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颔下腺切除对大鼠胃粘膜影响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培林 王慧敏 李肇特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18-322,T017,共6页
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下颌下腺切除对大鼠胃粘膜结构和代谢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下颌下腺切除术后10d,胃体和胃窦粘膜均明显薄于对照组(P<0.01)(分别减少16.63%和19.77%);壁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 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下颌下腺切除对大鼠胃粘膜结构和代谢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下颌下腺切除术后10d,胃体和胃窦粘膜均明显薄于对照组(P<0.01)(分别减少16.63%和19.77%);壁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术后10~28d,胃粘膜酸性粘液物质有所减少。术后4~28d,胃粘膜表面粘液细胞和膝上皮细胞Feulgen染色均减弱。术后2~10d,壁细胞内SDH活性增强,至术后21d恢复正常。术后2d,胃粘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Mg++-ATPase活性略增强;术后10~28d,活性略减弱。胃粘膜表面粘液细胞和晚上皮细胞AcP活性在术后4~21d增强,术后28d恢复正常。本实验结果提示,下颌下腺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是维持胃粘膜正常结构和代谢活动的必需因素,其中表皮生长因子或许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 颌下腺切除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期间甲状腺的组织学和酶组织化学的研究
2
作者 张叔行 李肇特 《解剖学报》 CAS 1987年第4期395-400,459,共7页
雄性Wistar大鼠80只,分成溃疡组、盐水组和空白组。溃疡组在无菌条件下打开腹腔,将少量冰醋酸注入胃粘膜下层,造成实验性胃溃疡;盐水组模拟手术,用等量生理盐水注入胃粘膜下层;空白组为正常大鼠。在手术后1~28天分批取材,进行组织学和... 雄性Wistar大鼠80只,分成溃疡组、盐水组和空白组。溃疡组在无菌条件下打开腹腔,将少量冰醋酸注入胃粘膜下层,造成实验性胃溃疡;盐水组模拟手术,用等量生理盐水注入胃粘膜下层;空白组为正常大鼠。在手术后1~28天分批取材,进行组织学和酶组织化学观察。盐水组:手术后2~21天,甲状腺滤泡细胞的AcP、AlP、α-GPD、SDH、G 6 PD和NsE的活性减弱,并且比空白组的低,手术后4~21天,滤泡细胞变低,滤泡腔变大;溃疡组:手术后2~21天的AlP活性比盐水组略高,但比空白组的稍有减弱,α-GPD、SDH和G6 PD活性都比盐水组高,与空白组的相同。NsE与盐水组的相似,在手术后4~21天,此酶活性有所减弱。手术后4~10天溃疡组的滤泡细胞变低,滤泡腔变大。手术后14天,滤泡细胞高度恢复正常,滤泡腔大小与空白组的相似。本实验结果与家兔实验性胃溃疡期间甲状腺滤泡细胞功能活性增强基本一致。从而提示,在实验性胃溃疡期间,大鼠和家兔的甲状腺滤泡细胞可能都参与了胃溃疡修复的代谢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胃溃疡 酶组织化学 甲状腺滤泡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促黄体素释放激素九肽类似物对受孕大鼠黄体影响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阎荣欣 孙敏之 傅爱华 《解剖学报》 CAS 1986年第4期431-435,463,共6页
本文应用大剂量LRH-A给受孕9d大鼠做腹部皮下注射,观察大鼠黄体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变化。给药后24h,观察到黄体退化。油红O染色标本的黄体细胞质内,出现大脂滴,数量很多;3β-HSD酶和SDH酶活性明显下降;少数黄体细胞AcP酶活性增强。48h后... 本文应用大剂量LRH-A给受孕9d大鼠做腹部皮下注射,观察大鼠黄体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变化。给药后24h,观察到黄体退化。油红O染色标本的黄体细胞质内,出现大脂滴,数量很多;3β-HSD酶和SDH酶活性明显下降;少数黄体细胞AcP酶活性增强。48h后,上述变化更加明显,G-6-PD酶活性也有下降。20α-HSD酶活性在对照组与实验组,均为阴性。黄体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AlP酶活性,在给药后24h明显升高。提示大剂量LRH-A促使黄体退化,孕酮的合成和分泌功能降低,是造成大鼠在受孕9d全部中止妊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 LRH-A 组织化学 黄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对假孕大鼠子宫内膜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4
