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性乳房发育症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34
1
作者 邓萌(综述 马桂娥(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679-681,共3页
男性乳房发育症(gynecomastia,GYN),又称男性乳腺增生症或男子女性型乳房,是指男性乳房组织异常发育、乳腺结缔组织异常增殖的一种临床病症,通常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进行性增大或乳晕深部团状肿块,有时可伴疼痛或触痛,偶有乳汁样... 男性乳房发育症(gynecomastia,GYN),又称男性乳腺增生症或男子女性型乳房,是指男性乳房组织异常发育、乳腺结缔组织异常增殖的一种临床病症,通常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进行性增大或乳晕深部团状肿块,有时可伴疼痛或触痛,偶有乳汁样分泌物,占男性乳房疾病的6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乳房发育症 外科治疗 男性乳房组织异常发育 男性乳腺增生症 男子女性型乳房 进行性增大 临床病症 异常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针技术结合乙醇脂质体促进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透皮吸收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冯苏云 范金财 +5 位作者 刘立强 田佳 甘承 杨增杰 付思祺 陈文霖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1159-1162,共4页
目的:探索rhaFGF透皮给药微创有效的给药方式。方法:离体实验:亚甲蓝染色经微针处理后的离体兔皮,观察微孔的分布和排列。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微孔的深度。在体实验:新西兰大白兔分别分为微针+空白脂质体组、微针+rhaFGF组、微针+rhaFGF... 目的:探索rhaFGF透皮给药微创有效的给药方式。方法:离体实验:亚甲蓝染色经微针处理后的离体兔皮,观察微孔的分布和排列。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微孔的深度。在体实验:新西兰大白兔分别分为微针+空白脂质体组、微针+rhaFGF组、微针+rhaFGF乙醇脂质体组、皮内注射组;时间和浓度一定时,皮肤组织切片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rhaFGF的分布,ELISA法检测皮肤组织匀浆液中rhaFGF的含量,经统计后分析不同给药方式中药物经皮渗透效果最好的一组。结果:微针处理后离体兔皮微孔排列均匀,深度可达真皮层。动物给药30min后,微针+rhaFGF组、微针+rhaFGF乙醇脂质体组及皮内注射组皮肤组织匀浆液中rhaFGF含量均高于微针+空白脂质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针+rhaFGF乙醇脂质体组高于微针+rhaFGF组皮肤组织匀浆液中rhaFGF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针+rhaFGF乙醇脂质体组及皮内注射组组织匀浆液中rhaFGF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rhaFGF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微针+rhaFGF乙醇脂质体组真皮组织中有大量rhaFGF存在,且分布均匀;结论: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微针技术结合乙醇脂质体能取得较高的rhaFGF透皮效果,使rhaFGF外用给药促进皮肤增殖,加速皮瓣扩张成为可能。此方法简单易行,同时也为其它蛋白、多肽类大分子药物的经皮给药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乙醇脂质体 微针阵列:经皮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处理SMAS层的面部年轻化手术 被引量:4
3
作者 侯典举 房林 +2 位作者 李斌斌 吕唯 杨明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362-364,共3页
目的:总结并探讨各种通过SMAS个性化处理达到面部年轻化的除皱手术方法。方法:回顾研究56例面部老化患者的治疗过程,根据患者自身老化程度,行相应区域的SMAS广泛剥离,并以不同方式个性化处理SMAS层,达到对面部软组织年轻化重塑的手术方... 目的:总结并探讨各种通过SMAS个性化处理达到面部年轻化的除皱手术方法。方法:回顾研究56例面部老化患者的治疗过程,根据患者自身老化程度,行相应区域的SMAS广泛剥离,并以不同方式个性化处理SMAS层,达到对面部软组织年轻化重塑的手术方法和术后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月~2年,面部软组织均获得显著的年轻化效果,术后56例患者均较满意。结论:根据患者自身的老化程度,以不同方式个性化处理SMAS层的面部年轻化手术,是安全有效的软组织提升方法,可达到除皱术更为持久的年轻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肌肉腱膜系统 面部老化 面部提升术 除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副鼻畸形合并多种先天性畸形一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奕昊 范飞 +5 位作者 尤建军 王盛 王欢 张波 胡小东 刘征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1940-1941,共2页
先天性副鼻畸形发病率极低,属于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不多,关于其合并有其他先天性畸形的报道更是屈指可数,我科2012年7月收治了一例副鼻畸形合并有先天性重度神经性耳聋及动脉导管未闭及上颌乳中切牙融合的患儿,... 先天性副鼻畸形发病率极低,属于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不多,关于其合并有其他先天性畸形的报道更是屈指可数,我科2012年7月收治了一例副鼻畸形合并有先天性重度神经性耳聋及动脉导管未闭及上颌乳中切牙融合的患儿,现对其治疗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副鼻畸形 先天性畸形 形合 动脉导管未闭 神经性耳聋 发病率 国内外 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耳再造术后体位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孟庆芳 于晓波 +1 位作者 李二冉 刘学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外耳再造术术后早期体位对患者康复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外耳再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早期采取半卧位,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方法采用去枕平卧位,术后48h进行观察比较。结果:①半卧位较平卧位舒适;②早期半...