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逢其时 职业病防治重任在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科成立60周年回顾与展望
1
作者 关里 李树强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F0003-F0004,共2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改造,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基础设施和工程项目建设,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与此同时,劳动卫生工作也迅速地得到建立和发展。1951年后我国陆续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改造,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基础设施和工程项目建设,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与此同时,劳动卫生工作也迅速地得到建立和发展。1951年后我国陆续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工厂安全卫生规程》等一系列条例办法以保护工人健康、防治职业病;但由于建国初期生产与防护条件有限,生产一线常发生群体中毒事件,这对职业病临床防治能力有强烈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临床防治 职业病 劳动卫生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 工程项目建设 工业化 基础设施
原文传递
职业病学科发展状况:估评与展望 被引量:4
2
作者 赵金垣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关键词 职业病 状况 评估 适应 学科发展 古人 新形势 重要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衷心感谢职业病防治专业的良师益友——《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有感
3
作者 王世俊 赵金垣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1-281,共1页
关键词 职业病防治 医学杂志 创刊 工业 中国 职业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职业病现况与诊疗概述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镜愉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 2004年第2期251-256,共6页
关键词 职业病 现况 病人 有害因素 确诊 人体 疾病 国家 范围 法律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药组方治疗煤工尘肺46例胸部数字化摄影(DR)影像学追踪观察
5
作者 刘玉慧 李静 +3 位作者 赵胜伟 徐辉 丁冉 赵金垣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组方治疗煤工尘肺胸部数字化摄影(DR)影像观察。方法:筛选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职业病防治院诊断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卫生标准GBZ 70《职业性煤工尘肺的诊断》的煤工尘肺患者分别纳入治疗组46例(Ⅱ期22例,...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组方治疗煤工尘肺胸部数字化摄影(DR)影像观察。方法:筛选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职业病防治院诊断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卫生标准GBZ 70《职业性煤工尘肺的诊断》的煤工尘肺患者分别纳入治疗组46例(Ⅱ期22例,Ⅲ期24例),给予中西药联合组方治疗;纳入对照组56例(Ⅱ期35例,Ⅲ期21例)给予常规消炎、止咳、平喘、对症治疗;每年均采用胸部数字化摄影(DR)进行一次影像学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胸部X线片变化,进而判断中西药联合组方治疗煤工尘肺后的影像学观察。治疗方法:对照组主要采用支气管扩张剂、氧疗等常规抗炎、止咳、平喘治疗。治疗组给患者使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片)、维生素C(片)、维生素E(胶丸)、乙酰半胱氨酸(胶囊)、通心络(胶囊)、银杏叶(片)、血塞通(胶丸)、汉防己甲素(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年、治疗2年、治疗3年后煤工尘肺Ⅱ期、Ⅲ期患者胸部影像学疗效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煤工尘肺对改善煤工尘肺患者的胸部影像表现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 体层摄影术 X线 肺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果菊苷对TNFα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4
6
