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被引量:50
1
作者 陈晓欣 林剑浩 +2 位作者 张秀英 陈芳 吕厚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49-51,共3页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进行康复活动,旨在增进肌力,防止粘连,增加关节活动度,进而最大限度地改善膝关节功能,对于术前长时间丧失直立行走功能的病人,还必须重建站立行走功能。康复活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为此我们制订...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进行康复活动,旨在增进肌力,防止粘连,增加关节活动度,进而最大限度地改善膝关节功能,对于术前长时间丧失直立行走功能的病人,还必须重建站立行走功能。康复活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为此我们制订了一整套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常规,其主要内容包括康复前的评价、肌力训练、活动度训练和体力恢复训练。自1992年1月以来在我院试用于33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病人(48膝),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置换术 康复 人工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遮挡与人工髋关节假体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晓欣 林剑浩 吕厚山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37-138,共2页
临床放射学研究发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以下简称THR),假体周围常有骨质吸收现象,人们发现除了年龄、遗传、内分泌以及局部假体碎屑[1-3]等因素外,应力遮挡是产生这种现象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THR后股骨承受的应力被假体分担了一部... 临床放射学研究发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以下简称THR),假体周围常有骨质吸收现象,人们发现除了年龄、遗传、内分泌以及局部假体碎屑[1-3]等因素外,应力遮挡是产生这种现象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THR后股骨承受的应力被假体分担了一部分,因而出现了应力遮挡现象。根据Wo1ff定律,应力遮挡引起股骨重新塑形,出现骨质疏松及骨皮质变薄。Turrer[4]发现THR后6个月时近端股骨吸收达20%,Sreinberg[5]发现THR后47年时吸收值达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遮挡 髋关节假体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吕厚山 关振鹏 《引进国外医药技术与设备》 1999年第10期17-24,共8页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近30年来矫形外科学中投资最大。发展变化最突出的领域之一。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术,特别是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被认为是效果非常肯定的治疗方法。其10年成功率已超过90%。本文就人工髋、膝关节置换的历史、人工髋膝关...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近30年来矫形外科学中投资最大。发展变化最突出的领域之一。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术,特别是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被认为是效果非常肯定的治疗方法。其10年成功率已超过90%。本文就人工髋、膝关节置换的历史、人工髋膝关节的植入材料、假体设计、假体的制作安装和置换技术等的新进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假体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陈旧性骨折脱位伴股骨干上1/3骨折畸形愈合的功能重建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箭 杨天府 +2 位作者 屠重琪 余希杰 吕厚山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40-342,共3页
目的 探讨髋关节陈旧性骨折脱位伴股骨干上1/3 骨折畸形愈合及膝关节功能病废的修复重建。方法 1997年4 月~8 月为1 例髋关节功能完全丧失且膝关节已行融合导致整个下肢残废的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及带锁股骨假体柄髓内固定方法进... 目的 探讨髋关节陈旧性骨折脱位伴股骨干上1/3 骨折畸形愈合及膝关节功能病废的修复重建。方法 1997年4 月~8 月为1 例髋关节功能完全丧失且膝关节已行融合导致整个下肢残废的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及带锁股骨假体柄髓内固定方法进行髋关节功能重建。结果 术后随访1年患者置手杖行走无不适,恢复日常生活及轻体力工作。结论 对髋关节陈旧性骨折脱位伴股骨干上1/3 骨折畸形愈合,采用人工关节置换和带锁股骨假体柄髓内固定方法重建髋关节功能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骨折 脱位 股骨干骨折 畸形 功能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HLA-B_(27)等位基因亚型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林剑浩 吕厚山 +3 位作者 陈占昆 蒋东芳 王申五 冯传汉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5期323-326,共4页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顺序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方法,对78例中国汉族强直性脊柱炎(AS)病人HLA-B27,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与AS易感性显著相关,在中国汉族AS病人中至少存在两种亚型,其中B2740亚型频...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顺序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方法,对78例中国汉族强直性脊柱炎(AS)病人HLA-B27,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与AS易感性显著相关,在中国汉族AS病人中至少存在两种亚型,其中B2740亚型频率最高(占54.8%),其次B2705(占41.1%)。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人种AS患者的B27亚型分布频率不同;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的可能是各亚型共有的序列特征,即B27特异性抗原决定基而与各亚型特异性序列特征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汉族 HLA-B27 抗原 强直性脊柱炎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髌骨厚度的测量及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16
6
作者 徐斌 吕厚山 燕太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7-158,共2页