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外耳再造术术后早期体位对患者康复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外耳再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早期采取半卧位,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方法采用去枕平卧位,术后48h进行观察比较。结果:①半卧位较平卧位舒适;②早期半卧位较平卧位有利于引流,改善呼吸循环状况。结论:早期半卧位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再造术 早期卧位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眶内侧壁截骨内移结合眶外侧壁Medpor填充治疗眶距增宽症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超 滕利 +8 位作者 靳小雷 徐家杰 卢建建 解芳 许美邦 田甜 曾海峰 徐冉 吴欢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461-1465,共5页
目的:通过对眶周软组织进行充分剥离松解,对眶内侧壁进行充分的截骨压缩,在眶外侧壁填充人工材料Medpor的方法,对眶距增宽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以达到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复发率的目的。方法:4例患者三男一女,不合并颅面外科其它畸形。... 目的:通过对眶周软组织进行充分剥离松解,对眶内侧壁进行充分的截骨压缩,在眶外侧壁填充人工材料Medpor的方法,对眶距增宽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以达到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复发率的目的。方法:4例患者三男一女,不合并颅面外科其它畸形。采用本术式进行治疗,观察评估术后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伤口愈合佳,未出现感染,视力减退等并发症,术后眼球动度良好,Medpor植入体稳定,未出现排异,感染及外露等情况。结论:"眶内侧壁截骨内移,眶外侧壁Medpor植入填充,眶距增宽矫正术"的手术方式是对传统的眶内侧壁截骨的手术方式的改良。2008-2011年间,笔者应用此方法对四例病人进行眶距增宽矫正术,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距增宽 MEDPOR 眶内壁截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状植皮修复腰背部浅表脂肪瘤样痣切除后巨大创面一例报告
7
作者 曹玉娇 李强 +4 位作者 李峰永 胡金天 周宇 丁健 张思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724-725,共2页
脂肪瘤样痣(nevus1ipomatosus superficialis)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皮肤肿瘤,临床较少见,我科于2011年9月收治1例腰背部巨大肿物患者,手术切除后应用网状植皮覆盖创面取得良好效果,术后病理证实为脂肪瘤样痣,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浅表脂肪瘤样痣 手术切除后 网状植皮 腰背部 大创面 修复 良性皮肤肿瘤 覆盖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的尿流率特点及其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永前 李森恺 +3 位作者 李养群 李强 刘立强 徐家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481-1483,共3页
目的:研究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的尿流率特点。方法:笔者对22名2~6岁的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和22名同年龄组正常男性儿童进行尿流率测定,对比观察尿流率曲线的特点,并应用Toguri尿流率列线图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与正常男性儿童的... 目的:研究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的尿流率特点。方法:笔者对22名2~6岁的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和22名同年龄组正常男性儿童进行尿流率测定,对比观察尿流率曲线的特点,并应用Toguri尿流率列线图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与正常男性儿童的钟形尿流率曲线相比,尿道下裂患者的尿流率曲线呈平台形。22例尿道下裂患者中,1例(4.5%)患者的尿流率曲线与对照钟形曲线基本一致,18例(81.8%)患者的尿流率曲线呈平台形,3例(13.6%)患者尿流率曲线明显低平。在Toguri尿流率列线图上,尿道下裂患者最大尿流率坐标点位于正常人群第5百分位数曲线附近区域,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结论: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尿流率曲线多数呈平台形,最大尿流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尿流率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反常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一例
9
作者 何艳艳 马骁 +4 位作者 王雯竹 李诚让 王宝玺 惠云 徐浩翔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2年第6期379-381,共3页
23岁男性患者,项部、胸部及臀部毛囊性炎性丘疹、结节、脓肿伴瘢痕5年。家族成员有类似皮损表现。皮肤科情况:项部多发炎性丘疹、结节、脓肿,可挤出脓性分泌物,胸部散在红色丘疹、结节,臀部可见脓肿贯通形成窦道,伴白色条索样或萎缩性... 23岁男性患者,项部、胸部及臀部毛囊性炎性丘疹、结节、脓肿伴瘢痕5年。家族成员有类似皮损表现。皮肤科情况:项部多发炎性丘疹、结节、脓肿,可挤出脓性分泌物,胸部散在红色丘疹、结节,臀部可见脓肿贯通形成窦道,伴白色条索样或萎缩性瘢痕形成。项部皮损组织病理:毛囊周围及真皮上部可见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炎性细胞浸润。基因测序显示NCSTN基因第11外显子第1300位胞嘧啶突变为胸腺嘧啶(c.1300C>T),导致第434位密码子由CGA(精氨酸)变为TGA(终止密码子)。家族中其他患者有相同突变,未患病成员及50名正常对照均未发现上述突变。诊断:反常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治疗: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口服。治疗4周后,患者炎性丘疹及分泌物明显改善,部分皮损留有瘢痕。随访3个月,项部、胸部及臀部皮损较稳定,背部有部分新发炎性丘疹及结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反常性 化脓性汗腺炎 呆蛋白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