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吞咽及吞咽障碍的磁共振研究进展
1
作者 郭鸣 张通 李冰洁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年第1期37-40,48,共5页
吞咽是一种复杂的运动过程,涉及多个脑区和神经网络。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都会导致吞咽困难。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技术可以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 吞咽是一种复杂的运动过程,涉及多个脑区和神经网络。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都会导致吞咽困难。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技术可以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可清晰地观测大脑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本文综述了关于吞咽功能和吞咽障碍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研究的相关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 吞咽障碍 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恢复期软瘫患者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2
作者 周昊 赵军 +2 位作者 李冰洁 张宇 郭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33-1338,共6页
目的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脑卒中恢复期软瘫患者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发生率,探讨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与上肢运动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指导临床治疗及康复。方法2015年12月至2019年10月,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77例患侧上肢行运动神经传导、F波... 目的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脑卒中恢复期软瘫患者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发生率,探讨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与上肢运动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指导临床治疗及康复。方法2015年12月至2019年10月,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77例患侧上肢行运动神经传导、F波、皮肤交感反应(SSR)、针极肌电图(EMG)检查,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进行评定。根据神经传导结果分为正常组和损伤组。结果损伤组共41例(53.25%)。损伤组FMA-UE评分低于正常组(t=2.193,P<0.05);F波振幅和出现率降低(t>2.002,P<0.05),SSR振幅和潜伏期明显下降(t>3.140,P<0.01),但损伤组F波出现率、SSR潜伏期均处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神经损伤数与FMA-UE评分负相关(r=-0.858,P<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振幅是FMA-UE评分的影响因素(B>0.317,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患侧上肢出现软瘫后,有可能出现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且与运动功能恢复有关;应尽量避免、及时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恢复期 软瘫 运动功能 上肢 周围神经 神经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炎症因子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章薇 张通 +2 位作者 赵军 张国军 邵春青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0期1023-1028,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后炎症因子水平及其与神经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1月-2018年1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轻中度(NIHSS≤15分)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在... 目的分析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后炎症因子水平及其与神经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1月-2018年1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轻中度(NIHSS≤15分)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在入院时、1周、2周、4周进行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s,NEU)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IL-6、TNF-α等炎症因子的检测,同时进行NIHSS评分;并在发病4周进行mRS评分。根据入组时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型卒中(NIHSS 0~4分)和中型卒中(NIHSS 5~15分)两组,比较两组间发病4周内的炎症因子水平。分析WBC、NEU和Fib水平与同期NIHSS的相关性,入院时WBC、NEU和Fib水平与后续随访(1周、2周和4周)时NIHSS以及4周时mRS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入组61例患者,轻型卒中组50例、中型卒中组11例。入院时中型卒中组W B C[(8.87±2.99)×10^(9)/L vs(7.07±2.06)×10^(9)/L,P=0.019]、NEU[(6.38±2.77)×10^(9)/L vs(4.72±1.66)×10^(9)/L,P=0.010]和Fib[3.31(2.74~4.24)g/L vs 2.71(2.36~3.30)g/L,P=0.041]水平均高于轻型卒中组;发病1周时,中型卒中组WBC[(8.80±1.47)×10^(9)/L vs(6.99±2.32)×10^(9)/L,P=0.032]、NEU[(6.16±1.09)×10^(9)/L vs(4.72±2.14)×10^(9)/L,P=0.049]和Fib[3.73(2.92~4.39)vs 2.65(2.25~3.11),P=0.022]水平均高于轻型卒中组;发病2周时,中型卒中组WBC[(8.40±1.68)×10^(9)/L vs(6.89±1.28)×10^(9)/L,P=0.012]、NEU[(5.76±1.46)×10^(9)/L vs(4.59±1.12)×10^(9)/L,P=0.024]仍高于轻型卒中组,但两组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4周时两组的WBC、NEU和Fi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个时间点IL-6、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r=0.225,P=0.048)、发病1周时(r=0.413,P=0.005)和发病2周(r=0.382,P=0.034)时NIHSS与Fib水平呈正相关;入院时(r=0.257,P=0.046)和发病2周时(r=0.396,P=0.027)NIHSS与NEU水平呈正相关;发病2周时(r=0.451,P=0.011)NIHSS与WBC水平呈正相关。