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术后深部胸骨伤口感染的外科处理 被引量:7
1
作者 张超纪 刘剑州 +4 位作者 李晓凤 黄卓 马国涛 刘兴荣 苗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0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术后深部胸骨伤口感染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选择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03年1月~2014年7月入院经胸骨切开心脏术后发生深部胸骨伤口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深部胸骨伤口感染的特点... 目的探讨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术后深部胸骨伤口感染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选择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03年1月~2014年7月入院经胸骨切开心脏术后发生深部胸骨伤口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深部胸骨伤口感染的特点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2936例患者中28例出现深部胸骨伤口感染,感染率为0.95%,术后感染发生于术后第7天~12个月,术后1个月内发生感染24例,术后14 d内发生感染22例。28例感染患者中,8例患者应用了闭式负压吸引技术;12例接受了保留胸骨再固定胸骨术;4例切除部分胸骨再固定胸骨术;2例彻底清创胸骨、胸大肌肌瓣移植术;7例彻底清创胸骨、腹直肌肌皮瓣移植术;3例未手术治疗。28例感染患者中,死亡5例,其余无感染复发,均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结论首选保留胸骨再固定术可作为治疗深部胸骨伤口感染的基本原则,对于胸骨感染高风险的患者,胸骨切除及组织瓣移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伤口感染 心脏外科 闭式负压吸引 组织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心腔受累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外科治疗策略 被引量:16
2
作者 马国涛 苗齐 +7 位作者 刘兴荣 张超纪 郑月宏 邵江 成宁海 杜顺达 刘剑州 蒋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8-443,共6页
目的探讨右侧心腔受累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策略。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11月至2015年1月收治静脉内平滑肌瘤延伸至右侧心腔患者30例,对以下变量进行分析:年龄、应用体外循环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停循环时间、肿瘤... 目的探讨右侧心腔受累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策略。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11月至2015年1月收治静脉内平滑肌瘤延伸至右侧心腔患者30例,对以下变量进行分析:年龄、应用体外循环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停循环时间、肿瘤起源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是否存在下肢水肿、是否进行异体输血、术后并发症、肿瘤残留及复发情况等。结果 30例患者双下肢水肿者13例,27例应用体外循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106.9±53.7)min,21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平均停循环时间为(28.2±11.6)min。30例患者中9例肿瘤起源于生殖静脉,13例起源于髂静脉,8例既起源于生殖静脉、也起源于髂静脉。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060.5±2012.3)ml,21例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8.9±8.3)d,平均住院费用为(80 840.4±28 264.2)元。14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无1例死亡,随访至今情况良好。结论明确诊断,提高对肿瘤延伸侵入腔静脉及右心房的警惕性,对于右侧心腔受累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采用合理的手术策略,能达到完整切除肿瘤,确保患者安全的良好临床效果。切除附件对抑制肿瘤生长和避免复发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右侧心腔 外科治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2
3
作者 王晓杰 陈亚萍 +8 位作者 徐园 邓海波 佟冰渡 陆欣欣 丁炎明 汪晖 李卡 石丽 马玉芬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9-452,共4页
目的:调查外科护士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的现状。方法:采用自设问卷于2017年通过中华护理学会外科护理学术会对不同省市2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2285名外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外科护士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知识培训不足,培训率仅为60.6%... 目的:调查外科护士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的现状。方法:采用自设问卷于2017年通过中华护理学会外科护理学术会对不同省市2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2285名外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外科护士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知识培训不足,培训率仅为60.6%,初级职称的护士是培训的重点人群。接受调查外科护士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规范流程使用率高达90.4%,与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比较,骨科与普外科的护士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规范流程使用率更高(P<0.0024)。接受调查外科护士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工作落实不到位,风险评估表使用率仅为83.2%。静脉血栓栓塞症基本预防措施使用率低。结论:外科护士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现状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有关部门制定不同科室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标准和流程,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以确保临床工作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 预防 外科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徐荣建 苗齐 +6 位作者 刘兴荣 张超纪 马国涛 曹丽华 刘剑州 黄卓 李晓凤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目的研究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外科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患者17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36例,其中男性90例,女性46例。