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轨道交通智能故障检测的边云计算方法
1
作者 李志 林森 张强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1-337,共7页
轨道交通系统是当今社会中交通运力的主要承载系统,对安全性有极高的要求。轨道交通系统的多个组件由于直接暴露在环境中,受多种外界因素影响,易出现故障。这些故障可能会导致列车延误、乘客滞留、服务暂停,甚至是灾难性的生命或资产损... 轨道交通系统是当今社会中交通运力的主要承载系统,对安全性有极高的要求。轨道交通系统的多个组件由于直接暴露在环境中,受多种外界因素影响,易出现故障。这些故障可能会导致列车延误、乘客滞留、服务暂停,甚至是灾难性的生命或资产损失。因此,需要设计针对轨道交通系统的实时故障检测方案,进而才能采取有效的维护措施。不同于基于传统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的故障检测工作,本研究采用中文双向编码器表示转换器(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 from Transformer,BERT)深度学习(Deep Learing,DL)模型进行实时的智能故障检测。该模型能够在处理故障检测任务时获取双向上下文的理解,从而更准确地捕捉句子中的语义关系,使得其对故障描述的理解更为精准。BERT的训练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而轨道交通领域中存在多个运营商,它们各自持有独立的故障检测数据。由于数据的保密性,这些数据无法进行共享,从而限制了模型的训练,故采用了联邦边云计算方法,允许多个运营商在保持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共同训练BERT模型。联邦学习结合边云计算方法,在本地对轨道交通各运营商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然后将汇总后的梯度上传至云端进行模型训练,最终将训练得到的模型参数发送回各边缘设备,实现模型的更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联邦边云计算方法进行BERT模型训练,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故障检测任务中优于目前已有的先进方案。这一方法在解决数据保密性问题的同时,有效提升了轨道交通故障检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故障检测 边云计算 联邦学习 BE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自然语言处理的铁路CTC接口文本智能测试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角远韬 李润梅 王剑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201-209,共9页
模糊自然语言处理将模糊理论应用在自然语言处理(NLP)的任务中,随着大模型与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有关文本数据的研究不断深化。铁路调度集中控制(CTC)系统作为大型复杂系统,各子系统、服务器软件间的接口数据均以日志文本格式存储与传... 模糊自然语言处理将模糊理论应用在自然语言处理(NLP)的任务中,随着大模型与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有关文本数据的研究不断深化。铁路调度集中控制(CTC)系统作为大型复杂系统,各子系统、服务器软件间的接口数据均以日志文本格式存储与传输。由于其具有文本数量多、文本类型杂等特点,提出了一种模糊自然语言处理的方法,解决CTC系统接口数据的人工测试难题。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将日志文本分为不同的标签类别,并将其作为NLP任务中命名实体识别的标签输入,在传统BiLSTM-CRF模型上引入BERT进行文本编码,更准确地理解文本之间的关系并提高文本识别的精确度。根据前序训练模型,研发了铁路CTC系统日志文本接口测试的智能验证工具,其可以改善目前CTC系统的人工测试现状,帮助测试人员进行接口测试验证,提升测试工作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模糊文本聚类 铁路调度集中控制系统 命名实体识别 智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优先关系网络的全自动运行系统故障应急处置方案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争 牛儒 +2 位作者 杨洋 徐文升 赵兴东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2期49-56,共8页
全自动运行系统是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的主流发展方向。出于安全和应急响应及时性等因素考虑,目前我国多数全自动运行线路仍在列车运行时安排人员值守,与行车相关的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仍沿袭传统处置经验,未能结合系统新功能特点建立... 全自动运行系统是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的主流发展方向。出于安全和应急响应及时性等因素考虑,目前我国多数全自动运行线路仍在列车运行时安排人员值守,与行车相关的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仍沿袭传统处置经验,未能结合系统新功能特点建立与之匹配的“无人化”或“少人化”的应急预案体系。文章采用广义优先关系网络,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一般应急处置流程进行模块化建模和量化处理,为全自动运行系统应急处置方案的构建提供一种建模方法,同时以时效性、决策质量为评价目标,实现对应急处置方案的评价和优化,并以列车运行实际突发故障事件为案例,通过建模、分析、评价和方案优化,验证文章所提出的全自动运行模式下应急处置模式构建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全自动运行系统 应急处置 广义优先关系网络 时效性 决策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计算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末班车衔接优化
