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和病理表现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帆 孙鹏飞 +4 位作者 那曼丽 庞超楠 韩嵩博 张滨 唐丽丽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探讨脊柱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和病理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确诊的脊柱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12例均行CT平扫,其中9例行CT增强检查,11例行MRI平扫,其中10例行MRI增强检查。10例经穿刺活检证实,2例行... 目的:探讨脊柱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和病理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确诊的脊柱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12例均行CT平扫,其中9例行CT增强检查,11例行MRI平扫,其中10例行MRI增强检查。10例经穿刺活检证实,2例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结果:单椎体病变7例(其中颈椎1例,胸椎4例,腰椎2例),多椎体病变5例,2例呈跳跃性改变,4例呈连续椎体受累(其中1例合并跳跃性改变);6例伴病理性骨折,4例椎体压缩;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9例,其中7例为虫蚀型,2例为浸润型;同时合并溶骨性骨质破坏和骨质硬化1例。MRI示软组织肿块包绕脊椎生长,骨质破坏区及周围软组织肿块在T1WI上呈等、略低信号,T2WI上呈略高信号,且MRI可显示骨质破坏不明显时髓腔内的早期浸润灶,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12例病理结果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以弥漫大B细胞为主(10/12)。结论:脊柱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表现为单椎体或连续椎体侵犯,以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单纯虫蚀型、浸润型或合并骨质硬化),伴周围软组织肿块形成,软组织肿块位于硬膜外且包绕病变椎体生长,椎间隙正常,无明显骨膜反应改变,无钙化灶;穿刺活检是早期确诊脊柱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淋巴瘤 非霍奇金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模型对糖尿病足患者足底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耿冀 吕喆 +1 位作者 张滨 徐井旭 《中国医疗设备》 2022年第8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模型在诊断糖尿病足患者足底神经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并发糖尿病足的29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组)及47例同期单侧足部创伤患者(非糖尿病组)的临床资料及足部CT影像学资料...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模型在诊断糖尿病足患者足底神经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并发糖尿病足的29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组)及47例同期单侧足部创伤患者(非糖尿病组)的临床资料及足部CT影像学资料。基于足部CT图像采用深睿科研平台提取1743个影像组学特征,使用特征间线性相关检查和F检验进行特征筛选,随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模型构建。采用五折交叉验证训练模型,在训练组与验证组中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评价影像组学特征在诊断糖尿病足患者足底神经病变中的效能。结果经过特征筛选,最终选取12个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构建糖尿病足患者足底神经病变诊断模型。训练组中诊断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7(95%CI:0.94~1.00),敏感度为90.20%,特异度为89.13%,诊断准确率为89.69%;验证组AUC为0.89(95%CI:0.82~0.95),敏感度为84.31%,特异度为80.43%,诊断准确率为82.47%。结论基于足部CT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糖尿病足患者足底神经病变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影像组学 模型 糖尿病足 足底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息影像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前规划和辅助穿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汪磊 王刚 +7 位作者 赵子臣 刘坤 杨宏伟 那曼丽 李晓建 潘东亮 李宁忱 那彦群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209-214,共6页
目的:探讨全息影像应用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前规划及术中辅助穿刺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收治的30例行全息影像辅助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3.6±11.9)岁,S.T.O.... 目的:探讨全息影像应用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前规划及术中辅助穿刺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收治的30例行全息影像辅助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3.6±11.9)岁,S.T.O.N.E结石评分为7分(5~10)。术前一周内行手术体位下泌尿系增强CT扫描,使用体位垫、定位贴及呼吸控制。将CT检查数据制作为全息影像模型并针对目标肾盏规划穿刺路径,术前行认知手术模拟以预估清石范围并制作经穿刺路径的“模拟超声截面图像”。术中患者取与CT检查相同体位,采用混合现实头戴式显示器模式或平面查看器模式,将全息影像用于辅助术者在超声下准确、快速识别目标肾盏及明确皮肤穿刺点,进而按术前的计划实施超声引导下的精准穿刺。对手术相关数据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本组30例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总时间及穿刺耗时分别为(93.3±32.6)min及(8.5±3.6)min。穿刺通道数目为1个(1~3),穿刺尝试次数为1次(1~3),实际穿刺通道与规划的吻合率为97.1%(34/35),完全清石率为93.3%(28/30),Clavien-Dindo并发症Ⅰ级、Ⅱ级和Ⅲ~Ⅴ级者分别为7例(23.3%)、3例(10%)和0例。