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KRT17蛋白表达水平对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张晓峰 宋芳 朱林忠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目的:检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血清角蛋白17(KRT17)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NACT)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就诊的70例LACC患者,采用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治疗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目的:检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血清角蛋白17(KRT17)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NACT)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就诊的70例LACC患者,采用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治疗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KRT17蛋白的浓度,根据其中位数水平,分为低表达组及高表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盆腔无进展生存期(PPFS)、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FS)的差异,以评价KRT17蛋白在采用新辅助化疗的LAC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结果:LACC患者血清KRT17蛋白浓度中位数为0.65μg/L,所有患者的KRT17蛋白浓度范围为0.49~1.26μg/L。34例患者为低表达组,36例患者为高表达组。血清KRT17蛋白浓度用于预测LACC患者的NACT疗效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95%CI(0.816,0.97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6%、81.6%。血清KRT17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57.23和48.75个月;中位OS分别为58.1和55.5个月;中位PPFS分别为56.9和49.9个月;中位DMFS分别为57.1和50.1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清KRT17表达水平升高与LACC患者PFS、OS、PPFS、DMFS缩短呈现正相关(P<0.01)。结论:KRT17蛋白在LACC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且其升高水平可作为NACT治疗LACC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17 局部晚期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动脉介入化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肉瘤的MRI表现及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颖 梁宇霆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9期1-3,共3页
子宫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侵袭性较强,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MRI在评估子宫肿块发挥重要的作用,可通过形态学以及信号特征识别肿瘤及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初步判断良恶性。目前多种MRI参数技术的联合应用,如弥散加权成... 子宫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侵袭性较强,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MRI在评估子宫肿块发挥重要的作用,可通过形态学以及信号特征识别肿瘤及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初步判断良恶性。目前多种MRI参数技术的联合应用,如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等在子宫肉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可以提供更多信息,为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肉瘤 磁共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腹腔镜监测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玉 孟凡 +2 位作者 李坚 张晓峰 王晓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64-2366,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腹腔镜监测下清宫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氨甲喋呤灌注化疗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术后第1~3天行腹腔镜监测下清宫术。术后复查血HCG及阴...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腹腔镜监测下清宫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氨甲喋呤灌注化疗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术后第1~3天行腹腔镜监测下清宫术。术后复查血HCG及阴式超声。出院后随访血HCG。结果清宫术中患者出血量5~30ml。住院天数5~9天。10例患者清宫术后2天血HCG下降均>90%,术后2~3天复查超声,9例宫内无异常回声,1例超声示宫腔内有残留,中药治疗7天后复查超声宫内无异常回声。术后3~4周10例患者血HCG恢复正常,术后25~40天月经复潮。结论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腹腔镜监测下清宫术能快速终止剖宫产瘢痕妊娠,有效防止子宫破裂、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保留患者子宫,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腹腔镜 清宫术 剖宫产 瘢痕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 被引量:24
4
