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面膜固定头部肿瘤放疗中Catalyst HD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于松茂 杜乙 +6 位作者 杨敬贤 周舜 王晓艳 侯立霞 岳海振 吴昊 王鹏程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0年第8期49-52,63,共5页
目的:比较使用双面膜(double shell positioning system,DSPS)固定头部患者放疗中是否采用Catalyst HD在线校位的摆位误差和摆位时间,以提高放疗摆位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方法:选取90例行头部放疗的患者,均采用DSPS固定,首次治疗获取真实... 目的:比较使用双面膜(double shell positioning system,DSPS)固定头部患者放疗中是否采用Catalyst HD在线校位的摆位误差和摆位时间,以提高放疗摆位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方法:选取90例行头部放疗的患者,均采用DSPS固定,首次治疗获取真实参考床值,后续治疗时治疗床均根据此床值自动到位。所选病例随机分为A、B 2组,A组首次治疗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验证并移床后取下上部面膜,再利用Catalyst HD获体表图像作为后续治疗参考,后续治疗均通过Catalyst HD引导摆位后扣膜;B组直接扣膜。通过CBCT和定位CT刚性配准方式获取6个维度配准误差并统计摆位时间;误差绝对值和摆位时间行正态性分析后采用非参数检验或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 2组6个维度摆位误差取绝对值后分别为(0.05±0.05)、(0.08±0.07)cm(X方向);(0.07±0.06)、(0.09±0.08)cm(Y方向);(0.10±0.08)、(0.14±0.12)cm(Z方向);(0.51±0.39)°、(0.68±0.52)°(Rtn方向);(0.48±0.40)°、(0.77±0.55)°(Pitch方向);(0.56±0.42)°、(0.80±0.56)°(Roll方向);摆位时间分别为(53±17)、(26±8)s。A、B 2组间X、Z、Rtn、Pitch、Roll方向的摆位误差及摆位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面膜固定联合Catalyst HD摆位所需时间略有加长,但摆位精度比单纯使用双面膜固定更高,有很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肿瘤 CBCT Catalyst HD 摆位误差 摆位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技术在胸部肿瘤调强放疗时摆位误差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巍巍 龙戈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52-55,共4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技术比较头颈胸膜和胸膜两种热塑体膜固定方式在胸部肿瘤放疗时的摆位误差。方法分别对30例头颈胸膜固定的165次、胸膜固定的163次CBCT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固定方式在左右、前后和头足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技术比较头颈胸膜和胸膜两种热塑体膜固定方式在胸部肿瘤放疗时的摆位误差。方法分别对30例头颈胸膜固定的165次、胸膜固定的163次CBCT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固定方式在左右、前后和头足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及其分布情况。结果在左右、前后和头足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均在3 mm以内,符合临床治疗要求。两种固定方式在左右和头足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前后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头颈胸膜固定方式在头足方向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胸膜固定方式在左右方向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P<0.05)。结论两种固定方式各有优劣,在不同方向上的摆位误差不同,临床治疗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锥形束CT 调强放疗 热塑体膜 摆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体表影像系统联合开放式双面膜在头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于松茂 周舜 +7 位作者 陈吉祥 吴昊 杨敬贤 张艺宝 杜乙 李俊禹 康加阜 岳海振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822-826,共5页
