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大中衔接与教育一体化建设:密歇根大学安吉尔校长的理念与探索
1
作者 杨帆 秦惠民 李庆丰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4,共10页
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需秉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中衔接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焦点。面临向现代大学转型的使命和公立中学迅速发展的客观现实,加强大中衔接成为詹姆斯·布瑞尔·安吉尔校长和密歇根大学发展... 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需秉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中衔接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焦点。面临向现代大学转型的使命和公立中学迅速发展的客观现实,加强大中衔接成为詹姆斯·布瑞尔·安吉尔校长和密歇根大学发展的战略抉择。安吉尔认为大学与中学本质上存在“互惠共生关系”,公立中学应承担为大学提供预备教育的功能,而大学则需助力公立中学提升质量,两者共同推动大学与中学教育的无缝衔接。这一理念不仅关乎密歇根大学的招生利益,更是对民主与公共教育思想的深刻践行。基于此,安吉尔积极推行认证入学项目,旨在通过制度化的途径,确保教育机会的公平性与广泛性。安吉尔的大中衔接思想对于中国当前教育衔接及教育一体化建设问题的解决具有借鉴意义:首先,要明确界定并强化中学的升学预备教育性质与功能;其次,要充分发挥大学在大中衔接行动中的引领作用;最后,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大学招生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安吉尔 公立中学 认证入学项目 大中衔接 教育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基础教育国际合作的新局面——基于比较教育与国际教育论坛的思考
2
作者 苑大勇 聂苏佳惠 《基础教育参考》 2025年第2期3-11,共9页
在国际教育视域下,教育强国建设充满机遇与挑战。扎实推进基础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不仅是对当前教育全球化趋势的积极响应,更是我国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提升国家教育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具有深远影响。在开... 在国际教育视域下,教育强国建设充满机遇与挑战。扎实推进基础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不仅是对当前教育全球化趋势的积极响应,更是我国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提升国家教育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具有深远影响。在开展高质量基础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过程中,需处理好扎根中国大地与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挖掘高品质学校的建设内涵,推进外语特色办学的实施路径,谋划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思路,着力构建基础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基础教育 教育国际合作 特色化办学 教育对外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高校分类发展政策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3
作者 王铭 王名扬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7,共8页
我国各省市高校分类发展正处于政策颁布和分类建设的关键阶段,2020年北京市对21所市属公办本科高校进行分类。以北京市为案例,实证研究分类政策的科学性及实施效果,对全国省域高校分类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在文献回顾及主要省... 我国各省市高校分类发展正处于政策颁布和分类建设的关键阶段,2020年北京市对21所市属公办本科高校进行分类。以北京市为案例,实证研究分类政策的科学性及实施效果,对全国省域高校分类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在文献回顾及主要省市高校分类指标基础上,建立由5个一级指标、39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对2017到2021年这5年的院校数据进行具有时间序列性质的聚类分析。分析结果与政策比较得出:北京高校分类政策设计具包容性,体现政策智慧,5年间各大学均有所发展提高;研究型大学建设成效显著,特色型大学发展特色有待提升。对此提出:下一步政策调整应采取循证思维,类型可细化为“研究1型、研究2型、艺体型、应用型”这四类,开展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分类建设,建立动态监测分析与调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分类发展 北京市 政策效果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生态理论视域下行业特色大学的价值观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汪天逸 秦惠民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3期44-54,共11页
大学作为研究学问、追求真理的殿堂,承载着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使命。立足中国大地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建立自主可控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文化自信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其核心就是... 大学作为研究学问、追求真理的殿堂,承载着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使命。立足中国大地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建立自主可控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文化自信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其核心就是树立和贯彻特色鲜明的价值观。