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种植修复与咬合 被引量:25
1
作者 马斐斐 胡秀莲 林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23,共3页
本文对种植体与天然牙生物力学不同特点、种植体稳定性与咬合因素的关系、种植修复的咬合设计及咬合测量方法进行综述,并提示临床应用口腔种植体应注意咬合相关问题。
关键词 咬合 种植修复 种植体 生物力学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短种植体临床效果五-十年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吴茴 林野 +2 位作者 邱立新 李健慧 邸萍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9年第2期38-38,共1页
目的:短种植体具有常规长度种植体所无法替代的优点,但其长期效果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即通过评估短种植体修复后五至十年的临床效果,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8年8月至2004年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中心共有49位患者植入... 目的:短种植体具有常规长度种植体所无法替代的优点,但其长期效果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即通过评估短种植体修复后五至十年的临床效果,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8年8月至2004年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中心共有49位患者植入短种植体共83枚。选取其中临床及X线片检查均满5年及以上共20位患者的38枚种植体,采用Zarb种植体成功标准及Wheeler存留标准评估短种植体的成功率及存留率。结果:38枚种植体中固定修复34枚,活动修复4枚,其中有1枚于种植修复7年后脱落,成功率和存留率分别为94.7%和97.4%。结论:短种植体5年成功率及存留率高,接近常规长度种植体,并可避免植骨手术,减轻病人的创伤及痛苦,修复后使用良好,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种植体 常规 长度 患者 存留率 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修复口腔种植美学区域中种植体与天然牙间的“黑三角” 被引量:8
3
作者 崔宏燕 李健慧 +2 位作者 邸萍 王涛 林野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9年第2期8-9,共2页
目的:如何关闭口腔种植前牙美学区域种植体与天然牙间的"黑三角"一直困扰着从事口腔种植工作的外科医生,修复医生和技师,结合我院种植科的7例病例,探讨应用全瓷贴面技术关闭口腔种植美学区"黑三角"的临床效果、技... 目的:如何关闭口腔种植前牙美学区域种植体与天然牙间的"黑三角"一直困扰着从事口腔种植工作的外科医生,修复医生和技师,结合我院种植科的7例病例,探讨应用全瓷贴面技术关闭口腔种植美学区"黑三角"的临床效果、技术特点、存在的问题。材料与方法:我科室自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期间为7例上颌前牙区缺损的患者植入8颗种植体,对与种植体相邻的12颗天然牙冠的颈部,应用IVOCLAR Empress-2铸瓷技术,制作全瓷小贴面,贴面边缘与天然牙冠紧密贴合并移行,根据天然牙冠颈部颜色对贴面进行染色。临床采用树脂粘接技术进行粘接。结果:种植体颈部与天然牙冠颈部间的三角间隙进行关闭自然。临床检查修复体边缘密合,修复体的色泽自然,与天然牙协调。种植体周软组织无牙龈阴影,无炎症,随访中贴面无崩脱。结论:应用全瓷贴面技术关闭口腔种植美学区中种植体与天然牙间的"黑三角"近期效果明显,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tal implants black triangle full creamic vene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即刻种植的思考 被引量:17
4
作者 施斌 赖红昌 +10 位作者 陈卓凡 黄宝鑫 邸萍 林野 张宇 蒋析 崔宏燕 温海娜 易纯 满毅 马丽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55-261,共7页
人体的奥秘被不断探索和发现,这就使医疗理念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技术与材料的进步,医生们试图为患者提供更趋于理想的治疗方案。即刻种植,即在拔牙的同时植入种植体,可以缩短患者的缺牙时间,是一项兼具魅力与挑战的工作。目前,关于即... 人体的奥秘被不断探索和发现,这就使医疗理念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技术与材料的进步,医生们试图为患者提供更趋于理想的治疗方案。即刻种植,即在拔牙的同时植入种植体,可以缩短患者的缺牙时间,是一项兼具魅力与挑战的工作。目前,关于即刻种植的适应证、治疗方案和效果仍有争议。那么,国内的种植医生是如何考虑即刻种植适应证的选择的,相应的治疗方案又是怎样的?本期争鸣栏目特别邀请了5位口腔种植领域的专家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治疗方案 医疗理念 口腔种植 适应证 种植体 患者 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l-on-4”种植即刻固定修复后下颌骨生物学改建模式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贾胜男 邸萍 林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57-961,共5页
