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三维超分子结构的单核Ni(Ⅱ)配合物[Ni(nas)_2(phen)_2]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1
1
作者 戴沛霞 曹文秀 +1 位作者 葛红光 王栋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16-1420,1426,共6页
水热合成了镍(II)-2-萘胺-1-磺酸-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Ni(nas)2(phen)2],并用红外、元素分析、热重、固体紫外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四方晶系,空间群P41212,晶胞参数a=1.24321(4)nm,b=... 水热合成了镍(II)-2-萘胺-1-磺酸-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Ni(nas)2(phen)2],并用红外、元素分析、热重、固体紫外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四方晶系,空间群P41212,晶胞参数a=1.24321(4)nm,b=1.24321(4)nm,c=2.45032(16)nm,α=90.00°,β=90.00°,γ=90.00°,V=3.7871(3)n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萘胺-1-磺酸 邻菲啰啉 配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基纳米电极在分子器件中的应用
2
作者 曹阳 郭雪峰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18,共6页
在器件微小化的发展趋势下,以单个或少数几个分子为主体的分子器件开辟了一条将“自下而上”的化学合成、组装与“自上而下”的微纳加工技术有机结合的研究新思路。如何有效构筑新型的功能化分子器件,使之有利于实现与硅基电子器件的... 在器件微小化的发展趋势下,以单个或少数几个分子为主体的分子器件开辟了一条将“自下而上”的化学合成、组装与“自上而下”的微纳加工技术有机结合的研究新思路。如何有效构筑新型的功能化分子器件,使之有利于实现与硅基电子器件的互补集成,是该领域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这就需要相应地发展新的材料和方法来构筑器件。碳纳米管和石墨烯这2种新型碳家族纳米材料,由于其独具魅力的结构和性质自被发现以来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热潮,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电极材料应用于分子器件的构筑和发展。主要简述了分子器件的发展概况,特别是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作为电极材料在分子器件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器件 碳纳米管 石墨烯 纳米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锡填充碳纳米管与锂离子存储性能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东阳 张雪 +2 位作者 丁书江 郑元锁 杨振忠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0-174,共5页
通过一种新颖的低温熔盐填充的方法成功地制备了二氧化锡(SnO2)填充碳纳米管(CNTs)的材料,SnO2的质量分数达到了60%。制备的复合材料相比于SnO2纳米颗粒,具有更高的锂离子存储容量,更好的充放电循环表现。良好的锂离子存储性能归功于独... 通过一种新颖的低温熔盐填充的方法成功地制备了二氧化锡(SnO2)填充碳纳米管(CNTs)的材料,SnO2的质量分数达到了60%。制备的复合材料相比于SnO2纳米颗粒,具有更高的锂离子存储容量,更好的充放电循环表现。良好的锂离子存储性能归功于独特的复合结构:包覆的CNTs缓冲了SnO2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所引起的应力破坏,提供了额外的锂离子存储空间,并提高了整体材料的导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低温熔盐 填充 二氧化锡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肽类SARS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的设计与活性表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莹 郑腾飞 +4 位作者 金凤 周璐 刘振明 魏平 来鲁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707-1712,共6页
SARS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是SARS病毒复制过程中的主要蛋白酶,针对其开展药物设计有望得到有效的抗SARS病毒药物.本文基于SARS冠状病毒3CL蛋白酶的三维结构,对现有化学试剂及临床用药数据库进行虚拟筛选,选出可能对SARS冠状病毒3CL蛋白酶... SARS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是SARS病毒复制过程中的主要蛋白酶,针对其开展药物设计有望得到有效的抗SARS病毒药物.本文基于SARS冠状病毒3CL蛋白酶的三维结构,对现有化学试剂及临床用药数据库进行虚拟筛选,选出可能对SARS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有抑制的非肽化合物进行初步活性测试,并研究了已知的人鼻病毒3C蛋白酶抑制剂对SARS冠状病毒3CL蛋白酶的活性,合成了两种母环的衍生物,得到靛红和哌嗪两类SARS冠状病毒3CL蛋白酶的抑制剂,其中一个靛红类化合物的IC50为0.76μmol·L-1;而抗组胺药哌嗪类化合物对SARS冠状病毒3CL蛋白酶及细胞培育的SARS病毒的抑制作用,提示了老药可以开发出新的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冠状病毒3CL蛋白酶 虚拟筛选 非肽抑制剂 活性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催化二溴代化合物自偶联环化合成二苯并[a,e]环辛四烯 被引量:1
5
作者 欧阳昆冰 席振峰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32,共9页