目的 :制定髌骨置换术中更适合国人的髌骨截骨原则 ,为国人髌骨假体的设计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对 6 0例 (12 0侧 )国人尸体髌骨的厚度进行测量并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 :国人髌骨厚度 (2 3 .12± 0 .16 )mm。结论 :国人髌骨平均... 目的 :制定髌骨置换术中更适合国人的髌骨截骨原则 ,为国人髌骨假体的设计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对 6 0例 (12 0侧 )国人尸体髌骨的厚度进行测量并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 :国人髌骨厚度 (2 3 .12± 0 .16 )mm。结论 :国人髌骨平均厚度要小于外国人髌骨的平均厚度且髌骨软骨关节面最低凹处的厚度常常只有 13~ 14mm ,在使用进口假体时若按国外的手术原则保留髌骨骨床 15mm并不适合我国国情。要保证髌骨置换术中完全清除髌骨软骨面且术后保留髌骨原有的厚度 ,则术中保留髌骨骨床厚度为 12mm较为理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厚度 尸体解剖 测量 髌骨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骨、近节指骨骨髓腔的测量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寇伯龙 燕太强 +1 位作者 李刚 吕厚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6-337,共2页
目的 :测量掌、指骨骨髓腔长度 ,观察髓腔形状及变化 ,为掌指关节假体的设计及改进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2 0只手标本随机分为两组。 10只手从干骺端开始每隔 10mm进行横切 ,测量髓腔的冠状径及矢状径 ;其余纵切 ,测量髓腔长度及髓腔最... 目的 :测量掌、指骨骨髓腔长度 ,观察髓腔形状及变化 ,为掌指关节假体的设计及改进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2 0只手标本随机分为两组。 10只手从干骺端开始每隔 10mm进行横切 ,测量髓腔的冠状径及矢状径 ;其余纵切 ,测量髓腔长度及髓腔最狭窄处。拍摄 2 0只手标本X光片。测量Swanson假体柄及绞链区长度及宽度。结果 :掌骨骨髓腔形状男女及左右手无差别 ,髓腔长度大约为其全长的 3 /5 ,髓腔的狭窄段在全长中点近侧约 5~ 10mm处。指骨髓腔呈“喇叭型” ,长度同指骨无明显的比例关系。X光片测量结果基本同实际解剖测量相同。Swanson假体两端柄长度约为髓腔长度的 2 /3。绞链区长度稍小于1/2干骺端至掌骨头长度。结论 :掌指骨髓腔在中间较窄 ,两侧较宽 ,存在约 5~ 10mm的狭窄段。中间段髓腔形状五指各不相同。为设计国人掌指关节假体及改进Swanson硅胶假体提供参考数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 指骨 近节 骨髓腔 测量 掌指关节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并发虹睫炎易感性与LMP2和LMP7基因多态性的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许晓东 陈占昆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 研究LMP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并发虹睫炎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对正常人和病人进行HLA-B2 7检测以及LMP2和LMP7扩增。CfoI进行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结果 强直性脊柱炎有虹睫炎 (AS +AAU)病史以及单纯虹睫炎 (AAU)患者LMP... 目的 研究LMP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并发虹睫炎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对正常人和病人进行HLA-B2 7检测以及LMP2和LMP7扩增。CfoI进行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结果 强直性脊柱炎有虹睫炎 (AS +AAU)病史以及单纯虹睫炎 (AAU)患者LMP2基因BB纯合型较正常人以及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明显增高 (P <0 .0 5 )。AS +AAU患者BB型OR =3.6 ,AAU患者BB型OR =5 .83。LMP7基因多态性无明显差别。结论 在我国汉人中 ,LMP2基因多态性与AS+AAU以及AAU发病存在明显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并发症 虹睫炎 LMP2 LMP7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龄体弱病人的快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一文的探讨
9
作者 寇伯龙 《实用骨科杂志》 1995年第4期220-220,共1页
《实用骨科杂志》95年第一卷第一期发表《高龄体弱病人的快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一文,我们认为这种方法不宜提倡,因为这与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基本原则及要求有差异。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假体松动。为防止松动,目前假体固定主... 《实用骨科杂志》95年第一卷第一期发表《高龄体弱病人的快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一文,我们认为这种方法不宜提倡,因为这与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基本原则及要求有差异。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假体松动。为防止松动,目前假体固定主要有2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 置换术 骨水泥 人工关节 假体松动 基本原则 技术要求 非骨水泥固定 关键问题 老年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膜切除术治疗膝类风湿关节炎45例短期随访报告 被引量:25
10
作者 吕厚山 孙炜 +1 位作者 寇伯龙 林剑浩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6,共3页
对45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59个膝关节滑膜切除术进行短期追访及疗效评价.平均年龄43.4岁,平均随访时间26.8个月.33.9%患者疼痛完全缓解,72.9%肿胀明显减轻,大部分病人自我评价满意,其中Ⅰ、Ⅱ期患者术后优良... 对45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59个膝关节滑膜切除术进行短期追访及疗效评价.平均年龄43.4岁,平均随访时间26.8个月.33.9%患者疼痛完全缓解,72.9%肿胀明显减轻,大部分病人自我评价满意,其中Ⅰ、Ⅱ期患者术后优良率达90%以上.因此作者认为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膝关节滑膜肿胀渗出,滑膜切除术仍是值得重视的外科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滑膜切除术 随访
原文传递
类风湿性关节炎下肢畸形手术顺序选择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19
11
作者 吕厚山 陈晓欣 +2 位作者 林剑浩 袁燕林 高彤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483-486,共4页
