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2023年北京市注射用曲妥珠单抗不良反应统计分析
1
作者 刘红 白羽 +3 位作者 王啸洋 张文思 张本静 张艳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663-2667,共5页
目的为注射用曲妥珠单抗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市2018年6月至2023年5月上报的注射用曲妥珠单抗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运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出现ADR的患者性别、年龄、转归情况、所患癌症种类和ADR发生... 目的为注射用曲妥珠单抗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市2018年6月至2023年5月上报的注射用曲妥珠单抗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运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出现ADR的患者性别、年龄、转归情况、所患癌症种类和ADR发生时间、严重程度、累及器官/系统等,并对患者发热及ADR预后情况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有195例患者累计318例次ADR纳入研究。女性(87.69%)和60~69岁年龄段(33.85%)患者出现ADR的情况较多;在癌症种类分布上,乳腺癌占据主导位置(86.67%);从转归情况来看,大多数患者(67.69%)表现出好转,部分患者(27.69%)实现痊愈。68.72%的ADR主要在用药当天出现,95.38%的ADR严重程度为“一般”。出现ADR最多的器官/系统是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40.57%),以寒战(18.87%)和发热(18.24%)最为常见。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多出现在用药后1 d内(OR=5.63,95%CI为2.26~14.02,P<0.001);ADR发生时间≥1 d是ADR预后差的危险因素(OR=20.08,95%CI为2.45~164.43,P=0.005),多表现为骨髓抑制和肝功能异常。粒细胞增多症、心脏呼吸骤停和混合性肝损伤为该药说明书未记录的新的ADR。结论女性和≥60岁患者为注射用曲妥珠单抗ADR的高发人群;寒战和发热是该药最常见的ADR,且多在用药后1 d内出现,但预后较好。在输注该药当天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适时干预;用药后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关注其是否存在骨髓抑制和肝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曲妥珠单抗 药品不良反应 寒战 发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帕累托图对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的研究分析
2
作者 张静博 孟慧慧 张艳华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基于帕累托图对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PIVAS接收的183570份医嘱,采用帕累托图进行分析,统计不合理医嘱情况。结果183570... 目的基于帕累托图对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PIVAS接收的183570份医嘱,采用帕累托图进行分析,统计不合理医嘱情况。结果183570份医嘱中,有不合理医嘱657份,占比0.36%。通过帕累托图分析可知,不合理医嘱主要因素为溶媒用量不合理、溶媒选择不合理、医嘱提示错误;次要因素为用药剂量不合理;一般因素为用药途径不适宜、包装规格不适宜、医嘱说明未标注、配液属性不适宜及其他。结论基于帕累托图对医院PIVAS抗肿瘤药物进行不合理医嘱分析,可更加直观地发现问题,且更易于发现主次要因素,从而有利于将问题及时反馈审方药师,便于审核,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医嘱用药干预,减少不合理医嘱发生,进而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帕累托图 不合理医嘱 药师 抗肿瘤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某院住院癌痛患者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分析
3
作者 孙天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3期5-7,共3页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院住院癌痛患者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方法:抽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的住院癌痛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处方849张,统计分析其患者年龄分布、剂型、不同时间段使用与排序。结果:849张麻醉性镇痛药处方...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院住院癌痛患者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方法:抽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的住院癌痛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处方849张,统计分析其患者年龄分布、剂型、不同时间段使用与排序。结果:849张麻醉性镇痛药处方中,患者年龄集中>60岁,2022年处方数多于2023年。849张麻醉性镇痛药处方中,常用剂型为片剂,其次依次为注射液、贴剂、栓剂。2022年1—12月,使用量排序前3的麻醉性镇痛药依次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盐酸羟考酮注射液、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2023年1—6月,使用量排序前5的麻醉性镇痛药依次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方桔梗片。和2022年相比,2023年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磷酸可待因片使用量有所增加。结论: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的住院癌痛患者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总体合理,但对不同癌痛患者用药时,临床仍需强化细化监管工作,防止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麻醉性镇痛药 药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17年某肿瘤专科医院麻醉药品应用调查 被引量:9
