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正畸动态摩擦力测试系统的研发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丁鹏 林久祥 周彦恒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9-323,共5页
目的:设计、开发口腔正畸动态摩擦力测试系统。方法:模拟牙齿移动过程中托槽-弓丝成角的动态变化,建立不同角度下正畸动态摩擦力的测试方法。结果:成功研发了口腔正畸动态摩擦力测试系统,应用该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滑动机制中牙... 目的:设计、开发口腔正畸动态摩擦力测试系统。方法:模拟牙齿移动过程中托槽-弓丝成角的动态变化,建立不同角度下正畸动态摩擦力的测试方法。结果:成功研发了口腔正畸动态摩擦力测试系统,应用该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滑动机制中牙齿的复杂移动,进行一系列有关正畸摩擦力的体外实验研究,测试不同状态下各种弓丝-托槽-结扎方式组合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结论:口腔正畸动态摩擦力测试系统的成功开发和初步应用,为将来进一步开发计算机精确控制下的摩擦力测试高端装置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矫正器 摩擦 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口腔医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22
2
作者 曾祥龙 高雪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5,共6页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 has been the main research area of the Dental Therapy Center for Sleep Apnea,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and Hospital of Stomatology.The basic research in the center inclu...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 has been the main research area of the Dental Therapy Center for Sleep Apnea,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and Hospital of Stomatology.The basic research in the center includs: epidemic survey of OSAHS and snoring in a Beijing population,setting up the cephalometrc and MRI standard of airway and surrounding structures for non-snoring Chinese,aetology exploring OSAHS from views of airway size,craniofacial form,neck circumference and genioglossus muscle activity.Clinically,different dental appliances were developed.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oral appliances for OSAHS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quantitatively.Two and three dimension changes of the airway and surrounding structures,genioglossus muscle activity,as well as snoring loudness following mandible advancing and opening were studied.Besides,research was expended to OSAHS in children recently.Under the support of National Nature Science Foundation 7 PhD and 3 MS students have graduated.More than 60 papers were published domestically and abroad and two awards were received from the Nation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in the past 10 years.This paper is a review of the pas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dental research on OSAH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睡眠呼吸障碍与口腔医学治疗 被引量:16
3
作者 高雪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9-322,共4页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系因儿童上气道狭窄夜间反复阻塞而影响血氧交换。由于夜间缺氧对生长发育的损害,将影响睡眠期间生长激素分泌、脑皮层的休眠及活动,对体格发育、精神行为、学习能力、性格养成均有不利影响...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系因儿童上气道狭窄夜间反复阻塞而影响血氧交换。由于夜间缺氧对生长发育的损害,将影响睡眠期间生长激素分泌、脑皮层的休眠及活动,对体格发育、精神行为、学习能力、性格养成均有不利影响,是医学领域重要的交叉学科内容,但尚存许多研究空白。口腔医学的介入,一方面以口腔医学特殊手段,如头影测量等,开展OSAHS患儿的颅面形态诊断和分析,并能够实现对上气道生长发育的追踪观察;另一方面能够提供多种改善睡眠呼吸、改善因睡眠呼吸障碍导致的牙颌面畸形的治疗手段,较为典型的有下颌前导、横向扩弓和上颌前方牵引。口腔医学对符合条件的OSAHS儿童开展治疗,是对腺体手术疗法的重要补充,纠正睡眠呼吸障碍带来的并发症,此外还可以探讨对成人OSAHS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睡眠呼吸暂停 口腔矫治器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错畸形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5
4
作者 沈潇 施捷 +3 位作者 徐莉 焦剑 路瑞芳 孟焕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6,共7页