统计患者... 目的研究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外科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患者17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36例,其中男性90例,女性46例。统计患者术前基本信息、术前用药、术前术后化验指标、术前并发症,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6例患者中53例手术后发生胸腔积液,发生率为39%。患者术前心功能、房颤、周围血管病,术前应用抗凝药、氯吡格雷、ACEI、抗心律失常药是心脏手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较高。胸腔积液的发生与多种围手术期危险因素相关,应充分重视这些危险因素的评估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胸腔积液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肌源性细胞移植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兔心功能的对照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国涛 任华 +2 位作者 赵明 张超纪 裴铭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肌源性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行性。方法:①实验于2001-08/2002-04在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细胞培养室和动物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70只。由其胸骨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并经5-...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肌源性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行性。方法:①实验于2001-08/2002-04在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细胞培养室和动物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70只。由其胸骨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并经5-氮杂胞苷诱导分化为肌源性细胞。采取结扎前降支的办法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②实验过程中死亡20只,将剩余50只分为5组:正常组(正常新西兰大白兔,未造模),模型组(建立心肌梗死模型,不给予其他处理),移植干细胞组(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后1个月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肌源性细胞组(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后1个月,移植肌源性细胞),对照组(注射IMDM无血清培养基),每组10只。③采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软件记录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以了解心功能变化。④两组计量资料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建立心梗模型时死亡6只,移植过程中及移植后共死亡14只,50只进入结果分析。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正常组和移植干细胞组及移植肌源性细胞组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6910±360),(4830±470),(4820±510),(2460±370),(2500±360)mmHg/s,t=11.75~27.39,P<0.05];移植干细胞组及移植肌源性细胞组明显低于正常组(t=11.11,10.59,P<0.05)。结论: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肌源性细胞均能改善实验动物的心功能,但不能使实验动物的心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细胞/移植 骨髓细胞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肺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现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超纪 任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34-137,共4页
肺动脉栓塞 (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发病率、死亡率高 ,临床上漏诊、误诊严重 ,少数患者发展为慢性肺动脉栓塞。慢性肺动脉栓塞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内科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 ,经过近 2个世纪的逐步认识及临床实践 ,认识到体... 肺动脉栓塞 (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发病率、死亡率高 ,临床上漏诊、误诊严重 ,少数患者发展为慢性肺动脉栓塞。慢性肺动脉栓塞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内科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 ,经过近 2个世纪的逐步认识及临床实践 ,认识到体外循环低流量或间断停循环下进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术后肺动脉高压、再灌注肺水肿仍是主要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的原因 ,术后积极有效地防治肺动脉高压、再灌注后肺水肿和积极抗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动脉栓塞 外科治疗 PTE 肺动脉血栓 内膜剥脱术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缺血性心脏病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国涛 任华 +1 位作者 朱朝晖 张超纪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行性。方法由新西兰大白兔胸骨获取骨髓间质干细胞并进行培养。结扎前降支,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将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别移植于心肌梗死区,用PET检查梗死区面积,监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行性。方法由新西兰大白兔胸骨获取骨髓间质干细胞并进行培养。结扎前降支,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将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别移植于心肌梗死区,用PET检查梗死区面积,监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度dp/dt来判定心功能。结果细胞移植后心肌梗死区面积较移植前缩小,心功能较移植前明显改善。结论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能改善实验动物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移植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手术术后气管插管带管时间对声音嘶哑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唯韫 袁明霞 +2 位作者 林秀侠 苗齐 黄宇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5年第6期822-824,共3页
