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某社区35岁以上居民吸烟与牙周健康状况关系的调查
1
作者 杨一帆 栾庆先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4-1149,共6页
目的:在北京某社区人群中调查吸烟对牙周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牙周组织健康状况通过自觉症状和临床指标来评价。对北京某社区35岁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一般情况、吸烟情况及刷牙出血等牙周自我评价),记录其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 目的:在北京某社区人群中调查吸烟对牙周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牙周组织健康状况通过自觉症状和临床指标来评价。对北京某社区35岁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一般情况、吸烟情况及刷牙出血等牙周自我评价),记录其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临床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菌斑指数及缺牙数,最终974名个体纳入统计分析。按吸烟与否分组,对牙周自我评价及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吸烟者主述刷牙出血与非吸烟者相比显著减少,而自觉牙齿松动则显著增多(P<0.05);吸烟者与非吸烟者自觉牙龈肿胀与口腔异味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得到吸烟者中有刷牙出血的为非吸烟者的0.565倍,自觉牙齿松动为非吸烟者的1.572倍,PD均值大于3 mm,AL均值大于3 mm及缺牙数大于8颗的风险分别为非吸烟者的2.129倍、1.698倍和1.933倍(P<0.05)。结论:北京该社区人群中,吸烟者与非吸烟者相比虽然自觉刷牙出血更少,但BI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烟者自觉牙齿松动更多,临床检查中吸烟者比非吸烟者牙周组织破坏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牙周指数 诊断性自我评价 牙周疾病 社区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影像技术在牙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刚 钟金晟 胡文杰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439-445,共7页
影像技术是牙周病和种植体周围病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影像技术不仅使牙周病和种植体周围病的检查和诊断越来越快捷、准确,而且在治疗计划的设计和疗效评价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将对数字化影像技... 影像技术是牙周病和种植体周围病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影像技术不仅使牙周病和种植体周围病的检查和诊断越来越快捷、准确,而且在治疗计划的设计和疗效评价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将对数字化影像技术在牙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影像 锥形束CT 牙周病 种植体周围病
原文传递
超声龈下清创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术治疗重度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1
3
作者 闫乐 王宪娥 +6 位作者 詹雅琳 苗莉莉 韩烨 张楚人 岳兆国 胡文杰 侯建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4-70,共7页
目的:比较超声龈下清创术和超声龈下清创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术的临床效果,探讨超声龈下清创术后实施手工根面平整术的临床必要性。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3例重度牙周炎患者,采用... 目的:比较超声龈下清创术和超声龈下清创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术的临床效果,探讨超声龈下清创术后实施手工根面平整术的临床必要性。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3例重度牙周炎患者,采用分口设计的方法,洁治后进行基线检查及随机分组,上、下颌各有一个象限为试验组,单纯采用超声龈下清创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术治疗,另两个象限为对照组,单纯采用超声龈下清创术治疗,每位患者分上、下半口两次完成治疗,间隔1周,在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随访,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和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的变化。结果:基线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D、CAL及BI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试验组PD减少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2.13±1.31)mm vs.(1.79±1.33)mm,P<0.01;3个月:(2.46±1.33)mm vs.(2.17±1.38)mm,P<0.01],试验组CAL减少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1.89±2.03)mm vs.(1.65±1.93)mm,P<0.01;3个月:(2.03±2.05)mm vs.