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磁共振波谱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高秀香 徐怡庄 +3 位作者 赵梅仙 齐剑 李慧珍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942-1950,共9页
在介绍肿瘤样品代谢物的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从离体组织和活体组织两个方面综述核磁共振波谱(NMR)在诊断肿瘤方面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它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前景。在离体组织方面,人们通过1H和31P-NMR谱观测病人的体液样... 在介绍肿瘤样品代谢物的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从离体组织和活体组织两个方面综述核磁共振波谱(NMR)在诊断肿瘤方面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它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前景。在离体组织方面,人们通过1H和31P-NMR谱观测病人的体液样品、培养的细胞、切除的组织等来研究脂质、磷脂等代谢物的分布,观测肿瘤与对照组织之间的差别。其中利用组织提取物的方法能够得到分辨率较高的图谱,非常适合应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高分辨魔角旋转(HR-MAS)的方法在肿瘤诊断研究方面展现出新的生命力,利用高分辨魔角旋转技术可以直接得到组织细胞中很多分子水平的代谢物结构和组成信息,因此它在癌症的早期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前景。在活体核磁共振波谱诊断肿瘤方面,主要应用1H和31P核磁共振波谱,结合MRI为非侵入性肿瘤分析提供了一种临床可用的方法。MRI与MRS技术的结合将使核磁共振波谱在医学领域有更大的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波谱 肿瘤诊断 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脂质成分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琪 刘向慧 +3 位作者 贾小凡 宋丽雅 贾焱 何聪芬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6-230,共5页
综述了皮肤脂质的来源和主要组成成分,并对这些成分赋予皮肤的重要功能,如皮肤屏障、保湿等做了简要描述。概述了几种分析鉴定皮肤脂质组成成分的方法,提出了目前皮肤表面脂质潜在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开发针对皮肤脂质分泌过剩或不足所引... 综述了皮肤脂质的来源和主要组成成分,并对这些成分赋予皮肤的重要功能,如皮肤屏障、保湿等做了简要描述。概述了几种分析鉴定皮肤脂质组成成分的方法,提出了目前皮肤表面脂质潜在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开发针对皮肤脂质分泌过剩或不足所引起皮肤问题的护肤用品和头发护理产品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脂质 分析方法 屏障 保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氟沙星的核磁共振波谱性质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齐剑 高秀香 +4 位作者 赵梅仙 向俊峰 林崇熙 徐怡庄 吴瑾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3-917,共5页
结合1H,13CNMR,DEPT,COSY,HSQC,HMBC谱和碳氟偶合裂分行为,对酸性及碱性溶液中氧氟沙星(Ofloxacin,OFL)的1H和13C谱分别进行归属,研究了哌嗪环亚甲基构成的AA′BB′复杂自旋体系中各H的化学位移.发现噁嗪环上的甲基处于直立键;5H在酸性... 结合1H,13CNMR,DEPT,COSY,HSQC,HMBC谱和碳氟偶合裂分行为,对酸性及碱性溶液中氧氟沙星(Ofloxacin,OFL)的1H和13C谱分别进行归属,研究了哌嗪环亚甲基构成的AA′BB′复杂自旋体系中各H的化学位移.发现噁嗪环上的甲基处于直立键;5H在酸性溶液中化学位移移向低场,这可能与形成C—H…O弱氢键有关;在碱性溶液中,OFL的羧基变为羧酸根,造成羧基和羰基周围碳原子上π电子重新分布,导致相应C的化学位移和碳氟偶合常数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 氧氟沙星 核磁共振 哌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糠油脱酸工艺的选择和产品方案的设计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松涛 杨振娟 +1 位作者 徐子谦 夏芸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5-46,共2页
针对米糠油的特点,对物理精炼和化学精炼的脱酸工艺进行了比较并设计了化学精炼联产方案。指出米糠油精炼工艺必须要考虑毛米糠油中游离脂肪酸和谷维素的综合利用,米糠油的产品需要强化营养油这个特征,而不能削弱这个特征。并提出了一... 针对米糠油的特点,对物理精炼和化学精炼的脱酸工艺进行了比较并设计了化学精炼联产方案。指出米糠油精炼工艺必须要考虑毛米糠油中游离脂肪酸和谷维素的综合利用,米糠油的产品需要强化营养油这个特征,而不能削弱这个特征。并提出了一级油和四级油的联产设计方案,使米糠油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油 脱酸 物理精炼 化学精炼 脂肪酸 谷维素 营养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组织的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高秀香 贺文义 +6 位作者 姚宏伟 杜俊凯 赵梅仙 齐剑 李慧珍 徐怡庄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201-2206,共6页
