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灌胃棉花皮素-8-O-葡萄糖醛酸苷后血清中药物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许彤彤 王邠 +2 位作者 郭慧 赵玉英 张庆英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棉花皮素-8-O-葡萄糖醛酸苷后血清中药物的分析检测方法。方法大鼠灌胃250mg/kg棉花皮素-8-O-葡萄糖醛酸苷,收集血样,进行适当的前处理,采用HPLC-DAD、LC-MSn法对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HPLC-DAD和LC-MSn两种方法均能...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棉花皮素-8-O-葡萄糖醛酸苷后血清中药物的分析检测方法。方法大鼠灌胃250mg/kg棉花皮素-8-O-葡萄糖醛酸苷,收集血样,进行适当的前处理,采用HPLC-DAD、LC-MSn法对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HPLC-DAD和LC-MSn两种方法均能检测到血清中的棉花皮素-8-O-葡萄糖醛酸苷,但未能检测到其代谢产物。血清样品前处理中的离心转速、pH值、纯化方法对血清中棉花皮素-8-O-葡萄糖醛酸苷的分析检测有明显影响。结论建立了大鼠灌胃棉花皮素-8-O-葡萄糖醛酸苷后血清中药物的快速灵敏的分析检测方法,为棉花皮素-8-O-葡萄糖醛酸苷的进一步药动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皮素-8-O-葡萄糖醛酸苷 高效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光谱、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分子对接技术的天然产物中14-3-3τ蛋白抑制剂的筛选 被引量:4
2
作者 何田 贾玮娟 +1 位作者 王弯弯 王弘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82-590,共9页
目的研究和建立一种从天然产物中高效筛选14-3-3τ蛋白抑制剂的方法,并初步探讨所筛选活性化合物与14-3-3τ蛋白相互作用的位点。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荧光分析方法对天然产物中具有14-3-3τ结合活性的化合物进行筛选研究,通过表面等离子共... 目的研究和建立一种从天然产物中高效筛选14-3-3τ蛋白抑制剂的方法,并初步探讨所筛选活性化合物与14-3-3τ蛋白相互作用的位点。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荧光分析方法对天然产物中具有14-3-3τ结合活性的化合物进行筛选研究,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对筛选结果进行验证,再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行活性化合物的作用位点的预测,进而选择主要的结合位点,使用氨基酸定点突变体进行结合位点的验证。结果从82个备选天然产物中筛选出了17个不同类别的具有潜在14-3-3τ结合活性的化合物,并通过SPR实验验证了其中10个化合物的结合活性;使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它们与14-3-3τ蛋白的结合位点主要为Arg56、Arg127和Tyr128,并使用3个14-3-3τ蛋白定点突变体R56A、R127A和Y128A,证明了其中5个化合物与目标蛋白的结合与此3位点相关。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高效,可用于快速筛选天然产物中14-3-3τ小分子抑制剂,为新型乳腺癌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参考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3-3τ蛋白 流动注射荧光分析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 分子对接 定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血藤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31
3
作者 尹婷 刘桦 +3 位作者 王邠 涂光忠 梁鸿 赵玉英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7-70,共4页
红血藤为豆科密花豆属植物红血藤(Spatholobus sinensis)的干燥藤茎,是正品鸡血藤的地区代用品,至今未见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的报道。本研究运用溶剂法及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其... 红血藤为豆科密花豆属植物红血藤(Spatholobus sinensis)的干燥藤茎,是正品鸡血藤的地区代用品,至今未见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的报道。本研究运用溶剂法及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红血藤苷A(spatholosineside A,1),2′,4′,5,7-四羟基异黄酮(2),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3),lupinalbin A(4),coumestrol(5),柚皮素(naringenin,6),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7),leonuriside A(8)。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8为从本科植物首次得到;化合物2、4、5、6为从本属植物首次得到;化合物3、7为从红血藤首次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血藤 豆科 密花豆属 红血藤苷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补骨脂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刘桦 白焱晶 +1 位作者 陈亚云 赵玉英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10-1412,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补骨脂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分离,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呋喃(2″,3″,7,6)-4′-羟基二氢黄酮(1),补骨脂定(2),5,7,4′-三羟基异黄酮(3),补骨脂素(4),异补骨脂素(5)。