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爆破工程》课程在大学、研究生阶段教学方法及内容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傅洪贤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34期145-145,共1页
《爆破工程》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针对其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强的课程特征,以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为教学对象,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爆破工程 课程 教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隧道下穿工程中的安全风险管理 被引量:2
2
作者 易小明 张顶立 《山西建筑》 2008年第20期13-15,共3页
阐述了城市隧道下穿工程中环境风险、变形风险的控制要点,结合工程实践,对风险管理中风险预评估、风险监控、过程控制指标的制订、风险的预控制和控制过程、应急预案五个要素进行了总结,从而完善城市隧道风险管理体系。
关键词 城市隧道 下穿工程 风险管理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电子雷管爆破降振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48
3
作者 傅洪贤 沈周 +4 位作者 赵勇 王树强 唐勇 严秀成 程龙先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7-603,共7页
电子雷管是一种延期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设定并精确实现发火延时的新型电能起爆器材,是近年来起爆器材领域里新进展之一,被称为爆破技术的一场革命。结合兰渝铁路的建设,在人和场隧道进行电子雷管降振试验、电子雷管与非电雷管联... 电子雷管是一种延期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设定并精确实现发火延时的新型电能起爆器材,是近年来起爆器材领域里新进展之一,被称为爆破技术的一场革命。结合兰渝铁路的建设,在人和场隧道进行电子雷管降振试验、电子雷管与非电雷管联合降振试验,对隧道电子雷管爆破降振机制进行研究,优化隧道炮眼的延时时间,研究电子雷管与非电雷管的衔接方法,取得隧道电子雷管单孔连续起爆降振技术和电子雷管与非电雷管联合降振技术。隧道电子雷管单孔连续起爆降振技术,与隧道非电雷管爆破相比,在爆破进尺不变的情况下,爆破振动降低80%以上;在爆破进尺增加25%的情况下,爆破振动降低50%以上。隧道电子雷管与非电雷管联合降振技术,与隧道非电雷管爆破相比,在爆破进尺增加25%的情况下,爆破振动降低40%以上。隧道电子雷管单孔连续起爆降振技术的炮眼间延时间隔时间对隧道爆破的效果至关重要,炮眼间延时间隔时间过大,影响隧道的爆破进尺和岩石破碎效果;炮眼间延时间隔时间过小降振效果不明显,有时振动反而增大。隧道电子雷管降振技术,不但解决复杂环境下铁路隧道的施工问题,该技术也可在城市公路隧道中进行应用,已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类似工程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电子雷管 振动测试 降低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透水通道发育带隧道施工注浆技术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永红 马栋 +1 位作者 凌树云 陈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660-3666,共7页
通过对海底透水通道的特征分析,采用裂隙超前预注浆和裂隙补充注浆方法成功地解决了裂隙注浆堵水难题,为海底隧道安全施工提供了保障。提出了适于海水条件下的裂隙注浆原则、参数、设备、方法、工艺、材料及注浆效果检查方法,并成功地... 通过对海底透水通道的特征分析,采用裂隙超前预注浆和裂隙补充注浆方法成功地解决了裂隙注浆堵水难题,为海底隧道安全施工提供了保障。提出了适于海水条件下的裂隙注浆原则、参数、设备、方法、工艺、材料及注浆效果检查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胶州湾海底隧道穿越断裂破碎带时裂隙岩体注浆实践,其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透水通道 裂隙注浆 注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施工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傅洪贤 赵勇 +2 位作者 谢晋水 侯永兵 夏洪昌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7-70,共4页
