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即将举办2004年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职业病执业医师高级研修班
1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4年第1期8-8,共1页
为更好贯彻《职业病防治法》,提高各级职业病服务机构诊断处理各类职业病的能力、改善职业病患者的医疗服务水平,经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学院职业病研究中心主办的“职业病执业医师高级研修班”已列入今年国... 为更好贯彻《职业病防治法》,提高各级职业病服务机构诊断处理各类职业病的能力、改善职业病患者的医疗服务水平,经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学院职业病研究中心主办的“职业病执业医师高级研修班”已列入今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编号为2004-03-10-094),主要目的在于加强职业病诊断处理中的薄弱环节。提高疑难职业病的诊断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病 诊断处理 北京大学 职业性疾病 《职业病防治法》 执业医师 继续教育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例累及邻近多部位的儿童鼻腔鼻窦胚胎型横纹肌肉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吴振恭 熊俊 +6 位作者 周良强 陈请国 陈金 褚汉启 陶雁玲 甄宏韬 王丽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546-550,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期减少漏诊误诊,提高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不典型学龄前期儿童RMS的详细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以眼部症状为... 目的探讨儿童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期减少漏诊误诊,提高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不典型学龄前期儿童RMS的详细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以眼部症状为主诉收入院,1例罕见以反复鼻腔出血并睡觉打鼾为主诉收入院,相关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多已广泛侵犯破坏周围结构,行相关手术病理确诊,均为胚胎性RMS。免疫组化显示3例患者Myogenin均为阳性,Ki-67(LIt分别约为90%、80%、70%),其中2例VIM阳性,2例DES(部分或者局灶性)阳性,2例CD99阳性。后转入肿瘤科规律治疗。结论儿童RMS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呈现多样化,具有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进展快等特点,需要根据临床特征结合影像学检查及免疫组化结果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 儿童 胚胎型横纹肌肉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环脊髓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肿瘤 被引量:8
3
作者 盛伟斌 刘忠军 +3 位作者 曹力 党耕町 马庆军 刘晓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465-469,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环脊髓减压、植骨及内固定治疗胸椎肿瘤的手术指征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累及胸椎(按改良Tomita分期为Ⅳ期和Ⅴ期)的肿瘤患者采取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环脊髓减压、植骨及内固定术,其中大块自体髂骨植骨9...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环脊髓减压、植骨及内固定治疗胸椎肿瘤的手术指征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累及胸椎(按改良Tomita分期为Ⅳ期和Ⅴ期)的肿瘤患者采取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环脊髓减压、植骨及内固定术,其中大块自体髂骨植骨9例,异体皮质骨笼+自体松质骨椎体间植骨2例;脊柱内固定应用CD 2例,TSRH 8例,AXIS 1例.结果:手术时间225~425min,平均285min,术中出血750~3200ml,平均1650ml.边缘或整块切除3例,病灶内分块+边缘切除8例.术后经8~36个月(平均18.3个月)随访,2例甲状腺癌转移患者1例于术后8个月发生多处转移,器官衰竭而死亡;另1例于术后14个月局部软组织内肿瘤复发及其它部位转移而放弃治疗,术后21个月死亡;1例滑膜软骨肉瘤于术后10个月发现肺部多处转移,术后17个月死亡;余8例存活,随访中无局部复发、转移或内固定失效等.7例术前伴脊髓神经功能损害者,术后6例获显著改善.结论:对累及胸椎的Ⅳ期和Ⅴ期肿瘤采取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稳定性重建,创伤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肿瘤 全脊椎切除:后路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宝军 李美琳 +4 位作者 刘国荣 李月春 贺英 王建利 于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11-314,共4页
