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大学未名湖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随深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贾振邦 赵智杰 +2 位作者 安凯 夏正楷 郑公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2-525,共4页
对北京大学未名湖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进行回归分析 ,应用地积累指数法对未名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做出影响评价。结果表明 :未名湖沉积物中重金属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主要是与粒径因素相关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 对北京大学未名湖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进行回归分析 ,应用地积累指数法对未名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做出影响评价。结果表明 :未名湖沉积物中重金属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主要是与粒径因素相关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很低 ,基本属于无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名湖 沉积物 重金属 地积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洛阳寺河南剖面中全新世以来的孢粉分析及环境变化 被引量:43
2
作者 孙雄伟 夏正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9-294,共6页
对河南洛阳寺河南剖面进行的高分辨率的孢粉分析表明 ,该地区中全新世以来的孢粉组合以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其中以蒿属 (Artemisia)最为丰富 ,其次为禾本科 (Gramineae)和藜科(Chinopodiaceae)。乔木花粉含量较少 ,以松属 (Pinus)为主... 对河南洛阳寺河南剖面进行的高分辨率的孢粉分析表明 ,该地区中全新世以来的孢粉组合以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其中以蒿属 (Artemisia)最为丰富 ,其次为禾本科 (Gramineae)和藜科(Chinopodiaceae)。乔木花粉含量较少 ,以松属 (Pinus)为主。根据孢粉组合的变化 ,将剖面划分为 5个孢粉组合带。早期 (72 35~ 7380aBP)气候较为寒冷干燥 ,缺少乔木花粉。随着全新世大暖期的到来 ,在Ⅱ孢粉带上乔木花粉大量出现 ,种类丰富。尤其 5 6 2 5~ 6 12 0aBP期间出现了很多喜暖树种 ,是中全新世以来气候最好的时期。在 4 5 80~ 5 6 2 5aBP期间 ,乔木花粉急剧减少 ,表明气候发生恶化。随着气候的逐渐好转 ,乔木花粉在Ⅳ孢粉带 (30 90~ 4 5 80aBP)上重新出现 ,但喜暖树种较少。 30 90aBP以后出现较多的禾本科花粉 ,可能和该地区人类活动的增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 中全新世 孢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LUCC(1988-2000)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蒙吉军 吴秀芹 李正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21,共5页
利用1988年和2000年Landsat5的4、3、2(RGB)波段合成影象解译结果,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全国1∶10万土地资源利用分类系统,基于GIS(arcview3.2a),通过对黑河流域近12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特点揭示,研究了其生态环境... 利用1988年和2000年Landsat5的4、3、2(RGB)波段合成影象解译结果,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全国1∶10万土地资源利用分类系统,基于GIS(arcview3.2a),通过对黑河流域近12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特点揭示,研究了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出耕地、林地和城镇用地有明显增加,草地和水域都呈减少趋势,反映出区域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LUCC的区域差异明显:上游地区水域在减少,草地和未利用地大量增加,林地和城镇用地变化不大;中游地区耕地、城镇用地大量增加,草地急剧减少;下游地区水域面积大量减少,草场严重退化,未利用地大量增加;(2)上游地区主要表现为冰川退缩,土壤生态系统退化,地表径流中泥沙含量增加,林地水源涵养能力降低,天然植被退化;(3)中游地区农业绿洲虽有较大发展,但天然植被减少,土壤盐渍化、土地沙化、草场退化较为严重;(4)下游地区河道断流加剧,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地表植被严重退化,生态功能降低,土地沙化、盐碱化面积迅速扩大,灾害性天气频增。最后,基于流域各段生态环境效应分析,提出了生态重建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资源保有量研究——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汪涌 蔡运龙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7年第3期16-17,共2页