目的比较光学体表成像系统Catalyst HD联合两种不同双面膜(DSPS)定位方式在头部肿瘤放疗中摆位精度的差异,探讨开放式双面膜临床使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头部肿瘤放疗患者的摆位误差数据,根据双面膜类型分为封闭式双面膜组(C-D... 目的比较光学体表成像系统Catalyst HD联合两种不同双面膜(DSPS)定位方式在头部肿瘤放疗中摆位精度的差异,探讨开放式双面膜临床使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头部肿瘤放疗患者的摆位误差数据,根据双面膜类型分为封闭式双面膜组(C-DSPS)27例和开放式双面膜组(O-DSPS)23例。所有患者首次治疗获取真实参考床值,行锥形束CT(CBCT)验证并移床后获取体表参考图像;C-DSPS组的体表参考图像为全面部,O-DSPS组在头脚方向短于C-DSPS组,为双面膜开口长度,其余方向相同。通过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的刚性配准,获取床左右(X方向)、升降(Y方向)、进出(Z方向)、床旋转(Rtn)、进出倾斜(Pitch)、左右转动(Roll)的摆位误差并统计摆位时间。结果O-DSPS组和C-DSPS组Y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5±0.05)cm、(0.07±0.0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Pitch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61±0.41)°、(0.47±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SPS和O-DSPS两种方式的摆位时间分别为(53±17)s、(50±16)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摆位方式的异常摆位误差个数进行比较,所有方向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式双面膜联合小体表方式各旋转方向误差略增大,但完全可接受,摆位时间未增加,实现了分次内误差实时监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肿瘤 Catalyst HD 双面膜 摆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肿瘤放疗用颈胸模固定添加体表标记线对摆位误差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振飞 于松茂 +2 位作者 刘邦 朱长生 杨敬贤 《当代医学》 2020年第7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放疗用颈胸模固定添加体表标记线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98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颈胸模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固定的基础上给予体表标记线。所...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放疗用颈胸模固定添加体表标记线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98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颈胸模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固定的基础上给予体表标记线。所有患者均使用Varian TrueBeam医用直线加速器给予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MAT),用机载的Cone-Beam CT(CBCT)进行图像验证,验证患者摆位误差,每例患者进行CBCT 7次,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3次,与定位CT进行比较,记录相应的摆位误差。对比研究每例患者X(左右方向)、Y(进出方向)、Z(升降方向)、Rtn(旋转方向)摆位误差。结果观察组放疗期间X(左右方向)、Rtn(旋转方向)的摆位误差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Y(进出方向)、Z(升降方向)的摆位误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放疗期间的摆位校正率对比为0%,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2.2%(P<0.05)。结论胸部肿瘤放疗用颈胸模固定添加体表标记线能抑制X(左右方向)和Rtn(旋转方向)上的摆位误差,降低摆位校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容积调强放射治疗 颈胸模固定 体表标记线 摆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性分析Catalyst HD引导双面膜固定摆位方法在头部肿瘤放疗中的可行性 被引量:3
5
作者 郭腾 杨敬贤 +5 位作者 王佳琦 康加阜 王振飞 盛鹏飞 于松茂 岳海振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4期50-52,56,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双面膜(Double Shell Positioning System,DSPS)固定头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利用光学表面成像系统Catalyst HD引导放疗摆位方法的精度和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10月60例在我院行头部肿瘤放疗病例,均采用DSPS... 目的探讨采用双面膜(Double Shell Positioning System,DSPS)固定头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利用光学表面成像系统Catalyst HD引导放疗摆位方法的精度和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10月60例在我院行头部肿瘤放疗病例,均采用DSPS固定,按照本中心临床实践经验,采用Catalyst HD引导放疗摆位和治疗中位置监测,以治疗中间隔采集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配准误差为参考,评价本中心摆位方法的可行性。