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外科监护室真菌感染临床和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徐敏 冯海波 +1 位作者 郑慧萍 杨碧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9-711,714,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监护室(CSICU)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和药敏特点。方法收集患者的痰、血、尿、中心静脉导管顶端及局部引流物进行真菌培养并作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42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52株。其中酵母类真菌为43株(82.7%),曲...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监护室(CSICU)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和药敏特点。方法收集患者的痰、血、尿、中心静脉导管顶端及局部引流物进行真菌培养并作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42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52株。其中酵母类真菌为43株(82.7%),曲霉菌为9株(17.3%)。酵母类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白假丝酵母菌耐药率最低的是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和克霉唑(<9.5%)。其次为伊曲康唑和制霉菌素(12.5~14.3)%;对热带假丝酵母菌耐药率最低的是两性霉素、咪康唑、制霉菌素(0.0%),其他耐药在25.0%~46.3%。医院感染率为9.5%,病死率为26.2%。结论CSICU患者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下呼吸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对咪唑类抗真菌药物敏感。感染发生与基础疾病、术后危重状态、广谱抗菌素的应用,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实施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 真菌感染 假丝酵母菌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2
作者 郝兴海 黄方炯 +3 位作者 王盛宇 李进华 张兆光 来永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5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年龄>40岁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2年2月~2009年5月,26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18例,室间隔缺损4例,房室管畸形3例,三心房1例)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10例,双支病变9... 目的探讨年龄>40岁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2年2月~2009年5月,26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18例,室间隔缺损4例,房室管畸形3例,三心房1例)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10例,双支病变9例,三支病变7例)接受心脏畸形矫治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手术,22例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畸形矫治和冠状动脉搭桥术,4例食管超声引导下行房间隔缺损术中伞堵(intraoperative device closure,IODC)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共完成46处远端吻合,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三尖瓣成形术5例,房颤射频消融术2例。结果 1例房室管畸形因肺部感染和多器官衰竭死亡,其余25例康复出院,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7~105个月,(57.6±24.7)月:1例术后18个月再发心绞痛,未接受再次医疗干预;术后患者心功能和肺动脉高压情况改善;4例杂交手术随访中未发现残余分流、血栓和封堵装置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外科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效果良好。IODC联合OPCAB治疗房间隔缺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冠心病 术中伞堵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杂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敏 郑慧萍 +1 位作者 冯海波 杨碧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3746-3750,共5页
目的了解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ardiacsurgeryIntensiveCareUnit,CSICU)医院感染的流行趋势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月 ̄2005年12月359例心脏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目的了解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ardiacsurgeryIntensiveCareUnit,CSICU)医院感染的流行趋势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月 ̄2005年12月359例心脏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260株。G-菌160株(61.5%)。其中,非发酵G-杆菌(NFGNB)126株,占G-菌的78.8%。主要为鲍鳗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黄杆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碳青酶烯类对鲍鳗不动杆菌抗菌活性最强,但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黄杆菌高度耐药。对多种NFGNB有较好活性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吡肟,耐药率为28.3% ̄36.2%。其他大多数广谱抗生素均高度耐药。G+球菌69株(26.5%),其中葡萄球菌61株,占G+菌的88.4%,主要是溶血性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显示出高度抗菌活性。真菌31株(11.9%),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大扶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标本来源:下呼吸道分泌物(86.6%)、伤口分泌物(6.1%)、血(4.2%)和尿(3.1%)。4年感染率为17.0%(61/359),病死率29.5%(18/61)。二次开胸、糖尿病是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心脏术后患者感染率较高,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NFGNB为重要致病菌。因此,必须完善术前准备,严格术中操作,加强术后管理。此外还需加强病原菌的监测与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这些对控制医院感染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 监护病房(ICU) 医院感染 预防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心脏外科学习阶段的培养与带教 被引量:4
4