在北京市新一轮的总体规划中,对通州区的定位为"区域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城市";鉴于通州区新的战略定位,未来通州区社会经济必将快速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会占用更多的土地,耕地保护压力在不断增大;在全面分析通... 在北京市新一轮的总体规划中,对通州区的定位为"区域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城市";鉴于通州区新的战略定位,未来通州区社会经济必将快速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会占用更多的土地,耕地保护压力在不断增大;在全面分析通州区耕地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计算耕地资源的保有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通州区 耕地资源 保有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地区距今5000—4000年间古环境重建的软体动物化石证据 被引量:19
5
作者 梁亮 夏正楷 刘德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2-537,共6页
河南孟津邙山黄土台塬上发现的全新世湖沼沉积保存有丰富的古环境信息。根据其中所含水生、两栖与陆生软体动物化石的系统研究 ,作者着重讨论了距今 5 0 0 0— 4 0 0 0年间古代湖沼演化的历史 ,并进一步根据软体动物化石的古生态分析 ,... 河南孟津邙山黄土台塬上发现的全新世湖沼沉积保存有丰富的古环境信息。根据其中所含水生、两栖与陆生软体动物化石的系统研究 ,作者着重讨论了距今 5 0 0 0— 4 0 0 0年间古代湖沼演化的历史 ,并进一步根据软体动物化石的古生态分析 ,指出古代湖沼的演化与当时气候的变化一致。这一研究为探讨中原地区环境演变的历史及华夏文明起源的环境背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 全新世 湖沼沉积 软体动物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分析 被引量:119
6
作者 陈效逑 赵婷婷 +1 位作者 郭玉泉 宋升佑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8-547,共10页
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 ,对 1985— 1997年我国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1)固体和气体物质输入与输出总量呈相似的增长趋势 ,而自来水供应量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之间遵循多项式的统计关系 ,因此 ,经济系统的物质... 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 ,对 1985— 1997年我国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1)固体和气体物质输入与输出总量呈相似的增长趋势 ,而自来水供应量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之间遵循多项式的统计关系 ,因此 ,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物质输出量 ,控制经济系统的资源投入量是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 2 )人均固体和气体物质输入与输出量也呈增长的趋势 ,其中 ,人均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增长迅速。此外 ,人均物质输入与输出量的年增长率明显大于同期人口的年增长率。由此可见 ,随着人口的增加 ,自然资源消耗在加速增长 ,而大气与土壤环境的污染在加速恶化 ;( 3)创造单位GDP的物质输入量和输出量(包括水的消耗量和污水排放量 )均呈下降的趋势 ,反映出我国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输入与输出量 物质输入与输出强度 物质输入与输出效率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化脆弱性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评价 被引量:66
7
作者 李双成 吴绍洪 戴尔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21-626,共6页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评价对于生态系统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构建了针对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涵盖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境 3个方面 ,评价指标分别是物种多样性、群...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评价对于生态系统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构建了针对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涵盖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境 3个方面 ,评价指标分别是物种多样性、群落覆盖度、NPP、建群种年生长量、地表干燥度以及土壤有机碳等。评价系统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划分为轻微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以及系统崩溃 4级。作为案例研究 ,构建了结构和性能优化的多层感知器 ,评价了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 脆弱性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道路网与生态系统破碎化关系统计分析 被引量:107
