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HER3单克隆抗体逆转胃癌HER2过表达N87细胞Lapatinib耐药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琴 沈恩允 +3 位作者 王明群 赵鹏飞 原振龑 曹邦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5期1225-1228,共4页
目的研究新型NRG1依赖性HER3单克隆抗体对HER2过表达N87胃癌细胞Lapatinib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 HER2过度表达N87细胞接受不同浓度Lapatinib和/或NRG1依赖HER3单克隆抗体(3D4B3)处理后,利用CellTiter 96 Aqueous单溶液细胞增殖检测试剂... 目的研究新型NRG1依赖性HER3单克隆抗体对HER2过表达N87胃癌细胞Lapatinib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 HER2过度表达N87细胞接受不同浓度Lapatinib和/或NRG1依赖HER3单克隆抗体(3D4B3)处理后,利用CellTiter 96 Aqueous单溶液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利用BrdU掺入法检测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结果无NRG1刺激,Lapatinib对HER2过表达N87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而3D4B3几乎无抑制作用,联合应用无叠加效应。随着NRG1刺激和HER3的激活,Lapatinib的增殖抑制效应明显减弱或消失,Lapatinib联合3D4B3再次有效抑制N87细胞的增殖。结论 3D4B3可能通过抑制HER2过表达N87胃癌细胞增殖部分逆转Lapatinib的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Lapatinib耐药 HER3单克隆抗体 逆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DR5单抗CTB006联合5-FU对结直肠癌细胞系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旭 周正 +5 位作者 沈恩允 景晓娟 郭雷鸣 王仙斌 孙劲文 杜云峰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11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配体受体(DR5)激动型单抗CTB006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1116、SW480、SW620、Colo205的影响。方法采用ATPlite法检测CTB006组、5-FU组及两药物合用组作用后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系表面DR5的...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配体受体(DR5)激动型单抗CTB006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1116、SW480、SW620、Colo205的影响。方法采用ATPlite法检测CTB006组、5-FU组及两药物合用组作用后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系表面DR5的表达水平,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CTB006和5-FU对四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均表现出抑制作用。CTB006对早期细胞SW1116增殖抑制效果欠佳,对中晚期细胞SW480、SW620、Colo205有着良好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当联合使用5-FU后,对后三者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R5表达水平,SW1116细胞表达(47.01±30.4)%,SW480细胞表达(76.11±15.1)%,SW620细胞表达(86.77±9.3)%,Colo205细胞表达(93.55±7.9)%。结论 CTB006对中晚期结直肠癌杀伤作用较强,联用5-FU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受体 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药物协同作用 氟尿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放射性粒子对荷人结肠癌裸鼠治疗效应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任利彬 周正 +4 位作者 杜云峰 许建华 沈恩允 王仙斌 高旭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10年第6期434-437,共4页
目的观察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对裸鼠皮下人结肠癌移植瘤的局部抑制作用。方法雌性Balb/c裸鼠20只,以人Colo205型结肠癌细胞建立裸鼠皮下人结肠癌实体肿瘤模型,待肿瘤体积长至理想大小,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治疗组给予... 目的观察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对裸鼠皮下人结肠癌移植瘤的局部抑制作用。方法雌性Balb/c裸鼠20只,以人Colo205型结肠癌细胞建立裸鼠皮下人结肠癌实体肿瘤模型,待肿瘤体积长至理想大小,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治疗组给予移植瘤以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每周测量2次肿瘤体积,治疗27d后,处死裸鼠,观察移植瘤的相对肿瘤体积(RTV)、相对肿瘤增殖率(T/C)、ABC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增殖率[Brdu标记指数(LI)]。结果治疗27d后,裸鼠均存活。治疗组(125I粒子组)移植瘤的RTV为(251.59±72.24),明显小于对照组的RTV(1087.94±510.72),相对肿瘤增殖率为23.13%,明显减少,治疗组的LI为(15.00±5.00),明显小于对照组的LI(38.75±6.29)。