结论:全息影像应用于PCNL术前规划和术中辅助穿刺具有可行性,术中通过与超声结合的多模态方式,有助于经皮肾通道的准确建立和避免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全息影像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术前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尖部区域全息影像三维重构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汪磊 高鹏飞 +5 位作者 李梦参 李晓建 赵子臣 朱刚 李宁忱 那彦群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22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尖部区域全息影像精细建模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至12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13例行全息影像建模及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1.0±4.7)岁,PSA中位值17.4(6.19,159.6)μg/L... 目的:探讨前列腺尖部区域全息影像精细建模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至12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13例行全息影像建模及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1.0±4.7)岁,PSA中位值17.4(6.19,159.6)μg/L。获取患者术前多参数MRI的DICOM数据,在冠、矢、轴三面实时比对下,精细分割、重构前列腺尖部形态及尿道外括约肌复合体。将尖部分为1型尖锐型、2型前唇突出型、3型后唇突出型和4型圆钝型,测量括约肌复合体的总长度和外露长度。尿道外括约肌复合体外露长度≤11.5mm或外露比例≤60%被定义为尿控高风险。尖部存在肿瘤病灶者均定义为尖部瘤控高风险,同时伴有不良尖部形态(1型)或癌灶侵及尖部包膜者定义为极高风险。术前根据尿控及瘤控风险制订个体化尖部处理策略,术中利用全息影像-内镜图像融合系统引导手术实施。结果:13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77±43)min,pT分期在T3a~T4者7例。尿道外括约肌复合体总长度为(17.1±3.5)mm,外露长度为(12.2±2.6)mm,外露比例为(72.4±12.8)%。尖部形态为1~4型者分别为2例、2例、4例和5例。术前经全息影像评估为尿控低风险者7例,高风险者6例,术后6个月尿控恢复率分别为6/7(85.7%)和1/6(16.7%),术后12个月尿控恢复率分别为7/7例(100%)和5/6(83.3%)。术前评估尖部瘤控为低风险者3例,高风险者8例,极高风险者2例,术后病理证实的尖部切缘阳性率分别为0/3(0%),3/8(37.5%)和2/2(100%)。结论:全息影像精细重构前列腺尖部区域,有助于预估尿控和瘤控风险,为术中精细操作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尿道括约肌 全息影像 数据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影像表现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费胜民 于明川 +1 位作者 杨帆 张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4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MRI影像特征性表现及其发生病理基础。材料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28例XGC患者的CT、MRI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22例胆囊增大,其中20例为弥漫增厚。胆囊内结石20例(包括胆囊颈(管)结...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MRI影像特征性表现及其发生病理基础。材料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28例XGC患者的CT、MRI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22例胆囊增大,其中20例为弥漫增厚。胆囊内结石20例(包括胆囊颈(管)结石8例),合并胆总管结石2例。CT17例、MR20例于增厚胆囊壁内见结节样、斑点片样及斑块样黄色肉芽肿性病变。结论:增强CT及增强MR联合应用,有利于XGC与胆囊癌的鉴别,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平扫影像组学模型在术前预测肾透明细胞癌WHO/ISUP分级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增建 杨帆 +4 位作者 张滨 徐井旭 黄陈翠 李万兰 唐美荣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2年第7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泌尿病理学会(WHO/ISUP)分级中低级别(Ⅰ~Ⅱ级)与高级别(Ⅲ~Ⅳ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1例ccRCC患... 目的探讨术前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泌尿病理学会(WHO/ISUP)分级中低级别(Ⅰ~Ⅱ级)与高级别(Ⅲ~Ⅳ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1例ccRCC患者共203枚病灶的CT平扫数据(低级别组147枚,高级别组56枚),用图像分割软件获取3D肿瘤感兴趣区(3D-ROI),从3D-ROI中提取5种特征。基于上述特征建立逻辑回归(LR)模型。结果LR模型训练集预测高级别ccRCC的准确度为82.35%、精确度为63.51%,最佳点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93%和81.76%,AUC为0.893(95%CI:0.8479~0.9381);对应的测试集准确度为79.90%、精确度为60.27%,最佳点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57%和80.41%,AUC为0.864(95%CI:0.8106~0.9174)。结论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模型可以对ccRCC WHO/ISUP分级进行术前预测,可为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分级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部分社区人群中吸烟、戒烟情况调查及其与椎体骨折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史维雅 李凯 +10 位作者 程晓光 余卫 袁延楠 李葆青 潘振宇 李功杰 费家勇 白宇翔 张滨 单飞 施裕新 《中国临床医学》 2018年第6期890-894,共5页