文章对6例直肠癌变及正常组织进行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波谱研究,结果显示直肠癌变和正常组织的核磁共振氢谱存在明显差异。这可以通过特征峰面积与0.88处峰积分面积的比值上的差异看出:(1)在化学位移0.75~1.55之间,癌组织各种氨... 文章对6例直肠癌变及正常组织进行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波谱研究,结果显示直肠癌变和正常组织的核磁共振氢谱存在明显差异。这可以通过特征峰面积与0.88处峰积分面积的比值上的差异看出:(1)在化学位移0.75~1.55之间,癌组织各种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与脂肪酸甲基的比值(I2/I1),癌组织乳酸盐与脂肪酸甲基的比值(I4/I1)都明显增大。(2)在化学位移1.55~2.90之间,癌变组织中亮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与脂肪酸甲基的比值(I7/I1),谷氨酸、谷氨酰胺、缬氨酸、琥珀酸与脂肪酸甲基的比值((I9+I11)/I1)、天冬氨酸与脂肪酸甲基的比值((I12+I14)/I1)都较正常组织明显增大。(3)在化学位移2.90~3.49之间,癌变组织氨基酸与脂肪酸甲基的比值(I15/I1)、胆碱类与脂肪酸甲基的比值((I16+I17)/I1)、牛磺酸与脂肪酸甲基的比值((I18+I19)/I1)都较正常组织明显增大。(4)在化学位移3.49~4.50之间,其他代谢物与脂肪酸甲基的比值(I20/I1),以及甘油基与脂肪酸甲基的比值(I22/I1)在癌变组织中都有增大的趋势。(5)化学位移4.5~10之间,癌变组织的核苷酸发生了变化,癌变组织的不饱和脂肪酸与脂肪酸甲基的比值(I24/I1)明显减小。(6)在化学位移-8~0.75之间,癌变组织的谱峰有减少的趋势。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通过癌变与正常组织代谢物NMR谱峰的差异,可以区分癌变和正常组织。说明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可能发展成为一种诊断直肠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角旋转 核磁共振 直肠癌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变与正常直肠组织的核磁共振氢谱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梅仙 高秀香 +6 位作者 齐剑 姚宏伟 李慧珍 徐怡庄 唐光诗 王京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8-312,共5页
核磁共振(NMR)波谱法是一种表征分子结构、组成变化的有效手段,能够得到生物组织中的核酸、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等生物大分子的含量、分子的空间排列和结构特征等信息,可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肿瘤与对照组织之间的差别,更深入地揭示肿瘤的... 核磁共振(NMR)波谱法是一种表征分子结构、组成变化的有效手段,能够得到生物组织中的核酸、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等生物大分子的含量、分子的空间排列和结构特征等信息,可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肿瘤与对照组织之间的差别,更深入地揭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产生的各种分子水平变化。文章对9例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进行了核磁共振氢谱的测定。结果表明,直肠正常和癌变组织的核磁共振氢谱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可以通过对谱图特征峰区域积分面积相对比值的差别看出来。直肠正常组织核磁共振氢谱中A0.9/A3.0,A1.3/A3.0,A2.0/A3.0,A1.3/A0.9及A4.1/A3.0值较相应的癌组织偏大,直肠癌组织核磁共振氢谱中A3.2/A3.0值较相应正常直肠组织偏大。通过这些差异核磁共振氢谱技术有可能发展成为早期诊断直肠癌组织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氢谱 直肠癌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城市污泥成分特性及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仙粉 周玉松 +1 位作者 任福民 吕志敏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50,共3页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能量色散X荧光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等现代分析技术对上海市某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复杂的化合物的形貌及其中无机化合物的物种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其中痕量重金属的分子存在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 城市污泥 污泥成分 形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合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性能测试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正惠 郭艳丽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8-41,共4页
