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名山研究的行为地理学解释——以北雁荡山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武弘麟 程上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07-1114,共8页
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对名山进行研究,运用行为地理学中环境感应和环境认知的思想和方法,以人山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本研究对象,探求名山形成规律。通过对南北朝至明清时期处于我国浙东南的北雁荡山进行剖析和考证,指出雁荡山的发展经历了隋... 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对名山进行研究,运用行为地理学中环境感应和环境认知的思想和方法,以人山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本研究对象,探求名山形成规律。通过对南北朝至明清时期处于我国浙东南的北雁荡山进行剖析和考证,指出雁荡山的发展经历了隋唐以前的边缘接触期、唐代的开山期、宋代的兴盛期、明清的稳定发展期这四个主要阶段,并认为北雁荡山作为名山的内在本质在于其可居可游性而非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佛教名山。旨在通过对这种演化过程的探讨,为我国名山研究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山研究 环境感应 环境认知 北雁荡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0年来新疆三屯河与呼图壁河水系变迁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莉 韩光辉 阎东凯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57-970,共14页
利用历史文献记载、历史地图、大比例尺地形图、各类地理考察成果、卫星影像资料 ,结合实地考察 ,采用历史地理学溯源法、地名学分析法、历史文献和历史地图解读等方法 ,对一直未引起学术界足够重视的天山北坡三屯河与呼图壁河水系的历... 利用历史文献记载、历史地图、大比例尺地形图、各类地理考察成果、卫星影像资料 ,结合实地考察 ,采用历史地理学溯源法、地名学分析法、历史文献和历史地图解读等方法 ,对一直未引起学术界足够重视的天山北坡三屯河与呼图壁河水系的历史变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证研究 ,提出了近 30 0年来玛纳斯湖群的历史变迁与三屯河、呼图壁河水系的历史变迁密切相关 ,复原了近30 0年来三屯河与呼图壁河水系河道变迁、水流空间分布过程及其与玛纳斯湖群历史变迁的密切关系 ,并且结合新疆近 35 0年来的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变化的特点 ,分析了不同时间阶段河流水系变迁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湖 三屯河 呼图壁河 河道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例”:中学教材区域地理部分的新变化
3
作者 张艳红 吴海涛 《地理教学》 2004年第5期10-13,共4页
自建国以来到2000年底,我国一共颁布了十一套初、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不同时期的教学大纲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基础教育和教学的认识水平及基本理念,并且直接制约着教材的呈现和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 中学 地理教育 教材 基础教育 教学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长安“斗城”规划探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喜波 韩光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72,共4页
《三辅黄图》记载,汉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城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京城为斗城是也”。这是汉长安斗城的由来。长期以来,关于汉长安是否为斗城的问题一直争论颇多。多数学者认为汉长安城没有规划,根据不外乎是历史文献上没有直接证据... 《三辅黄图》记载,汉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城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京城为斗城是也”。这是汉长安斗城的由来。长期以来,关于汉长安是否为斗城的问题一直争论颇多。多数学者认为汉长安城没有规划,根据不外乎是历史文献上没有直接证据,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决定了汉长安的修建没有规划。元代人李好文、近人贺业钜等都认为长安南北曲折的形制并不是汉人有意模拟天象,而是出于适应实际要求的必然结果。贺业钜在《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中写道“西汉建都长安,开始也并无什么宏伟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长安城 规划 《三辅黄图》 直接证据 历史文献 地理环境 历史条件 制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代外服与“地方”权力 被引量:2
5
作者 唐晓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1,共3页
据《财经时报》报道,滕州市1988年被列为山东省辖的县级市,但实际上一直由地级市枣庄代管。枣庄市"代管"的结果是严重影响到滕州的经济发展,以财政收入为例,1979年前,滕州的财政收入等于山东邹城、兖州两县的财政收入总和。... 据《财经时报》报道,滕州市1988年被列为山东省辖的县级市,但实际上一直由地级市枣庄代管。枣庄市"代管"的结果是严重影响到滕州的经济发展,以财政收入为例,1979年前,滕州的财政收入等于山东邹城、兖州两县的财政收入总和。自从划入枣庄市后,现在的财政收入仅是邹城市的1/2。为此,滕州许多干部群众联名给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上书,要求脱离枣庄市,使滕州名副其实地由省直辖。滕州和枣庄之间的矛盾只是我国地级市行政管理体制所体现出来的弊病的一个缩影。政区地理研究是历史地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制度中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可谓是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本着"有用于世"的美好愿望,本期特邀葛剑雄、唐晓峰、侯甬坚、满志敏、郭声波、李晓杰六位学者,对中国行政区划的历史与改革问题展开讨论,输竭尽诚,期望对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有所裨画。本期刊出第一部分,主要偏重于历史回顾;稍后我们还有关于此议题的另一部分,着眼点在今后改革思路之思考,请学界同好继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组织 商代 地域空间 高级形态 形成标志 外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0年来新疆玛纳斯湖变迁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莉 李有利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7-142,共16页