作者 何晶 王懋蔚 《解剖学报》 CAS 1988年第3期307-311,352,共6页
本文报道假孕大鼠子宫内膜,在大剂量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作用下的组织学变化。用29只Wistar雌性大鼠,人工方法产生假孕蜕膜反应。从假孕第5天,每日腹部皮下注射LH-RH-A 200μg(溶于0.2ml生理盐水),连续4天。对照组注射... 本文报道假孕大鼠子宫内膜,在大剂量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作用下的组织学变化。用29只Wistar雌性大鼠,人工方法产生假孕蜕膜反应。从假孕第5天,每日腹部皮下注射LH-RH-A 200μg(溶于0.2ml生理盐水),连续4天。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假孕第9、11、13天取材,经不同固定液固定后,做HE及显示结缔组织纤维和子宫内膜颗粒细胞的染色。结果表明,大剂量LH-RH-A可使假孕大鼠子宫内膜蜕膜化提前终止,蜕膜退化,子宫内膜颗粒细胞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 假孕 蜕膜 基质细胞 子宫内膜颗粒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穿心莲引产对人胎盘的影响——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兰芬 傅爱华 《解剖学报》 CAS 1987年第2期215-219,243,共6页
用经中药穿心莲苦味素内酯进行中期妊娠引产的胎盘标本12例,并以正常中期妊娠钳夹引产的胎盘6例作为对照标本,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观察;还用免抗HCG血清PA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穿心莲引产的胎盘绒毛合体滋养层胞质嗜碱性普... 用经中药穿心莲苦味素内酯进行中期妊娠引产的胎盘标本12例,并以正常中期妊娠钳夹引产的胎盘6例作为对照标本,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观察;还用免抗HCG血清PA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穿心莲引产的胎盘绒毛合体滋养层胞质嗜碱性普遍减弱,RNA染色反应减弱,HCG免疫反应也普遍下降。5例用药后自然娩出胎盘的蜕膜细胞AcP酶反应升高;而2例用药后人工引产胎盘的蜕膜细胞AcP酶反应未升高。这些改变表明,中药穿心莲使大部分的胎盘合体滋养层受到损伤,并使其合成HCG的功能下降。5例引产成功者,蜕膜细胞AcP酶反应升高,2例引产不成功者,蜕膜细胞AcP酶反应未升高,提示溶酶体酶的改变,可能与引产中子宫收缩的发动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引产 胎盘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胰岛生长抑素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潘秀芳 石爱荣 崔铮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6期455-456,514,共2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显示胰岛D细胞。观察生后发育期间大鼠全胰胰岛D细胞的形态、分布和数量。结果表明,D细胞分布于胰岛周边部分,其突起可伸达其他内分泌细胞或毛细血管壁;D细胞计数表明,在生后1天最低,18天最高。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发育 胰岛 D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桑椹胚超速冷冻法研究及胚胎存活力的判断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燕蓉 刘斌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2-16,共5页
本实验比较分析了应用超速冷冻法时,保护剂甘油浓度和蔗糖稀释液浓度对家兔桑椹胚活力的影响。当蔗糖稀释液为1.0M,冷冻保护液为3.0和4.0M甘油加0.25M蔗糖时对兔胚保护作用明显,胚胎体外发育率分别为73.68%和80.56%,产仔率为13.33%,与... 本实验比较分析了应用超速冷冻法时,保护剂甘油浓度和蔗糖稀释液浓度对家兔桑椹胚活力的影响。当蔗糖稀释液为1.0M,冷冻保护液为3.0和4.0M甘油加0.25M蔗糖时对兔胚保护作用明显,胚胎体外发育率分别为73.68%和80.56%,产仔率为13.33%,与未冷冻组相似(11.11%)。FDA和DAPI两种快速荧光试验可对复温后胚卵的活力进行快速而精确的判断.