目的:探讨吸烟、戒烟与中老年人群椎体骨折的关系。方法:对3 403例参加北京市肺癌早期筛查项目的社区人群(42~72岁)进行吸烟、戒烟情况调查。在低剂量胸部CT扫描的侧位定位像上,采用Genant椎体骨折半定量法对T_4~L_4椎体进行骨折评价... 目的:探讨吸烟、戒烟与中老年人群椎体骨折的关系。方法:对3 403例参加北京市肺癌早期筛查项目的社区人群(42~72岁)进行吸烟、戒烟情况调查。在低剂量胸部CT扫描的侧位定位像上,采用Genant椎体骨折半定量法对T_4~L_4椎体进行骨折评价。分析椎体骨折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段的椎体骨折阳性率差异;比较不同吸烟指数、戒烟年限人群的椎体骨折阳性率差异。结果:共有703例研究对象(20.7%)发现1 077个椎体骨折,其中T_(12)、T_(11)、L_1骨折数量占前3位,1级骨折占92.3%。年龄<65岁的各年龄段人群中,男性椎体骨折阳性率高于女性(P<0.001);年龄≥65岁的男女性间椎体骨折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烟组、戒烟组椎体骨折阳性率分别为23.3%、21.8%,均高于非吸烟组(14.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重度吸烟组椎体骨折阳性率分别为19.2%、27.7%、23.2%,中、重度吸烟组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戒烟<5年、5~10年、>10年组椎体骨折阳性率分别为23.1%、19.9%、23.1%,其中戒烟<5年组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吸烟指数≥200年支及戒烟5年内的椎体骨折阳性率升高,应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戒烟 椎体骨折 CT侧位定位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重组技术同层显示股神经与腰丛神经 被引量:9
8
作者 吕喆 常天静 +3 位作者 樊文鑫 张滨 唐丽丽 王洪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CT重组技术(MPR、CPR)同层显示股神经及其腰丛各构成支全程走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5例无下肢症状及常规CT未见股神经走行区异常的患者,总计观察双侧股神经70条,双侧股神经及其腰丛各构成支共计210条(股神经及L2神经构成... 目的探讨CT重组技术(MPR、CPR)同层显示股神经及其腰丛各构成支全程走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5例无下肢症状及常规CT未见股神经走行区异常的患者,总计观察双侧股神经70条,双侧股神经及其腰丛各构成支共计210条(股神经及L2神经构成支70条,股神经及L3神经构成支70条,股神经及L4神经构成支70条)。行CT扫描后,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股神经及其腰丛各构成支全程重组,并观察其解剖学特征。结果股神经与腰丛各构成支在重组图像中为连续的条索状结构,股神经主干显示满意率为92.86%(65/70),L2神经至股神经全程显示满意率为37.14%(26/70),L3及L4神经至股神经全程显示满意率分别为82.86%(58/70)和87.14%(61/70)。结论 CT重组图像显示股神经及其腰丛构成支效果满意,是显示股神经、术中定位股神经损伤、观察病变整体形态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 腰丛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重组技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娟 齐丽萍 +2 位作者 李晓婷 高顺禹 孙应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90-1494,共5页
目的探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术前胸部CT显示病灶同侧纵隔最大淋巴结短径≥10 mm(临床N2期)的周围型NSCLC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对周围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病... 目的探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术前胸部CT显示病灶同侧纵隔最大淋巴结短径≥10 mm(临床N2期)的周围型NSCLC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对周围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为N2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术前C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N2期NSCLC患者中,假阳性率为42.22%(19/45)。病灶同侧纵隔最大淋巴结短径(P=0.022)及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P=0.004)均为临床N2期周围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术前血清CEA水平为独立影响因素(P=0.007)。结合术前CT诊断及血清CEA水平进行筛选后,假阳性率降至7.69%(3/39)。结论术前血清CEA水平是临床N2期周围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利于降低CT诊断假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N2期 癌胚抗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多层CT血管成像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晓洁 于薇 +4 位作者 毕涛 晏子旭 石凤茹 孙立元 张兆琪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评价320层容积CT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富脂坏死核心和出血/血栓形成部分的分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1年12月单侧颈动脉狭窄(50%~99%)并拟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共37例。分别于术前1周行320层容积CTA和高分辨力MRI检... 目的评价320层容积CT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富脂坏死核心和出血/血栓形成部分的分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1年12月单侧颈动脉狭窄(50%~99%)并拟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共37例。分别于术前1周行320层容积CTA和高分辨力MRI检查,结合多对比MRI信号特点,按照美国心脏协会分型标准分为Ⅳ~Ⅴ型斑块(脂质斑块)组和Ⅵ型斑块(出血斑块)组;比较脂质斑块与出血斑块CT值差异。结果最终共纳入31例共217层扫描层面,脂质斑块88层、出血斑块129层。脂质斑块组脂质核和出血斑块组出血/血栓形成部分的平均CT值分别为(28.07±26.84)和(97.17±35.82)HU,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41,P=0.000)。结论测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T值可以帮助区分斑块内成分,识别出血斑块,有助于判断斑块之易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诊断冠心病及风险预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4
