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皮肤癣菌的临床适用性评估
1
作者 臧晓慧 张树文 刘维达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评估与直接镜检相比,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诊断皮肤癣菌感染的临床适用性。方法收集346例由门诊医生怀疑皮肤癣菌感染的皮屑或甲屑标本,将其分为3份,分别行直接镜检和免疫层析抗原检测,两种方法结果不一致者行PCR。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结... 目的评估与直接镜检相比,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诊断皮肤癣菌感染的临床适用性。方法收集346例由门诊医生怀疑皮肤癣菌感染的皮屑或甲屑标本,将其分为3份,分别行直接镜检和免疫层析抗原检测,两种方法结果不一致者行PCR。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率和不一致率。结果抗原检测和直接镜检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59%、69.36%。346例临床样本中,293例抗原检测与直接镜检结果一致,一致率为84.7%;53例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不一致率为15.3%。不一致的临床样本中46份行PCR进一步鉴定,分别有39例和7例与抗原检测和直接镜检结果相同。即皮肤癣菌抗原检测与PCR校正后的直接镜检结果一致(阳性或阴性)的标本数为332份,一致率为96.0%,不一致率为4.0%。结论免疫层析法是简单、可靠的真菌检测方法,灵敏度比直接镜检高,有着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癣菌病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直接镜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23年中国生殖器疱疹流行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
2
作者 陈泽伟 梁诗晴 +3 位作者 岳晓丽 李婧 张家晖 龚向东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目的分析我国2010-2023年生殖器疱疹的流行趋势与时空分布特征,为防控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2010-202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殖器疱疹病例报告数据,应用Joinpoint 5.2.0软件... 目的分析我国2010-2023年生殖器疱疹的流行趋势与时空分布特征,为防控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2010-202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殖器疱疹病例报告数据,应用Joinpoint 5.2.0软件进行流行趋势分析,以县(区)为单位应用ArcGIS 10.5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应用SaTScan 10.2.3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2010-2023年全国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由1.58/10万上升至2.00/10万,平均年变化百分比为0.90%,报告发病率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37)。全局Moran's I值范围为0.36~0.51(均P<0.001),表明全国各县(区)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0-2023年热点地区数量由144个增加到232个,主要分布于浙江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和湖南省,2010-2023年热点地区数量明显增多的省份为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和贵州省,由7个增加到57个。时空扫描分析发现,2010-2023年全国各县(区)共发现67个有统计学意义的时空聚集区(均P<0.05),主要分布于广东省(2011-2015年)、浙江省和福建省(2015-2019年)、重庆市和贵州省(2019-2023年)。结论2010-2023年中国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热点地区与时空聚集区分布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时空聚集区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从东南沿海地区转变至西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疱疹 发病率 流行特征 时空分布
原文传递
临床及环境镰刀菌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研究
3
作者 杨航 周蒙 +6 位作者 郑海林 周晓伟 梅嬛 李冬梅 徐和平 佘晓东 刘维达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临床及环境分离镰刀菌对常用临床抗真菌药的敏感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M38-A3方案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测定氟胞嘧啶、特比萘芬、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艾沙康唑、两性霉素B、卡泊芬... 目的研究临床及环境分离镰刀菌对常用临床抗真菌药的敏感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M38-A3方案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测定氟胞嘧啶、特比萘芬、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艾沙康唑、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单独用药时的最低抑菌浓度或最低有效浓度,应用琼脂稀释棋盘法测定上述药物联合用药时分级抑菌浓度指数。