目的:“All-on-4”种植即刻固定修复后下颌骨生物学改建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影像学研究,并分析生物力学改变。方法:纳入30例下颌行“All-on-4”种植即刻固定修复并随访1年以上的患者,于修复完成后及每年随访时拍摄曲面体层片。采用二维... 目的:“All-on-4”种植即刻固定修复后下颌骨生物学改建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影像学研究,并分析生物力学改变。方法:纳入30例下颌行“All-on-4”种植即刻固定修复并随访1年以上的患者,于修复完成后及每年随访时拍摄曲面体层片。采用二维影像学评价方法,在曲面体层片上依据下颌骨解剖标志点及植入种植体在下颌骨上定位7个测量点,并逐一测量下颌骨的垂直高度,分别代表:M(中线处),ML/MR(同侧近远中种植体之间),L1/R1(磨牙区),L2/R2(磨牙后区),计算下颌不同位置剩余牙槽骨的年吸收率。对患者年龄、性别、下颌骨原始高度、咬合力等可能影响下颌骨改建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L、M、MR处垂直骨高度少量降低[ML:(-0.02±0.33)mm/年;M:(-0.15±0.27)mm/年;MR:(-0.02±0.22)mm/年];L1/R1处垂直骨高度增长[L1:(0.25±0.57)mm/年,R1:(0.21±0.61)mm/年];L2/R2处垂直骨高度少量增长[L2:(0.07±0.58)mm/年,R2:(0.01±0.52)mm/年]。此外,应用相关性分析,对颌牙的咬合力与L1/R1牙槽骨垂直高度变化正相关(P<0.05)。结论:“All-on-4”种植即刻固定修复方式改变了下颌无牙颌剩余牙槽骨吸收改建的过程与模式,颏孔间植入种植体即刻固定修复方式降低了下颌颏孔间剩余牙槽骨的吸收速率,而下颌骨磨牙区有垂直骨高度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吸收 牙种植体 植入物支持义齿 All-on-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病患者种植修复的美学问题初探 被引量:7
6
作者 林野 邱立新 +4 位作者 胡秀莲 李健慧 邸萍 陈波 崔宏燕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01-102,共2页
牙周病患者的种植美学问题是国际性难题。慢性牙周病患者因炎症导致牙槽骨的水平骨吸收,造成相邻牙尖乳头失去支持、发生退缩,必然出现牙间隙增大、牙冠变长、牙根暴露、牙齿松动。此时若缺牙在前牙区,选择种植修复,则种植修复的美学效... 牙周病患者的种植美学问题是国际性难题。慢性牙周病患者因炎症导致牙槽骨的水平骨吸收,造成相邻牙尖乳头失去支持、发生退缩,必然出现牙间隙增大、牙冠变长、牙根暴露、牙齿松动。此时若缺牙在前牙区,选择种植修复,则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难度极大。另一种情况是,当长年牙周病未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病 种植修复 种植美学 患者 牙根暴露 牙齿松动 美学效果 国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的种植修复方式对无牙颌剩余牙槽骨改建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贾胜男 林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98-601,共4页
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无牙颌患者行全牙弓种植修复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不同的种植修复方式对无牙颌剩余牙槽骨改建模式的不同影响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无牙颌剩余牙槽骨改建模式的差异也会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于种植修复方式的选择。... 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无牙颌患者行全牙弓种植修复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不同的种植修复方式对无牙颌剩余牙槽骨改建模式的不同影响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无牙颌剩余牙槽骨改建模式的差异也会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于种植修复方式的选择。本文通过回顾既往文献,就拔牙后剩余牙槽骨的吸收变化,以及不同种植修复方式对无牙颌剩余牙槽骨改建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吸收 牙种植体 植入物支持义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与对接连接种植体修复牙列缺损的前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倩 林野 +9 位作者 邱立新 李健慧 邸萍 陈波 胡秀莲 张宇 王莺 崔宏燕 王涛 于海燕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9年第2期45-46,共2页
目的:评估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和对接连接种植体种植修复的近期临床效果和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变化。材料和方法:2007年4月至2007年9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就诊的双侧后牙区牙列缺损患者25例,患者双侧同名牙位上分别种植平台转换... 目的:评估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和对接连接种植体种植修复的近期临床效果和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变化。材料和方法:2007年4月至2007年9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就诊的双侧后牙区牙列缺损患者25例,患者双侧同名牙位上分别种植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Ankylos种植体)和对接连接种植体(NobelSpeedy种植体),共31对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配对比较研究。