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6
1
作者 苗懿德 刘杰 刘忠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 测定老年男性不同年龄组骨密度及有关的影响因素 ,以探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生与有关影响因素的关系 ,为防治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前臂骨密度 ;全自动生化分析法测定血清钙 (Ca)、... 目的 测定老年男性不同年龄组骨密度及有关的影响因素 ,以探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生与有关影响因素的关系 ,为防治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前臂骨密度 ;全自动生化分析法测定血清钙 (Ca)、磷 (P) ;放免法测定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 (CT)、1,2 5 (OH) 2 D3、2 5 (OH)D3、白介素 6 (IL 6 )。 97例老年男性分为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 ,并与 6 0岁以下男性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男性骨密度、CT、1,2 5 (OH) 2 D3、2 5 (OH)D3 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PTH、IL 6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 (P <0 0 5 )。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比较 ,PTH、IL 6二者明显升高 ,CT、2 5 (OH)D3、1,2 5 (OH) 2 D33者明显下降 (P <0 0 5~ 0 0 0 1)。结论 骨质疏松有关影响因素的改变使骨吸收增加 ,骨形成降低 ,导致骨丢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甲状旁腺素 降钙素 骨丢失 老年男性 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各年龄组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苗懿德 刘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 测定老年男性不同年龄组骨密度及血、尿中与骨吸收和骨形成有关的生化指标 ,观察其与年龄的关系 ,探讨以上生化指标对早期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能量 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前臂骨密度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法... 目的 测定老年男性不同年龄组骨密度及血、尿中与骨吸收和骨形成有关的生化指标 ,观察其与年龄的关系 ,探讨以上生化指标对早期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能量 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前臂骨密度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尿钙 (Ca)、肌酐 (Cr) ;采用放免法测定骨钙素 (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P)、尿羟脯氨酸 (HOP)。将年龄 60~ 95岁的老年男性 97例分为 60~ 69岁、 70~ 79岁和 80岁以上三组并与 60岁以下男性进行比较。再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 ,比较其测定值。结果 老年男性骨密度及骨形成与骨吸收指标呈现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其中 ,骨质疏松组较非骨质疏松组骨钙素 (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P)、尿羟脯氨酸 (HOP) ,明显下降 (P<0 . 0 5)。结论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属于低转换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男性 骨密度 骨代谢 生化指标 骨质疏松 骨钙素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尿羟脯氨酸 低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与各种钙调激素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杰 苗懿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28-429,共2页
目的 测定老年男性 2型糖尿病 (2 - DM)患者骨密度及各种钙调激素 ,探讨老年男性 2 - DM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方法 测定70例老年男性 2 - DM患者及 60例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骨密度 ,血清骨钙素 (BGP)、抗酒石酸酸... 目的 测定老年男性 2型糖尿病 (2 - DM)患者骨密度及各种钙调激素 ,探讨老年男性 2 - DM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方法 测定70例老年男性 2 - DM患者及 60例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骨密度 ,血清骨钙素 (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P)、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 (CT)、1 ,2 5(OH) 2 D3、2 5(OH) D3、尿羟脯氨酸 (HOP)等 ,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男性 2 - DM患者较健康对照组骨密度显著降低。BGP、CT、1 ,2 5(OH) 2 D3、2 5(OH) D3浓度低于对照组 (P<0 .0 5) ;TRAP、PTH、HOP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结论 老年男性 2 - DM患者PTH、CT、1 ,2 5(OH) 2 D3等钙调激素分泌及代谢失常 ,影响骨代谢 ,导致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钙调激素 老年人 发病机理 甲状旁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杰 苗懿德 +4 位作者 何培英 苟淑芹 张颜秋 陈陵霞 宝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在老年男性中的分布, 并进一步研究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方法,分析145例老年男性的VDR基因型,同时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在老年男性中的分布, 并进一步研究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方法,分析145例老年男性的VDR基因型,同时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及髋部骨密度。结果 VDR基因型分别为BB,0.014;Bb,0.117;bb,0.869。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之间VDR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比较各基因型组的骨密度,bb组及 Bb组只有在股骨颈处显示出BMD均低于B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部位,三个基因型组的BMD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男性VDR基因型分布频率与某些西方国家人群分布不同,其VDR基因型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VDR基因可能不是我们所研究群体 BMD的主要遗传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 老年男性 密度关系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VDR基因型 双能X线吸收法 聚合酶链反应 分布频率 骨质疏松 髋部骨密度 显著性 BMD 人群分布 西方国家 遗传基因 步研究 股骨颈 相关性 b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转换指标及1,25(OH)_2D_3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苗懿德 刘杰 +4 位作者 何培英 苟淑芹 张颜秋 陈陵霞 宝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3期7469-7471,共3页
