗CAG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药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动物实验 研究现状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雷公藤内酯酮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小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付宛鑫 宋丽霞 +6 位作者 洪坤 程金来 周子玉 朱亚英 谭余庆 刘丽 赵保胜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46-1953,共8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酮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并基于抗炎和调控肠道菌群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BALB/c裸雌性小鼠20只,皮下注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建立白血病模型,根据肿瘤体积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雷公藤...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酮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并基于抗炎和调控肠道菌群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BALB/c裸雌性小鼠20只,皮下注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建立白血病模型,根据肿瘤体积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雷公藤内酯酮组按10 mg/kg剂量灌胃给药,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予2周后,处死小鼠收集样本。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瘤体坏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肿瘤组织中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p-IκB)、磷酸化κB抑制因子激酶(p-IKK)、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蛋白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介质含量,16S核糖体核糖核酸(16S rRNA)测序法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雷公藤内酯酮组小鼠肿瘤体积增长较慢,抑瘤率为43.5%;雷公藤内酯酮组小鼠肿瘤组织坏死较多;血清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肿瘤组织p-IκB、p-IKK和p-NF-κB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指数显著升高(P<0.01),Beta多样性显示2组小鼠的菌群结构组成差异较大;在门水平上,p__Tenericutes丰度明显升高(P<0.05);p__Bacteroidetes、p__Firmicutes的丰度增加,p__Proteobacteria丰度减少。在属水平,雷公藤内酯酮上调有益菌g__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g__Alloprevotella、g__Ruminiclostridium_9等丰度,下调条件致病菌g__Alistipes、 g__Enterorhabdus和Ruminiclostridium_6丰度。结论:雷公藤内酯酮具有一定的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酮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裸鼠 肠道菌群 炎症反应 p-NF-κB蛋白 p-IκB蛋白 p-IKK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辨证论治寒冷性荨麻疹经验浅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白雪 屈会化 +1 位作者 寇秘榔 赵琰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1704-1706,共3页
寒冷性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归属于中医“瘾疹”的范畴。现代医学尚不清楚其具体发病机制,亦无特效疗法。中医以“辨体—辨病—辨证”为指导思想,以卫外不固,风寒直折为其起病之因;体质虚损,病邪易趋为其成病之源;心部于表,... 寒冷性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归属于中医“瘾疹”的范畴。现代医学尚不清楚其具体发病机制,亦无特效疗法。中医以“辨体—辨病—辨证”为指导思想,以卫外不固,风寒直折为其起病之因;体质虚损,病邪易趋为其成病之源;心部于表,心阳不足为其发病之机进行辨证,治以祛风散寒、固卫和营,同时重视温补心阳,通补兼施,以固其本。痛痒之症明显时,和现代药理研究结果的结合为选方用药提供了新思路,兼用具有抗过敏的中药以脱敏止痒,缓急治标。因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特点,治疗以平和周正之品为宜,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以温润补养立法,缓建其功。现举一例典型医案,以资佐证,并与同道共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性荨麻疹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温补心阳 分期辨治 桂枝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辨治慢性乙型肝炎应当重视脾阴虚病机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京泽 孟闫燕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987-989,共3页
