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标准,建设基于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Electric Health Record,EHR)的区域协同医疗信息网络,研究建立基于电子病历与健康档案的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新模式,在区域内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实现预约挂号...探讨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标准,建设基于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Electric Health Record,EHR)的区域协同医疗信息网络,研究建立基于电子病历与健康档案的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新模式,在区域内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实现预约挂号、双向转诊、远程会诊、代理检验、急诊绿色通道等信息化医疗服务,大力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实现区域医疗卫生保健信息资源共享。展开更多
目的研发急性脑梗死诊断编码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并在具体临床应用环境中评价其对提高疾病编码的精准度是否具有积极作用。方法基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建立诊断、病因、发病机制、责任血管、国...目的研发急性脑梗死诊断编码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并在具体临床应用环境中评价其对提高疾病编码的精准度是否具有积极作用。方法基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建立诊断、病因、发病机制、责任血管、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第11次修订版(ICD-11)知识库,开发ICD第10次修订版(ICD-10)急性脑梗死诊断编码CDSS。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应用CDSS前(2017年1—6月)急性脑梗死(I63类目)患者主要诊断编码作为对照组,应用CDSS后(2023年1—6月)急性脑梗死患者主要诊断编码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编码体现急性脑梗死病因与责任血管双轴心分类的情况,评估CDSS对编码精准度的影响。结果本研究研发了急性脑梗死诊断编码CDSS并集成入临床电子病历系统,临床医师可自主选择应用。验证过程共纳入1847例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849例,干预组998例。干预组I63类目诊断编码中体现病因与责任血管双轴心分类率高于对照组(93.99%vs.9.42%,P<0.001)。结论急性脑梗死诊断编码CDSS是一种融合临床实践与ICD-10分类规则的新编码模式,较传统编码方法精准度高。同时,CDSS为临床医师提供了编码自学工具,也可为获取病种诊疗质量控制数据提供帮助。展开更多
文摘探讨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标准,建设基于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Electric Health Record,EHR)的区域协同医疗信息网络,研究建立基于电子病历与健康档案的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新模式,在区域内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实现预约挂号、双向转诊、远程会诊、代理检验、急诊绿色通道等信息化医疗服务,大力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实现区域医疗卫生保健信息资源共享。
文摘目的研发急性脑梗死诊断编码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并在具体临床应用环境中评价其对提高疾病编码的精准度是否具有积极作用。方法基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建立诊断、病因、发病机制、责任血管、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第11次修订版(ICD-11)知识库,开发ICD第10次修订版(ICD-10)急性脑梗死诊断编码CDSS。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应用CDSS前(2017年1—6月)急性脑梗死(I63类目)患者主要诊断编码作为对照组,应用CDSS后(2023年1—6月)急性脑梗死患者主要诊断编码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编码体现急性脑梗死病因与责任血管双轴心分类的情况,评估CDSS对编码精准度的影响。结果本研究研发了急性脑梗死诊断编码CDSS并集成入临床电子病历系统,临床医师可自主选择应用。验证过程共纳入1847例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849例,干预组998例。干预组I63类目诊断编码中体现病因与责任血管双轴心分类率高于对照组(93.99%vs.9.42%,P<0.001)。结论急性脑梗死诊断编码CDSS是一种融合临床实践与ICD-10分类规则的新编码模式,较传统编码方法精准度高。同时,CDSS为临床医师提供了编码自学工具,也可为获取病种诊疗质量控制数据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