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肘关节松解术前放射治疗预防异位骨化形成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敏 申文江 +9 位作者 高献书 刘兴华 李晓梅 李洪振 刘朝兴 秦尚斌 刘凌 赵勍 赵静 熊伟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15-218,260,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1~4h内单次放疗预防既往有肘关节异位骨化(HO)形成史的病人肘关节HO形成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肘关节HO病人采用肘关节松解术前1~4h内单次放疗预防术后HO形成的研究结果,其中31例病人术前1~4h内单次放... 目的探讨术前1~4h内单次放疗预防既往有肘关节异位骨化(HO)形成史的病人肘关节HO形成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肘关节HO病人采用肘关节松解术前1~4h内单次放疗预防术后HO形成的研究结果,其中31例病人术前1~4h内单次放疗剂量总量(DT)7~8Gy;1例病人术前1~4h内单次放疗DT8Gy,术后第6天因出现部分关节功能障碍单次加量DT4Gy。3例病人放疗后短期服用NSAIDS类药物。对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功能进行分级,同时对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8.25个月(12~38.5个月),7例(21.9%)病人X线片显示HO复发,4例(12.5%)发展为临床型HO,有不同程度关节活动障碍。19例(59.4%)关节活动完全恢复正常。1例病人骨折不愈合,其他病人未观察到明显短期或长期放疗反应。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功能分为4级,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198,P<0.01)。结论术前1~4h单次DT7~8Gy的放射治疗预防肘关节HO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骨化 放射治疗 肘关节 单次剂量照射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胰腺癌的放射治疗现况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朝兴 高献书 《医学综述》 2010年第4期537-539,共3页
胰腺癌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现时多属晚期,因此临床上多进行以减轻症状为目的的姑息治疗。由于失去手术机会,胰腺癌的非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以同期放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已成为国际上标准的治疗方式。国内对于胰腺癌的... 胰腺癌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现时多属晚期,因此临床上多进行以减轻症状为目的的姑息治疗。由于失去手术机会,胰腺癌的非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以同期放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已成为国际上标准的治疗方式。国内对于胰腺癌的放射治疗报道相对较少,为了解当前国内胰腺癌放射治疗的现状,以便确定胰腺癌放射治疗的下一步研究方向,现通过对近年来国内期刊检索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放射治疗 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放射治疗策略与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亓昕 李洪振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6期597-601,共5页
随着调强放射治疗、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质子放射治疗等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精准放射治疗时代。精准放射治疗可在有效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尽量避免或减少对肿瘤周围正常... 随着调强放射治疗、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质子放射治疗等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精准放射治疗时代。精准放射治疗可在有效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尽量避免或减少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从而显著提高前列腺癌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非转移性前列腺癌 转移性前列腺癌 放射治疗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瘤的放射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晓梅 高献书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7年第4期283-285,共3页
脑膜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近30年来大量文献证明放射治疗已成为脑膜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良性脑膜瘤次全切除术后,不典型增生型及恶性脑膜瘤术后均需辅助放疗。脑膜瘤术后复发可再行放射治疗。对于特殊... 脑膜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近30年来大量文献证明放射治疗已成为脑膜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良性脑膜瘤次全切除术后,不典型增生型及恶性脑膜瘤术后均需辅助放疗。脑膜瘤术后复发可再行放射治疗。对于特殊部位的脑膜瘤可首选放疗。本文将略述有关脑膜瘤放射治疗的资料,并对近年来脑膜瘤放射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新形势下放射治疗物理师的探究
5
作者 张应云 赵波 武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266-270,共5页