由于独特的结构和广泛的应用,多取代环辛四烯及其苯并稠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一种钯催化烯基溴化物与芳基溴化物的偶联反应.利用此钯催化的环化自偶联反应,以中等至较好的收率高选择性地从双溴代芳基或烯基化... 由于独特的结构和广泛的应用,多取代环辛四烯及其苯并稠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一种钯催化烯基溴化物与芳基溴化物的偶联反应.利用此钯催化的环化自偶联反应,以中等至较好的收率高选择性地从双溴代芳基或烯基化合物合成了多种二苯并[a,e]环辛四烯衍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溴代化合物 环辛四烯 二苯并[a e]环辛四烯 1 3-丁二烯 自偶联反应 钯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N(C_2H_5)_3][B_5O_6(OH)_4]的合成、结构和热稳定性(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子良 杨四海 +1 位作者 李国宝 林建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5-288,共4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五硼酸三乙胺[HN(C2H5)3][B5O6(OH)4],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解析了其结构,同时利用傅立叶红外分析、元素分析及热分析技术加以佐证.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其空间群为P21/c,相应的晶胞参数为a=1.0036(2)nm,b=1.1353(2...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五硼酸三乙胺[HN(C2H5)3][B5O6(OH)4],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解析了其结构,同时利用傅立叶红外分析、元素分析及热分析技术加以佐证.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其空间群为P21/c,相应的晶胞参数为a=1.0036(2)nm,b=1.1353(2)nm,c=1.4843(3)nm和β=106.54(3)°.它由孤立的五硼酸阴离子[B5O6(OH)4]-和三乙胺阳离子[HN(C2H5)3]+构成.五硼酸阴离子[B5O6(OH)4]-通过氢键构成三维网状结构,[HN(C2H5)3]+位于其中的孔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五硼酸三乙胺 水热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表观遗传修饰:N^6-甲基腺嘌呤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笑 贾桂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5-288,共14页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信使RNA(Messenger RNA,m RNA)上含量最多的化学修饰之一。类似于DNA和组蛋白化学修饰,m6A修饰也同样是动态可逆的,可在时间和空间上被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酶调控。哺乳动物体内m6A甲基...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信使RNA(Messenger RNA,m RNA)上含量最多的化学修饰之一。类似于DNA和组蛋白化学修饰,m6A修饰也同样是动态可逆的,可在时间和空间上被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酶调控。哺乳动物体内m6A甲基转移酶复合物中有一部分成分已被解析,主要有METTL3(Methyltransferase-like protein 3)、METTL14(Methyltransferase-like protein 14)和WTAP(Wilms tumor 1-associating protein)。m6A去甲基酶肥胖蛋白FTO(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 protein)和ALKBH5(Alk B homolog 5)依赖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ic acid,α-KG)和Fe(Ⅱ)对m6A进行氧化去甲基化反应。m6A在生物体内由m6A结合蛋白识别,并介导其行使功能。目前发现的m6A结合蛋白有YTH结构域蛋白YTHDF1(YTH domain-containing family protein 1)、YTHDF2(YTH domain-containing family protein 2)、YTHDC1(YTH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1)和核内HNRNPA2B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s A2B1)。本文综述了m6A的分布和相关蛋白介导的m6A功能研究,以期全面理解m6A这一RNA表观遗传新修饰在生命进程中的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甲基腺嘌呤(m^6A) RNA化学修饰 RNA表观遗传学 甲基转移酶 去甲基酶 m^6A识别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ght-Induced Reaction of Benzene with Carbonates
8
作者 姬铭松 董春华 +1 位作者 张华烨 杨新征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319-324,I0001,共7页
We found an ultraviolet (UV)-light induced formation of biphenyl and sodium benzoate from benzene and sodium carbonate. The reaction happens in the interface of benzene and aqueous solution at the room temperature. ... We found an ultraviolet (UV)-light induced formation of biphenyl and sodium benzoate from benzene and sodium carbonate. The reaction happens in the interface of benzene and aqueous solution at the room temperature. After 5 h of UV-light exposure, 11.4% of initial amount of 4.4 g (5.0 mL) benzene are converted to biphenyl and sodium benzoate, which are distributed in benzene and aqueous solution, respectively. Using density function theory (DFT) and time dependent DFT,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mechanism of this light-induced reaction, and found that the sodium carbonate is not only a reactant for the formation of sodium benzoate, but also a catalyst for the formation of bipheny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ZENE CARBONATES Light-induced reaction Density function theory calcu-lation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双光子吸收材料的研究进展(英文)