作者 杨航 张喆 《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8期36-38,共3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是医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心脏外科学习阶段是外科系统培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脏外科专业性强,难度系数高,如何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心脏外科学习阶段的学习质量值得我们思索与探讨。结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是医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心脏外科学习阶段是外科系统培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脏外科专业性强,难度系数高,如何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心脏外科学习阶段的学习质量值得我们思索与探讨。结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带教的一些心得体会,提出了阐明心外科轮转重要性;利用离体猪心讲解心脏解剖;培养医患沟通技巧,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手术规范化操作训练;规范病历书写等5个方面,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心脏外科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成长为一名全面的心脏外科医生
5
作者 沈冬焱 万峰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561-563,共3页
据统计目前我国开展心脏手术的医疗机构已近700家,但临床经验丰富、能独立完成手术的医师仅占心血管外科专科医师中的20%左右,需要接受培训、35岁以下的医师占41.2%。预测未来十年我国需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每年将以10%~20%速度增长,因... 据统计目前我国开展心脏手术的医疗机构已近700家,但临床经验丰富、能独立完成手术的医师仅占心血管外科专科医师中的20%左右,需要接受培训、35岁以下的医师占41.2%。预测未来十年我国需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每年将以10%~20%速度增长,因此如何尽快高质量培训合格的青年心脏外科医师,已是十分紧迫的任务。为此,特选登《如何成长为一名全面的心脏外科医生》一文,作者结合个人的经验和体会,提出"全面的心脏外科医师"的含义、培养目标及培训方法。希望以此引起心脏外科医师同行们的关注、思考和讨论,以更加完善我国心脏外科专科医师的培训制度和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外科医生 外科医师 培训制度 医疗机构 临床经验 外科专科 专科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心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6
作者 徐敏 赵娟 +1 位作者 郑慧萍 孙凌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pen tracheostomy,OT)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在心脏外科术后危重病人中的应用,评价PDT在心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正中开胸心脏手术后危重患者,2002... 目的通过比较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pen tracheostomy,OT)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在心脏外科术后危重病人中的应用,评价PDT在心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正中开胸心脏手术后危重患者,2002年1月~2003年7月为OT组,2003年8月~2008年2月为PDT组,各20例,观察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愈合时间、术中出血、生命体征的波动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PDT组手术时间(8.8±2.2)min、切口长度(1.3±0.2)cm、切口愈合时间(3.9±0.9)d,与OT组的(21.5±5.3)min、(3.4±0.5)cm、(5.9±1.2)d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t=-9.897,-17.440,-5.963,P=0.000);术中Ⅱ度出血PDT组明显少于OT组[1例(5%)vs 13例(65%),χ2=15.824,P=0.000];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波动PDT组明显小于OT组[1~5(中位数2)mm Hg vs 1~20(中位数3.5)mm Hg,Z=-2.959,P=0.003;3~12(中位数5.5)次/min vs 7~70(中位数10)次/min,Z=-3.956,P=0.000;0~4%(中位数2%)vs 0~31%(中位数3.5%),Z=-3.548,P=0.000];不良反应切口溢痰的发生率PDT组明显低于OT组[1例(5%)vs 8例(40%),χ2=5.161,P=0.023];总并发症发生率PDT组明显低于OT组[1例(5%)vs 12例(60%),χ2=13.789,P=0.000)。结论PDT具有快速、创伤小、手术操作精确、易掌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是心血管术后危重病人气管切开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气管切开术 心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胸壁牵开系统与改良心脏稳定器在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鲁锋 凌云鹏 +4 位作者 杨航 鲍黎明 杨威 高卿 崔仲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总结经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在直视下获取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行冠状动脉前降支旁路移植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5月~2014年6月在全身麻醉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mi... 目的总结经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在直视下获取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行冠状动脉前降支旁路移植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5月~2014年6月在全身麻醉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200例。术中使用新型胸壁悬吊拉钩在直视下获取LIMA,应用改良稳定器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前降支旁路移植。138例接受单纯左胸MIDCAB,62例接受左胸MIDCAB与冠状动脉介入相结合的分站式杂交。结果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9.1±4.3)h,监护室停留时间(26.4±14.4)h。术后完全无输血156例,44例输红细胞2~6 U(中位数4 U)。1例(0.5%)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该患者出院后死于心力衰竭(死亡率0.5%)。106例术后1周造影复查,2例(2/106,1.9%)左乳内动脉桥闭塞,随即再行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康复出院。197例随访2~26个月,(9.4±6.2)月,无死亡、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发生。