行业特色型大学作为一种类型特殊的高教机构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培养具备特定行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创新以及行业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技术咨询服务等方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行业特色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独特的价值观体系不仅反映了大学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更体现了大学的独特追求和使命。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受到行业背景与大学定位、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社会需求与大学使命的综合影响。同时行业特色型大学价值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行业的发展以及大学自身的成长而不断演变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生态理论 行业特色大学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视野下的外国教育历史研究——《外国教育通史》述评
5
作者 杨帆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184-188,共5页
由我国著名外国教育史资深学者吴式颖先生、李明德先生担任总主编,王保星教授、郭法奇教授、朱旭东教授、单中惠教授、史静寰教授、张斌贤教授等知名学者担任副总主编,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老、中、青三代学者通力合作,历经7年(2017年初至... 由我国著名外国教育史资深学者吴式颖先生、李明德先生担任总主编,王保星教授、郭法奇教授、朱旭东教授、单中惠教授、史静寰教授、张斌贤教授等知名学者担任副总主编,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老、中、青三代学者通力合作,历经7年(2017年初至2024年初)集体撰写的21卷本《外国教育通史》(以下简称“《通史》”)的出版是教育史学界的一件里程碑式事件。全书规模宏大,共21卷本,时间跨越原始社会到21世纪初期人类教育发展的全过程,可谓教育史学领域的鸿篇巨制。《通史》编写人员均为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资深专家以及中青年学术骨干,各卷、各章的作者都在相应领域或主题进行了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持续探索和研究。编写团队的专业性保证了《通史》较高的学术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学术骨干 外国教育史 编写人员 学术水准 全球视野 史学领域 时间跨越 朱旭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性国际组织参与STEM教育治理的策略研究——基于对欧洲学校网的考察
6
作者 王俊 阮京洁 《世界教育信息》 2024年第2期28-39,共12页
欧洲主要国家高度重视STEM教育,但诸多系统性因素仍然限制单一国家提升教育成效,人才短缺仍然是区域内突出问题。为了解决STEM教育发展面临的系统性问题,欧洲学校网以区域治理视角构造“一体两翼”治理策略,协调学校、政府和产业之间的... 欧洲主要国家高度重视STEM教育,但诸多系统性因素仍然限制单一国家提升教育成效,人才短缺仍然是区域内突出问题。为了解决STEM教育发展面临的系统性问题,欧洲学校网以区域治理视角构造“一体两翼”治理策略,协调学校、政府和产业之间的关系,取得积极效果。面向学校,欧洲学校网打造教育共同体,拓宽教育推广渠道,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举办跨国交流活动;面向政府,影响国家战略政策制定,规范学校教育认证标准;面向产业,动态融合行业科技需求,开发教育实践创新平台。考察欧洲学校网在STEM教育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有助于在全球教育治理背景下深化对区域教育治理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学校网 STEM教育 区域性国际组织 区域教育治理 全球教育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耳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趋势研究——兼论中土高等教育合作交流
7
作者 李怡潇 王定华 《世界教育信息》 2024年第8期8-15,共8页
作为亚欧大陆的“十字路口”和“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节点国家,土耳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及其发展趋势不仅影响着本国的教育发展,也是中土两国教育合作交流的基础之一。近年来,土耳其积极融入欧洲高等教育区,努力打造区域差异化高等教... 作为亚欧大陆的“十字路口”和“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节点国家,土耳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及其发展趋势不仅影响着本国的教育发展,也是中土两国教育合作交流的基础之一。近年来,土耳其积极融入欧洲高等教育区,努力打造区域差异化高等教育体系,紧跟全球高等教育变革动向。文章结合土耳其国家战略、人才交流机制,以及当前国际形势下土耳其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趋势,从先决条件、人才培养和未来目标三方面分析中土教育合作交流的优势和空间:协同发展战略需求一致,联合建立双边高层次人才交流机制,共同助力发展中国家“去边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 高等教育国际化 “一带一路”倡议 中土合作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8
作者 张璞 马瑄蔚 苑大勇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47,共9页
基于扎根理论,通过对15名高职院校国际处或国际教育学院的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和数据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受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和调节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包括支持性环境和驱使性环境,分别对内部因素发挥着拉力和推力作用;内部... 基于扎根理论,通过对15名高职院校国际处或国际教育学院的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和数据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受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和调节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包括支持性环境和驱使性环境,分别对内部因素发挥着拉力和推力作用;内部因素涵盖战略适应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组织创新能力,三者之间呈递进关系,共同形成支撑力;主体意愿作为调节因素,发挥着引力作用,并与内部因素相互影响。基于此,从精准施策、优化布局、多元协同、品牌塑造、动力激发等方面提出高职院校国际化提升策略,为高职院校国际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国际化 “一带一路” 扎根理论 影响因素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学术探索——以曹孚的教育研究与实践为例