(1.83±1.97)mm,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PD减少量为(2.52±1.40)mm,对照组PD减少量为(2.35±1.37)mm,试验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CAL分别减少了(1.89±2.14)mm和(1.77±2.0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及6个月两组的BI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超声龈下清创术相比,超声龈下清创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术能更有效地降低牙周袋深度及减少临床附着丧失,临床上有必要在超声龈下清创后使用手工器械进行根面平整,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牙周炎 超声龈下清创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术 超声龈下清创术 分口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根形态异常与相关致病基因的关联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建 王宪娥 +5 位作者 吕达 乔敏 张立 孟焕新 徐莉 毛铭馨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3,共8页
目的:探索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eneralize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GAgP)患者牙根形态异常与骨代谢或牙根发育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纳入179例GAgP患者,平均(27.23±5.19)岁,男∶女=67∶112,平均存留牙数(26.80±1.84... 目的:探索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eneralize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GAgP)患者牙根形态异常与骨代谢或牙根发育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纳入179例GAgP患者,平均(27.23±5.19)岁,男∶女=67∶112,平均存留牙数(26.80±1.84)颗。采用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9个与骨代谢和牙根发育相关基因的1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的基因型检测。采用全口根尖片评判牙根形态异常,包括锥根、细长根、冠根比例失调、弯曲根、融合根、后牙根形态异常,分析13个SNPs位点不同基因型根形态异常牙的数量及发生率。结果:GAgP患者根形态异常牙构成比为14.49%(695/4798颗),平均(3.88±3.84)颗。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rs2228570位点的CC、CT、TT基因型患者根形态异常牙数量分别为(4.66±4.10)、(3.71±3.93)和(2.68±2.68)颗,CC基因型和TT基因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P=0.01)。降钙素受体(calcitotin receptor,CTR)基因rs2283002位点CC、CT、TT基因型患者根形态异常数分别为(5.02±3.70)、(3.43±3.95)、(3.05±3.12)颗,CC基因型的根形态异常发病率高于CT和TT基因型(87.86%vs.65.26%和63.64%,P=0.006,adjusted OR=3.71,95%CI:1.45~9.50)。结论:VDR rs2228570及CTR rs2283002位点可能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根形态异常的发生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牙周炎 牙根形态异常 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期妇女牙周状况与骨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朱洁 李建红 +2 位作者 袁婷婷 和璐 梁宇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5-1118,共4页
目的:检查绝经期妇女的牙周状况、颏孔处皮质骨厚度以及全身骨密度的情况,探索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报名招募的方式,选择2017年3月至11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报名的符合条件的50~65岁绝经期妇女98名纳入研究,记录患者的... 目的:检查绝经期妇女的牙周状况、颏孔处皮质骨厚度以及全身骨密度的情况,探索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报名招募的方式,选择2017年3月至11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报名的符合条件的50~65岁绝经期妇女98名纳入研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绝经时间、绝经年龄、体重指数等。检查并记录简化口腔卫生指数、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牙龈退缩、探诊后出血百分比等反映牙周状况的指标;拍摄曲面断层片并在曲断图像中测量下颌骨下缘颏孔处对应的皮质骨厚度。检查者和测量者均通过一致性检验。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左侧髋部和腰椎的骨密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按照T值(测得的骨质密度与年轻白人女性的平均峰值骨量的标准差)分为骨质疏松组(T值<-2.5)和非骨质疏松组(T值≥-2.5),比较两组间的牙周指标和曲面断层片中测量的颏孔处皮质骨厚度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98名受试者中,共检查出骨质疏松者47例,所占比例为47.96%。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间的年龄和绝经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质疏松组的年龄更大[(59.64±4.58)岁vs.