入院时WBC水平与发病2周(r=0.442,P=0.007)和4周(r=0.518,P=0.011)时的NIHSS呈正相关;入院时NEU水平与发病1周(r=0.268,P=0.048)、2周(r=0.402,P=0.015)和4周(r=0.431,P=0.040)时的NIHSS评分呈正相关;入院时Fib水平与发病1周(r=0.318,P=0.023)和2周(r=0.378,P=0.025)时NIHSS呈正相关。结论对于轻中度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发病2周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Fib和NEU水平呈正相关;中型缺血性卒中在发病2周内的WBC、NEU和Fib水平高于轻型缺血性卒中,该差异在发病4周时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炎症因子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纤维蛋白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血管单元的改变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伟 赵伟秦 卢德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20-622,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血管单元的病理改变及水通道蛋白4(AQP4)、内皮细胞屏障抗原(EBA)、成熟神经细胞核抗原(Neun)、层黏连蛋白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和实验组(42只),实验组根据缺血2 h再灌...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血管单元的病理改变及水通道蛋白4(AQP4)、内皮细胞屏障抗原(EBA)、成熟神经细胞核抗原(Neun)、层黏连蛋白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和实验组(42只),实验组根据缺血2 h再灌注时间分为30 min,3、6、12、24、48、72 h,每个时间点6只,HE染色观察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的病理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胶质细胞酸性蛋白、Neun、EBA、AQP4、laminin的变化。结果早期神经元皱缩、肿胀,后期嗜酸性变和坏死;星形胶质细胞早期肿胀、断裂、坏死,后期增生;血管早期水肿、管壁破坏,后期血管结构重建和增生。与假手术组比较,实验组Neun在6 h明显减少,之后进行性减少;laminin在6 h减少,72 h重新增加;AQP4在30 min减少,12 h最低,24 h重新增加;EBA在3 h减少,48 h最少,72 h后恢复。结论Neun、AQP4、laminin、EBA在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水孔蛋白类 神经元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卒中后低氧血症患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因素与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巍峰 张晓钰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36期45-48,共4页
目的研究脑干卒中后低氧血症患者单胺类递质变化情况与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53例脑干卒中后低氧血症患者血浆单胺类递质及多导睡眠图与健康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组单胺类神经递... 目的研究脑干卒中后低氧血症患者单胺类递质变化情况与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53例脑干卒中后低氧血症患者血浆单胺类递质及多导睡眠图与健康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组单胺类神经递质与睡眠参数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吲哚乙酸(5-HIAA)、5-羟色胺(5-H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睡眠潜伏期(SL)长于对照组,快速动眼期(REMT)短于对照组,及REM潜伏期百分比(REM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与睡眠障碍呈正相关。结论脑干卒中后低氧血症患者单胺类神经递质降低,患者睡眠障碍情况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卒中 低血氧症 单胺类递质 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递质与疾病和药物康复 被引量:6
6
作者 朱镛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2期198-200,共3页
神经递质是人类行为的化学基础。研究证实,病理行为大都由一个或数个神经递质缺失或增多失平衡引起。躯体疾病也可由于特殊的神经路径障碍引起,如帕金森病(PD)。在脑中至少有4大类的神经递质,即乙酰胆碱、
关键词 神经递质 药物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连接与功能恢复 被引量:2
7
作者 朱镛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期89-91,共3页
1连接的意义单个神经细胞不能起作用,它必须有连接,连接后才能发挥它的作用,特别是在损伤后。新的,也就是在改变后的连接在临床上的作用,即神经的可塑性。因而,它是脑自身的功能重组和形成新连接的能力。许多这样的改变是适当的,
关键词 神经连接 功能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双抗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8
作者 金玲 周昊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12期131-135,共5页