目的 观察弥散成像 (DWI)、血流灌注成像 (PWI)、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 16例TIA患者的颈内动脉系统在发病后 1~ 6h行DWI、PWI、常规MRI及MRA检查 ,并对其中 1例于病后第 2天和第 3天复查... 目的 观察弥散成像 (DWI)、血流灌注成像 (PWI)、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 16例TIA患者的颈内动脉系统在发病后 1~ 6h行DWI、PWI、常规MRI及MRA检查 ,并对其中 1例于病后第 2天和第 3天复查MRI、MRA。其余 15例于病后 3~ 8d复查MRI和MRA或CT检查 1次。结果 在发病1~ 6h内行MRI检查的 16例中 ,CT及T1、T2 加权像均未见异常 ;MRA发现一侧颈内动脉闭塞者 2例 ,其前后交通动脉均开放 ;1例DWI正常而PWI显示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血流量下降 ,3h后症状体征消失 ,次日MRA示颈内动脉再通 ;另 1例DWI、PWI未见异常。这 2例均在 2~ 3d后因血管再闭塞或侧支循环闭塞而出现梗死灶。DWI异常的 5例 ,PWI、MRI及MRA却未见异常 ,症状缓解后复查MRI,在DWI异常的部位发现梗死灶。 9例临床表现为TIA的患者 ,其DWI、PWI、MRI及MRA未发现异常 ,以后复查MRI或CT也未发现异常。结论 DW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时性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TIA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5
作者 温韬 赵金垣 赵伯阳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7-99,共3页
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病机理尚在探索阶段。就近年提出的缺血缺氧、细胞毒性损伤、再灌注损伤、免疫功能异常和神经递质紊乱、NO和CO信使功能失调等学说进行了简介 。
关键词 一氧化碳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果糖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和亮 赵金垣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 探讨甘油果糖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油酸造成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采用动脉血气分析、肺干湿比值、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测定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等方法监测急性肺损伤大鼠在甘油果糖治疗前后水肿、肺血流... 目的 探讨甘油果糖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油酸造成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采用动脉血气分析、肺干湿比值、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测定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等方法监测急性肺损伤大鼠在甘油果糖治疗前后水肿、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甘油果糖治疗后实验动物从血气、血液流变到BALF总蛋白等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病理检查亦见病变明显减轻。结论 甘油果糖注射液可有效治疗急性化学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果糖 急性肺损伤 血液流变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治疗脑梗塞后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华平 余帮龙 母其文 《西部医学》 2012年第4期801-802,共2页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在经颅磁刺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具有检测和调节大脑皮质活动的作用。现就重复经颅磁刺激基本物理学原理、治疗脑梗塞后运动功能障碍做一综述。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梗塞 运动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La细胞中hR24L基因的表达、DNA损伤修复、G_2/M阻滞与电离辐射之间的关系(简报) 被引量:3
8
作者 于廷曦 朱应葆 童坦君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3-246,共4页
DNA是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遗传物质,保持其分子结构的完整性对于细胞至关重要,因此研究DNA损伤修复是生命科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基因组比较简单,易于操作的单细胞真核生物酵母遂成为研究DNA损伤修复的重要材料.对紫外线或电离辐射敏感的酵... DNA是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遗传物质,保持其分子结构的完整性对于细胞至关重要,因此研究DNA损伤修复是生命科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基因组比较简单,易于操作的单细胞真核生物酵母遂成为研究DNA损伤修复的重要材料.对紫外线或电离辐射敏感的酵母突变株称为rad突变株.酵母细胞的基因组中有近30个遗传位点与辐射抗性有关.根据单突变和双突变的敏感特征所得出的上位关系可将其分为3个上位显性组[1,2]:RAD3组,该组成员参与核苷酸的切除修复,其突变株对紫外线敏感;RAD6组,参与复制后修复,其突变株对化学诱变剂敏感;RAD52组,参与重组修复(包括链断裂修复),其突变株对电离辐射敏感.RAD24基因属于RAD3组,兼有其他组的某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A细胞 hR24L基因 表达 DNA损伤 DNA修复 G2/M阻滞 电离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剥夺后类比推理认知功能改变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个体差异初步分析(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涛 余帮龙 +6 位作者 母其文 何斌 陈华平 马果丰 邓皓冰 贺斌 蒲阳 《西部医学》 2012年第4期647-650,共4页