(56.94±4.26)岁,P<0.05]、绝经时间更长[(10.17±5.37)年vs.(6.02±4.48)年,P<0.05];绝经年龄和体重指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探诊后出血阳性比例分别为21.43%±17.09%(非骨质疏松组)和29.43%±21.12%(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而简化口腔卫生指数、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牙龈退缩等牙周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颏孔处的皮质骨厚度随着全身骨质密度减低而减少,均值分别为(4.25±0.77)mm(非骨质疏松组)和(3.61±1.04)mm(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绝经期妇女的牙周状况与全身骨质密度间无相关性,但曲面断层片中测得的颏孔处的皮质骨厚度与全身骨密度相关,这提示可利用颌面部影像显示的颌骨皮质骨厚度来推断全身骨密度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期妇女 骨质疏松 牙周炎 皮质骨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体周炎再生治疗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释栋 曹婕 +1 位作者 戴世爱 孟焕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评价植体周炎相关骨缺损进行再生性手术的短期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植体周炎患者9例,受累植体共计10枚,所有纳入植体经影像学检查均有3 mm以上垂直骨缺损,存留2个或以上骨壁,其中3枚植体因修复体存在缺陷,治... 目的:评价植体周炎相关骨缺损进行再生性手术的短期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植体周炎患者9例,受累植体共计10枚,所有纳入植体经影像学检查均有3 mm以上垂直骨缺损,存留2个或以上骨壁,其中3枚植体因修复体存在缺陷,治疗前拆除修复体,更换为愈合基台。常规牙周及植体周非手术治疗后,进行植体周引导性骨再生手术,植体周翻瓣后进行机械清创,彻底清除炎症肉芽组织,用3%过氧化氢溶液充分擦洗植体表面,生理盐水冲洗后,骨缺损内植入骨替代材料,覆盖胶原屏障膜,采用非埋入愈合方式,术后追踪观察6个月,分别比较治疗前和术后6个月的植体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植体周袋底与黏膜边缘之间的距离)和骨水平(bone level,BL,植体周骨缺损最根方与植体颈部平台之间的距离)。结果:所有受累植体基线时最深PD范围6~10 mm,最大BL范围3.2~8.3 mm。相比基线水平,术后6个月植体周平均PD从(6.2±1.4)mm降低为(3.1±0.6)mm,BL平均改善为(3.0±1.5)mm,治疗前后PD和BL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如果将术后6个月无PD≥6 mm位点及探诊出血,且实现1 mm以上骨高度增加作为再生治疗成功的标准,8例患者的9枚植体治疗成功,另有一枚植体因术后6个月PD仍达6 mm,且有明显探诊出血,未达到治疗成功标准。结论:引导性骨再生技术应用于植体周炎骨缺损的再生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短期疗效,长期疗效有待继续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植体周炎 引导性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牙周状况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靳东思奇 廖雁婷 +2 位作者 和璐 孟焕新 李蓬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7-163,共7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牙周状况及特点,指导发现牙周炎高危人群以利于对慢病干预计划的制定。方法从高血压联盟研究所观察的北京市石景山区一队列人群中,选取血糖正常者88人(血糖正常组)、糖尿病前期患者27例(糖尿病前期组)、血糖控... 目的研究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牙周状况及特点,指导发现牙周炎高危人群以利于对慢病干预计划的制定。方法从高血压联盟研究所观察的北京市石景山区一队列人群中,选取血糖正常者88人(血糖正常组)、糖尿病前期患者27例(糖尿病前期组)、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58例(血糖控制好组)和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72例(血糖控制差组)进行牙周临床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出血指数、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临床附着丧失及缺牙数,并应用PCR技术检测其唾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坦纳菌(Tannerella forsythia,Tf)、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直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rectus,Cr)和变黑普氏菌(Prevotella nigrescens,Pn),比较不同血糖状况的4组受检者牙周状况及唾液中牙周致病菌的检出差异。结果4组受检者探诊深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前期组的附着丧失[(2.29±1.35)mm]显著低于血糖控制差组[(3.07±1.45)mm](P=0.04),缺牙数[2.0(7.0)]显著低于血糖控制好组[5.0(9.0),P=0.02]及血糖控制差组[5.0(10.0),P=0.04];糖尿病前期组BOP阳性位点百分比[BOP(+)%][(63.89±20.03)%]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54.51±22.29)%,P=0.04]及血糖控制好组[(53.12±21.77)%](P=0.03)。糖尿病前期组Pg、Tf的检出率(分别为81.5%、96.3%)均显著高于血糖控制差组(分别为54.2%、76.4%)(P=0.02,P=0.01);糖尿病前期组Pg[1.58(4.75)]及Tf相对含量[5.46(7.77)]均显著高于血糖控制差组[Pg:0.60(1.87),P=0.01;Tf:1.63(3.06),P<0.01],其Pn相对含量[0.85(1.68)]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0(1.02),P=0.04]。结论未经干预的糖尿病前期患者牙周致病微生物感染及BOP(+)%重于其他三组,是牙周炎高风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牙周炎 疾病管理 牙周致病菌