目的:观察及比较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双抗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4年8月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90例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A组给予常规剂量(0.9 m... 目的:观察及比较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双抗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4年8月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90例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A组给予常规剂量(0.9 mg/k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双抗治疗,B组给予小剂量(0.7 mg/k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双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丙二醛(MDA)]与炎症反应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 d,两组GSH-Px均显著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ox-LDL、MDA、hs-CRP、IL-17、IL-1β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3、7 d,两组NIHSS评分、氧化应激指标与炎症反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双抗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水平的影响与常规治疗剂量无显著差异,但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双抗 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神经递质有关疾病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朱镛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4期395-400,共6页
1抑郁症1.1概说抑郁症(depression)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且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在一般人中抑郁是对丧失或不正常变迁的一种正常反应,其患病率可达2%-5%。在正常人群一生中约16%的人至少有一次这样的感受。这... 1抑郁症1.1概说抑郁症(depression)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且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在一般人中抑郁是对丧失或不正常变迁的一种正常反应,其患病率可达2%-5%。在正常人群一生中约16%的人至少有一次这样的感受。这是原发性的抑郁症。抑郁症也可继发于许多疾病。例如在脑血管病抑郁约可达50%,在帕金森病抑郁可达25%。这是继发性抑郁症,或称抑郁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递质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鸡黑色素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致亚急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谢微嫣 王艺铮 +1 位作者 王晓民 贺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555-2559,共5页
目的探讨乌鸡黑色素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5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雄性C57/B6小鼠分为对照组(n=10)、MPTP模型组(n=12)和乌鸡黑色素治疗组(... 目的探讨乌鸡黑色素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5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雄性C57/B6小鼠分为对照组(n=10)、MPTP模型组(n=12)和乌鸡黑色素治疗组(n=38);乌鸡黑色素治疗组又进一步分为10 mg/kg治疗组(n=13)、30 mg/kg治疗组(n=13)和100 mg/kg治疗组(n=12)。对照组小鼠采用0.9%氯化钠溶液灌胃。MPTP模型组和乌鸡黑色素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MPTP(30 mg/kg,1次/d,共7 d),同时乌鸡黑色素治疗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乌鸡黑色素(10 mg/kg、30 mg/kg和100 mg/kg,1次/d,共7 d)。剔除建模不成功小鼠,最后实际入组小鼠分别为对照组10只、MPTP模型组10只、10 mg/kg治疗组10只、30 mg/kg治疗组9只、100 mg/kg治疗组9只。比较各组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纤维的表达变化、黑质致密部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及纹状体TH水平。结果对照组可见大量呈束状、密集、排列规则有序TH免疫阳性神经纤维;MPTP模型组TH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稀疏、断裂且排列零散无序;乌鸡黑色素治疗组与模型组染色结果相比,仍可见呈束状、较密集、排列较有序的TH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尤其以30 mg/kg治疗组最为明显。MPTP模型组、10 mg/kg治疗组、30 mg/kg治疗组、100mg/kg治疗组黑质致密部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低于对照组(P<0.05);30 mg/kg治疗组黑质致密部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高于MPTP模型组(P<0.05)。MPTP模型组、10 mg/kg治疗组、30 mg/kg治疗组、100 mg/kg治疗组纹状体T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0 mg/kg治疗组、100 mg/kg治疗组纹状体TH水平高于MPTP模型组(P<0.05)。结论乌鸡黑色素灌胃给药能减缓MPTP诱导的亚急性PD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和纹状体TH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丢失,提示口服乌鸡黑色素对于PD模型小鼠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乌鸡黑色素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200例老年人口腔健康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卫丽 张缨 +1 位作者 李岩峰 李芳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840-845,共6页