结果CBCT和Catalyst HD校位方法六个维度误差呈弱相关,且除z和Rtn方向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BCT和非CBCT引导分次的Catalyst HD摆位误差数据之间,仅Rtn方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atalyst HD引导摆位相对于传统的CBCT校位方式,具有较高精度且一致性较好,可在治疗周期内非CBCT校位的分次治疗内应用,可有效保证摆位精度进而保证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体束CT 双面膜 光学表面成像 摆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分析不同部位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 被引量:10
6
作者 崔永辉 张淑慧 杨敬贤 《中国医药》 2017年第6期909-912,共4页
目的采用直线加速器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扫描技术分析不同部位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方法选取2016年4-10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放疗科采用瓦里安TrueBeam1103直线加速器治疗的不同部位肿瘤患者9... 目的采用直线加速器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扫描技术分析不同部位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方法选取2016年4-10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放疗科采用瓦里安TrueBeam1103直线加速器治疗的不同部位肿瘤患者92例。其中鼻咽癌患者35例,肺癌患者32例,宫颈癌患者25例。所有患者在第1、6、11、16、21、26次放射治疗前行KV-CBCT扫描。分析不同部位肿瘤患者的不同次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及其原因。结果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在X轴(左右)、Y轴(腹背)、Z轴(头脚)方向上的摆位误差为:鼻咽癌患者(1.0±0.6)、(1.2±0.7)、(1.1±0.6)mm;肺癌患者(1.9±0.9)、(1.3±0.7)、(2.6±1.5)mm;宫颈癌患者(1.7±0.8)、(1.6±0.8)、(2.4±I.3)mm。鼻咽癌患者在Y轴方向摆位误差为92.6%(162/175)〈3mm;肺癌患者在z轴方向摆位误差为86.7%(156/180)〈5mm;宫颈癌患者在Z轴方向摆位误差为94.0%(109/116)〈5mm,表明摆位引起的误差绝大部分在允许范围之内。鼻咽癌患者误差主要发生在Y轴和Z轴方向,摆位误差原因主要是患者与头枕的吻合性不良及头部后仰的幅度不同。肺癌及宫颈癌患者的误差主要发生在Z轴方向,原因是描画在患者身体两侧的摆位中线因多次描绘的差异、上肢摆放位置、皮肤牵拉、体质量变化、呼吸运动、餐后时间、膀胱充盈程度等因素影响而产生变化。结论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中,KV-CBCT影像系统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实时测量摆位误差并在线进行纠正,从而达到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放射治疗精确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调强放射治疗 千伏级锥形束CT 摆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多间隙感染严重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药学监护 被引量:1
7
作者 平耀东 徐晓龙 +2 位作者 郑宝敏 赵立峰 朱贲贲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991-996,共6页
临床药师参与1例左上颚腺样囊性癌复发患者全身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后出现口腔颌面部及颈部间隙感染严重并发症的治疗过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多间隙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感染指标,确定急性期亚胺培南西司他... 临床药师参与1例左上颚腺样囊性癌复发患者全身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后出现口腔颌面部及颈部间隙感染严重并发症的治疗过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多间隙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感染指标,确定急性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联合克林霉素的方案以及稳定期莫西沙星联合磷霉素的方案。临床医生采纳意见并实施,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控制,病情好转出院。临床药师通过会诊,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为患者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多间隙感染 抗菌药物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肿瘤患者模拟机复位误差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于松茂 杨敬贤 +2 位作者 康加阜 刘伟 岳海振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部位肿瘤患者治疗计划在模拟机复位工作中的误差分布。