作者 刘明明 梁宇霆 +2 位作者 张紫欣 张艺 关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MRI术前诊断Ⅱ期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价值及MR动态增强扫描在定位宫颈内口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以手术后病理分期为金标准,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分别评价术前MRI和分段... 目的探讨MRI术前诊断Ⅱ期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价值及MR动态增强扫描在定位宫颈内口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以手术后病理分期为金标准,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分别评价术前MRI和分段诊断性刮宫对Ⅱ期、〉Ⅱ~Ⅳ期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诊断效能,分析MRI和分段诊刮诊断对Ⅱ期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观察动脉期宫体肌层与宫颈肌层强化特点。结果 MRI和分段诊刮对Ⅱ期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诊断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对〉Ⅱ~Ⅳ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MRI术前诊断Ⅱ期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56.25%(9/16)、97.80%(89/91)、91.59%(98/107)、81.81%(9/11)、92.71%(89/96)。宫体肌层与宫颈肌层在动脉期形成清晰的分界面。结论 MRI术前评估Ⅱ期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有较大价值,优于分段诊断性刮宫。在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宫体肌层与宫颈肌层强化差异形成的分界面有助于宫颈内口的定位,有助于MRI发现宫颈间质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宫颈间质浸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和良性病变的腹盆部脂肪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克扬 梁宇霆 +6 位作者 李彪 王新莲 梁颖 孟颖 马娇 彭珊珊 韩茜茜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4186-4189,共4页
目的采用定量CT(QCT)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和良性病变患者的腹盆部脂肪组织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对8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和80例妇科良性病变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及QCT体模进行腹盆部CT扫描,用QCT分析软件测量并计算总脂肪组... 目的采用定量CT(QCT)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和良性病变患者的腹盆部脂肪组织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对8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和80例妇科良性病变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及QCT体模进行腹盆部CT扫描,用QCT分析软件测量并计算总脂肪组织(TAT)、内脏脂肪组织(VAT)、皮下脂肪组织(SAT)的面积和体积(TFV、VFV、SFV)及VFV/SFV(V/S)值,分别比较恶性肿瘤和良性病变间、恶性肿瘤不同临床分期间、不同肿瘤类别间各项体积的差异,以及不同部位脂肪组织(AT)体积与总AT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1)恶性肿瘤组腹部和(或)盆部的TFV、VFV、SFV均高于良性病变组,除腹盆部VFV外,两组间AT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恶性肿瘤早期组的腹盆部各项AT体积与中晚期组或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较高,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恶性肿瘤组的V/S值与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组较高,早期组与中晚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内膜癌组与宫颈癌组的腹盆部各项AT体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癌组略高;(4)所有病例的腹部或盆部的VFV、SFV与腹盆部TFV均呈正相关,以腹部SFV相关性最高。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比良性病变患者更肥胖,尤其早期恶性肿瘤患者,其SAT的增多较VAT更明显,且与TAT相关性更高,是肥胖的主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体层摄影术 校准体模 脂肪组织 脂肪分布 妇科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后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前置胎盘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晓峰 苗杰 +2 位作者 范晓芬 王卉 袁赟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后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对前置胎盘中期引产的治疗价值,为妇科疾病的介入治疗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择接受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的70例前置胎盘中期引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 目的:探讨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后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对前置胎盘中期引产的治疗价值,为妇科疾病的介入治疗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择接受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的70例前置胎盘中期引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利凡诺注射后行UAE,对照组采用利凡诺注射前行UAE。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穿刺置管对两组患者进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胎儿娩出时间、阴道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的胎儿娩出时间、阴道流血量等数据比较呈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28,t=1.176;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12,P<0.05)。结论: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后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是前置胎盘中期引产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动脉栓塞术 前置胎盘中期引产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及骨峰值对骨质疏松诊断的影响 被引量:37