放射治疗是目前最具成本效益的肿瘤治疗方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多学科联合以及多种组学技术等新技术快速发展,放疗技术不断革新,放疗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治疗设备的革新,不断推动着放疗向高... 放射治疗是目前最具成本效益的肿瘤治疗方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多学科联合以及多种组学技术等新技术快速发展,放疗技术不断革新,放疗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治疗设备的革新,不断推动着放疗向高效、精准方向发展,放疗已从传统的常规普放进入了精准放疗+人工智能时代。本文从新形势下现代技术的特点,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放射治疗物理师的角色定位出发,探讨新形势下现代新新技术对放疗的影响,作为放疗物理师对现代新技术高速发展的客观认识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 肿瘤 信息 技术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患者放疗期间淋巴细胞减少的影响因素
6
作者 李亦非 高献书 +8 位作者 李洪振 秦尚彬 亓昕 马茗微 白赟 任雪盈 陈佳琰 吕峰 李晓颖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7-354,共8页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患者盆腔放疗期间淋巴细胞减少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5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就诊的123例前列腺癌患者。放疗采用常规分割强调放疗技术,患者放疗开始前、放疗期间每周及放疗结束...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患者盆腔放疗期间淋巴细胞减少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5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就诊的123例前列腺癌患者。放疗采用常规分割强调放疗技术,患者放疗开始前、放疗期间每周及放疗结束时均进行血常规检查,记录患者淋巴细胞绝对值等参数。重度淋巴细胞减少定义为淋巴细胞绝对值<500个/μl。按照放疗期间患者淋巴细胞绝对值的最低值是否<500个/μl,将全组患者、55例(排除放疗计划系统问题无法勾画的患者)可以勾画骨盆骨髓(分为盆腔骨髓、髂骨骨髓、低位骨盆骨髓)的患者,分别分为重度减少组(33例、16例)、轻度减少组(90例、39例),分别比较临床因素、计量学参数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患者淋巴细胞重度减少的临床和剂量学因素。结果放疗期间123例前列腺癌患者均出现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绝对值的最低值中位数为0.6×10^(9)/L[(0.2~2.3)×10^(9)/L],26.8%(33例)的患者发生重度淋巴细胞减少。全组患者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放疗前初始淋巴细胞绝对值、初始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值、Gleason评分、盆腔放疗是淋巴细胞重度减少的促进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前初始淋巴细胞绝对值(OR=0.217,95%CI为0.072~0.650,P=0.006)和盆腔放疗(OR=23.852,95%CI为2.834~200.787,P=0.004)是淋巴细胞重度减少的促进因素。勾画骨盆骨髓患者的单因素分析显示,盆腔骨髓V_(30 Gy)和V_(40 Gy)、髂骨V_(30 Gy)和V_(40 Gy)、低位骨盆骨髓V_(30 Gy)和V_(40 Gy)是患者治疗期间淋巴细胞重度减少的促进因素(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放疗中普遍会出现淋巴细胞减少的情况,淋巴细胞重度减少发生率较高。放疗前初始淋巴细胞绝对值,以及盆腔、髂骨、低位骨盆骨髓V_(30 Gy)、V_(40 Gy)是放疗期间淋巴细胞重度减少的促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盆腔放射疗法 淋巴细胞减少 剂量学
原文传递
克唑替尼联合脑转移灶切除、全脑放疗治疗ROS1阳性伴有症状脑转移的肺腺癌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敏 聂立功 张家涌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25-529,共5页
背景与目的伴有脑转移的肺癌预后差。克唑替尼可有效治疗ROS1(C-ros oncogene 1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融合基因阳性的肺癌,但由于血脑屏障通透率较低,对脑转移灶的治疗效果不佳。本文总结1例综合运用手术、全脑放疗+残留灶补量放... 背景与目的伴有脑转移的肺癌预后差。克唑替尼可有效治疗ROS1(C-ros oncogene 1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融合基因阳性的肺癌,但由于血脑屏障通透率较低,对脑转移灶的治疗效果不佳。本文总结1例综合运用手术、全脑放疗+残留灶补量放疗及克唑替尼等手段治疗ROS1融合基因阳性伴有症状脑转移的肺腺癌患者,并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讨论和分析。方法采用手术切除占位效应明显、引起头疼症状的颅内病灶,获得病理;因ROS1融合基因阳性,给予克唑替尼治疗,250 mg,2次/d;术后进行全脑放疗+残留灶补量放疗。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tion in Solid Tumours,RECIST v1.1)评价客观疗效。按照不良反应通用术语标准4.0版(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v4.0,CTC AE v4.0)评估用药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该患者服用克唑替尼3个月后,肺部病变接近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颅内病变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腹腔病变CR,视物模糊症状减轻。结论综合运用手术、全脑放疗+残留灶补量放疗、克唑替尼治疗ROS1融合基因阳性伴有症状脑转移的肺腺癌患者,可有效控制颅内颅外病灶,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克唑替尼 脑转移 手术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确放疗在可根治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朱广迎 申文江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61-267,共7页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和最致命的恶性肿瘤,根据最新的统计,每年在所有的1090万新发恶性肿瘤病例中,肺癌占135万,每年670万因肿瘤死亡的病例中肺癌占118万。