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000例口腔修复病例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35
1
作者 邵东升 程为 +1 位作者 张振庭 郑东翔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78-279,283,共3页
目的:了解近两年口腔患者牙列缺失、牙列缺损及牙体缺损的特点及修复状况。方法:对北京口腔医院近两年诊治的5000例口腔修复病例设计卡和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发病率在男女性别上差异无显著性(P>0.0... 目的:了解近两年口腔患者牙列缺失、牙列缺损及牙体缺损的特点及修复状况。方法:对北京口腔医院近两年诊治的5000例口腔修复病例设计卡和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发病率在男女性别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缺牙数目的增加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上颌牙缺失明显多于下颌牙;下颌第一磨牙和上颌中切牙是发生缺失的最多部位。采用国内较先进的修复手段如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精密附着体义齿等进行牙列缺损修复的病例逐年增多。结论:口腔医生要加强做好口腔卫生宣教来提高市民的口腔保健意识;口腔修复科医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以满足患者高品位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牙列缺失 牙体缺损 义齿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北京市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状况抽样调查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邵东升 张振庭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研究牙列缺失患者对义齿的使用和认知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范围内牙列缺失情况进行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牙列缺失患者对义齿功能的认知存在很大的偏差;农村患者和城区患者的义齿需要修理或重新... 目的:研究牙列缺失患者对义齿的使用和认知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范围内牙列缺失情况进行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牙列缺失患者对义齿功能的认知存在很大的偏差;农村患者和城区患者的义齿需要修理或重新修复的百分比分别为54.32%、21.92%。结论:在今后,应提高口腔治疗及修复水平,特别应重视农村口腔医疗水平的提高;而且口腔医生要进一步做好口腔卫生宣教来提高市民的口腔保健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失 义齿 全口 满意度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材料治疗修复中常见的牙本质敏感症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丹 刘侠 王淑英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98-203,共6页
目的:牙本质敏感症(dentin hypersensitivity,DH)作为口腔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和疾病,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比较Regesi生物活性材料、Gluma脱敏剂和可乐丽菲露Clearfil SE Bond两步法粘接剂对牙本质小管封... 目的:牙本质敏感症(dentin hypersensitivity,DH)作为口腔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和疾病,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比较Regesi生物活性材料、Gluma脱敏剂和可乐丽菲露Clearfil SE Bond两步法粘接剂对牙本质小管封闭程度及耐久性的差异,为其用于牙本质敏感症的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体外实验中,用离体牙制作牙本质敏感模型,根据脱敏材料的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人工唾液组;A组:Regesi组;B组:Gluma组;C组:Clearfil SEBond组),通过SEM观察脱敏剂作用后,4组牙本质敏感模型的形貌及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分析对比其脱敏效果的差异,并通过耐磨性实验,分析材料间脱敏效果持久性之间的差异及表面硬度的差异。结果:SEM观察可见A、B、C组的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其中A组封闭效果最好,较其他两组有统计学差异。耐磨性实验前后,A组的表面硬度均高于其他三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Regesi生物活性材料较Gluma脱敏剂和Clearfil SE Bond两步法粘接剂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程度及耐久性能更佳,能更好地治疗牙本质敏感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敏感症 生物活性材料 脱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个性化拉钩在先天性牙缺失修复患儿口腔摄影中的应用
4