7
作者 阮祥燕 陈宝英 +1 位作者 檀建华 林守清 《当代医学》 2000年第9期47-51,共5页
股骨颈骨密度目前已经成为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指标。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为骨密度T值小于-2.5个标准差(SD)。由于这一诊断标准在全世界各地普遍造成误诊与漏诊现象,所以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世界各地都在调整自身的当地... 股骨颈骨密度目前已经成为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指标。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为骨密度T值小于-2.5个标准差(SD)。由于这一诊断标准在全世界各地普遍造成误诊与漏诊现象,所以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世界各地都在调整自身的当地诊断标准。但这种当地化的标准并没有改善骨质疏松诊断中存在的误诊及漏诊现状。本文分析了个体间骨峰值的差异(54.3%),并讨论了体重与骨峰值的相关性(0.97)。股骨颈骨强度分析的结果是,尽管个体间骨密度峰值差别很大,但股骨颈能支撑体重的倍数(抗骨折能力)却都比较接近(11.9±1.5).因此骨密度或其T值只能说明受试者骨量的多少,不能说明骨质疏松的程度。本文对44例受试者的测试结果、临床症状、及问诊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确诊有7名骨质疏松病人。根据骨密度的T值在44名受试者中共诊断出5名骨质疏松病人,这5名中有3名在上述7名病人之列(确诊),另外2名属于将正常人误诊为骨质疏松(误诊),共漏诊了4名骨质疏松病人(漏诊)。被误诊的受试者体重较轻(小于62千克),而被漏诊的病人体重较重(大于74千克).临床上依据骨密度T值诊断骨质疏松容易将骨骼正常且体重较轻的受试者误诊为骨质疏松病人,而将已经患有骨质疏松且体重较大的病人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得 骨峰值 骨质疏松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输卵管异位妊娠切开取胚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的探讨 被引量:19
8
作者 付凤仙 叶红 苗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卵管异位妊娠切开取胚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28例在外院行腹腔镜输卵管异位妊娠切开取胚术后6个月在我院妇科微创中心门诊行子宫输卵管碘水造影的临床资料,评价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患... 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卵管异位妊娠切开取胚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28例在外院行腹腔镜输卵管异位妊娠切开取胚术后6个月在我院妇科微创中心门诊行子宫输卵管碘水造影的临床资料,评价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患侧输卵管通畅6例(21.4%),阻塞或积水22例(78.6%);对侧输卵管通畅19例(67.9%),阻塞或积水9例(32.1%)。3例双侧输卵管均分别行切开取胚术,碘水造影显示2例双侧输卵管均阻塞,1例双侧输卵管均积水;1例右侧输卵管异位妊娠切开取胚术后碘水造影显示阻塞,左侧输卵管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后碘水造影显示通畅。28例随访6~15个月:4例宫内妊娠;4例正在监测排卵;7例正在准备辅助生育;3例输卵管碘水造影后1~2个月行腹腔镜下输卵管积水切开整形术;1例内分泌调节监测排卵;1例碘水造影13个月后出现异常子宫出血行宫腔镜检查,宫腔镜镜下诊断子宫内膜炎,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病理为增殖期子宫内膜,与月经周期相符合;8例未进一步治疗。结论腹腔镜输卵管异位妊娠切开取胚术并不能完全改善输卵管通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输卵管碘水造影 输卵管异位妊娠 输卵管通畅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性子宫输卵管造影对输卵管性不孕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9
作者 苗杰 孟颖 +2 位作者 刘明明 李彪 袁赟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10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无痛性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对输卵管通畅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医院放射科行无痛性HSG检查的2 471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评价子宫腔及输卵管显影情况。结果:检出110例子宫畸形,包括单角子宫(12例)及纵隔子宫(98例);在4... 目的:探讨无痛性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对输卵管通畅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医院放射科行无痛性HSG检查的2 471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评价子宫腔及输卵管显影情况。结果:检出110例子宫畸形,包括单角子宫(12例)及纵隔子宫(98例);在4 930条输卵管中,通畅者占13.4%;通而欠畅、不畅和极不畅分别占14.2%、38.5%和10.6%;输卵管积水占7.8%;输卵管阻塞于近端和远端分别为9.3%和6.2%;所有患者下腹部均有酸胀感,活动后均可缓解。结论:无痛性HSG术可准确评估输卵管通畅情况,同时由于手术工具的改进使得检查时鞘管无需进入子宫腔,推注造影剂时因宫腔内压力小而有效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 子宫输卵管造影 输卵管性不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对不孕症的诊疗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苗杰 刘明明 +2 位作者 孟颖 李彪 袁赟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1125-1128,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对输卵管原因所致不孕症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因输卵管所致女性不孕患者,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术后随访一年,评价诊疗价值。