种植体负载3、6和12个月时复诊,临床检查包括有无并发症,mPI、mBI和PD。在种植体植入术后即刻、修复完成即刻、负载3、6和12个月时行X线检查,测量种植体边缘骨水平、计算边缘骨丧失量。比较同一患者口内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和对接连接种植体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结果。另以接受对接连接种植体植入的12例患者功能负重时间达2年的30枚种植体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中对接连接种植体负载1年时的X线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在SPSS14.0软件平台上应用配对t检验、方差分析、Wilcoxon符号秩检验、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至功能负载12个月复查时,全部25例患者的31枚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和31枚对接连接种植体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应用平台转换技术和对接连接种植体功能负载12个月时种植体PD为2.2±0.4mm和2.6±0.4mm,P<0.05。两种种植体功能负载12个月内mPI和mBI无显著性差异。至功能负载12个月复查时,全部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体周围未见透射影。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负载前、功能负载3、6个月和12个月时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分别为0.51±0.43mm,0.07±0.06mm,-0.03±0.29mm和-0.12±0.31mm,对接连接种植体边缘骨吸收为1.26±0.46mm,0.27±0.13mm,0.42±0.26mm和0.50±0.29mm,P<0.05。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功能负载12个月时边缘骨水平接近种植体平台(-0.15±0.58mm),对接连接种植体边缘骨水平低于种植体平台(1.89±0.32mm),P<0.01。两种种植体负载前边缘骨吸收量均显著大于负载后12个月内骨吸收量,P<0.01。对接连接种植体功能负重2年后边缘骨水平低于种植体平台1.83±0.35mm,边缘骨吸收量为0.58±0.34mm,与负载1年组对接连接种植体的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中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和对接连接种植体至功能负载1年临床效果满意。功能负载1年内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小于对接连接种植体,边缘骨水平稳定在接近种植体平台的水平。传统对接连接种植体负重1年内发生渐进性骨吸收,负重1年后种植体边缘骨水平趋于稳定。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和对接连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还需长期追踪观察,平台转换技术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影响的生物学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功能 平台转换 牙列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种植体骨感知现象外周神经机制的电生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朱一博 林野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41-141,共1页
目的:研究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是否存在功能性神经感受器,并探讨种植体外周神经反馈通路重建的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比格犬3只,拔除双侧下颌3颗前磨牙及1颗磨牙,即刻或延期植入共27颗种植体,完成修复后负重3~6个月.采用肌电图仪行电... 目的:研究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是否存在功能性神经感受器,并探讨种植体外周神经反馈通路重建的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比格犬3只,拔除双侧下颌3颗前磨牙及1颗磨牙,即刻或延期植入共27颗种植体,完成修复后负重3~6个月.采用肌电图仪行电生理实验,分别给予各实验组种植体以电刺激,在下牙槽神经附近记录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nerve action porential,SNAP)的潜伏期和波幅,以同侧下颌尖牙为对照.结果:种植体及天然牙受到电刺激时,均可记录到SNAP.天然牙SNAP波幅为44.04±6.23μV,明显高于各实验组种植体SNAP波幅18.37±4.62μV(P<0.01);天然牙与各实验组种植体之间SNAP潜伏期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存在功能性神经感受器,其数量少于天然牙;种植手术方式及负重时间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神经反馈通路的重建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骨感知 动作电位 潜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Ⅳ期B/C级牙周炎患者全牙弓即刻种植修复骨吸收的长期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莎 林野 +3 位作者 邸萍 张宇 蒋析 邵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2-496,共5页
