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肝补肾法对睡眠剥夺大鼠学习记忆及前额叶皮质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冯婷 李峰 +5 位作者 宋月晗 刘晓兰 马捷 毛萌 吴凤芝 刘晶 《环球中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255-259,共5页
目的研究疏肝补肾法对睡眠剥夺大鼠学习记忆及前额叶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以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疏肝补肾治疗组。应用168小时睡眠剥夺法复制... 目的研究疏肝补肾法对睡眠剥夺大鼠学习记忆及前额叶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以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疏肝补肾治疗组。应用168小时睡眠剥夺法复制模型,Y迷宫成绩评定学习记忆能力,以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反映脑组织的损害。取大鼠前额叶皮质冰冻切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DNF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Y迷宫成绩显著下降(P<0.01),血清SOD含量明显减少(P<0.01),前额叶皮质BDNF免疫阳性物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疏肝补肾治疗组Y迷宫成绩明显提高(P<0.01),血清SOD含量显著增多(P<0.01),BDNF蛋白表达也显著提高(P<0.01)。结论睡眠剥夺能造成加重脑损伤、学习记忆能力减退以及BDNF表达的减少,而疏肝补肾法能改善学习记忆和脑损伤,可能是通过上调BDNF蛋白的表达以及相关通路蛋白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疏肝补肾法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超氧化物歧化酶 Y迷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制作与评价思路初探 被引量:9
2
作者 白世敬 李峰 +3 位作者 马捷 宋月晗 刘燕 韩晨霞 《河北中医》 2014年第4期592-593,597,共3页
功能性腹泻作为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脾虚证是中医概念,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证候。脾虚证可分为以消化不良为主要症状的脾虚证和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脾虚证,功能性腹泻的临床表现与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脾虚证很相似,二者... 功能性腹泻作为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脾虚证是中医概念,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证候。脾虚证可分为以消化不良为主要症状的脾虚证和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脾虚证,功能性腹泻的临床表现与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脾虚证很相似,二者皆可出现便溏、腹泻等症状。“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中规定功能性腹泻的诊断标准为:至少75%的排便为不伴腹痛的松软(糊状)或水样便,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1]。脾虚证诊断标准为:①主症:食少纳呆,体倦乏力,食后或午后腹胀,大便异常(溏、烂、先便后溏、时溏时硬);②次症:神疲懒言,口淡不渴,腹痛绵绵,恶心呕吐,脘闷,肠鸣,面色萎黄,水肿,排便无力,舌质淡,舌体胖或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具备主症2项或主症1项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2]。脾虚证病程较长,与功能性腹泻在病程上也具有一致性。在临床中,功能性腹泻往往伴随脾虚证。因而,从病证结合角度研究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有重要意义,而从病证结合角度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脾虚 疾病模型 动物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结通络方对缺血性肾病晚期大鼠MMP-2、TIMP-2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王蕊 陈桂梅 +5 位作者 李伟 刘兰英 李娇艳 李根茂 葛东宇 王耀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9期24-27,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散结通络方对缺血性肾病晚期大鼠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3 m L/d)、药物组[散结通络方10.85 g/(k... 目的探讨散结通络方对缺血性肾病晚期大鼠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3 m L/d)、药物组[散结通络方10.85 g/(kg·d)],采用单侧肾动脉不全结扎术建立模型。于实验第28天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处死大鼠,取肾组织做光镜检查,观察各组大鼠肾脏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MMP-2、TIMP-2表达。结果光镜下模型组和药物组大鼠的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均有损伤。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药物组肾小球硬化指数评分及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而药物组较模型组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MMP-2表达升高(P<0.01),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TIMP-2表达降低(P<0.01),且两组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散结通络方可能通过上调MMP-2、下调TIMP-2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对缺血性肾病晚期病变起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结通络方 缺血性肾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APP转基因鼠神经元自噬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薛卫国 张忠 +2 位作者 许红 葛桂玲 白丽敏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2-277,共6页
目的:从神经元自噬途径的角度,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2只13月龄APP转基因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以相同月龄和背景的C 57BL/6小鼠6只做对照组。电针组取"百会""涌泉"穴,疏密波,频率2Hz/100Hz... 目的:从神经元自噬途径的角度,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2只13月龄APP转基因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以相同月龄和背景的C 57BL/6小鼠6只做对照组。电针组取"百会""涌泉"穴,疏密波,频率2Hz/100Hz,强度1~2mA,每次留针15min,隔日1次,治疗3个月。每组6只动物取半脑做纹状皮层常规Aβ1-42免疫组化、TUNEL染色,取另半脑做纹状皮层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β1-42主要表达于皮层锥体神经元,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β1-42细胞内表达增强(P〈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皮层神经元胞体及突起有大量自噬体;TUNEL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皮层凋亡细胞数目增多(P〈0.01)。而电针组Aβ1-42细胞内表达减弱(P〈0.01),神经细胞自噬体明显减少,凋亡细胞数目减少(P〈0.05)。结论:APP 695V717I转基因鼠存在神经元自噬途径功能紊乱及神经元内Aβ1-42水平增高;对神经元自噬途径功能的调节,可能是电针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APP转基因鼠 电针干预 自噬途径