方法:选取104例在瓦里安Acuity模拟定位机上复位的肿瘤病例,其中盆腔部28例、头颈部32例、胸部44例。根据患者定位十字线和从计划系统获取的相对坐标摆位,并按照...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部位肿瘤患者治疗计划在模拟机复位工作中的误差分布。方法:选取104例在瓦里安Acuity模拟定位机上复位的肿瘤病例,其中盆腔部28例、头颈部32例、胸部44例。根据患者定位十字线和从计划系统获取的相对坐标摆位,并按照调强放疗的要求拍摄正侧位射野验证片(冠状面和矢状面),采用系统自动刚性配准方式获取验证片与计划系统生成的数字重建放射图像的配准误差,并对比分析不同部位在X(左右)、Y(升降)、Z(进出)方向的配准误差和总配准误差,从而定量分析复位误差的分布情况。结果:盆腔部、头颈部和胸部肿瘤的总配准误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0.31±0.14)、(0.17±0.07)、(0.26±0.10)cm,头颈部肿瘤复位重复性较好。结论:3个部位肿瘤复位精度均满足临床治疗精度要求,其中头颈部肿瘤配准误差较小,表明该部位复位误差较小,重复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强调放疗 模拟机 图像配准 配准误差 配准总误差 复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固定方式下颈部肿瘤首次放射治疗颈椎配准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卢子红 杜乙 +4 位作者 杨敬贤 李俊禹 于松茂 李廷廷 吴昊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6期632-635,共4页
目的:在两种固定方式下,比较颈部肿瘤首次放射治疗颈椎的配准,以得到更为精准的固定方式,提高摆位和治疗精度速度,缩短治疗时间。方法:随机选取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颈部肿瘤患者各15例,分为A、B两组,分别测量首次放射治疗的CBCT图像和定... 目的:在两种固定方式下,比较颈部肿瘤首次放射治疗颈椎的配准,以得到更为精准的固定方式,提高摆位和治疗精度速度,缩短治疗时间。方法:随机选取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颈部肿瘤患者各15例,分为A、B两组,分别测量首次放射治疗的CBCT图像和定位CT图像中7个颈椎椎体后缘到头枕底部的距离,比较CBCT图像和CT图像中距离的差值。采集两组患者所有距离配对差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固定方式颈椎配对差值分别C1=(-0.188 00±0.367 06)、C2=(-0.169 33±0.402 64)、C3=(-0.226 67±0.417 52)、C4=(-0.234 00±0.455 55)、C5=(-0.209 33±0.434 17)、C6=(-0.174 67±0.431 56)、C7=(-0.166 67±0.360 92)cm;B组固定方式颈椎配对差值分别为C1=(-0.112 00±0.199 61)、C2=(-0.044 00±0.157 92)、C3=(-0.038 67±0.218 86)、C4=(0.086 70±0.190 30)、C5=(-0.020 67±0.218 65)、C6=(0.129 33±0.463 33)、C7=(0.084 00±0.261 28)cm。两组固定方式中,两组数据配对差值均小于0.3 cm,均在临床治疗要求的摆位误差范围内,但B组配对差值明显小于A组。结论:与A组固定方式相比,B组固定方式更能提高颈椎的配准,保护脊髓等重要危及器官,从而进一步提高靶区照射的精确性,保证靶区的照射剂量,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肿瘤 固定方式 颈椎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MS在乳腺癌术后放疗临床应用中体位固定方式优选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俊禹 杜乙 +6 位作者 周舜 吴昊 杨敬贤 于松茂 李廷廷 刘巍巍 岳海振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4期45-49,共5页
目的光学体表监测系统(Optical Surface Monitoring System,OSMS)在乳腺癌术后放疗应用中,通过对比真空垫和颈胸膜两种固定方式条件下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的摆位误差和OSMS相对于CBCT方式的摆位一致性,确定优选固定方式。方法... 目的光学体表监测系统(Optical Surface Monitoring System,OSMS)在乳腺癌术后放疗应用中,通过对比真空垫和颈胸膜两种固定方式条件下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的摆位误差和OSMS相对于CBCT方式的摆位一致性,确定优选固定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利用OSMS系统摆位的乳腺癌患者病例数据,其中真空垫固定组(A组)24例,颈胸膜固定组(B组)28例,将CBCT与定位CT配准误差记为摆位误差;取OSMS得到的六维配准误差与CBCT配准结果的差值,绝对化后用于量化摆位一致性。比较两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和摆位一致性的差异及其累积分布情况。