9
作者 曹燕南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9,共11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教育学家在现代化视野下围绕新民主主义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型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学术探索。曹孚的教育研究与实践反映了当时现代教育学术话语的历史样貌。新中国成立前,曹孚就提出技术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统一的愿...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教育学家在现代化视野下围绕新民主主义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型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学术探索。曹孚的教育研究与实践反映了当时现代教育学术话语的历史样貌。新中国成立前,曹孚就提出技术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统一的愿景,在现代教育大形势下思考中国教育的前途。新中国成立后,曹孚围绕全面发展的教育,阐释了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社会主义底色和使命,同时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注入现代化内涵。他主张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为指针,树立发展、开放、现代化的取向,探索融通古今中外的中国教育学体系。站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起点,深化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研究,有助于巩固教育学理论基础和中国经验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中国教育学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 曹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者的心智与特征研究--基于学术生命历程的视角
10
作者 公钦正 《中国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7,共9页
建构者是中国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关键因素。学术生命历程理论为理解知识体系建构者的学术成长与阶段任务提供了恰切的分析框架。通过深度访谈发现,知识体系建构者的学科规训塑造了头脑中具有稳定秩序的心智结构,并受到知识本... 建构者是中国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关键因素。学术生命历程理论为理解知识体系建构者的学术成长与阶段任务提供了恰切的分析框架。通过深度访谈发现,知识体系建构者的学科规训塑造了头脑中具有稳定秩序的心智结构,并受到知识本土化学科化的影响;知识体系建构基础与建构逻辑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传递,表征为建构者对中西方知识的价值区分与偏见、主体性迷失和“西方中心主义”迷信倾向。理性行动逻辑阶段论含蓄地表达了一种影响建构者学术生命历程的阶段性发展思想,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阶段与建构者表现出的特征相匹配。从跨学科与实践性,到规范性与依附性,再到反思性与尝试性,建构者必须找准所处阶段的立足点,有借鉴、有改造、有创新地建构中国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建构者 学术生命历程
原文传递
德国森林教育:人与自然共生、互惠
11
作者 巫锐 《留学》 2025年第1期24-26,共3页
当前,全球生态危机正威胁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命,如何通过教育重新厘清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的关键。202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学会与世界共生:为了未来生存的教育》(Learning to Become with the World:Education... 当前,全球生态危机正威胁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命,如何通过教育重新厘清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的关键。202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学会与世界共生:为了未来生存的教育》(Learning to Become with the World:Education for Future Survival),要求“到2050年,教育不再一味宣称人类至上主义。我们不再只依靠人类的聪明才智和技术来解决环境问题,而是学习如何将人类作为地球上众多生命的参与者、创造者和塑造者之一”。这表明,应当通过教育倡导一种新的宇宙观,即一种“多物种正义观”。这一观念强调将人类关系置于更广阔的生态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生态危机 塑造者 地球生命 至上主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森林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研究
12