对冷冻复温后胚卵超微结构的观察表明:高浓度的甘油可有效地保护胚卵超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速冷冻 兔胚卵 甘油蔗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腺胃癌大鼠甲状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免疫组织化学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凤侠 唐军民 +1 位作者 唐岩 苏衍萍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9-651,共3页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因患胃癌而死亡者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甲状腺是体内的大内分泌腺,因此它与机体各部存在着密切关系。一般认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普遍存在于各个组织,参与机体许多重要生理功能的调节,在一些...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因患胃癌而死亡者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甲状腺是体内的大内分泌腺,因此它与机体各部存在着密切关系。一般认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普遍存在于各个组织,参与机体许多重要生理功能的调节,在一些疾病的发病和治疗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甲状腺内CGRP与早期胃癌的关系至今未见报道。因此本实验通过大鼠腺胃癌模型来观察甲状腺CGRP的免疫组织化学变化,进一步了解胃癌与甲状腺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为探讨机体自然抗病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实验性腺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 鼠甲状腺 恶性肿瘤 CGRP 甲状腺结构 内分泌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胰岛胰多肽细胞与胰高糖素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崔铮 石爱荣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6期410-412,482,共3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在一张切片上同时显示胰岛PP细胞与A细胞。观察生后发育期间大鼠全胰PP细胞、A细胞和PP-Glu共存细胞的形态、分布和数量。结果表明,PP细胞突起可伸达A细胞,PP和Glu在胞质内共存呈分散或分区两种形式,胰岛可分... 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在一张切片上同时显示胰岛PP细胞与A细胞。观察生后发育期间大鼠全胰PP细胞、A细胞和PP-Glu共存细胞的形态、分布和数量。结果表明,PP细胞突起可伸达A细胞,PP和Glu在胞质内共存呈分散或分区两种形式,胰岛可分为PP细胞型、A细胞型和PP-A细胞型,PP细胞和PP-Glu共存细胞的计数表明,在生后7天最低,28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 胰多肽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培养人胎胸腺基质细胞的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品伟 吴江声 +1 位作者 张兰芬 陈慰峰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93-95,共3页
13例胸腺组织取自3.5至4个月新鲜死亡人胎,剪碎后种在培养瓶内。所用培养液为DME,另加5%胎牛血清、10%新生牛血清及D-缬氨酸650mg/L早期培养中出现两类不同形态的细胞。上皮样细胞的NE、AcP活性及PAS... 13例胸腺组织取自3.5至4个月新鲜死亡人胎,剪碎后种在培养瓶内。所用培养液为DME,另加5%胎牛血清、10%新生牛血清及D-缬氨酸650mg/L早期培养中出现两类不同形态的细胞。上皮样细胞的NE、AcP活性及PAS反应较弱,ATP酶和5-NT活性较强,角蛋白呈阳性。成纤维样细胞显示较强的NE、AcP活性及PAS反应,Vlmentin呈阳性。3例培养中均含两类细胞,表明培养细胞仍为胸腺基质细胞的混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胸腺基质细胞 人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垂体远侧部内分泌细胞的四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宇华 石爱荣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87-290,共4页
本文介绍一种显示大鼠垂体远侧部内分泌细胞的四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此法以PAP 法为基础,结合 DAB 银加强法和间接免疫金标记技术。方法比较简单,所需试剂容易得到。
