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3年北京地方志学会年会召开 被引量:1
1
《中国地方志》 CSSCI 2004年第4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北京地方志学会 学术会议 工作总结 方志编纂
原文传递
台湾学者来北京地方志学会开展学术交流
2
《中国地方志》 CSSCI 2004年第8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地方志 方志 学术交流 科学交流 修志 台湾
原文传递
北京历史上的自然灾害 被引量:2
3
作者 罗保平 《前线》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62,共2页
邓拓同志曾撰写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历代自然灾害的学术专著《中国救荒史》。该书详细介绍了我国历代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原因以及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探讨了历代救荒思想的发展和救荒政策的效果,引起广泛关注。《中国救荒史》是从全国... 邓拓同志曾撰写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历代自然灾害的学术专著《中国救荒史》。该书详细介绍了我国历代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原因以及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探讨了历代救荒思想的发展和救荒政策的效果,引起广泛关注。《中国救荒史》是从全国角度论述灾害的,有关北京地区的自然灾害涉及不多。那么,北京历史上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些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北京地区 历史 学术专著 系统研究 救荒 历代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鉴方志学 构建年鉴学——初论构建中国年鉴学学科理论体系与学科结构体系 被引量:6
4
作者 陆奇 《黑龙江史志》 2012年第20期3-7,共5页
2004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充分表明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意见》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学术性、指导性和前瞻性,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指出,中国哲学... 2004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充分表明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意见》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学术性、指导性和前瞻性,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指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应"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为此"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研究",要重点"扶持对学科创新发展起关键性的研究项目"。按照中央文件的这些精神,本文提出并阐述"借鉴方志学,构建年鉴学"的学科构建思路。年鉴文化作品虽为国外引进的舶来品,而在中国的传播编纂出版应用已有几百年的悠久历史。地方志文化与年鉴文化同属于历史学范畴,二者的概念、社会功能等本质属性多有相似相同。因此,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将地方综合年鉴与地方志合为一体,同属于地方志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编修与应用年鉴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年鉴界发出构建中国特色年鉴学的呼声甚高,并正在积极推进且取得基础性成果。遵循史、志、鉴学科相同的规律与特点,本文提出并阐述"借鉴方志学,构建年鉴学"的学科构建思路。第一、本文构建大型地方志文化学术专著《中国现代方志学》的学术思路与方式方法,并且结合年鉴文化的具体内容,提出并阐述设置"中国特色年鉴学三理论",即中国特色年鉴学政治理论、中国特色年鉴学基础理论、中国特色年鉴学应用理论。第二、按照"中国特色年鉴学三理论"形成一个学科系统并设置三个二级学,即中国特色年鉴政治学、中国特色年鉴基础学、中国特色年鉴应用学,构建中国特色年鉴学学科理论体系与学科结构体系。第三、在此基础上,提出阐述编纂大型年鉴文化学术专著《中国特色年鉴学》及其编撰框架设计。本文力求"博采众人之长,树一家之说",形成一门中国特色年鉴文化较为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形成一门中国特色年鉴文化新学说,形成一门中国特色年鉴学新学术流派。抛砖引玉",一花引来万花开",希望有更多的年鉴界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中国特色年鉴学的讨论研究与构建,希望中国版协年鉴工委将此项工程领导好组织好,中国特色年鉴学的构建成功将指日可待。年鉴文化研究是世界性事业,我们应该学习与借鉴外国优秀年鉴的编纂与应用做法,从世界眼光将中国特色年鉴打造成为具有世界水准的文化作品,积极推进中国从世界年鉴大国向世界年鉴强国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鉴 构建 中国特色 方志学 年鉴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与时俱进的“北京朝阳经验”--以《北京朝阳年鉴》连续三年打造中国精品年鉴为例
5
作者 王源 《史志学刊》 2022年第5期53-58,共6页