作者 孙琳瑶 武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5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自制个性化拉钩先天性牙缺失患儿口腔修复摄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5年1月我科先天性牙缺失需要进行口腔修复的患儿8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别于再次就诊时使用不同拉钩拍摄口内影像,将使用成品拉钩作为对... 目的:探讨自制个性化拉钩先天性牙缺失患儿口腔修复摄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5年1月我科先天性牙缺失需要进行口腔修复的患儿8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别于再次就诊时使用不同拉钩拍摄口内影像,将使用成品拉钩作为对照组,使用个性化拉钩作为试验组。记录可以获得完整的口内影像次数。结果:两种不同方法获得完整口内影像的比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个性化口腔拉钩较成品拉钩更有助于获得完整的口内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摄影 先天性牙缺失 口腔摄影拉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牙列接触型垫在口腔修复临床中的应用
5
作者 杜荔 《口腔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303-304,共2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全牙列接触型(牙合)垫在颞下颌关节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近年来口腔修复科门诊由咬合异常引发的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5例,制作殆垫后观察患者咬合状态、咬合关系等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5例患者在戴人(... 目的分析和总结全牙列接触型(牙合)垫在颞下颌关节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近年来口腔修复科门诊由咬合异常引发的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5例,制作殆垫后观察患者咬合状态、咬合关系等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5例患者在戴人(牙合)垫2~3周后关节疼痛、下颌运动异常等症状缓解,1个月后临床症状消失。结论全牙列接触型(牙合)垫是治疗因咬合异常引起的颢下颌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牙列接触型(牙合)垫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牙根管治疗后锂基玻璃陶瓷髓腔固位冠修复的回顾性分析
6
作者 曾百进 张介冰 +2 位作者 罗斌 孟丹 江青松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83-291,共9页
目的:了解根管治疗后磨牙采用锂基玻璃陶瓷髓腔固位冠(endocrown)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根管治疗后的磨牙,经同一医师评估为大面积牙体缺损或者临床冠较短常规修复无法获得足够的固位力。所有预备体肩台均采用端对端的预备方式,保... 目的:了解根管治疗后磨牙采用锂基玻璃陶瓷髓腔固位冠(endocrown)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根管治疗后的磨牙,经同一医师评估为大面积牙体缺损或者临床冠较短常规修复无法获得足够的固位力。所有预备体肩台均采用端对端的预备方式,保证至少1.0 mm的瓷厚度;髓腔深度大于4.0 mm时采用玻璃离子垫底。采用CAD/CAM制作锂基玻璃陶瓷髓腔固位冠后粘接。临床随访并观察和记录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纳入观察的234个患者249个髓腔固位冠在4-9年的观察中,继发龋32颗;修复体折断5颗;脱粘接25颗,脱粘接的25颗中除5颗拔除外其余重新再粘接或重新修复;患根尖周炎8颗,其中7颗拔除;14颗患牙拔除,其中5颗因为预备体折断,1颗因为牙周牙髓联合病变,7颗因根尖周炎,7颗中有3颗合并预备体折断;4颗因继发龋后缺损太大。髓腔固位冠修复4-9年患牙总保存率可达94.38%。性别、年龄、牙位、预备体边缘位置对预备体是否会发生折裂以及是否会产生根尖周炎无明显关系;髓腔垫底会降低患牙根尖周炎及以及最终拔除的风险。第二磨牙脱粘接和患龋率明显高于第一磨牙。预备体边缘位于龈下与患龋、脱粘接以及修复体损坏的风险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修复体脱粘接风险增高。结论:锂基玻璃陶瓷瓷髓腔固位冠可满足临床修复效果,是临床冠短患牙修复的理想选择,是大面积牙体缺损需要桩核冠修复患牙的有益补充。对于根管治疗后的患牙采用髓腔固位冠修复时应考虑垫底及避免预备体边缘位于龈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腔固位冠 磨牙 玻璃陶瓷 CAD/C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修复临床比色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包向军 李幸红 +1 位作者 高卫民 贾爽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117-120,共4页
口腔修复比色是美学修复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修复体与天然牙颜色的协调程度直接关系到修复体是否成功。口腔修复比色涉及到天然牙颜色、照明条件、比色方法、周围环境和观察者等诸多因素。掌握口腔色彩学的基础知识,并且运用到临床工... 口腔修复比色是美学修复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修复体与天然牙颜色的协调程度直接关系到修复体是否成功。口腔修复比色涉及到天然牙颜色、照明条件、比色方法、周围环境和观察者等诸多因素。掌握口腔色彩学的基础知识,并且运用到临床工作中,有助于提高临床比色的准确性。笔者通过总结现阶段几种常用的比色方法,针对视觉比色、仪器比色及数码摄影比色的优缺点及发展现状进行探讨,为提高临床比色的准确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修复 视觉比色 比色板 仪器比色 数码摄影比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种植牙相关口腔微生物变化与围手术期护理