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较长、迁延难愈,虽为实邪因素诱发,却有正气不足的基础,临床上亦可见到许多患者或呈现一派虚象,或实证不甚明显,常有纳差腹胀、饥而不欲食、口舌干燥、倦怠乏力等脾阴不足的表现。“脾阴”为脾本脏之阴精,与“胃阴”相... 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较长、迁延难愈,虽为实邪因素诱发,却有正气不足的基础,临床上亦可见到许多患者或呈现一派虚象,或实证不甚明显,常有纳差腹胀、饥而不欲食、口舌干燥、倦怠乏力等脾阴不足的表现。“脾阴”为脾本脏之阴精,与“胃阴”相比症状有相似之处但层次更深,涉及精血分而不只是气津的耗伤。在当前的诊疗指南中对于阴精的亏虚仅从肝肾考虑,对于脾虚一证又未离气虚阳虚,病机认识与辨治尚有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基于藏象学说及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对主要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归纳之后,认为“脾阴虚”证在慢性乙肝病情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能否抓住这一病机进行恰当治疗直接影响疾病转归。治疗不应只是疏肝理气活血、清热利湿解毒,同时应当重视脾脏的阴精、恢复中焦气机升降,可以养脾阴、助脾运、缓祛邪为治法,选用慎柔养真汤、资生丸等方剂进行加减,以期补充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辨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脾阴学说 脾阴虚证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亦菲 刘兆薇 +1 位作者 任一冉 刘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141,I0033,共11页
蒲公英始载于《新修本草》,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在综述蒲公英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蒲公英植物亲缘学、化学成分特有性证据... 蒲公英始载于《新修本草》,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在综述蒲公英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蒲公英植物亲缘学、化学成分特有性证据、化学成分有效性和可测性等的关系,对蒲公英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分析,并预测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咖啡酸、绿原酸、菊苣酸、蒲公英甾醇可作为其质量标志物的候选化合物,以期为蒲公英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麒麟竭果实化学成分及其抑制血小板活性成分的研究
16
作者 裴钰洁 庞道然 +8 位作者 邹秋玉 王勃开 罗扬淦 黄豪 朱枝祥 霍会霞 赵云芳 屠鹏飞 李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86-1391,共6页
目的:研究麒麟竭Daemonorops draco Bl.果实乙醇提取物(血竭)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中化学成分及其抑制血小板活化活性。方法:采用硅胶、ODS、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麒麟竭果实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 目的:研究麒麟竭Daemonorops draco Bl.果实乙醇提取物(血竭)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中化学成分及其抑制血小板活化活性。方法:采用硅胶、ODS、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麒麟竭果实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合^(1)H-NMR、^(13)C-NMR、MS等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活化释放ATP模型对化学成分进行活性筛选。结果:从麒麟竭果实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thyl 4,6-dihydroxy-2-methoxy-3-methylbenzoate(1)、6-羟基-2,4-二甲氧基-3-甲基苯乙醇(2)、4,6-二羟基-2-甲氧基-3-甲基苯甲醛(3)、对羟基苯甲酸乙酯(4)、4-羟基苯甲酸甲酯(5)、3,5-二氯水杨酸(6)、对羟基苯甲醛(7)、Pinocembrin(8)、Strobopinin(9)、7-羟基-5-甲氧基-6-甲基二氢黄酮(10)和Ozoroalide(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3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3、7和9可以明显地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活化释放A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科 黄藤属 麒麟竭 化学成分 小分子酚酸 二氢黄酮 抑制血小板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首乌肝损伤风险的发现、评价与防控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涂灿 高源 +2 位作者 柏兆方 肖小河 王伽伯 《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 2024年第2期271-281,I0014,I0015,共13页