结合贵广铁路棋盘山隧道施工现场测试,研究隧道爆破近区围岩振动规律以及稳定性。对棋盘山隧道掌子面后方拱顶5 m范围内围岩的爆破振动速度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隧道爆破近区围岩的振动传播速度随爆破的比例距离呈幂指数衰减,棋盘... 结合贵广铁路棋盘山隧道施工现场测试,研究隧道爆破近区围岩振动规律以及稳定性。对棋盘山隧道掌子面后方拱顶5 m范围内围岩的爆破振动速度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隧道爆破近区围岩的振动传播速度随爆破的比例距离呈幂指数衰减,棋盘山隧道Ⅲ级围岩的幂指数为-0.62。对爆破施工隧道的稳定性研究表明:隧道塌方主要是岩块沿着节理面滑动造成的,与节理面的抗剪强度和岩块的大小及形状相关。最不稳定拱顶位置关键块掉落的临界爆破振动速度,随关键块高度的增大而增大,而随关键块长度和宽度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可根据隧道围岩关键块的形状和位置,计算关键块的临界爆破振动速度,进而得到保证关键块不掉落的炸药量,以控制围岩稳定,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爆破施工 围岩 振动规律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浮稳定的盾构隧道合理覆土厚度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学彦 袁大军 姜曦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5,共8页
运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施工期和运营期角度提出了隧道抗浮稳定合理覆土厚度设定原则和理论计算方法;对于隧道施工期,考虑土体侧向摩阻力和管片环间摩阻力的影响等较为有利因素,同时考虑未凝浆液的影响等不利因素,... 运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施工期和运营期角度提出了隧道抗浮稳定合理覆土厚度设定原则和理论计算方法;对于隧道施工期,考虑土体侧向摩阻力和管片环间摩阻力的影响等较为有利因素,同时考虑未凝浆液的影响等不利因素,建立了合理覆土厚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对于隧道运营期,建议只考虑隧道上覆土体自重进行抗浮,对于存在洪水冲刷的隧道设计,其上覆土体厚度还要加上设计冲刷深度;为南京某在建隧道的纵断面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同时也为其他过江海盾构隧道满足抗浮稳定的覆土厚度设定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浮安全 隧道施工期 隧道运营期 覆土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应力煤系软岩地层隧道大变形控制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永红 齐文彪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0,共5页
针对复杂条件下高地应力煤系软岩地层隧道大变形和施工难点,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验等多种手段进行了综合研究,形成了对高地应力煤系软岩地层隧道围岩大变形合理控制施工和支护的关键技术,工程试验和实践表明,该方案取得了有... 针对复杂条件下高地应力煤系软岩地层隧道大变形和施工难点,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验等多种手段进行了综合研究,形成了对高地应力煤系软岩地层隧道围岩大变形合理控制施工和支护的关键技术,工程试验和实践表明,该方案取得了有效控制围岩大变形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地层 高地应力 大变形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雷管在隧道钻爆法开挖中降振试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赵勇 傅洪贤 +1 位作者 谢晋水 夏红昌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2-85,共4页
电子雷管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起爆器材之一,其延时机理与电雷管和非电毫秒导爆管雷管具有本质的区别。电子雷管延时精度高,为爆破工程的错峰降振和干扰降振提供了有力支持。结合贵广铁路客运专线牛王盖隧道建设,所进行的电子雷管和非... 电子雷管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起爆器材之一,其延时机理与电雷管和非电毫秒导爆管雷管具有本质的区别。电子雷管延时精度高,为爆破工程的错峰降振和干扰降振提供了有力支持。结合贵广铁路客运专线牛王盖隧道建设,所进行的电子雷管和非电毫秒导爆管雷管起爆的降振试验表明,使用电子雷管爆破振动可以降低60%以上,这为解决复杂环境隧道钻爆法开挖的安全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雷管 隧道开挖 爆破 降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桩法地铁车站顺行密贴下穿既有隧道方案优化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赵江涛 牛晓凯 +2 位作者 苏洁 台启民 王剑晨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6-185,共10页