4
作者 平耀东 刘倩 +1 位作者 刘敬弢 张艳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48-1353,共6页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2017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麻醉药品销售金额、用药频度、限定日费用等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 6年间该院麻醉药品的使用量和销售金额总体呈上升趋势;...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2017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麻醉药品销售金额、用药频度、限定日费用等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 6年间该院麻醉药品的使用量和销售金额总体呈上升趋势;盐酸羟考酮缓释片(40 mg)、盐酸羟考酮注射液(10 mg)销售金额均居前二位;芬太尼透皮贴剂(8.4 mg)、盐酸羟考酮缓释片(40 mg)的DDDs均居前二位。结论该院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监管,促进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品 肿瘤医院 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全国9家肿瘤专科医院抗肿瘤药应用剂量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红 焦园园 张艳华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2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了解我国肿瘤专科医院抗肿瘤药临床应用剂量,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全国9家肿瘤专科医院提供的2010年抗肿瘤药应用数据,统计抗肿瘤药单次应用剂量,并根据说明书用量进行对比,探讨其合理性。结果:全国9家肿瘤专科医院... 目的:了解我国肿瘤专科医院抗肿瘤药临床应用剂量,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全国9家肿瘤专科医院提供的2010年抗肿瘤药应用数据,统计抗肿瘤药单次应用剂量,并根据说明书用量进行对比,探讨其合理性。结果:全国9家肿瘤专科医院处方医嘱单次用药剂量中有40种药物超出说明书单次用药剂量,在以上40种药物中,单种药物超剂量使用频率最多,涉及到5家医院;单药超剂量使用频率超过3家医院的药物有15种,占37.5%。结论:部分药物超说明书剂量使用具有一定合理性,药品说明书应给予及时补充、修订和完善。临床医师在用药时需更加谨慎,应正确、合理选择药物剂量,并做好用药监测,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专科医院 抗肿瘤药 用药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动化ADC的肿瘤专科医院病区基数药品管理与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雪儿 白羽 +2 位作者 张凇 佟菲 张艳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11期35-37,40,共4页
目的评估智能药柜(以下简称ADC)在肿瘤专科医院部分病区使用可有效降低药师工作量,转移药师工作重心,促进患者及时、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方法使用ADC管理病区药品,统计该院2017年3—8月部分病区使用ADC后夜班病房药房摆药... 目的评估智能药柜(以下简称ADC)在肿瘤专科医院部分病区使用可有效降低药师工作量,转移药师工作重心,促进患者及时、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方法使用ADC管理病区药品,统计该院2017年3—8月部分病区使用ADC后夜班病房药房摆药条数与去年同期未使用ADC摆药条数比较。并针对ADC的安全性、时效性、方便性相关项目对全院107名护士进行了满意度调查。结果使用ADC后,夜间摆药条数明显下降,由39245条减少至10226条,工作量降低了73.94%。使用ADC前、后摆药条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0%的护士对ADC较为满意,满意度均分为8.34分(满分10分)。结论病区使用ADC管理药品后,夜班病房药房摆药条数明显减少,大大降低了药剂科人力资源的使用,促进药师合理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智能药柜(ADC) 病区药品管理 药学服务 药师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敬弢 焦园园 张艳华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51-56,4,共6页
药物基因组学是一门从基因水平预测药物疗效及毒性的新兴学科,旨在阐释药物疗效和毒性的个体差异,指导个体化用药,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现象的发生。肿瘤药物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体内与抗肿瘤药物反应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包... 药物基因组学是一门从基因水平预测药物疗效及毒性的新兴学科,旨在阐释药物疗效和毒性的个体差异,指导个体化用药,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现象的发生。肿瘤药物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体内与抗肿瘤药物反应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包括药物代谢酶、药物作用靶标以及药物转运体等。生物标志物的基因多态性是导致药物反应因人而异的关键因素,单核苷酸多态性则是基因多态性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通过总结肿瘤生物标志物的基因多态性,分析抗肿瘤药物在药效、毒性和耐药方面的个体化差异,探讨肿瘤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基因组学 生物标志物 基因多态性 药物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标准》制订与解析
8
作者 张关敏 张艳华 +9 位作者 甄健存 陈英 张威 姜玲 王建青 卢晓阳 吕迁洲 张志清 刘代华 席加喜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6-1229,共4页