近年来,中草药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频繁被报道,尤其针对新发现“有毒”中药的安全性问题,往往难以做出科学的回答并制定有效解决方案。中药由于自身的复杂性及缺乏系统性研究,使得我们对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成因机制了解有限。因此,破解... 近年来,中草药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频繁被报道,尤其针对新发现“有毒”中药的安全性问题,往往难以做出科学的回答并制定有效解决方案。中药由于自身的复杂性及缺乏系统性研究,使得我们对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成因机制了解有限。因此,破解中草药安全性难题亟需在中药毒性认知及安全风险防控方面实现突破。笔者团队以何首乌肝损伤作为典型范例,基于首创中药药源性肝损伤因果关系评价“整合证据链法”,证实了何首乌致肝损伤的客观真实性。进一步基于团队创新性建立的病证毒理学方法,科学揭示了何首乌肝损伤的物质基础及成因机制,也提出并证实了中药免疫特异质肝损伤“三因致毒”机制假说。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何首乌特异质肝损伤易感人群的病证特征,并筛选发现了多种生物标志物,包括基因标志物HLA-B*35:01、免疫学及代谢组标志物。最后,探索创建了基于易感人群识别、易感物质控制以及个性化用药的“人-药-用”三维风险防控的安全用药策略和方法,为全面揭示“有毒”中药毒副反应科学内涵并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防控对策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肝损伤 因果关系评价 机制 风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凝块收缩功能实验方法学研究
18
作者 罗扬淦 卢姿含 +3 位作者 廖晗婧 郝逗逗 黄镘静 朱枝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1277,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血浆凝块收缩功能的关键因素,优化血浆凝块收缩功能实验方法,以用于研究血小板功能调控和评价药物对血浆凝块收缩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依次研究不同浓度的凝血酶、Ca^(2+)以及血小板对血浆凝块收缩率的影响,优化血浆凝块... 目的:探讨影响血浆凝块收缩功能的关键因素,优化血浆凝块收缩功能实验方法,以用于研究血小板功能调控和评价药物对血浆凝块收缩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依次研究不同浓度的凝血酶、Ca^(2+)以及血小板对血浆凝块收缩率的影响,优化血浆凝块收缩检测体系。通过检测多种血小板信号通路抑制剂对血浆凝块收缩的调节作用验证该检测体系的有效性。结果:通过对凝血酶浓度、Ca^(2+)浓度和血小板浓度的优化研究,利用0.2 U/ml凝血酶处理含0.5 mmol/L Ca^(2+)以及40×10^(9)/L血小板的富血小板血浆(PRP)进行血浆凝块收缩分析。在此条件下,凝血酶处理15 min能够显著诱导血浆凝块收缩反应,处理30 min诱导的血浆凝块收缩率大于50%。利用此检测条件研究抑制剂对血浆凝块收缩的调节作用,PKC抑制剂Go 6983能够强烈抑制血浆凝块收缩反应,PI3K抑制剂Ly294002和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能够轻度抑制血浆凝块收缩反应。结论:利用0.2 U/ml凝血酶处理含0.5 mmol/L Ca^(2+)和40×10^(9)/L血小板的PRP进行血浆凝块收缩检测,可以用于研究血小板功能调控和评价药物对血浆凝块收缩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凝块收缩 凝血酶 CA^(2+) 血小板 信号通路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2R3型MYB转录因子调控植物胁迫应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关范圆 郑语嫣 +3 位作者 米芯雨 范菁 王宝纬 王晓晖 《植物医学》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MYB转录因子(TF)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家族之一,广泛参与植物生命过程. R2R3-MYB转录因子作为MYB TF家族最大的亚家族,在植物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要综述了MYB转录因子的分类,并具体论述了R2R3型MYB转录因子... MYB转录因子(TF)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家族之一,广泛参与植物生命过程. R2R3-MYB转录因子作为MYB TF家族最大的亚家族,在植物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要综述了MYB转录因子的分类,并具体论述了R2R3型MYB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应答病害、虫害等生物胁迫和干旱、低温、盐等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2R3型MYB转录因子 生物胁迫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方辨治焦虑研究现状与思考
20
作者 张文婷 杨涵 +5 位作者 朱佩轩 闫永煌 吴宇杰 张偲 苏泽琦 王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7-173,I0025,I0026,I0027,共10页
经方辨治焦虑历史悠久,临证应用得法,效如桴鼓。通过系统梳理应用经方辨治焦虑的相关研究,分别从年度发表数量、国内外发表情况、所涉及的经方及文献研究类型对现有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对经方辨治焦虑的诊断与分型、干预措施、合并病或... 经方辨治焦虑历史悠久,临证应用得法,效如桴鼓。通过系统梳理应用经方辨治焦虑的相关研究,分别从年度发表数量、国内外发表情况、所涉及的经方及文献研究类型对现有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对经方辨治焦虑的诊断与分型、干预措施、合并病或伴发病、证型与证素分布、结局指标、方药量效情况等方面分析临床研究现状,同时从焦虑动物模型、药效机制、量效研究等方面分析基础研究现状,并针对现有经方辨治焦虑研究之不足作以深入思考、提出相应策略,为经方辨治焦虑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焦虑 现状 临床研究 基础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