首先合成阳离子单体N-(二甲氨基)甲基丙烯酰胺,然后用共聚合法合成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单体合成中探讨了羟甲基二甲胺的合成工艺,当n(甲醛) n(二甲胺)=2 1,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2h时,羟甲基二甲胺的收率最高;并通过NMR确定了其结构... 首先合成阳离子单体N-(二甲氨基)甲基丙烯酰胺,然后用共聚合法合成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单体合成中探讨了羟甲基二甲胺的合成工艺,当n(甲醛) n(二甲胺)=2 1,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2h时,羟甲基二甲胺的收率最高;并通过NMR确定了其结构。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共聚合反应中n(丙烯酰胺) n(阳离子丙烯酰胺)、温度、引发剂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丙烯酰胺) n(阳离子丙烯酰胺)=10 1,温度为4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04%时,效果最佳,达到了一定的絮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液共聚合 聚丙烯酰胺 共聚合 絮凝剂 水处理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糠油脱酸损耗的成因及控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松涛 徐子谦 +1 位作者 杨振娟 夏芸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18,共3页
分析了米糠油物理精炼和化学精炼的脱酸损耗成因,指出无论是物理精炼还是化学精炼都是由必然损耗、物理损耗和化学损耗3种损耗构成的。在生产中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损耗,达到减少油脂损耗的目的。
关键词 米糠油 脱酸 物理精炼 化学精炼 脱酸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氟沙星甲基化物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秀香 齐剑 +4 位作者 赵梅仙 涂光中 安东各 徐怡庄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20-1425,共6页
结合1H NMR,13C NMR,DEPT,HSQC,HMBC谱和碳氟偶合裂分行为,对氧氟沙星(ofloxacin,OFL)哌嗪部分的甲基化产物-甲基氧氟沙星(methyl-ofloxacin,Me-OFL)的结构进行归属,并探讨了Me-OFL在酸性及碱性溶液中的1H和13C谱的变化。碱性溶液中,5H... 结合1H NMR,13C NMR,DEPT,HSQC,HMBC谱和碳氟偶合裂分行为,对氧氟沙星(ofloxacin,OFL)哌嗪部分的甲基化产物-甲基氧氟沙星(methyl-ofloxacin,Me-OFL)的结构进行归属,并探讨了Me-OFL在酸性及碱性溶液中的1H和13C谱的变化。碱性溶液中,5H的化学位移较酸性向高场移动1.02,推测此变化与形成C—H…O弱氢键有关。6C、13C、羰基碳7C和羧基碳15C分别向低场位移12.04,7.46,4.33,2.88 ppm,推测此变化与羧基和羧酸根的转变有关。另外,还比较了OFL哌嗪环4’N上质子化产物与烷基化产物的正电荷分布。当哌嗪环质子化形成季铵盐时,正电荷分布在氢原子上;当其烷基化形成季铵盐时,正电荷分布在氮原子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 甲基氧氟沙星 核磁共振 哌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硫铝土矿氧化焙烧脱硫的节能条件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咏梅 李江江 +2 位作者 许鑫 唐阳 庞然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6-291,共6页
氧化焙烧法处理高硫铝土矿,具有操作简便、能够同时去除矿石中有机物的优点,但仍存在着能耗高以及一水硬铝石脱水造成氧化铝溶出困难等问题.本研究基于黄铁矿和一水硬铝石的热分析和恒温焙烧实验结果,发现黄铁矿脱硫与一水硬铝石脱水反... 氧化焙烧法处理高硫铝土矿,具有操作简便、能够同时去除矿石中有机物的优点,但仍存在着能耗高以及一水硬铝石脱水造成氧化铝溶出困难等问题.本研究基于黄铁矿和一水硬铝石的热分析和恒温焙烧实验结果,发现黄铁矿脱硫与一水硬铝石脱水反应起始温度接近,但脱硫反应速率慢而脱水反应速率快,从而提出通过降低焙烧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来提高脱硫率、抑制脱水率的处理工艺.通过模拟样品和实际样品的焙烧条件优化实验,确定硫含量为3.8%的铝土矿最佳脱硫处理条件为:空气气氛下,焙烧温度460~470℃,焙烧时间15~20min,处理后铝土矿含硫量低于0.5%,符合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铝土矿 脱硫 氧化焙烧 黄铁矿 一水硬铝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镓基材料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必先 钱海生 +3 位作者 岳军 陈丽娟 王崇臣 张丽娟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36-544,共9页