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患者总数的80%,其治疗方案的制定取决...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和最致命的恶性肿瘤,根据最新的统计,每年在所有的1090万新发恶性肿瘤病例中,肺癌占135万,每年670万因肿瘤死亡的病例中肺癌占118万。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患者总数的80%,其治疗方案的制定取决于TNM分期、患者体力状况、病理类型、合并症情况等。手术是传统的根治手段之一,但多年来手术本身疗效提高并不明显,近年来靶向药物给部分患者带来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双重提高,然而,昂贵的价格限制了其临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治疗方案 精确放疗 根治 恶性肿瘤 肿瘤病例 TNM分期 肿瘤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3)Pd放射性支架在猪冠状动脉再狭窄模型中抑制新生内膜增殖的作用
9
作者 陈明 霍勇 +5 位作者 邵伟 蒋捷 李拥军 于世平 许书河 申文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5期238-241,共4页
目的 研究1 0 3Pd放射性支架抑制新生内膜增殖的有效性、量效关系、时效关系 ,并观察该放射性支架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微型猪冠状动脉再狭窄模型 ,比较不同活度1 0 3Pd支架组 (10 0 0μCi、5 0 0 μCi、10 0 μCi)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 目的 研究1 0 3Pd放射性支架抑制新生内膜增殖的有效性、量效关系、时效关系 ,并观察该放射性支架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微型猪冠状动脉再狭窄模型 ,比较不同活度1 0 3Pd支架组 (10 0 0μCi、5 0 0 μCi、10 0 μCi)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 (5周、12周 )的冠状动脉造影、形态测量学以及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5 0 0 μCi和 10 0 μCi的1 0 3Pd支架内的新生内膜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 ,10 0 0 μCi的1 0 3Pd支架内的新生内膜面积与对照组相似 ,5 0 0 μCi的1 0 3Pd支架内的新生内膜面积显著低于 10 0 μCi。与对照组相比 ,5 0 0 μCi的1 0 3Pd支架在 5周和 12周时分别使内膜面积减少 4 9%和 5 0 % ,10 0 μCi的1 0 3Pd支架抑制新生内膜增殖的效应在 12周时下降了 5 6 % (由 32 %减至 14 % )。 10 0 μCi的1 0 3Pd支架两端的新生内膜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 ,5 0 0 μCi和 10 0 0 μCi的1 0 3Pd支架两端的新生内膜面积与对照组相似。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发现1 0 3Pd支架对受试动物产生明显的放射性损伤。结论 1 0 3Pd支架抑制内膜增殖的作用可能存在一个安全有效的剂量窗 ,1 0 3Pd支架抑制内膜增殖的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适当活度的1 0 3Pd支架能有效地、持久地抑制内膜增殖且无毒副作用。这些结果提示1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3Pd放射性支架 冠状动脉再狭窄 动物模型 新生内膜增殖 冠状动脉造影 组织病理学 介入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4例瘢痕疙瘩疗效分析及超声在瘢痕疙瘩治疗中的监测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婧秋 杨淑霞 +2 位作者 涂平 刘凌 李航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36-141,共6页
目的分析瘢痕疙瘩的疗效与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的相关性,初步探索高频超声在瘢痕疙瘩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作用。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接受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的瘢痕疙瘩74例患者,分别就其临床特点、... 目的分析瘢痕疙瘩的疗效与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的相关性,初步探索高频超声在瘢痕疙瘩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作用。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接受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的瘢痕疙瘩74例患者,分别就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与疗效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及使用高频超声监测瘢痕的治疗过程。结果耳部与胸背部瘢痕疙瘩,单发与多发瘢痕疙瘩,不同大小瘢痕疙瘩,无自觉症状与有疼痛和瘙痒症状瘢痕疙瘩,既往曾接受手术治疗与曾接受皮损内糖皮质激素注射者的瘢痕疙瘩患者在治愈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一次性切除与分次切除治疗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联合放射治疗与联合皮损内糖皮质激素注射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频超声可用于监测药物注射层次,还可以通过瘢痕超声图像特征及皮损与周围正常皮肤厚度的比值监测疗效。结论瘢痕疙瘩疗效与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有关。高频超声可以作为瘢痕疙瘩治疗及随访过程中的监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手术 放射治疗 皮损内注射 高频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7例瘢痕疙瘩术后两种分割剂量放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王庆国 李晓梅 +4 位作者 张敏 李航 温冰 李洪振 高献书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9-172,共4页