结论新型悬吊式乳内动脉牵开系统可以在直视下从第1肋上缘开始获取LIMA,使用改良心脏稳定器便于在心脏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吻合,从而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小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发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松 万峰 +6 位作者 张喆 刘迎龙 李志强 范祥明 赵鸿 崔仲奇 解基严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总结婴儿发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行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病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2006年3月至2013年12月,36例单心室、肺动脉闭锁等复杂先心病畸形患者均接受了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其中体外循环下... 目的:总结婴儿发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行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病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2006年3月至2013年12月,36例单心室、肺动脉闭锁等复杂先心病畸形患者均接受了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其中体外循环下8例,非体外循环下28例。男性2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0.66±0.21)岁,体表面积(0.16±0.05)m2,经皮血氧饱和度(73±9)%,术前肺动脉压(12.19±3.68)mm Hg(1mm Hg=0.133k Pa)。结果:手术死亡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胸腔积液4例,乳糜胸1例)。术后肺动脉压(17.74±3.62)mm Hg,经皮血氧饱和度(84±16)%,手术时间(173.55±42.16)分钟。结论: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发绀型复杂先心病患儿,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手术方式。对于难以解剖根治或I期Fontan手术的发绀类肺血少复杂先心病患儿,此手术可缓解患儿的缺氧状况以及改善肺血管发育,为以后手术创造了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发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左房顶部黏液瘤的外科治疗——附3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郝兴海 崔仲奇 +3 位作者 孙凌波 张喆 万峰 解基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巨大左房顶部黏液瘤的手术治疗难点。方法 2010年1~10月,对3例巨大左房顶部黏液瘤(7cm×4 cm×3 cm,8 cm×5 cm×4 cm,9 cm×6 cm×5 cm)行手术切除,男1例,女2例,年龄48、58、73岁,心功能Ⅱ级1例、... 目的探讨巨大左房顶部黏液瘤的手术治疗难点。方法 2010年1~10月,对3例巨大左房顶部黏液瘤(7cm×4 cm×3 cm,8 cm×5 cm×4 cm,9 cm×6 cm×5 cm)行手术切除,男1例,女2例,年龄48、58、73岁,心功能Ⅱ级1例、Ⅳ级2例。采用房间隔入路手术,探查瘤体巨大,远超正常心房径线,几近充满患者扩大的左房,显露、切除操作困难。片除蒂部心内膜和内膜下心肌,以自体心包补片加固蒂部薄弱房顶组织、修补房间隔缺损。结果术中无左房顶部出血发生。1例因伤口部分愈合不良,行局部清创缝合,余无手术并发症,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3、6、12个月,心功能均为Ⅱ级,超声心动检查无肿瘤复发,肺动脉高压和三尖瓣返流消失。结论切除巨大左房顶部黏液瘤时,术中显露很困难,可先行部分切除,良好显露后完整切除肿瘤。预防心房穿破出血是手术关键,自体心包修补房顶组织是良好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黏液瘤 左房顶 切除手术 自体心包修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万里飞 宋之明 +6 位作者 郝兴海 张喆 赵鸿 崔仲奇 张鲁锋 解基严 万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9-821,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原则。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患者61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成形术,1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原则。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患者61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成形术,1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置换术,其中2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早期死于心力衰竭,余59例均治愈岀院。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从(52.8±11.3)mm降至(47.9±8.9)mm(P<0.01),LVEF从(46±11)%升至(5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患者,同期处理二尖瓣后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二尖瓣闭锁不全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的综合性治疗——我国心外科面临的挑战:新观念、新策略、新模式 被引量:2
11
作者 解基严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517-519,共3页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脏病的终末阶段。近年来,我国接受心脏外科手术中合并慢性心功能障碍的成年患者逐年增加,如何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疗效果,是心脏外科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一、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的构成特点1.病因学及构成特点:...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脏病的终末阶段。近年来,我国接受心脏外科手术中合并慢性心功能障碍的成年患者逐年增加,如何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疗效果,是心脏外科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一、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的构成特点1.病因学及构成特点:1980年至2000年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构成谱发生了变化,据对10省市15518人调查显示,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的特点为:缺血性心脏病已成为我国心力衰竭的最主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外科 综合性治疗 缺血性心脏病 心功能障碍 病因学 成年患者 心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手术与器官保护——现状、趋势、挑战 被引量:2
12
作者 解基严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489-491,共3页
1953年5月Gibbon首次采用体外循环成功完成心内直视手术,在六十周年纪念之际,回顾心脏外科在基础研究及临床领域的发展与进步,再提心脏手术与器官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器官保护 心脏手术 心内直视手术 临床意义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心血管外科医师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万峰 唐俊卿 +1 位作者 孙凌波 万雨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5期321-324,共4页