北京市朝阳区在打造中国精品年鉴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的重要批示精神,注重顶层设计,注重突出时代特征、区域特色、年度特点,注重示范引领、辐射带动、舆论宣传,建立“五大工作体系”,探索形成“十步工作... 北京市朝阳区在打造中国精品年鉴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的重要批示精神,注重顶层设计,注重突出时代特征、区域特色、年度特点,注重示范引领、辐射带动、舆论宣传,建立“五大工作体系”,探索形成“十步工作法”,始终把质量意识、精品意识贯穿于年鉴编纂、印刷出版全过程。以提高年鉴业务能力为抓手,全方位培养地方志人才。紧紧围绕服务全区中心工作,用精品年鉴与时俱进的品格,跟踪记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朝阳区的生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朝阳年鉴》 中国精品年鉴 顶层设计 时代特征 示范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果之大成 促编纂之实用——评《新方志“概述”点评》与概述论学术探讨
6
作者 陆奇 《沧桑》 2009年第S2期54-55,共2页
《条例》指引纂志潮,"概述"集成逞英豪。在全国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基本告竣之日,在第二轮修志全面展开之时,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与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关键词 概述 方志学 新方志 方志文化 点评 中国现代 基础理论研究 方志编纂 应用理论研究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展首都特色 创学术精品——研读《北京社会科学年鉴》
7
作者 陆奇 《年鉴信息与研究》 2009年第5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学术精品 北京市 首都 年鉴 北京出版社 研读 社会科学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念大师功绩 贡献方志典型
8
作者 陆奇 《黑龙江史志》 2014年第4期43-45,共3页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是毛泽东挽蔡元培联的崇高评价。这幅挽联对于侯仁之亦恰如其分。2013年10月22日,我国历史地理学创始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辞世,享年102岁。侯先生(祖籍山东恩县,德州人)数...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是毛泽东挽蔡元培联的崇高评价。这幅挽联对于侯仁之亦恰如其分。2013年10月22日,我国历史地理学创始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辞世,享年102岁。侯先生(祖籍山东恩县,德州人)数十年致力于学术研究,成果丰厚,曾主编《北京历史地图集》等巨著影响深远,驰名中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理学 方志 功绩 大师 怀念 中国科学院 学部委员 大学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国学者利用方志研撰京都城墙艺术
9
作者 陆奇 《黑龙江史志》 2011年第22期15-16,27,共3页
上世纪20年代,瑞典学者喜仁龙教授利用中国地方志文化等史料,调研并撰写《北京的城墙和城门》等学术专著,这是中华方志文化早期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开启了外国学者利用中国地方志文化研究并宣传中国古建筑艺术的先河。我国著名学者周谷... 上世纪20年代,瑞典学者喜仁龙教授利用中国地方志文化等史料,调研并撰写《北京的城墙和城门》等学术专著,这是中华方志文化早期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开启了外国学者利用中国地方志文化研究并宣传中国古建筑艺术的先河。我国著名学者周谷城教授、侯仁之教授对喜仁龙教授热心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和古建筑艺术,体现出志书的史料价值和古建筑的艺术价值,给以高度评价。当前,我们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深入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推动中国特色地方志文化发展繁荣,更好地体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典 喜仁龙 地方志 北京 城墙和城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坛驰骋闻新论 诗海遨游放扁舟——柳成栋君《长铗文丛续编》(三卷)述评
10
作者 邵长兴 陆奇 《黑龙江史志》 2015年第12期31-34,共4页
2014年,中国地方志文化事业出现前所未有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重视修史修志",李克强总理批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号召像强劲的东风,推动神州... 2014年,中国地方志文化事业出现前所未有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重视修史修志",李克强总理批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号召像强劲的东风,推动神州大地史志鉴类精著妙文像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其中我国史志诗联赋宿将柳成栋先生的"夕阳红三部曲"即《长铗文丛续编》(三卷),犹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滋润着志苑、文坛、诗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丛 修志 中国地方志 史志 地方志事业 方志学 文化审美 墨尔根 邵长兴 诗词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邵长兴方家学术思想研究