关键词 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垂体远侧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因子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组织化学研究
12
作者 吴江声 李萌 +2 位作者 孙品伟 陈远远 陈慰峰 《解剖学报》 CAS 1988年第4期425-428,463,共5页
以3%硫代乙醇酸钠培养基刺激,获取C57BL/6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在含有两种不同浓度(3%、50%)的粗制淋巴因子的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后,分别观察测定Mφ的组织化学变化及对P_(815)肥大细胞瘤细胞的抑制生长作用。结果显示,在Mφ对瘤细胞... 以3%硫代乙醇酸钠培养基刺激,获取C57BL/6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在含有两种不同浓度(3%、50%)的粗制淋巴因子的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后,分别观察测定Mφ的组织化学变化及对P_(815)肥大细胞瘤细胞的抑制生长作用。结果显示,在Mφ对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的同时,酶活性增强非常显著,细胞代谢旺盛,表现为AcP、NsE、LDH、SDH和β-G酶活性高度增强,PAS反应明显减弱。未经淋巴因子作用的Mφ,则无上述显著变化。本文表明,组织化学反应的结果,可作为评价淋巴因子对Mφ代谢作用变化的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淋巴因子 组织化学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幽门粘膜上皮及腺细胞的组织化学和放射自显影研究
13
作者 周济远 石爱荣 刘鼎新 《解剖学报》 CAS 1987年第1期68-68,共1页
应用组织化学方法和放射自显影术相结合,观察了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术后4、6、10、21 d幽门粘膜上皮和腺细胞标记指数及粘液的组织化学、PAS反应、醛复红染色和Alcian蓝(pH 2.5)染色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性胃溃疡术后第6、10、21d溃疡组... 应用组织化学方法和放射自显影术相结合,观察了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术后4、6、10、21 d幽门粘膜上皮和腺细胞标记指数及粘液的组织化学、PAS反应、醛复红染色和Alcian蓝(pH 2.5)染色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性胃溃疡术后第6、10、21d溃疡组与对照组上皮和腺细胞标记指数相比,第21 d新生上皮和腺细胞标记指数49.05±1.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胃溃疡 腺细胞 粘膜上皮 大鼠 幽门 组织化学 组织学 自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期间胃泌素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与放射自显影相结合的研究
14
作者 周济远 石爱荣 刘鼎新 《解剖学报》 CAS 1986年第3期254-254,共1页
本实验使用PAP法与离体培养放射自显影术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实验性胃溃疡期间幽门窦胃泌素(G)细胞的标记指数及G细胞数目的变化,以便进一步了解G细胞在自身抗病过程中的作用。用成年雄性大鼠16只,分为溃疡组和对照组,后者又分为盐水模拟... 本实验使用PAP法与离体培养放射自显影术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实验性胃溃疡期间幽门窦胃泌素(G)细胞的标记指数及G细胞数目的变化,以便进一步了解G细胞在自身抗病过程中的作用。用成年雄性大鼠16只,分为溃疡组和对照组,后者又分为盐水模拟手术组和正常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胃溃疡 胃泌素 多肽 细胞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实验性腹膜炎期间腹水细胞的组织化学观察
15
作者 吴江声 孙品伟 李肇特 《解剖学报》 CAS 1987年第2期203-207,234,共6页
