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业精务博 诲人不倦——记20世纪化学家、生物化学家、生物物理学家罗伯特·施维兹
1
作者 程时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7-381,共5页
关键词 化学家 生物化学家 生物物理学家 罗伯特·施维兹 诺贝尔奖获得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创始人、奠基者和科学创新的不懈战士——敬贺贝时璋教授百岁华诞
2
作者 林克椿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4-235,共2页
关键词 生物物理学 创始人 奠基者 科学创新 贝时璋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学-医学联手出硕果——记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智波 程时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物理学 医学 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核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BIO-X》计划看物理学在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林克椿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6,17,共7页
在简述 2 0世纪物理学和生物学交互融合、推动了生命科学现代化方面的成就之后 ,着重介绍了国外为了更进一步有计划地推进生命科学发展而提出的所谓《BIO -X》计划 ,并以蛋白质组学、单分子与纳米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神经生物学、技... 在简述 2 0世纪物理学和生物学交互融合、推动了生命科学现代化方面的成就之后 ,着重介绍了国外为了更进一步有计划地推进生命科学发展而提出的所谓《BIO -X》计划 ,并以蛋白质组学、单分子与纳米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神经生物学、技术方法的研究和计算生物学为例 ,说明物理学在 2 1世纪将继续在生命科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X计划 蛋白质组学 单分子技术 纳米技术 神经生物学 计算生物学 生命科学 物理学 交互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承军 唐军民 沙印林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4-486,共3页
关键词 生物医学 量子点 纳米技术 DOTS 元素组成 半导体 纳米粒 电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化阶段的树突状细胞的细胞膜生物物理特性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琳 戴鹏 +4 位作者 岳萍 廖兴江 臧贵勇 许晓风 曾柱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DCs是迄今所知最有效的抗原呈递细胞,在体外可以用CD14+的单核细胞诱导分化而得到。imDCs能够主动地摄取抗原和病原体,产生MHC-抗原肽复合物,并且从抗原获取位点向二级淋巴组织迁移,逐渐分化成mDCs,mDCs与幼稚的T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导致... DCs是迄今所知最有效的抗原呈递细胞,在体外可以用CD14+的单核细胞诱导分化而得到。imDCs能够主动地摄取抗原和病原体,产生MHC-抗原肽复合物,并且从抗原获取位点向二级淋巴组织迁移,逐渐分化成mDCs,mDCs与幼稚的T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免疫应答或耐受。在这些过程中,DCs必须经历数次变形和转位以通过基底膜和血管壁等屏障,并且在二级淋巴组织内与幼稚的T细胞发生直接的物理性接触。为了更好地理解DCs从外周组织向二级淋巴组织迁移的过程和启动免疫应答的机制,通过研究体外DCs分化过程中细胞膜的生物物理特性,包括细胞膜的粘弹性、表面电荷及其分布和流动性,结果发现DCs细胞膜粘弹性逐渐增加,mDCs的电泳率最大,表面电荷分布出现明显的不对称现象,并且膜流动性也逐渐增加,说明DCs的细胞膜生物物理特性在其行使生理功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对更深入地理解DCs的迁移和与幼稚T细胞相互作用以及免疫应答的启动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膜 生物物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介绍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洪远凯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8-192,共5页
关键词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核磁共振成像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图像分辨率 原子核 电子显微镜 核外电子 研究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激光对人红细胞生物物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许锋 胡林 +1 位作者 王现伟 曾柱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5-18,共4页
研究不同功率的低强度He-Ne激光对正常人体红细胞流变学特性影响。以正常人体红细胞为研究对象,测量了低强度He-Ne激光在不同照射时间、不同功率条件下红细胞的变形、取向、膜流动性、膜的微粘度和渗透脆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照射后... 研究不同功率的低强度He-Ne激光对正常人体红细胞流变学特性影响。以正常人体红细胞为研究对象,测量了低强度He-Ne激光在不同照射时间、不同功率条件下红细胞的变形、取向、膜流动性、膜的微粘度和渗透脆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照射后红细胞的变形性和膜流动性增强、渗透脆性下降。照射对红细胞流变学特性影响显著,其中激光能量为0.24 J、照射血样为2 mL时取得的照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He—Ne激光 红细胞变形性 膜流动性 渗透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生物物理事业奋斗终生——祝贺林克椿教授80华诞