目的:评价伴错畸形的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 P)患者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5名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并完成牙周-正畸治疗的Ag P患者,回顾性评价初诊(T0)、正畸治疗前(T1)、正... 目的:评价伴错畸形的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 P)患者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5名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并完成牙周-正畸治疗的Ag P患者,回顾性评价初诊(T0)、正畸治疗前(T1)、正畸治疗完成后(T2)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后出血比率(percentage of sites with bleeding on probing,BOP%),通过根尖片评价正畸前后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alveolar bone height,RBH)的变化及牙根吸收发生状况。结果:(1)在牙周治疗后、正畸治疗前(T1)及正畸治疗完成后(T2),PD、BI、BOP%以及PD>3 mm位点的百分比均有显著降低(P<0.001)。(2)T0时全口RBH均值为68.37%±15.60%,牙周-正畸治疗后RBH为70.27%±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上切牙[T0为58.79%±16.71%,T2为65.54%(55.74%,78.13%)]、上尖牙[T0为77.62%(66.06%,87.17%),T2为79.57%(69.75%,86.52%)]及上磨牙[T0为74.30%(61.69%,84.45%),T2为76.76%(68.12%,85.09%)]在正畸治疗后RBH增高明显(P<0.05)。(3)正畸治疗后人均有23.94%±13.45%的牙发生牙根吸收,其中以下切牙及上切牙的发生率最高,总发生率分别为68.48%和65.31%。结论:伴错畸形的Ag P患者,在规范的牙周治疗后,正畸治疗不会引起牙周炎症加重或牙槽骨吸收;约2/3的上、下切牙可发生轻度的牙根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牙周炎 正畸学 矫正 牙槽骨质丢失 牙根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氟制剂预防正畸治疗中釉质脱矿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孙翔宇 袁超 +5 位作者 丁鹏 刘磊 荣文笙 郑树国 徐韬 司燕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4-727,共4页
正畸治疗过程中,粘接托槽处的牙釉质脱矿是正畸治疗过程中的主要的医源性损害之一,受到广泛的关注。在一般情况下,唾液的冲刷、口腔内黏膜及舌对牙列、牙龈的机械作用的结合使得正常的口腔生理结构具有一定的自洁作用,但在正畸治疗过程... 正畸治疗过程中,粘接托槽处的牙釉质脱矿是正畸治疗过程中的主要的医源性损害之一,受到广泛的关注。在一般情况下,唾液的冲刷、口腔内黏膜及舌对牙列、牙龈的机械作用的结合使得正常的口腔生理结构具有一定的自洁作用,但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因为佩戴固定矫治器使得这一生理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釉质 牙失矿质 氟化物 正畸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拔除下颌第二双尖牙对下颌第三磨牙角度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冯光耀 邹冰爽 +3 位作者 高雪梅 曾祥龙 王秀婧 阎燕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比较下颌第二双尖牙拔除和非拔牙的正畸病例中,发育中的下颌第三磨牙角度的变化,以确定下颌第二双尖牙拔除是否有利于下颌第三磨牙角度的改善,从而有利于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方法:从近3年已完成正畸治疗的患者中(采用直丝弓矫治技... 目的:比较下颌第二双尖牙拔除和非拔牙的正畸病例中,发育中的下颌第三磨牙角度的变化,以确定下颌第二双尖牙拔除是否有利于下颌第三磨牙角度的改善,从而有利于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方法:从近3年已完成正畸治疗的患者中(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选取93名,分为两组,第一组为45名下颌第二双尖牙拔除者,第二组为48名非拔牙矫治病例,治疗前、后均已常规拍摄曲面断层片,然后测量并比较治疗前、后下颌第三磨牙相对于参考平面的角度改变。结果:拔牙组与非拔牙组患者矫治前后下颌第三磨牙角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拔牙组右侧下颌第三磨牙角度变化(5.9±2.5)度,拔牙组左侧下颌第三磨牙角度变化(8.0±3.4)度,非拔牙组右侧下颌第三磨牙角度变化(1.8±2.4)度,非拔牙组左侧下颌第三磨牙角度变化(1.5±2.1)度。与非拔牙组相比,拔牙组患者下颌第三磨牙角度变化量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拔除下颌第二双尖牙对下颌第三磨牙的角度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拔牙 双尖牙 磨牙 第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光扫描对骨性Ⅲ类错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软组织三维变化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11
7
作者 彭菊香 江久汇 +4 位作者 赵一姣 王勇 李泽 王柠柠 冯智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3,共6页