结论①人Colo205型结肠癌模型是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大肠癌基础研究的良好模型之一;②125I放射性粒子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局部抑制作用;③125I放射性粒子在肿瘤体内累积一定剂量才会逐渐显现治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碘放射性同位素 大鼠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凝溶胶蛋白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银新 宁守斌 +1 位作者 任世奇 沈恩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89-1093,共5页
目的:验证血浆凝溶胶蛋白作为肿瘤侵袭转移关联基质金属蛋白酶类的作用底物,对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化疗疗效和预后复发的预测性.方法:将手术后病理证实的4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临床分期分为两组,A组:Ⅰ、Ⅱ期;B组:Ⅲ期.并且,根据B组病... 目的:验证血浆凝溶胶蛋白作为肿瘤侵袭转移关联基质金属蛋白酶类的作用底物,对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化疗疗效和预后复发的预测性.方法:将手术后病理证实的4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临床分期分为两组,A组:Ⅰ、Ⅱ期;B组:Ⅲ期.并且,根据B组病例随访预后复发情况,又进一步将B组分为,B1组:术后辅助化疗转移组;B2组:术后辅助化疗未转移组.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时相性监测化疗前与第1周期化疗后血浆凝溶胶蛋白的含量,对检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结合足疗程化疗后定期随访的影像学诊断结果,客观评价血浆凝溶胶蛋白检测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化疗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A组化疗前血浆凝溶胶蛋白检测均值为76.22mg/L,高于B组均值56.15mg/L(B1组62.04mg/L,B2组50.25mg/L),无统计学差异(P=0.215);B1、B2组化疗前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300).化疗1周期后,B1组均值降为54.33mg/L,B2组升高至84.20mg/L,两组出现了反向变化趋势,差异有显著性(t=-2.540,P=0.032).对B1、B2组之间个体化疗前后变化率的均值进行比较,B1组均值下降了10.56%,而B2组均值升高了47.36%,差异亦有显著性(t=-4.430,P=0.002).结论: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化疗的患者,于化疗初期时相性监测血浆凝溶胶蛋白含量有助于预测远期的化疗疗效,进而早期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凝溶胶蛋白 结直肠癌 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TB006联合伊立替康对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协同杀伤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王晓 宁守斌 +1 位作者 沈恩允 郭雷鸣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3130-3134,共5页
目的:研究人死亡受体(death receptor5,DR5)激动型抗体hCTB006联合伊立替康对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的体外抑瘤作用,并对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实验将BGC823、SGC7901细胞分为伊立替康组、hCTB006... 目的:研究人死亡受体(death receptor5,DR5)激动型抗体hCTB006联合伊立替康对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的体外抑瘤作用,并对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实验将BGC823、SGC7901细胞分为伊立替康组、hCTB006组和两者联合应用组,应用ATPlite法研究各组药物的体外抑瘤作用;采用ELISA法研究伊立替康处理胃癌细胞前后DR5表达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药物处理前后BGC823、SGC7901细胞X-联锁凋亡抑制蛋白(X-chromosome-linked inhibitory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BGC823对hCTB006中度敏感,对SGC7901不敏感,伊立替康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与hCTB006联合用药后对BGC823具有良好的协同抑制作用,但对SGC7901协同作用不明显.ELISA测得伊立替康处理后胃癌细胞DR5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但伊立替康和hCTB006联合用药可使胃癌细胞BGC823内XIAP水平明显降低,而对SGC7901细胞内XIAP没有明显作用.结论:伊立替康联合hCTB006后对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有明显协同抑制作用,而对中度分化的SGC7901细胞呈拮抗作用,这种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其DR5的表达无关,而与联合作用后细胞抑凋亡蛋白XIAP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配体受体 死亡受体5 X-联锁凋亡抑制蛋白 伊立替康 协同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