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物理学教研室对血液流变学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鸿儒 文宗曜 +1 位作者 赵玉衡 陈生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34-236,共3页
血液流变学研究对于医学的重要性,表现在流变学因素不仅对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病因学十分重要,而且可能为诊断、预后与治疗提供关键性的手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流变学因素可能探查出疾病的无症候阶段,从而有可能构成预防医学的一个... 血液流变学研究对于医学的重要性,表现在流变学因素不仅对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病因学十分重要,而且可能为诊断、预后与治疗提供关键性的手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流变学因素可能探查出疾病的无症候阶段,从而有可能构成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因而,在1981年,作为国际生物流变学会机关杂志《生物流变学》(Biorheology)的姐妹刊物——《临床血液流变学》(Clinical Hemorheology)杂志就创刊出版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硫蛋白及其生理学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程时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65-167,共3页
金属硫蛋白是一类分子量较低的,含有多量硫及金属的非酶蛋白。主要存在于脊椎与无脊椎动物的实质脏器中,最近从植物与微生物中也已分离出来。 一、研究历史: 该蛋白于1957年由Margoshes和Vallee在马肾中发现。当他们研究镉的生物学作用时。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生理功能 化学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介质粘度对红细胞的“C=0”轨道上取向与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文宗曜 马维原 +1 位作者 高铁 孙大公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39-342,共4页
在Morris和本文作者关于悬浮介质粘度对激光衍射法测量红细胞变形性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悬浮介质粘度一种新型激光衍射法测得的在C=0轨道上取向和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高切变低粘度的流场的稳定性较差,因而... 在Morris和本文作者关于悬浮介质粘度对激光衍射法测量红细胞变形性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悬浮介质粘度一种新型激光衍射法测得的在C=0轨道上取向和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高切变低粘度的流场的稳定性较差,因而影响所测得的取向指数的精度,而在高粘切变流场中,因受粘滞力的影响使在C=0轨道上取向的红细胞数明显减少,即取向指数(DI)or明显减小。红细胞对称轴在C=0轨道上的变形稍有波动,而红细胞长轴沿切变流场“C=∞”方向上的变形,其变形指数则随悬浮介质粘度增加而增大。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悬浮介质粘度对新型激光衍射法测得的取向指数与变形指数的影响,并寻找出获得精度高、稳定性好的(DO)or(DI)a的最佳悬浮介质粘度,为新型激光衍射法最有效地研究红细胞微观流变特性提出有力的理论与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变形性 悬浮介质粘度 激光衍射法 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内源自由基对大鼠肝线粒体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曹兆丰 程伯基 +2 位作者 林克椿 郭平 陈忠岗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25-27,共3页
采用大鼠耗竭游泳作为动物运动模型,用戊巴比妥酸(TBA)法测定脂质过氧化水平,薄层色谱—定磷法测定心磷脂含量,细胞色素C还原法测定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结果如下:耗竭运动时,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24%;心磷脂含量下降21%;细胞... 采用大鼠耗竭游泳作为动物运动模型,用戊巴比妥酸(TBA)法测定脂质过氧化水平,薄层色谱—定磷法测定心磷脂含量,细胞色素C还原法测定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结果如下:耗竭运动时,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24%;心磷脂含量下降21%;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下降25%。上述结果表明:耗竭运动时,机体内源自由基的产生是运动损伤和整体疲劳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过氧化脂质 耗竭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低电阻点表皮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樊景禹 席时元 +1 位作者 刘智 卫之湄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29-433,共5页