11
作者 张源芳 彭北杨 +1 位作者 张滨 彭彭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334-337,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的诊断及早期风险性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 :总结 90例受检者资料 ,分析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与其年龄、血脂及心电图的关系。结果 :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与受检者的年龄、血脂及...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的诊断及早期风险性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 :总结 90例受检者资料 ,分析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与其年龄、血脂及心电图的关系。结果 :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与受检者的年龄、血脂及心电图的缺血改变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年龄越大、血脂越高 ,钙化发生率、钙化的程度及平均钙化积分值越高 ;随着钙化积分的增高 ,心电图缺血改变的发生率逐渐增高。结论 :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检查经济、方便、无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脉钙化积分 诊断 冠心病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患者足底神经CT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吕喆 龚雄辉 +3 位作者 哈婷婷 张滨 王娟 年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9-923,共5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DF)患者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及足底外侧神经CT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3例2型糖尿病并发DF患者共66足(DF组)行CT检查,并与年龄、性别匹配的36例(36足)单侧足部创伤患者的非创伤侧足(NDF组)进行对照。通过CT后...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DF)患者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及足底外侧神经CT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3例2型糖尿病并发DF患者共66足(DF组)行CT检查,并与年龄、性别匹配的36例(36足)单侧足部创伤患者的非创伤侧足(NDF组)进行对照。通过CT后处理技术观察同层胫神经远端、足底内侧神经及足底外侧神经的形态,并分别测量A1(胫神远端测量点)、A2(足底内侧神经近端测量点)、A3(足底内侧神经远端测量点)及A4点(足底外侧神经测量点)相应神经前后径及左右径。比较2组间各测量点前后径及左右径的差异。结果 DF足底神经(胫神经远端、足底内侧神经神经、足底外侧神经)增粗(52/66,78.79%),神经边缘模糊(51/66,78.78%)。DF组测量点A1、A2、A4前后径及左右径均大于NDF组(P均<0.01),2组间测量点A3前后径及左右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F足底神经增粗、模糊;应用CT后处理技术可完整连续地显示神经形态,并测量神经径线,为临床诊断DF提供更多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周围神经病变 足底神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尿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2
13
作者 于明川 张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7期1138-1139,共2页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尿路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颤患者的64层CTCA:平均心率对图像质量和最佳重建期相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旭辉 彭振鹏 +5 位作者 杨琳 张兆琪 李海波 张滨 李树荣 周淑琴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6-531,共6页
目的:评价房颤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平均心率对最佳图像重建时相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58例房颤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前均未服用美托洛尔。血管图像质量分为好、中等和差。分析平均心率和患者总体图像质量之间... 目的:评价房颤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平均心率对最佳图像重建时相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58例房颤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前均未服用美托洛尔。血管图像质量分为好、中等和差。分析平均心率和患者总体图像质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判别分析法计算获得总体图像质量为好和中等的平均心率阈值和最佳重建时相在收缩末期的平均心率阈值。结果:平均心率和患者总体图像质量之间呈负相关(r=-0.43,P=0.001);患者总体图像质量为好和中等的平均心率阈值分别为80次/min和95次/min;最佳重建时相在收缩末期的平均心率阈值为85次/min。结论:控制患者平均心率在一定阈值以下并结合舒张中期重建,能保证房颤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获得较高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造影 冠状动脉 心率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 被引量:4
15
作者 吕喆 聂永康 +2 位作者 左玉强 张滨 孟冬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596-1598,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患者多无明显特殊临床症状,50%有胸闷、咳嗽,平均年龄(56.9±10.32)岁,17... 目的总结分析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患者多无明显特殊临床症状,50%有胸闷、咳嗽,平均年龄(56.9±10.32)岁,17例发生在前纵隔,均为单发,平均直径(6.3±2.4)cm,19例呈分叶状或结节状,3例见点状钙化,20例均出现液化坏死,平均强化幅度为(29.7±11.65)HU。结论纵隔神经内分泌癌术前诊断困难,临床表现及CT表现均无明显特异性,但当病变位于前上纵隔偏左侧伴多发小灶样坏死时,应考虑到该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神经内分泌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息影像术中导航在泌尿外科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9