目的:分析两种放疗分割方式对预防瘢痕疙瘩术后复发的疗效,探讨瘢痕疙瘩术后放疗的最佳方式。方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自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对瘢痕疙瘩患者术后24 h内开始放疗,并采取两种放疗分割方式治疗:每天1次5 Gy照射,... 目的:分析两种放疗分割方式对预防瘢痕疙瘩术后复发的疗效,探讨瘢痕疙瘩术后放疗的最佳方式。方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自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对瘢痕疙瘩患者术后24 h内开始放疗,并采取两种放疗分割方式治疗:每天1次5 Gy照射,连续4 d(5 Gy组);每天1次4 Gy照射,连续5 d(4 Gy组)。共治疗107例患者的139个病变,为使材料更具可比性,在同患者同部位出现多个病变时,仅取一个最大病变进行疗效分析,最终纳入114个病变。参考Darzi的瘢痕疙瘩疗效标准将疗效分为治愈、好转、无效,有效为治愈与好转之和,复发指放疗无效患者。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总有效率5 Gy组为90.7%(49/54),4 Gy组为66.7%(40/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将病变部位按皮肤张力大小分为耳部面颈区、前胸肩背区、其他部位进一步分析,5 Gy组及4 Gy组的疗效分别为94.1%和85.0%(P=0.609)、89.7%和60.0%(P=0.009)、87.5%和50.0%(P=0.152),前胸肩背区5 Gy组疗效明显优于4 Gy组。两组的放疗副作用均不明显。结论:瘢痕疙瘩术后24 h内开始放疗,每天治疗1次,每次给予5 Gy(连续4 d)或4 Gy(连续5 d)均是有效的,特别是每次5 Gy(连续4 d)的放疗效果更好,提示大分割短疗程的放疗效果更好,对患者也更加经济方便,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放射治疗剂量 放射剂量分次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AJCC/UICC第6、7版TNM分期分段方法在放疗患者中的比较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志国 甄婵军 +6 位作者 梁军利 张萍 刘欣 白文文 乔学英 宋玉芝 高献书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72-776,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AJCC/UICC第6、第7版分期中分段方式在放射治疗患者中应用的合理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组条件的265例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依照AJCC/UICC2009年第7版食管癌TNM分期标准及第6版食管癌TNM分期标准中的... 目的探讨食管癌AJCC/UICC第6、第7版分期中分段方式在放射治疗患者中应用的合理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组条件的265例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依照AJCC/UICC2009年第7版食管癌TNM分期标准及第6版食管癌TNM分期标准中的分段方法,进行分段比较分析,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按照AJCC/UICC第7版食管癌TNM分期中的分段标准,食管原发灶位于颈段46例、胸上段76例、胸中段83例、胸下段60例。按照第6版食管癌TNM分期中分段标准,食管原发灶位于颈段16例、胸上段83例、胸中段132例、胸下段34例。根据两种分段结果是否一致分为两组:一致组(169例)及差异组(96例),一致组中颈段及胸上、中、下段食管癌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6%、64.7%、6 4.7%;8 4.3%、5 7.8%、5 3.6%;5 3.4%、3 2.7%、2 1.0%及7 1.4%、40.2%、40.2%(P=0.001)。差异组中,各段生存率未见差异。Cox回归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第6版分期的分段方式及放疗剂量对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分期方法对颈段、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的判定差异较大,第6版分期标准中的分段方法可以较好预测放疗患者的生存,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生存优于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放射治疗 第6版AJCC/UICC TNM分期 第7版AJCC/UICC TNM分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中腋窝各站淋巴结实际覆盖剂量的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古晓东 亓昕 +6 位作者 王庆安 高献书 赵波 李晓梅 李洪振 辛灵 刘荫华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4-438,共5页
