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在肝癌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王腾 田海梅 +7 位作者 李茉 张超 李艳芬 刘静 王小兵 齐军 吴健雄 张伟 《癌症进展》 2016年第4期328-331,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中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的浓度在肝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271例未经治疗的肝癌患者,48例肝脏良性疾病患者,30例乙肝携带者及104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MI...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中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的浓度在肝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271例未经治疗的肝癌患者,48例肝脏良性疾病患者,30例乙肝携带者及104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MIC-1浓度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结果在肝癌患者中血清MIC-1浓度比较,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有病毒性肝炎史患者高于无病毒性肝炎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MIC-1浓度随肝癌患者临床巴塞罗那分期(BCLC)进展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不同病理类型,肝细胞癌组高于胆管细胞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MIC-1在早期肝癌患者(0期和A期)中显示出良好的诊断敏感度,优于AFP。肝癌患者组血清MIC-1浓度高于肝脏良性疾病组、乙肝携带者组及健康对照者;根据肝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设定1.8 ng/ml作为MIC-1诊断肝癌的界值时,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6.2%和97.4%,高于AFP的96.2%和73.1%。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MIC-1可成为理想的癌筛查及诊断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肝癌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方面显示出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肿瘤标志物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