目的:应用结构光扫描对骨性Ⅲ类错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患者手术前后软组织三维方向的变化进行初步评价。方法:8例成人骨性Ⅲ类错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7.08±4.42)岁,正颌外科手术术式均为上颌Le For... 目的:应用结构光扫描对骨性Ⅲ类错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患者手术前后软组织三维方向的变化进行初步评价。方法:8例成人骨性Ⅲ类错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7.08±4.42)岁,正颌外科手术术式均为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切骨术+颏部成型术,分别在术前2周、术后6个月对面部进行结构光扫描,获得患者面部三维图像,测量术前和术后软组织三维标志点的变化以及线距、角度变化,并且对软组织体积变化做出初步评价。结果:标志点水平向变化不大,变化主要集中在垂直向和前后向,线距和角度的变化也主要在唇部;颏部的体积变化显著,其次为上颌,最后是额面部。结论:骨性Ⅲ类患者接受双颌手术后,面部软组织三维方向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垂直方向和矢状方向;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作为面部软组织扫描的一种技术,相对于二维来说,能从整体上较直观、准确地观察和监测颌面部软组织在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过程的三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Ⅲ类 成像 三维 面部 结构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临界病例拔牙与非拔牙治疗其硬组织变化的长期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妍 黄微 许天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3-638,共6页
目的:对比正畸临界病例采用拔牙与非拔牙治疗其硬组织的长期变化。方法:由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5位具有副高职称的医师对一批正畸病例进行拔牙或不拔牙或临界的判断,判断得到治疗资料完整的临界病例54例。追踪随访治疗结束至少2年病例... 目的:对比正畸临界病例采用拔牙与非拔牙治疗其硬组织的长期变化。方法:由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5位具有副高职称的医师对一批正畸病例进行拔牙或不拔牙或临界的判断,判断得到治疗资料完整的临界病例54例。追踪随访治疗结束至少2年病例,共获得21例,其中拔牙组8例,非拔牙组13例。对样本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的头颅侧位片进行计算机定点测量。结果:拔牙组随访阶段骨骼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向上SNB、SNPg角增大,垂直向上MP/SN减小,ArGo/ANSMe增大;上切牙唇向回复,U1/PP、U1/NA、U1-AP增大(P<0.05),但覆盖无明显回复。非拔牙组随访阶段骨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下切牙舌向回复,L1/MP减小,且覆盖有所增大(P<0.05)。两组对比,治疗前骨骼和牙齿指标中仅MP/SN、ArGoG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时上下切牙倾斜度及唇舌向位置(L1/NB、L1-NB、L1-AP、U1-AP、U1/L1)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时仅非拔牙组的L1/MP明显大于拔牙组(P<0.05)。结论:临界病例拔牙组与非拔牙组在随访阶段前牙均表现出一定的回复趋势,从而使治疗对两组造成的差异逐渐缩小。但拔牙组表现出下颌骨逆时针旋转的骨性变化,从而覆盖保持稳定;非拔牙组下切牙少量舌向回复且无骨骼变化,覆盖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矫正 拔牙 测颅法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正畸专家对错畸形严重程度的主观判断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思琦 沈刚 +7 位作者 白丁 周洪 厉松 陈文静 王大为 李巍然 耿直 许天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正畸专家主观判断错畸形严重程度的一致性。方法:从参与中国正畸疗效评价标准研究的6所院校所提供的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完成正畸治疗的2 383例病例中以院校来源和安氏分类作为分层因素随机抽取120例病例,由全国69位正畸... 目的:分析中国正畸专家主观判断错畸形严重程度的一致性。方法:从参与中国正畸疗效评价标准研究的6所院校所提供的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完成正畸治疗的2 383例病例中以院校来源和安氏分类作为分层因素随机抽取120例病例,由全国69位正畸专家,根据病例治疗前的模型、头颅侧位片、面像、曲面断层片和病历基本资料主观判断每例错畸形的严重程度,选取轻度、中等偏轻、中等、中等偏重和重度5个严重程度级别之一作为每例的判断结果,并对主观判断结果进行专家自身可靠性和专家之间评价一致性的分析。结果:采用加权Kappa检验分析专家自身可靠性,8.33%的专家自身一致性达到极好水平(Kappa≥0.81);78.33%的专家自身一致性达到好及以上水平(Kappa≥0.61);96.67%的专家自身一致性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Kappa≥0.41)。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分析专家之间评价一致性(r=0.989,P<0.01),专家之间评价一致性非常好。结论:中国正畸专家依据病例治疗前的模型、头颅侧位片、面像、曲面断层片和病例基本信息对错畸形严重程度进行主观判断的专家自身可靠性好,且专家之间评价一致性高,这为建立错畸形严重程度的客观分级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 疾病严重程度 判断 可重复性 结果 正畸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稳定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秀婧 张怡美 周彦恒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6-92,共7页
目的:测量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经过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及治疗结束3~12年软、硬组织的变化,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颌面部组织的长期稳定性。方法:回顾2000年1月1日至2009年1月1日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 目的:测量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经过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及治疗结束3~12年软、硬组织的变化,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颌面部组织的长期稳定性。方法:回顾2000年1月1日至2009年1月1日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患者22例,收集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结束时及3~12年随访复诊的头颅侧位片,测量各牙性硬组织、骨性硬组织及软组织变化的项目。