1背景情况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造成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与其他任何原因相比,心血管病每年造成的死亡最多。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显示,2005年估计有17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占全球死亡的30%。
关键词 心血管外科医生 专业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Ⅱ期心脏康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迎梅 宫一宸 张喆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557-560,共4页
随着欧美现代心脏康复医学的发展,我国心脏康复医学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发展。目前国内心脏康复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成就集中在心脏内科的治疗范畴,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康复已经提出了初步的方案... 随着欧美现代心脏康复医学的发展,我国心脏康复医学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发展。目前国内心脏康复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成就集中在心脏内科的治疗范畴,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康复已经提出了初步的方案和康复程序。然而,国内对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康复研究还相对较少,尤其是术后Ⅰ期(早期,住院期间)和Ⅱ期康复,既缺少理论指导也缺乏临床经验。现在,我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已经逐渐普及,术后患者原来越多,术后康复的空缺亟待得到填补。本文针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Ⅱ期康复状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希望借此能将康复理念进行推广,将康复理论应用于临床,能够不断积累经验,最终总结出符合国内情况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的康复程序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 心脏康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Ⅱ期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急性心肌梗死 康复医学 康复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菌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素娟 陈志海 +5 位作者 崔仲奇 董茜 韩晓涛 张伟 宋毓青 吴其明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8期855-860,共6页
目的:本研究布鲁菌心内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并探讨内外科治疗的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诊断布鲁菌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并对患者随访。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 目的:本研究布鲁菌心内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并探讨内外科治疗的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诊断布鲁菌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并对患者随访。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内外科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811例确诊布鲁菌病患者中,布鲁菌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共6例,发生率为0. 7%。此6例患者中4例为男性,年龄25~65岁,其中5例接触过牛羊,1例无接触牛羊史,所有患者均发热,4例合并心功能不全表现。6例患者血培养布鲁菌均为阳性。所有患者均累及主动脉瓣。所有患者均接受抗菌药物长程治疗。其中5例接受瓣膜置换术,随访中2例出现瓣周漏,1例重新主动脉瓣膜置换。结论:布鲁菌感染性心内膜炎易引起心功能不全表现,主要累及主动脉瓣,长疗程抗菌治疗联合瓣膜置换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感染性心内膜炎 布鲁氏菌病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学标志物在心脏术后谵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袁静雅 张喆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8期699-703,共5页
谵妄是心脏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多见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出现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通过对相关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有望协助术后谵妄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本文参阅近年相关文献,从基因、炎性因子... 谵妄是心脏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多见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出现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通过对相关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有望协助术后谵妄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本文参阅近年相关文献,从基因、炎性因子、神经递质及神经细胞损伤产物等方面对心脏术后谵妄相关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标志物 心脏手术 谵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早期肾脏替代治疗的时机
17
作者 阎德熹 郑慧萍 张喆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7期589-594,共6页
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ardiac surgery-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CSA-AKI)是心脏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CSA-AKI具体定义未有明确的共识,故根据诊断标准的不同,在不同的调查研究中其发生率为5%~40%[1-4],并发严重CSA-... 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ardiac surgery-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CSA-AKI)是心脏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CSA-AKI具体定义未有明确的共识,故根据诊断标准的不同,在不同的调查研究中其发生率为5%~40%[1-4],并发严重CSA-AKI 需要接受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的患者占心脏术后患者的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 肾脏替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引导房间隔穿刺在经皮卵圆孔封堵术中的应用