结果摆位误差除z方向外,A组均优于B组,x、z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一致性除z方向外,A组均优于B组,x、y、z、Pitch、Roll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误差累积分布除z方向外,A组均优于B组,z方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摆位一致性累积分布除z方向外,A组均优于B组,x、y、Rtn、Pitch、Roll方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维方向摆位一致性累积分布A组优于B组(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放疗OSMS摆位两种体位固定方式均可满足临床要求;相对于OSMS摆位颈胸膜固定,真空垫固定方式的摆位一致性整体优于前者,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摆位误差,并可在治疗中实时监测,可使患者受益,应予以优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光学体表监测系统 体位固定技术 摆位流程 摆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垫制作方式对肺癌立体定向放疗摆位精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于松茂 孟繁里 +4 位作者 康加阜 李俊禹 刘巍巍 卢子红 杨敬贤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9年第12期33-35,40,共4页
目的:研究真空垫制作方式对肺癌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摆位精度的影响,旨在寻找合理的真空垫制作方法。方法:选取20例SBRT病例,均采用真空垫仰卧位固定,真空垫制作分别采用一高一低(A组)和双侧等高(B组)2... 目的:研究真空垫制作方式对肺癌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摆位精度的影响,旨在寻找合理的真空垫制作方法。方法:选取20例SBRT病例,均采用真空垫仰卧位固定,真空垫制作分别采用一高一低(A组)和双侧等高(B组)2种方式,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与定位CT图像刚性配准,获取2组患者在X、Y、Z、Rtn、Pitch、Roll 6个方向的配准误差。对2组数据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行配对样本t检验,其余行非参数检验;对2组数据中超限误差(超过3 mm或1.5°)次数和比例做卡方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A、B 2组在X、Y、Z、Rtn、Pitch、Roll 6个方向的配准误差取绝对值后分别为(0.19±0.13)与(0.26±0.16)cm、(0.12±0.11)与(0.12±0.10)cm、(0.22±0.14)与(0.34±0.20)cm、(0.64±0.48)与(0.91±0.64)°、(0.81±0.54)与(0.87±0.58)°、(0.67±0.51)与(0.99±0.64)°,在X、Z、Rtn、Roll方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方向超限误差频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空垫一高一低制作方式可降低X、Z、Rtn、Roll方向摆位误差、提高重复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T 摆位误差 真空垫 真空垫制作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加体表辅助摆位线对肺上叶肿瘤放射治疗摆位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猛 杨敬贤 +9 位作者 吴昊 张艺宝 刘现珍 李丹丹 刘邦 陈吉祥 丁大庆 谢华木 李全福 李俊禹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12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增加体表辅助摆位线对肺上叶肿瘤放射治疗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肺上叶肿瘤放射治疗患者,按照治疗中摆位方式的不同,将采用常规摆位线联合辅助摆位线摆位的患者纳入联合摆位组(60例),将仅采用常规摆位线摆位的患者纳... 目的:探讨增加体表辅助摆位线对肺上叶肿瘤放射治疗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肺上叶肿瘤放射治疗患者,按照治疗中摆位方式的不同,将采用常规摆位线联合辅助摆位线摆位的患者纳入联合摆位组(60例),将仅采用常规摆位线摆位的患者纳入常规摆位组(6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行锥形束CT(CBCT)扫描,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进行骨性配准靶区微调后获取x(左右)、y(升降)、z(进出)和Rtn(旋转)4维方向的CBCT配准结果,配准结果绝对化后用于量化摆位精度,分别对两组患者摆位精度和摆位异常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应用曼恩-惠特尼U检验和x^(2)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结果:联合摆位组x、y、z和Rtn方向摆位精度均优于常规摆位组,且x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6,P<0.05),摆位异常分布联合摆位组4维方向均优于常规摆位组,在x方向、z方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5)。综合4维方向摆位异常累积分布联合摆位组优于常规摆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096,P<0.05)。