本文以腹腔注射松节油致腹膜炎后1、3、8、14 d,分别以瑞氏染色和组织化学方法对急性非特异性化学炎症期间(实验组,雄性家兔50只)渗出的腹水细胞和正常家兔(对照组,雄性家兔10只)腹水细胞进行了动态观察。瑞氏染色下,正常家兔腹水细胞... 本文以腹腔注射松节油致腹膜炎后1、3、8、14 d,分别以瑞氏染色和组织化学方法对急性非特异性化学炎症期间(实验组,雄性家兔50只)渗出的腹水细胞和正常家兔(对照组,雄性家兔10只)腹水细胞进行了动态观察。瑞氏染色下,正常家兔腹水细胞为小淋巴细胞(87.1%),少量巨噬细胞(9.7%)和极少数多形核粒细胞。炎症后1 d,多形核粒细胞数目明显增高,3 d后逐渐下降。炎症后巨噬细胞数日逐渐增高,14 d后达到高峰,至30 d后仍未降至正常水平。淋巴细胞于炎症8 d后开始相对增多,14 d后尚未回至正常。组织化学观察:多形核粒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于炎症后第l d呈强阳性,3 d开始减弱。巨噬细胞的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炎症后3 d增强,5 d最强,8 d后开始减弱。脂类反应可见多形核粒细胞与巨噬细胞均呈阳性,巨噬细胞3 d反应增强,同时在胞质内存有未着色的空泡。T淋巴细胞的酸性醋酸萘酯酶(ANAE)反应,5 d时阳性反应率明显增高(从2%升至19.5%)。观察表明,在松节油所致家兔急性非特异性腹膜炎期间各种腹水细胞比例改变,功能增强,提示在炎症期间有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腹膜炎 腹水细胞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胃泌素细胞(G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与离体培养放射自显影研究方法
16
作者 周济远 石爱荣 刘鼎新 《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1期70-70,41,共2页
研究细胞动力学,对于基础和临床医学均有重要意义,国外已将胃肠道细胞动力学作为胃肠疾病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之一。在胃肠内分泌细胞动力学研究方面,近年来已有报道,应用体内注射放射自显影术和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胃泌素细... 研究细胞动力学,对于基础和临床医学均有重要意义,国外已将胃肠道细胞动力学作为胃肠疾病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之一。在胃肠内分泌细胞动力学研究方面,近年来已有报道,应用体内注射放射自显影术和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胃泌素细胞,但应用离体培养放射自显影术,对G细胞的观察,还甚少见。本实验是将离体培养放射自显影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法相结合,来显示标记G细胞。方法步骤如下:1.体外单次脉冲标记:(1)在基本无菌操作下,取胃幽门窦粘膜组织块,长2-3mm、宽约1mm,放入5ml链霉素灭菌瓶内,瓶中含有2mlEagle液(PH7.2-7.4),液中加有H-TdR 4μCi和10%小牛血清;培养液中还加入两只搅拌棒。橡皮塞封盖,用铁丝环夹加固。通过橡皮盖向瓶内注入空气3ml,以便促进H—TdR参入DNA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泌素 放射自显影术 多肽 放射自显影 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离体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房肌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研究 Ⅴ.鼠胚和新生大鼠心脏心房肽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17
作者 王文青 纪中生 李肇特 《解剖学报》 CAS 1986年第3期243-243,共1页
用免疫酶组织化学Sternberger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方法,研究了鼠胚和新生大鼠心脏心房肽免疫反应颗粒的发生和分布。鼠胚龄以大鼠受孕天数计算。下午9~10h将雌、雄大鼠同笼,次日清晨检查雌性大鼠阴道中出现精子,定为大鼠受孕... 用免疫酶组织化学Sternberger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方法,研究了鼠胚和新生大鼠心脏心房肽免疫反应颗粒的发生和分布。鼠胚龄以大鼠受孕天数计算。下午9~10h将雌、雄大鼠同笼,次日清晨检查雌性大鼠阴道中出现精子,定为大鼠受孕第1d。在大鼠受孕第12~20d每天下午取材;新生大鼠为出生后6h内取材。共用鼠胚和新生大鼠41只,各天所用鼠胚数量为3~5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肌 免疫反应 颗粒 大鼠 鼠胚 组织化学 组织学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的组织化学观察
18
作者 孙品伟 吴江声 +1 位作者 张兰芬 陈慰峰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03-105,T010,共4页