18
作者 马振 李晓明 +5 位作者 杨航 宫一宸 傅元豪 姜新鹏 张喆 傅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40-544,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经胸超声心动(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引导房间隔穿刺(transseptal puncture,TSP)在卵圆孔封堵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2022年3~12月我科对45例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单纯鞘管通过法无法通过卵... 目的探讨单纯经胸超声心动(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引导房间隔穿刺(transseptal puncture,TSP)在卵圆孔封堵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2022年3~12月我科对45例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单纯鞘管通过法无法通过卵圆孔者,在TTE引导下进行TSP,引导输送鞘管通过后完成卵圆孔封堵治疗。结果45例均成功在TTE引导下完成TSP与封堵术,TSP时间为(15.0±3.7)min,术后即刻及12 h评估无心律失常及心脏穿孔等并发症。均于术后次日康复出院。45例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超声心动图、24 h动态心电图,未发生心内分流、心包积液、心房纤颤、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论单纯TTE引导TSP安全可行,可作为复杂PFO的补充封堵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房间隔穿刺术 经胸超声心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生病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航 杨林承 +2 位作者 张瑞涛 凌云鹏 葛庆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0-424,共5页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结局的影响证据尚不充分,本研究旨在探讨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COVID-19患者发生病死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结局的影响证据尚不充分,本研究旨在探讨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COVID-19患者发生病死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北京大学援鄂国家医疗队于2020年1月29日至2020年3月10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收治的COVID-19患者。鼻咽拭子标本检测COVID-19病毒核酸阳性以及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和/或冠心病为纳入标准,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COVID-19患者发生病死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有9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其中存活患者81例,病死患者13例,平均年龄66.7岁。入院生命体征:与存活组患者相比,病死组患者基础心率较快(103.2次/min vs.88.4次/min,P=0.004),呼吸急促(29.0次/min vs.20.0次/min,P<0.001)。血常规提示:病死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9.2×109/L vs.3.8×109/L,P<0.001),淋巴细胞计数较低(0.5×109/L vs.1.1×109/L,P<0.001)。心肌损伤标记物提示:病死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MB,CK-MB;3.2μg/L vs.0.8μg/L,P<0.001)、高敏肌钙蛋白Ⅰ(high 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Ⅰ,hs-cTNⅠ;217.2 ng/L vs.4.9 ng/L,P<0.001)、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945.0μg/L vs.154.0μg/L,P<0.001)较高。炎症因子提示:病死组患者铁蛋白(770.2μg/L vs.622.8μg/L,P=0.050)、白细胞介素-2受体(interleukin-2 recepter,IL-2R;1586.0 U/mL vs.694.0 U/mL,P<0.00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82.3 ng/L vs.13.0 ng/L,P<0.001)、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9.8 ng/L vs.5.0 ng/L,P<0.001)较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淋巴细胞计数低、发生心肌损伤、IL-2R、IL-6、IL-10指标异常升高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OR=1.11,95%CI=1.03~1.19,P=0.026)、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OR=0.85,95%CI=0.72~0.99,P=0.041)、IL-10异常(>9.1 ng/L;OR=101.93,95%CI=4.74~2190.71,P=0.003)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淋巴细胞计数低、发生心肌损伤、IL-2R、IL-6、IL-10指标异常升高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相关因素;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IL-10异常(>9.1 ng/L)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高血压 糖尿病 冠心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万里飞 郝兴海 +6 位作者 张喆 赵鸿 崔仲奇 张鲁锋 宋之明 解基严 万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选择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9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在体外平行循环支持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使...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选择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9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在体外平行循环支持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25例,其中术前置入18例,术中置入5例,术后置入2例。术中同期行二尖瓣手术8例,围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6.1%。结论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危重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但需要多学科的心脏中心以及一定数量的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技术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手术期间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