目的分析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后发生声音嘶哑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心脏手术患者的围术期资料,按照是否出现术后声音嘶哑分为声嘶组与对照组,分别统计两... 目的分析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后发生声音嘶哑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心脏手术患者的围术期资料,按照是否出现术后声音嘶哑分为声嘶组与对照组,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麻醉信息、术后带管时间并作统计学分析;根据患者的带管时间分组,分别统计其声音嘶哑发病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218例纳入研究的患者中,共有12例出现声音嘶哑,其平均术后带管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且声音嘶哑的发生率随术后带管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结论在行心脏手术的患者中,发生声音嘶哑患者的术后带管时间较长,且声音嘶哑发生率随带管时间延长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术后带管时间 声音嘶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治疗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三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剑州 苗齐 +6 位作者 张恒 刘兴荣 张超纪 马国涛 曹丽华 王超 李晓凤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3期272-273,共2页
3例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PIE)患者在体外循环下摘除电极及赘生物,术后随访,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PIE的患者行心脏手术,取出电极及赘生物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起搏器 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感染性自体二尖瓣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的系统评价
10
作者 李晓凤 刘剑州 +4 位作者 黄卓 马国涛 刘兴荣 苗齐 张超纪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10期930-934,共5页
目的 系统评价二尖瓣成形术和置换术治疗活动感染性自体二尖瓣心内膜炎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所入选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及合并OR、HR值和95%置信区间的计算,并... 目的 系统评价二尖瓣成形术和置换术治疗活动感染性自体二尖瓣心内膜炎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所入选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及合并OR、HR值和95%置信区间的计算,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组数据,均是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总病例667例,其中二尖瓣成形组294例、二尖瓣瓣膜置换组373例.术后结局指标及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手术死亡率OR =0.49,95%CI 0.27~0.88,P=0.02;1年、5年无症状生存率HR值分别为HR=0.46,95%CI 0.21~1.03,P=0.06,HR =0.42,95%CI 0.24~0.76,P=0.004;1年、5年生存率HR值分别为HR =0.53,95%CI 0.23~1.21,P=0.13,HR =0.52,95%CI 0.29~0.94,P=0.03.结论 该系统评价提示,在活动感染性自体二尖瓣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中,与二尖瓣置换相比较,二尖瓣成形术并没有增加近远期生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自体二尖瓣 瓣膜成形术 瓣膜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进展
11
作者 马国涛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5-197,共3页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异种异体心肌细胞移植 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伸至右侧心腔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个性化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湄 苗齐 +7 位作者 刘兴荣 马国涛 邵江 成宁海 杜顺达 刘剑州 李晓凤 张超纪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10期919-923,共5页
目的探讨延伸至右心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安全性和疗效。本研究旨在报告北京协和医院单中心外科治疗结果。方法回顾2002年11月至2017年3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延伸至右心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切除术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延伸至右心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安全性和疗效。本研究旨在报告北京协和医院单中心外科治疗结果。方法回顾2002年11月至2017年3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延伸至右心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切除术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手术技术、手术效果和随访资料,并将结果与现有文献进行比较。结果41例患者均行延伸至右心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切除术,平均年龄25-55(44.6±6.2)岁。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22例(53.7%)患者呼吸困难、胸闷气短,13例(31.7%)患者下肢水肿,4例(9.8%)患者发生晕厥,4例(9.8%)患者有浆膜腔积液,32例患者(78%)盆腔肿物,4例(9.8%)患者肺栓塞,3例(7.3%)患者肺转移;10例(24.4%)患者无症状。所有患者均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其中子宫切除术30例(73.2%)、子宫肌瘤切除术2例。15例(36.6%)肿瘤起自髂静脉,19例(46.3%)肿瘤起自卵巢静脉,6例(14.6%)起自髂静脉与卵巢静脉。在41例病例中,35例(85%)在体外循环下进行肿瘤切除,32例(78%)在深度低温停循环下进行手术。17例(41.5%)进行分期手术切除,24例(58.5%)进行一期手术切除。术式包括单纯经腹手术6例(14.6%)、经胸部切开手术1例(0.3%)、胸腹切口并肝下腔静脉切开20例(48.8%)、胸腹并肝后腔静脉切开术14例(34.1%)。术后石蜡病理诊断证实为静脉内平滑肌瘤病。9例患者有残留肿瘤,其中8例患者肿瘤未进展。术后随访9-172(52.4-36.1)个月,未出现死亡事件。