抗肿瘤药物是指通过细胞杀伤、免疫调控、内分泌调节等途径,在细胞、分子水平进行作用,达到抑制肿瘤生长或消除肿瘤的药物,一般包括化学治疗药物、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内分泌治疗药物等。医疗机构对抗肿瘤药物的管理及合... 抗肿瘤药物是指通过细胞杀伤、免疫调控、内分泌调节等途径,在细胞、分子水平进行作用,达到抑制肿瘤生长或消除肿瘤的药物,一般包括化学治疗药物、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内分泌治疗药物等。医疗机构对抗肿瘤药物的管理及合理应用,关系到肿瘤患者的治疗安全。《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标准》由中国医院协会药事专业委员会牵头编制,对医疗机构抗肿瘤药物管理工作中涉及的组织管理与制度、用药管理、药品监测与评价三个环节中的18个关键要素进行了规范要求,适用于开展肿瘤诊疗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该文阐述了该标准制定方法和基本内容,以期为医疗机构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标准制定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门诊患者2008—2017年强阿片类药物使用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欣 乔怿 +2 位作者 徐健 庞娟 宁华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年第4期53-56,共4页
目的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近10年强阿片类药物用量趋势。方法采用等效剂量分析方法,比较2008—2017年总年人均用量及不同强阿片类药物年人均用量的趋势,并进一步分析短效与长效强阿片类药物的年人均用量差异。结果近1... 目的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近10年强阿片类药物用量趋势。方法采用等效剂量分析方法,比较2008—2017年总年人均用量及不同强阿片类药物年人均用量的趋势,并进一步分析短效与长效强阿片类药物的年人均用量差异。结果近10年我院门诊强阿片类药物的年人均用量呈递增趋势,2017年为2008年的2.11倍,其中长效制剂增长2.21倍,短效制剂减少31%。羟考酮缓释片年人均用量逐年大幅增加,2017年羟考酮缓释片的人均用量最大,占总年人均用量的69.79%;吗啡缓释片与吗啡片年人均用量趋势一致,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再趋于平稳;氨酚羟考酮片与芬太尼透皮贴剂的年人均用量均为逐年递增趋势。结论 2008—2017年我院门诊强阿片药物的使用趋于规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强阿片类药物 麻醉药品
原文传递
小花草玉梅的三萜皂苷成分鉴定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啸洋 吴君 +4 位作者 皇甫龙韬 刘红 李雪梅 汤海峰 张艳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2-610,共9页
目的研究银莲花属植物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var.flore-minore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对该植物根茎的70%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 目的研究银莲花属植物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var.flore-minore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对该植物根茎的70%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分离纯化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根据波谱(核磁共振谱、质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检测化合物对5种人源肿瘤细胞(HL-60细胞、A549细胞、HepG2细胞、HeLa细胞和U87MG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通过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试验,评估化合物7对U87MG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共分离得到16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3β-O-β-D-吡喃木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3β-O-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saponin B(3)、齐墩果酸-3β-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HN-saponin F(5)、clematoside S(6)、prosapogenin CP4(7)、cussonside B(8)、白头翁皂苷C(9)、clemastanoside D(10)、3β-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1)、刺五加皂苷C3(12)、刺五加皂苷A1(13)、huzhangoside D(14)、刺楸皂苷B(15)和hederacolchisideE(16)。化合物3、4、6~9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并以化合物7的活性最强;化合物7能诱导U87MG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呈一定时间依赖趋势。结论分离所得的16个化合物均为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苷元C-3位连糖基且C-28位为游离羧基的皂苷抗肿瘤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草玉梅 三萜皂苷 鉴定 抗肿瘤活性 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利度胺合并环磷酰胺的抗肿瘤作用及相关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施倩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9期292-293,共2页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合并环磷酰胺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XB1279人结肠癌细胞,给予沙利度胺、环磷酰胺处理后进行荧光定量PCR和MTT检测。结果沙利度胺能抑制VEGFA的表达、促进sFlt-1的表达且具有剂量效应,环磷酰胺能抑制细胞活力且...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合并环磷酰胺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XB1279人结肠癌细胞,给予沙利度胺、环磷酰胺处理后进行荧光定量PCR和MTT检测。结果沙利度胺能抑制VEGFA的表达、促进sFlt-1的表达且具有剂量效应,环磷酰胺能抑制细胞活力且具有剂量效应。结论沙利度胺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过程,环磷酰胺能够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过程,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沙利度胺 环磷酰胺 血管生成 细胞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肿瘤医院分院区用药错误分析和防范启示