结论... 目的:研究中药补骨脂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分离,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呋喃(2″,3″,7,6)-4′-羟基二氢黄酮(1),补骨脂定(2),5,7,4′-三羟基异黄酮(3),补骨脂素(4),异补骨脂素(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其为补骨脂二氢黄酮;首次归属了化合物2的^(13)C- NMR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呋喃(2″ 3″ 7 6)-4′-羟基二氢黄酮 补骨脂二氢黄酮 香豆苯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ELSD法同时测定柴胡中柴胡皂苷a、c、d、f的含量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宏娜 赵玉英 +3 位作者 梁鸿 黄璐琦 张庆英 张志翔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50-1153,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同时测定柴胡中柴胡皂苷 a、c、d、f 含量。方法:采用Phenomenex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 min:30:70,40 min:50:50,50 min:50:5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同时测定柴胡中柴胡皂苷 a、c、d、f 含量。方法:采用Phenomenex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 min:30:70,40 min:50:50,50 min:50:50),流速1.00 mL·min^(-1),Alltech ELSD-2000ES 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8℃,气体:空气,流速:3.0 L·min^(-1),柱温:室温。结果:柴胡皂苷 a、c、d、f 分别在0.18~8.84,0.17~8.28,0.21~10.40,0.16~8.20μ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分别为0.9997,0.9999,0.9997,0.9997);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3.3%,99.26%,102.0%,101.7%。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柴胡药材质量检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北柴胡 狭叶柴胡 柴胡皂苷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喷雾-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研究黄酮和异黄酮苷元C环上的裂解规律 被引量:27
6
作者 徐英 董静 +3 位作者 王弘 万乐人 端裕树 陈世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50,共5页
采用电喷雾-离子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在负离子模式下分析了4个黄酮苷元和6个异黄酮苷元的质谱数据,并总结了两类化合物C环上的裂解规律.黄酮化合物C环以Rretro-Diels-Alder(RDA)裂解断裂为主,形成A1,3-离子且相对丰度较高;而异黄酮化合... 采用电喷雾-离子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在负离子模式下分析了4个黄酮苷元和6个异黄酮苷元的质谱数据,并总结了两类化合物C环上的裂解规律.黄酮化合物C环以Rretro-Diels-Alder(RDA)裂解断裂为主,形成A1,3-离子且相对丰度较高;而异黄酮化合物C环断裂以碳0和碳3键的断裂为主,形成B0,3-离子,且相对丰度较高.说明黄酮化合物的交叉共轭体系和异黄酮的非交叉共轭体系对C环的裂解影响较大,而且黄酮化合物的B环和异黄酮化合物的A,B环上取代基的类型和位置对生成碎片离子的稳定性也有影响,导致生成的碎片离子类型及其相对丰度不同,根据其质谱数据(包括碎片离子的质荷比和相对离子丰度)可以推测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和取代状况,为快速鉴定黄酮化合物和异黄酮化合物结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雾 离子阱 飞行时间 C环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药材的HPLC-UV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白焱晶 王智颖 +3 位作者 杜新刚 吕晓洁 赵玉英 张庆英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89-1092,共4页
目的建立黄芪药材的HPLC-UV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UV方法。色谱柱为YMC-Pack ODS-A(250mm×4.6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线性梯度洗脱(0→60min,20∶80→40∶60);体积流量:1mL/min;检测波长:210nm;柱温:室温。结果建立了... 目的建立黄芪药材的HPLC-UV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UV方法。色谱柱为YMC-Pack ODS-A(250mm×4.6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线性梯度洗脱(0→60min,20∶80→40∶60);体积流量:1mL/min;检测波长:210nm;柱温:室温。结果建立了黄芪药材的HPLC-UV指纹图谱,指定出16个共有指纹峰,标定了其中7个指纹峰的结构:3号峰为毛蕊异黄酮苷,5号峰为芒柄花苷,8号峰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号峰为毛蕊异黄酮,14号峰为芒柄花素,15号峰为(6aR,11a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16号峰为(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黄芪药材质量检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指纹图谱 HPLC—U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血藤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48