结论:肺上叶肿瘤患者增加体表辅助摆位线摆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摆位精度和摆位重复性,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上叶肿瘤 辅助摆位线 摆位精度 摆位异常分布 锥形束CT(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时相PET/CT扫描在脑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佳琦 崔勇 +2 位作者 栾琨 李晨光 张艺宝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探究双时相PET/CT扫描在脑肿瘤初诊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采用双时相18F-FDG PET/CT扫描的脑肿瘤初诊及随访病例,在以病理或影像检查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两期扫描病变SUV_(max)值进行半定量分析,并根据ROC分析确... 目的:探究双时相PET/CT扫描在脑肿瘤初诊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采用双时相18F-FDG PET/CT扫描的脑肿瘤初诊及随访病例,在以病理或影像检查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两期扫描病变SUV_(max)值进行半定量分析,并根据ROC分析确定FDG PET/CT双期扫描的特定临界值,以区分肿瘤的活性。结果:延迟扫描对诊断病变有无活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有显著提升(常规扫描期:灵敏度80.6%、特异度99.9%、准确度96.3%;延迟扫描期:灵敏度88.9%、特异度100%、准确度97.9%,P<0.001),说明延迟扫描可以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对于病灶有活性患者,对侧尾状核头(CCH)延迟扫描较常规扫描SUV_(max)值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侧脑白质(CWM)、同侧小脑皮质(ICC)与病变(T)的靶本比(T/CWM、T/ICC),有活性病变组以及整体(有活性病变组与无活性病变组)延迟期较常规扫描期半定量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变化百分比ROC分析得到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综合3个参数可知,ICC>CWM>CCH(ΔT/CWM:灵敏度77.8%、特异度72.7%、准确度90.9%;ΔT/CCH:灵敏度88.9%、特异度54.5%、准确度91.1%;ΔT/ICC:灵敏度83.3%、特异度72.7%、准确度93.4%。结论:脑肿瘤双时相PET/CT检查对于提高脑肿瘤活性诊断准确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时相18F-FDG PET/CT 脑肿瘤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半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对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
14
作者 褚尚楠 李俊禹 +6 位作者 秦文华 卢子红 杨敬贤 吴昊 于松茂 赵启程 龙戈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20期58-61,共4页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对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9月行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30例,均使用光学体表系统辅助摆位。其中乳腺托架+腹部热塑膜固定(A组)15例,Orfit...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对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9月行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30例,均使用光学体表系统辅助摆位。其中乳腺托架+腹部热塑膜固定(A组)15例,Orfit体板+3D打印辅助臂托+颈胸部热塑膜固定(B组)15例。通过直线加速器自带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与定位CT图像进行骨性配准,靶区微调后获取x(左右)、y(腹背)、z(进出)、Rtn(床旋转)、Pitch(进出倾斜)、Roll(左右转动)六维方向配准结果,将配准结果绝对化后用于量化摆位误差,比较两组六维方向摆位误差差异。结果:除z方向以外,Pitch、Roll方向A组均优于B组,z(Z=-2.226,P=0.026)、Pitch(Z=-3.731,P=0.000)、Roll(Z=-2.298,P=0.022)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保乳术后放射治疗中,乳腺托架+腹膜固定除z方向外,Pitch、Roll方向精度均优于Orfit体板+3D打印辅助臂托+颈胸部热塑膜固定。因此应予以优先使用,并可在治疗中进行实时监测,可使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体位固定装置 摆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uros XB、各向异性解析算法与蒙特卡罗算法在非均匀组织中剂量计算准确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吕晓平 张艺宝 +1 位作者 吴昊 岳海振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4期348-352,共5页