北京地铁15号线奥林匹克公园站下穿大屯路隧道为国内首例大断面隧道长距离顺行密贴下穿既有隧道的典型工程。该工程原设计施工方案采用四上四下八导洞PBA工法,由于存在群洞效应,且车站主体结构赋存于富水的软弱粉质粘土中,使得其施工风... 北京地铁15号线奥林匹克公园站下穿大屯路隧道为国内首例大断面隧道长距离顺行密贴下穿既有隧道的典型工程。该工程原设计施工方案采用四上四下八导洞PBA工法,由于存在群洞效应,且车站主体结构赋存于富水的软弱粉质粘土中,使得其施工风险极大。鉴于此,文章对该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取消了原方案下侧的4个导洞,改为施作长钻孔灌注桩,并针对改进的四导洞洞桩法的工程特点,最终形成了暗挖导洞大直径桩施工工艺。在车站施工期间对既有大屯路隧道结构进行跟踪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车站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案合理,新施工工艺能够确保既有隧道结构和地铁车站施工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隧道 地铁车站 洞桩法 顺行密贴下穿 工法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遗传算法在地铁穿越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江涛 苏洁 +2 位作者 王剑晨 牛晓凯 程兰婷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05-212,219,共9页
复杂地铁穿越工程中既有地下结构的沉降和变形预测是一个非常困难和复杂的问题。针对传统正分析方法在穿越工程中预测精度低的弊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多参数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反分析预测模型。该模型是一种考虑施工过程的动态反分析方... 复杂地铁穿越工程中既有地下结构的沉降和变形预测是一个非常困难和复杂的问题。针对传统正分析方法在穿越工程中预测精度低的弊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多参数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反分析预测模型。该模型是一种考虑施工过程的动态反分析方法,它能够综合考虑之前两个施工步序的影响,反演得到最佳的地层参数。运用该预测模型在北京地铁四号线下穿施工中对既有二号线宣武门站的结构沉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引入自适应机制的该遗传算法能够改善多参数预测时局部收敛的现象,使得反演参数的"最优性"大大增加;(2)与其它预测方法相比,该方法的适应性更强,预测精度更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穿越工程 位移反分析 多参数遗传算法 变形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口径CFRP-方截面钢管混凝土受弯性能研究
11
作者 戴雨辰 陈铁林 王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9-290,共12页
为研究小口径CFRP-方截面钢管混凝土的受弯性能,使用钢管外径分别为30、32、35 mm的3种试件(分别命名试件A、B和C)开展12组三点弯曲试验,观察试件的破坏形态并获得荷载-位移曲线。通过测得试件应变变化,对试验构件受弯性能进行分析。利... 为研究小口径CFRP-方截面钢管混凝土的受弯性能,使用钢管外径分别为30、32、35 mm的3种试件(分别命名试件A、B和C)开展12组三点弯曲试验,观察试件的破坏形态并获得荷载-位移曲线。通过测得试件应变变化,对试验构件受弯性能进行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件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对钢管与水泥之间的黏结能力、水泥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以及CFRP布厚度3组参数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钢管内填充水泥与外缠CFRP布均可以提高试件的抗弯承载力最大值以及抗弯刚度;当钢管、水泥、CFRP布3种材料结合在一起时,提升效果最为明显,A、B、C这3种试件的抗弯承载力最大值分别提高了81.6%、93.3%和92.6%;钢管内是否填充水泥与试件的最终破坏形态有明显关联。有限元分析与试验所得荷载-位移曲线吻合较好,破坏模式一致。CFRP布厚度对抗弯承载力最大值以及梁的抗弯刚度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CFRP约束钢管混凝土 受弯性能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隧道上覆地层整体下沉的力学机制分析 被引量:28
12