12
作者 齐婧雯 尹月 +1 位作者 王明辉 张艳华 《中国处方药》 2022年第9期64-66,共3页
目的分析院区用药错误及其影响因素,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院区药房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2018年1月~2019年12月的用药错误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差错发生的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结果用药错误主要有医师因素和药师因素,2018年医... 目的分析院区用药错误及其影响因素,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院区药房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2018年1月~2019年12月的用药错误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差错发生的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结果用药错误主要有医师因素和药师因素,2018年医师因素占比85.98%,药师因素占比14.02%,医师因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不符合医保适应证146例(38.63%),诊断与用药不符107例(28.31%),给药剂量不适宜31例(8.20%);药师因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数量错误26例(6.88%),多厂家错误10例(2.65%),品种错误7例(1.85%);2019年医师因素占比89.79%,药师因素占比10.21%,医师因素显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诊断与用药不符175例(52.56%),不符合医保适应证42例(12.61%),给药剂量不适宜39例(11.71%);药师因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数量错误22例(6.61%),多厂家错误5例(1.50%),漏摆药错误4例(1.20%)。用药错误的发生率在干预后由2018年的0.19%(378/206552)下降到2019年的0.17%(333/197571)。结论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医师和药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药错误 用药安全 影响因素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相关用药错误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范丽萍 焦园园 +1 位作者 王睿晴 张艳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2556-2560,共5页
目的:为临床预防抗肿瘤药物相关用药错误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集国内外抗肿瘤药物相关用药错误文献,总结和分析用药错误涉及的药物、原因、类... 目的:为临床预防抗肿瘤药物相关用药错误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集国内外抗肿瘤药物相关用药错误文献,总结和分析用药错误涉及的药物、原因、类型及转归情况。结果:共纳入有效文献65篇,包含78例患者。发生单种药物用药错误例数排名前4的药物为长春新碱(28例,35.9%)、甲氨蝶呤(24例,30.8%)、顺铂(6例,7.7%)、阿糖胞苷(5例,6.4%),而发生多种药物用药错误的有5例(6.4%)。51例患者(65.4%)为鞘内注射相关用药错误,27例患者(34.6%)为非鞘内注射相关用药错误;用药错误类型排名前3的是用药过量(38例,48.7%)、给药途径错误(29例,37.2%)、药品错误(7例,9.0%)。45例患者(57.7%)完全恢复正常,19例患者(24.4%)因用药错误最终导致死亡。结论:抗肿瘤药物相关用药错误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进度,还可能导致严重的毒副反应甚至死亡,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方法从根本上避免抗肿瘤药物相关用药错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用药错误 文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华法林与抗肿瘤药物及辅助用药相互作用的医嘱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范丽萍 焦园园 +1 位作者 王睿晴 张艳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16-1619,共4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华法林与抗肿瘤药物和相关辅助药物的相互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调取2006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使用华法林的医嘱,提取患者基本信息、适应证、华法林用... 目的:分析和总结华法林与抗肿瘤药物和相关辅助药物的相互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调取2006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使用华法林的医嘱,提取患者基本信息、适应证、华法林用法用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并依据MICROMEDEX 2.0数据库中的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标准予以总结,并查阅相关文献予以确证。结果:共纳入72条医嘱,合计56例患者,其中14条医嘱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华法林的用药剂量有调整,推断可能发生了相互作用。MICROMEDEX 2.0评价共有17种药物与华法林存在相互作用,等级为"严重"的有厄洛替尼、氟尿嘧啶、卡培他滨、依托泊苷、卡铂、长春新碱、布洛芬。结论:华法林与多种抗肿瘤药物和相关辅助药物存在相互作用。临床在华法林与肿瘤化疗药物和相关辅助药物联用时,应严密监测患者INR值,做好预防措施,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抗肿瘤药物 辅助用药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数字荧光分子杂交技术基因检测复测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白羽 马旭 张艳华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1年第4期374-377,共4页