原文传递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唇侧牙槽嵴顶位置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毛铭馨 徐莉 +4 位作者 靖无迪 徐筱 侯建霞 李小彤 王晓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直视下评估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唇侧牙槽嵴顶位置,即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到牙槽嵴顶(aleolar crest,AC)距离,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纳入46名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需牙周手术骨增量的患者... 目的:直视下评估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唇侧牙槽嵴顶位置,即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到牙槽嵴顶(aleolar crest,AC)距离,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纳入46名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需牙周手术骨增量的患者,平均年龄23.65岁,男10例、女36例,67个颌位(27个上颌、40个下颌),共400颗牙,其中161颗上前牙(切牙、侧切牙、尖牙各54、53、54颗)和239颗下前牙(切牙、侧切牙、尖牙各79、80、80颗)。术中用Williams牙周探针直视下测量CEJ到AC距离(CEJ-AC),每颗牙测量近中、中央、远中三个位点,并进行多元回归及分析。结果:前牙唇侧CEJ-AC平均为(2.21±1.48)mm;下前牙CEJ-AC平均为(2.54±1.60)mm,大于上前牙(1.72±1.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尖牙CEJ-AC平均为(2.42±1.78)mm,大于中切牙(2.06±1.27)mm或侧切牙(2.16±1.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CEJ-AC平均为(3.04±2.01)mm,大于近中(1.79±0.86)mm或远中(1.81±0.8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CEJ-AC>2 mm的位点的前牙为233颗,占总数58.25%;存在骨开裂的前牙为117颗,占总数29.25%。多元回归显示,年龄、颌位、牙位、位点与牙槽嵴顶位置相关。结论:行唇侧骨增量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牙槽嵴顶位置低于一般人群,去代偿正畸过程中存在牙周风险,年龄大、下颌、尖牙及唇侧中央位点风险尤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Ⅲ类 釉牙骨质界 牙槽嵴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轩艳 蔡宇 +3 位作者 王啸轩 石巧 邱立新 栾庆先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3-749,共7页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引起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8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 knockout,Apo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两...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引起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8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 knockout,Apo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两组:(1)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健康对照组:8只ApoE-/-小鼠,普通饮食+PBS鼠尾静脉注射;(2)P.gingivalis感染组:8只ApoE-/-小鼠,普通饮食+P.gingivalis鼠尾静脉注射。1周3次,隔天1次,共10次。4周后处死,取心脏组织进行油红O染色,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主动脉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P.gingivalis感染组较PBS健康对照组可以显著加重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增加血清中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氧化应激介质8-羟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表达,增加主动脉组织中IL-1β、IL-6、TNF-α、NADPH氧化酶(NADPH oxidase,NOX)-2和NOX-4基因的mRNA水平。P.gingivalis感染后在主动脉组织中观察到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表达有增高趋势。结论:P.gingivalis感染会加速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诱导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P.gingivalis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氧化应激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利多卡因气雾剂在菌斑性龈炎超声洁治中的止痛效果观察