8
作者 李双成 许月卿 +1 位作者 周巧富 王磊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8-85,i002,共9页
道路修建引起的生态系统及其生境破碎化具有一系列的生态效应,定量表达破碎化特征对于道路及其周边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25万中国道路网矢量数据为基础,利用GIS和FragStat软件,分析了不同级别道路网络与破碎化的关系。研... 道路修建引起的生态系统及其生境破碎化具有一系列的生态效应,定量表达破碎化特征对于道路及其周边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25万中国道路网矢量数据为基础,利用GIS和FragStat软件,分析了不同级别道路网络与破碎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道路影响生态系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37%。在各级道路中,影响面积以等外公路最大,可达到161.76×104 km2,其次是二级公路可影响5.86×104km2,高速公路影响面积居第三位,达到4.59×104 km2,三级公路影响面积为2.27×104 km2,四级公路影响面积最小,仅有0.39×104 km2。在各级道路影响各类生态系统面积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对于农用地的影响比例最高,均在70%以上。公路级别越低,影响农用地的比例越低,四级公路和等外公路分别影响21.62%和27.40%;对于林地和草地的影响比例则大致相反,道路级别越低影响林地和草地面积比例越大:各类道路对荒漠和水体的影响比例没有显著差异。随着公路等级降低、公路条数的增加,生态系统的破碎化程度明显增加,表现为斑块数目显著增多,平均斑块面积减小;另一方面,平均斑块分维数显著增大,这说明道路切割出的斑块形状复杂性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网络 生态系统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市旅游资源及其空间结构评价 被引量:22
9
作者 蒙吉军 吴秀芹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4年第4期76-80,共5页
包头 ,内蒙最大的城市 ,中国“草原钢城”,世界“稀土之都”。本文基于综合评价的方法 ,采用 8项指标进行了旅游资源的单体评价和总体评价 ,结果表明 :包头市的草、山、水等自然旅游资源不仅类型多样 ,而且品位高 ,极具开发价值 ;都市... 包头 ,内蒙最大的城市 ,中国“草原钢城”,世界“稀土之都”。本文基于综合评价的方法 ,采用 8项指标进行了旅游资源的单体评价和总体评价 ,结果表明 :包头市的草、山、水等自然旅游资源不仅类型多样 ,而且品位高 ,极具开发价值 ;都市文化、历史遗存、民俗风情等人文旅游资源亦独具魅力。另外 ,还采用各区资源类型的多度、数量、规模等指标评价了空间结构 ,发现旅游资源区域差异明显 ,各具特色 ,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头市 旅游资源 内蒙古 空间结构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OAA/AVHRR影像和地理空间数据的中国东北区景观分类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吴秀芹 蒙吉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2-139,共8页
在借鉴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地理空间数据和NOAA AVHRR复合影像解译为基础,采用高程、坡度、土壤侵蚀强度等指标对中国东北区进行了景观分类:①根据≥10℃积温与干燥度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自然带、9个景观区;②通过地理空间数据与遥感信息... 在借鉴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地理空间数据和NOAA AVHRR复合影像解译为基础,采用高程、坡度、土壤侵蚀强度等指标对中国东北区进行了景观分类:①根据≥10℃积温与干燥度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自然带、9个景观区;②通过地理空间数据与遥感信息的复合,对东北区NOAA AVHRR影像进行解译,得出16种土地覆盖类型;③在各景观区内,将依据DEM和坡度数据进行划分的地貌类型和参照全国土壤侵蚀分类系统进行划分的土壤侵蚀类型,与土地覆盖类型叠加,再通过制图综合得到各区景观类型图;④将各区景观类型图进行接边处理,得到整个东北区的景观类型图。从分类结果可看出,平原和中、低山丘陵构成了东北区自然景观的主要特色,与实际状况基本吻合。丘陵地带多无侵蚀或微度侵蚀;平原周围山前台地大部分遭受轻、中度水蚀,高台地和熔岩高原所占比例较少。以土壤侵蚀强度作为景观类型划分指标,突出了景观类型在自然与人为干扰下的动态变化和潜在问题,有助于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对策的提出。运用地理空间数据辅助NOAA影像解译可以有效地提高精度,使NOAA AVHRR数据在大尺度景观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AMAVHRR数据 RS/GIS 景观分类 中国东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系统测定抗雌激素物质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建英 谢国红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9-453,共5页