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PGx)是基于人类遗传多样性,在药物治疗中具有预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作用。通过检测特定的PGx生物标志物,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预测哪些患者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和(或)疗效不佳治疗,为医生临床决策提供... 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PGx)是基于人类遗传多样性,在药物治疗中具有预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作用。通过检测特定的PGx生物标志物,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预测哪些患者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和(或)疗效不佳治疗,为医生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1-3]。对于多数基因检测研究,研究者多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联合Sanger法或焦磷酸对药物代谢酶或药物作用靶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检测[4]。但是进行PCR对实验室要求较高,需要相应的实验室资质和认证。此外,传统的测序技术存在着处理量低、成本高、操作困难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实验室诊断中的广泛应用[5]。然而杂交测序不需要高通量测序,也不受PCR实验室条件的限制,数字荧光分子杂交技术(digital fluorescence molecular hybridization,DFMH)是基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荧光团偶联特异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作为探针杂交到互补序列上。FISH探针的设计包括两个荧光团,一个作用于染色体靶区特定的SNP,另一个作用于同源染色体的特定SNP,其分别对两个染色体进行差异性标记,通过荧光检测系统进行分析[6]。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采用DFMH进行SNP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杂交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临床决策 药物基因组学 单核苷酸多态性 药物代谢酶 基因检测 同源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多间隙感染严重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药学监护 被引量:1
16
作者 平耀东 徐晓龙 +2 位作者 郑宝敏 赵立峰 朱贲贲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991-996,共6页
临床药师参与1例左上颚腺样囊性癌复发患者全身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后出现口腔颌面部及颈部间隙感染严重并发症的治疗过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多间隙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感染指标,确定急性期亚胺培南西司他... 临床药师参与1例左上颚腺样囊性癌复发患者全身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后出现口腔颌面部及颈部间隙感染严重并发症的治疗过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多间隙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感染指标,确定急性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联合克林霉素的方案以及稳定期莫西沙星联合磷霉素的方案。临床医生采纳意见并实施,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控制,病情好转出院。临床药师通过会诊,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为患者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多间隙感染 抗菌药物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对抗肿瘤药不合理医嘱的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27
17
作者 刘扬 李雪梅 +3 位作者 张关敏 刘敬弢 王娜娜 张艳华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年第9期1140-1142,1145,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药师对抗肿瘤药不合理医嘱的干预效果,确保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4—2018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以下简称“我院”)PIVAS药师干预的抗肿瘤药不合理医嘱进行...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药师对抗肿瘤药不合理医嘱的干预效果,确保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4—2018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以下简称“我院”)PIVAS药师干预的抗肿瘤药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4—2018年,我院PIVAS共接收381080条抗肿瘤药医嘱,其中不合理医嘱2014条,医嘱总不合理率为0.53%。PIVAS药师干预成功率由2014年的99.36%(467/470)升至2018年的100.00%(379/379),抗肿瘤药医嘱不合理率由2014年的0.74%(470/63115)降至2018年的0.40%(379/93766)。抗肿瘤药不合理医嘱主要包括溶剂用量不合理、医嘱提交不合理及溶剂选择不合理等6种类型。结论:我院PIVAS药师对抗肿瘤药不合理医嘱的干预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抗肿瘤药 不合理医嘱 分析 干预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专科医院用药错误上报数据分析及管理模式探讨