10
作者 李雪 段成钢 +4 位作者 马慧芬 马小伟 王帅 尚校 栾庆先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 评价在菌斑性龈炎超声洁治中应用5.6%利多卡因的止痛效果。方法 将86例菌斑性龈炎做超声洁治的患者,采用随机化的左右半口对照设计,双侧唇(颊)、舌(腭)侧分别进行5.6%利多卡因气雾剂和使用安慰剂治疗,即刻后进行超声洁治。采用视... 目的 评价在菌斑性龈炎超声洁治中应用5.6%利多卡因的止痛效果。方法 将86例菌斑性龈炎做超声洁治的患者,采用随机化的左右半口对照设计,双侧唇(颊)、舌(腭)侧分别进行5.6%利多卡因气雾剂和使用安慰剂治疗,即刻后进行超声洁治。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分分别记录麻醉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利多卡因气雾剂侧显著低于安慰侧VAS评分。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5.6%利多卡因气雾剂在菌斑性龈炎超声洁治中的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气雾剂 菌斑性龈炎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辅助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治疗一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筱 靖无迪 +3 位作者 侯建霞 周彦秋 王晓霞 徐莉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86-690,共5页
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是以牙周组织再生手术为核心,结合骨皮质切开术,实现牙周软硬组织增量,以有效规避正畸-正颌治疗的牙周软硬组织缺陷风险的手术方法。现报道1例通过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辅助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 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是以牙周组织再生手术为核心,结合骨皮质切开术,实现牙周软硬组织增量,以有效规避正畸-正颌治疗的牙周软硬组织缺陷风险的手术方法。现报道1例通过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辅助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治疗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皮质切开术 牙周组织再生 正颌治疗 正畸 牙周软硬组织 骨性Ⅲ类错[牙合]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2018年牙周病和植体周病国际新分类简介 被引量:138
12
作者 孟焕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3-78,共6页
牙周病和植体周病国际分类研讨会于2017年11月9至11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10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者对1999年的牙周病分类进行修订,提出牙周炎的新分类框架,并参照牙周病分类的方案首次制定了植体周病和状况的分类。与会专家还提出了... 牙周病和植体周病国际分类研讨会于2017年11月9至11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10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者对1999年的牙周病分类进行修订,提出牙周炎的新分类框架,并参照牙周病分类的方案首次制定了植体周病和状况的分类。与会专家还提出了病例定义(case definitions),提供了诊断标准以便于临床医师使用。2017年研讨会达成的4篇共识报告和相关领域的19篇综述于2018年6月正式发表在美国牙周学会主办的牙周病学杂志(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和欧洲牙周联盟主办的临床牙周病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特刊上。本文简介了牙周病和植体周病及状况的新分类,并针对1999年分类的主要变化进行重点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疾病 植体周病 国际分类
原文传递
新型胶原基质与游离龈移植术增宽种植区域角化组织效果的短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琪 孟焕新 +4 位作者 宋文莉 李文静 石姝雯 侯建霞 韩劼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9-86,共8页
目的对比新型胶原基质与游离龈移植术增宽种植区域角化组织的短期临床效果,为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行种植修复治疗或种植术后复查且存在种植体颊侧角化... 目的对比新型胶原基质与游离龈移植术增宽种植区域角化组织的短期临床效果,为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行种植修复治疗或种植术后复查且存在种植体颊侧角化组织宽度(the width of keratinized mucosa,KW)<2 mm的患者19例,共32枚种植体。根据术前种植体颊侧KW将患者分为试验组(KW≥0.5 mm)及对照组(KW<0.5 mm),试验组使用胶原基质、对照组采用游离龈移植术(free gingival graft,FGG)分别进行角化组织增量手术。试验组10例患者(3例男性,7例女性),15枚种植体;对照组9例患者(5例男性,4例女性),17枚种植体。术后2周及1、2、3个月复查,记录种植区域或种植体颊侧KW。