结论我们针对延伸至右侧心腔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提出具有个体化差异的外科手术治疗策略,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该策略可以为该病患者提供更安全和更有效的手术治疗,但仍需前瞻性多中心较多病例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体外循环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直视手术胸骨正中切口胸骨固定闭合的策略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剑州 马国涛 +3 位作者 刘兴荣 李晓凤 苗齐 张超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0期62-65,74,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手术胸骨正中切口胸骨固定闭合的个性化处理策略。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外科进行胸骨正中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胸骨固定方法及胸部切口并发症等特点,并对其进...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手术胸骨正中切口胸骨固定闭合的个性化处理策略。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外科进行胸骨正中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胸骨固定方法及胸部切口并发症等特点,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3例患者中单根钢丝固定闭合胸骨169例,双根钢丝124例;Robicsek编织胸骨27例(单根钢丝固定闭合胸骨19例、双根钢丝8例);胸骨钢板固定8例(单根钢丝5例、双根钢丝3例);同种异体松质骨胸骨移植术40例(单根钢丝21例、双根钢丝18例);胸骨不稳定5例(单根钢丝4例、双根钢丝1例),浅部胸部伤口感染6例(单根钢丝5例、双根钢丝1例),深部胸部伤口感染1例(单根钢丝1例、双根钢丝0例),对这些并发症进行积极处理后,均痊愈出院,无相关死亡患者。结论根据患者特点选择合适的胸骨固定闭合方法可以减少胸骨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提出了个性化的胸骨固定闭合技术选择策略,有待更多的临床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固定 胸部伤口感染 心脏直视手术 胸骨正中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术后再入ICU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陈未驰 赵研学 +4 位作者 刘鑫裴 刘剑州 苗齐 郑军 张超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5期79-83,共5页
目的 总结心脏术后再入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估术后再入ICU的危险因素。方法 北京协和医院心外科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院进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共2 722例,术后进入ICU 2 102例,其中仅进入一次ICU 2 083例,再入ICU 19例... 目的 总结心脏术后再入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估术后再入ICU的危险因素。方法 北京协和医院心外科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院进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共2 722例,术后进入ICU 2 102例,其中仅进入一次ICU 2 083例,再入ICU 19例。分析再入ICU的临床特征,并按1∶3配比在仅进入ICU一次的患者中选取和研究组年龄、性别、入院时间相似的57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探索再入ICU的危险因素。结果 呼吸衰竭是心脏术后再入ICU的最主要原因。两组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体外循环时间、首次ICU停留时间、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术中CPB时间、首次ICU停留时间、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与心脏术后再入ICU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CRRT(OR:12.986,95%CI:2.839~59.395,P=0.001)是影响术后再入ICU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脏直视术后行CRRT为心脏直视术后再入ICU的危险因素,其有助于帮助医生及时识别高危患者并促进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直视手术 重症监护室 再入重症监护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转分化为肌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马国涛 任华 +2 位作者 赵明 张超纪 裴铭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6-69,共4页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肌源性细胞的可行性。由新西兰大白兔胸骨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纯化培养后用不同浓度的 5氮杂胞苷 (5 azacytidine)诱导 ,用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动作电位、cTnI(肌钙蛋白 )检测、Ach(乙酰胆碱 ...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肌源性细胞的可行性。由新西兰大白兔胸骨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纯化培养后用不同浓度的 5氮杂胞苷 (5 azacytidine)诱导 ,用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动作电位、cTnI(肌钙蛋白 )检测、Ach(乙酰胆碱 )刺激后的反应等鉴定诱导后细胞。结果显示经 5 氮杂胞苷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透射电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内有明显的肌丝 ,免疫组化可见细胞被抗肌红蛋白抗体着染显色 ,电生理检查表明诱导后细胞是可兴奋细胞 ,可检测到cTnI,Ach刺激后细胞表现为舒张反应。我们认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经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 转分化 肌源性细胞 骨髓间质干细胞 肌细胞 5-氮杂胞苷 动作电位 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化的静脉血栓栓塞症上报系统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陈亚萍 王晓杰 +3 位作者 徐园 邓海波 张燕 马玉芬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6期815-818,共4页