4
作者 袁也 徐皓 +3 位作者 王悉 王振明 魏艳 徐辉章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5,共7页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下,各条线路运营时间存在差异性而导致乘客无法成功换乘的问题,本文开展面向城市轨道交通末班车衔接优化问题的研究,选取末班车到发时间为决策变量,以最小化失败换乘乘客数量为目标,构建了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下,各条线路运营时间存在差异性而导致乘客无法成功换乘的问题,本文开展面向城市轨道交通末班车衔接优化问题的研究,选取末班车到发时间为决策变量,以最小化失败换乘乘客数量为目标,构建了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考虑到线网规模扩大导致模型复杂度高的问题,本文率先将量子计算应用于上述优化模型求解中。首先将原始模型重构为计算规模更小的两阶段问题;进而将第一阶段优化模型转换为可以运行在量子计算机上的二次无约束二值化优化问题(quadratic unconstrained binary optimization,QUBO)模型,并基于相干伊辛机的光量子计算技术完成了算法开发和真机实测。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以北京地铁为例,将量子计算结果与商业求解器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提出模型转换方法和量子计算方法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应用量子计算解决轨道交通行业复杂优化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网络化运营 末班车衔接优化 混合整数规划 量子计算 QUBO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D建成环境对土地价值的非线性影响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北京市为例
5
作者 李雯茜 卞长志 +2 位作者 许奇 董天一 赵一新 《城市交通》 2024年第6期7-16,共10页
城市轨道交通带来的土地价值提升归因于交通邻近溢价、可达性提升溢价以及车站周边的建设溢价三方面,后两项对土地价值提升的影响研究尚不充分。融合多源城市大数据提出城市轨道交通TOD建成环境的“5D”变量及其计算方法,放松既有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带来的土地价值提升归因于交通邻近溢价、可达性提升溢价以及车站周边的建设溢价三方面,后两项对土地价值提升的影响研究尚不充分。融合多源城市大数据提出城市轨道交通TOD建成环境的“5D”变量及其计算方法,放松既有研究中房价与其影响因子的线性关系假设,采用基于机器学习模型XGBoost的特征价格非线性模型和局部解释方法SHAP,分析TOD建成环境对土地价值提升的非线性影响及其空间分布特征。针对北京市的案例研究表明:TOD建成环境变量对土地价值的影响程度达64.30%,其中公共交通可达性相对重要度达17.66%,较车站邻近性更重要;TOD建成环境对土地价值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和阈值效应,这种非线性影响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针对不同区域的车站用地开发应采取因地制宜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城市外围区域车站应注重资源聚集,中心城区车站应侧重出行品质和环境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建成环境 土地价值提升 可达性 机器学习 阈值效应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驾驶特征识别的西部地区高速列车追踪运行轨迹预测方法研究
6
作者 田婉琪 步兵 +2 位作者 吕继东 唐涛 李开成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1,共11页
针对西部地区高速铁路列车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驾驶特征和轨迹的差异性较大的问题,建立基于驾驶特征分类的高速铁路列车追踪运行轨迹预测模型。给出高速列车驾驶特征定义,结合追踪列车的速度、加速度、急动度、时间和空间间隔等特征数据... 针对西部地区高速铁路列车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驾驶特征和轨迹的差异性较大的问题,建立基于驾驶特征分类的高速铁路列车追踪运行轨迹预测模型。给出高速列车驾驶特征定义,结合追踪列车的速度、加速度、急动度、时间和空间间隔等特征数据,基于高斯混合模型(GMM)识别出3类常见且差异较大的高速列车驾驶场景和驾驶风格,并对驾驶风格的最大互信息系数(MIC)特征进行重要性分析;针对3类驾驶风格和特征变量,采用不同长短期记忆神经(LSTM)网络训练,进一步强化LSTM参数特征,得到基于不同驾驶特征的轨迹预测模型和算法;通过实验室仿真列车运行数据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单一算法相比,所提出的高速列车追踪运行轨迹预测方法具有显著优势,预测时长15 s内的平均相对误差MRE不超过3.5%,比标准LSTM和卡尔曼滤波器(KF)算法的MRE分别降低了32.9%和43.3%,且最短追踪时间间隔缩小0.3 min以上,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为满足西部铁路的特殊运能需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轨迹预测 驾驶特征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高斯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时间同步网NTP授时服务监测技术
7
作者 王子鉴 梁坤 +3 位作者 赵俊良 王剑 陈龙泉 仲崇霞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7,共9页