本文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和硝酸镧浸染法在光镜与电镜下对小鼠与家兔皮肤高和低电阻区的表皮细胞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电镜下着重分析了小鼠胸腹部表皮缝隙连接的结构。发现低阻点表皮细胞缝隙连接的数目明显多于高阻点,其直径也较高阻... 本文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和硝酸镧浸染法在光镜与电镜下对小鼠与家兔皮肤高和低电阻区的表皮细胞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电镜下着重分析了小鼠胸腹部表皮缝隙连接的结构。发现低阻点表皮细胞缝隙连接的数目明显多于高阻点,其直径也较高阻点者为大。所分析的其它结构在两类皮肤点间未见区别。本文认为,缝隙连接可能是决定皮肤电阻差别的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电阻 表皮 形态计量学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S作为悬浮介质代替PVP用于红细胞变形性测量的可能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文宗曜 陶祖莱 +8 位作者 曹实 赵玉衡 韩振山 王鸿儒 徐家鸰 粟刚 于桂芬 刘淑华 吴本玠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0-56,T001,T002,共9页
本文用两种悬浮介质,PBS与15%PVP的四种不同类型的血样,用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地质仪器厂共同研制的激光衍射仪进行了测量,并作了系统对比,结果表明:(1)对每一种血样,用PBS悬浮介质与PVP悬浮介质所测得的结果定性一致,而PBS缓冲液中所... 本文用两种悬浮介质,PBS与15%PVP的四种不同类型的血样,用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地质仪器厂共同研制的激光衍射仪进行了测量,并作了系统对比,结果表明:(1)对每一种血样,用PBS悬浮介质与PVP悬浮介质所测得的结果定性一致,而PBS缓冲液中所受到的切应力要比PVP中低得多,因而更接近生理条件下的应力。(2)用甲醛固化在PBS切变流场中不同切变率下的红细胞,显微镜下观察证明红细胞在切变率低至γ=20s^(-1)下仍发生变形,这与前人(如R.Hardeman等)所得结论不同。因此,我们认为在我国条件下用激光衍射仪观测红细胞变形性时完全可以用价格低廉的PBS悬浮介质代替价格昂贵的高粘度悬浮介质(如FVP、右旋糖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变形性 悬浮介质 PVP P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金属硫蛋白合成对大鼠内毒素休克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唐朝枢 李兆萍 +2 位作者 苏静怡 程时 章京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09-112,共4页
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Z_n^(2+)或内毒素后,肝脏金属硫蛋白(MT)含量较对照动物分别增加了90.3和62.6倍,心脏MT含量增加4.1和3.2倍。诱导处理显著增强大鼠对内毒素休克(内毒素20mg/kg iv)的耐受性:维持动物血压和心功能于较好水平,抑制血浆... 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Z_n^(2+)或内毒素后,肝脏金属硫蛋白(MT)含量较对照动物分别增加了90.3和62.6倍,心脏MT含量增加4.1和3.2倍。诱导处理显著增强大鼠对内毒素休克(内毒素20mg/kg iv)的耐受性:维持动物血压和心功能于较好水平,抑制血浆组织蛋白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增加,显著提高动物存活率。休克动物肝脏MT含量与MDA含量呈负相关关系(r=-0.732,P<0.001)。实验结果表明,MT参与机体抵抗内毒素休克的防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内毒素 休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硫蛋白对大鼠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电镜形态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程时 刘智 +3 位作者 王之湄 買鸿宴 李兆萍 唐朝枢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01-1,177,共1页
用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后再灌注模型,根据心肌亚微结构改变及线粒体比表面测定,揭示金属硫蛋白对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提示金属硫蛋白是一种细胞保护剂,可望用于临床,控制缺血后再灌注损伤。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抗血清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宋良文 张宁 +6 位作者 董淑云 张连元 苏静怡 汤健 唐朝枢 刘智 张荪曦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87-89,159,共3页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血浆内皮素(ET)水平成倍增加,特异的内皮素抗血清治疗能有效地缓解脑水肿的发生和增加脑组织ATP含量,抑制脑细胞钙超载和脂质过氧化物形成。并且显著降低大脑皮层和海马回锥体细胞的变性坏死率。结果提示,E...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血浆内皮素(ET)水平成倍增加,特异的内皮素抗血清治疗能有效地缓解脑水肿的发生和增加脑组织ATP含量,抑制脑细胞钙超载和脂质过氧化物形成。并且显著降低大脑皮层和海马回锥体细胞的变性坏死率。结果提示,ET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红素自由基对人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湘陶 沈莉萍 +1 位作者 王夔 万众华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5期369-371,共3页