原文传递
马钱苷人工抗原的合成、鉴定及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迪更妮 张维库 +5 位作者 李壮 乔灏祎 屈会化 赵琰 王庆国 续洁琨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870-2873,共4页
目的首次合成并鉴定马钱苷(loganin)人工抗原,为进一步制备马钱苷单克隆抗体,建立相关免疫分析方法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高碘酸钠氧化法合成马钱苷免疫原(loganin-BSA)和包被原(loganin-OVA);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 目的首次合成并鉴定马钱苷(loganin)人工抗原,为进一步制备马钱苷单克隆抗体,建立相关免疫分析方法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高碘酸钠氧化法合成马钱苷免疫原(loganin-BSA)和包被原(loganin-OVA);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法鉴定马钱苷人工抗原是否偶联成功;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抗马钱苷抗体效价及其特异性。结果经MALDI-TOF-MS检测,马钱苷与BSA偶联成功。竞争抑制曲线表明,血清中的抗体可与马钱苷产生特异性结合,血清抗体效价在1∶40 000。结论成功合成了马钱苷人工抗原,为马钱苷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中药质量评价和动物体内药动学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苷 人工抗原 单克隆抗体 免疫分析法 高碘酸钠法 免疫原 包被原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抗体效价
原文传递
梓醇人工抗原的合成、鉴定及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壮 张维库 +5 位作者 张越 迪更妮 屈会化 赵琰 王庆国 续洁琨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87-1290,共4页
基于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分析方法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性等特点,在中药的质量控制和动物体内微量成分的检测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方法建立的前提条件就是成功制备中药活性小分子化合物的人工抗原。该研究采用高碘酸钠氧化法,首次制... 基于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分析方法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性等特点,在中药的质量控制和动物体内微量成分的检测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方法建立的前提条件就是成功制备中药活性小分子化合物的人工抗原。该研究采用高碘酸钠氧化法,首次制备了梓醇的人工抗原,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和分子排阻色潜法鉴定梓醇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成功,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抗梓醇抗体效价在1∶8 000以上,成功制备梓醇的人工抗原,为下一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相关免疫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人工抗原 免疫分析法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 分子排阻色谱法
原文传递
酸枣仁皂苷A人工抗原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迪更妮 张维库 +4 位作者 乔灏祎 屈会化 赵琰 王庆国 续洁琨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80-1883,共4页
采用高碘酸钠氧化法首次合成酸枣仁皂苷A(jujuboside A)人工抗原,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鉴定酸枣仁皂苷A人工抗原偶联成功,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免疫... 采用高碘酸钠氧化法首次合成酸枣仁皂苷A(jujuboside A)人工抗原,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鉴定酸枣仁皂苷A人工抗原偶联成功,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抗酸枣仁皂苷A抗体效价及其特异性。竞争抑制曲线表明,血清中的抗体可与酸枣仁皂苷A产生特异性结合,血清抗体效价在1∶4 000。成功合成的酸枣仁皂苷A人工抗原,为酸枣仁皂苷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研究酸枣仁皂苷A在机体内的药物代谢过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皂苷A 人工抗原 高碘酸钠法 单克隆抗体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
原文传递
活血四妙汤对高尿酸血症大鼠早期肾损害肾组织CD4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尉万春 李伟 +3 位作者 刘文毅 李根茂 葛东宇 邱模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48-1752,共5页
目的:观察活血四妙汤对高尿酸血症(HUA)大鼠早期肾损害的肾组织及其CD40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HUA肾损害早期病变的机制。方法:采用饲喂腺嘌呤和盐酸乙胺丁醇建立HUA早期肾损害模型。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别嘌醇组及活血... 目的:观察活血四妙汤对高尿酸血症(HUA)大鼠早期肾损害的肾组织及其CD40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HUA肾损害早期病变的机制。方法:采用饲喂腺嘌呤和盐酸乙胺丁醇建立HUA早期肾损害模型。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别嘌醇组及活血四妙汤小、中、大剂量组,于造模并给药后14d采血并取材。采用比色法检测血尿酸、血肌酐值,应用HE,Masson等方法进行切片染色,应用免疫组化检测CD40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血尿酸值显著增高(P<0.05),CD40表达增多(P<0.05),活血四妙汤大剂量、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血尿酸值显著下降(P<0.05),活血四妙汤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CD40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且在一定范围内,呈量效关系。结论:活血四妙汤可以降低HUA大鼠血尿酸值,并且可以延缓尿酸性肾损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炎性因子CD40的表达延缓HUA大鼠早期肾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四妙汤 高尿酸血症 早期肾损害 HE染色 MASSON染色 CD40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