作者 邓敏 赵金垣 +2 位作者 屠鹏飞 姜永 陈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目的 探讨肉苁蓉提取物松果菊苷对TNFα诱导的SH SY5Y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  目的 探讨肉苁蓉提取物松果菊苷对TNFα诱导的SH SY5Y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并用荧光酶标仪测定caspase 3的活性。结果 100μg·L-1 TNFα处理细胞 36h显著降低细胞的存活率;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率达37%;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及caspase 3的活性升高;而线粒体膜电位却明显降低,红 /绿荧光强度的比值由正常的 5 97降低为 0 35左右。而预先给予 1, 10或者 100mg·L-1浓度的松果菊苷处理细胞 2h,可提高细胞存活率;并可有效抑制DNAladder的发生;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分别降低到25 9%, 18 3% 和 8 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松果菊苷可明显抑制细胞内活性氧产生;并可逐渐恢复线粒体的高能量状态;caspase 3的活性不断降低,并呈现了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松果菊苷能抑制TNFα诱导的SH SY5Y细胞凋亡,其神经细胞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抑制caspase 3的活性和维持线粒体膜电位的高能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菊苷 细胞凋亡 TNFΑ SH-SY5Y细胞 线粒体 膜电位 活性氧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动物模型制备研究 被引量:45
7
作者 王耀宏 赵金垣 +3 位作者 崔书杰 邓敏 温涛 刘和亮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 建立急性一氧化碳 (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动物模型 ,为其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体重 2 40~ 2 80g雄性SD大鼠 ,分次腹腔注射CO染毒制备模型 ,动态监测尾血碳氧血红蛋白 (HbCO)浓度 ,确定染毒剂量和间隔。分别于染毒后 1、3、7... 目的 建立急性一氧化碳 (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动物模型 ,为其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体重 2 40~ 2 80g雄性SD大鼠 ,分次腹腔注射CO染毒制备模型 ,动态监测尾血碳氧血红蛋白 (HbCO)浓度 ,确定染毒剂量和间隔。分别于染毒后 1、3、7、14、2 1d取脑组织 ,常规制备石蜡病理切片 ,行HE、Luxol氏坚牢蓝焦油紫及Tunnel原位末端凋亡染色。结果 染毒后 ,大鼠体内血液HbCO迅速升高 ,使用分次腹腔注射法 ,大鼠可维持长时间 (>16h)高HbCO状态 (HbCO >50 % ) ;病理学检查显示染毒大鼠除急性脑损伤外 ,还在染毒 1~ 2周后出现脑细胞凋亡、大脑白质脱髓鞘、大脑基底结区变性坏死等二次损伤改变 ,与临床病理学特点十分吻合。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较为符合迟发性脑病临床特征的动物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细胞凋亡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对大鼠脑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耀宏 赵金垣 +3 位作者 崔书杰 邓敏 温韬 刘和亮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脑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以进一步弄清迟发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为解决其有效防治提供新的线索。方法 体重 2 40~ 2 80g雄性SD大鼠腹腔间断注射染毒 ,分别于染毒后 1、 3、 7、 14、 2 1d颈静脉取血监测血...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脑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以进一步弄清迟发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为解决其有效防治提供新的线索。方法 体重 2 40~ 2 80g雄性SD大鼠腹腔间断注射染毒 ,分别于染毒后 1、 3、 7、 14、 2 1d颈静脉取血监测血液流变学特性 ,同时检测血浆Fib、ET 1、MDA、NO及cGMP含量。结果 染毒后脑循环血液流变学特性发生明显改变 ,粘度增加 ,且见血管内皮严重受损 ,缩血管物质增加 ,NO cGMP系统受到抑制。结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对大鼠脑循环存在持续性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循环 内皮素 ET-1 纤维蛋白原 FIB 血液流变学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DNS 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一氧化碳对大鼠脑内源性气体信使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耀宏 赵金垣 +3 位作者 崔书杰 邓敏 温韬 刘和亮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61-263,267,共4页
目的 探讨外源性一氧化碳对脑内气体信使系统的影响 ,为迟发性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 体重 2 40~ 2 80g雄性SD大鼠腹腔单次注射染毒 ,分别于染毒前及染毒后 0 5、 1、 2、 4、 8h ,颈静脉取血测定血浆NO及cGMP含量 ;取双... 目的 探讨外源性一氧化碳对脑内气体信使系统的影响 ,为迟发性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 体重 2 40~ 2 80g雄性SD大鼠腹腔单次注射染毒 ,分别于染毒前及染毒后 0 5、 1、 2、 4、 8h ,颈静脉取血测定血浆NO及cGMP含量 ;取双侧脑海马组织 ,测定HO、NOS活性和cGMP含量。结果 染毒后脑循环中NO cGMP通路一过性上调 ,随后抑制 ;脑海马组织中HO、NOS活性下降和cGMP含量降低。结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引起体内气体信使系统功能失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大鼠 信使系统 环磷酸鸟苷 血红素加氧酶 HO 一氧化氮合酶 NOS CG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素加氧酶-1的细胞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雁林 赵金垣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7-202,共6页