9
作者 王耀川 闫永丽 +1 位作者 李波 钱士雄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5-164,共30页
本文综述了具有优异双光子吸收/双光子荧光性质的有机功能材料的研究工作和成果。近年来,有机材料凭借其出众的性质、丰富的种类、多重功能性以及快速的非线性光学响应引起国际科学和技术界的极大兴趣。文章介绍了测量材料的非线性光学... 本文综述了具有优异双光子吸收/双光子荧光性质的有机功能材料的研究工作和成果。近年来,有机材料凭借其出众的性质、丰富的种类、多重功能性以及快速的非线性光学响应引起国际科学和技术界的极大兴趣。文章介绍了测量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和超快响应的实验方法,它们已被广泛应用于有机材料的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本文描述了对偶极、四极、多枝结构、大环结构以及聚合物等有机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和超快光学响应的研究结果。基于有机材料的迷人性质,具有优异非线性光学性质和超快响应的有机材料将会在很多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子吸收 双光子荧光 超快动力学 非线性光学 有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言·庆祝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55周年 被引量:1
10
作者 万立骏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27-1228,共2页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2011年是化学所的55华诞!化学所是以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工作相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经历55年的发展壮大,化...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2011年是化学所的55华诞!化学所是以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工作相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经历55年的发展壮大,化学所以深厚的学科积累、优秀的人才队伍和雄厚的研究实力,已经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化学研究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高新技术应用 基础研究 技术创新 协调发展 转化工作 人才队伍 研究机构
原文传递
天然抗肿瘤分子筛选方法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秋菊 李林 +1 位作者 向俊锋 唐亚林 《中国基础科学》 2008年第4期13-14,共2页
The development of a simple and efficient method, which allows to fast screen compounds with high biological activity from natural plant extracts, is an attractive field in drug discovery. Our group propounded a novel... The development of a simple and efficient method, which allows to fast screen compounds with high biological activity from natural plant extracts, is an attractive field in drug discovery. Our group propounded a novel method for fast screening and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of antitumor agents from natural plant extracts by coupling the DNA target molecule’s recognition with NMR techniques. By introduction of DNA target molecule into natural plant extracts, the ligand(s) in the extracts will be recognized by target molecule and therefore can be monitored by NMR techniques. Our tactics includes the following three steps: judging the existence of G-quadruplex ligand(s) in the test extracts by 1H NMR spectra; detecting the characteristic peak(s) of G-quadruplex ligand(s) using DOSY NMR methods; and subsequently identifying the structure of G-quadruplex ligand(s) by 2D NMR experiments such as HSQC and HMBC. By the combination of G-quadruplex recognition and NMR methods, we have successfully obtained several active molecules stabilizing G-quadruplex with high cytotoxicity from two kinds of natural product extra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天然产物 抗肿瘤活性 筛选方法 抗癌药物 药物研发 活性筛选 高等植物
原文传递
花生四烯酸代谢网络研究:从关键酶的单靶标抑制剂到多靶标抑制剂 被引量:26
12
作者 刘莹 陈政 +6 位作者 尚尔昌 杨坤 位灯国 周璐 蒋小蕗 贺冲 来鲁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1-241,共11页