8
作者 吴菲 何琳 +2 位作者 翟孝庭 何正 江青松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83-388,共6页
种植术区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是导致种植体早期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口腔微生物一方面可以随着唾液等迁移至种植术区,引起局部感染;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创口入侵循环系统,引起短暂的菌血症,严重者甚至可以出现心内膜炎等全身性病变。口... 种植术区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是导致种植体早期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口腔微生物一方面可以随着唾液等迁移至种植术区,引起局部感染;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创口入侵循环系统,引起短暂的菌血症,严重者甚至可以出现心内膜炎等全身性病变。口腔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而种植手术绝大部分在门诊完成,如何降低种植术区病原微生物至关重要。尽管难以达到无菌状态,种植手术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和适当的术前术后护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同时,通过分析微生物学,针对性选择抗生素、完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提高种植体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种植术 微生物 护理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冠修复乳前牙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陈小贤 钟洁 +5 位作者 闫文娟 张红梅 姜霞 黄芊 薛世华 刘星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07-912,共6页
目的:评价对活髓乳前牙复面洞和多面洞龋坏采用Strip crowns透明成形冠进行复合树脂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12月接受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且因乳前牙复面洞或多面洞龋坏需行树脂全冠修复的患儿。术中使用选... 目的:评价对活髓乳前牙复面洞和多面洞龋坏采用Strip crowns透明成形冠进行复合树脂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12月接受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且因乳前牙复面洞或多面洞龋坏需行树脂全冠修复的患儿。术中使用选择性酸蚀技术、Universal Bond粘接剂、3M Z350树脂制作全冠。术后6、12和18个月复查,由非治疗医师采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标准进行单盲评价。结果:共有127例儿童的418颗牙齿纳入统计,年龄为1.17~5.75岁(平均3.22岁),其中70例男性,57例女性。树脂冠6个月时的保留率为97.8%,12个月时的保留率为93.6%,18个月时的保留率为89.2%。18个月时共有28颗(6.7%)树脂冠完全脱落,17颗(4.1%)部分脱落,4颗(1.0%)树脂冠发生继发龋,6颗(1.4%)牙齿出现牙髓感染。修复体外观及邻接关系恢复较好,色泽协调性佳,可明显改善美观。93.1%的树脂冠牙龈健康,有29颗(6.9%)牙龈轻度红肿。有47颗(11.2%)树脂冠因菌斑堆积出现颜色变化,抛光可去除着色。树脂冠脱落主要与进食咬物相关。结论:树脂冠是修复乳前牙大面积龋坏和多面洞龋坏的较好方式,功能运动是导致脱落的重要原因。由于制作树脂冠技术敏感性高,需要儿童全程配合,更适用于年龄较大且可配合的儿童以及接受镇静或全身麻醉的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前牙 儿童 牙冠 龋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REC不同设计模式制作瓷贴面用于76例前牙修复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韩彦峰 江青松 郑东翔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7-292,共6页
目的:探讨CEREC不同设计模式制作的瓷贴面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EREC AC系统共制作瓷贴面190个,根据患者前牙缺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比较不同设计模式的修复体设计与加工时间、随... 目的:探讨CEREC不同设计模式制作的瓷贴面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EREC AC系统共制作瓷贴面190个,根据患者前牙缺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比较不同设计模式的修复体设计与加工时间、随访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患者修复体满意度与临床成功率。结果:所有190个瓷贴面中,84个采用复制模式、50个采用参考模式、56个采用个性化设计模式。复制模式的修复体设计与加工时间短于参考模式与个性化模式(P<0.001),参考模式短于个性化模式(P<0.001)。不同设计模式不同随访时间的修复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复制模式、参考模式、个性化模式的成功率分别为97.62%、98.00%、94.64%,随访12个月的成功率分别为97.62%、96.00%、92.86%,随访24个月的成功率分别为96.43%、94.00%、9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REC AC系统不同设计模式制作的全瓷贴面均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与较高的临床成功率,其中复制模式可精确复制咬合,且设计与加工时间相对更短,可作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修复 瓷贴面 设计模式 美学效果 临床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修复重建 被引量:9