8
作者 郑岩 刘桦 +2 位作者 白焱晶 马彦梅 赵玉英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研究鸡血藤Spatholobus suberectus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用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3-羟基-9-甲氧基紫檀烷(1)、芒柄花素钠(2,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钠)(2)、芒柄花素(3)、大豆苷元... 目的:研究鸡血藤Spatholobus suberectus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用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3-羟基-9-甲氧基紫檀烷(1)、芒柄花素钠(2,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钠)(2)、芒柄花素(3)、大豆苷元(4)、7,4′-二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5)。结论:化合物1,2,5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岩松 张庆英 +2 位作者 王邠 李丽英 赵玉英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6年第4期211-214,共4页
Aim To study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Methods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were performed by using silica gel, polyamide, reverse-phase silica gel, Sephadex LH-20 column chromatographic tech... Aim To study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Methods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were performed by using silica gel, polyamide, reverse-phase silica gel, Sephadex LH-20 column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and silica gel PTLC.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pectral analysis. Results Four flavonoids were separ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including dihydromyricetin (1), myricetin (2), myricitrin (3), and myricetin-3-O-β-D-galacto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DIHYDROMYRICETIN MYRICETIN MYRICITRIN myri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vonoids from Millettia nitita var. hirsutissima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 洁 梁 鸿 +1 位作者 赵玉英 吴增宝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6年第3期178-181,共4页
Aim To Methods The constituents tures were identified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MiUettia nitita var. hirsutissima.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and the strucby spectral evid... Aim To Methods The constituents tures were identified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MiUettia nitita var. hirsutissima.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and the strucby spectral evidences. Results Four flavonoi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plant, including liquiritigenin ( 1 ), naringenin (2), maackiain (3), and 3R-vestitol (4). Conclusion Compounds 1 and 2 were obtained from the genus Millettia for the first time ; 3 and 4 were obtained from the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lettia nitita var. hirsutissima FLAVONOIDS 3R-vestit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和色谱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菠菜和拟南芥中四氢叶酸代谢物及叶酸的含量(英文)
11
作者 常振战 张灵芝 Douglas A.GAGE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62-870,共9页