作者 易小明 张顶立 +1 位作者 逄铁铮 骆建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2860-2867,共8页
通过对北京和深圳地铁、厦门海底隧道、机场路等工程的现场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浅埋暗挖隧道的受力机制与山岭隧道有较大不同,上覆地层变形体现出明显的整体下沉趋势,且带来的地层开裂、破坏更具突发性和破坏性。针对这种特征,对工... 通过对北京和深圳地铁、厦门海底隧道、机场路等工程的现场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浅埋暗挖隧道的受力机制与山岭隧道有较大不同,上覆地层变形体现出明显的整体下沉趋势,且带来的地层开裂、破坏更具突发性和破坏性。针对这种特征,对工程中地层滑动破裂角采用一种新的模型进行推导,其结果显示,地层滑裂角比传统结果大约15°,即滑裂面更陡峭、接近竖直方向,且该滑裂角是围岩参数、应力场、覆跨比、断面矢跨比的函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围岩变形破坏类似的具几何效应,即浅埋暗挖隧道上覆地层的整体下沉、塌陷,突发性冒顶等特征,是由围岩的力学特性和几何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隧道结构下部土体的扰动、损伤、软化等,极易造成下部地层沉降和承载力的丧失,随之而来的即是隧道结构的整体下沉、支护效果恶化以及进一步的上覆地层整体沉降加剧。相应的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修正剑桥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能部分反映这种上覆地层整体下沉的特征。研究结果还表明:对浅埋暗挖隧道围岩受力变形机制、本构关系的研究急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整体下沉 浅埋暗挖 现场监测 修正剑桥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下穿时地表房屋变形开裂的定量评估 被引量:17
13
作者 易小明 张顶立 李鹏飞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88-2294,共7页
城市隧道下穿时,普遍存在着地表房屋变形超限、倾斜开裂等风险控制难题,结合厦门机场路隧道下穿建筑群的工程实践,分别采用W-W破坏准则、屈服接近度模型和Mazars损伤模型,对地表房屋变形开裂进行定量的计算与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屈服接... 城市隧道下穿时,普遍存在着地表房屋变形超限、倾斜开裂等风险控制难题,结合厦门机场路隧道下穿建筑群的工程实践,分别采用W-W破坏准则、屈服接近度模型和Mazars损伤模型,对地表房屋变形开裂进行定量的计算与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屈服接近度模型实质为广义的塑性区,其结果为定量的房屋开裂安全度分布;Mazars损伤模型为典型的拉损伤模型,根据其损伤变量的大小,可以对应地评估房屋开裂程度。同时,分别基于屈服接近度模型和Mazars损伤模型,对隧道下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二者结果均较好地反映了房屋变形开裂过程与施工过程的非线性相关性,由此实现了对房屋变形开裂全过程的量化评估与控制。研究结果显示,开裂过程的计算评估结果与现场房屋裂缝、变形实测结果一致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房屋开裂 隧道下穿 屈服接近度 损伤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长距离穿越房屋安全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学彦 袁大军 +2 位作者 乔国刚 王飞 陈海丰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7-151,共5页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穿越古城区,从480幢各类房屋的正下方或侧面通过,其房屋多为无基础或简单条形基础,易受变形影响发生开裂、崩塌等;再加上2号线穿越粉土和粉砂层,地下水位较高,透水性强,盾构穿越时由于土体扰动极易发生流砂或板结现象...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穿越古城区,从480幢各类房屋的正下方或侧面通过,其房屋多为无基础或简单条形基础,易受变形影响发生开裂、崩塌等;再加上2号线穿越粉土和粉砂层,地下水位较高,透水性强,盾构穿越时由于土体扰动极易发生流砂或板结现象,使开挖面失稳。虽然盾构隧道施工技术随着盾构性能的改进有了很大发展,但在上述特殊情况下成功穿越近邻的大量建筑物依然是全新的挑战。文章通过掘进速度,以及浆液材料和注浆量现场试验,确定了盾构穿越房屋时的影响范围,提出了盾构通过时的地表沉降控制标准,并给出了掘进速度、浆液材料组成与配比、注浆量及注浆时机的控制标准,为2号线的安全穿越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下穿施工 安全控制 地表沉降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喷自带钢绞线锚杆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崔江余 贺长俊 杨桂芹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47-1951,共5页
