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肠道菌群研究进展对相关疾病诊治的新认识
被引量:
10
1
作者
朱元民
李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23期2095-2101,共7页
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GM)承担人体诸多生理功能,因而被视为人体"器官",GM紊乱与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以及部分恶性肿瘤的发病密切相关,机会致病菌的感染可以导致众多疾病的发生.针对GM紊乱,可采取粪菌移植(fecal microb...
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GM)承担人体诸多生理功能,因而被视为人体"器官",GM紊乱与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以及部分恶性肿瘤的发病密切相关,机会致病菌的感染可以导致众多疾病的发生.针对GM紊乱,可采取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补充益生菌、抗生素等治疗途径.目前FMT在治疗难辨索状芽孢杆菌感染等疾病中已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随着肠道微生态研究深入,基于GM的药物开发和临床治疗有望成为疾病防控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肠道健康
粪菌移植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腺胃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
14
2
作者
金哲
胡伏莲
+2 位作者
魏红
汤秀英
董颖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518-1522,共5页
目的建立幽门螺杆菌(Hp)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简称沙鼠)腺胃的模型,并观察Hp长期感染引起的胃黏膜病理改变及其与致癌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是否具有协同致损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沙鼠9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22...
目的建立幽门螺杆菌(Hp)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简称沙鼠)腺胃的模型,并观察Hp长期感染引起的胃黏膜病理改变及其与致癌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是否具有协同致损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沙鼠9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22只)、Hp组(24只)、MNNG组(20只)、Hp+MNNG组(24只)。采用国际标准菌株NCTC11637灌胃,建立Hp长期感染沙鼠腺胃模型。并在接种Hp4周后在相应组给予MNNG灌胃。接种Hp后20周及40周时分两批处死动物Warthin—Starry银染判定Hp定植情况,HE染色观察沙鼠胃黏膜病理改变。结果(1)成功建立了Hp长期感染沙鼠腺胃的动物模型。(2)沙鼠胃黏膜病理学变化显示:20周时,对照组沙鼠胃黏膜腺体排列整齐,未见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等异常表现;Hp组3只出现腺体萎缩;MNNG组1只出现腺体萎缩;Hp+MNNG组5只出现腺体萎缩,1只出现肠上皮化生。加周时,对照组胃黏膜病理未见异常表现;Hp组6只出现腺体萎缩,5只出现肠上皮化生,1只出现非典型增生;MNNG组5只出现腺体萎缩,2只出现肠上皮化生,无非典型增生发生;Hp+MNNG组10只全部出现腺体萎缩,7只出现肠上皮化生,5只出现非典型增生。Hp+MNNG组发生癌前病变的例数多于其他各组,由于时间尚短,暂未观察到胃癌发生。结论HpNCTC11637可以稳定的定植于沙鼠腺胃黏膜,并使之出现类似于人感染Hp后出现的各种病理变化;Hp与MNNG两者均可对胃黏膜造成损伤,两者同时作用会导致胃黏膜更严重的病理改变,两者存在协同致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胃肿瘤
模型
动物
蒙古沙土鼠
原文传递
熊去氧胆酸治疗胆囊胆固醇结石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史晨辰
刘玉兰
+8 位作者
张媛媛
崔立红
程艳丽
王瑞玲
朱元民
丁惠国
徐有青
张川
吴静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39-444,共6页
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胆囊胆固醇结石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内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自2017年3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北京华信医院、中国人...