9
作者 吴本玠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9-81,共3页
关键词 生物物理学 科研事业 教授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医学院 物理学家 浙江大学 物理学科 国家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瞻远瞩 为生物物理学发展奠定基础 独辟蹊径 探讨细胞重建学说矢志不渝——怀念贝时璋院士光辉的一生
10
作者 林克椿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2-313,共2页
10月29日一早,听到贝老仙逝的不幸消息,怎么也不能相信这是真的,特别是昨天他还专门要我去他家讨论将近30年前我关于螺旋脂质体的工作,并语重心长地希望我们要继续努力,“不是为个人,而是要为国家争光”。这是对我国所有科学工作者的... 10月29日一早,听到贝老仙逝的不幸消息,怎么也不能相信这是真的,特别是昨天他还专门要我去他家讨论将近30年前我关于螺旋脂质体的工作,并语重心长地希望我们要继续努力,“不是为个人,而是要为国家争光”。这是对我国所有科学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重建学说 物理学发展 贝时璋 基础 生物 院士 科学工作者 脂质体
原文传递
糖基化生长抑素^(90)Y标记及体内外生物学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翟士桢 杜进 +3 位作者 沈亦佳 胡春林 何川 赵磊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4-458,共5页
以天然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MS)、葡聚糖-70(Dextran^(70),Dx^(70))及双功能螯合剂2-甲基-6-对氨基苯基二乙三胺五乙酸(1B4M-DTPA)为原料,合成糖基化生长抑素SMS-Dx^(70)-DTPA并进行90Y标记;以125I-奥曲肽(^(125)I-Tyr^(3)-Octreoti... 以天然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MS)、葡聚糖-70(Dextran^(70),Dx^(70))及双功能螯合剂2-甲基-6-对氨基苯基二乙三胺五乙酸(1B4M-DTPA)为原料,合成糖基化生长抑素SMS-Dx^(70)-DTPA并进行90Y标记;以125I-奥曲肽(^(125)I-Tyr^(3)-Octreotide)为放射配基,进行受体竞争结合实验,测定SMS-Dx^(70)-DTPA的IC_(50)值;并用^(90)Y-DTPA-Dx^(70)-SMS进行正常大鼠体内分布和血浆清除实验。结果表明:配体化合物SMS-Dx^(70)-DTPA保持了对生长抑素2型受体的高亲和力,其IC_(50)值与SMS相近;^(90)Y-DTPA-Dx^(70)-SMS在正常大鼠体内血浆半衰期为6.39h,主要浓聚于肝、脾并经肾排泄,与葡聚糖的代谢途径基本一致,肾上腺、胰腺具有较高的放射性摄取,且24h内基本保持不变,^(90)Y-DTPA-Dx^(70)-SMS对生长抑素受体阳性组织具有靶向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生长抑素受体阳性肿瘤治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 生长抑素 ^90Y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内质网Ca^(2+)泵转运Ca^(2+)的结构基础 被引量:1
12
作者 韦日生 王佩荣 尹长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0-220,共11页
Ca2+泵(Ca2+-ATPase)是调节细胞内Ca2+浓度的重要蛋白质之一.Ca2+泵在转运Ca2+的过程中经历一系列构象变化.其中,E1状态为外向的Ca2+高亲和状态,E2状态则为内向的Ca2+低亲和状态.目前,骨骼肌内质网Ca2+泵转运Ca2+过程中的几个中间状态,... Ca2+泵(Ca2+-ATPase)是调节细胞内Ca2+浓度的重要蛋白质之一.Ca2+泵在转运Ca2+的过程中经历一系列构象变化.其中,E1状态为外向的Ca2+高亲和状态,E2状态则为内向的Ca2+低亲和状态.目前,骨骼肌内质网Ca2+泵转运Ca2+过程中的几个中间状态,包括E1-2Ca2+,E1-ATP,E1-P-ADP,E2-Pi和E2状态的三维晶体结构已经解析.介绍这几种状态的晶体结构,并分析Ca2+泵在执行功能过程中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2+泵(Ca^2+-ATPase) 晶体结构 构象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单分子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林克椿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11-418,共8页
大多数分子生物学实验都代表一种集体平均的测量 ,所记录的都是复杂系统中大量分子的行为。随着技术的发展 ,目前已能够对单分子观察、探测、操纵并研究其动态与构象变化。从单分子研究可得到新的信息 ,这些信息隐藏在集体测量之中 ,或... 大多数分子生物学实验都代表一种集体平均的测量 ,所记录的都是复杂系统中大量分子的行为。随着技术的发展 ,目前已能够对单分子观察、探测、操纵并研究其动态与构象变化。从单分子研究可得到新的信息 ,这些信息隐藏在集体测量之中 ,或已被平均掉。这一领域代表着本世纪结构生物学的一个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探测 单分子谱学 扫描探针显微术 力谱 生物单分子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标记的新型糖基化生长抑素生物学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川 翟士桢 +2 位作者 杜进 戴皓洁 罗莎 《同位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5,共5页