目的:对比Acuros XB算法(AXB)、各向异性解析算法(AAA)和蒙特卡罗(MC)算法在非均匀组织中剂量计算准确性。方法:在Eclipse计划系统上分别设置两种类型的非均匀模体(水-肺-水模体、水-骨-水模体),并设定3个不同大小的0°... 目的:对比Acuros XB算法(AXB)、各向异性解析算法(AAA)和蒙特卡罗(MC)算法在非均匀组织中剂量计算准确性。方法:在Eclipse计划系统上分别设置两种类型的非均匀模体(水-肺-水模体、水-骨-水模体),并设定3个不同大小的0°照射野,源皮距=100 cm。采用AXB、AAA及MC算法进行剂量计算,提取射野中心轴百分深度剂量,以MC计算结果为基准,计算AXB和AAA两种算法与MC算法的相对偏差,提取非均匀组织及高梯度区(即4.5~15.5 cm)的数据做对比分析。结果:AXB算法3个射野相对偏差绝对值分别为4.186±1.451、0.834±0.300、0.726±0.165(水-肺-水模体)和1.694±0.374、1.325±0.328、0.343±0.244(水-骨-水模体)。AAA算法在两模体的对应值分别为6.679±4.694、4.151±1.789、4.353±2.546(肺)和3.270±0.826、5.971±1.587、2.406±0.574(骨)。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值均小于0.05。结论:在非均匀组织及其边界,AXB算法计算精度比AAA算法更为准确,基本接近MC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罗 Acuros XB算法 各向异性解析算法 非均匀模体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与CBCT图像配准范围选择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健 岳海振 +1 位作者 张艺宝 吴昊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比较放疗定位CT图像与治疗前影像引导的CBCT图像自动配准范围的选择对于配准精度的影响。方法:分别获取RANDO仿真模体的定位CT图像和20组已知位置偏差的CBCT图像进行图像配准,采用不同的配准范围得到x、y、z三个方向的相对偏差,进... 目的:比较放疗定位CT图像与治疗前影像引导的CBCT图像自动配准范围的选择对于配准精度的影响。方法:分别获取RANDO仿真模体的定位CT图像和20组已知位置偏差的CBCT图像进行图像配准,采用不同的配准范围得到x、y、z三个方向的相对偏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采用绝对偏差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配准范围为(35×35×35)cm3的结果绝对偏差最小,均值0.166 mm,标准差为0.087,(20×20×20)cm3绝对偏差较小,均值0.316 mm,标准差为0.144,(10×10×10)cm3偏差最大,均值0.496 mm,标准差为0.219。结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配准范围为(35×35×35)cm3配准精度最高,相对于(20×20×20)cm3和(10×10×10)cm3的配准范围,P<0.001,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20×20×20)cm3配准精度较高,相对于(10×10×10)cm3配准范围,P=0.003<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选择范围较大的配准方法有利于提高配准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引导的放疗 CBCT 图像配准 互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里安千伏级锥形束CT系统间剂量学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美娇 张艺宝 +4 位作者 李莎 贾飞 吴昊 丁艳秋 郭文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6期546-549,共4页
目的:以两台相同型号、不同机龄的瓦里安锥形束CT(CBCT)为平台,选取球管电压值kVp与加权CT剂量指数CTDI_w,分别测量验证6套标准扫描参数的系统间剂量学一致性。方法:(1)选取德国PTW管电压表验证标称电压稳定性;(2)选取德国PTWCT电离室,... 目的:以两台相同型号、不同机龄的瓦里安锥形束CT(CBCT)为平台,选取球管电压值kVp与加权CT剂量指数CTDI_w,分别测量验证6套标准扫描参数的系统间剂量学一致性。方法:(1)选取德国PTW管电压表验证标称电压稳定性;(2)选取德国PTWCT电离室,分别在Full-fan和Half-fan模式下测量直径为16 cm头部和32 cm体部一体式CTDI模体中心和外周4点剂量以计算CTDI_w;(3)利用SPSS 21.0版软件对数据进行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显著意义。结果:实测管电压均高于标称值,新旧CBCT的6个扫描参数平均偏高(2.5±0.7)k Vp和(2.9±0.8)kVp,相对偏差范围1.30%~3.12%;旧CBCT各参数的CTDI_w值均高于新CBCT,偏差幅度4.90%~11.46%,平均偏高8.73%±2.95%。结论:瓦里安CBCT的剂量学稳定性较好,但球管电压的偏差有随着使用年限增加的趋势,相同型号、相同扫描参数的机器间CTDI_w值也不尽相同。CBCT的剂量学一致性应该作为常规质量控制和工作保证的一部分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里安 锥形束CT 加权CT剂量指数 剂量学 扫描参数 放射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超短回波时间序列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莎 张艺宝 +1 位作者 吴昊 高嵩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期55-59,共5页