作者 巫锐 杨静 刘泓轩 《中国校外教育》 2025年第1期98-109,共12页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而森林教育是培养儿童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途径之一。德国的森林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类型,更是由多个子系统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包括基于本土文化与国际组织倡议的宏观系统、基于跨层级多元组织的外层...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而森林教育是培养儿童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途径之一。德国的森林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类型,更是由多个子系统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包括基于本土文化与国际组织倡议的宏观系统、基于跨层级多元组织的外层系统、基于“家长—儿童—学校”协同互动的中间系统,以及由空间、人员和活动要素构成的微观系统。就其功能而言,宏观系统提供了价值指引,外层系统提供了机制保障,中间系统是主体间协同互动的关键桥梁,微观系统则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具体支撑。由此可见,森林教育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还需要考虑文化、政策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只有在资源丰富、社会支持的基础上,森林教育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成为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教育 构成要素 德国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国际学习型城市联盟的教育应对策略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3
13
作者 沈欣忆 苑大勇 史枫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6-72,共7页
依托终身学习体系保证城市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很多学习型城市的发展理念。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学习型城市联盟成员城市纷纷提出了各自的应对办法,并在教育领域制订应急计划... 依托终身学习体系保证城市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很多学习型城市的发展理念。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学习型城市联盟成员城市纷纷提出了各自的应对办法,并在教育领域制订应急计划和远程学习解决方案。文章通过梳理学习型城市联盟的发展历程以及学习型城市联盟成员国在疫情发生后的教育应对,提出了新时期学习型城市的发展趋势以及终身教育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径。未来学习型城市发展,应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涵,将终身学习视为重要治理理念,充分体现城市发展的包容性,并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与学习型城市发展进行多层面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型城市 新冠肺炎疫情 教育应对 未来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高等教育研究的未来(笔谈) 被引量:1
14
作者 阎凤桥 沈文钦 +6 位作者 刘继安 李璐 张优良 方芳 王东芳 巫锐 刘进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共8页
2024年6月5日,应北京大学“大学堂”讲学计划邀请,牛津大学教育系教授、全球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西蒙·马金森(Simon Marginson)教授访问北京大学,并参加了“全球高等教育研究的未来”圆桌论坛。本次论坛深入讨论了国际高等教育领... 2024年6月5日,应北京大学“大学堂”讲学计划邀请,牛津大学教育系教授、全球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西蒙·马金森(Simon Marginson)教授访问北京大学,并参加了“全球高等教育研究的未来”圆桌论坛。本次论坛深入讨论了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高等教育的未来展望与中国贡献、高等教育研究所需处理的三对关系等话题。西蒙·马金森教授作了主旨报告,来自北京、天津的多位高等教育研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高等教育研究的未来进行了深入探讨。本刊特开设“全球高等教育研究瞻望”专栏,希望能激发更多的思想碰撞,为高等教育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新视角、新思路,推动全球高等教育研究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牛津大学 大学堂 思想碰撞 未来展望 主旨报告 圆桌论坛 三对关系
原文传递
工业技术文化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定位、专业与师资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洪捷 巫锐 +4 位作者 高帆 徐理勤 鱼顺 任平 王兆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3-25,34,共24页
工业技术文化伴随工业生产而形成与发展,是关于工业生产与技术的价值信念体系,它是工业社会的主导文化,也是以职业技术类教育为代表的现代教育的价值基础。德国的工业技术文化在产生渊源和作用方式上都具有特异性,它为德国的校企合作提... 工业技术文化伴随工业生产而形成与发展,是关于工业生产与技术的价值信念体系,它是工业社会的主导文化,也是以职业技术类教育为代表的现代教育的价值基础。德国的工业技术文化在产生渊源和作用方式上都具有特异性,它为德国的校企合作提供了文化上的共通性和亲缘性,为相关制度的高效运行提供了保障和前提。笔谈对德国技术类教育的几个剖面分别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的案例,从宏观或中观视角,观察工业技术文化如何在其中发生作用,以及在工业技术文化视角下,教育调控、双元制等如何得以协调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技术文化 技术教育 应用科学大学 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 “双元制” 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多元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文 《英语学习》 2016年第2X期50-52,共3页