11
作者 章臻 潘巨利 +3 位作者 黄欣 陈溯 陈仁吉 温颖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修复重建治疗方法。方法:对4例下颌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设计。通过多学科合作,进行植骨、种植、义齿修复的综合治疗。结果:4例患者通过个体化的治疗,面形均恢复良好,下颌骨缺损的修... 目的:探讨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修复重建治疗方法。方法:对4例下颌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设计。通过多学科合作,进行植骨、种植、义齿修复的综合治疗。结果:4例患者通过个体化的治疗,面形均恢复良好,下颌骨缺损的修复均满足义齿修复的要求。结论:下颌骨缺损的修复应多科合作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义齿修复为导向满足术后义齿修复的需要,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面形及咀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缺损 重建 义齿修复 个体化治疗 腓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缺牙患儿可摘义齿修复61例总结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天文 邢鹤琳 +1 位作者 王菁 王宝成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6-200,共5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缺牙患儿可摘义齿修复的方法及特点。方法 :对1998—2018年间61例3~12岁先天性缺牙患儿镶配可摘义齿,其中男59例,女2例。根据患儿特点及口内萌出牙的情况,设计可摘义齿。用传统制作方法完成全口义齿21例42件,单颌全口... 目的 :探讨先天性缺牙患儿可摘义齿修复的方法及特点。方法 :对1998—2018年间61例3~12岁先天性缺牙患儿镶配可摘义齿,其中男59例,女2例。根据患儿特点及口内萌出牙的情况,设计可摘义齿。用传统制作方法完成全口义齿21例42件,单颌全口义齿、对颌可摘局部义齿20例40件,上、下颌均为可摘局部义齿20例40件,共计122件。结果:患儿戴用可摘义齿修复后,咀嚼、发音等功能和外貌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虽然先天性缺牙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均可早期镶配可摘义齿,解决患儿的进食困难,改善外貌及发音,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缺牙 可摘义齿 全口义齿 可摘局部义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侧集中在全口义齿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任卫红 张振庭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179-180,共2页
舌侧集中是以解剖式后牙上颌舌侧尖为主要功能牙尖,由上颌舌尖与平面或半平面式下颌后牙相应部位所建立的咬。舌侧集中具有与完全平衡相同的咀嚼效率,优越于完全平衡的固位效果,同时又具有与非解剖相同的下颌运动自由度,可... 舌侧集中是以解剖式后牙上颌舌侧尖为主要功能牙尖,由上颌舌尖与平面或半平面式下颌后牙相应部位所建立的咬。舌侧集中具有与完全平衡相同的咀嚼效率,优越于完全平衡的固位效果,同时又具有与非解剖相同的下颌运动自由度,可适用于各种条件的无牙颌。具有良好的固位、稳定、美观效果,制作简便,更适合我国无牙颌修复的国情,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本文对有关全口义齿舌侧集中研究和应用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牙合] 全口义齿修复 舌侧尖 无牙颌修复 下颌后牙 固位效果 咀嚼效率 下颌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赝复体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主客观评价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海涛 吴效民 +2 位作者 郭春岚 张振庭 任卫红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8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目的:评估赝复体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主客观评价间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因一侧上颌骨缺损就诊制作支架中空式永久性赝复体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侧上颌骨缺损患者咀嚼功能调查问卷进行主观评价。采用吸光光度法测定赝复体戴入前... 目的:评估赝复体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主客观评价间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因一侧上颌骨缺损就诊制作支架中空式永久性赝复体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侧上颌骨缺损患者咀嚼功能调查问卷进行主观评价。