高压旋喷是一种较成熟的地基处理技术,将高压旋喷技术与地质钻机有机地结合起来可形成一种自带钢绞线的新型锚杆。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三根该新型足尺锚杆抗拔破坏试验的情况,并与二根足尺传统锚杆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旋喷自带钢绞线... 高压旋喷是一种较成熟的地基处理技术,将高压旋喷技术与地质钻机有机地结合起来可形成一种自带钢绞线的新型锚杆。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三根该新型足尺锚杆抗拔破坏试验的情况,并与二根足尺传统锚杆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旋喷自带钢绞线锚杆利用高压旋喷技术在软弱土层中可形成抗拔力较大的锚固体,利用特殊工艺在旋喷加固土体的同时可将钢绞线直接带入预设土层中,克服了传统锚杆不能在软弱土层中施工的局限性,而且根据需要还可在设定的土层中形成扩大头(即变截面),这样可大大增加锚杆的抗拔力,试验成果对研究高压旋喷自带钢绞线锚杆的受力机理提供了较完整的资料,对该锚杆在工程上的推广应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旋喷 锚杆 自带钢绞线 基坑支护 抗拔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坡面浅埋偏压隧道松动围岩压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翔 房倩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4-70,共7页
根据变坡面浅埋偏压隧道的结构和受力建立计算模型,由计算模型推导隧道深、浅埋侧棱体横截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根据极限平衡法求解变坡面浅埋偏压隧道深、浅埋侧的推力,进而推导出变坡面条件下浅埋偏压隧道松动围岩压力的计算公式。由... 根据变坡面浅埋偏压隧道的结构和受力建立计算模型,由计算模型推导隧道深、浅埋侧棱体横截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根据极限平衡法求解变坡面浅埋偏压隧道深、浅埋侧的推力,进而推导出变坡面条件下浅埋偏压隧道松动围岩压力的计算公式。由计算公式可知:当地面坡度增大时,水平侧压力系数也随之增大;随着两侧土体对拱顶上覆土层推力的增大,拱顶的垂直土压力减小而隧道的水平侧压力增大。以贵广高速铁路贺街隧道洞口的变坡面浅埋偏压段为例,运用给出的变坡面浅埋偏压隧道松动围岩压力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规范法的计算结果和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实际工程中,当隧道两侧土体表面坡度变化较大时,给出的变坡面浅埋偏压隧道松动围岩压力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更加切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偏压隧道 变坡面 围岩压力 水平侧压力系数 极限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俯仰角变化对盾构-土相互作用影响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沈翔 袁大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66-1376,共11页
盾构姿态改变过程中盾构-土相互作用是复杂的多相耦合问题。针对盾构俯仰角这一关键姿态参数,基于地基反力曲线,通过等效土体弹簧简化了盾构-土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建立了盾构-土相互作用模型。通过改进的Terzaghi松动土压力计算方法,解... 盾构姿态改变过程中盾构-土相互作用是复杂的多相耦合问题。针对盾构俯仰角这一关键姿态参数,基于地基反力曲线,通过等效土体弹簧简化了盾构-土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建立了盾构-土相互作用模型。通过改进的Terzaghi松动土压力计算方法,解决了盾构-土相互作用初始边界问题。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得到了盾构俯仰角理论计算方法,并对垂直基床系数以及上软下硬地层等因素对盾构-土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上软下硬地层不利于盾构姿态的控制,对于盾构姿态控制的要求更高。最后,结合济南地铁R2线盾构隧道工程对俯仰角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千斤顶施加的偏转弯矩无法完全作用于盾构,导致实测值普遍略小于理论值。盾构俯仰角的理论计算方法可为盾构姿态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俯仰角 盾构姿态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双线隧道围岩爆破松动范围测试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傅洪贤 赵勇 谢晋水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58,共5页