16
作者 朱刚 邢金春 +32 位作者 翁国斌 胡志全 李宁忱 朱鹤 高平生 王志华 朱伟智 张凯 李鸿波 吴准 朱瑞 魏希锋 王亚楠 谢群 傅斌 王行环 齐琳 姚欣 潘铁军 王德林 刘南 邱剑光 杨江根 张保 刘卓炜 韩辉 李刚 张滨 那曼丽 陆菁菁 汪磊 赵子臣 那彦群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1-137,共7页
目的探讨全息影像术中导航在泌尿外科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北京和睦家医院等19家医疗中心收治的8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诊断包括肾肿瘤78例,膀胱癌2例,肾上腺肿瘤2例,肾囊肿1例,前列腺癌1例,... 目的探讨全息影像术中导航在泌尿外科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北京和睦家医院等19家医疗中心收治的8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诊断包括肾肿瘤78例,膀胱癌2例,肾上腺肿瘤2例,肾囊肿1例,前列腺癌1例,汗腺癌淋巴结转移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盆腔转移瘤1例。其中,32例接受标准腹腔镜手术,分别为肾部分切除术(LPN)27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2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2例;54例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分别为肾部分切除术(RAPN)51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1例,双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例,盆腔转移肿瘤切除术1例。两种术式的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中41例有可统计的临床数据,其中RAPN 23例,LPN 18例。男26例,女15例;中位年龄53.5(24~76)岁;中位R.E.N.A.L评分7.8(4~11)分。专业工程师根据86例术前增强CT检查图像和诊断报告重建全息影像。术前,全息影像可帮助术者对供应肿瘤或手术切除部位的动静脉血管、淋巴结和神经的立体空间结构及相互关系有更直观的认识,协助术前手术规划。在术中将全息影像与腹腔镜监视器中的术野图像进行实时追踪和融合,实现术中导航。结果本组8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通过人工调整全息影像,可提示重要血管如肾动脉和肾静脉在体内的投影位置,帮助术者定位血管、淋巴结和其他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便于精准分离。本研究采用标准腹腔镜手术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中共41例有可统计的临床数据。41例中位手术时间140(50~225)min,其中RAPN为140(50~215)min,LPN为160(80~225)min;中位热缺血时间23(14~60)min,其中RAPN为21(17~40)min,LPN为25(14~60)min;中位出血量80(5~1200)ml,其中RAPN为150(30~1200)ml,LPN为50(5~1200)ml。术中无周围重要脏器损伤。2例LPN患者出现ClavienⅡ级并发症,1例出血1200 ml给予输血,另一例血肿未予处理,自行吸收。此2例分别为前、后肾门肿瘤,R.E.N.A.L评分均为11分。结论全息影像术中导航可协助术者在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中对重要的解剖结构进行定位、识别,在减少术中组织和器官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三维影像重建 全息影像 腹腔镜手术 机器人手术
原文传递
64层CTA诊断房颤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旭辉 彭振鹏 +6 位作者 杨琳 张兆琪 李海波 张滨 李树荣 周淑琴 罗初凡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7-492,共6页
目的:与CAG对照分析来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房颤患者中诊断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58例房颤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前均未服用倍它乐克。血管图像质量分为好、中等和差。以CAG作为参考标准,... 目的:与CAG对照分析来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房颤患者中诊断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58例房颤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前均未服用倍它乐克。血管图像质量分为好、中等和差。以CAG作为参考标准,分别基于血管节段和患者水平来分析MDCTCA诊断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诊断价值的评价首先仅限于图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的血管节段和患者,进一步的分析中将图像质量不能诊断的血管节段和患者均作为阳性来处理。结果:58例患者有645段(96.55%)图像质量为中等以上,诊断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是86.21%(25/29)、99.35%(612/616)、86.21%(25/29)和99.35%(612/616)。将23段图像质量没有达到诊断要求的血管均作为阳性后,CTCA诊断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血管狭窄的总体阳性预测价值为48.08%(25/52),特异性为95.77%(612/639)。基于患者总体图像质量的分析,58例患者中有47例(81.03%)图像质量为中等以上,CTCA诊断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是87.50%(7/8)、97.44%(38/39)、87.50%(7/8)和97.44%(38/39)。将11例图像质量没有达到诊断要求的血管均作为阳性后,CTCA诊断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血管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是90.00%(9/10)、79.17%(38/48)、47.37%(9/19)和97.44%(38/39)。