目的:探讨全牙弓种植即刻修复技术在具有高感染和持续性骨吸收风险的IV期B/C级牙周炎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与长期边缘骨吸收情况。方法:纳入109例IV期B/C级牙周炎患者,完成基于All-on-4理念的全牙弓拔牙后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治疗,进行1~10... 目的:探讨全牙弓种植即刻修复技术在具有高感染和持续性骨吸收风险的IV期B/C级牙周炎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与长期边缘骨吸收情况。方法:纳入109例IV期B/C级牙周炎患者,完成基于All-on-4理念的全牙弓拔牙后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治疗,进行1~10年的随访。术后即刻及随后每年拍摄曲面体层片,测量边缘骨吸收值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09例患者中,共103例患者完成定期随访,其中78例IV期B级牙周炎患者,25例IV期C级。共496枚种植体植入124个颌骨。种植体1、5、10年累积存留率为98.6%,97.5%,97.0%。平均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在1、5、10年后为(0.8±0.3)、(1.1±0.4)、(1.3±0.4)mm。B级牙周炎组和C级牙周炎组种植体的边缘骨吸收无显著性差异(P>0.05)。直立种植体与倾斜种植体的边缘骨吸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牙弓即刻种植修复技术治疗IV期广泛型B/C级牙周炎患者1~10年的随访中,未观察到炎症易感倾向和边缘骨持续性吸收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即刻修复 全牙弓种植修复 All-on-4 IV期B/C级牙周炎 边缘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椅旁数字化系统在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魏冬豪 田杰华 邸萍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7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前,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e,CAD/CAM)技术的数字化修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多种口腔修复体已可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工制作。随着种植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近年已有部分使用... 目前,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e,CAD/CAM)技术的数字化修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多种口腔修复体已可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工制作。随着种植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近年已有部分使用椅旁CAD/CAM数字化技术进行种植修复的报道。椅旁数字化修复系统以天然牙修复起步,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而将椅旁数字化技术用于种植修复则是近年来国际种植专业研究的热点,种植修复体的椅旁数字化实现同样是数字化加工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本文就椅旁数字化种植修复历史、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CAM 种植修复 椅旁数字化修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前牙牙列缺损种植前外置法植骨技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5
12
作者 贵立君 谢娜 +1 位作者 胡秀莲 林野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20-223,共4页
目的:外置法植骨技术已成为种植修复前重建重度缺损牙槽骨的重要技术,本研究旨在探讨下颌骨外斜线取骨植骨种植外科护理技术要点,护理管理流程,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36例上颌牙列缺损伴重度骨缺损患者种植... 目的:外置法植骨技术已成为种植修复前重建重度缺损牙槽骨的重要技术,本研究旨在探讨下颌骨外斜线取骨植骨种植外科护理技术要点,护理管理流程,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36例上颌牙列缺损伴重度骨缺损患者种植前行下颌骨外斜线取骨外置法植骨手术。所有病例均采用口腔种植专业围手术期无菌护理管理及口腔种植护理技术,并进行相应的无菌测试检测及护理效果评估。结果:36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为19例),进行下颌骨外斜线取骨植骨种植技术,共植入53枚种植体,愈合期间植骨感染、植骨块部分脱落2例,此2例患者在种植体植入同期行引导骨再生技术重建缺失的骨量,截止到最后一次复查无种植体感染脱落,无交叉感染发生。每月定期无菌检测结果提示整个手术流程细菌菌落培养结果符合国家标准。护理效果评估结果提示33例患者对整个护理程序非常满意,3例满意。结论:专业的护理配合技术与手术管理是外置法植骨种植手术成功的保障,且专业化的护理技术与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保障治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牙 骨吸收 种植 护理 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上颌窦假性囊肿穿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率 陈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评估在保留上颌窦假性囊肿的条件下,进行穿牙槽嵴顶入路的上颌窦底提升的临床效果。