目的研究北京市老年人口腔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200例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口腔健康评价指数(geriatric oral health assessment index,GOHAI)评价其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分析200... 目的研究北京市老年人口腔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200例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口腔健康评价指数(geriatric oral health assessment index,GOHAI)评价其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分析200例老年人GOHAI得分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GOHAI得分的因素,分析相关因素与GOHAI评分的相关性,对有关因素赋值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北京市老年人GOHAI平均得分为(46.08±5.13)分,处于低等水平;是否吸烟、饭后漱口、坚持早晚刷牙、黏膜异常、主动获取健康教育知识、定期口腔检查以及余留恒牙颗数、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self-efficacy scale for self-care,SESS)评分不同的老年人GOHAI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黏膜异常与GOHAI得分呈负相关,余留恒牙颗数、饭后漱口、坚持早晚刷牙、主动获取健康教育知识、定期口腔检查、SESS评分与GOHAI得分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吸烟、余留恒牙颗数、饭后漱口、坚持早晚刷牙、黏膜异常、主动获取健康教育知识、定期口腔检查、SESS评分是老年人GOHAI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人GOHAI得分与吸烟、余留恒牙颗数、饭后漱口、坚持早晚刷牙、黏膜异常、主动获取健康教育知识、定期口腔检查、SESS评分密切相关,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老年群体口腔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老年人 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康复科住院期间卒中后抑郁程度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芳 刘慧珍 +4 位作者 梅利平 张通 张豪杰 李冰洁 赵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2,共6页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在康复科住院期间发生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3年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住院、曾诊断为抑郁状态且经心理科会诊的脑梗死患者,统计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疾病特征(病程、...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在康复科住院期间发生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3年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住院、曾诊断为抑郁状态且经心理科会诊的脑梗死患者,统计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疾病特征(病程、病灶位置、偏瘫侧别、感觉障碍、失语、失眠、吞咽障碍、肩手综合征、便秘),运动功能(偏瘫侧肌力、Brunnstrom分期),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Fugl-Meyer评定量表-平衡(FMA-B)、改良Barthel指数(M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等资料。HAMD≤20分的患者入低HAMD组,HAMD> 20分的患者入高HAMD组。结果 在2 403例脑梗死患者中,诊断为抑郁状态且经心理科会诊的患者269例,低HAMD组103例,高HAMD组166例。高HAMD组便秘发生率较低,吞咽障碍、肩手综合征发生率较高(χ^(2)> 5.379, P <0.05);髂腰肌、股四头肌肌力,下肢和手Brunnstrom分期,NIHSS、MMSE、FMA、FMA-B、MBI评分差于低HAMD组(|Z|> 2.020, t> 2.171, 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便秘(OR=0.435)、股四头肌肌力(OR=0.782)、吞咽障碍(OR=2.602)是康复期患者发生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P <0.05)。结论 卒中后吞咽障碍和肌力下降,可能加重卒中后抑郁。便秘可能并不加重卒中后抑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卒中后抑郁 康复 功能障碍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eddon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郭鸣 张通 +2 位作者 李冰洁 赵军 刘凯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58-1065,共8页
Sneddo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皮肤综合征,主要累及中小动脉,典型临床表现为广泛的皮肤网状青斑,伴随反复发作的缺血性卒中。本病例是一位青年女性,在近10年多次经历小卒中事件,并伴有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多发颅内动脉瘤。基因检测提... Sneddo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皮肤综合征,主要累及中小动脉,典型临床表现为广泛的皮肤网状青斑,伴随反复发作的缺血性卒中。本病例是一位青年女性,在近10年多次经历小卒中事件,并伴有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多发颅内动脉瘤。基因检测提示腺苷脱氨酶2(adenosine deaminase 2,ADA2)基因杂合突变(c.1240G>A)。患者曾接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后停止该治疗。对于卒中反复发作的青年患者,医师应密切观察并详细询问皮肤病变情况,同时建议进行脑血管造影和基因检测,以便更全面地评估和管理这类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eddon综合征 网状青斑 动脉瘤 腺苷脱氨酶2 脑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为反复高热和网状青斑及脑梗死的腺苷脱氨酶2缺乏症患者一例
14
作者 梅利平 赵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41-544,共4页
腺苷脱氨酶2缺乏症(DADA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罕见的血管炎相关的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作者报道了1例成年确诊的DADA2病例,患者在儿童期出现反复高热伴网状青斑,后多次发生脑梗死,遗留明显运动功能障碍、四肢肌张力增高、双足... 腺苷脱氨酶2缺乏症(DADA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罕见的血管炎相关的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作者报道了1例成年确诊的DADA2病例,患者在儿童期出现反复高热伴网状青斑,后多次发生脑梗死,遗留明显运动功能障碍、四肢肌张力增高、双足内翻畸形和步态异常。该患者经基因和血清腺苷脱氨酶检测确诊,应用抗肿瘤坏死因子治疗后1年未再复发卒中,经综合康复训练肌张力下降,异常步态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通过报道该例病例,以期为神经内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提供部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2缺乏 卒中 网状青斑 基因变异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8
