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细胞及膜仿生药物递送系统在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肖瑛子 张璐瑶 +2 位作者 张晨阳 许晶 马洁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119,共16页
开发天然细胞及膜仿生药物递送系统是利用细胞及其来源的生物膜进行药物递送。本文对基于完整细胞及其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和细胞膜的仿生药物递送系统进行了概述。此类递送系统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应用,包括肿瘤、炎症和免疫性疾病、... 开发天然细胞及膜仿生药物递送系统是利用细胞及其来源的生物膜进行药物递送。本文对基于完整细胞及其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和细胞膜的仿生药物递送系统进行了概述。此类递送系统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应用,包括肿瘤、炎症和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再生医学等领域。在疾病的治疗中,仿生药物递送系统表现出较高的生物相容性、靶向性,引发更低的宿主免疫反应。然而,较多的研究仍局限于临床前研究,这与此类系统的制备复杂性、体内安全性、临床试验有效性评估等方面的难题相关。本文将对上述系统的作用机制、优缺点、未来发展方向及临床转化进行总结讨论。本文旨在通过对此类仿生药物递送系统的综合分析,为疾病的精准治疗策略提供指导性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药物递送系统 细胞膜 细胞外囊泡 疾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群恶性间皮瘤临床病理学特征与疗效生存分析
2
作者 孙晨蕊 杨雪 +4 位作者 仲佳 康润婷 郑子彤 刘昊岚 于江泳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56-1462,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老年人群恶性间皮瘤(MM)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疗效、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24年7月就诊于北京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115例65岁及以上老年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 目的探讨中国老年人群恶性间皮瘤(MM)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疗效、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24年7月就诊于北京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115例65岁及以上老年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年龄(高龄组≥75岁、低龄组<75岁)、组织学分型及治疗方式分组,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曲线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中国老年人群MM患者钙视网膜结合蛋白(Calretinin)阳性表达率与国外报道一致,细胞角蛋白5/6(CK5/6)、肾母细胞瘤蛋白1(WT-1)、抗胎儿蛋白M2A抗体(D2-40)阳性率明显低于既往研究。一线治疗的总有效率(ORR)为17.3%(9/52),疾病控制率(DCR)为92.3%(48/52)。二线治疗的ORR为7.7%(1/13),DCR为76.9%(10/13)。一线免疫治疗组ORR和DCR均高于化疗组,分别为50.0%比14.6%(P=0.134)和100.0%比91.7%(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线免疫治疗组ORR高于化疗组,分别为25.0%比0,DCR两组相同,均为75.0%。接受一线治疗的患者总体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9.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9.0个月,接受二线治疗的患者总体mPFS为3.3个月,mOS为11.0个月。一线免疫治疗组mPFS短于化疗组(1.6个月比9.2个月,P=0.081),mOS延长(未达到比18.1个月,P=0.147)。低龄组mPFS较高龄组延长(9.7个月比7.2个月,P=0.305),mOS较高龄组缩短(18.1个月比23.9个月,P=0.28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皮样亚型mPFS和mOS均较非上皮样亚型延长,分别为10.4个月比1.6个月(P<0.001)和20.3个月比4.6个月(P=0.803);二线化疗组mPFS和mOS均较免疫组延长分别为7.1个月比4.7个月(P=0.583)和18.3个月比6.3个月(P=0.13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评分(ECOGPS)和CK5/6阳性是一线治疗PFS的独立预测因子,组织学分型是一线治疗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中国老年人群MM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患者一线使用免疫治疗能提高ORR、DCR并延长mOS,二线使用免疫治疗能提高ORR,但DCR、mPFS和mOS无获益。低龄组接受一线治疗较高龄组mPFS延长;多因素Cox回归提示性别、ECOGPS评分和CK5/6表达阳性是患者一线治疗疗效预测标志物,组织学亚型是患者生存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皮瘤 病理学 临床 疗效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miR-199b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3
作者 马肖 袁伟 马洁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0-334,共5页
目的:探讨miR-199b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3—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20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miR... 目的:探讨miR-199b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3—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20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miR-199b的表达水平,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iR-199b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99b的相对表达水平(-7.88±0.11)低于癌旁正常组织(-6.49±0.12, P<0.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99b的表达水平(-7.51±0.14)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8.23±0.17, P<0.001)。miR-199b在Ⅰ~Ⅱ期、Ⅲ期和Ⅳ期结直肠癌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分别为-8.26±0.17、-7.70±0.16、-6.57±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miR-199b高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75.6%)低于低表达组患者(84.6%, P=0.045)。ROC曲线显示,当miR-199b为-7.965时,曲线下面积为0.578(95% CI:0.468~0.688)。 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miR-199b与结直肠癌患者TNM分期晚、淋巴结转移以及不良预后有关,miR-199b可能作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疾病进展及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miR-199b 肿瘤转移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