目的 研究乳腺癌保乳保腋窝术后分别采用常规切线野(CTF)、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正向调强放疗(IMRT)技术放疗中Ⅰ站、Ⅱ站和Ⅲ站腋窝淋巴结覆盖剂量。方法 回顾分析连续42例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而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 目的 研究乳腺癌保乳保腋窝术后分别采用常规切线野(CTF)、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正向调强放疗(IMRT)技术放疗中Ⅰ站、Ⅱ站和Ⅲ站腋窝淋巴结覆盖剂量。方法 回顾分析连续42例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而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保乳术后T1-2N0M0期患者。按照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RTOG)标准勾画Ⅰ站、Ⅱ站和Ⅲ站腋窝淋巴结引流区。每位患者均制定全乳+腋窝CTF、3D-CRT和IMRT 3种放疗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分析腋窝淋巴结覆盖剂量。结果 CTF、3D-CRT和IMRT放疗计划腋窝各站受照剂量不同,I站累及平均剂量分别为(40.1±6.8)、(35.4±8.3)和(32.9±7.0)Gy(F=10.269,P〈0.05),Ⅱ站分别为(33.2±7.1)、(30.6±6.7)和(30.4±7.0)Gy(P〉0.05),Ⅲ站分别为(9.6±6.8)、(6.4±4.5)和(5.2±3.7)Gy(F=8.377,P〈0.05)。腋窝各站接受相同处方剂量的体积不同,I站V50(接受50 Gy处方剂量体积)分别为21.3%、27.6%和9.6%(F=13.161,P〈0.05),Ⅱ站V50分别为12.9%、15.9%和8.3%(P〉0.05),Ⅲ站V50分别为0.4%、0.1%和0(P〉0.05)。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保腋窝术后采用CTF、3D-CRT和IMRT 3种放疗技术时腋窝Ⅰ站、Ⅱ站和Ⅲ站淋巴结引流区覆盖剂量有限,因此对于发现腋窝微转移、但未清扫腋窝的患者,应充分评估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制定个体化放疗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常规切线野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疗 腋窝淋巴结
原文传递
腹部晚期肿瘤术中植入^(125)I粒子近期观察(附11例报道)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荫华 姚宏伟 +4 位作者 史继荣 王嘉麒 于世平 周刚 申文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1-2,共2页
目的 :探讨12 5I放射性粒子术中植入 ,治疗腹部晚期肿瘤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1年 8月~ 11月术中植入12 5I粒子的晚期腹部恶性肿瘤患者 11例。结果 :全部患者共植入12 5I粒子 94粒 ,术后 1周复查外周血象及临床观察无毒副反... 目的 :探讨12 5I放射性粒子术中植入 ,治疗腹部晚期肿瘤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1年 8月~ 11月术中植入12 5I粒子的晚期腹部恶性肿瘤患者 11例。结果 :全部患者共植入12 5I粒子 94粒 ,术后 1周复查外周血象及临床观察无毒副反应出现 ,3例顽固性疼痛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有针对性地选择腹部晚期肿瘤患者 ,在开腹探查术中即时在肿瘤区植入12 5I放射性粒子 ,其近期止疼效果满意 ,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粒子 近距离组织间照射 ^125I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 被引量:8
15
作者 申文江 朱丽红 李平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目的 评价放射治疗心脏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1例原发性左心室恶性粘液性神经鞘瘤患者 ,姑息切除术后 ,以原发肿瘤部位为中心 ,采用AP PA(前后平行相对 )照射野行快中子放射治疗 ,2个野 /次 ,5 0ncGy/野 ,10 0ncGy/d ,共 11次完成 ,... 目的 评价放射治疗心脏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1例原发性左心室恶性粘液性神经鞘瘤患者 ,姑息切除术后 ,以原发肿瘤部位为中心 ,采用AP PA(前后平行相对 )照射野行快中子放射治疗 ,2个野 /次 ,5 0ncGy/野 ,10 0ncGy/d ,共 11次完成 ,总DT10 0 4.95ncGy ,48d完成。结果 患者心脏功能恢复正常 ,随访 5年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地转移。结论 快中子治疗心脏原发恶性肿瘤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放射治疗 快中子
原文传递
3例异位骨化的放射治疗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洪振 申文江 高献书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0-100,共1页
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骨科手术或骨创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各关节手术、骨折、软组织创伤之后。多数HO没有症状,8%的病例会出现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甚至丧失功能。国外一些学者发现放射治疗可以预... 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骨科手术或骨创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各关节手术、骨折、软组织创伤之后。多数HO没有症状,8%的病例会出现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甚至丧失功能。国外一些学者发现放射治疗可以预防HO的发生,笔者对3例HO患者进行了手术后放疗,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骨化 放射治疗 软组织创伤 手术后放疗 骨科手术 关节手术 关节疼痛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MK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明 高献书 +1 位作者 何志嵩 刘朝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70-2373,共4页