11
作者 陆奇 《黑龙江史志》 2010年第20期14-17,共4页
千里送良知,慧眼达共识。2002年11月,笔者时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史志研究中心主任,主持编纂大型学术专著《中国现代方志学》,正需要方志名家指导参与之际。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某位热心同志告知我说:"你不是要结识方志名... 千里送良知,慧眼达共识。2002年11月,笔者时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史志研究中心主任,主持编纂大型学术专著《中国现代方志学》,正需要方志名家指导参与之际。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某位热心同志告知我说:"你不是要结识方志名家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思想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邵长兴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方志学 中国现代 学术专著 副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邵长兴方家学术思想研究(续集)
12
作者 陆奇 《黑龙江史志》 2011年第24期18-21,共4页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的近三十年中,地方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造就了很多修志的著名专家学者。现在我们对方志名家进行学术思想研究,这对于目前进行的全国二轮修志,对于现代方志学的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无疑是弥足珍贵而不可获缺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的近三十年中,地方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造就了很多修志的著名专家学者。现在我们对方志名家进行学术思想研究,这对于目前进行的全国二轮修志,对于现代方志学的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无疑是弥足珍贵而不可获缺的。笔者继前文阐述邵公的方家经历、记述人物、记述大事、记述专著、谱牒研究、构建学说、创立品牌方面,此文补充建言献策、楹联艺术两个方面,从而对邵长兴方家进行较为完整的学术思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长兴 方家 学术思想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都记忆,北京魅力[下]
13
作者 刘孝存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92,共27页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国际交往的中心。她西拥太行、北枕燕山,东临渤海,南面华北大平原。70万年前,北京人在这里繁衍生息,然后延续至燕之蓟城,又从燕之蓟城到唐之幽州,再从元之大都至明清之帝京。北...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国际交往的中心。她西拥太行、北枕燕山,东临渤海,南面华北大平原。70万年前,北京人在这里繁衍生息,然后延续至燕之蓟城,又从燕之蓟城到唐之幽州,再从元之大都至明清之帝京。北京历经数十代的社会变迁和风云变幻,拥有众多辉煌的帝都景观和丰厚浓郁的文化底蕴。如今的北京,让人感受到的不仅是古老帝都的雄伟庄严、厚重沧桑,还有现代大都市的时尚繁华、高速便捷,浓重的现代化气息。伴随着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举行,北京将再次向全世界展示她迷人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北京 北京内城 曹雪芹 中轴线 北京文学 长安街 文学作品 大街 文化底蕴 明代
原文传递
北京城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14
作者 罗保平 《北京文史》 2010年第2期41-50,共10页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典型代表,它的产生与发展,规划手法与建筑技巧在我国城市发展史上一直占有突出的位置。北京城到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关键词 北京城 历史文化名城 古代城市 城市发展史 规划
原文传递
从簋街到什刹海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孝存 《北京观察》 2006年第1期60-61,共2页
文化与经济结缘并非始于今日,即便是在北京这个文化古都,即便是在文人耻于言利的年代。今天赚足"老外"眼球和钞票的琉璃厂就是由始建于1917年的海王村公园演变而来的,那里曾是老北京古玩、书画、金石、照相、琴室聚集的场所,... 文化与经济结缘并非始于今日,即便是在北京这个文化古都,即便是在文人耻于言利的年代。今天赚足"老外"眼球和钞票的琉璃厂就是由始建于1917年的海王村公园演变而来的,那里曾是老北京古玩、书画、金石、照相、琴室聚集的场所,如今已成为北京著名的文化品市场。在民间,老百姓也自有其文化经济生活,例如旧时京城春节时的厂甸、庙会,除了民间艺术品的经营,其形式本身已成为文化经济生活的传统,并传承至今,形成今天假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吗?距离春节还有两个多月,庙会摊位拍卖就已一棰定价,随着节日期间几万元一个摊位的成交,谁又能否认京城文化产业的巨大商机和潜力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什刹海 酒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