结果:150例输卵管原因所致女性不孕患者281条输卵管中22... 目的:探讨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对输卵管原因所致不孕症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因输卵管所致女性不孕患者,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术后随访一年,评价诊疗价值。结果:150例输卵管原因所致女性不孕患者281条输卵管中224条有不同程度的通而不畅或阻塞,再通成功196条,成功率为87.5%;124例患者单侧或双侧再通术后成功,1年内自然受孕患者47例,怀孕率37.9%。结论: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对输卵管原因所致不孕症有重要诊疗意义,并对辅助生殖技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 输卵管再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永强 杨宁 +1 位作者 张晓峰 路军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6-469,共4页
目的制作一种适合后续去栓治疗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动物模型。方法8只杂种犬,体外制作动物自体血栓,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入路,选择性插入8F动脉长鞘至犬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后注入自体血凝块,造影复查直至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完全闭塞。分... 目的制作一种适合后续去栓治疗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动物模型。方法8只杂种犬,体外制作动物自体血栓,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入路,选择性插入8F动脉长鞘至犬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后注入自体血凝块,造影复查直至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完全闭塞。分别在栓塞后2、4、6和8h于肠系膜上动脉开口部造影复查,观察自体血栓是否稳定,肠系膜上动脉有无自行再通,并经腹部切口探察,取病理活检。结果8只实验犬均成功建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致肠缺血模型。大体观察及镜下可见随栓塞时间的延长,肠管损伤逐渐加重,组内一致性良好。结论采用本实验方法可成功建立适合后续去栓治疗研究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栓塞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输卵管造影技术对输卵管性不孕的检查价值 被引量:13
12
作者 苗杰 刘明明 +2 位作者 孟颖 赵阳 李彪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7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技术(Hysterosalpingography,HSG)对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459例不孕患者HSG影像资料,评价子宫腔及输卵管显影情况,并对至少一侧输卵管通畅至通而不畅的5634例不孕患者进行随访,了解HSG对妊娠...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技术(Hysterosalpingography,HSG)对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459例不孕患者HSG影像资料,评价子宫腔及输卵管显影情况,并对至少一侧输卵管通畅至通而不畅的5634例不孕患者进行随访,了解HSG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HSG检出通畅输卵管百分比为14.3%,通而欠畅17.2%,通而不畅33.8%,通而极不畅8.1%,输卵管积水8.4%,输卵管阻塞18.2%。随访12290条符合试孕条件的输卵管患者5634例,总妊娠率约31%。结论HSG可准确评估输卵管通畅情况,延迟片对于判断通畅程度分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输卵管造影 不孕 输卵管 造影剂 显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静脉追踪结合MPR在CT识别卵巢源肿物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维敬 梁宇霆 +1 位作者 孟颖 刘明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9期1764-1768,共5页
目的探索卵巢静脉追踪结合MPR在CT识别卵巢源肿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腹盆部CT增强检查、随后进行手术并取得病理结果的女性盆腔肿物患者234例。两位放射科医师采用卵巢静脉追踪结合MPR的方法识别盆腔... 目的探索卵巢静脉追踪结合MPR在CT识别卵巢源肿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腹盆部CT增强检查、随后进行手术并取得病理结果的女性盆腔肿物患者234例。两位放射科医师采用卵巢静脉追踪结合MPR的方法识别盆腔肿物是否为卵巢来源。以手术及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该方法识别卵巢源肿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被观察病例234例,盆腔肿物共283个。217个卵巢源肿物中,CT诊断正确208个,66个非卵巢源肿物中,CT诊断正确53个。采用卵巢静脉追踪结合MPR的方法,CT识别卵巢源肿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9%、80.3%、92.2%、94.1%、85.5%。结论采用卵巢静脉追踪结合MPR的方法在CT上识别卵巢源肿物的准确性很高。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卵巢静脉 盆腔肿物 多平面重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经皮动脉长鞘抽吸去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马永强 杨宁 +1 位作者 张晓峰 陆军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后经皮抽吸去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杂种犬12只,采用动脉长鞘推注自体血栓法建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动物模型,按取栓时间(2、4、6 h)分成3组,每组各4只,分别于栓塞后2、4、6 h用8 F动脉长鞘采用...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后经皮抽吸去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杂种犬12只,采用动脉长鞘推注自体血栓法建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动物模型,按取栓时间(2、4、6 h)分成3组,每组各4只,分别于栓塞后2、4、6 h用8 F动脉长鞘采用经皮抽吸去栓术进行去栓。