同时要求患者在术后1周内每日填写术后出血、水肿及疼痛情况调查问卷,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术后3个月内与术前相比种植体颊侧KW均显著增宽(P<0.01),对照组角化组织增宽量(ΔKW)在术后2周及1、2、3个月均高于试验组,除术后2周外,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ΔKW为(3.44±1.64)mm,试验组ΔKW为(2.30±0.82)mm。移植组织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收缩,术后2周内移植组织收缩最快,术后3个月时对照组与试验组的角化组织收缩率分别为(34±25)%和(51±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水肿及疼痛VA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出血VAS评分[M(QR)][0.00(0.41)]显著低于对照组[0.50(1.09)](P<0.01)。术后3个月时试验组移植组织与邻近组织的颜色、质地基本一致,对照组的移植组织与邻近组织可以区分。结论新型胶原基质与游离龈移植术在术后3个月内均能增宽种植区域KW;游离龈移植术在角化组织增量的获得及移植组织收缩率方面均优于胶原基质;使用胶原基质进行角化组织增量手术能简化手术操作步骤,术后出血情况较轻,且移植区域的美学效果优于游离龈移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角化组织 胶原基质 游离龈移植术
原文传递
上颌中切牙外伤后正畸-牙周-修复联合治疗一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舒寒 张豪 +1 位作者 高丽 周彦秋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8-430,共3页
当需减数矫治的患者上颌切牙存住发育异常或因外伤龋坏预后不良时.可选择减数上颌切牙。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收治1例外伤致上领中切牙脱落的安氏Ⅱ类骨性错胎畸形患者,经正畸-牙周-修复联合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 当需减数矫治的患者上颌切牙存住发育异常或因外伤龋坏预后不良时.可选择减数上颌切牙。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收治1例外伤致上领中切牙脱落的安氏Ⅱ类骨性错胎畸形患者,经正畸-牙周-修复联合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治疗 外伤后 正畸科 上颌中切牙 修复 牙周 口腔医学院 上颌切牙
原文传递
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牙周健康及牙周炎患者牙周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62
15
作者 吴季霖 侯建霞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66,共5页
无论是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还是固定托槽矫治进行正畸治疗,都必须在牙周健康的基础上进行,且以不损害牙周组织健康为原则。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因其美观、可摘戴、易清洁的特点深受医师和患者欢迎。有关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牙周组织健康影响的... 无论是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还是固定托槽矫治进行正畸治疗,都必须在牙周健康的基础上进行,且以不损害牙周组织健康为原则。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因其美观、可摘戴、易清洁的特点深受医师和患者欢迎。有关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牙周组织健康影响的研究较多,大部分研究得出的结论较一致:与固定矫治相比,无托槽隐形矫治更有利于患者的牙周健康维护。但仍有部分不同观点认为只要进行充分的菌斑控制,矫治器的种类对牙周健康的影响不大。目前牙周炎患者的隐形矫治相关研究较缺乏,尤其是有关重度牙周炎患者的隐形矫治,现阶段研究多为病例对照研究,各项研究观点并不一致。本文主要综述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牙周健康及牙周炎患者牙周状态的影响,为伴错畸形的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时矫治器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正畸矫正器 无托槽隐形矫治 固定托槽矫治
原文传递
牙槽嵴保存在非牙周炎与牙周炎患牙拔牙位点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赖思煜 侯建霞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6-266,267-270,共5页
随着种植技术的普及应用及其良好的临床效果,临床医师着力探寻可以降低种植治疗的难度及风险,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手术接受度的诊疗策略。牙槽嵴保存技术随之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临床试验也证实牙槽嵴保存技术能有效减缓拔牙术后牙槽... 随着种植技术的普及应用及其良好的临床效果,临床医师着力探寻可以降低种植治疗的难度及风险,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手术接受度的诊疗策略。牙槽嵴保存技术随之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临床试验也证实牙槽嵴保存技术能有效减缓拔牙术后牙槽嵴的吸收,达到维持牙槽嵴体积形态的目的。目前关于牙槽嵴保存的综述都集中在手术术式、材料应用以及相关程序的选择上。本综述针对非牙周炎患牙与牙周炎患牙牙槽嵴保存技术,从组织学和形态学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以期为临床上处理不同拔牙位点牙槽嵴保存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拔牙 牙槽嵴保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