什么是国际化教育?北外国际教育学院暨北外国际教育集团目前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了三个重要的项目,第一是做'北外附属学校'品牌,目前已经招生的北外附属学校有四所。第二个项目叫'国际化外语特色实验基地'。这个基地主... 什么是国际化教育?北外国际教育学院暨北外国际教育集团目前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了三个重要的项目,第一是做'北外附属学校'品牌,目前已经招生的北外附属学校有四所。第二个项目叫'国际化外语特色实验基地'。这个基地主要是依托各个地区知名的高中建立外语特色的高中实验班,现在这一项目已经覆盖了10个省、12个高中,而这种外语实验班不仅限于英语,还有俄语、意大利语艺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教育学院 教育集团 意大利语 教育国际化 多元视角 阅读课程 实证性研究 外籍教师 外语课程 分级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终身学习:内涵、价值与路径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婧 刘波林 苑大勇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6-72,共7页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终身学习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特征、以保障人民终身学习的权利为根本原则、以促进人民现代性为基本方法、以人民为主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方式,体现了互联互通性、公平开放性、灵活多样性、制度规范...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终身学习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特征、以保障人民终身学习的权利为根本原则、以促进人民现代性为基本方法、以人民为主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方式,体现了互联互通性、公平开放性、灵活多样性、制度规范性、技术先进性五大特征,蕴含着满足人民群众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稳定运行的需要、满足综合国力提升的需要等三重价值。但在终身学习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终身学习文化尚未在全社会稳固形成、终身学习制度与法律保障不健全、终身学习资源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面向未来,应以树立积极主动的现代化终身学习观念为根本基准,以建立健全现代化终身学习法律与制度为强力支撑,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学习资源的现代化终身学习促进方法为可靠依托,有效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与教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终身学习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基因与大学育人:在历史传承中创新发展——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例
18
作者 秦惠民 祝军 《北京教育(高教)》 2021年第7期69-72,共4页
"红色基因"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也是联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高校传承红色基因,发挥育人功能,根本是拥护党的领导,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 "红色基因"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也是联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高校传承红色基因,发挥育人功能,根本是拥护党的领导,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贯穿于办学始终;重点是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核心是服务国家建设发展战略;关键是办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大学;最终落脚点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例,对于红色基因在办学过程中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基因 高校 历史传承
原文传递
新世纪德国大学博士生教育改革的行动逻辑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巫锐 秦琳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6-112,共7页
在高等教育改革中,“标准模式”的全球扩散已成为普遍现象,但其在不同国家的“落地”过程却非常复杂。新世纪德国大学博士生教育改革以“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为标准,建立了趋同化的研究生院组织架构,但其内部却出现了与研究生院所表述... 在高等教育改革中,“标准模式”的全球扩散已成为普遍现象,但其在不同国家的“落地”过程却非常复杂。新世纪德国大学博士生教育改革以“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为标准,建立了趋同化的研究生院组织架构,但其内部却出现了与研究生院所表述的运作模式不完全一致的行动方式。德国大学博士生教育改革的行动逻辑,印证了新制度主义理论框架中组织形式结构与实际行动结构的“松散联结”。理解标准模式落地的复杂性有助于避免“标准”与“本土”、“传统模式”与“革新模式”的二分说,更好地揭示复杂性条件下多元主体协调合作的客观现实,进而以一种总体性视野来规划博士生教育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博士生教育 大学改革 行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业型大学赋能可持续发展:实践基础与行动逻辑
20
作者 翁默斯 朱永贞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25-229,共5页
创业型大学敏锐捕捉并响应了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以美国斯坦福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为例,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分析其实践基础与战略动向,以此探索创业型大学赋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逻辑。从人才培养角度,强调基于... 创业型大学敏锐捕捉并响应了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以美国斯坦福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为例,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分析其实践基础与战略动向,以此探索创业型大学赋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逻辑。从人才培养角度,强调基于可持续素养的学习共同体建设;从科学研究角度,注重基于重大挑战的跨学科联合攻关;从社会服务角度,突出基于“知识中枢”的区域—全球创新合作。结合创业型大学“主体性—嵌入性”框架,提出创业型大学融合三大职能赋能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也是大学“主体性”成长与“嵌入性”深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型大学 可持续发展 行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