复习18例下肢多关节严重畸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手术治疗的初步经验,所有病人均有双侧人工全膝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指征,除两例同时行一侧髋、膝关节置换术外,其余病人均只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平均随访36.3个月,采用文献... 复习18例下肢多关节严重畸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手术治疗的初步经验,所有病人均有双侧人工全膝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指征,除两例同时行一侧髋、膝关节置换术外,其余病人均只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平均随访36.3个月,采用文献中现有的评分方法,发现所有病人的病情均有明显改善。作者认为,人工全关节置换术在治疗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畸形的过程中,疗效是肯定的,但中晚期并发症较多,最大限度地推迟手术,并减少手术关节数目,手术时应在手术顺序和术式选择上认真研究,只要髋关节尚未强直,不是影响病人生活自理的关键部位,而膝关节是影响下肢功能最重要的因素时,应先行膝关节置换术,尤其是年龄比较小的病人更应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类风湿关节炎 下肢畸形
原文传递
严重屈膝畸形的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被引量:24
12
作者 吕厚山 林剑浩 +1 位作者 寇伯龙 袁燕林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414-417,共4页
为探讨重度屈膝畸形(屈曲角度≥60度)如何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R),作者于1987年4月~1994年5月对23例患者、37个膝关节行TKR,均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屈曲角度由术前... 为探讨重度屈膝畸形(屈曲角度≥60度)如何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R),作者于1987年4月~1994年5月对23例患者、37个膝关节行TKR,均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屈曲角度由术前的平均77.97度降至术后的平均6.7度,其中62.1%膝关节屈曲角度<5度,关节屈伸活动度也由术前的平均25.6度增至术后的平均83.6度。膝评分优良者占73.83%,膝功能评分优良者占13%。作者认为,重度屈膝畸形并非TKR的绝对禁忌证,关键在于术中对后关节囊、侧副韧带等挛缩组织的彻底松解和平衡,必要时应切除后交叉韧带并适当多切除股骨髁及胫骨平台骨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膝畸形 膝关节炎 人工膝关节 置换术
原文传递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9
13
作者 寇伯龙 吕厚山 +2 位作者 袁燕林 燕太强 周殿阁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3-255,共3页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原因、处理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对 1987年~ 1999年 1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病因以及清创、一期或二期再置换等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13例患者术前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 5 5°,HSS评...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原因、处理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对 1987年~ 1999年 1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病因以及清创、一期或二期再置换等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13例患者术前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 5 5°,HSS评分为 36 5分 ;平均随访 3年 5个月。 结果 13例感染患者经治疗后均未复发 ,80 %的患者对手术满意 ;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至平均 85° ,HSS评分为73 5分。 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 (RA)、服用激素、合并糖尿病、使用铰链式假体及初次置换术前膝关节曾行其它手术是膝关节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 ;感染明确后 ,应积极进行清创合并应用敏感抗生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手术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手术后感染
原文传递
57例严重风湿病患者的双膝人工关节同时置换术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吕厚山 袁燕林 +2 位作者 寇伯龙 高彤 林剑浩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594-596,共3页
1987年至1994年,作者对57例严重风湿性疾病患者一次同时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近期随访结果表明,与分次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在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前提下,同时行一次双侧人工全膝... 1987年至1994年,作者对57例严重风湿性疾病患者一次同时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近期随访结果表明,与分次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在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前提下,同时行一次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具有住院时间短、手术及围手术期费用低、术后康复困难较少等特点。对我国严重风湿病患者病情复杂、手术及康复难度高、经济条件差的国情更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人工关节 膝假体 风湿病
原文传递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一期假体再置换 被引量:14
15
作者 吕厚山 寇伯龙 +1 位作者 林剑浩 袁燕林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456-458,共3页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处理非常棘手,作者采用一期人工膝关节再置换术治疗8例患者,其中包括晚期感染7例,占87.5%。平均随访20.1个月,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无1例感染复发,但功能恢复欠佳。作者认为:(1)一...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处理非常棘手,作者采用一期人工膝关节再置换术治疗8例患者,其中包括晚期感染7例,占87.5%。平均随访20.1个月,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无1例感染复发,但功能恢复欠佳。作者认为:(1)一期再置换术是治疗深部感染的一种可选择方法;(2)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固定,链霉素粉剂埋入关节腔及软组织内,有助于减少术后感染复发;(3)深部感染明确后,应尽早行一期再置换,以减少骨组织的进一步破坏;(4)一期再置换术的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再手术 人工关节 手术后感染 TKR