15
作者 赵军 张通 +1 位作者 芦海涛 李冰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55-657,共3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特点。方法 4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33例,不佩戴矫形器,裸足进行三维视频步态分析,与健康成年人步态参数进行比较;对照组16例,佩戴固定式踝足矫形器(AFO)进行步态分析,与观察组比较。结果...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特点。方法 4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33例,不佩戴矫形器,裸足进行三维视频步态分析,与健康成年人步态参数进行比较;对照组16例,佩戴固定式踝足矫形器(AFO)进行步态分析,与观察组比较。结果与正常人相比,观察组步长、跨步长、步频明显减小,步宽增大,步速减慢;步态周期延长,其中双腿支撑期时间和所占步态周期比例明显延长,单腿支撑期所占步态周期比例明显缩短(P<0.01);偏瘫患者是否应用AFO,步态运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步速慢、步态周期延长、双腿支撑期比例延长、单腿支撑期比例缩短是其主要运动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步态分析 运动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源性脑栓塞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吴章薇 赵军 +3 位作者 李冰洁 梅利平 郭鸣 周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9-562,共4页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出血转化(HT)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12月住院的115例心房颤动并发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颅内出血分为HT组(n=58)与非HT组(n=57)。对两组年龄、脑栓塞前...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出血转化(HT)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12月住院的115例心房颤动并发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颅内出血分为HT组(n=58)与非HT组(n=57)。对两组年龄、脑栓塞前后抗栓治疗、溶栓、梗死灶大小、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NIHSS)及HAS-BLED评分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发病时、发病后1个月、发病后3个月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NIHSS评分(t=-2.991,P=0.003)、HAS-BLED评分(t=-2.499,P=0.014)、梗死灶大小(χ2=8.355,P=0.004)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NIHSS(OR=1.127,P=0.027)、梗死灶大小(OR=4.390,P=0.035)和HAS-BLED评分(OR=1.783,P=0.03)均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按HAS-BLED评分分组,低危组(0~2分)HT发生率低于高危组(≥3分)(χ2=4.643,P=0.031)。发病时、发病后1个月、发病后3个月,HT组NIHSS评分均高于非HT组(t〉2.387,P〈0.05);HT组发病时m RS评分高于非HT组(t=-2.262,P=0.026);发病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m R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t〈1.468,P〉0.05)。结论心房颤动后脑栓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较重、梗死灶较大、HAS-BLED评分较高的患者更易发生HT;HT组神经功能的恢复较非HT组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栓塞 心房颤动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手术为诱因的重型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章薇 赵军 +3 位作者 李冰洁 郭鸣 赵圣杰 周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00-303,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以手术为前驱因素的重型吉兰巴雷综合症(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从62例重型GBS患者中收集6例以手术为前驱因素GB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手术、起病时间、达峰时间、临床症状、电生理检查和... 目的初步探讨以手术为前驱因素的重型吉兰巴雷综合症(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从62例重型GBS患者中收集6例以手术为前驱因素GB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手术、起病时间、达峰时间、临床症状、电生理检查和治疗方案等进行总结,并随访至1年,结合休斯功能分级量表(Hughes functional grading scale,HFGS),评价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结果根据临床及电生理表现,6例以手术为前驱因素的重型GBS患者均诊断为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手术诱因包括体外循环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基底动脉瘤栓塞术、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椎间盘置换术、椎管减压和椎弓根固定术,发病年龄在47~63岁之间,潜伏期多在10 d之内,达峰时间均在5 d之内,4例肢体无力起病,2例呼吸困难起病;发病3个月,6例患者均不能独立行走(HFGS=4),5例随访至1年,仅2例能独立行走(HFGS=2)。结论以手术为前驱因素的重型GBS少见,常以肢体无力或呼吸困难起病,达峰时间快,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症 手术 临床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节选)——第8章脑血管病康复管理 被引量:30
18
作者 张通 赵军 +6 位作者 李雪萍 白玉龙 王宝军 屈云 李冰洁 梅利平 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撰写工作委员会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9期1036-1048,共13页
