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调强放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永恒 徐博 +3 位作者 徐晓娜 吴昊 韩树奎 张珊文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调强放疗剂量学优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搜集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103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比较全乳腺逆向调强和常规切线野治疗计划靶区的均匀性和心脏、肺受照剂量,以及调...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调强放疗剂量学优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搜集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103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比较全乳腺逆向调强和常规切线野治疗计划靶区的均匀性和心脏、肺受照剂量,以及调强放疗临床不良反应、美容效果及疗效。结果调强放疗、常规放疗临床靶区的95%~107%处方剂量的平均体积百分比分别为95.5%±4.90%、84.0%±20.7%(t=9.60,P〈0.01);同侧受照剂量〉20Gy正常肺组织占全肺体积(V20)的百分比分别为15.70%±4.64%、23.11%±7.88%(t=-13.3,P〈0.01);63例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分别为4.44%±3.93%、15.55%±10.89%(t=-11.3,P〈0.01)。1、2年美容效果优良率均为100%。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9%、99%、98%;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9%、99%、96%。放疗结束时急性皮肤反应1级98例,2级5例。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调强与常规切线野照射相比,能明显改善靶区剂量分布、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局部疗效好,临床不良反府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保留术 调强放射疗法 常规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常见探测器的空间分辨率比较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昊 蒋璠 +1 位作者 韩树奎 包尚联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2501-2504,共4页
目的:比较指型电离室、针点电离室、平行板电离室、液体电离室、半导体探测器、宝石探测器等多种电离辐射探测器测量剂量时的空间分辨率。方法:以胶片剂量探测器的测量结果为基准,用三维水箱扫描同一高剂量梯度区的剂量,通过测量所选探... 目的:比较指型电离室、针点电离室、平行板电离室、液体电离室、半导体探测器、宝石探测器等多种电离辐射探测器测量剂量时的空间分辨率。方法:以胶片剂量探测器的测量结果为基准,用三维水箱扫描同一高剂量梯度区的剂量,通过测量所选探测器的半影,然后进行分析比较给出不同探测器的空间分辨率。结果:不同探测器的测量结果与胶片相比有显著差异,其差异主要取决于探测器灵敏区域的直径,同时与灵敏体积、几何形状有一定关系。结论:因为半导体探测器具有最小的灵敏区域的直径,它的空间分辨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室 半导体探测器 宝石探测器 空间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进展期鼻咽癌快速旋转调强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31
3
作者 吴昊 韩树奎 +1 位作者 孙艳 蒋皤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0-413,共4页
目的 比较快速旋转调强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技术在局部进展期鼻咽癌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0例局部进展期鼻咽癌患者,采用两种治疗技术设计同步推量调强放疗计划.在满足95%计划靶体积达60 Gy情况下,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 目的 比较快速旋转调强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技术在局部进展期鼻咽癌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0例局部进展期鼻咽癌患者,采用两种治疗技术设计同步推量调强放疗计划.在满足95%计划靶体积达60 Gy情况下,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机器跳数、治疗时间.结果 快速旋转调强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计划在局部进展期鼻咽癌治疗剂量学上无差异.快速旋转调强计划比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技术的靶区平均剂量略升高,最大、最小剂量无差异,脑干、下颌骨及整个治疗区域正常组织受量降低,腮腺、视神经、晶体等危及器官剂量无差异.快速旋转调强计划比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计划的总机器跳数平均减少了57%(589.5 MU:1381.0 MU),每次治疗时间平均减少了70%(2.33 min:7.82 min).结论 两种放疗技术的治疗计划剂量分布基本一致,均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快速旋转调强放疗每次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其总机器跳数的降低减少了正常组织受照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快速旋转调强 放射疗法 动态调强 鼻咽肿瘤 剂量学
原文传递
保乳术后固定野动态调强与容积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7
4
作者 铁剑 孙艳 +3 位作者 弓健 韩树奎 蒋璠 吴昊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7-321,共5页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固定野动态调强与容积调强放疗治疗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方法20例左侧乳腺癌患者(均女性,24~75岁)保乳术后接受放疗,在同一患者CT影像上分别进行2野共面动态调强和容积调强(RapidArc)两种治...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固定野动态调强与容积调强放疗治疗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方法20例左侧乳腺癌患者(均女性,24~75岁)保乳术后接受放疗,在同一患者CT影像上分别进行2野共面动态调强和容积调强(RapidArc)两种治疗计划设计。在剂量一体积直方图中读取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参数,心脏、双侧肺及对侧乳腺受照剂量和体积,对各参数的均数进行比较;并比较两者平均机器跳数和平均治疗时间的差异。结果RapidArc较IMRT计划CTVV95%增加了0.65%(t=5.16,P=0.001),V105%下降了10.96%(t=-2.05,P=0.055),V110%下降了1.48%(t=-1.33,P=0.197)。RapidArc计划的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均优于IMRT治疗计划,分别为0.88±0.02V80.74±0.03(t=18.54,P〈0.001),1.11±0.01V81.12±0.02(t=-2.44,P=0.025)。两种计划中左肺V20和D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RapidArc计划中V10、V5、Dmin、Dmax。明显增高,V5增高了接近30%。心脏V30和Dmax在两计划中无明显差异,而RapidArc计划的V10增加了18%,V5增加50%。RapidArc计划的右乳V5和右肺V5较IMRT分别增加了9.33%(t=9.31,P〈0.001)和3.04%(t=5.64,P〈0.001)。RapidArc和IMRT平均机器跳数分别是608和437MU(t=10.86,P〈0.001),平均治疗时间111.3和103.6s(t=3.57,P=0.002)。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RapidArc放疗与2野动态调强放疗相比,能明显改善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对于危及器官,高剂量区两种治疗计划之间无明显差异,低剂量区RapidArc的照射范围明显增加。与2野动态调强相比,RapidArc放疗机器跳数增加,治疗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手术 调强放疗 容积调强放疗 剂量学比较
原文传递
^192Ir高剂量率后装治疗剂量准确性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冯仲苏 徐晓 刘芬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8年第6期376-378,共3页
目前,^192Ir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与其他低剂量率放射源相比,用它进行后装治疗时间短、分次剂量高。为确保治疗剂量的准确性,介绍了一些对治疗机位置精度、时间精度和剂量精度进行质量控制的要求和方法。
关键词 铱放射性同位素 近距离放射疗法 辐射剂量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