植物中来源于甘氨酸和丝氨酸的一碳单位转移给四氢叶酸用于四氢叶酸代谢物的生物合成.由于含量低、成份复杂以及稳定性差,植物组织中四氢叶酸代谢物和叶酸的定量分析一度是一个挑战性很强的课题.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可靠方法测定对甲基... 植物中来源于甘氨酸和丝氨酸的一碳单位转移给四氢叶酸用于四氢叶酸代谢物的生物合成.由于含量低、成份复杂以及稳定性差,植物组织中四氢叶酸代谢物和叶酸的定量分析一度是一个挑战性很强的课题.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可靠方法测定对甲基基团要求不同的植物(例如累积甘氨酸甜菜碱的菠菜与不累积甘氨酸甜菜碱的拟南芥)中四氢叶酸代谢物和叶酸的含量,用于研究这些植物中通过叶酸途径的一碳单位通量.菠菜和拟南芥叶片在金色荧光灯下加液氮研磨,加入大鼠血浆轭合酶粗提物处理,提取物经叶酸结合蛋白琼脂糖亲和色谱柱纯化,用附有荧光和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并测定四氢叶酸代谢物和叶酸的含量.菠菜和拟南芥叶片中单谷氨酸型N5-甲基四氢叶酸含量分别是252ng/g和64ng/g,而总N5-甲基四氢叶酸的含量分别是370ng/g和199ng/g.两种植物均检测到少量的四氢叶酸和N5-醛基四氢叶酸,但只在拟南芥叶片而非菠菜叶片中检测到叶酸.实验结果显示,菠菜中单谷氨酸型和多谷氨酸型N5-甲基四氢叶酸的含量均比拟南芥显著增多.这种样品制备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适于测定植物中四氢叶酸代谢物和叶酸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叶酸代谢物 叶酸 亲和色谱柱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产地泽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波拉提.马卡比力 王邠 +4 位作者 白焱晶 王宝荣 张庆英 赵玉英 贾晓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24-1227,共4页
关键词 泽泻 主产地 粉末显微鉴别 倍半萜类 利水渗湿 化学成分 性状鉴别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贯中西 诲人不倦——纪念楼之岑院士诞辰100周年
13
作者 屠鹏飞 《民主与科学》 2020年第4期31-34,共4页
楼先生博学多才,不仅博研本草,传承了中药鉴定的传统经验,而且率先将中药组织学鉴定、生物学评价、理化鉴定等现代科技引入中药品种鉴定与质量评价之中,是我国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先驱和设计人之一。
关键词 中药品种 理化鉴定 中药鉴定 生物学评价 中药现代化 本草 楼之岑 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指毛桃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马雅静 刘焕 +5 位作者 史晶晶 尚明英 李耀利 刘广学 徐风 蔡少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2-791,共10页
目的控制五指毛桃Fici Hirtae Radix药材质量,制订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通过植物形态、产地、历史沿革、功效、近年研究结果等的全面查考,修正《中国药典》1977年版五指毛桃药材的基原错误;采用性状、显微、薄层鉴别不同来源的商品药材;采... 目的控制五指毛桃Fici Hirtae Radix药材质量,制订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通过植物形态、产地、历史沿革、功效、近年研究结果等的全面查考,修正《中国药典》1977年版五指毛桃药材的基原错误;采用性状、显微、薄层鉴别不同来源的商品药材;采用HPLC法测定药材中指标成分的量;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方法检测各检查项。结果五指毛桃药材基原并非极简榕Ficus simplicissima Lour.,而是粗叶榕Ficus hirta Vahl。20批五指毛桃商品药材中除规定药用部位粗叶榕的根外,有约40%非药用部位的茎枝样品;不同部位性状、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区别明显。药材中补骨脂素量为0.00848%~0.150%,佛手柑内酯为0.005 87%~0.026 3%,根类样品2种指标成分量显著高于非药用部位的茎枝样品。药材水分量为4.73%~8.27%,总灰分为2.58%~4.37%,酸不溶性灰分为0.054%~0.710%,醇溶性浸出物为6.23%~8.34%。结论修正《中国药典》1977年版五指毛桃药材基原错误,规范其药用部位为粗叶榕的根。建立的五指毛桃药材的质量标准可全面、有效地控制药材质量,为临床合理、有效、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毛桃 极简榕 粗叶榕 质量标准 补骨脂素 佛手柑内酯
原文传递
土荆皮中二萜类化合物的HPLC-ESI/MS^n鉴定(英文)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鹏 孙江浩 +6 位作者 徐曼 郭慧 郭洪祝 康洁 韩健 王宝荣 果德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20,共8页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多级质谱法(HPLC-ESI/MSn)研究了土荆皮二萜的ESI/MSn裂解行为,并对土荆皮中的二萜类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分析。土荆皮二萜的特征裂解是内酯环和C4-O键的断裂。此外,C-18、C-7和C-8位取代基的离去在多级质谱(MSn,n=3~4)...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多级质谱法(HPLC-ESI/MSn)研究了土荆皮二萜的ESI/MSn裂解行为,并对土荆皮中的二萜类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分析。土荆皮二萜的特征裂解是内酯环和C4-O键的断裂。此外,C-18、C-7和C-8位取代基的离去在多级质谱(MSn,n=3~4)中也可观察到。对于C-4位乙酰氧基取代的二萜,[M+Na-60]+和[M-H-104]-分别是正、负离子模式下二级质谱的基峰。对于C-4位羟基取代的二萜,[M+Na-44]+和[M-H-62]-分别是正、负离子模式下二级质谱的基峰。对于C-18位葡萄糖苷化或酯化的二萜,[M+Na-44]+是正离子模式下二级质谱的基峰。利用上述裂解规律,使用LC-MS方法在正离子模式下鉴定了土荆皮甲醇-水(6∶4)提取物中的二萜类化合物,共有9个二萜被鉴定或初步推测,其中一个是首次报道的化合物。所述方法可用于土荆皮的灵敏快速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荆皮 二萜 质量控制 定性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多级质谱 裂解