18
作者 刘红 白羽 +1 位作者 闫建民 张艳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2-606,共5页
目的:总结肿瘤专科医院用药错误特点,探讨用药错误(medication error,ME)管理模式。方法: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近10年在合理用药国际网络(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Rational Use of Drug,INRUD)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站上报告... 目的:总结肿瘤专科医院用药错误特点,探讨用药错误(medication error,ME)管理模式。方法: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近10年在合理用药国际网络(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Rational Use of Drug,INRUD)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站上报告的ME数据,采用回顾性研究和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ME的分级、分类、引发因素、引发人员的例次及其构成比。ME分级参照《中国用药错误管理专家共识》分为4层9级。结果:ME分级中,第2层级中B~C级占比为98.9%,这部分差错未给患者带来伤害。第2层级中D级错误占比为0.94%,这部分错误患者已使用,需要监测错误对患者造成的后果,并根据后果判断是否需要采取措施以减少伤害。第3层级中的E级仅为1例,占比0.16%,这例ME对患者造成暂时性伤害,需要采取处置措施。未收到第4层级报告。药师导致的ME比例最高,其中数量错误例次数所占比例最高(34.48%),其次为品种错误(31.35%)。ME引发错误因素中,人员因素位列第一,占比59.40%,其中核对环节缺失或无效导致的ME例数最多,共计197例;药品因素位于第二,占比21.63%,其中药名与外观相似药品引起的ME占19.75%。结论:用药错误管理小组的建立对于ME的工作开展非常必要,医院信息化建设促进了ME的管理,倡导非惩罚差错上报的管理理念尤为重要。合理安排药师工作岗位,可有效规避差错风险。对易混淆药品的细化管理是防范用药错误的必要手段。利用根因分析法等有效的管理工具进一步提升药事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用药 用药错误 易混淆药品 药事管理 根因分析
原文传递
787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娜娜 白羽 +2 位作者 刘红 李雪梅 张艳华 《肿瘤药学》 CAS 2019年第1期143-148,共6页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特点、规律和转归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上报的抗肿瘤药物相关ADR报告。分析患者原发疾病分布,不同药物...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特点、规律和转归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上报的抗肿瘤药物相关ADR报告。分析患者原发疾病分布,不同药物发生ADR情况,并探究与ADR预后相关的临床因素。结果 787例ADR报告中,患者平均年龄(54.80±12.42)岁,其中男性365例,女性422例,严重ADR 34例。患者发生的ADR经停药或治疗后,痊愈257例,好转484例,未好转11例。原患疾病以肺癌、乳腺癌居多,分别为175例和151例。常见ADR为骨髓抑制和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环磷酰胺患者易发生严重ADR,而多西他赛导致的ADR痊愈率较高,顺铂的ADR痊愈率较低。此外,体重≤60 kg的患者ADR痊愈率较高,胃癌患者ADR预后较好,而肺癌患者ADR预后较差。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肺癌、乳腺癌和胃癌患者中,抗肿瘤药物种类、患者ADR数目是ADR的独立预后预测因子。结论不同肿瘤患者临床特征、肿瘤药物的ADR特点和预后不同,临床上应预估ADR风险以供制定治疗方案时参考,并加强治疗后ADR的预防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曲妥珠单抗在乳腺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史蕤 张艳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563,共8页
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是抗体药物偶联体,由曲妥珠单抗、连接子、效应分子三部分构成,通过曲妥珠单抗识别表皮生长因子2(HER2)表达的肿瘤细胞后,经过胞吞胞饮进入细胞,在溶酶体酶作用下降解连接子,释放效应分子拓... 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是抗体药物偶联体,由曲妥珠单抗、连接子、效应分子三部分构成,通过曲妥珠单抗识别表皮生长因子2(HER2)表达的肿瘤细胞后,经过胞吞胞饮进入细胞,在溶酶体酶作用下降解连接子,释放效应分子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伊沙替康衍生物,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对于经治的无法切除、转移的HER2阳性患者,T-DXd与恩美曲妥珠单抗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28.8和6.8个月;在经治的无法切除、转移HER2低表达患者中,T-DXd与医生选择的化疗相比,激素受体阳性人群的PFS分别为10.1和5.4个月。对于脑转移人群,研究显示T-DXd的颅内病灶反应率约70%,中位PFS为14个月。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胃肠道反应是该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间质性肺病/肺炎是其特殊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大,需要勤监测、早发现、早治疗。T-DXd在研的临床研究覆盖乳腺癌治疗全程,主要探索药物在乳腺癌晚期一线、二线以及在新辅助、辅助阶段的治疗价值。本文对T-DXd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重要临床试验及不良反应等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抗体药物偶连体 德曲妥珠单抗 伊沙替康衍生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