目的研究睡眠剥夺后类比推理认知功能改变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上的个体差异表现。方法对30例健康志愿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0岁)进行2次类比推理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分别于正常睡眠情况下和睡眠剥夺24小时后,扫描顺序是制衡的... 目的研究睡眠剥夺后类比推理认知功能改变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上的个体差异表现。方法对30例健康志愿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0岁)进行2次类比推理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分别于正常睡眠情况下和睡眠剥夺24小时后,扫描顺序是制衡的。扫描后根据参与者的行为学表现(反应时间与错误率)分别将其分成睡眠剥夺易损组及睡眠剥夺拮抗组,再回顾分析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上个体差异表现。数据处理由统计参数图及功能性神经影像分析软件完成。结果正常睡眠情况下,睡眠剥夺易损组的脑活动较睡眠剥夺拮抗组明显减少;睡眠剥夺后,易损组的脑活动显著减少,而睡眠剥夺拮抗组脑活动显著增加。结论不同人群对睡眠剥夺后的人脑反应不尽相同;磁共振成像可能成为睡眠剥夺易损性的一种预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比推理 睡眠剥夺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个体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L和MCL细胞mRNA差异显示研究初步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庆军 党耕町 +2 位作者 AdamHsich JohnKim K-LPaulSung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 :研究ACL和MCL细胞在mRNA表达水平上的差别。方法 :培养人ACL和MCL细胞 ,提取总RNA ,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寻找ACL和MCL细胞在mRNA表达水平上的差异表达带 ,将有差异的条带回收、扩增、克隆化及ReverseNorthern杂交 ,筛选出阳性克隆... 目的 :研究ACL和MCL细胞在mRNA表达水平上的差别。方法 :培养人ACL和MCL细胞 ,提取总RNA ,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寻找ACL和MCL细胞在mRNA表达水平上的差异表达带 ,将有差异的条带回收、扩增、克隆化及ReverseNorthern杂交 ,筛选出阳性克隆进行cDNA测序并进行NCBI基因数据库分析。结果 :在ACL和MCL细胞之间找到 6个差异表达的基因 ,分别为C4M2 ,C1A1,A4M1,A1A2 ,G4A1,C7A2。结论 :ACL和MCL细胞在基因表达水平上有区别 ,已找到的基因可作为探针筛选cDNA文库进一步研究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显示 韧带损伤 ACL MCL N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24L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定位于细胞核内并参与细胞周期的调节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廷曦 朱应葆 童坦君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3-459,共7页
目的:研究HR24L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定位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PCR方法扩增HR24L开放阅读框序列,克隆入绿色荧光蛋白载体pEGFPC2和逆转录病毒载体pDORneo,分别经脂质体介导转染入HeLa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HeLaGFPHR24Ls细胞... 目的:研究HR24L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定位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PCR方法扩增HR24L开放阅读框序列,克隆入绿色荧光蛋白载体pEGFPC2和逆转录病毒载体pDORneo,分别经脂质体介导转染入HeLa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HeLaGFPHR24Ls细胞,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外源性HR24LcDNA的整合状况。去血清处理细胞,观察HR24L基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印迹分析HR24L基因对p53表达的影响。结果转染获得了HeLaGFPHR24L、HeLaHR24Ls和HeLaHR24La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证实HR24L编码的蛋白质位于核内。Southern印迹分析证实HeLaHR24Ls和HeLaHR24La细胞中外源性HR24LcDNA已整合入基因组。与对照和空载体细胞相比,HeLaHR24Ls细胞中HR24LmRNA表达升高,HeLaHR24La细胞中HR24LmRNA表达降低。经过24h去血清培养后,HeLaHR24Ls细胞中G2/M期细胞明显较其他细胞增多(P<0.05),其他3种细胞则无明显差别。重新加入血清培养后24h这种差别消失。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HR24L基因对p53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HR24L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位于细胞核内且参与细胞周期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24L基因 基因转染 蛋白质定位 细胞周期 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剥夺后类比推理认知功能改变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初步分析(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光明 陈华平 +6 位作者 母其文 何斌 余帮龙 马果丰 邓皓冰 蒲阳 贺斌 《西部医学》 2012年第4期643-646,共4页