方法:14例患者接受保留上颌窦假性囊肿的穿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共植入15枚种植体。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拍摄CB... 目的:评估在保留上颌窦假性囊肿的条件下,进行穿牙槽嵴顶入路的上颌窦底提升的临床效果。方法:14例患者接受保留上颌窦假性囊肿的穿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共植入15枚种植体。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拍摄CBCT,测量植骨区骨量变化及上颌窦假性囊肿变化。结果:全部手术中无囊肿破裂和上颌窦黏膜穿孔,愈合期种植体骨结合良好,随访期无种植体脱落。术前上颌窦底剩余骨高度为(6.85±1.07)mm.术中提升高度为(6.93±2.07)mm。术后窦底提升高度(GBH)为(13.88±1.87)mm、1年后骨愈合后窦嵴距(GSH-1)(12.76±2.03)mm。随访期内,囊肿增大3例,基本不变3例,减小5例,消失3例。结论: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同时保留上颌窦假性囊肿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穿上颌窦顶入路 上颌窦底提升 假性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骨冲击法上颌窦内提升术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李率 林野 +2 位作者 邱立新 陈波 胡秀莲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1年第1期16-17,共2页
背景:经典的上颌窦内提升术(OSAF、BAOSAF)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伴有上颌窦穿孔(10%)、无法预测的植骨量等并发症。多种植骨材料和改良手术方法业已应用ISL。目的:评价应用胶原骨做为上颌窦内提升术提升介质和植骨材料的手术方法,... 背景:经典的上颌窦内提升术(OSAF、BAOSAF)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伴有上颌窦穿孔(10%)、无法预测的植骨量等并发症。多种植骨材料和改良手术方法业已应用ISL。目的:评价应用胶原骨做为上颌窦内提升术提升介质和植骨材料的手术方法,对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不足患者进行种植手术同期植入胶原骨,探讨其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2007年9月至2009年2月,共完成12例胶原骨Bio-col冲击法上颌窦内提升手术病例。男性5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3.4岁(27—58岁),共植入种植体12枚。随访3年以上7例,2年以上5例。平均随访2.6年。评价方法为临床检查、X线检查和共振频率检查(Osstell)。患者上颌后牙区窦底剩余骨高度在5.8—8.0mm(平均6.6mm),提升高度为4.5—10.3mm(平均7.3mm)。术中采用胶原骨Bio-col作为冲击介质辅助提升,并利用胶原骨特性将其置于种植体根部正上方,同期植入种植体并暴露,5个月后完成种植修复。结果:12例中没有上颌窦黏骨膜穿破,术后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并完成种植修复。5个月修复时,共振频率值72—84(平均78)。1年期X线评测,提升高度为2.8—7.6mm(平均5.8mm)观察期内,无种植体脱落,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改良的胶原骨冲击法上颌窦内提升术,有效的降低上颌窦穿孔的风险,并且获得良好的成骨高度。克服既往上颌窦提升后窦底植骨或不植骨,骨高度降低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内提升术 冲击法 骨量 胶原 临床研究 改良手术方法 上颌后牙区 植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种植材料表面特性与生物膜形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田松 陈峰 邸萍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365-369,共5页
人类口腔环境为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生存的条件,多种微生物在牙齿表面形成了由基质包裹相互粘附的口腔生物膜,口腔生物膜是口腔微生物生存、代谢和致病的基础。随着1965年Brnemark种植体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种植相关材料周围致病菌导致... 人类口腔环境为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生存的条件,多种微生物在牙齿表面形成了由基质包裹相互粘附的口腔生物膜,口腔生物膜是口腔微生物生存、代谢和致病的基础。随着1965年Brnemark种植体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种植相关材料周围致病菌导致的种植体周围炎成为种植修复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种植修复的远期效果。种植体周围炎引起了许多关注,并且口腔种植材料表面的特性和口腔生物膜的形成密切相关。本文就种植材料及天然牙齿表面的生物膜形成、种植材料表面特性对口腔生物膜及细菌粘附的影响因素、增强种植材料抗菌性能的方法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材料 口腔生物膜 材料表面特性 抗菌性能
原文传递
GBR植骨相较于自体骨移植远期稳定性的优势 被引量:4
16
作者 郝柯屹 田杰华 +3 位作者 吕鸣樾 刘焱萍 魏冬豪 张宇 《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60-62,共3页