结果各组实验动物均成功去栓,技术成功率为100%。3组平均取栓时间为(2.48±0.47)min,收集的血液量平均为(41.0±4.2)ml。去栓后血管造影复查发现各组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均显示再通,少数(<4,且不相邻)二级血管内可见血栓残留。去栓过程中及去栓后未见血管损伤、小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急性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用8 F动脉长鞘经皮抽吸去栓安全、有效,而且具有费用低、操作简便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栓塞 经皮抽吸去栓术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腹部CT低剂量扫描的体模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新莲 贺文 +3 位作者 陈疆红 赵丽琴 梁宇霆 王克扬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51-955,共5页
目的:评价低管电压结合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对腹部体模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适合临床应用的腹部低剂量扫描方案。方法:采用100kVp、120kVp分别对体模进行重复扫描,应用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100kVp扫描时预设噪声指数... 目的:评价低管电压结合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对腹部体模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适合临床应用的腹部低剂量扫描方案。方法:采用100kVp、120kVp分别对体模进行重复扫描,应用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100kVp扫描时预设噪声指数(NI)分别为11、12、13、14、15、16、17、18、19、20,每组图像均进行30%、50%、70%、90%ASIR重建。120kVp组为常规剂量组,扫描时预设NI为11,30%ASIR重建,测量不同扫描条件下肝脏、脊柱的CT值、客观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NR),记录不同扫描条件下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由两位高年资医师采用盲法对所有序列图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100kVp条件下,随着NI增大,CTDIvol明显下降;同一NI条件下随着ASIR比例增加,图像噪声减少,SNR增加;NI≥17时图像质量下降,无法满足临床诊断要求;NI=15、70%ASIR组图像噪声、SNR与120kVp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分相当,但辐射剂量较常规组下降43.8%。NI=15、90%ASIR组及NI=16、90%ASIR组的图像噪声及信噪比优于常规组(P<0.05),但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下降。结论:低管电压结合ASIR可以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辐射剂量明显降低时,需要增加ASIR在图像重建中的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管电压 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人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术前动脉介入化疗栓塞与全身化疗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晓峰 赵维敬 +1 位作者 杜静 袁赟 《武警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849-852,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术前动脉介入化疗栓塞与全身化疗对宫颈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1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2组,介入组(n=58)术前应用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化疗组(n=55)术前应用全身化疗... 目的比较分析术前动脉介入化疗栓塞与全身化疗对宫颈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1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2组,介入组(n=58)术前应用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化疗组(n=55)术前应用全身化疗,两组均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切除率和生存质量。结果介入组化疗后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化疗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化疗组,根治性手术率、淋巴结转移率均优于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降低;消化道反应,以恶心、呕吐常见;神经性毒性,主要表现为肌痛、关节痛,均未见明显差异。两组手术后血清VEGF-D、VEGF-C、VEGF-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手术后血清VEGF-D、VEGF-C、VEGF-A水平均低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术后1年的生存质量总评分与化疗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前动脉介入化疗栓塞对于宫颈癌疗效明确,可提高根治手术率,降低了肿瘤负荷,减少了亚临床转移,且不良反应与传统化疗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动脉介入化疗栓塞 全身化疗 宫颈癌 肿瘤切除率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例子宫腺肉瘤的MRI表现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颖 孟颖 +2 位作者 王新莲 王克扬 梁宇霆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子宫腺肉瘤的MRI表现,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肉瘤病人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病灶的部位、大小、边界及MRI信号变化特点,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 目的总结分析子宫腺肉瘤的MRI表现,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肉瘤病人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病灶的部位、大小、边界及MRI信号变化特点,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结果11例子宫腺肉瘤病人均为单发病灶,MRI显示肿瘤位于子宫腔或宫颈管内,最大径为1.5~12 cm。