炎症引发的疾病是人类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医药市场对抗炎药物的需求量极大。花生四烯酸代谢网络是产生炎症介质的主要网络,网络中的一些蛋白质已成为抗炎药物设计的重要靶标,但这些单靶标药物不能很好地控制网络的平衡,同时容易引起副... 炎症引发的疾病是人类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医药市场对抗炎药物的需求量极大。花生四烯酸代谢网络是产生炎症介质的主要网络,网络中的一些蛋白质已成为抗炎药物设计的重要靶标,但这些单靶标药物不能很好地控制网络的平衡,同时容易引起副作用。大多数炎症引发的疾病是由多级联炎症代谢共同影响的结果,为了更好地治疗这类由多个药靶参与调控的复杂疾病,发展针对花生四烯酸代谢网络的多靶标药物具有迫切性。本文综述花生四烯酸代谢网络的关键靶标(如磷脂酶A2、环氧合酶、5-脂氧合酶和白三烯A4水解酶等)的特异性抑制剂和多靶标抑制剂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四烯酸代谢网络 关键酶 单靶标抑制剂 多靶标抑制剂
原文传递
钯-路易斯酸体系催化苯酚选择性加氢生成环己酮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会贞 姜涛 +2 位作者 韩布兴 梁曙光 周印羲 《中国基础科学》 2010年第5期12-14,共3页
环己酮是一个重要的合成尼龙等材料的中间体,可通过苯酚加氢反应制备,但该反应过程的效率受到环己酮进一步加氢生成副产物环己醇的制约。本项研究表明,普通的商业负载型钯催化剂(负载在碳、氧化铝或NaY沸石上)和路易斯酸(如AlCl3)可协... 环己酮是一个重要的合成尼龙等材料的中间体,可通过苯酚加氢反应制备,但该反应过程的效率受到环己酮进一步加氢生成副产物环己醇的制约。本项研究表明,普通的商业负载型钯催化剂(负载在碳、氧化铝或NaY沸石上)和路易斯酸(如AlCl3)可协同促进苯酚加氢生成环己酮的反应。在适当条件下,苯酚转化率和环己酮选择性可同时接近100%。路易斯酸不仅促进苯酚加氢生成环己酮的反应,而且可有效地抑制产物环己酮被进一步加氢生成副产物的反应。在超临界CO2中反应效率还可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环己酮 环己醇 路易斯酸 加氢 二氧化碳
原文传递
新型双光子吸收化合物的合成、光物理及其在固态分散体系中的性质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凯军 李秀平 +3 位作者 胡睿 王双青 李沙瑜 杨国强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72-1378,共7页
通过多步反应制备了三个新型的双光子吸收化合物,测试了它们的光物理性质,发现该系列化合物具有较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并且随温度降低其双光子吸收截面增大.尤其是化合物TMVDB,其量子效率为0.83,常温时的双光子吸收截面达到1164GM,其双... 通过多步反应制备了三个新型的双光子吸收化合物,测试了它们的光物理性质,发现该系列化合物具有较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并且随温度降低其双光子吸收截面增大.尤其是化合物TMVDB,其量子效率为0.83,常温时的双光子吸收截面达到1164GM,其双光子吸收截面除以分子量为2.08,表现出了优良的双光子吸收发光性能.进一步将TMVDB掺杂到固体材料中,得到强双光子诱导发光的固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子吸收发光 双光子吸收截面 固体双光子吸收发光材料
原文传递
前言
15
作者 万立骏 高松 +1 位作者 刘文剑 高毅勤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37-1240,共4页
黎乐民,广东电白人,中国著名量子化学家和理论无机化学家.黎乐民先生于1935年12月6日出生于广东省电白县,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1958年转到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59年在该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2~1965年师从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家徐... 黎乐民,广东电白人,中国著名量子化学家和理论无机化学家.黎乐民先生于1935年12月6日出生于广东省电白县,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1958年转到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59年在该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2~1965年师从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家徐光宪院士,攻读核燃料络合物化学专业研究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乐民 络合物化学 化学家徐光宪 学术委员会 镧系化合物 中国科学院学部 相对论效应 量子化 化学部 中国化学会
原文传递
前言
16
作者 田昭武 万立骏 郭玉国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67-1068,共2页
能源危机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使汽车技术经历着燃料多元化、动力电气化等重大技术变革.发展高效节能、低排放或零排放的电动汽车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和共同努力的目标.然而,电动汽车用关键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目前存在能量密度低、一... 能源危机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使汽车技术经历着燃料多元化、动力电气化等重大技术变革.发展高效节能、低排放或零排放的电动汽车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和共同努力的目标.然而,电动汽车用关键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目前存在能量密度低、一次充放电运行距离短等缺点,严重制约了电动汽车的普及应用.世界各国政府、各大公司和各种组织机构,在规划、资金、技术等方面相互联合,加快动力电源的发展,以实现从燃油汽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汽车技术 环境污染 能源危机 高效节能 技术变革 动力电池 核心部件
原文传递
三维有序纳米孔洞碳酸钙单晶材料的仿生构筑
17
作者 李澄 齐利民 《中国基础科学》 2008年第4期11-12,共2页