以天然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MS)、葡聚糖-10(Dextran10,Dx10)及双功能螯合剂硫代乙酰基-巯基乙酰-二甘氨酰-赖氨酸(MAG2Lys)为原料,合成了新型生长抑素配体化合物SMS-Dx10-MAG2Lys,并对其进行了99Tcm标记;以125I-奥曲肽(125I-Tyr3-Oc... 以天然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MS)、葡聚糖-10(Dextran10,Dx10)及双功能螯合剂硫代乙酰基-巯基乙酰-二甘氨酰-赖氨酸(MAG2Lys)为原料,合成了新型生长抑素配体化合物SMS-Dx10-MAG2Lys,并对其进行了99Tcm标记;以125I-奥曲肽(125I-Tyr3-Octreotide)为放射配基,进行受体竞争结合实验,测定SMS-Dx10-MAG2Lys的IC50值;并用99Tcm-MAG2Lys-Dx10-SMS进行正常SD大鼠体内分布、血浆清除以及肿瘤模型动物显像实验。结果表明:配体化合物SMS-Dx10-MAG2Lys保持了对生长抑素2型受体高亲和力,其IC50与SMS相近;99Tcm-MAG2Lys-Dx10-SMS在正常大鼠体内血浆半减期为2.4h,主要浓聚于肝、脾脏并经肾排泄,与葡聚糖的代谢途径基本一致;荷胰腺癌裸鼠显像表明,注射后4h,肿瘤组织具有明显的放射性摄取。以上结果表明,99Tcm-MAG2Lys-Dx10-SMS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生长抑素受体阳性肿瘤显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TC^M 葡聚糖 生长抑素 血液半衰期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电镜技术的突破导致结构生物学发生革命性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尹长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共12页
最近,冷冻电镜技术的突破引起结构生物学发生了革命。这一革命导致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冷冻电镜技术发展做出开创性贡献的3位科学家Jacques Dubochet、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本文将综述冷冻电镜的发展历程,导致结构... 最近,冷冻电镜技术的突破引起结构生物学发生了革命。这一革命导致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冷冻电镜技术发展做出开创性贡献的3位科学家Jacques Dubochet、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本文将综述冷冻电镜的发展历程,导致结构生物学革命的冷冻电镜关键技术,包括电镜、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处理算法方面的突破,以及中国科学家应用冷冻电镜取得的重要科学成就,涵盖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合成/降解、膜蛋白、免疫、病毒等相关蛋白复合体。最后,对冷冻电镜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电镜 结构生物学 蛋白质分子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表皮角化细胞Cx43表达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红梅 樊景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 :研究大鼠前肢表皮角化细胞Cx43的表达和细胞增殖活性的拓扑学分布特点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 :常规石蜡切片 ,利用Cx4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免疫组化法 ,分析单位面积表皮细胞中Cx43表达的长... 目的 :研究大鼠前肢表皮角化细胞Cx43的表达和细胞增殖活性的拓扑学分布特点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 :常规石蜡切片 ,利用Cx4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免疫组化法 ,分析单位面积表皮细胞中Cx43表达的长度 (LA)和PCNA阳性细胞核的百分率。结果 :在水平方向上 5mm范围内 ,表皮细胞Cx43的表达随部位而异 ,且在距离始端大约 3.0~ 4.5mm处Cx43表达丰富。同时 ,在水平方向上 10mm范围内 ,角化细胞的增殖活性随部位而异 ,且增殖活性类似的角化细胞各自聚集成群 ,其直径大小约为 10 -3 m数量级 ;并在距离始端约 3.0~ 4.0mm处是角化细胞增殖活性低的位置。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细胞分裂期 表皮角化细胞 CX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生长抑素^(99)Tc^m标记及生物学评价
17
作者 翟士桢 杜进 戴皓洁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2-107,共6页
以天然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MS)、葡聚糖-10(Dextran10,Dx10)及巯基乙胺(Cysteamine)为原料,合成糖基化生长抑素配体化合物SMS-Dx10-Cysteamine;以125I-奥曲肽(125I-Tyr3-Octreotide)为放射性配基,进行受体竞争结合实验,测定SMS-Dx10... 以天然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MS)、葡聚糖-10(Dextran10,Dx10)及巯基乙胺(Cysteamine)为原料,合成糖基化生长抑素配体化合物SMS-Dx10-Cysteamine;以125I-奥曲肽(125I-Tyr3-Octreotide)为放射性配基,进行受体竞争结合实验,测定SMS-Dx10-Cysteamine的IC50值;利用葡庚糖转换络合进行SMS-Dx10-Cysteamine的99Tcm标记,重点探讨99Tcm标记条件及标记物体外稳定性;并用99Tcm-Cysteamine-Dx10-SMS进行正常SD大鼠体内分布、血浆清除及肿瘤模型动物显像实验。结果表明:配体化合物SMS-Dx10-Cysteamine保持了对生长抑素2型受体高亲和力,其IC50值与SMS相近;在最佳标记条件:0.3 g/L SnCl2,5 g/L SMS-Dx10-Cys-teamine,标记介质pH=6.0,室温下反应30 min,99Tcm-Cysteamine-Dx10-SMS标记率约为85%,经分离纯化后,其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9%,标记物体外稳定;99Tcm-Cysteamine-Dx10-SMS在正常大鼠体内血浆半衰期为2.38 h,主要浓聚于肝、脾脏并经肾排泄;荷胰腺癌裸鼠显像表明,注射后6 h,肿瘤组织具有明显的放射性摄取,99Tcm-Cysteamine-Dx10-SMS有望成为一种生长抑素受体阳性肿瘤显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 生长抑素 ^99TC^M 肿瘤 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单分子探测与成像的新进展