目的:研究中期因子(MK)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50例手术切除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MK表达,分析MK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与... 目的:研究中期因子(MK)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50例手术切除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MK表达,分析MK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临床对应的各项病理参数的关系,对其中40例有随访资料者的MK表达与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K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率为90%(45/50),在人正常膀胱组织中无表达或弱表达;在膀胱癌中随肿瘤侵润深度和分级的增加,MK表达逐步增强(P<0.05,P<0.01)。MK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数目、初复治无相关(P>0.05)。生存分析表明,MK低表达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8%、81.8%、72.7%,MK高表达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6%、36.4%、18.2%,MK高表达组生存率显著低于MK低表达组,组间生存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MK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膀胱黏膜上皮无或弱表达。MK随肿瘤分期和分级的增加表达逐步增强,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数目、初复治无相关。MK表达与膀胱癌术后患者的预后相关,MK呈高表达者的生存时间比低表达者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期因子 膀胱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生成素在放射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孙保锦 申文江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放射治疗 红细胞生成素 癌性贫血 R-HUEPO
原文传递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放射治疗对猪胰腺及超声声窗组织与脏器损伤作用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朝兴 高献书 +4 位作者 熊六林 葛辉玉 何新勇 张红娟 张志华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12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放射治疗对猪胰腺目标的治疗作用及腹部声窗上组织和脏器的损伤情况。方法实验猪共12头,每组3头,分为对照组、HIFU组、放疗组和联合治疗组(HIFU与放疗)。放射治疗及HIFU治疗均参照临床治疗参数进行,对...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放射治疗对猪胰腺目标的治疗作用及腹部声窗上组织和脏器的损伤情况。方法实验猪共12头,每组3头,分为对照组、HIFU组、放疗组和联合治疗组(HIFU与放疗)。放射治疗及HIFU治疗均参照临床治疗参数进行,对大体标本根据不同损伤程度评为0~3分,组织病理学根据细胞变性坏死情况分为0~4分进行评分,根据损伤及评分情况评价胰腺目标及超声和放射治疗通路上组织、器官的损伤情况。结果 (1)胰腺损伤病理观察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评分值高于HIFU组,两组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t=4.161,P=0.003)。(2)胃壁损伤病理观察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评分值略高于HIFU组及放疗组,但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肠壁损伤病理观察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及放疗组评分值均高于HIFU组,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7,P=0.022),联合治疗组与放疗组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实验动物耐受性好,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与HIFU组及放疗组相比,对活体猪行HIFU联合放射治疗增加了在体胰腺组织的治疗性损伤作用;但HIFU联合放疗治疗未增加HIFU对非目标区组织的损伤,主要损伤表现与放射治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放射治疗 胰腺 损伤
原文传递
局部复发直肠癌放射治疗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献书 李洪振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3-296,共4页
局部复发是直肠癌,尤其是Ⅱ/Ⅲ期直肠癌手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且术后复发病例预后差。20世纪70年代开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手术前后辅助放化疗的相关研究。大量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术后或术前辅助性放化疗较单纯手术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提... 局部复发是直肠癌,尤其是Ⅱ/Ⅲ期直肠癌手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且术后复发病例预后差。20世纪70年代开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手术前后辅助放化疗的相关研究。大量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术后或术前辅助性放化疗较单纯手术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保肛率和存活率,已经成为I类循证医学证据,作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案。而术后局部复发的直肠癌放化疗,目前尚未取得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CCN)指南建议对复发直肠癌病人应该采用多学科合作的综合治疗方案。孤立的盆腔或吻合口复发,如果之前未接受过全量放疗,最适合的处理就是行术前放疗,同期化疗。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考虑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手术切除+术中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复发直肠癌 放射治疗 同步放化疗 术中放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