患者缺牙后骨吸收所导致的牙槽骨骨量不足已经成为了口腔种植中较为常见的问题。自体骨移植技术和引导性骨再生技术都在解决种植患者骨量不足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二者都在种植骨增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骨增量技术中的骨改建和长期... 患者缺牙后骨吸收所导致的牙槽骨骨量不足已经成为了口腔种植中较为常见的问题。自体骨移植技术和引导性骨再生技术都在解决种植患者骨量不足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二者都在种植骨增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骨增量技术中的骨改建和长期骨稳定性一直被视作影响口腔种植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两项技术虽然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牙槽骨增量,但二者骨量能否维持长期稳定逐渐得到了更多关注。本文将对引导性骨再生技术相较于自体骨移植在远期稳定性方面的部分优势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 骨增量 引导性骨再生 自体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存骨量的种植美学序列治疗
17
作者 李率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15年第3期185-189,共5页
目的:最大限度地预防和保存种植位点的三维骨量.是种植美学修复的治疗关键之一。材料和方法:在上颌前牙区唇侧和舌侧均有牙槽突骨板折裂的单牙种植病例,结合临床情况应用CBCT进行术前诊断和治疗设计。采用复合PRF技术的种植位点保... 目的:最大限度地预防和保存种植位点的三维骨量.是种植美学修复的治疗关键之一。材料和方法:在上颌前牙区唇侧和舌侧均有牙槽突骨板折裂的单牙种植病例,结合临床情况应用CBCT进行术前诊断和治疗设计。采用复合PRF技术的种植位点保存技术,择期手术行种植同期轮廓扩增的GBR技术.二期手术行微创切口。采用暂时冠技术行穿龈轮廓的诱导后.全瓷基台全瓷冠修复。同期进行了邻牙的根管治疗和贴面修复。结果:初步获得患者满意的美学效果和随访期内种植体周围健康。结论:序列治疗的种植修复,具有较好的美学效果和长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美学 序列治疗 保存技术 骨量 美学效果 上颌前牙区 GBR技术 全瓷冠修复
原文传递
种植牙还您灿烂笑容
18
作者 胡秀莲(撰文) 尹丽娜(撰文) 《健康世界》 2011年第5期26-27,共2页
种植牙也叫人工种植牙,并不是真的种上自然牙齿,而是通过医学方式,将金属钛制造成“牙根”植入牙槽骨内,然后往人工牙根上制作烤瓷牙冠,这是口腔医学界公认的缺牙酋选修复方式。种植牙可承受正常的咀嚼力量,功能和美观几乎和自然... 种植牙也叫人工种植牙,并不是真的种上自然牙齿,而是通过医学方式,将金属钛制造成“牙根”植入牙槽骨内,然后往人工牙根上制作烤瓷牙冠,这是口腔医学界公认的缺牙酋选修复方式。种植牙可承受正常的咀嚼力量,功能和美观几乎和自然牙一样,被人们称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种植牙 人工牙根 修复方式 医学界 金属钛 自然牙 牙齿
原文传递
在美学区域采用多颗相邻种植体即刻种植修复来维持邻间龈乳头——10个复查2~7年的病例报道
19
作者 Tidu Mankoo 陈波(译)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09年第2期37-47,共11页
相邻多颗上前牙缺失的种植修复,在美学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通常认为.在缺牙区域植入相邻种植体会导致软组织美学效果不佳.尤其是就种植体之间龈乳头来说。基于这一点.通常.在美学区域避免在相邻部位植入种植体。但对于上颌相邻... 相邻多颗上前牙缺失的种植修复,在美学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通常认为.在缺牙区域植入相邻种植体会导致软组织美学效果不佳.尤其是就种植体之间龈乳头来说。基于这一点.通常.在美学区域避免在相邻部位植入种植体。但对于上颌相邻多牙缺失.即刻植入相邻种植体.在维持邻间龈乳头结构方面可能会有一定优势。本文报道了10个病例2~7年的追踪随访结果。本文的结果阐释了病例选择的重要性.强调有必要增加对在不同情况下植入种植体后组织生物反应的理解。显然,拔牙后即刻植入种植体和在已愈合的牙槽骨进行种植.在组织改建方面会有所不同。牙龈生物型、唇侧组织厚度对于唇侧组织外形维护和美学效果的获得也非常重要。要针对不同病例采用适宜的治疗。本文中展示的病例种类很多,都是作者自己私人诊所的患者,结果提示,作者采用的方式可作为在前上颔区域种植修复时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修复 美学效果 病例报道 种植体 龈乳头 即刻植入 上前牙缺失 复查
原文传递
美学区单牙种植修复——在解剖条件不良的位点修复不能保留的患牙时优化和保存软组织美学的当代理念
20
作者 Tidu Mankoo 陈波(译)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09年第4期1-11,共11页
近年来,口腔种植的着重点已发生了深刻的转化。首先是从以外科为主导的理念转变为以修复为主导的理念.而现在又转变为以生物学为主导的理念,以获得和保持最佳的美学效果。对于已愈合的缺牙部位,已建立公认的传统经典种植模式,但现... 近年来,口腔种植的着重点已发生了深刻的转化。首先是从以外科为主导的理念转变为以修复为主导的理念.而现在又转变为以生物学为主导的理念,以获得和保持最佳的美学效果。对于已愈合的缺牙部位,已建立公认的传统经典种植模式,但现有文献很少能够阐明影响长期美观结果的因素.尤其是在美学区如何维持稳定的种植修复体周围软组织。而且.尽管很多种植系统都报道成功率在90%以上,但这并不能意味着美学上的成功。而种植治疗曰常临床工作往往要特别关注最终的美学效果,临床医师希望获得一些治疗理念.通过这些理念,不仅能在临床操作中达到可预期的美学效果,而且能保证已获得的效果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效果 种植修复 周围软组织 代理 保存 优化 患牙 解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