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目前成为诸多医学研究领域的焦点,已经发现其对多种损伤具有防护作用,是目前已知最容易受诱导的酶。它除了受血红素诱导表达外,还受包括高氧状态、热休克、内毒素、细胞因子、紫外线照射、重金属... 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目前成为诸多医学研究领域的焦点,已经发现其对多种损伤具有防护作用,是目前已知最容易受诱导的酶。它除了受血红素诱导表达外,还受包括高氧状态、热休克、内毒素、细胞因子、紫外线照射、重金属离子等多种因素诱导,这些诱导因素的共同特点是能够引起氧化应激。HO-1可拮抗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保护机体免受氧化应激损伤。HO-1的这种保护作用机制与其在体内催化分解的各种代谢产物有关,而对其保护机制的详细研究无疑对目前许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加氧酶-1 活性氧 一氧化碳 胆红素 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CO中毒家兔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意义探讨 被引量:12
11
作者 温韬 赵金垣 +1 位作者 李丹 文宗曜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5-198,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学在急性CO中毒中的变化及在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CO制备家兔中毒模型 ,动态检测染毒动物 2 1d内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性和取向、红细胞压积的变化 ,并进行全血细胞分析。结果 家兔...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学在急性CO中毒中的变化及在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CO制备家兔中毒模型 ,动态检测染毒动物 2 1d内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性和取向、红细胞压积的变化 ,并进行全血细胞分析。结果 家兔染毒后即刻血粘度、红细胞压积明显降低 ,以低切变率下最为显著 ;染毒 1d后 ,血粘度和压积呈现升高趋势 ,3~ 14d时差异均有显著性 ;红细胞变形性在染毒后 1~ 3d内显著降低 ,后期逐渐恢复 ;取向无明显变化。结论 CO染毒后家兔血液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呈持续增加趋势 ,从而可导致血流减慢和阻力增加 ,可能是加重脑部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CO中毒 家兔 血液流变学 中毒迟发性脑病 脑部损伤 全血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性急性肺损伤启动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梅双 赵金垣 +2 位作者 温韬 邢俊杰 张雁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7-71,78,共6页
目的从分子层面探讨油酸性急性肺损伤的启动机制。方法分别在大鼠尾静脉注射油酸,于0.5、1、2、6、24h后,观察氧自由基产生及与其清除相关的氧化-抗氧化指标,同时检测肺组织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肺湿/干重、血气分... 目的从分子层面探讨油酸性急性肺损伤的启动机制。方法分别在大鼠尾静脉注射油酸,于0.5、1、2、6、24h后,观察氧自由基产生及与其清除相关的氧化-抗氧化指标,同时检测肺组织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肺湿/干重、血气分析及病理学的动态变化,并用抗自由基的吡菲尼酮(20、40、80mg/kg灌胃)作用后检测上述指标动态变化。结果大鼠尾静脉注射油酸后XO活性和NADPH氧化酶组分(p47phox蛋白)表达高峰在1h和6h,与肺组织ROS含量的两个时间高峰相一致;肺组织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在注射油酸后2h一过性升高随后降低,而肺湿/干重比和病理学评分在油酸注射后1h达到峰值,动脉血氧分压在油酸注射后2h逐渐降至最低。吡菲尼酮作用后,随着自由基减少,急性肺损伤各项指标均有所好转。结论通过正反两方面证实,XO和NADPH氧化酶过量及导致ROS的大量生成乃ARDS最重要的源头事件,其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可进而引起微血管血栓形成、毛细血管膜-肺泡通透性增加及肺水肿形成,从而严重影响肺的通气换气功能,降低血氧分压,导致严重低氧血症,构成了急性肺损伤的病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氧化 抗氧化 活性氧自由基 NADPH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家兔脑血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喜福 王现伟 +2 位作者 关里 张雁林 赵金垣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47-35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家兔脑血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在迟发性脑病(DEACMP)中的可能作用。