T2WI及脂肪抑制(FS)T2WI上病灶内大部分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其中4个呈散在小囊样结构。扩散加权成像(DWI)上8个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3个呈中等信号;平均ADC值为(0.94±0.33)×10^(-3)mm^(2)/s。增强扫描11个均呈渐进性强化,其中2个呈网格样强化,TIC表现为Ⅰ型6个,Ⅱ型5个。结论子宫腺肉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对本病的准确诊断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腺肉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管无痛性输卵管造影法与传统宫腔造影管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明明 梁宇霆 +3 位作者 苗杰 孟颖 杜静 李彪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276-279,共4页
目的探讨无痛性输卵管造影法与传统宫腔造影管法输卵管显影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行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 HSG)检查的12 834例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种造影方法输卵... 目的探讨无痛性输卵管造影法与传统宫腔造影管法输卵管显影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行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 HSG)检查的12 834例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种造影方法输卵管显影率、图像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种造影方法在输卵管显影率及通畅程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图像质量发生率观察组少于对照组(3%vs. 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24%vs. 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造影方法显影率虽无差异,但鞘管无痛性造影方法疼痛程度低,图像质量好,能有效减轻患者对造影检查的恐惧心理,更适用于临床,尤其适用于宫颈口小的女性,而传统宫腔造影管法更适用于顺产后或宫颈炎症导致宫颈口较大的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 子宫输卵管造影 鞘管 宫腔造影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子宫动静脉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樊蓓 韩超 +2 位作者 王雁 张晓峰 徐小红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111-1113,1118,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子宫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治疗和预后,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妇产医院2010-2016年确诊的15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子宫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3.9岁(23~51岁),平均孕... 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子宫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治疗和预后,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妇产医院2010-2016年确诊的15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子宫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3.9岁(23~51岁),平均孕次2.6次(0~5次)。53.3%的妊娠滋养肿瘤子宫动静脉瘘来源于完全性葡萄胎。14例患者(93.3%)出现症状,呈现慢性或急性异常阴道出血。14例患者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升高,而1例患者在诊断时HCG水平无法检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方法,但最终诊断的金标准是盆腔血管造影。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5例成功栓塞子宫的患者怀孕。结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反复原因不明的异常阴道出血,应考虑子宫动静脉瘘的诊断。盆腔血管造影检查、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是诊断、治疗子宫动静脉瘘优先考虑的方法,对妊娠无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动静脉瘘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增强扫描前高压注射系统两种试针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孔艳红 袁雁雯 +5 位作者 苗田 江桂莲 张艺 王克扬 钟朝晖 靳二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590-593,共4页
目的比较MRI增强扫描前两种检测高压注射系统状态试针方法的效果。方法实验一:在高压注射器针筒中分别抽入钆喷酸葡胺(Gd-DTPA)注射液和生理盐水后进行试针,首先同时推送两筒液体排液10 ml以排净导管内空气,而后仅推送生理盐水筒并采集... 目的比较MRI增强扫描前两种检测高压注射系统状态试针方法的效果。方法实验一:在高压注射器针筒中分别抽入钆喷酸葡胺(Gd-DTPA)注射液和生理盐水后进行试针,首先同时推送两筒液体排液10 ml以排净导管内空气,而后仅推送生理盐水筒并采集排出液20 ml,与等量纯净水、生理盐水、Gd-DTPA注射液同时进行CT扫描并测量CT值,分析取样液体的成分。实验二:以红色钢笔水代替Gd-DTPA注射液以相同步骤重复试针操作,肉眼观察高压注射器总导管内液体颜色的变化。结果在以实验一方法试针注射时,纯净水的CT值为-03.54±02.54 HU,生理盐水的CT值为15.81±02.43 HU,取样液体的CT值为44.54±06.07 HU,Gd-DTPA注射液的CT值为3 071±00.00HU。在以实验二方法试针注射时,高压注射器总导管内液体呈现淡红色。结论 MRI增强扫描前试针注射时采用含5ml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连接套管针注射可避免Gd-DTPA对比剂提前进入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高压注射器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