原文传递
藏药镰形棘豆毒性及化学成分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晓晶 刘伟霞 +4 位作者 魏鹏 格桑罗布 确生 张梁 张庆英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57-1162,共6页
将镰形棘豆全草分为地上和地下部分,分别用不同溶剂提取得到地上水溶、地下水溶、地上脂溶、地下脂溶4种提取物。各提取物以最大剂量(以生药量计为50 g·kg-1·d-1)连续灌胃小鼠15 d,各组小鼠外观和行为未见明显异常,但脏器系... 将镰形棘豆全草分为地上和地下部分,分别用不同溶剂提取得到地上水溶、地下水溶、地上脂溶、地下脂溶4种提取物。各提取物以最大剂量(以生药量计为50 g·kg-1·d-1)连续灌胃小鼠15 d,各组小鼠外观和行为未见明显异常,但脏器系数、血液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切片等分析表明地上和地下脂溶性提取物对小鼠肝脏有轻中度损伤,地上和地下水溶性提取物及地下脂溶性提取物对小鼠肾脏有轻度损伤。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地上和地下脂溶性提取物含有丰富的黄酮苷元,尤以地上部分含量较高,而多糖和蛋白含量较低;地上和地下水溶性提取物则含有较多多糖和蛋白,黄酮苷元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镰形棘豆 亚急性毒性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Characterization of principal compositions in the roots of Angelica sinensis by HPLC-ESI-MS^n and chemical comparison of its different parts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燕燕 王璐 +3 位作者 刘广学 徐风 尚明英 蔡少青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14年第6期393-402,共10页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Danggui in Chinese, is an importa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rived from the roots of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HPLC-ESI-MSn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t...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Danggui in Chinese, is an importa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rived from the roots of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HPLC-ESI-MSn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the methanol extract ofDanggui. A total of 24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or tentatively characterized based on their UV and mass spectra, containing11 phenolic compounds, 12 phthalides and 1 amino acid. Three dicaffeoylquinic acids, 5-feruoylquinic acid and ferulic acidhexoside were detected in A. sinensis for the first time. According to Chinese medicine theories, the three parts of Danggui(Guitou, Guishen, Guiwei) have different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their substantial evidence has not been clearly elucidatedyet.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different parts of Danggui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establishedHPLC method.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content of tryptophan was getting lower and the contents of low polarity constituentslike phthalides trended to get higher from Guitou to Guiwei. This might partly explain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differentparts of Danggu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elica sinensis Danggui HPLC-ESI-MSn Phenolic compound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原文传递
土荆皮乙酸的代谢产物和代谢途径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鹏 徐曼 +4 位作者 郭洪祝 孙江浩 郭慧 孙士丰 果德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61-1365,共5页