方法腹腔注射CO制备急性中毒模型,使血HbCO浓度达50%以上持续30~36h,动态检测初次染毒后30min、6h及末次染毒后10min、6h、12h、18...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家兔脑血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在迟发性脑病(DEACMP)中的可能作用。方法腹腔注射CO制备急性中毒模型,使血HbCO浓度达50%以上持续30~36h,动态检测初次染毒后30min、6h及末次染毒后10min、6h、12h、18h、24h、3d、7d、14d颈静脉血的全血粘度(200s-、100s-、50s-、3s-)、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钙离子浓度([Ca2+])、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PT)的变化,并进行全血细胞分析。结果家兔末次染毒后10min,不同切变率下全血粘度即有显著降低,24h后则逐渐升高,14d时仍高于正常;末次染毒后10min至14d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浆粘度亦均高于对照组;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于末次染毒后10min明显延长,3d后方大致恢复正常;血浆[Ca2+]于末次染毒后10min明显下降,24h后恢复正常;红细胞(RBC)计数和红细胞压积(Hct)于末次染毒后18h升高,14d仍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CO中毒早期,脑循环即出现血液浓缩和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RBC和Hct升高,血[Ca2+]下降、凝血时间延长等;3d后凝血功能虽见恢复,但血液浓缩未见改善,RBC、Hct、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持续升高,这些脑循环障碍的高危因素可能是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血液流变学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接触途径所致急性亚急性汞中毒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树强 赵金垣 徐希娴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24-327,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接触途径所致急性、亚急性汞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 3 3例患者按汞进入体内途径的不同分为 3组 ,即皮肤吸收组、呼吸道吸收组和消化道吸收组 ,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急性汞中毒以周身中毒症状、口腔 牙龈炎症状及胃... 目的 研究不同接触途径所致急性、亚急性汞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 3 3例患者按汞进入体内途径的不同分为 3组 ,即皮肤吸收组、呼吸道吸收组和消化道吸收组 ,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急性汞中毒以周身中毒症状、口腔 牙龈炎症状及胃肠道症状为著 ,部分病人可有皮疹、呼吸道及肾脏受累 ;而神经 精神症状和震颤多不明显。3种不同接触途径所致中毒其临床表现各有特点 ,如皮肤接触起病者 ,以亚急性为主 ,皮疹较为突出 ;消化道吸收者急性起病 ,胃肠道症状较明显 ;呼吸道吸收者多急性起病 ,呼吸系统症状较突出等。结论  3种不同接触途径所致中毒有许多共同点 ,但又有各自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中毒 中毒症状 胃肠道症状 呼吸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素加氧酶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关里 温韬 +1 位作者 张雁林 赵金垣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0-182,共3页
血红素加氧酶(HO)是组成微粒体酶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它能催化降解血红素生成胆红素、游离铁离子和一氧化碳。HO有3种同功酶,其中HO-1被认为具有细胞保护作用。血红素降解过程是一系列的自身催化的氧化反应过程,生成的3种产物在生理条... 血红素加氧酶(HO)是组成微粒体酶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它能催化降解血红素生成胆红素、游离铁离子和一氧化碳。HO有3种同功酶,其中HO-1被认为具有细胞保护作用。血红素降解过程是一系列的自身催化的氧化反应过程,生成的3种产物在生理条件下对保持内环境稳态均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加氧酶 血红素 胆红素 铁离子 一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脑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意义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崔书杰 赵金垣 王耀宏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1-324,共4页