结论:64CTCA在房颤患者中诊断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好的阴性预测价值,但需要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来提高诊断血管狭窄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造影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场多b值DWI在骨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明川 杨帆 +6 位作者 王云帆 谢璐 那曼丽 李梦参 张滨 费胜民 彭彭 《空军医学杂志》 2019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高磁场强度下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结合双指数模型在骨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骨肿瘤科的76例患者行常规MRI及多b值(0、50、100、150、200、400、600、800、1 000、1 500、2 000 s/mm2)扩散加权成像检查。... 目的探讨高磁场强度下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结合双指数模型在骨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骨肿瘤科的76例患者行常规MRI及多b值(0、50、100、150、200、400、600、800、1 000、1 500、2 000 s/mm2)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利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理论的双指数模型计算快速表观弥散系数(fast ADC,ADCfast)、慢速表观弥散系数(slow ADC,ADCslow)和灌注相关体积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利用单指数模型计算标准表观弥散系数(Standard ADC,ADCtot)。根据病理结果,将病变分为良性(17例)、中间型(25例)及恶性(34例),以患者自身正常骨髓作为对照,并对3组肿瘤之间以及肿瘤与对照组之间ADCtot、ADCfast、ADCslow及f值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骨肿瘤的b值-信号强度曲线斜率高于恶性骨肿瘤。4组ADCslow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ADCslow值明显低于良性组和中间型组,对照组ADCslow值最小,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5);各组ADCfast值均大于ADCslow值,且各组ADCfast组间比较,仅恶性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前者明显大于后者(P<0.05);良性组f值明显小于恶性组和对照组(P<0.05);4组ADCtot值均大于相应各组ADCslow值,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恶性组排除脊索瘤患者后,良性组ADCtot值明显高于恶性组(P<0.05)。结论 Mb-DWI可作为MRI检查的有益补充对骨肿瘤不同性质病变进行定性诊断,ADCslow有助于区分良性、中间性和恶性肿瘤,提高骨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诊断 鉴别 双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胫神经与腓总神经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丽丽 吕喆 +2 位作者 李梦参 张滨 那曼丽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974-976,980,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胫神经与腓总神经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7例DNP患者为糖尿病组;另选取45名健康成人为健康组,两组均行膝关节磁共振DTI。比较两组患者胫神经与腓总神经磁共振...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胫神经与腓总神经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7例DNP患者为糖尿病组;另选取45名健康成人为健康组,两组均行膝关节磁共振DTI。比较两组患者胫神经与腓总神经磁共振DTI图、髌骨上缘胫神经与腓总神经各项异性分数(FA)值。结果:在轴位T1WI图像上,两组对象胫神经及腓总神经显示为圆或椭圆形,与周围肌肉组织信号相近,呈等或略低信号,其内信号均匀或稍欠均匀,边缘包裹低信号神经外膜,周围为高信号脂肪组织;糖尿病组患者DTT图显示胫神经及腓点神经粗细欠均匀,边缘毛糙,局部结构扭曲。糖尿病组患者胫神经及腓总神经FA值分别为(0.459±0.091)、(0.467±0.125);健康组患者胫神经及腓总神经FA值分别为(0.517±0.084)、(0.531±0.102),糖尿病组患者胫神经及腓总神经FA值低于健康组(P<0.05)。结论:磁共振DTI技术可定量评估DPN的胫神经及腓总神经损伤情况,为定量分析DPN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扩散张量成像 胫神经 腓总神经 各向异性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变异的64层螺旋CT成像与诊断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滨 李英 李海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12期1294-1296,共3页
目的:总结大样本病例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发现的冠状动脉变异类型及数量,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积累冠状动脉活体形态学资料,提高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认识。方法:对694例受检者进行心脏冠脉成像检查,并对其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 目的:总结大样本病例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发现的冠状动脉变异类型及数量,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积累冠状动脉活体形态学资料,提高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认识。方法:对694例受检者进行心脏冠脉成像检查,并对其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4例受检者中,44例发现4种不同类型冠状动脉变异,占总数6.34%。其中副冠状动脉33例,RCA起源于左窦2例,LCX起源于右窦7例,左冠状动脉开口异常2例。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无创观察冠状动脉解剖及变异,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对冠状动脉细小分支的显示及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认识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