原文传递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关振鹏 吕厚山 +3 位作者 寇伯龙 袁燕林 林剑浩 杨刚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996年2月~1998年3月36例56个关节置换患者,除术前预存自体血外,术后使用CBCⅡConstaVacTM型回输血器予自体引流血回输。其中髋关节8个,膝...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996年2月~1998年3月36例56个关节置换患者,除术前预存自体血外,术后使用CBCⅡConstaVacTM型回输血器予自体引流血回输。其中髋关节8个,膝关节48个;类风湿关节炎12例,骨性关节炎16例,强直性脊柱炎5例,其它特殊关节炎3例。结果自体引流血回输24260ml,预存自体输血9700ml,异体输血14600ml,分别占总输血量的50%、20%和30%。15例有一过性发热反应,无其它并发症。结论自体引流血回输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节约血源及财力的输血方式,可减少异体输血量,避免其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转换术 引流 自体血回输
原文传递
膝关节MRI图像与关节镜下所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杜莉如 谷国良 +2 位作者 罗德馨 池莲花 蒋学祥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86-288,T047,共4页
本文作者对40例有膝关节MRI结果,且行关节镜手术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MRI对内、外侧半月板损伤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4.25%和87.5%。前、后交叉韧带损伤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0.25%、100%。MR... 本文作者对40例有膝关节MRI结果,且行关节镜手术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MRI对内、外侧半月板损伤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4.25%和87.5%。前、后交叉韧带损伤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0.25%、100%。MRI虽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但作者强调必须重视临床资料的搜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关节镜术 NMR 成像
原文传递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957
18
作者 吕厚山 徐斌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5-156,160,共3页
目的了解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方法51例未行预防性抗凝治疗的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于术后3~13天行双侧上行性静脉造影,分析调查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情况。结果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总发生率为47.1%... 目的了解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方法51例未行预防性抗凝治疗的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于术后3~13天行双侧上行性静脉造影,分析调查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情况。结果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总发生率为47.1%,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0.0%,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53.8%。未见症状性肺栓塞患者。结论本组统计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国外报道接近,这一结果应该引起人工关节外科医师的高度重视,并应针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酌情给予适当的预防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 手术后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糖尿病患者的人工膝关节置换 被引量:19
19
作者 吕厚山 周殿阁 袁燕林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462-464,共3页
糖尿病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易出现感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为探讨其有关问题,作者介绍了9例16膝患者置换人工关节的经验。本组病例术后近期未出现伤口感染,后期深部感染发生率为6.3%。根据HSS评分统计。术前平均得分为2... 糖尿病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易出现感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为探讨其有关问题,作者介绍了9例16膝患者置换人工关节的经验。本组病例术后近期未出现伤口感染,后期深部感染发生率为6.3%。根据HSS评分统计。术前平均得分为28.4分,术后为78.2分,优良率为94%。平均随访3.9年,HSS平均得分为74.4,优良率87.5%,其临床结果与同期置换的209例非糖尿病患者的287个关节相近。感染率略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3.5%)。作者认为,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严重的心、肾及周围血管并发症,经过周密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和良好的血糖控制等内科治疗,是可以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 糖尿病 置换术
原文传递
风湿病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院内感染的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高彤 吕厚山 +1 位作者 周殿阁 关振鹏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6-258,共3页
目的 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 (TKR)患者院内感染的风险因素。 方法 对 1988年 8月~ 1998年 10月收治的 36 3例 5 0 3个人工膝关节置换中不同年龄和原发病种类、不同伴发疾病等情况中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类风湿性... 目的 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 (TKR)患者院内感染的风险因素。 方法 对 1988年 8月~ 1998年 10月收治的 36 3例 5 0 3个人工膝关节置换中不同年龄和原发病种类、不同伴发疾病等情况中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性关节炎患者TKR术后院内感染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返修术者、服用激素者及糖尿病患者的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一般TKR患者 (P <0 0 1) ;双膝TKR术后院内感染率与一般TKR术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各种感染中 ,泌尿系感染 2 8例 (占 7 7% ) ,均为女性 ,明显高于其它系统感染 (P >0 0 5 )。 结论 风湿病患者TKR术后院内感染的发生 ,与患者是否服用激素、是否伴发糖尿病、既往是否有TKR手术史以及高龄女性患者术后留置尿管等多因素有关 ,对此类患者宜采取相应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感染 风湿病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