铁路时间同步网是铁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铁路各系统提供统一的标准时间量值,通过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可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减少运行风险。为进一步提升铁路时间同步网监测能力,解决无法准确获取时间节点相对于协调世界时(UTC)的可信... 铁路时间同步网是铁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铁路各系统提供统一的标准时间量值,通过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可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减少运行风险。为进一步提升铁路时间同步网监测能力,解决无法准确获取时间节点相对于协调世界时(UTC)的可信时间偏差问题,针对网络时间协议(NTP)服务器的可溯源高精度监测技术开展研究,对监测过程中的影响要素进行分析,研制可溯源监测装置TLab-NM-001,构建能够获取NTP服务器相对于UTC时间偏差的监测系统,搭建验证平台对该监测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时差监测结果优于10μs,远高于现行标准所提性能指标,且监测不确定度优于25μs。研究成果可有效提升铁路时间同步网的监测能力,为增强铁路系统的可靠性与高效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同步 铁路时间同步网 网络时间协议 监测 溯源 协调世界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450动车组的牵引回流动态分布及谐波特性研究
8
作者 秦树增 杨轶轩 杨世武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0,共7页
当动车组速度提升至400 km/h,由动车组和牵引供电系统引入的牵引电流及其谐波随之变化,并以钢轨为耦合途径,干扰轨旁信号设备工作状态。为保障高速铁路安全高效运营,应对信号系统的适应性和抗干扰设计给予重视。在此背景下,基于新一代... 当动车组速度提升至400 km/h,由动车组和牵引供电系统引入的牵引电流及其谐波随之变化,并以钢轨为耦合途径,干扰轨旁信号设备工作状态。为保障高速铁路安全高效运营,应对信号系统的适应性和抗干扰设计给予重视。在此背景下,基于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列车,围绕高速条件下列车追踪动态条件、动车组不同工况下的牵引电流特性及其对轨道电路设备的影响开展研究。通过建立牵引电流动态分布模型,基于潮流计算原理,提出更高运营速度条件下回流动态分布的建模和计算方法,预测高速运行时的牵引回流;通过建立牵引电机仿真模型,分析更高运营速度条件下的谐波特性,预测不同工况下动车组谐波干扰的幅值和频率分布;依据国内外现行标准,分析轨道电路设备对于牵引电流和谐波干扰的适应性,为信号设备的干扰防护和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450动车组 轨道电路 牵引电流 谐波特性 潮流计算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计信号处理的电磁层析成像解调方法
9
作者 郑德玉 刘泽 +2 位作者 曹景铭 李俊杰 马丁一 《测控技术》 2025年第1期34-40,共7页
在电磁层析成像(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EMT)领域,幅值信号解调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图像重建的精度。针对传统EMT解调方法受环境中有色噪声影响大的问题,基于统计信号处理的理论分析,探索使用了更适应有色噪声环境的广义最小二乘法(... 在电磁层析成像(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EMT)领域,幅值信号解调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图像重建的精度。针对传统EMT解调方法受环境中有色噪声影响大的问题,基于统计信号处理的理论分析,探索使用了更适应有色噪声环境的广义最小二乘法(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GLS)信号幅值解调方法,并在EMT硬件系统中实现,将其与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和其他统计方法进行幅值对比,验证了该方法在白噪声和有色噪声中的抗噪性。通过对比成像指标,得出该方法可解决因噪声引起的频谱混叠问题,平均相关系数提升了15.32%,相对误差减少了27.93%。与传统EMT成像算法相比,该算法提高了EMT的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层析成像 统计信号处理 幅值特征提取 数字解调 有色噪声减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知识图谱补全的CTCS-3级列控车载接口设备故障诊断方法
10
作者 王猛 张大千 +2 位作者 周冰艳 马倩影 吕继东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684,共8页
CTCS-3级(Chinese Train Control System-3)列控车载设备在保障列车安全和提高运行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车载接口设备实现车载列车自动防护(ATP)系统与地面设备、司机和列车的交互,然而它的故障在车载设备故障中占比高。为了确定故... CTCS-3级(Chinese Train Control System-3)列控车载设备在保障列车安全和提高运行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车载接口设备实现车载列车自动防护(ATP)系统与地面设备、司机和列车的交互,然而它的故障在车载设备故障中占比高。为了确定故障原因并保证行车安全,提出一种基于时序知识图谱补全的列控车载接口设备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采用引入时序的方式整合行车日志和故障统计数据,从而提取故障现象并对齐实体,构建时序知识图谱;其次,构建基于图谱补全的故障诊断网络,融合时序翻译(T-TransE)向量化算法、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网络和自注意力(SA)机制提取时序特征;最后,使用某铁路局近几年的车载接口设备故障数据对T-TransE向量化模型进行预训练,选出效果最佳的时序引入方式。