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卒中康复可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预防并发症,提高ADL能力,促进患者回归家庭,融入社会。规范的康复流程和方案尤为关键。本指南将介绍卒中康复管理模式即三级康复网络的主要内容,并... 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卒中康复可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预防并发症,提高ADL能力,促进患者回归家庭,融入社会。规范的康复流程和方案尤为关键。本指南将介绍卒中康复管理模式即三级康复网络的主要内容,并就具体功能障碍的评估和康复方案(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吞咽障碍、构音障碍、失语、认知障碍、心肺功能障碍、心理障碍)、ADL和社会参与障碍康复、职业康复、合并症(皮肤破损、挛缩、深静脉血栓形成、肠道和膀胱失禁、偏瘫性肩痛、肩手综合征、中枢性疼痛、骨质疏松)的评估和康复以及康复护理等多方面形成了推荐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三级康复网络 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芦海涛 山磊 +1 位作者 杨凌宇 张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9期813-814,共2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恢复期尿失禁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不同临床表现尿失禁的比较。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76例,根据排尿情况分为尿失禁组和控制组,又将尿失禁患者分为有排尿意愿组和无排尿意愿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恢复期尿失... 目的研究脑卒中恢复期尿失禁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不同临床表现尿失禁的比较。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76例,根据排尿情况分为尿失禁组和控制组,又将尿失禁患者分为有排尿意愿组和无排尿意愿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恢复期尿失禁发生率26.1%,失禁组与控制组在性别、卒中类型及病灶侧别、部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在病灶单/多发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排尿意愿组和无排尿意愿组在病灶累及顶叶及认知功能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期尿失禁高发于有多病灶患者,无排尿意愿尿失禁患者多累及顶叶,认知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尿失禁 排尿意愿受损性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和出血转化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吴章薇 梅丽平 +3 位作者 赵军 王尊荣 赵圣杰 郭鸣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1期47-53,共7页
目的通过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岁(双倍)、糖尿病、卒中(双倍)、血管病变、年龄65-74岁、女性(Congestive heart failure,Hypertension,Age≥75(doubled),Diabetes Mellitus,Stroke(doubled),vascular disease,age ... 目的通过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岁(双倍)、糖尿病、卒中(双倍)、血管病变、年龄65-74岁、女性(Congestive heart failure,Hypertension,Age≥75(doubled),Diabetes Mellitus,Stroke(doubled),vascular disease,age 65-74 and sex category(female),CHA2DS2-VASc)评分观察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患者的抗栓治疗现状,分析高血压、异常的肝肾功能、卒中、出血、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不稳定、年龄、药物治疗或者饮酒(Hypertension,Abnormal renal and liver function,Stroke,Bleeding,Labile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Elderly,Drugs and alcohol intake,HAS-BLED)评分及其他相关临床危险因素与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的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HA_2DS_2-VASc评分观察低危组(0分)、中危组(1分)、高危组(≥2分)的抗栓治疗情况。根据HAS-BLED评分,分析心房颤动脑栓塞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率在出血转化低危组(0-2分)和出血转化高危组(≥3分)之间的差异,同时对多个临床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寻找与HT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入组101例患者,患者在发生脑栓塞之前,根据CHA_2DS_2-VASc评分,低危组抗凝率66.7%(2/3),无抗血小板治疗;中危组抗凝、抗血小板率均为16.7%(2/12);高危组抗凝率19.8%(17/86),抗血小板率14.0%(12/86)。脑栓塞前1个月内停用抗凝治疗而发病的占所有抗凝患者42.8%(9/21)。发生脑栓塞之后,所有患者均为高危组,抗凝治疗率68.3%(69/101),抗血小板治疗率25.7%(26/101)。根据HAS-BLED评分,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后,出血转化高危组HT 58.5%(31/53),与低危组HT 37.5%(18/4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443,P=0.035)。对HT组与非HT组的多个临床变量分析发现,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14.860±4.486 vs 11.940±5.648,P=0.006);HAS-BLED评分差异有显著性(2.76±0.80 vs 2.21±0.96,P=0.003);病灶范围大的梗死灶HT为57.9%(44/76),小的梗死灶为HT 20%(5/2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IHSS(OR 1.106,95%CI 1.106-1.216,P=0.036)、病灶范围大小(OR 5.083,95%CI 1.826-14.148,P=0.002)和HASBLED评分(OR 2.353,95%CI 1.326-4.175,P=0.003)均是心房颤动患者脑栓塞后HT的危险因素。结论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的患者抗栓治疗率不理想,HAS-BLED评分能很好地预测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后的HT风险,另外,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病灶范围大也是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患者发生HT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栓塞 心房颤动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