利用SPSS 17. 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比较联合治疗术后3~12年和治疗结束时的牙性硬组织变化如下:上中切牙-SN角由110. 98°±6. 77°减少为109. 21°±5. 80°(P=0. 005),上中切牙-NA角由28. 31°±6. 80°减少为26. 49°±6. 18°(P=0. 002),上下切牙角由123. 51°±8. 14°增大为125. 7°±10. 01°(P=0. 035),其余牙性硬组织项目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联合治疗后3~12年相比联合治疗结束时,患者的上前牙有直立趋势。骨性硬组织变化中全面高由124. 98°±11. 98°减少为122. 4°±11. 05°(P=0. 024),其余骨性硬组织项目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治疗后3~12年骨性硬组织具有相对稳定性。比较联合治疗术后3~12年和治疗结束时的软组织测量值,上唇凸点至EP平面距离由(-2. 78±2. 20) mm减少为(-3. 29±2. 44) mm (P=0. 02),H角由8. 27°±3. 71°减少为7. 32°±3. 83°(P=0. 006),其余软组织项目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唇和颏部软组织变化表现为上唇少量回缩和颏部形态的少量改变。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3~12年牙性硬组织、骨性硬组织及软组织改变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上颌后缩 下颌前突 正颌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唇腭裂正畸治疗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巍然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唇腭裂目前是我国位列第一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畸形累及唇、鼻、齿槽、硬腭及软腭,损害患者的呼吸、吮吸、吞咽、咀嚼和发音功能,由于先天组织缺损、生长发育缺陷及手术创伤等常产生严重的颌面发育畸形,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唇腭... 唇腭裂目前是我国位列第一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畸形累及唇、鼻、齿槽、硬腭及软腭,损害患者的呼吸、吮吸、吞咽、咀嚼和发音功能,由于先天组织缺损、生长发育缺陷及手术创伤等常产生严重的颌面发育畸形,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唇腭裂的多学科治疗已经广泛开展几十年,不同的唇腭裂治疗中心在治疗程序和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但是多年来各中心仍在不断探索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腭裂 正畸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口腔正畸学科发展巡礼 被引量:8
12
作者 林久祥 许天民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37-538,共2页
2006年11月19—21日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承办、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协办的全国第二届两岸四地口腔正畸学术研讨会在南京顺利召开。各地学者汇聚一堂,为口腔正畸学的发展描绘... 2006年11月19—21日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承办、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协办的全国第二届两岸四地口腔正畸学术研讨会在南京顺利召开。各地学者汇聚一堂,为口腔正畸学的发展描绘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学科 南京医科大学 中华口腔医学会 口腔医学院 中国 专业委员会 学术研讨会 两岸四地
原文传递
口腔正畸治疗要点 Ⅳ.正畸治疗中的口腔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 被引量:44
13
作者 胡炜 傅民魁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13-315,共3页
关键词 口腔正畸治疗 口腔健康教育 卫生保健 牙周组织损害 固定矫治器 口腔卫生维护 矫治技术 正畸医师 釉质脱矿 口腔正畸学
原文传递
3种生成大视野锥形束CT数据正中矢状面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斯维 黎敏 +3 位作者 杨慧芳 赵一姣 王勇 刘怡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0-335,共6页
目的:比较迭代最近点法(interactive closet point,ICP)、普氏分析法(Procrustes analysis,PA)和点构法在确定大视野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正中矢状面(mid-sagittal plane,MSP)的准确性,为大视野锥形束CT空... 目的:比较迭代最近点法(interactive closet point,ICP)、普氏分析法(Procrustes analysis,PA)和点构法在确定大视野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正中矢状面(mid-sagittal plane,MSP)的准确性,为大视野锥形束CT空间坐标系的建立和对称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0名面部基本对称正畸患者进行大视野锥形束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保存输出,在Mimics10.0下完成数据分割获取数字化三维头颅,将所生成数字化头颅数据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 2012,对原始数据进行左右镜像,将原始和镜像后的三维头颅数据分别以ICP和PA进行配准,分别求得颅面结构正中矢状参考平面S1、S2。点构法是在In Vivo Dental 5.0软件下以蝶鞍点(sella,S)、鼻根点(nasion,N)、颅底点(basion,Ba)3点确定正中矢状参考平面S3,分别测量计算9对对称解剖标志点到上述3个参考平面的距离差值的绝对值,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种方法生成正中矢状面的差异,并以LSD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在正位截图下观察,3种方法生成的正中矢状参考平面均可用于临床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3种生成正中矢状参考平面的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32,P=0.001),LSD检验显示迭代最近点算法与点构法生成M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普氏分析算法与点构法生成M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大视野锥形束CT数据,基于迭代最近点算法和普式分析算法计算可构建三维头颅的正中矢状参考平面,对于面部基本对称个体,迭代最近点算法与传统点构法所生成正中矢状参考平面无明显差异,具有临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矢状面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正畸治疗要点Ⅱ. 正畸治疗中的支抗与支抗控制 被引量:20