Unique three-dimensionally (3D) ordered nanoporous calcite single crystals have been fabricated by exploiting the "amorphous to crystalline" strateg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lloidal crystal templating meth... Unique three-dimensionally (3D) ordered nanoporous calcite single crystals have been fabricated by exploiting the "amorphous to crystalline" strateg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lloidal crystal templating method. It was revealed that the surface-functionalized template and the vacuum-assisted filtration process were essential for the complete template replication. Such a bio-inspired strategy may suggest a general strategy for the fabrication of novel functional single-crystalline materials with 3D ordered nanopatt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材料 单晶材料 三维有序 碳酸钙 纳米孔洞 海洋生物体 无机功能材料 有序结构
原文传递
人体呼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晨 赵美萍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0-147,共8页
呼出气检测作为一种潜在的新型临床检测手段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详细综述了人体呼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各类检测方法和技术,分别对色谱法、质谱法和光谱及传感器法的原理、特点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对照总结了目前已确定... 呼出气检测作为一种潜在的新型临床检测手段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详细综述了人体呼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各类检测方法和技术,分别对色谱法、质谱法和光谱及传感器法的原理、特点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对照总结了目前已确定的异戊二烯、丙酮等疾病生物标志物的各种分析方法和实测数据,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呼出气体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检测方法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发光金属Salen配合物作为检测细胞内微黏度的荧光成像探针 被引量:2
19
作者 尹昊琰 唐娟 张俊龙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7-276,共10页
细胞内微黏度是描述细胞状态的重要物理参数,与物质转运和信号转导等一系列扩散控制的生理过程密切相关.构筑对细胞内微黏度响应灵敏的荧光探针是原位实时检测细胞状态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设计含有D-π-A推拉电子结构N,N'-双水杨醛... 细胞内微黏度是描述细胞状态的重要物理参数,与物质转运和信号转导等一系列扩散控制的生理过程密切相关.构筑对细胞内微黏度响应灵敏的荧光探针是原位实时检测细胞状态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设计含有D-π-A推拉电子结构N,N'-双水杨醛缩乙二胺类配体(N,N'-thiophene-3,4-bis-4'-(diethylamino)-salicylimine,Salen)的Zn^(2+)和Al^(3+)配合物,考察了其光物理性质,发现该类配合物具有对溶液黏度依赖的荧光增强性质.同时,相比于配合物ZnSalen,[AlSalen]^+Cl^-具有检测灵敏度高、荧光成像信号增强倍数高等优点.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成像和荧光寿命成像,[AlSalen]^+Cl^-同样表现出在培养温度降低或细胞自噬下的荧光增强和发光寿命延长等变化,显示其作为检测细胞内微黏度荧光探针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金属配合物 荧光探针 细胞内微黏度 细胞成像 荧光寿命成像
原文传递
利用光交联探针研究pH值调控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君 张萌 陈鹏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94-1699,共6页
pH值是几乎影响到所有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分布和相关结构变化的关键因素,许多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受到pH值的调控.近年来,基于非天然氨基酸的光交联探针被广泛应用于捕捉活细胞内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然而,由于环境pH值的改变往... pH值是几乎影响到所有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分布和相关结构变化的关键因素,许多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受到pH值的调控.近年来,基于非天然氨基酸的光交联探针被广泛应用于捕捉活细胞内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然而,由于环境pH值的改变往往导致蛋白质分子结构、带电性质的显著变化,因此现有的非天然氨基酸光交联探针难以实现在极端pH值条件下对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分子的捕获和研究.本文将介绍本课题组新近发展的基于烷基双吖丙啶活性基团的非天然氨基酸光交联探针-DIZPK,通过这一探针,我们成功捕获到大肠杆菌中一种重要的酸性分子伴侣HdeA在膜间质内酸性胁迫过程中的作用对象.在捕获到的HdeA底物中,我们发现了两个膜间质中重要的分子伴侣蛋白:DegP和SurA.通过实验我们证明了在酸性胁迫条件下,DegP和SurA能够被HdeA保护不形成聚集体,并进而在随后的回复中性过程中能够协助HdeA对其他底物进行重折叠.这种不依赖于ATP的分子伴侣间协作模式可能起到了帮助肠道型细菌抵抗酸性胁迫的功能.基于上述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个"分子伴侣协同作用"的模型,用以阐释细菌利用抗酸性分子伴侣提高其在酸胁迫下逃逸的机理.推而广之,在原核和真核细胞中定点引入高可适性的非天然氨基酸光交联探针可广泛适用于在活体内探测众多的由pH值调控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天然氨基酸 光交联探针 蛋白相互作用 pH值调控 酸性分子伴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