用荧光偏振法研究胆红素自由基对人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胆红素自由基使红细胞膜荧光偏振度(P)减少,微粘度(η)降低,膜流动性增加。并讨论了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胆红素 自由基 膜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硫蛋白对离体大鼠心肌细胞和蛋白重组脂质体Na^+—Ca^(2+)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兆萍 唐朝枢 +1 位作者 苏静怡 程时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04-104,共1页
我们以前的工作发现,诱导大鼠内源性合成MT和外源性补充MT均显著缓解心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钙—复钙损伤,明显抑制细胞内钙超负荷的发生,但其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本工作在离体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和蛋白重组脂质体上观察MT对Na^+—Ca^(... 我们以前的工作发现,诱导大鼠内源性合成MT和外源性补充MT均显著缓解心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钙—复钙损伤,明显抑制细胞内钙超负荷的发生,但其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本工作在离体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和蛋白重组脂质体上观察MT对Na^+—Ca^(2+)交换的影响,探讨MT在维持细胞内钙稳态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心肌细胞 重组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在胃肠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伟阳 张孙曦 +1 位作者 唐朝枢 汤健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1-3,共3页
本实验观察了内皮素及其特异抗血清对乙醇介导的胃损伤和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损伤过程中,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显著增加;内皮素特异抗血清具有有效的保护作用。提示,内皮素可能是参与胃肠损伤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
关键词 内皮素 抗血清 胃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铁性贫血病的红细胞变形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大公 文宗曜 陈吉棣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5期372-372,共1页
缺铁性贫血病是一种常见病。对于该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和洽疗方法的研究已积累了丰富资料。本文从血液流变学的观点出发,对缺铁大鼠的红细胞及缺铁且迫使其运动大鼠的红细胞变形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血症家兔血浆及红细胞膜脂类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凤凯 葛韵琴 程时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6期428-430,共3页
高胆固醇血症家兔血浆胆固醇达600mg/100ml以上后,血浆和红细胞膜胆固醇与磷脂的比值较对照组明显上升。通过~3H-胆固醇交换实验,证明红细胞膜胆固醇与磷脂比的增高是由于血浆胆固醇上升所致,推测高胆固醇血症时,红细胞膜胆固醇与磷脂... 高胆固醇血症家兔血浆胆固醇达600mg/100ml以上后,血浆和红细胞膜胆固醇与磷脂的比值较对照组明显上升。通过~3H-胆固醇交换实验,证明红细胞膜胆固醇与磷脂比的增高是由于血浆胆固醇上升所致,推测高胆固醇血症时,红细胞膜胆固醇与磷脂比的改变会引起红细胞膜流动性等物理性质的改变,从而导致微循环不畅等机体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病 红细胞膜 胆固醇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抗血清对大鼠心肌梗塞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林旺 陈云生 +5 位作者 佟利家 苏静怡 张孙曦 迟学栋 唐朝枢 汤健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33-35,共3页
