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应用于血液病患者骨髓滴片样本检测TP53基因中酶消化的最佳时间。方法:将骨髓细胞进行培养、收获、滴片,酶消化时间点分选取1min、3min、5min和7min,四组同时进行FISH...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应用于血液病患者骨髓滴片样本检测TP53基因中酶消化的最佳时间。方法:将骨髓细胞进行培养、收获、滴片,酶消化时间点分选取1min、3min、5min和7min,四组同时进行FISH探针杂交实验,荧光显微镜下读片拍片。结果:在该实验条件下,酶消化时间3min组和5min组细胞内荧光信号清晰可见。酶消化时间为1min组细胞内背景较高,荧光信号不清晰。酶消化时间为7min组细胞轮廓和荧光信号较弱。结论FISH检测TP53基因过程中酶消化时间在3-5min时细胞内荧光信号最佳。展开更多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研究,并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抽取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全部家系成员外周血,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血栓弹...目的对一个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研究,并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抽取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全部家系成员外周血,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血栓弹力图。纤维蛋白原活性和抗原分别用Clauss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PCR扩增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FGG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进行基因分析。结果先证者凝血酶原时间(15.2 s)、凝血酶时间(18.7 s)延长,纤维蛋白原活性(1.60 g/L)及抗原(1.61 g/L)成比例降低;血栓弹力图显示K值(4.8 min)延长,Angle值(42.3°)减小。先证者父亲、女儿、儿子、哥哥及先证者哥哥幼女检测结果与之相似。先证者FGG基因的第5外显子存在c.510;12发生微小缺失突变。结论新发现的FGG基因第5外显子c.510;12del(Gln170;le171 del ins His)杂合错义突变是导致本研究家系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展开更多
文摘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应用于血液病患者骨髓滴片样本检测TP53基因中酶消化的最佳时间。方法:将骨髓细胞进行培养、收获、滴片,酶消化时间点分选取1min、3min、5min和7min,四组同时进行FISH探针杂交实验,荧光显微镜下读片拍片。结果:在该实验条件下,酶消化时间3min组和5min组细胞内荧光信号清晰可见。酶消化时间为1min组细胞内背景较高,荧光信号不清晰。酶消化时间为7min组细胞轮廓和荧光信号较弱。结论FISH检测TP53基因过程中酶消化时间在3-5min时细胞内荧光信号最佳。
文摘目的对一个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研究,并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抽取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全部家系成员外周血,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血栓弹力图。纤维蛋白原活性和抗原分别用Clauss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PCR扩增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FGG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进行基因分析。结果先证者凝血酶原时间(15.2 s)、凝血酶时间(18.7 s)延长,纤维蛋白原活性(1.60 g/L)及抗原(1.61 g/L)成比例降低;血栓弹力图显示K值(4.8 min)延长,Angle值(42.3°)减小。先证者父亲、女儿、儿子、哥哥及先证者哥哥幼女检测结果与之相似。先证者FGG基因的第5外显子存在c.510;12发生微小缺失突变。结论新发现的FGG基因第5外显子c.510;12del(Gln170;le171 del ins His)杂合错义突变是导致本研究家系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发生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