在地处典型石灰岩地层的贵广铁路牛王盖双线隧道,选择IV级围岩地段的3个断面进行围岩爆破松动影响范围的测试。每个断面钻7个直径40 mm、深4.0~4.5 m的探孔,采用超声波方法测试并分析围岩爆破松动圈的大小、形状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 在地处典型石灰岩地层的贵广铁路牛王盖双线隧道,选择IV级围岩地段的3个断面进行围岩爆破松动影响范围的测试。每个断面钻7个直径40 mm、深4.0~4.5 m的探孔,采用超声波方法测试并分析围岩爆破松动圈的大小、形状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围岩爆破松动圈内比松动圈外的围岩声波波速小10%~20%,松动圈内岩体的破碎程度与围岩声波的波速降低相关;采用控制爆破,总装药量在180 kg和最大一段装药量在28 kg时,Ⅳ级围岩爆破松动圈的范围一般为0.9~1.5 m,当围岩附近有溶洞或破碎带时,该处的围岩爆破松动范围将成倍增加,需要采用拱架支护,以防塌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 松动圈 铁路隧道 爆破 声波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场泥水劈裂试验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学彦 袁大军 郭小红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01-1907,共7页
采用泥水平衡盾构进行过江越海隧道施工时,重要的技术难点就是特殊小覆土区间盾构掘进保证开挖面稳定以及防止泥水劈裂的发生。对于泥水劈裂现象的室内试验研究,有一定的基础资料。但是,由于尺寸和边界条件限制,使其研究成果不能直接应... 采用泥水平衡盾构进行过江越海隧道施工时,重要的技术难点就是特殊小覆土区间盾构掘进保证开挖面稳定以及防止泥水劈裂的发生。对于泥水劈裂现象的室内试验研究,有一定的基础资料。但是,由于尺寸和边界条件限制,使其研究成果不能直接应用到工程中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制了现场泥水劈裂仪,确定了劈裂试验的具体实施步骤和劈裂压力的断定方法。并在南京某在建过江隧道工程中进行了现场劈裂试验。(1)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劈裂过程为突变过程,采用总应力法时,地层劈裂模型能很好的预测地层劈裂压力,也更符合实际工况;由理论分析得出,掘进模式模型的地层劈裂压力更小,几乎与地层静止侧向土压力相当;增加泥水黏度能够增加地层劈裂压力,但增加量有限。(2)运用现场劈裂试验结果给出了防止泥水劈裂的泥水压力设定上限值,并运用盾构机在始发不远处进行了原位泥水劈裂试验,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泥水劈裂仪 现场劈裂试验 地层劈裂模型 劈裂压力 总应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水盾构中劈裂压力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滕 袁大军 +3 位作者 金大龙 王将 罗维平 韩冰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1-36,共6页
泥水盾构在软弱含水地层中掘进时,泥水支护压力过大容易导致掌子面发生水力劈裂,从而引起掌子面坍塌。研究掌子面劈裂压力的影响因素对防止水力劈裂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由于现场试验实施困难、风险高,故设计制作了一种水力劈裂装置,并采... 泥水盾构在软弱含水地层中掘进时,泥水支护压力过大容易导致掌子面发生水力劈裂,从而引起掌子面坍塌。研究掌子面劈裂压力的影响因素对防止水力劈裂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由于现场试验实施困难、风险高,故设计制作了一种水力劈裂装置,并采用盲孔试样模拟隧道劈裂的发生。通过正交试验配制不同强度的人造黏土用于研究劈裂压力与强度的关系,并采用不同黏度的泥浆进行盲孔试样劈裂试验,分析泥浆黏度对劈裂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加载条件下,劈裂压力随着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增大线性增大。当泥浆黏度小于27s时,劈裂压力随泥浆黏度增大而增大,但随时间增长,增大速度变缓;当泥浆黏度大于27s时,随着黏度的增大,劈裂压力稳定在一定值基本不再增大;盲孔试样破坏后具有明显的劈裂面,且不同泥浆黏度时试样的劈裂面基本一致,均自盲孔底端斜向上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水盾构 水力劈裂 劈裂压力 无侧限抗压强度 泥浆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