为探讨内皮素在心肌梗塞中的发病学意义,本实验在结扎大鼠前降支冠脉48 h的心肌梗塞模型上,观察内皮素抗血清对心肌梗塞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心肌梗塞大鼠血浆内皮素含量显著升高。用特异的内皮素抗血清(ET-Ab)治疗心肌梗塞大鼠,... 为探讨内皮素在心肌梗塞中的发病学意义,本实验在结扎大鼠前降支冠脉48 h的心肌梗塞模型上,观察内皮素抗血清对心肌梗塞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心肌梗塞大鼠血浆内皮素含量显著升高。用特异的内皮素抗血清(ET-Ab)治疗心肌梗塞大鼠,可明显减小梗塞范围,降低其血浆脂质过氧化产物水平。提示,内皮素是心肌梗塞发病的重要体液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内皮素 抗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钠素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孙曦 周毅 +1 位作者 袁其晓 汤健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68-70,共3页
本文应用^(125)Ⅰ-脑钠素给大鼠静脉注射,研究了它的血液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结果证明^(125)Ⅰ-脑钠素的分布相半减期为3.33±0.73(分),消除相半减期为232.80±22.30(分)。在注射后3分钟主要分布在肺、肾、主动脉和肾上腺等组织。
关键词 脑钠素 多肽 动力学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聚集的电导法测鼍系统研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维原 陈生 +2 位作者 文宗曜 韩振山 王鸿儒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9-85,共7页
根据S.Velich提出的随机取向红细胞悬浮液电导方程P=[I_0/-1)/[I_0/I-1+f],提出了用电导法测量红细胞聚集动态过程.作者根据这种方法建立了红细胞聚集的电导法测量系统.由于在整个系统中核心部分是四电极电导仪,克服了电极污染;采用载... 根据S.Velich提出的随机取向红细胞悬浮液电导方程P=[I_0/-1)/[I_0/I-1+f],提出了用电导法测量红细胞聚集动态过程.作者根据这种方法建立了红细胞聚集的电导法测量系统.由于在整个系统中核心部分是四电极电导仪,克服了电极污染;采用载波技术克服了电极极化等干扰因素.因此提高了仪器系统的稳定性、信噪比和灵敏度.用此系统完成了温度稳定性等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完全可以测出RBC聚集动态过程.并对测量系统与测量对象的相互作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聚集 电导法 测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糖对聚乙二醇融合脂质体的防护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科 林克椿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271-273,T013,共4页
在研究冻干脂质体以便长期保存?,人们发现糖类对脂质体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中以海藻糖作用最为明显。Crowe在分析糖的这一保护机制时,认为糖能取代膜表面逐渐脱去的结合水,从而维持着膜表面原有的“水化”状态。我们通过对海藻糖抑制... 在研究冻干脂质体以便长期保存?,人们发现糖类对脂质体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中以海藻糖作用最为明显。Crowe在分析糖的这一保护机制时,认为糖能取代膜表面逐渐脱去的结合水,从而维持着膜表面原有的“水化”状态。我们通过对海藻糖抑制聚乙二醇诱导脂质体融合的研究,支持了上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 聚乙二醇 脂质体 膜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蛋白与病毒入膜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曼 聂松青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1-225,共5页
包膜病毒感染细胞的第一步即病毒与靶细胞膜的融合,它由病毒包膜上的融合蛋白诱发。融合蛋白与受体分子相互作用后暴露出融合肽,它伸向靶膜使两膜紧密接近后,多肽周围的脂质分子进一步重排,通过中间态最后发生融合。
关键词 病毒入膜 病毒感染 膜融合 融合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频带振子模拟人体频谱仪照射对红细胞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家鸰 张川里 +4 位作者 栗刚 于桂芬 吴本玠 曹实 文宗曜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6期431-433,482,共3页
用细胞电泳法、荧光方法及激光衍射法,检测宽频带振子(WS)模拟人体频谱仪照射对大白兔红细胞流变学的影响。对直接照射红细胞悬浮液与照射整体动物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整体受照射、持续20分钟后,红细胞电泳迁移率、红细胞膜流动性及红... 用细胞电泳法、荧光方法及激光衍射法,检测宽频带振子(WS)模拟人体频谱仪照射对大白兔红细胞流变学的影响。对直接照射红细胞悬浮液与照射整体动物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整体受照射、持续20分钟后,红细胞电泳迁移率、红细胞膜流动性及红细胞变形能力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证明:WS模拟人体频谱照射兔,能提高红细胞的流变特性,有利于微循环。此结果与临床观察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流变学 激光衍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