结果临床及环境分离镰刀菌群对氟胞嘧啶、氟康唑、卡泊芬净、伊曲康唑单药均耐药,茄病镰刀复合群对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均敏感,藤仓镰刀复合群对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酮康唑、泊沙康唑、艾沙康唑敏感,肉色镰刀菌-木贼镰刀复合群对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酮康唑敏感,其他部分镰刀菌属对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酮康唑、泊沙康唑、艾沙康唑、伊曲康唑都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此外,与皮肤及环境来源株相比,眼角膜来源株对酮康唑更敏感,眼角膜及血液来源株对两性霉素B更敏感。两性霉素B联合酮康唑、艾沙康唑,特比萘芬联合泊沙康唑、艾沙康唑对部分藤仓镰刀复合群有协同作用。两性霉素B联合艾沙康唑,特比萘芬联合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对部分镰刀属有协同作用。两性霉素B联合艾沙康唑对少数茄病镰刀菌复合群有协同作用。卡泊芬净联合丙烯胺类、唑类、多烯类抗真菌药物均未见协同作用。结论临床致病性镰刀菌群对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最为敏感,对特比萘芬部分敏感。两性霉素B与唑类药物具有较明显协同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联合治疗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 耐药性 抗真菌药物 唑类 丙烯胺类 多烯类 最低抑菌浓度 琼脂稀释棋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1及其受体在皮肤病发生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小洁 林彤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6-699,704,共5页
IL-31是一种神经免疫因子,可由Th2型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细胞分泌;主要通过与IL-31受体A(IL-31RA)和瘤抑素M受体β(OSMRβ)偶联形成的异二聚体受体复合体结合,发挥相应的生物... IL-31是一种神经免疫因子,可由Th2型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细胞分泌;主要通过与IL-31受体A(IL-31RA)和瘤抑素M受体β(OSMRβ)偶联形成的异二聚体受体复合体结合,发挥相应的生物学作用。近年来,对于IL-31及其受体引发相关疾病的机制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研究表明,一方面,IL-31通过激活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瞬时受体电位受体A1(TRPA1)上调神经元兴奋性等方式参与瘙痒形成;另一方面,通过激活JAK/STAT、PI3K/AKT等信号通路,招募多种细胞因子促进炎症形成。IL-31参与特应性皮炎、结节性痒疹、大疱性类天疱疮等多种皮肤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时针对IL-31受体的生物制剂奈莫利珠单抗,已经批准上市,用于辅助治疗当前治疗无效的特应性皮炎的瘙痒。本文主要围绕IL-31及其受体在皮肤科疾病发生及治疗中取得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31 白介素31受体α 皮肤疾病 发生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癜风实验模型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昱 叶容嘉 +1 位作者 张家安 鞠梅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8期592-597,共6页
白癜风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多,且尚未完全明确,白癜风实验模型的应用对于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开发新型药物、治疗手段等具有重要意义。白癜风实验模型包括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动物模型包括自发性白癜风模型和诱导性白癜风模型,细胞... 白癜风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多,且尚未完全明确,白癜风实验模型的应用对于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开发新型药物、治疗手段等具有重要意义。白癜风实验模型包括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动物模型包括自发性白癜风模型和诱导性白癜风模型,细胞模型分为细胞系模型和诱导多能干细胞模型。本文综述了近五年白癜风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模型 动物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PCR与多重实时PCR检测临床标本的实用性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臧晓慧 梁官钊 刘维达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评估与传统方法相比,直接PCR与DG(Derma Genius)多重实时PCR在鉴定皮肤癣菌菌种的临床实用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1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184例由临床医师怀疑浅部真菌感染的皮屑或甲屑标本,分别行显微镜检、培养、直接... 目的评估与传统方法相比,直接PCR与DG(Derma Genius)多重实时PCR在鉴定皮肤癣菌菌种的临床实用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1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184例由临床医师怀疑浅部真菌感染的皮屑或甲屑标本,分别行显微镜检、培养、直接PCR和DG多重实时PCR。以镜检和培养为金标准,比较两种PCR方法鉴定皮肤癣菌的有效性。结果直接PCR和DG-PCR的灵敏度分别为64%、99.2%,特异度分别为99.6%、88.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5%、94.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9%、98.1%。125例阳性标本中,培养出71例(56.8%),直接PCR检测出81例(64.8%),DG-PCR检测出99例(79.2%)。结论DG-PCR、直接PCR在检测皮肤癣菌感染方面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癣菌病 PCR DG-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相关临床医生对猴痘专业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
