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逐级加压弹力袜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被引量:28
1
作者 郑虹 高雨农 +2 位作者 燕鑫 高敏 高维娇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逐级加压弹力袜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效果。方法按照术后预防VTE的不同方法,将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初治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LMWH联合弹力袜组和弹力袜...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逐级加压弹力袜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效果。方法按照术后预防VTE的不同方法,将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初治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LMWH联合弹力袜组和弹力袜组,分析2组患者预防VTE的效果。结果LMWH联合弹力袜组患者术后VTE的发生率为0.8%,低于弹力袜组(8.1%,P=0.01)。应用LMWH的患者术后未发生严重的出血并发症,而伤口裂开的发生率与未应用LMWH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3h和未应用LMWH是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用LMWH联合弹力袜预防vTE的效果高于单独应用弹力袜,且方便、安全。患者高龄和手术时间长是术后发生VrrE的危险因素,应给予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继发原发性 生殖器肿瘤 女(雌)性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外科手术 预防和防护用药
原文传递
贝伐珠单抗治疗初治卵巢癌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楠 郑虹 +2 位作者 高雨农 舒桐 王红国 《肿瘤药学》 CAS 2023年第1期69-76,共8页
目的旨在评价贝伐珠单抗在初治晚期卵巢癌患者中的应用模式、依从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初次诊治并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组织学确诊为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腺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 目的旨在评价贝伐珠单抗在初治晚期卵巢癌患者中的应用模式、依从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初次诊治并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组织学确诊为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腺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采用查阅病历和电话、门诊随访等方式收集随访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评价贝伐珠单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7例患者,其中35例仅在新辅助化疗(NT)期间使用贝伐珠单抗,23例在新辅助化疗和一线化疗(NT+FL)期间均使用贝伐珠单抗,19例仅在一线化疗(FLA)期间使用贝伐珠单抗。在43例接受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DS)的NT和NT+FL患者中,有38例(88.4%)实现了满意减瘤,24例(55.8%)在IDS后无残留病灶。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5个月(95%CI:9.951~20.049),12个月的PFS率为61.7%。有7例(9.1%)患者因不良反应停用贝伐珠单抗。与贝伐珠单抗治疗相关的最常见不良反应是高血压。结论在真实世界中,贝伐珠单抗在初治卵巢癌的治疗中有效且耐受性良好;在新辅助化疗中加入贝伐珠单抗是安全可行的,患者术前最后一次化疗采用含贝伐珠单抗方案未导致术中出血量增加;对于贝伐珠单抗的用药剂量、疗程、用药模式及相关不良反应,还需更多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卵巢癌 贝伐珠单抗 真实世界研究 新辅助化疗 维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合并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一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乃怿 曹登峰 +1 位作者 郑虹 高雨农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51-952,共2页
患者社会性别为女性,15岁,因发热、下腹痛、发现腹部巨大包块于2012年6月29日在外院行开腹右卵巢肿物剥除术+左卵巢活检术。术中见:右卵巢22cm×18cm×16cm多房囊实性肿物,左卵巢条索状,子宫幼稚型。术后6d查甲胎蛋白(AF... 患者社会性别为女性,15岁,因发热、下腹痛、发现腹部巨大包块于2012年6月29日在外院行开腹右卵巢肿物剥除术+左卵巢活检术。术中见:右卵巢22cm×18cm×16cm多房囊实性肿物,左卵巢条索状,子宫幼稚型。术后6d查甲胎蛋白(AFP)为5710ng/ml,CA125为45.6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生殖细胞和胚胎性 性腺发育不全 染色体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4
作者 高敏 高雨农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8年第6期579-582,共4页
原发性子宫内膜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发病罕见,侵袭性极强,多数晚期发现,部分患者以副肿瘤综合征为首发症状,临床不易发现,确诊依赖病理检查,治疗以个体化综合治疗为主。本文对2例罕见病-子宫内膜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病例进行分析,并对相... 原发性子宫内膜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发病罕见,侵袭性极强,多数晚期发现,部分患者以副肿瘤综合征为首发症状,临床不易发现,确诊依赖病理检查,治疗以个体化综合治疗为主。本文对2例罕见病-子宫内膜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病例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副肿瘤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子宫颈癌的防控和诊疗策略 被引量:6
5
作者 舒桐 李斌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61-563,共3页
据2018中国癌症登记年报统计显示,恶性肿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60岁以上成为肿瘤高危人群。子宫颈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始终位居第一,其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65岁以上定义为老年患者,占子宫颈癌死亡患者的40%以上。
关键词 子宫颈癌 老年患者 妇科恶性肿瘤 诊疗 防控 癌症登记 高危人群 发病高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妇产科联盟Ⅳ期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患者远期生存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蔡艳 舒桐 郑虹 《中国医药》 2023年第12期1845-1849,共5页
目的探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Ⅳ期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患者的远期生存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初治Ⅳ期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初始肿... 目的探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Ⅳ期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患者的远期生存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初治Ⅳ期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PDS)组、中间型肿瘤细胞减灭术(IDS)组和单纯化疗组。分析患者的总生存期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5例患者,其中PDS组21例、IDS组91例、单纯化疗组13例。3组年龄、糖类抗原125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S组与IDS组手术复杂性评分、上腹部手术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S组中位总生存期70个月、IDS组中位总生存期56个月、单纯化疗组中位总生存期25个月,3组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基于FIGO分期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ⅣA期患者中位总生存期短于ⅣB期患者(49个月比59个月,P=0.013)。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初始治疗方式、应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及术后肿瘤残留是Ⅳ期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肿瘤细胞减灭术可改善Ⅳ期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患者的预后,初始治疗方式、应用PARP抑制剂及术后肿瘤残留是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 国际妇产科联盟Ⅳ期 肿瘤细胞减灭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检测阴道菌群实验方法的建立及优化