对成年BALB/c小鼠胸腺冰冻切片进行了AcP,5’-NT,ATPase,AIP,NsE,SDH,LDH酶组织化学和PAS反应。结果表明,上皮网状细胞酶活性较低,PAS呈弱反应,在被膜下核细胞呈ATP酶强阳性,在髓质某些细胞的NsE和PAS反应很强。巨噬细胞具有强酶活性和... 对成年BALB/c小鼠胸腺冰冻切片进行了AcP,5’-NT,ATPase,AIP,NsE,SDH,LDH酶组织化学和PAS反应。结果表明,上皮网状细胞酶活性较低,PAS呈弱反应,在被膜下核细胞呈ATP酶强阳性,在髓质某些细胞的NsE和PAS反应很强。巨噬细胞具有强酶活性和PAS强反应,在皮髓交界区尤为明显。胸腺哺育细胞和交错突细胞也具有某些酶活性。这提示胸腺微环境中各种基质细胞有着不同的功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 组织化学 胸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期间胃窦粘膜胃泌素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和放射自显影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济远 石爱荣 刘鼎新 《解剖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68-73,124,共7页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6只,分为实验溃疡组和对照组,后者又分为盐水组和空白组。在手术后4、6、10和21天取胃窦粘膜,经离体H-TdR掺入,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放射自显影方法观察胃泌素细胞(G细胞)的变化。正常大鼠胃窦粘膜G细胞标记指数为1.59&#...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6只,分为实验溃疡组和对照组,后者又分为盐水组和空白组。在手术后4、6、10和21天取胃窦粘膜,经离体H-TdR掺入,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放射自显影方法观察胃泌素细胞(G细胞)的变化。正常大鼠胃窦粘膜G细胞标记指数为1.59±0.78,细胞百分率为4.27±0.27。溃疡组G细胞标记指数在手术后4天比对照组降低,10天的比对照组增高;G细胞百分率在手术后4、6、和10天低于对照组,21天的则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其中21天的G细胞百分率与4或6天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溃疡组手术后6天的新生粘膜内出现G细胞,其数目随时间增加。6、10和21天的新生粘膜内可见少量H-TdR标记的G细胞。G细胞形状有多种,有的G细胞伸出突起,与幽门腺其他腺细胞接触。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修复期间,G细胞可能与其他内分泌细胞共同参与了机体自然抗病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胃溃疡 3H-TdR掺入 免疫组织化学 放射自显影 胃泌素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期间胃窦粘膜上皮及幽门腺的组织化学和放射自显影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济远 石爱荣 刘鼎新 《解剖学报》 CAS 1988年第2期201-205,239,共6页
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6只,分为溃疡组和对照组,后者又分为盐水组和空白组。在实验性胃溃疡术后4、6、10和21天取胃窦粘膜,经体外培养,^(3)H-TdR摻入,在放射自显影前后,分别进行PAS反应与醛复红、Alcian蓝(pH2.5)及HE染色,观察胃窦粘膜... 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6只,分为溃疡组和对照组,后者又分为盐水组和空白组。在实验性胃溃疡术后4、6、10和21天取胃窦粘膜,经体外培养,^(3)H-TdR摻入,在放射自显影前后,分别进行PAS反应与醛复红、Alcian蓝(pH2.5)及HE染色,观察胃窦粘膜上皮和幽门腺细胞标记指数、细胞百分率及组织化学变化。正常大鼠胃窦粘膜上皮和幽门腺细胞标记指数为10.03±0.40、细胞百分率为95.73±0.26。溃疡组术后6、10和21天粘膜上皮和腺细胞标记指数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21天时新生上皮和腺细胞标记指数增高,与空白组相比,也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溃疡组细胞百分率在6天增加,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其中21天与4天和6天相比,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新生粘膜上皮和腺细胞的PAS反应、醛复红和Alcian蓝染色呈强阳性或阳性。本研究的结果提示,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胃窦粘膜和新生粘膜上皮及腺细胞增殖活跃,分泌粘液的功能旺盛。上述变化对溃疡局部的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胃溃疡 3H-TDR 放射自显影 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