7
作者 陈泽伟 朱文倩 +5 位作者 吴月琳 梁诗晴 岳晓丽 李婧 张家晖 龚向东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9-244,共6页
目的调查与评估我国相关临床医生对猴痘专业知识的正确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非随机抽样的网络招募方式,使用自行编制的结构化问卷对我国相关科室临床医生开展横断面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临床专业、医疗机... 目的调查与评估我国相关临床医生对猴痘专业知识的正确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非随机抽样的网络招募方式,使用自行编制的结构化问卷对我国相关科室临床医生开展横断面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临床专业、医疗机构特征及37个评估猴痘病原学、临床特点、传播与防控3部分专业知识认知情况的题目,以修正的布鲁姆分界点判定正确回答≥26题为正确认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正确认知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对我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4332名相关临床医生开展线上问卷调查,收集有效问卷4276份,有效率为98.71%。研究对象的年龄为(39.46±9.54)岁,女性占61.18%。猴痘专业知识的总体正确认知率为62.04%(95%CI:60.59%~63.50%),病原学、临床特点、传播与防控的正确认知率分别为48.25%(95%CI:46.68%~49.82%)、78.66%(95%CI:77.38%~79.95%)、68.56%(95%CI:67.10%~7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我国临床医生对猴痘专业知识总体正确认知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女性:OR=1.54,95%CI:1.31~1.80)、地区(东部地区:OR=1.46,95%CI:1.18~1.79;中西部地区:OR=1.24,95%CI:1.04~1.49)、职称(副高级:OR=1.43,95%CI:1.16~1.76;正高级:OR=1.72,95%CI:1.30~2.28)、科室(皮肤性病科:OR=1.78,95%CI:1.42~2.23)。结论我国临床医生对猴痘专业知识的总体正确认知率较低,尤其需针对男性、东北部地区、初级职称以及皮肤性病科以外科室的临床医生进行猴痘专题的知识培训,提高其正确认知率及疫情防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 临床医生 认知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人类致病真菌细胞外囊泡在免疫调节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诸菲蓝(综述) 刘沐桑(审校)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61-65,共5页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一组细胞分泌的纳米囊泡,在细胞间的通讯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指出,人类致病真菌释放的细胞外囊泡在调节宿主免疫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可以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并引发多种结果,进而...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一组细胞分泌的纳米囊泡,在细胞间的通讯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指出,人类致病真菌释放的细胞外囊泡在调节宿主免疫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可以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并引发多种结果,进而影响真菌感染疾病的进展,具有临床应用于真菌感染治疗的潜力。现就常见的人类致病真菌EVs在免疫激活与免疫抑制中的作用作一概述,并展望真菌囊泡临床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细胞外囊泡 免疫调节 免疫应答
原文传递
生殖器疱疹母婴传播所致疾病负担及防治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泽伟 岳晓丽 龚向东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0-554,共5页
生殖器疱疹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的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导致流产、死产、早产、新生儿疱疹、新生儿死亡等严重不良后果。目前,全球孕产妇生殖器疱疹及新生儿疱疹的危害与疾病负担日益受到关注。由于妊娠后期HSV感染的母... 生殖器疱疹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的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导致流产、死产、早产、新生儿疱疹、新生儿死亡等严重不良后果。目前,全球孕产妇生殖器疱疹及新生儿疱疹的危害与疾病负担日益受到关注。由于妊娠后期HSV感染的母婴传播风险很高,新生儿疱疹的预防主要取决于妊娠后期HSV感染的预防。本文综述了生殖器疱疹母婴传播所致疾病负担及防治研究进展,为生殖器疱疹母婴传播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疱疹 母婴传播 新生儿疱疹 疾病负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