本文在充分分析、利用历史文献记载、精确解读历史地图信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大比例尺地形图、遥感卫星影像资料,以及前人的科学研究和野外实地考察成果,运用历史地理逆向推演法,分析了近300年来玛纳斯湖的历史演化过程,确定了不同历史... 本文在充分分析、利用历史文献记载、精确解读历史地图信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大比例尺地形图、遥感卫星影像资料,以及前人的科学研究和野外实地考察成果,运用历史地理逆向推演法,分析了近300年来玛纳斯湖的历史演化过程,确定了不同历史时期玛纳斯湖的地理位置,弥补了第四纪以来玛纳斯湖演化过程研究的空白,并且对不同历史时期区域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对玛纳斯湖流域水文变迁的影像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玛纳斯湖周围生态环境演化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玛纳斯湖 玛纳斯河 生态环境 地貌学 水文变迁事件
原文传递
湖北梁子湖地区宋代青白瓷的分期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黄义军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3-64,共12页
对梁子湖地区宋代青白瓷进行类型学分析,可将有关窑址及产品大致分为两期。第一期窑场规模不大,产品有精粗之分;第二期生产规模扩大,但瓷器质量下降。根据墓葬断代结果以及与纪年墓和其他窑址出土的时代明确的同类器比较的结果,可推定... 对梁子湖地区宋代青白瓷进行类型学分析,可将有关窑址及产品大致分为两期。第一期窑场规模不大,产品有精粗之分;第二期生产规模扩大,但瓷器质量下降。根据墓葬断代结果以及与纪年墓和其他窑址出土的时代明确的同类器比较的结果,可推定这两期的年代分别为五代到北宋前期和北宋中晚期到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子湖地区 宋代 青白瓷 类型学分析 分期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喜波 韩光辉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8-63,共6页
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几千年来,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和演变,一直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对中华文化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统一国家的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塑造,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整... 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几千年来,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和演变,一直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对中华文化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统一国家的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塑造,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整合,大一统思想无不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大一统思想不仅有历史进步意义,对于维护当代中国统一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思想 中华文化 中国统一
原文传递
统万城名称考释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喜波 韩光辉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统万城 匈奴语 地理名称 文化内涵
原文传递
楠溪江流域宗族与学术高峰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英丽 韩光辉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8,共7页
在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楠溪江流域,以血缘宗族为纽带沿江分布的古村落群,在宋代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格局。发展至今,多数古村落已绵延数百年,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宗族文化。在流域宗族文化形成的同时,学术文化也迅速发展,至宋时达到高峰,出... 在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楠溪江流域,以血缘宗族为纽带沿江分布的古村落群,在宋代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格局。发展至今,多数古村落已绵延数百年,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宗族文化。在流域宗族文化形成的同时,学术文化也迅速发展,至宋时达到高峰,出现了文化繁荣、政治显赫的时代,形成永嘉事功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楠溪江流域 宗族文化 学术思想 叶适 血缘关系
原文传递
“满城”特征探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朱永杰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8-84,共7页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目前学界研究满城的情况,指出学者们对满城的理解存有异议,然后扼要分析了满城的概念内涵、数量以及大致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满城的特征,确定只有具备军事性质、经过规划、与其他城市有特定位置关系且筑有...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目前学界研究满城的情况,指出学者们对满城的理解存有异议,然后扼要分析了满城的概念内涵、数量以及大致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满城的特征,确定只有具备军事性质、经过规划、与其他城市有特定位置关系且筑有界墙的驻防空间才能被称为满城;本文亦揭示出满城与驻防城、满营的一些异同,澄清了学界存在的一些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城特征 数量 分布 驻防城 满营
原文传递
试析金代中都路城市群的发展演变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喜波 韩光辉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33,共9页