建立了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具有抗雌激素作用物质的生物测试法 ,并对 6种工业用酚类物质 ( 4 n 壬基酚 ,2 sec 丁基酚 ,2 羟基联苯 ,3 叔丁基酚 ,2 叔丁基酚和 4 乙基 2 ,6 二叔丁基酚 )及氯化三苯基锡的抗雌激素作用进行了测... 建立了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具有抗雌激素作用物质的生物测试法 ,并对 6种工业用酚类物质 ( 4 n 壬基酚 ,2 sec 丁基酚 ,2 羟基联苯 ,3 叔丁基酚 ,2 叔丁基酚和 4 乙基 2 ,6 二叔丁基酚 )及氯化三苯基锡的抗雌激素作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氯化三苯基锡显示出极强的抗雌激素作用 ,强度超过了抗乳癌剂三苯氧胺及其代谢产物 4 羟基三苯氧胺。可以推测出有机锡造成软体动物的雄性化作用可能是由其抗雌激素作用引起的。 6种酚类物质中 ,除 4 乙基 2 ,6 二叔丁基酚外 ,其他 5种显示出弱抗雌激素作用。值得注意的是 :当 4 壬基酚显示出雌激素促进作用时 ,4 n 壬基酚却显示出抗雌激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系统 抗雌激素作用 雌激素促进作用 壬基酚 有机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清镇市近50年来气候系统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严汾 蒙吉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3-95,118,共4页
利用小波分析对贵州省清镇市1958~2003年的逐月平均气温和1979~2003年的逐月降水量进行多时间分辨率分析。结果表明,小波系数图和小波方差图可以清楚的显示气候变化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演变特征,并能够对未来气候演变的趋势做出定性的... 利用小波分析对贵州省清镇市1958~2003年的逐月平均气温和1979~2003年的逐月降水量进行多时间分辨率分析。结果表明,小波系数图和小波方差图可以清楚的显示气候变化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演变特征,并能够对未来气候演变的趋势做出定性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时间尺度 气温 降水 清镇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RDB的地理空间对象模型M-L-E(S,A)改进研究
13
作者 王文博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5-339,共5页
针对地理数据中空间对象概念模型,尝试利用对象-关系数据库(ORDB)的一些优势,对已有的地理数据中空间对象的M-L-E(S,A)分层模型进行了改进,实体之间可以通过类、继承等方式产生和关联,地图和图层之间、图层和实体之间采用引用方式实现连... 针对地理数据中空间对象概念模型,尝试利用对象-关系数据库(ORDB)的一些优势,对已有的地理数据中空间对象的M-L-E(S,A)分层模型进行了改进,实体之间可以通过类、继承等方式产生和关联,地图和图层之间、图层和实体之间采用引用方式实现连接,不再存在从属关系,实现了更大程度的共享,可以更好地体现ORDB相对于OODB或RDB对地理空间数据的表达。同时提出了该模型的形式化表达,并对空间实体、图层和地图各层次分别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基于ORDB的支持方式和特点,并设想了地图尺度转化从图层到实体向下层追溯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数据 空间对象 对象-关系数据库(ORDB) M-L-E(S A)分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地貌学研究进展与学科体系形成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小兰 吴必虎 +1 位作者 刘耕年 张伟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0-104,共5页
该文在综述旅游地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旅游地貌学建立前后该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资源研究、类型研究、区域研究、跨学科研究等。其中,资源研究主要有对旅游地貌资源的定义、调查、分类、评价、开发、规划与管理以及保... 该文在综述旅游地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旅游地貌学建立前后该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资源研究、类型研究、区域研究、跨学科研究等。其中,资源研究主要有对旅游地貌资源的定义、调查、分类、评价、开发、规划与管理以及保护等。类型研究可以细分为对岩类风景地貌和营力风景地貌的研究。岩类风景地貌包括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营力风景地貌包括冰川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山崩地貌等。在区域旅游开发的影响下,区域地貌研究逐渐向区域旅游地貌研究延伸。随着旅游地貌学研究内容的拓展,该学科逐渐向其他学科渗透。笔者讨论并构建中国旅游地貌学的学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貌学 学科体系 旅游地理学 地貌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东区底泥污染物分布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114
15
作者 王永华 钱少猛 +3 位作者 徐南妮 金相灿 黄健 赵秋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2-26,共5页