为验证所提方法的优越性以及数据结合方式的有效性,使用车载故障数据对不进行数据结合且不进行时序关系引入的故障诊断网络以及其他常见的故障诊断网络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语料的情况下,与其他故障诊断框架相比,基于时序知识图谱补全的故障诊断模型正确率最高,达到96.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车载接口设备 时间序列 知识图谱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思政科研双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赞武 戴胜华 孙绪彬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7-90,共4页
按照“新工科”的要求,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引路人”的号召,提出了“一核心·双融合·三目标·四提升”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思政科研双融合,针对三个教学目标,建立了思政与科研相融的课程思政模式、翻转... 按照“新工科”的要求,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引路人”的号召,提出了“一核心·双融合·三目标·四提升”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思政科研双融合,针对三个教学目标,建立了思政与科研相融的课程思政模式、翻转与对分互补的课堂教学模式、知识与能力综合的教学考评模式。教学实践效果表明,此模式有助于学生意志品格、专业水平、创新思维、家国情怀的综合能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课程思政 翻转课堂 对分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样本增强的列车卫星定位伪距欺骗检测方法
12
作者 刘江 张楚 +2 位作者 蔡伯根 王剑 陆德彪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2,共11页
基于卫星导航的列车自主定位是列车控制系统等铁路关键装备的重要技术方向。然而,列车卫星定位面临诸多挑战,除信号可视性问题和多径效应之外,来自系统外部的蓄意欺骗等干扰攻击,会对定位功能及性能产生直接威胁。为此,本文以基于全球... 基于卫星导航的列车自主定位是列车控制系统等铁路关键装备的重要技术方向。然而,列车卫星定位面临诸多挑战,除信号可视性问题和多径效应之外,来自系统外部的蓄意欺骗等干扰攻击,会对定位功能及性能产生直接威胁。为此,本文以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列车定位面临的伪距欺骗这一典型干扰模式为对象,研究并提出一种基于样本增强的伪距欺骗主动检测方法。该方法运用Wasserstein生成式对抗网络(WGAN)解决受欺骗干扰样本数据不均衡问题,利用扩充的数据集训练检测模型,并引入自注意力(SA)机制优化来自不同接收机输入特征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采用生成式对抗学习思想形成一套完整的列车卫星定位伪距欺骗干扰检测方案。由列车卫星定位欺骗干扰注入测试结果可知,提出的方法能够充分运用生成式对抗网络思想解决受欺骗样本的典型受限问题,融合自注意力机制所得检测性能显著优于载噪比检测和代表性机器学习算法等常规检测方案;对建模样本未覆盖特征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更优的检测精度和鲁棒性,在多个伪距欺骗干扰模式数据集上测试所得F1分数均超过0.99。该方法在欺骗干扰检测性能方面的优势能够为众多卫星导航系统铁路应用提供有力支撑,为有效防范卫星定位在信息安全层面的攻击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伪距欺骗检测 样本增强 列车定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生成式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GAN的EMT钢轨伤损检测图像处理方法
13
作者 苗宇 雷龙威 刘泽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87-1296,共10页
为了提高基于电磁层析成像技术(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EMT)的钢轨伤损检测重建图像的质量,提出了基于CGAN(condi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的EMT钢轨伤损检测图像处理方法.通过在电磁仿真软件中获取仿真数据,使用传... 为了提高基于电磁层析成像技术(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EMT)的钢轨伤损检测重建图像的质量,提出了基于CGAN(condi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的EMT钢轨伤损检测图像处理方法.通过在电磁仿真软件中获取仿真数据,使用传统EMT成像算法LBP(linear back projection)对钢轨伤损进行初步成像;使用CGAN对初步成像的钢轨伤损图像进行处理;对比处理前后图像的成像效果,发现处理后的钢轨伤损图像更为清晰和准确,图像评价指标有较大提升,更加适用于钢轨伤损检测;另外对算法的泛化能力也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层析成像 生成对抗网络 图像处理 钢轨伤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铁路行车调度员疲劳识别的动作检测
14
作者 陈亮 郑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86-2294,共9页