:本文以金代中都路地区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区域城市群的发展演变和空间布局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本文认为,金代是北京地区城市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随着金代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都路城市群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同时,金中都地... :本文以金代中都路地区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区域城市群的发展演变和空间布局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本文认为,金代是北京地区城市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随着金代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都路城市群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同时,金中都地区政治格局的改变、社会经济的进步以及交通格局的改善也使中都路城市群在地域结构上出现新的变化。在空间布局上,区域城市群呈现出以交通道路为骨架,按照河流流域组团分布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都路 城市群 发展演变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由考古资料看“摩笄山”之地望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龙凤 马保春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9-84,共6页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代王夫人摩笄自杀的摩笄山之所在,历来有今河北涿鹿东北燕然山西南端和蔚县东南马头山两说,我们通过考察当地的自然地理形势,分析当时历史事件的原委,并结合相关考古资料,对摩笄山的地望问题作了探讨,我们认为,置摩笄...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代王夫人摩笄自杀的摩笄山之所在,历来有今河北涿鹿东北燕然山西南端和蔚县东南马头山两说,我们通过考察当地的自然地理形势,分析当时历史事件的原委,并结合相关考古资料,对摩笄山的地望问题作了探讨,我们认为,置摩笄山于今河北蔚县东南马头山处更符合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笄山 代国 蔚县 玉皇庙文化
原文传递
关于汉代“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义军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5-79,共5页
本文认为汉代的亭可分为边疆亭与内郡亭两大类,内郡亭又可分为都市之亭与乡野之亭。亭有多种职能,但其基本职能是治安。根据分布地域的不同,亭的职能有所偏重。《汉书·百官公卿表》中的“十里一亭”和“十亭一乡”主要是针对乡野... 本文认为汉代的亭可分为边疆亭与内郡亭两大类,内郡亭又可分为都市之亭与乡野之亭。亭有多种职能,但其基本职能是治安。根据分布地域的不同,亭的职能有所偏重。《汉书·百官公卿表》中的“十里一亭”和“十亭一乡”主要是针对乡野之亭做出的概述。前者强调亭舍间的距离,在社会实际中基本得到了体现;后者强调一乡之内亭部的分布密度,它往往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从统属关系看,亭长属于县的官吏编制,同时接受郡都尉的管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组织 汉代 “亭” 官制 管辖范围 中国
原文传递
陉庭、荧庭、陉城小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保春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7-81,共5页
陉庭、荧庭和陉城是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在今山西省南部的地名, 一些学者以为陉庭和荧庭是一地二名, 又有人把陉城当成陉庭, 所以出现了三名同地的现象。我们认为陉庭和荧庭截然两地, 陉城也不是陉庭。对三者的具体位置, 在参考前人研究... 陉庭、荧庭和陉城是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在今山西省南部的地名, 一些学者以为陉庭和荧庭是一地二名, 又有人把陉城当成陉庭, 所以出现了三名同地的现象。我们认为陉庭和荧庭截然两地, 陉城也不是陉庭。对三者的具体位置, 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考 西周 南部 地名 春秋战国时期 学者 位置 参考 看法 具体
原文传递
人格的诠释——追记石泉先生的青年时代
16
作者 唐晓峰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共2页
石泉先生,1918年1月生于北京,安徽贵池人。他是武汉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的创立者,他对荆楚地区历史地理的研究成果,成为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份珍贵遗产。他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近几十年来为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5... 石泉先生,1918年1月生于北京,安徽贵池人。他是武汉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的创立者,他对荆楚地区历史地理的研究成果,成为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份珍贵遗产。他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近几十年来为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5月4日,石泉先生在武汉逝世。本刊约请国内历史地理同行撰文,表示对石泉先生的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生 青年时代 石泉 诠释 人格 中日甲午战争 地理研究 1997年 学位论文 三联书店 晚清政局 学术研究 陈寅恪 侯仁之 汪荣祖 历史 出版 史家
原文传递
“万岁通天”改元考
17
作者 程龙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5-176,共2页
关键词 “万岁通天” 年号 唐朝 中国 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解决水的问题,关键在管理
18
作者 唐晓峰 《绿叶》 2010年第5期20-23,共4页
水的问题是个社会问题,关键在管理。别指望讲道理就能解决知行不合一的问题.要想让老百姓从认识到行动都有变化.所有的管理手段都要用上:法律的、制度的、政策的、宣传教育的。全面的管起来,这个事情才能管好。
关键词 管理 社会问题 宣传教育 老百姓 道理
原文传递
明代安东卫城建置年代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超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0-182,共3页
关键词 明代 安东卫城 行政建置 建置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