氮化镓是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在室温下有很宽的带隙(3.39eV).它在光电子器件如蓝光、紫外、紫光等光发射二极管和激光二极管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系统介绍了氮化镓的各种制备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关系的研究,揭示了它在半导体领域广... 氮化镓是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在室温下有很宽的带隙(3.39eV).它在光电子器件如蓝光、紫外、紫光等光发射二极管和激光二极管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系统介绍了氮化镓的各种制备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关系的研究,揭示了它在半导体领域广泛且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镓 半导体 制备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法对废次烟草中茄尼醇的分离制备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芸 曹晓莹 古燕翔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135-136,共2页
  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是8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无需使用任何固态支持介质的液液分配色谱分离技术,样品的各组分是根据其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被分离开的.由于不使用固态支持介质,避免了因不可逆吸附而引起的样品损失、失活变...   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是8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无需使用任何固态支持介质的液液分配色谱分离技术,样品的各组分是根据其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被分离开的.由于不使用固态支持介质,避免了因不可逆吸附而引起的样品损失、失活变性等.高速逆流色谱法已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处理对碳纳米管纹理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关诚灏 金劭 +2 位作者 王涛 骞伟中 魏飞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82-187,共6页
使用高分辨透射电镜和比表面孔径分析仪,采用Boehm’s滴定法和N2吸附法,对不同条件酸处理得到的官能团化的碳纳米管进行了系统表征。研究发现碳纳米管是以管间堆积孔为特征孔的大中孔材料,酸化处理增加了管间堆积孔的孔容和比表面积,但... 使用高分辨透射电镜和比表面孔径分析仪,采用Boehm’s滴定法和N2吸附法,对不同条件酸处理得到的官能团化的碳纳米管进行了系统表征。研究发现碳纳米管是以管间堆积孔为特征孔的大中孔材料,酸化处理增加了管间堆积孔的孔容和比表面积,但对微孔和开口管腔孔有堵塞效应,该效应随着官能团的增加而明显。同时考察了总酸量对比表面积的影响,发现当总酸量在1mmol·g-1附近时比表面积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官能团 孔结构 比表面积 化学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2+HNCO反应机理的从头计算 被引量:11
15
作者 冀永强 冯文林 +1 位作者 徐振峰 雷鸣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2-178,共7页
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采用全电子的UMP2和UQCISD(T)方法对自由基NH2和HNCO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存在如下两条反应通道:NH2+HNCO→NH3+NCO(1)和NH2+HNCO→N2H3+CO(2).反应(1)是吸氢反应,QCISD(T,full)//MP2... 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采用全电子的UMP2和UQCISD(T)方法对自由基NH2和HNCO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存在如下两条反应通道:NH2+HNCO→NH3+NCO(1)和NH2+HNCO→N2H3+CO(2).反应(1)是吸氢反应,QCISD(T,full)//MP2(full)/6-311G(d,p)计算位垒是29.04kJ/mol.与实验估计值29.09kJ/mol一致.在反应的温度区间(2300~2700 K),传统过渡态理论得出的速率常数值的范~围是1.68×1011~3.29×1011cm3·mol-1·s-1,支持了反应速率常数应小于等于5.0×1011cm3·mol-1·s-1的实验结论.对反应(1),理论研究还得出反应物分子可通过分子间作用生成氢键复合物(HBC),其能量相对于反应物降低32.41 kJ/mol.反应(2)是一个可经过顺式或反式方式进行的分步反应,在反应分子间第1步生成N-N键,再经过一个C-N键断裂过渡态生成产物.反应(2)控速步骤的位垒为92.79 kJ/mol(顺式)或147.43 kJ/mol(反式).反应(2)位垒高于反应(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氰酸 自由基反应 从头算方法 氢键复合物 反应机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