采用吸光光度法测定赝复体戴入前后的咀嚼效率;T-scan Ⅱ咬合力分析仪测定患者咬合加载时间(MLT)及咬合力分布状况,完成客观评价。对主客观评价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主观评价表明上颌骨缺损患者对戴用赝复体后咀嚼功能的恢复表示满意;赝复体戴入后咀嚼效率吸光光度平均值由0.340abs提高到0.492abs(P<0.01),咬合力中心向缺损侧平均移3.9mm,缺损区可承受一定咬合力,改善了患者的咬合力分布(P<0.01)。患者咀嚼功能问卷调查得分、咀嚼效率的高低及咬合力分布测试结果相互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患者戴用赝复体后的主观评价与客观测试结果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赝复体 主观评价 客观评价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上颌骨缺损赝复体修复即刻及1月后咀嚼功能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海涛 任卫红 +4 位作者 赵继志 张韬 吴效民 郭春岚 陈煦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0年第2期93-96,102,共5页
目的:评估赝复体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即刻及1月后咀嚼功能变化。方法:选择因一侧上颌骨缺损就诊制作支架中空式永久性赝复体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吸光光度法测定赝复体初戴前后及戴用1月后的咀嚼效率;T-scan Ⅱ咬合分析仪测定患者... 目的:评估赝复体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即刻及1月后咀嚼功能变化。方法:选择因一侧上颌骨缺损就诊制作支架中空式永久性赝复体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吸光光度法测定赝复体初戴前后及戴用1月后的咀嚼效率;T-scan Ⅱ咬合分析仪测定患者咬合加载时间(MLT)及咬合力分布状况。结果:赝复体初戴前后咀嚼效率吸光光度平均值分别为0.403abs和0.338abs,无统计学差异(P>0.05),戴用一月后咀嚼效率吸光光度平均值提高至0.500abs,同初戴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赝复体初戴前后及一月后咬合加载时间、COFY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赝复体戴用1月后咬合力中心(COF)向缺损侧偏移约5.72mm,缺损区可承受约18.46%的咬合力,同初戴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同初戴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赝复体戴用1月后显著改善单侧上颌骨缺损患者的咀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赝复体 上颌骨缺损 咀嚼效率 咬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劈裂牙牙龈切除术后修复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群 孙默予 袁玉姝 《北京口腔医学》 CAS 1999年第2期73-75,共3页
在修复科临床工作中,外伤所致牙折的修复方法有多种,但是劈裂至龈下较深部位的症例,给修复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为了扩大保存劈裂牙,作者采用牙龈切除术以去除龈袋,并结合金属铸造桩核以及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简称PFM全冠)修复技... 在修复科临床工作中,外伤所致牙折的修复方法有多种,但是劈裂至龈下较深部位的症例,给修复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为了扩大保存劈裂牙,作者采用牙龈切除术以去除龈袋,并结合金属铸造桩核以及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简称PFM全冠)修复技术修复患牙,经近三年的临床随访,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劈裂牙 牙龈切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氧化钇含量的牙科氧化锆瓷与牙釉质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宋海燕 卢燃 +1 位作者 司文捷 曾剑玉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55-159,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模拟实验考察两种不同氧化钇含量的牙科氧化锆瓷与天然牙釉质的摩擦磨损性能。方法:选择两种不同氧化钇含量的牙科氧化锆瓷Upcera ST(3mol%Y2O3-ZrO2)与Upcera TT(3mol%Y2O3-ZrO2+8mol%Y2O3-ZrO2)在微摩擦磨损试验机上,人... 目的:通过体外模拟实验考察两种不同氧化钇含量的牙科氧化锆瓷与天然牙釉质的摩擦磨损性能。方法:选择两种不同氧化钇含量的牙科氧化锆瓷Upcera ST(3mol%Y2O3-ZrO2)与Upcera TT(3mol%Y2O3-ZrO2+8mol%Y2O3-ZrO2)在微摩擦磨损试验机上,人工唾液润滑下与天然牙釉质进行摩擦磨损实验。两种氧化锆瓷表面分别采用抛光和打磨处理。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牙釉质磨斑宽度,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氧化锆瓷及牙釉质磨斑微观形貌。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釉质与氧化钇含量相对较低的Upcera ST对磨的磨斑宽度:抛光组474.2±18.0μm,打磨组581.5±32.7μm;牙釉质与氧化钇含量相对较高的Upcera TT对磨的磨斑宽度:抛光组476.8±33.7μm,打磨组591.3±55.7μm。