行车指挥调度是铁路运输的核心监控岗位,检测调度员的疲劳动作对保障铁路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能识别铁路行车调度员疲劳动作,降低安全生产风险,提出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自适应增强算法对调度员疲劳状... 行车指挥调度是铁路运输的核心监控岗位,检测调度员的疲劳动作对保障铁路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能识别铁路行车调度员疲劳动作,降低安全生产风险,提出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自适应增强算法对调度员疲劳状态下的动作进行识别。首先,通过高分辨率网络(High-Resolution Net, HRNet)人体关键点检测模型,提取多个人体关键点及人体动作行为角度特征与长度比例特征。其次,搭建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Support Vector Machine, BiLSTM-SVM)的动作识别模型,使用正交试验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并采用自适应增强算法(Adaboost, Adaptive Boosting)进一步提升疲劳动作识别。最后,基于调度仿真疲劳动作数据,对该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的精确率为0.97、准确率为0.96、召回率为0.96、F1分数为0.96。该模型提高了人体疲劳动作分类的准确率,为调度员疲劳检测提供了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列车调度指挥 疲劳识别 人体动作识别 自适应增强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洪博 张晓宇 柳向斌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86-1796,共11页
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的无传感器控制方法具有多种优点。首先,回顾了无传感器控制的不同方法,分别对高频信号注入法和基波激励法中的各种方法进行归纳和论述。然后,对位置和速度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总结... 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的无传感器控制方法具有多种优点。首先,回顾了无传感器控制的不同方法,分别对高频信号注入法和基波激励法中的各种方法进行归纳和论述。然后,对位置和速度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总结,并且对各种速度闭环控制方法进行归类分析。之后,对其他无传感器控制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对仍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展望了PMSM无传感器控制技术的未来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无传感器控制 观测器 矢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动车组周转和到发线运用的高铁列车运行多计划协同调整
16
作者 周敏 顾灏璇 +2 位作者 董海荣 刘仁伟 刘瑄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77-1588,共12页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八纵八横”高铁路网加密成型,呈现出运行环境复杂、行车密度高及长交路跨线运营等典型特征.一旦遭受大风、红光带、接触网挂异物和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则将导致列车偏离运行计划,进而影响到发线运用和动车组...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八纵八横”高铁路网加密成型,呈现出运行环境复杂、行车密度高及长交路跨线运营等典型特征.一旦遭受大风、红光带、接触网挂异物和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则将导致列车偏离运行计划,进而影响到发线运用和动车组(Eletric multiple units,EMU)周转计划.如何在调整运行图的同时保证动车组和到发线运用的可行性是提高列车运行调整效率的关键.针对区间双向中断场景下到发线运用冲突和动车组接续计划失效问题,采用取消列车、变更列车到发时刻、更换到发线、备用动车组接续等策略对运行图、动车组和到发线运用计划进行调整.基于事件−活动网络建立考虑动车组接续和到发线运用的列车运行协同调整模型,设计两阶段求解方法对模型求解.运用京津城际实际数据对模型和方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先到先服务(First come,first served,FCFS)策略,多计划协同调整策略能有效降低列车晚点时间.与整体求解方法相比,两阶段求解方法能够保证模型求得解的质量且有效提高模型求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计划协同调整 动车组周转 到发线运用 事件−活动网络 两阶段求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变分模态分解的轨道电路信号分析方法
17
作者 魏子钧 杨世武 +2 位作者 李文涛 崔勇 楚少童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8-208,共11页
针对轨道电路设备应用场景多样且复杂电磁骚扰源影响轨道电路信号传输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的优化变分模态分解方法 (Variational Modal Decomposition,VMD),实现轨道电路信号分析处理。首先... 针对轨道电路设备应用场景多样且复杂电磁骚扰源影响轨道电路信号传输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的优化变分模态分解方法 (Variational Modal Decomposition,VMD),实现轨道电路信号分析处理。首先,通过基于平均包络熵适应度函数的麻雀搜索算法,实现VMD关键参数的优化选取;其次,采用优化参数的VMD方法,分离深度耦合的轨道电路信号和随机骚扰,实现强噪声背景下轨道电路信号的检测以及骚扰成分的提取和降维;最后,基于Matlab生成仿真混叠信号进行验证,对比提出的SSA-VMD轨道电路信号处理方法与现有信号自适应分解方法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SSA-VMD方法较现有方法在准确性上有较大优势,处理后信号的信噪比提升可达30 dB;同时,使用现场实测含噪数据验证也表明,SSA-VMD方法对于轨道电路信号的分析处理能达到预期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电路 变分模态分解 麻雀搜索算法 信号处理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单位成本效益的列控车载设备预防性维修决策研究