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胆囊胆固醇结石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内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自2017年3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北京华信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世纪坛医院9家北京市内医疗中心消化内科门诊,应用UDCA治疗胆囊胆固醇结石的患者的病史资料。入组标准为结石最大径≤10 mm且结石在X线下不显影。治疗方案为连续6个月口服UDCA,剂量为10 mg·kg-1·d-1。采集患者基本信息,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腹部超声检查结果,以及胆源性腹痛和消化不良症状评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UDCA溶石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共纳入215例患者,胆囊结石完全溶解率为19.5%(42/215),部分溶解率为50.7%(109/215),治疗总有效率为70.2%(151/215)。泥沙样结石的完全溶解率高于成块结石[37.0%(17/46)比14.8%(25/169);OR=3.377,95%置信区间(95%CI)1.621~7.035,P=0.001];成块结石中,直径≤5 mm的结石完全溶解率高于直径>5 mm的结石[37.5%(9/24)比11.0%(16/145);OR=4.837,95%CI 1.823~12.839,P=0.002]。高体重指数(OR=0.872,95%CI 0.764~0.995,P=0.043)和胆囊结石病程长(OR=0.942,95%CI 0.912~0.973,P<0.001)的患者完全溶解率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UDCA溶石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胆囊结石病程长(OR=0.940,95%CI 0.908~0.974,P=0.001)、胆囊壁粗糙(OR=0.438,95%CI 0.200~0.962,P=0.040)和成块结石(对比泥沙样结石,OR=0.236,95%CI 0.101~0.550,P=0.001);对于成块结石的患者,影响溶石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胆囊结石病程长(OR=0.926,95%CI 0.877~0.978,P=0.006)和结石直径>5 mm(OR=0.142,95%CI 0.043~0.470,P=0.001)。经UDCA治疗6个月后,患者胆源性腹痛评分由0分(0分,6分)降低至0分(0分,0分),消化不良症状评分自1分(0分,2分)降低至0分(0分,0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8.50、-9.13,均P<0.001)。结论UDCA对于胆囊胆固醇结石有一定的溶石效果,并且可以减轻患者胆源性腹痛和消化不良症状。胆囊结石病程长、胆囊壁粗糙和结石直径>5 mm是UDCA溶石治疗效果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去氧胆酸
胆囊结石
胆固醇性结石
溶石治疗
原文传递
聚酮合酶基因阳性大肠埃希菌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彩丽
朱元民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8-140,共3页
聚酮合酶基因阳性大肠埃希菌(pks^+E.coli)可产生多聚乙酰肽结构的细菌毒素,从而对真核细胞产生遗传毒性。pks^+E.coli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检出率高于健康人群,其定植情况受宿主饮食结构、机体代谢等因素影响,并可通过局部炎症微环境损伤...
聚酮合酶基因阳性大肠埃希菌(pks^+E.coli)可产生多聚乙酰肽结构的细菌毒素,从而对真核细胞产生遗传毒性。pks^+E.coli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检出率高于健康人群,其定植情况受宿主饮食结构、机体代谢等因素影响,并可通过局部炎症微环境损伤DNA、加速细胞衰老、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结直肠癌
酶基因
阳性
聚酮
相关性
病理生理反应
肿瘤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题名
肠道菌群研究进展对相关疾病诊治的新认识
被引量:
10
1
作者
朱元民
李琳
机构
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出处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23期2095-2101,共7页
基金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医疗卫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No.2016-LCYL-001~~
文摘
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GM)承担人体诸多生理功能,因而被视为人体"器官",GM紊乱与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以及部分恶性肿瘤的发病密切相关,机会致病菌的感染可以导致众多疾病的发生.针对GM紊乱,可采取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补充益生菌、抗生素等治疗途径.目前FMT在治疗难辨索状芽孢杆菌感染等疾病中已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随着肠道微生态研究深入,基于GM的药物开发和临床治疗有望成为疾病防控的新方向.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肠道健康
粪菌移植
益生菌
Keywords
Gut microbiota
Gut health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Probiotics
分类号
R37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腺胃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
14
2
作者
金哲
胡伏莲
魏红
汤秀英
董颖
机构
北京大学
第一
医院
消化
内科
北京大学
第一
医院
电镜室
北京大学
第一
医院
病理科
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出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518-1522,共5页
文摘
目的建立幽门螺杆菌(Hp)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简称沙鼠)腺胃的模型,并观察Hp长期感染引起的胃黏膜病理改变及其与致癌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是否具有协同致损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沙鼠9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22只)、Hp组(24只)、MNNG组(20只)、Hp+MNNG组(24只)。采用国际标准菌株NCTC11637灌胃,建立Hp长期感染沙鼠腺胃模型。并在接种Hp4周后在相应组给予MNNG灌胃。接种Hp后20周及40周时分两批处死动物Warthin—Starry银染判定Hp定植情况,HE染色观察沙鼠胃黏膜病理改变。结果(1)成功建立了Hp长期感染沙鼠腺胃的动物模型。(2)沙鼠胃黏膜病理学变化显示:20周时,对照组沙鼠胃黏膜腺体排列整齐,未见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等异常表现;Hp组3只出现腺体萎缩;MNNG组1只出现腺体萎缩;Hp+MNNG组5只出现腺体萎缩,1只出现肠上皮化生。加周时,对照组胃黏膜病理未见异常表现;Hp组6只出现腺体萎缩,5只出现肠上皮化生,1只出现非典型增生;MNNG组5只出现腺体萎缩,2只出现肠上皮化生,无非典型增生发生;Hp+MNNG组10只全部出现腺体萎缩,7只出现肠上皮化生,5只出现非典型增生。Hp+MNNG组发生癌前病变的例数多于其他各组,由于时间尚短,暂未观察到胃癌发生。结论HpNCTC11637可以稳定的定植于沙鼠腺胃黏膜,并使之出现类似于人感染Hp后出现的各种病理变化;Hp与MNNG两者均可对胃黏膜造成损伤,两者同时作用会导致胃黏膜更严重的病理改变,两者存在协同致损伤作用。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胃肿瘤