测定了巢湖东区底泥样品中有机质、总氮、总磷、铅、铜、铬和锌的含量,其中,表层w(有机质),w(总氮)和w(总磷)的平均值分别为2 016%,0 108%和0 053%;w(Pb),w(Cu),w(Cr)和w(Zn)的平均值分别为40 2,40 1,79 2和123 8mg kg。研究了底泥污染... 测定了巢湖东区底泥样品中有机质、总氮、总磷、铅、铜、铬和锌的含量,其中,表层w(有机质),w(总氮)和w(总磷)的平均值分别为2 016%,0 108%和0 053%;w(Pb),w(Cu),w(Cr)和w(Zn)的平均值分别为40 2,40 1,79 2和123 8mg kg。研究了底泥污染物的垂直分布特征,其一般规律是严重污染层高于污染过渡层,污染过渡层高于正常湖泥层。用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作了评价,结果表明,巢湖东区底泥重金属含量高于安徽土壤背景值,但仍属于低生态危害。对有机质与其他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作了相关分析,其中w(总氮)(y,%)与w(有机质)(x,%)之间的线性方程为:y=0 1194+0 0475x,相关系数0 975,线性高度显著,说明总氮与有机质具有同源性。底泥中的w(C) w(N)为18.62,w(N) w(P)为2 12,与其他富营养化湖泊比较,没有显著差异。有机指数均高于底泥肥污染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底泥 评价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ANN的中国区域贫困化空间模拟分析 被引量:47
16
作者 李双成 许月卿 傅小锋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6-81,共6页
中国区域贫困化产生的主导因素经历了制度因素、政策因素到自然因素的变化。本文在定量分析中国区域贫困化与自然要素关系的基础上,利用GIS和ANN(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模拟了1999年中国区域自然贫困化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因素如... 中国区域贫困化产生的主导因素经历了制度因素、政策因素到自然因素的变化。本文在定量分析中国区域贫困化与自然要素关系的基础上,利用GIS和ANN(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模拟了1999年中国区域自然贫困化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因素如地形高程、地形破碎度、平均坡度与区域贫困化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中国区域自然贫困化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性,自然致贫指数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西部干旱和高寒地区、西南喀斯特地区、中部的燕山、太行山、秦巴山地。ANN模拟结果与现在中国主要贫困县分布相比较,其空间构型大体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 GIS 中国 模拟分析 西南喀斯特地区 人工神经网络 空间分布格局 1999年 主导因素 自然因素 政策因素 自然要素 定量分析 地形高程 地形因素 研究结果 相关关系 平均坡度 空间集聚 高寒地区 集中分布 秦巴山地 模拟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贵高原红土性风化壳定年对象——锰结核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冯金良 崔之久 +2 位作者 张威 刘耕年 朱立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5-54,共10页
以野外剖面调查为基础,结合物理学、地球化学、矿物学和同位素年代学手段和方法,对云贵高原红土性风化壳中可资定年的对象———锰结核的产出状态、内部构造、地球化学特征、矿物组成及锰结核全岩的40K/40Ar定年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为解... 以野外剖面调查为基础,结合物理学、地球化学、矿物学和同位素年代学手段和方法,对云贵高原红土性风化壳中可资定年的对象———锰结核的产出状态、内部构造、地球化学特征、矿物组成及锰结核全岩的40K/40Ar定年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为解决我国风化壳的发育年龄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锰结核的形成晚于其赋存介质(风化壳)的生成;在风化壳中,锰结核的内部构造以(准)同心圆状构造为主;结核形成过程中发生了MnO和Fe2O3的富集,其中以MnO的富集较为显著;并且Fe、Mn分布具有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锰结核中K2O含量明显高于CaO、MgO及Na2O,但K和Mn不存在明确的相关关系;结核中次生锰氧化物的主要存在形式为锰钡矿;锰结核的全岩40K/40Ar定年结果是一混合年龄,其不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锰结核是由不同时期、多种矿物构成的复杂集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结核 碳酸盐岩 红土性风化壳 ^40K/^40Ar定年 云贵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和GIS的小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 被引量:66
18
作者 路云阁 许月卿 蔡运龙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86,i002,共9页