目的 探讨脑循环血液流变学在急性CO中毒后的变化及在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通过腹腔间隔注射CO制备急性CO中毒模型 ,动态检测染毒后大鼠 (即刻组、 1d、 3d、 7d、 14d、 2 1d)颈静脉血的全血粘度 (1s-1、 5s-1... 目的 探讨脑循环血液流变学在急性CO中毒后的变化及在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通过腹腔间隔注射CO制备急性CO中毒模型 ,动态检测染毒后大鼠 (即刻组、 1d、 3d、 7d、 14d、 2 1d)颈静脉血的全血粘度 (1s-1、 5s-1、 30s-1、 2 0 0s-1)、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 ,并作全血细胞分析。结果 在不同的切变率下(1s-1、 5s-1、 30s-1、 2 0 0s-1) ,染毒即刻组大鼠脑循环全血粘度显著降低 ,染毒后 1~ 14d显著增高 ;染毒后 1、 7、 14d ,大鼠脑循环血浆粘度均显著升高 ;染毒即刻组大鼠红细胞压积显著降低 ,后又逐渐恢复 ,染毒后 7d ,红细胞压积明显高于染毒前 ;染毒后脑循环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急剧升高 ,14d后逐渐恢复正常 ;染毒即刻组大鼠RBC、Hb、HCV明显降低 ,后即恢复正常。结论 急性CO中毒大鼠恢复期脑血液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升高 ,从而增加血流阻力和减慢流速 ,导致脑循环灌注不良 ,发生脑循环障碍。急性CO中毒大鼠早期脑血液全血粘度及红细胞压积、RBC、Hb、HCV明显降低 ,提示CO生理特性可能参与对血液的影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大鼠 脑血液流变学 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 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崔书杰 赵金垣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2-255,共4页
关键词 临床表现 神经心理测试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脑病 早期诊断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脑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毛丽君 赵金垣 +1 位作者 徐希娴 孙淑云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5-107,共3页
森林脑炎是林区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也是林业工人的主要职业危害。本文对其发病机理、临床诊断、分型及治疗、预防等进行了简介 。
关键词 森林脑炎 林业工人 病毒性传染病 流行病学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自由基在ARDS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和亮 赵金垣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 探讨活性氧 (ROS)自由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电子自旋共振 (ESR)技术直接测量ROS ,并结合超微弱发光法、化学发光法等技术分析鉴定了ROS的种类。结果 ESR结果显示 ,大鼠注射OA后 10minROS... 目的 探讨活性氧 (ROS)自由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电子自旋共振 (ESR)技术直接测量ROS ,并结合超微弱发光法、化学发光法等技术分析鉴定了ROS的种类。结果 ESR结果显示 ,大鼠注射OA后 10minROS含量即升高 ,30min达到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 ;利用超微弱发光法 ,投用不同ROS的清除剂得出OA型ARDS发病中起主要作用的ROS是超氧阴离子 (O·-2 ) ,而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结果与ESR波谱显示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ROS的改变早于肺毛细血管内皮 (PCEC)损伤和病理形态的发生 ,ROS可能是ARDS启动的主要病因 ;OA型ARDS发病中起主要作用的ROS是O·-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自由基 ARDS 发病机制 实验 ROS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电子自旋共振 化学发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红细胞参数的测定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海英 杨义明 +1 位作者 赵金垣 刘彦慧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1-272,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红细胞 (RBC)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患者中毒程度设轻、中、重度中毒组及健康对照组。对各中毒组 1、3、7日及重度中毒组 14日分别采静脉血作RBC各项参数的动态观察。健康对照组门诊检测 1...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红细胞 (RBC)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患者中毒程度设轻、中、重度中毒组及健康对照组。对各中毒组 1、3、7日及重度中毒组 14日分别采静脉血作RBC各项参数的动态观察。健康对照组门诊检测 1次。结果 各项参数随中毒的严重程度而变化 ,与对照组比较 ,轻度中毒组 3次 2 1项检测中 3项差异有显著性 ,中度中毒组 3次 2 1项检测 8项差异有显著性 ,重度中毒组 4次 2 8项检测中 2 1项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RBC参数的变化与中毒程度和病理过程有关 ,动态观察其变化 ,有助于对病情的深入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 急性 红细胞参数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