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制阐释”还是“思想对话”?——海德格尔、牟宗三与康德哲学的阐释
1
作者 南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7-117,157,158,共13页
海德格尔提出了一种十分新颖而又极富争议的康德阐释,批评者们纷纷认为他犯下了可以称作“强制阐释”的错误。但以牟宗三为代表的批评者自身提出的康德阐释却往往也面临同样的指控。海德格尔在承认其阐释之“强制性”的同时,宣称应该将... 海德格尔提出了一种十分新颖而又极富争议的康德阐释,批评者们纷纷认为他犯下了可以称作“强制阐释”的错误。但以牟宗三为代表的批评者自身提出的康德阐释却往往也面临同样的指控。海德格尔在承认其阐释之“强制性”的同时,宣称应该将其视作一种“思想对话”。通过对海德格尔和牟宗三的康德阐释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澄清思想对话与强制阐释之间的区别。思想对话当中蕴含的主观性要素不仅不会造成对文意的曲解,反而能够作为“效果史”的一部分,让经典的意义变得更加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海德格尔 卡西尔 牟宗三 强制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需要什么样的现象学?——评徐英瑾《人工智能哲学十五讲》
2
作者 南星 《哲学评论》 2022年第2期296-311,共16页
在新近出版的《人工智能哲学十五讲》中,徐英瑾教授主张来自现象学的思想资源可以为当下的人工智能技术指明更好的研究方向。通过对书中两个具体论证的分析,本文指出徐教授的这一主张是缺乏根据的。通过与德雷福斯的人工智能哲学进行对... 在新近出版的《人工智能哲学十五讲》中,徐英瑾教授主张来自现象学的思想资源可以为当下的人工智能技术指明更好的研究方向。通过对书中两个具体论证的分析,本文指出徐教授的这一主张是缺乏根据的。通过与德雷福斯的人工智能哲学进行对比,本文试图指出,关于人工智能的有效哲学反思必须以对人工智能实践中涌现出的真正的哲学问题的洞见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现象学 徐英瑾 德雷福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中希印哲学中的“有”“无”观念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姚卫群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78,160,共13页
"有""无"观念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古代希腊、中国和印度的众多哲人很早就在这方面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思想。这一问题实际是世界哲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从众多思想家在这方面的见解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基本哲学倾... "有""无"观念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古代希腊、中国和印度的众多哲人很早就在这方面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思想。这一问题实际是世界哲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从众多思想家在这方面的见解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基本哲学倾向,可以发现古代中希印哲人在这方面理论的异同,可以梳理出世界几个文明古国在哲学基本理论上的发展脉络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中国 古代希腊 古代印度 有与无 东西方哲学比较
原文传递
古印度和古希腊的灵魂观念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姚卫群 《科学与无神论》 CSSCI 2021年第6期25-33,共9页
古印度和古希腊是世界两大文明古国。两地哲人很早就对人死后的问题有思 考,并且对人生命现象的主体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两地哲人都重视对灵 魂问题的探讨,但在关于灵魂的本质是什么、灵魂的主要作用以及灵魂主导 行为的善恶与生命... 古印度和古希腊是世界两大文明古国。两地哲人很早就对人死后的问题有思 考,并且对人生命现象的主体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两地哲人都重视对灵 魂问题的探讨,但在关于灵魂的本质是什么、灵魂的主要作用以及灵魂主导 行为的善恶与生命形态的好坏之关系等问题上看法有差别。其中的一些观念 将灵魂解释为是一种独立于物质事物的成分;也有一些观念将灵魂解释为就 是身体本身或是物质元素。后者有一定的无神论倾向。梳理和分析这方面的 内容,对于我们回顾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提高理论思维水平,服务于现代 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魂 古印度 古希腊 东西方哲学比较 文明古国
原文传递
使真者理论与关于基本存在的形而上学
5
作者 叶闯 《哲学分析》 CSSCI 2020年第4期140-153,199,共15页
使真者理论有两个目标,其一是解释使真关系的不对称性,其二是借助一种形而上学中立的标准,来找出那些缺乏本体论基础的被声称的真断定。许多人通过奠基理论来帮助使真者理论家完成这两个目标。然而,他们的努力因为如下原因不可能成功。... 使真者理论有两个目标,其一是解释使真关系的不对称性,其二是借助一种形而上学中立的标准,来找出那些缺乏本体论基础的被声称的真断定。许多人通过奠基理论来帮助使真者理论家完成这两个目标。然而,他们的努力因为如下原因不可能成功。首先,奠基概念不可能在没有使真概念实质参与的条件下,解释使真这个直觉的不对称关系;其次,识别欺骗者必须根据具体的形而上学断定,这一点注定奠基理论不能成为判定谁是欺骗者的中立的标准。重要的是,完整的使真概念内在地包含关于性概念,后者与纯粹形而上学的奠基概念有本质不同,这是奠基理论之所以不能有效地完成解释使真关系和抓住欺骗者两项任务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真关系 奠基关系 不对称性 欺骗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范畴表征难题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哲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5-96,F0003,共13页
在近代以来的知识论、语言哲学、逻辑哲学与心灵哲学中,表征问题得到了广泛讨论。同流行的表征论相对立,胡塞尔建立了非表征论含义的现象学表征理论。在《逻辑研究》中,他把表征关系建立在主体性意识内在统一基础上并借助“立义模式”... 在近代以来的知识论、语言哲学、逻辑哲学与心灵哲学中,表征问题得到了广泛讨论。同流行的表征论相对立,胡塞尔建立了非表征论含义的现象学表征理论。在《逻辑研究》中,他把表征关系建立在主体性意识内在统一基础上并借助“立义模式”来界定各种类型的表征关系。由此,胡塞尔把作为严格意义知识的范畴表征建立在主动自我立义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主动自我立义模式的理由、困难及局限,本文试图论证,胡塞尔早期范畴表征及其所依赖的“立义模式”的失败并不等同于他早期范畴直观理论的失败。相反,《逻辑研究》中丰富和复杂的范畴直观理论已经蕴含着胡塞尔超越早期主动自我立义模式,重构范畴表征理论的关键性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表征 范畴直观 立义 表征物
原文传递
“宗教中国化”的学理依据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志刚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61-172,共12页
本土化、时代性是世界宗教生存发展规律的主要内涵之一。时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基于作为根与魂的文化认同强化民族、国家与社会共同体意识,是中国社会各界包括宗教人士的历史使命。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 本土化、时代性是世界宗教生存发展规律的主要内涵之一。时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基于作为根与魂的文化认同强化民族、国家与社会共同体意识,是中国社会各界包括宗教人士的历史使命。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创新发展,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的最新举措。一方面,要做好宗教经典与教义思想解释的时代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治理体系,提高法治化水平,推进宗教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中国化 规律 时代性 治理
原文传递
中世纪建筑与柏拉图几何学——从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谈起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敦华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58,281,共17页
本文以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艺术史观为引导,考察柏拉图构造世界和人的几何模式对中世纪三种建筑风格——罗曼式、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希腊罗马式——的影响,用设计图、照片等直观方式说明这些建筑的设计理念、建筑比例和力... 本文以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艺术史观为引导,考察柏拉图构造世界和人的几何模式对中世纪三种建筑风格——罗曼式、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希腊罗马式——的影响,用设计图、照片等直观方式说明这些建筑的设计理念、建筑比例和力学原理等方面的柏拉图几何学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蒂迈欧篇》 柏拉图立体 拱形建筑 建筑美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