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特征调查与分析——以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43
1
作者 李燕琴 蔡运龙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63-874,共12页
通过对北京市百花山自然保护区 139位生态旅游者的调查 ,根据回答者每年去基于自然的目的地旅游次数以及他们的NEP得分 ,从而类分为严格的生态旅游者、经常的生态旅游者和偶尔的生态旅游者。数据分析使用了描述性统计以及一系列独立性T ... 通过对北京市百花山自然保护区 139位生态旅游者的调查 ,根据回答者每年去基于自然的目的地旅游次数以及他们的NEP得分 ,从而类分为严格的生态旅游者、经常的生态旅游者和偶尔的生态旅游者。数据分析使用了描述性统计以及一系列独立性T TEST检验和ANOVA分析。研究表明 :(1) 3类生态旅游者在人口统计、动机、环境态度、管理倾向等行为特征方面存在差异 ;(2 ) 3类生态旅游者对自然环境态度都很友好 ,而严格的和偶尔的生态旅游者NEP分数更高 ;(3)不同的生态旅游者来源有不同 ;(4 )与国外的生态旅游者相比 ,百花山生态旅游者更年轻 ,男性更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者 行为特征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猫跳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彭建 蔡运龙 +3 位作者 何钢 王文博 黄秋昊 严汾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6-576,共11页
LUCC是当前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国际LUCC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以贵州中部的典型喀斯特流域——猫跳河流域为例,通过详实的地面调查,以1973年的Landsat-MSS影像、1990年和2002年的Land... LUCC是当前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国际LUCC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以贵州中部的典型喀斯特流域——猫跳河流域为例,通过详实的地面调查,以1973年的Landsat-MSS影像、1990年和2002年的Landsat-TM影像为数据源,在RS、G IS、GPS为核心的"三S"集成技术支撑下,应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单一土地利用转入率和转出率、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度以及土地覆被变化空间指数等指标,定量研究了该流域在过去30 a间的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研究区的土地覆被类型主要以耕地、灌草地、灌木林以及有林地为主;(2)197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各地类之间的变化幅度存在较大差别,水田、灌木林、其他林地、灌草地等地类先减后增,旱地和裸岩地先增后减,有林地、水域、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交通工矿用地等持续增加;⑶1973~199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度均比1990~2002年大,前一时期的裸岩地明显增加,土地利用具有明显的不可持续性,进入1990年后,裸岩地缩减,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趋于好转;⑷伴随着分布面积在平面空间上的张缩,各地类的平均分布高程和坡度在垂直方向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三“S”技术 猫跳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评价——以贵州猫跳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3
3
作者 彭建 蔡运龙 王秀春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43,共7页
通过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借助于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指数以及构建生态价值指数,对位于贵州中部典型喀斯特地区的猫跳河流域1973年以来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整个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影响以及... 通过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借助于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指数以及构建生态价值指数,对位于贵州中部典型喀斯特地区的猫跳河流域1973年以来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整个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影响以及近30年来土地利用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在过去的30年间,研究区的土地覆被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深刻的影响。1973-1990年,猫跳河流域的景观趋于破碎化,斑块总数从3438个增加到3619个,生态服务价值指数从3626.58降低到3343.47,土地利用具有明显的不可持续性;1990-2002年,猫跳河流域的景观破碎度降低,斑块数量从1990年的3619个减少到3312个,整个流域的生态服务指数从3343.47上升到3738.4,生态环境质量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喀斯特地区 生态环境效应 景观格局指数 猫跳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景模拟 被引量:43
4
作者 彭建 蔡运龙 P.H.Verburg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4-70,共7页
该文运用CLUE-S模型模拟研究了贵州中部猫跳河流域在不同情景模式下未来十年内土地覆被的空间变化情况。根据研究区土地覆被结构的现状以及影响土地覆被变化的宏观因素,作者设计了生态安全目标、粮食安全目标、经济发展目标以及综合发... 该文运用CLUE-S模型模拟研究了贵州中部猫跳河流域在不同情景模式下未来十年内土地覆被的空间变化情况。根据研究区土地覆被结构的现状以及影响土地覆被变化的宏观因素,作者设计了生态安全目标、粮食安全目标、经济发展目标以及综合发展目标等4种可能出现的情景。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猫跳河流域未来十年的土地覆被格局及其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别。生态安全目标情景能在较大程度上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但会对流域的粮食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粮食安全目标情景能够保障流域的粮食安全,但会导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经济发展目标模式可充分保障经济建设用地的需求,但会威胁到流域的粮食安全。综合发展目标情景比较全面地考虑到了流域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以及粮食安全等需要,是研究区未来较为可取的土地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喀斯特 CLUE-S模型 猫跳河流域 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UCC框架下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3
5
作者 彭建 蔡运龙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53,共6页
研究目的:综述喀斯特地区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进展和不足,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研究结论:⑴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研究较少,是LUCC研究的薄弱区域。⑵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格局和过程变... 研究目的:综述喀斯特地区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进展和不足,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研究结论:⑴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研究较少,是LUCC研究的薄弱区域。⑵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格局和过程变化的研究刚起步,需要深入研究以解释其变化过程和空间差异。⑶在驱动力方面,对城市化、政策、制度以及全球化等因素及它们间如何共同作用于LUCC涉及较少。⑷如何建立具有良好空间表达能力并能反演LUCC历史过程和预测未来变化的模型,有待深入研究。⑸LUCC对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和人类福利的影响以及人类社会对此如何响应的研究将是喀斯特地区LUCC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CC 喀斯特地区 格局和过程 驱动机制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旅游开发的自然景观保护——以贵州省绥阳县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强 许学工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78,共4页
该文以贵州省绥阳县为例,针对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旅游开发中自然环境的特点,探讨溶洞景观的保护、喀斯特地表生态环境保护、水体的保护与综合治理等问题。
关键词 旅游 自然景观 环境保护 喀斯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0年来新疆玛纳斯湖变迁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莉 李有利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7-142,共16页
本文在充分分析、利用历史文献记载、精确解读历史地图信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大比例尺地形图、遥感卫星影像资料,以及前人的科学研究和野外实地考察成果,运用历史地理逆向推演法,分析了近300年来玛纳斯湖的历史演化过程,确定了不同历史... 本文在充分分析、利用历史文献记载、精确解读历史地图信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大比例尺地形图、遥感卫星影像资料,以及前人的科学研究和野外实地考察成果,运用历史地理逆向推演法,分析了近300年来玛纳斯湖的历史演化过程,确定了不同历史时期玛纳斯湖的地理位置,弥补了第四纪以来玛纳斯湖演化过程研究的空白,并且对不同历史时期区域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对玛纳斯湖流域水文变迁的影像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玛纳斯湖周围生态环境演化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玛纳斯湖 玛纳斯河 生态环境 地貌学 水文变迁事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