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拥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且无电离辐射,在临床和科研方面均得到了广泛应用。超短回波时间序列(UTE)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MRI在短T2组织成像的弱点,使MRI的应用更加广泛。由UTE得到的派生序列有脂肪抑制UTE、单绝热反... 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拥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且无电离辐射,在临床和科研方面均得到了广泛应用。超短回波时间序列(UTE)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MRI在短T2组织成像的弱点,使MRI的应用更加广泛。由UTE得到的派生序列有脂肪抑制UTE、单绝热反转恢复UTE、双回波差UTE等。本文介绍核磁共振超短时间回波序列(MR-UTE)技术的发展、原理及其应用,并对MR-UTE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回波时间序列 磁共振成像 短T2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硅半导体探测器采集FFF小野光子束基础数据的扫描参数优选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岳海振 王美娇 +6 位作者 刘卓伦 姚凯宁 弓健 王若曦 杜乙 张艺宝 吴昊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第7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硅半导体探测器采集非均整模式小尺寸辐射野兆伏级光子束的百分深度剂量(Percentile Depth Dose,PDD)、射野离轴比(Field Off Axis Ratio,OAR)等基础数据的扫描参数优选问题。方法以蒙卡仿真结果为参考,使用PTW60016硅半导... 目的探讨使用硅半导体探测器采集非均整模式小尺寸辐射野兆伏级光子束的百分深度剂量(Percentile Depth Dose,PDD)、射野离轴比(Field Off Axis Ratio,OAR)等基础数据的扫描参数优选问题。方法以蒙卡仿真结果为参考,使用PTW60016硅半导体探测器,采用均值±标准差、Gamma1D分析等方法,定量评价不同采样时间与采样步长对小野射线质及半影区宽度测量偏差的影响。结果不同测量参数组合条件下,四个典型小野(1cm×1cm^4cm×4cm)射线质的标准差均在0.005以内;采样时间的增加对PDD和OAR测量精度影响较小,采样步长的减小有利于提高OAR半影区和PDD建成区测量精度,对大深度处PDD测量精度的提高无意义;采样时间对半影区宽度影响较小(标准差均小于0.05mm),采样步长的增大导致半影区展宽。结论射线质对采样时间和步长不敏感;PDD测量精度对采样时间不敏感,4~50mm区域与采样步长成负相关,51~300mm深度不敏感;OAR半影区宽度对采样时间不敏感,与采样步长正相关;综合测量精度和效率,本研究推荐PDD数据采用0.5s、0.5mm(50mm以内)和1mm(51~300mm),OAR数据0.5s、0.5mm作为PTW60016的小野基础数据扫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整模式 小尺寸辐射野 硅半导体探测器 基础数据 测量参数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容积调强放射治疗剂量验证比较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岳海振 贾飞 +1 位作者 张健 吴昊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3年第4期375-379,共5页
目的比较6 MV-X射线均整模式(6X)和非均整模式(6FFF)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技术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验证结果,验证6FFF容积调强计划的临床可行性。方法用PTW公司二维电离室矩阵Array729和OCTAVI... 目的比较6 MV-X射线均整模式(6X)和非均整模式(6FFF)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技术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验证结果,验证6FFF容积调强计划的临床可行性。方法用PTW公司二维电离室矩阵Array729和OCTAVIUS Octagonal模体对15例患者的6X和6FFF VMAT计划进行剂量验证。结果采用gamma 2D进行分析(按3 mm和3%的误差标准),6X 1ocal dose方法通过率为(95±3)%,max dose方法通过率为(96±3)%,6FFF local dose方法通过率为(94±3)%,max dose方法通过率为(95±3)%。结论 PTW Array729可用于6X和6FFF VMAT计划的临床验证,6FFF计划的通过率略低于6X,local dose方式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x dose方式二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计划的验证结果采用local dose评判方法通过率低于max dose,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容积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验证 非均整模式 Array729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