18
作者 林克椿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7-313,共7页
生物单分子研究是分子生物学向更深层次发展的自然趋势。从上世纪末开始,由于研究单分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领域已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近年来活细胞内单分子过程的揭示成为关注的焦点。文章仅从基因表达的研究、用受激发射损耗(STED)... 生物单分子研究是分子生物学向更深层次发展的自然趋势。从上世纪末开始,由于研究单分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领域已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近年来活细胞内单分子过程的揭示成为关注的焦点。文章仅从基因表达的研究、用受激发射损耗(STED)成像研究细胞膜、胞浆中单个分子的追踪以及单分子力谱在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说明本领域发展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 受激发射损耗成像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原子力显微术 整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人体经络穴位排汗现象的发现
19
作者 常振战 赵钟玉 +1 位作者 严靓 黄力新 《光明中医》 2024年第6期1229-1232,共4页
经络学说是中医核心理论之一,许多中医文献载有经络与穴位的内容,针灸铜人等教具亦标有穴位,常见的针灸经穴图通常标有十四经穴位。但是经络与穴位究竟是如何发现的至今仍是一个谜,经络与穴位的真实性也一度受到质疑。道家认为练功者能... 经络学说是中医核心理论之一,许多中医文献载有经络与穴位的内容,针灸铜人等教具亦标有穴位,常见的针灸经穴图通常标有十四经穴位。但是经络与穴位究竟是如何发现的至今仍是一个谜,经络与穴位的真实性也一度受到质疑。道家认为练功者能够通过返观内视觉察到经络穴位的存在,这些主观觉察结果尚需客观证据的证明及科学方法的验证。笔者发现在练拳、针刺、喝黄酒等刺激之后,人体会有十四经穴位排汗现象,该现象在冬至等节气前后更明显。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揭示经络穴位发现之谜、证实经络穴位的客观存在,也为深入探索经络本质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学说 十四经脉 排汗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信号在尾加压素-Ⅱ促血管平滑肌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正浩 张孙曦 +5 位作者 李菊香 何其华 牛大地 王述姮 袁杰 唐朝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 :探讨钙信号在尾加压素 Ⅱ (urotensin Ⅱ ,UⅡ )促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smoothmusclecell,VSMC)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在离体培养的VSMC上 ,用流式细胞仪和3 H TdR参入的方法探讨UⅡ的促增殖效应 ;在离体孵育的大鼠主动脉平... 目的 :探讨钙信号在尾加压素 Ⅱ (urotensin Ⅱ ,UⅡ )促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smoothmusclecell,VSMC)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在离体培养的VSMC上 ,用流式细胞仪和3 H TdR参入的方法探讨UⅡ的促增殖效应 ;在离体孵育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组织上观察UⅡ对平滑肌45Ca2 + 摄入的影响 ;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UⅡ作用后细胞内游离钙的改变。结果 :UⅡ (10 -9~ 10 -7mol·L-1)浓度依赖地刺激VSMC的DNA合成 ,并诱导细胞由静止向增殖状态转化。与对照组相比 10 -8mol·L-1UⅡ使细胞的增殖指数 [(G2 M +S) % ]增加 192 % (P <0 .0 1)。钙通道阻断剂尼卡地平和Ca2 + 螯合剂EDTA均可阻断UⅡ对VSMC的促增殖效应 ,其中UⅡ (10 -8mol·L-1)与尼卡地平 (10 -5mol·L-1)共同孵育的VSMCDNA合成量仅为单纯UⅡ (10 -8mol·L-1)组的 5 9.0 %。UⅡ (10 -10 ~ 10 -8mol·L-1)可浓度依赖地使胸主动脉对45Ca2 + 的摄入增加 ,尼卡地平 (10 -5mol·L-1)也可显著对抗UⅡ (10 -8mol·L-1)对45Ca2 + 摄入的诱导作用 (P值均小于 0 .0 1)。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UⅡ作用后细胞内Ca2 + 浓度迅速升高 ,持续约 3min ,形成钙波。结论 :UⅡ可通过促进细胞Ca2 + 摄取和增加细胞内Ca2 + 浓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信号 尾加压素-Ⅱ 血管平滑肌增殖 信号传递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