7
作者 高维娇 陈霄迟 高雨农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7-421,共5页
目的建立并优化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检测阴道菌群的技术路线。方法2011年5~6月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6名成年女性,其中6名女性取阴道穹隆分泌物,10名女性分别取阴道中段和阴道穹窿部分泌物,提取阴道菌群总DNA... 目的建立并优化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检测阴道菌群的技术路线。方法2011年5~6月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6名成年女性,其中6名女性取阴道穹隆分泌物,10名女性分别取阴道中段和阴道穹窿部分泌物,提取阴道菌群总DNA,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细菌16SrRNA基因的V2V3可变区,DNA扩增产物分别在30%~60%和40%~70%浓度梯度变性凝胶下进行DGGE。结果DGGE图像分析显示阴道中段和阴道穹窿分泌物阴道菌群构成相同,平均条带数为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性凝胶浓度梯度为30%~60%时,阴道菌群的DGGE图像中各条带较分散,易于条带识别和分析,但有部分条带电泳出凝胶范围;变性凝胶浓度梯度为40%~70%时,阴道菌群的DGGE条带密集但均较清晰。结论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与DGGE相结合具有高效、快速、精确的特点,可用于阴道菌群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阴道菌群
原文传递
卵巢上皮癌患者血清中人附睾蛋白4的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8
作者 郑虹 高雨农 +2 位作者 高维娇 高敏 燕鑫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癌患者血清中人附睾蛋白4(HE4)的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信息,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治疗前血清中HE4和CA125...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癌患者血清中人附睾蛋白4(HE4)的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信息,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治疗前血清中HE4和CA125的水平,分析治疗前血清HE4和CA125的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12例卵巢上皮癌患者治疗前的血清HE4水平为26.9~3253.5pmol/L,中位值为415.5pmol/L;血清CA125水平为5~17694U/ml,中位值为699U/ml。Spearman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HE4水平与卵巢上皮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r=0.21,P=0.037)、术后病理分期(r=0.40,P=0.001)、腹水量(r=0.39,P=0.001)、血清CA125水平(r=0.53,P:0.001)以及术后残存肿瘤大小(r=0.22,P=0.027)相关,而与患者绝经与否无相关性(P=0.11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残存肿瘤大小与治疗前血清HE4水平无关(P=0.259)。112例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53.0个月。Logrank分析显示,低HE4组患者总生存时间比高HE4组明显延长(P=0.001)。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HFA水平和术后残存肿瘤大小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P=0.044和P=0.048)。结论治疗前血清HFA水平是影响卵巢上皮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血清HE4的测定可为卵巢上皮癌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附睾蛋白4 CA125 卵巢肿瘤 预后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癌不同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评估 被引量:10
9
作者 高敏 高雨农 +4 位作者 燕鑫 郑虹 蒋国庆 王文 张乃怿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32-935,共4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探讨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2年4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妇科收治的21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筋膜外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者(...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探讨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2年4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妇科收治的21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筋膜外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者(TAH+BSO组)65例,筋膜外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者(PLX组)54例,筋膜外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及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者(PALX组)100例。总结并分析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TAH+BSO组、PLX组和PALX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14.84±6.45)min、(182.94±6.62)min和(188.27±5.77)min,TAH+BSO组明显短于PLX组和PALX组(P〈0.001)。TAH+BSO组、PLX组和PALX组患者的出血量分别为(222.97±38.42)ml、(311.80±21.62)m1和(391.51±53.20)ml,TAH+BSO组明显少于PLX组和PALX组(P=0.009)。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后(PLX组和PALX组)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下肢水肿,发生率为31.8%;其次为淋巴囊肿,发生率为27.3%。PALX组与PLX组比较,肠梗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01),但下肢水肿、淋巴囊肿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虽较单纯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有所增加,但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在临床工作中,需选择合适的适应证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癌与结直肠癌双原发癌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楠 郑虹 +1 位作者 高雨农 王红国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与结直肠癌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查阅病例、电话、门诊随访等方式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17年4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与结直肠癌双原发癌患者共40例。结果 40例患...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与结直肠癌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查阅病例、电话、门诊随访等方式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17年4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与结直肠癌双原发癌患者共40例。结果 40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9(5~264)个月。2年生存率为91.9%,3年生存率为86.1%,5年生存率为44.5%。19例第一原发癌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与21例第一原发癌为结直肠癌的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双原发癌的发病间隔时间以及第一原发癌的发病年龄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7例进行错配修复(MMR)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患者中,是否存在表达缺失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6)。按照妇科肿瘤协会(SGO)5%~10%诊断模式,研究中20%(8/40)的患者符合林奇综合征的诊断。结论第一原发癌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与第一原发癌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差异。双原发癌的发病间隔时间、第一原发癌的发病年龄以及是否存在MMR表达缺失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结直肠癌 双原发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