综合运用体内实验和多种体外实验模型,分析了土荆皮乙酸(pseudolaric acid B,PB)的代谢情况。在口服和静脉注射给药实验中,使用HPLC和HPLC-ESI/MSn方法在大鼠血、尿、粪和胆汁样品中都检测到去甲基土荆皮乙酸(土荆皮丙2酸,pseudolaric a... 综合运用体内实验和多种体外实验模型,分析了土荆皮乙酸(pseudolaric acid B,PB)的代谢情况。在口服和静脉注射给药实验中,使用HPLC和HPLC-ESI/MSn方法在大鼠血、尿、粪和胆汁样品中都检测到去甲基土荆皮乙酸(土荆皮丙2酸,pseudolaric acid C2,PC2),各种样品中几乎都检测不到原形药物,PC2是PB特异性的代谢产物。PB在肠内菌抑制大鼠模型中的代谢情况与正常组一致,说明其代谢与肠内菌无关。在人工胃、肠液中分别孵育48 h均无明显变化,说明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都不是主导PB代谢的因素,在胃肠道的pH环境下PB也是稳定的。在体外大鼠肝微粒体孵育模型中,PB仅有极少部分被代谢成为脱甲氧基或脱甲氧基脱羧基的产物,说明其代谢也不是由肝微粒体酶主导的。在体外全血孵育模型中,PB在1 h内被逐渐代谢成PC2,并表现出了与孵育时间相关的动力学特点。由此推测土荆皮乙酸一进入血液就被迅速代谢成PC2,以致于在各种样品中都几乎检测不到原形药。这种快速的代谢应该是通过血浆酯酶对PB的C-19酯键的迅速水解而实现的。本文首次初步阐明了PB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对于明确中药土荆皮的有效物质基础、体内活性形式及其作用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荆皮 土荆皮乙酸 代谢 血浆酯酶 水解 去甲基土荆皮乙酸
原文传递
酸枣仁总黄酮在大鼠尿液和粪便中的代谢与排泄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雷 向诚 +2 位作者 王邠 赵玉英 张庆英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0-343,共4页
目的:研究酸枣仁总黄酮在大鼠尿液和粪便中的代谢与排泄。方法:将SD大鼠灌胃酸枣仁总黄酮提取物后,于不同时间收集尿液和粪便。经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尿液和粪便,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n)法检测尿液和粪便... 目的:研究酸枣仁总黄酮在大鼠尿液和粪便中的代谢与排泄。方法:将SD大鼠灌胃酸枣仁总黄酮提取物后,于不同时间收集尿液和粪便。经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尿液和粪便,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n)法检测尿液和粪便中的原型药和代谢产物。结果:在尿液和粪便中均检测到总黄酮中的主要化合物酸枣仁黄酮碳苷和6″′-阿魏酰酸枣仁黄酮碳苷,并发现一个主要代谢产物酸枣仁黄酮次级碳苷(M1)。结论:酸枣仁总黄酮在大鼠尿液和粪便中主要以原型药酸枣仁黄酮碳苷和6″′-阿魏酰酸枣仁黄酮碳苷的形式排出,少量以代谢产物的形式如酸枣仁黄酮次级碳苷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酸枣仁总黄酮 酸枣仁黄酮碳苷 6″′-阿魏酰酸枣仁黄酮碳苷 高效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原文传递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Rhodiola kirilowii Maxim.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连梅 胡荣 +2 位作者 齐文 邢鹏 傅宏征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11年第2X期154-158,共5页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whole herb of Rhodiola kirilowii(Regl) Maxim.were investigated.The separation of the constituents was achieved b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various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including colum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whole herb of Rhodiola kirilowii(Regl) Maxim.were investigated.The separation of the constituents was achieved b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various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including column chromatography over silica gel,ODS,Sephadex LH-20 and reversed-phase HPLC.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including 1D and 2D NMR spectroscopy.Eleven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and identified as 4-hydroxyphenylethyl-(4'- methoxyphenylethyl)ether(1),1-(2-hydroxy-2-methylbutanoate)-β-D-glucopyranose(2),4-ethoxy-phenylethanol acetate(3),p-hydroxyacetophenone (4),p-hydroxy-benzoic acid ethylester(5),4-hydroxybenzoic acid(6),4-hydroxybenzaldehyde(7),R(-)-mellein (8),stigmasterol(9),4-methoxy-phenylethanol(10),and methylgallate(11).Among them,1 and 2 are new compounds; compounds 3,5,7,8,and 10 were isolated from Rhodiola genus for the first time;and compounds 4,6,9,and 11 were isolated from Rhodiola kirilowii(Regl) Maxim.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diola kirilowii Chemical constituents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