15
作者 胡炜 傅民魁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8-190,共3页
关键词 口腔正畸治疗 支抗控制 反作用力 临床矫治 矫治力 牙齿 结构
原文传递
基于正常中国人牙齿特征的直丝弓矫治器的设计开发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琳 高雪梅 曾祥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6-830,共5页
目的:设计开发基于正常中国人牙齿数据的直丝弓矫治器,并将其应用于临床病例的矫治。方法: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对67名正常中国人牙齿形态和位置的研究结果为基础,设计开发直丝弓矫治器(Z1矫治器)。将Z1矫治器应用于临床病例... 目的:设计开发基于正常中国人牙齿数据的直丝弓矫治器,并将其应用于临床病例的矫治。方法: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对67名正常中国人牙齿形态和位置的研究结果为基础,设计开发直丝弓矫治器(Z1矫治器)。将Z1矫治器应用于临床病例的矫治,对其矫治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已应用Z1矫治器完成30例非拔牙病例与16例拔牙病例的矫治,总体矫治效果良好。结论:Z1矫治器可以应用于国人错病例的矫治;但前牙部位的托槽底较厚,有必要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丝弓矫治器 中国人 正常[牙合] 设计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错畸形数字化诊断模板及标志点自动识别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冰 许天民 林久祥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3-989,共7页
为了给计算机自动识别诊断提供模板参考并初步尝试计算机自动识别,将2249例错畸形样本进行聚类和判别分析,以60个标志点的坐标值作为分类变量,形成21个数字化诊断模板,总判别准确率和交互验证准确率分别达到89.1%和85.0%。采用判别方... 为了给计算机自动识别诊断提供模板参考并初步尝试计算机自动识别,将2249例错畸形样本进行聚类和判别分析,以60个标志点的坐标值作为分类变量,形成21个数字化诊断模板,总判别准确率和交互验证准确率分别达到89.1%和85.0%。采用判别方程或者模板特征对新样本进行分类,并为正畸临床诊断、疗效评价和预测提供参考。采用模板匹配的方法对10例新样本的23个标志点进行初步计算机自动识别研究,其中11个标志点的识别误差小于2 mm,能够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诊断模板 聚类和判别分析 X线头影测量技术 自动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正畸临床摄影技术要点和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贾培增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389-393,共5页
影像资料是口腔正畸不可或缺的临床资料,与牙模型以及X线片一样已在正畸医生的临床工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口腔正畸学科是口腔学科中较早引入临床摄影的,这与口腔正畸不仅关注牙齿排列与咬合关系,而且在矫治设计与临床治疗中同样重... 影像资料是口腔正畸不可或缺的临床资料,与牙模型以及X线片一样已在正畸医生的临床工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口腔正畸学科是口腔学科中较早引入临床摄影的,这与口腔正畸不仅关注牙齿排列与咬合关系,而且在矫治设计与临床治疗中同样重视患者面部的美学特征密切相关。并且建立了比较公认的摄影内容和摄影技术。本文讨论了口腔正畸学科临床摄影的内容、特点、一般规律、规范性要求,以及与其他学科在摄影方面的不同之处,并且详细介绍了正畸患者面像和像摄影的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 正畸 面像
原文传递
口腔正畸治疗要点 Ⅲ.正畸诊疗中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19
作者 贾绮林 傅民魁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0-251,共2页
关键词 口腔正畸治疗 正畸诊疗 危险因素 忽视 正畸医师 高危因素 教育背景 治疗水平 外科手术 风险
原文传递
口腔正畸治疗要点Ⅰ.正畸治疗的诊断分析与矫治设计
20
作者 李巍然 傅民魁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123,共3页
口腔正畸治疗的诊断分析、矫治设计以及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各种不同的矫治技术,不论是方丝弓矫治技术、直丝弓矫治技术,还是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建立在相同的矫治基础上,如矫治中的支抗设计和矫治牙... 口腔正畸治疗的诊断分析、矫治设计以及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各种不同的矫治技术,不论是方丝弓矫治技术、直丝弓矫治技术,还是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建立在相同的矫治基础上,如矫治中的支抗设计和矫治牙移动的控制等方面。而要取得矫治成功,必须能掌握和应用这些基本内容。即将陆续发表的口腔正畸系列讲座主要介绍这些方面的内容。讲座的作者都是具有丰富的教学、临床经验的医师,希望能给读者带来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治疗 矫治设计 诊断分析 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 直丝弓矫治技术 系列讲座 矫治牙移动 支抗设计 临床经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