模型
动物
蒙古沙土鼠
Keywords
Helicobacter pylori
Stomach neoplasms
Models, animal
Mongolian gerbil
分类号
R686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熊去氧胆酸治疗胆囊胆固醇结石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史晨辰
刘玉兰
张媛媛
崔立红
程艳丽
王瑞玲
朱元民
丁惠国
徐有青
张川
吴静
机构
北京大学
人民
医院
消化
内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医院
第六医学
中心
消化
内科
北京
华信
医院
消化
内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
中心
消化
内科
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首都医科
大学
附属
北京
佑安
医院
肝病
消化
中心
首都医科
大学
附属
北京
天坛
医院
消化
内科
首都医科
大学
附属
北京
同仁
医院
消化
内科
首都医科
大学
附属世纪坛
医院
消化
内科
出处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39-444,共6页
文摘
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胆囊胆固醇结石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内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自2017年3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北京华信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世纪坛医院9家北京市内医疗中心消化内科门诊,应用UDCA治疗胆囊胆固醇结石的患者的病史资料。入组标准为结石最大径≤10 mm且结石在X线下不显影。治疗方案为连续6个月口服UDCA,剂量为10 mg·kg-1·d-1。采集患者基本信息,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腹部超声检查结果,以及胆源性腹痛和消化不良症状评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UDCA溶石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共纳入215例患者,胆囊结石完全溶解率为19.5%(42/215),部分溶解率为50.7%(109/215),治疗总有效率为70.2%(151/215)。泥沙样结石的完全溶解率高于成块结石[37.0%(17/46)比14.8%(25/169);OR=3.377,95%置信区间(95%CI)1.621~7.035,P=0.001];成块结石中,直径≤5 mm的结石完全溶解率高于直径>5 mm的结石[37.5%(9/24)比11.0%(16/145);OR=4.837,95%CI 1.823~12.839,P=0.002]。高体重指数(OR=0.872,95%CI 0.764~0.995,P=0.043)和胆囊结石病程长(OR=0.942,95%CI 0.912~0.973,P<0.001)的患者完全溶解率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UDCA溶石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胆囊结石病程长(OR=0.940,95%CI 0.908~0.974,P=0.001)、胆囊壁粗糙(OR=0.438,95%CI 0.200~0.962,P=0.040)和成块结石(对比泥沙样结石,OR=0.236,95%CI 0.101~0.550,P=0.001);对于成块结石的患者,影响溶石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胆囊结石病程长(OR=0.926,95%CI 0.877~0.978,P=0.006)和结石直径>5 mm(OR=0.142,95%CI 0.043~0.470,P=0.001)。经UDCA治疗6个月后,患者胆源性腹痛评分由0分(0分,6分)降低至0分(0分,0分),消化不良症状评分自1分(0分,2分)降低至0分(0分,0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8.50、-9.13,均P<0.001)。结论UDCA对于胆囊胆固醇结石有一定的溶石效果,并且可以减轻患者胆源性腹痛和消化不良症状。胆囊结石病程长、胆囊壁粗糙和结石直径>5 mm是UDCA溶石治疗效果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熊去氧胆酸
胆囊结石
胆固醇性结石
溶石治疗
Keywords
Ursodeoxycholic acid
Gallstones
Cholesterol stone
Dissolution treatment
分类号
R575.62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原文传递
题名
聚酮合酶基因阳性大肠埃希菌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彩丽
朱元民
机构
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出处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8-140,共3页
基金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医疗卫生科研项目(2016-LCYL-001)
航天中心医院科研基金(YN201701).
文摘
聚酮合酶基因阳性大肠埃希菌(pks^+E.coli)可产生多聚乙酰肽结构的细菌毒素,从而对真核细胞产生遗传毒性。pks^+E.coli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检出率高于健康人群,其定植情况受宿主饮食结构、机体代谢等因素影响,并可通过局部炎症微环境损伤DNA、加速细胞衰老、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结直肠癌
酶基因
阳性
聚酮
相关性
病理生理反应
肿瘤细胞增殖
分类号
R735.34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肠道菌群研究进展对相关疾病诊治的新认识
朱元民
李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腺胃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金哲
胡伏莲
魏红
汤秀英
董颖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4
原文传递
3
熊去氧胆酸治疗胆囊胆固醇结石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史晨辰
刘玉兰
张媛媛
崔立红
程艳丽
王瑞玲
朱元民
丁惠国
徐有青
张川
吴静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原文传递
4
聚酮合酶基因阳性大肠埃希菌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
张彩丽
朱元民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