根据贵州省平坝县克酬流域1973年MSS影像数据,1989、1995、2000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利用RS和GIS信息获取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明确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和方向,并探... 根据贵州省平坝县克酬流域1973年MSS影像数据,1989、1995、2000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利用RS和GIS信息获取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明确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和方向,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和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该流域土地利用以农田和灌草用地为主,1973-2000年林地和灌草地减少,农田、水域、村镇、交通用地增加,林地转化为灌草、灌草转化为农田及农田转化为村镇居民点和公路用地是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海拔高程、坡度等地形因子有密切关系。1973-2000年农田、林地和灌草分布的海拔高程和坡度均呈增加趋势,这和上述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化规律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小流域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夷平面研究评述 被引量:19
19
作者 冯金良 崔之久 +1 位作者 朱立平 刘耕年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3,共13页
全球构造与地球大尺度地形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重新成为一个地学研究热点。在国内,夷平面研究的"回春"是其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但在研究中,一些基本的理论与问题有待明确、探讨和解决。在夷平面理论的研究中,地貌演化的历史... 全球构造与地球大尺度地形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重新成为一个地学研究热点。在国内,夷平面研究的"回春"是其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但在研究中,一些基本的理论与问题有待明确、探讨和解决。在夷平面理论的研究中,地貌演化的历史研究和演化的机制研究仍是最基本的问题。"夷平面"定义的混乱严重阻碍了相关研究的发展。不同气候和构造环境下,夷平面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仍需科学地概括和抽象。在研究实践中,时间和空间尺度的精确解释成为关键的问题。一方面,不同类型夷平面的地貌特征(海拔高度、地面坡度、相对高度和面积)仍待明确或半定量、定量表示;而另一方面,夷平面的定年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夷平面的确认过程中,一些地貌学原则和规律应当遵循,如齐一山顶面地貌学成因的不确定性;以及同一地貌单元内,准平原型夷平面的出露具有唯一性等。夷平面的相关堆积是夷平面定年和古地貌重建的基础,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相关堆积与夷平面的关系,如夷平面的原地相关堆积———风化壳的年龄只能够对夷平面的形成时代给予约束,而不能指示其确切的形成时间。更为困难的是,在古地貌的重建过程中,起始时刻某一区域的地貌特征参数仍然无法精确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平面 概念 地貌特征 演化模式 相关堆积 定年 古地貌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耕地流转驱动力研究综述 被引量:34
20
作者 汪涌 蔡运龙 蒙吉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7-182,共6页
驱动力研究是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研究中的核心研究内容。加强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与驱动机制研究,准确找出导致耕地数量减少与质量退化的驱动因子并了解各因子内部关系及动态规律,对于合理利用耕地资源、调整用地结构、保护耕地、维护耕... 驱动力研究是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研究中的核心研究内容。加强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与驱动机制研究,准确找出导致耕地数量减少与质量退化的驱动因子并了解各因子内部关系及动态规律,对于合理利用耕地资源、调整用地结构、保护耕地、维护耕地质与量的动态平衡、制定调控政策与措施、合理进行经济发展布局、促进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等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总结了中国耕地流转驱动力研究现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现今中国耕地流转驱动力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不同的时空尺度、不同口径的数据、不同的研究方法,所选取的驱动因子存在较大差异,所得出的结论相去较远,存在着统一性、连续性和可对比性较差等问题。如何进一步探索耕地流转驱动力机制研究范式,是土地变化科学发展中的一个挑战,需要在理论和方法上有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流转 驱动因子 研究方法 时空尺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