目的 :观察基于信息化的静脉血栓栓塞症上报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于2014年6-12月期间,首先采取焦点小组访谈法建立静脉血栓栓塞症上报表,之后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相对接,并形成有效的上报制度和质量控制制度,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有... 目的 :观察基于信息化的静脉血栓栓塞症上报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于2014年6-12月期间,首先采取焦点小组访谈法建立静脉血栓栓塞症上报表,之后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相对接,并形成有效的上报制度和质量控制制度,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有效培训,形成静脉血栓栓塞症信息化上报系统。2015年1月在全院范围内正式上线使用。结果 :静脉血栓栓塞症信息化上报系统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我院护理人员血栓防治管理水平(知识水平、技能操作正确率均有明显提升,P<0.05)。结论 :建立静脉血栓栓塞症信息化上报系统可提高临床对血栓的防治管理水平,降低患者痛苦;同时为相关卫生管理部门制定措施和制度提供数据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信息系统 上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大隐静脉采集术与直视采集术的对比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国涛 刘兴荣 +4 位作者 张超纪 刘剑州 苗齐 蒋超 毛睿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0-423,共4页
目的通过对直视下大隐静脉采集方法 (OVH)和内窥镜下采集方法 (EVH)带来的损伤和恢复情况进行对比,探讨内窥镜下大隐静脉采集术是否有益于降低下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333例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冠心病患者,... 目的通过对直视下大隐静脉采集方法 (OVH)和内窥镜下采集方法 (EVH)带来的损伤和恢复情况进行对比,探讨内窥镜下大隐静脉采集术是否有益于降低下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333例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大隐静脉采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EVH)和对照组(OVH),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术后下肢并发症(如皮下血肿、伤口感染等)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桥血管近远期通畅率等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伤口愈合不良、伤口感染、下肢疼痛、下肢皮肤麻木感、下肢水肿的发生率等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下血肿的发生率、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桥血管近远期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窥镜下大隐静脉采集术与传统采集方法比较,不影响桥血管的近远期通畅率,能显著减少下肢相关并发症,有助于患者的下肢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大隐静脉采集术 直视下大隐静脉采集术 下肢并发症 大隐静脉桥血管近远期通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分化为肌原性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国涛 任华 +1 位作者 张超纪 赵明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89-90,93,共3页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由新西兰大白兔胸骨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培养传代后用 5 -氮杂胞苷诱导 2 4h ,免疫组化检测诱导后细胞的变化。结果  5 -氮杂胞苷诱导后的细胞经免疫组化检测...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由新西兰大白兔胸骨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培养传代后用 5 -氮杂胞苷诱导 2 4h ,免疫组化检测诱导后细胞的变化。结果  5 -氮杂胞苷诱导后的细胞经免疫组化检测可见细胞被抗肌红蛋白抗体着染显色。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经 5 -氮杂胞苷诱导后转化为肌原性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于细胞 5-氮杂胞苷 肌原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及右心、肺动脉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一例误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荣建 苗齐 +6 位作者 刘兴荣 张超纪 马国涛 曹丽华 刘剑州 黄卓 李晓凤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12期20-23,共4页
目的提高对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临床特点的认识,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累及右心、肺动脉的IVL 1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发作性意识不清4月余入院,当地医院曾误诊为癫痫发作,经... 目的提高对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临床特点的认识,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累及右心、肺动脉的IVL 1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发作性意识不清4月余入院,当地医院曾误诊为癫痫发作,经治疗无好转。后在我院行妇科及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彩超、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及纯静脉期CT血管造影(CTV)检查确诊为IVL。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IVL(累及右心系统及肺动脉)、子宫平滑肌瘤及子宫静脉IVL,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IVL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误诊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瓣钙化原因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卓 徐荣建 苗齐 《医学综述》 2016年第3期466-469,共4页
主动脉瓣钙化(AVC)常见于老年人群中,常在体检时心脏杂音或超声心动图检查而被发现,该病变的进展可能造成主动脉瓣狭窄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严重者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主动脉瓣钙化(AVC)常见于老年人群中,常在体检时心脏杂音或超声心动图检查而被发现,该病变的进展可能造成主动脉瓣狭窄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严重者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明显进展。但是引起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且以往人们长期认为该病变为退行性改变。目前的研究进展提示,AVC是一个主动、可调节的过程。总体来讲,AVC的发生、发展由瓣膜损伤开始,经历或同时合并炎症反应、糖脂代谢异常等过程并最终以钙化形成为结局。现就AVC的研究进展从炎症的作用、糖脂代谢、感染因素、钙磷代谢和分子及基因水平方面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钙化 病因学 基础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