18
作者 彭聪 上官伟 +2 位作者 王宗耀 彭佳力 蔡伯根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7-85,共9页
科学合理的预防性维修策略是降低设备故障风险、提高设备可用性和减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重要途径。基于某线路的列控车载设备不同部件的小样本故障数据,首先基于不确定对数正态分布的车载设备部件可靠性评估方法;其次分析不同维修活动对... 科学合理的预防性维修策略是降低设备故障风险、提高设备可用性和减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重要途径。基于某线路的列控车载设备不同部件的小样本故障数据,首先基于不确定对数正态分布的车载设备部件可靠性评估方法;其次分析不同维修活动对故障率的影响,引入递减过程参数动态调整预防性维修的间隔;最后推导设备可用性和维修成本的数学模型,构建考虑单位成本效益的预防性维修决策。研究结果表明,在小样本条件下,不确定对数正态分布更能描述列控车载设备部件可靠性变化的趋势。在一个维修周期内,单位成本效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降低故障后维修的成本与预防性维修成本的比值,最优维修周期会相应滞后,而单位成本效益则会随着比值的降低而增大。研究成果可为列控车载设备确定预防性维修周期、提高设备可用性和降低运营成本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控车载设备 不确定对数正态分布 可靠性评估 预防性维修 单位成本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控制系统中利用主动丢包的重放攻击检测方法
19
作者 胡健坤 尹逊和 陈丽红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3,共10页
为实现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NCS)中重放攻击的检测,在现有研究利用物理水印检测重放攻击的启发下,设计了利用主动丢包对重放攻击进行实时检测的方法 .首先,在理论层面上,利用系统输出的残差构建检测函数,并通过受攻... 为实现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NCS)中重放攻击的检测,在现有研究利用物理水印检测重放攻击的启发下,设计了利用主动丢包对重放攻击进行实时检测的方法 .首先,在理论层面上,利用系统输出的残差构建检测函数,并通过受攻击前后检测函数的变化,证明该检测方法的有效性.然后,以一辆四轮汽车为被控对象,比较车辆受攻击前后速度与检测函数的变化.最后,综合考虑车辆对重放攻击的检测结果与速度跟踪结果,确定车辆的最优主动丢包率的范围区间.结果表明:加入主动丢包前,车辆受到重放攻击时,速度会发生剧烈变化而检测函数几乎没有变化;加入主动丢包后,车辆受到重放攻击时,速度剧烈变化的同时检测函数也产生了剧烈的变化;主动丢包率为12%~16%时,系统既能够准确地检测出重放攻击,又能够保证车辆平稳行驶,为后续的重放攻击检测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控制系统 重放攻击 主动丢包 卡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ilBERT的列控车载ATP测试案例事件抽取方法研究
20
作者 程烨 李开成 魏国栋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0,共11页
在列车超速防护(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ATP)车载设备的实验室测试中,测试案例的数量庞大、复杂性高且存在大量列控领域专业术语,现有方法和模型由于缺乏列控领域知识,难以准确解析其语境信息并自动生成详细的结构化表示.针对这一... 在列车超速防护(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ATP)车载设备的实验室测试中,测试案例的数量庞大、复杂性高且存在大量列控领域专业术语,现有方法和模型由于缺乏列控领域知识,难以准确解析其语境信息并自动生成详细的结构化表示.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铁路双向编码器表示(Rail 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RailBERT)模型的测试案例事件抽取方法.首先,通过新词挖掘算法扩展列控领域的专业术语并构建语料库,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铁路领域全词掩码(Railway Whole Word Masking,RWWM)预训练任务训练针对铁路列控领域的RailBERT模型,以增强模型对领域语境的理解.然后,提出一种基于事件抽取的方法来自动提取车载ATP测试案例的预期结果,通过预定义事件类型及事件论元,全方位解析和表征预期结果.最后,将RailBERT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和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CRF)结合,以增强模型捕捉序列信息和标签之间依赖关系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从测试案例中提取事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测试案例事件抽取数据集中,所提模型的F1值达到90.3%,能够较准确地从测试案例中提取预定义的事件,进而生成测试案例预期结果的结构化表示,为实现自动测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设备 测试案例 自然语言处理 事件抽取 预训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