目的研究睡眠剥夺后类比推理认知功能改变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上的表现。方法对30例健康志愿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0岁)进行2次类比推理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分别于正常睡眠情况下和睡眠剥夺24小时后,扫描顺序是制衡的。数据处... 目的研究睡眠剥夺后类比推理认知功能改变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上的表现。方法对30例健康志愿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0岁)进行2次类比推理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分别于正常睡眠情况下和睡眠剥夺24小时后,扫描顺序是制衡的。数据处理由统计参数图及功能性神经影像分析软件完成。结果 24小时的睡眠剥夺没有显著性地改变人脑类比推理活动,包括双前额叶及顶叶区的活动。结论睡眠剥夺后人脑类比推理可能存在代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比推理 睡眠剥夺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听小骨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龙城 宋为明 +3 位作者 李学佩 董利民 陈大福 王志国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1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 :寻找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并且能被机体骨组织替代的听骨链重建材料。方法 :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多孔羟基磷灰石 (HA)听小骨 ,模拟在人行鼓室成形术的条件植入兔的听泡内。分别于术后 1、 2、 4、 8、12、 16周处死动物 ,取材... 目的 :寻找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并且能被机体骨组织替代的听骨链重建材料。方法 :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多孔羟基磷灰石 (HA)听小骨 ,模拟在人行鼓室成形术的条件植入兔的听泡内。分别于术后 1、 2、 4、 8、12、 16周处死动物 ,取材作大体及组织病理学观察 ,了解该种新型听小骨 (BMP/ HA)的成骨效应 ,并与单纯 HA材料听小骨相比较。结果 :将 BMP/ HA听小骨植入兔听泡后 4周 ,人工听小骨表面被覆与正常粘膜结构一致的上皮细胞 ,鼓膜面周围大量间充质细胞生长 ;12周时在鼓膜与听小骨之间有软骨形成 ,16周发现有新骨生成。各时间组植入材料与听泡骨壁之间无过度纤维组织增生。对照组未见新骨生成。结果 :BMP/ HA人工听小骨是一种具有较强骨诱导能力、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人工听小骨 ,作为中耳传音结构重建材料 ,有可能优于单纯羟基磷灰石人工听小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小骨 羟基磷灰石 假体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交互经颅磁刺激与磁共振功能成像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6
14
作者 母其文 《西部医学》 2012年第4期627-628,632,共3页
经颅磁刺激已广泛用于神经、精神、康复及认知领域的研究。实时交互式经颅磁刺激磁共振功能成像(Interleav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TMS-fMRI),是一种将经颅磁刺激与磁共振功能成... 经颅磁刺激已广泛用于神经、精神、康复及认知领域的研究。实时交互式经颅磁刺激磁共振功能成像(Interleav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TMS-fMRI),是一种将经颅磁刺激与磁共振功能成像实时结合起来并能让科研人员直接观察到经颅磁刺激大脑实时反应的技术,目前仅在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日本等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中开展,我们已在中国西部成功开展此技术。本文就其可行性、目前科研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做一简介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磁共振功能成像 实时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逆行诱发电位刺激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汝利 张萍 +1 位作者 李哲生 胡牧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81-282,共2页
①目的 探讨采用极性交替的电刺激方法逆行诱发电位刺激伪速减小的可行性。②方法 刺激面神经外周分支,在健康家猫鼓膜记录面神经送行诱发电位。③结果 在鼓膜记录到面神经逆行诱发电位受刺激伪迹影响减小,而不影响面神经逆行诱发电位... ①目的 探讨采用极性交替的电刺激方法逆行诱发电位刺激伪速减小的可行性。②方法 刺激面神经外周分支,在健康家猫鼓膜记录面神经送行诱发电位。③结果 在鼓膜记录到面神经逆行诱发电位受刺激伪迹影响减小,而不影响面神经逆行诱发电位的波形。④结论 采用极性交替的电刺激方法,记录面神经逆行诱发电位,既可减小了刺激伪迹,也不影响其波形,且便于结果分析,可在人体面神经逆行诱发电位检查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面神经 刺激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索拉唑用药前后幽门螺杆菌在胃内分布情况的观察