目的:维生素D受体(vitaminD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已成为骨质疏松遗传学研究的热点,了解VDR基因多态性在中国老年男性中的分布,并进一步认识其与骨钙素及双羟维生素D3犤1,25(OH)2D3犦等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 目的:维生素D受体(vitaminD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已成为骨质疏松遗传学研究的热点,了解VDR基因多态性在中国老年男性中的分布,并进一步认识其与骨钙素及双羟维生素D3犤1,25(OH)2D3犦等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145例老年男性的VDR基因型,同时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骨钙素(bonegla-containingprotein,BGP)、I型胶原前胶原氨基端前肽(N-terminalpropeptideoftypeprocollagen,PINP)及1,25(OH)2D3。结果:VDR基因型分布频率为BB,0.014;Bb,0.117;bb,0.869。B,b等位基因分别占7.2%,92.8%。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为38.6%。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之间VDR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未发现VDR基因型与BGP,PINP及1,25(OH)2D3相关。结论:老年男性VDR基因型与骨钙素等骨转换升华指标及1,25(OH)2D3无明显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基因型 骨质疏松 骨钙紊 骨化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苗懿德 刘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改变及其机制 ,以了解 2型糖尿病是否易合并骨质疏松及其特点。方法 测定 70例老年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及 6 0例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骨密度 ,血清骨钙素 (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改变及其机制 ,以了解 2型糖尿病是否易合并骨质疏松及其特点。方法 测定 70例老年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及 6 0例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骨密度 ,血清骨钙素 (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P)、碱性磷酸酶 (ALP)、尿钙(Ca)、尿羟脯氨酸 (HOP)、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等 ,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较健康对照组骨密度显著降低。BG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TRAP、甲状旁腺素 (PTH)、尿钙、HOP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糖尿病患者BMD与病程、年龄、HbA1C、FBG、PBG呈显著负相关 ,与平均体重指数 (BMI)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较易患骨质疏松 ,其骨改变特点是 :骨吸收增加 ,骨形成下降 ;发病机理主要是血糖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钙素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尿羟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5例老年男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苗懿德 刘杰 何培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5-456,共2页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型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6、TNF及胰岛素与骨密度的关系
8
作者 刘杰 苗懿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3-284,共2页
目的 探讨 IL- 6、TNF及 Ins在老年 2型糖尿病 (DM)患者骨质疏松发病中的机制。方法 测定 58例老年 2型 DM患者及 30例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骨密度、血清骨钙素 (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P)、尿羟脯氨酸 (HOP)、... 目的 探讨 IL- 6、TNF及 Ins在老年 2型糖尿病 (DM)患者骨质疏松发病中的机制。方法 测定 58例老年 2型 DM患者及 30例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骨密度、血清骨钙素 (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P)、尿羟脯氨酸 (HOP)、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 6(IL- 6)及胰岛素 (Ins) ,并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 2型 DM患者较健康对照组骨密度显著降低。 BGP及 Ins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0 1 ,P<0 .0 5) ;TRAP、尿 HOP、IL - 6、TNF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IL - 6、TNF与 BMD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老年 2型 DM骨密度降低 ,其原因可能为TNF、IL- 6分泌增多 ,从而促使骨吸收增多 ,骨密度降低 ,导致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2型糖尿病 血清 IL-6 TNF 胰岛素 骨密度 骨质疏松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6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琉松与血清IGF—I及EGF水平的关系初步研究
9
作者 苗懿德 刘杰 +1 位作者 苏琳 赵志刚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2003年第4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IGF—I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硫松发病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测定5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骨密度、血清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及表... 目的:探讨IGF—I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硫松发病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测定5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骨密度、血清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及表皮生长因子(EGF),二组进行比较,再将糖尿病组分为骨质疏松组及非骨质疏松组,比较各项结果。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较正常对照组骨密度显著降低。BGP、IGF—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TIzJL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GF略高于对照组(P>0.05)。IGF—I与BMD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减低,IGF与糖尿病关系密切,是促进骨形成的因子,血中IGF水平的减少容易导致骨质硫松发生;EGF亦可能参与其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质琉松 血清 IGF-I EGF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脂安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疗效评价
10
作者 苗懿德 刘杰 赵志刚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800-802,共3页
目的 评价泰脂安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 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分为两组。泰脂安加舒降之 10mg组 (A组 ) 30例 ,泰脂安 3粒口服 ,3次 /d ,同时睡前服用舒降之 10mg ,共 8周。舒降之 2 0mg组 (B组 ) 30例 ,睡... 目的 评价泰脂安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 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分为两组。泰脂安加舒降之 10mg组 (A组 ) 30例 ,泰脂安 3粒口服 ,3次 /d ,同时睡前服用舒降之 10mg ,共 8周。舒降之 2 0mg组 (B组 ) 30例 ,睡前服用舒降之 2 0mg ,共 8周。全自动生化分析法测定所有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后 8周均有CT、TG、LDL -C、AI显著下降及HDL -C升高作用 ;经t检验 ,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0 0 1)。泰脂安组TC、TG、LDL -C依次下降 2 7 4 8% ,19 92 % ,2 5 90 % ;舒降之 2 0mg组依次下降 2 4 95 % ,17 11% ,2 7 99%。两组HDL -C升高分别为 35 37%、5 3 4 4% ;治疗前后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5 ) ,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泰脂安与舒降之 10mg/d联用同舒降之 2 0mg/d具有相似的调脂作用 ,并可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脂安 治疗 疗效 老年人 舒降之 辛伐他汀 高脂血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