不同氧化钇含量的氧化锆瓷采用相同的表面处理方式对牙釉质的磨耗无统计学差异(P>0.05)。牙釉质磨斑宽度在不同表面处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牙釉质与抛光氧化锆瓷对磨的磨斑宽度值小于打磨组。结论:两种不同氧化钇含量的氧化锆瓷摩擦磨损性能相似;氧化锆瓷表面抛光可避免牙釉质过度磨损。与抛光氧化锆瓷对磨,牙釉质的磨损类型主要是疲劳磨损;与打磨氧化锆瓷对磨,牙釉质的磨损类型主要是磨粒磨损。提示临床在对充填体或修复体调磨后应进行抛光处理,以避免造成对颌天然牙的过度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氧化锆瓷 氧化钇 牙釉质 摩擦磨损试验 磨斑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β-磷酸三钙/胶原复合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星纲 梅芳 +1 位作者 吕培军 王新知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2年第6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β-磷酸三钙/胶原支架材料与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修复兔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兔红骨髓,采用全骨髓培养法,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确定其成骨分化能力。与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后回植入下颌骨10mm×8mm大...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β-磷酸三钙/胶原支架材料与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修复兔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兔红骨髓,采用全骨髓培养法,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确定其成骨分化能力。与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后回植入下颌骨10mm×8mm大小箱状骨缺损腔内。10w取材,组织切片观察成骨情况。结果:获得大量增生活跃3-4代兔骨髓间充质细胞,经体外鉴定可向成骨方向分化。与纳米β-磷酸三钙/胶原复合后体内成骨效果优于单纯纳米β-磷酸三钙/胶原。结论:兔BMSCs与Nβ-TCP/Co结合后回植入兔颌骨人工骨缺损区后,可以良好成骨,成骨较单纯纳米β-磷酸三钙/胶原复合体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纳米β-磷酸三钙 胶原 颌骨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材质的义齿基托对修复效果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何华伟 李群 郑东翔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6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应用复制义齿技术制作不同材质基托,研究义齿基托材料对义齿功能发挥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多数牙缺失的患者,采用复制义齿技术制作不同基托材质(纯钛、钴铬合金和树脂基托)的义齿各10件。分别对3组义齿修复体进行重量等... 目的应用复制义齿技术制作不同材质基托,研究义齿基托材料对义齿功能发挥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多数牙缺失的患者,采用复制义齿技术制作不同基托材质(纯钛、钴铬合金和树脂基托)的义齿各10件。分别对3组义齿修复体进行重量等指标的比较观察,评价固位力等初戴效果。结果经过实际测量,在义齿重量方面,上颌的纯钛组与钴铬组有明显差异(P<0.05)。从患者评价方面,初戴时大多数患者感觉纯钛组义齿异物感小,固位好,质轻;金属基托从异物感和语言方面似乎更适应患者的心理要求。结论由于解剖位置和金属材料特性的原因,口腔修复材料选择时需要考虑义齿的修复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材料的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钛 钴铬合金 甲基丙烯酸甲酯 义齿基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齿贝骨粉及矿化胶原膜修复小型猪拔牙创骨缺损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飘 姚瑶 +3 位作者 赵皓 潘巨利 崔福斋 郭亚娟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08-412,共5页
目的:比较Bio-Oss骨粉和齿贝骨粉修复拔牙窝骨缺损的成骨效果,评估齿贝牙科骨粉在拔牙窝骨缺损修复中的可靠性。方法:以引导骨再生术(GBR)为基本原理,在小型猪拔牙区制造骨缺损,分别植入齿贝牙科骨粉及Bio-Oss骨粉。术后12周进行肉眼观... 目的:比较Bio-Oss骨粉和齿贝骨粉修复拔牙窝骨缺损的成骨效果,评估齿贝牙科骨粉在拔牙窝骨缺损修复中的可靠性。方法:以引导骨再生术(GBR)为基本原理,在小型猪拔牙区制造骨缺损,分别植入齿贝牙科骨粉及Bio-Oss骨粉。术后12周进行肉眼观察、影像学检查及组织学染色。影像学检查测量骨缺损的成骨密度,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分析组织切片中新生骨在骨缺损区域所占面积的百分比,得出新生骨百分率,比较2种不同材料骨粉修复拔牙窝骨缺损的效果。结果:术后12周,CT显示不同组的拔牙窝骨缺损完全被新生骨填充,2种骨粉修复骨缺损效果无显著差异。组织学切片显示,与Bio-Oss骨粉相比,齿贝骨粉填充骨缺损区成骨量略有减少,但两者差异不显著。结论:齿贝牙科骨粉在拔牙窝骨缺损修复中具有可靠性,有必要做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创位点保存 骨缺损修复 齿贝骨粉 引导骨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