16
作者 金珠 董秀云 《胃肠病学》 2001年第C00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兰索拉唑 抑酸药 幽门螺杆菌 组织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探讨
17
作者 张少衡 郭静萱 +2 位作者 陈纪言 韦建瑞 王西平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1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目的 观察心肌梗死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Ⅱ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病史与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前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通过分析运动平板试验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 ,初步探讨此类患者PTCA适当时机及效果。方法 选择 47例 ,男 41例 ,女 6... 目的 观察心肌梗死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Ⅱ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病史与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前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通过分析运动平板试验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 ,初步探讨此类患者PTCA适当时机及效果。方法 选择 47例 ,男 41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5 5 7± 9 7)岁初发急性心肌梗死 (AMI) 1个月以上 ,运动平板心电图示心肌缺血的无症状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观察PTCA术前后冠脉狭窄程度。结果 心肌梗死病史不超过 3个月与超过 3个月比较 ,前者术前狭窄程度虽大(P <0 0 5 ) ,但多支病变数少 (P <0 0 5 ) ,PTCA术后狭窄程度明显减少 (P <0 0 0 5 ) ,须支架术者也少(P <0 0 5 )。运动平板心电图试验阳性组虽术前狭窄程度明显高于强阳性组 (P <0 0 0 1)和低血压组(P <0 0 0 5 ) ,但术后狭窄程度比较 ,前者明显低于后二者和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 (P均 <0 0 0 5 )。结论 对于心肌梗死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 ,应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3个月以内行成形术效果较好 ;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结果者PTCA术比强阳性、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运动心电图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缩窄性乳头炎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春生 张照辉 +1 位作者 张能维 周孝思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34-535,共2页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缩窄性乳头炎的关系及其治疗情况。方法 分析经术前、术中诊断明确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缩窄性乳头炎 2 4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采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逆行胰胆管造影、核素扫描及手术探查等多可...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缩窄性乳头炎的关系及其治疗情况。方法 分析经术前、术中诊断明确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缩窄性乳头炎 2 4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采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逆行胰胆管造影、核素扫描及手术探查等多可明确诊断。本组 2 4例中手术治疗18例 ,其中行胆总管探查 ,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 8例 ,扩约肌成形后加行憩室敞开成形 3例。行胆总管十二指肠或十二指肠空肠吻合 3例 ,行胃大部切除毕Ⅱ氏吻合旷置术 1例 ,行憩室切除、括约肌切开置支架 1例 ,未予特殊处理 2例。结果 本组在乳头切开成形时加行憩室敞开成形术 ,近、远期疗效满意 ,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 缩窄性乳头炎与十二指肠憩室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疾病 乳头旁憩室 外科手术 缩窄性乳头炎
原文传递
无症状胆囊结石临床转归和溶石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傅贤波 杨玉英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40-741,共2页
关键词 临床转归 胆囊结石 B超诊断 溶石疗法
原文传递
化学中毒的临床基础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金垣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79-380,共2页
关键词 化学中毒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剂量-效应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