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谈环境化学的组成和特点 被引量:4
1
作者 任仁 《大学化学》 CAS 1993年第1期24-28,共5页
在世界上两次环境保护浪潮中,环境化学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文章介绍了环境化学的四个组成部分——环境污染化学、环境分析化学、污染生态化学和污染控制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特点。
关键词 环境化学 环境污染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区交通干线路口大气中PAHs污染情况测定 被引量:16
2
作者 郑大威 方方 +2 位作者 郑菁英 钟儒刚 戴乾圜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0-34,共5页
在北京市区选择了有代表性的7个繁华路口,分冬(采暖期)、夏(非采暖期)两季,分别采集大气飘尘,用索氏提取法进行样品处理后,选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对样品中的7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测试。初步探索了交... 在北京市区选择了有代表性的7个繁华路口,分冬(采暖期)、夏(非采暖期)两季,分别采集大气飘尘,用索氏提取法进行样品处理后,选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对样品中的7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测试。初步探索了交通要道口大气中PAHs的分布特征,并对PAHs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北京交通类型的点污染源中,无论是采暖期还是非采暖期。PAHs与苯并[a]芘(BaP)均有密切的相关性。本研究弥补了北京市交通污染监测中缺少PAHs测试数据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北京 大气污染 交通污染 交通路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模式识别——岭回归分光光度测定混合酚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惕川 黄敏 +3 位作者 李新云 张宝泉 张昱 程维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30-36,共7页
将苯酚、间甲酚、对氯酚、邻氯酚和间氯酚等5种挥发酚与MBTH反应显色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能获极难分辨的混合物的吸收光谱.本文采用聚类分析对波长-吸光度数据进行特征删选后,再以因子分析-岭回归法解析光谱,成功的确定了混合体系中的... 将苯酚、间甲酚、对氯酚、邻氯酚和间氯酚等5种挥发酚与MBTH反应显色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能获极难分辨的混合物的吸收光谱.本文采用聚类分析对波长-吸光度数据进行特征删选后,再以因子分析-岭回归法解析光谱,成功的确定了混合体系中的物种数、种类和含量.将该法用于印染废水中5种酚的同时定性与定量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回归 分光光度法 工业废水 化学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聚类-因子分析光度法同时测定工业废水中多组分酚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新云 王晶晶 +3 位作者 李惕川 张宝泉 邱雪梅 程维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7-17,共11页
提出以3-甲基-2-苯并噻唑腙(MBTH)为显色剂,将模糊聚类分析(FCA)与迭代目标因于分析(ITTFA)相结合,不经分离,对工业废水中光谱重叠严重的5种酚(苯酚、间甲酚、对-硝基酚、邻-硝基酚、间-硝基酚)体系进... 提出以3-甲基-2-苯并噻唑腙(MBTH)为显色剂,将模糊聚类分析(FCA)与迭代目标因于分析(ITTFA)相结合,不经分离,对工业废水中光谱重叠严重的5种酚(苯酚、间甲酚、对-硝基酚、邻-硝基酚、间-硝基酚)体系进行解析和同时测定,较成功地确定了混合体系的物种数、种类和各自的含量。并对合成模拟水样中5种酚的同时测定进行了初步研究,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回收率为97.8%~101.93%范围,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聚类 因子分析 分光光度法 工业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甜橙皮黄酮类等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翟福东 张淑芬 +2 位作者 王小逸 马炳伦 戴乾圜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9-43,共5页
对广西甜橙皮中的黄酮类等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从中性乙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种结晶成分,经理化性质的测定及光谱分析,有3种物质鉴定为甲氧基取代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Ⅰ... 对广西甜橙皮中的黄酮类等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从中性乙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种结晶成分,经理化性质的测定及光谱分析,有3种物质鉴定为甲氧基取代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Ⅰ);蜜桔素(Ⅱ)和川陈皮素(Ⅲ),另2种物质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Ⅳ)和木栓酮(Ⅴ).其中化合物Ⅰ和Ⅴ均是首次从国内柑桔果皮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的体外细胞抑瘤实验已初步表明,它对人体白血病细胞(K562)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橙皮 黄酮类化合物 化学成分 中药 密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废水中酚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6
6
作者 何先莉 赵淑珍 +1 位作者 沈忱 张岚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7-55,共9页
研究了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作脱色剂,萃淋树脂作吸附剂,0.3mol/LNH3·H2O或0.005mol/LNaOH洗脱酚的分光光度法.在0.1~2.5mg/L范围内符合朗白—比耳定律,回收率85%~96%.现场使用该... 研究了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作脱色剂,萃淋树脂作吸附剂,0.3mol/LNH3·H2O或0.005mol/LNaOH洗脱酚的分光光度法.在0.1~2.5mg/L范围内符合朗白—比耳定律,回收率85%~96%.现场使用该法采用固体试剂,标准纸色板比色定量,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含酚工业废水的现场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致癌物的控制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谭建军 阎红 +1 位作者 戴乾圜 郑菁英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6-48,共3页
本文简要叙述了人类癌症产生的原因,认为人类癌症有75%~90%与环境致癌物有关。主要就与人类致癌密切有关的三个方面:饮用水、食物、大气中的环境致癌物的控制方法加以论述,指出:消除和减少环境中的致癌物是降低癌症发病率的... 本文简要叙述了人类癌症产生的原因,认为人类癌症有75%~90%与环境致癌物有关。主要就与人类致癌密切有关的三个方面:饮用水、食物、大气中的环境致癌物的控制方法加以论述,指出:消除和减少环境中的致癌物是降低癌症发病率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致癌物 控制方法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环境监测人员工作因素的主因子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宝泉 刘庆东 王恺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15-119,共5页
利用电子计算机对影响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工作的诸多因素进行多元分析。通过数据处理及实例验证分析,找出了主要影响因素,为加强环境监测队伍的建设、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水平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依据。
关键词 环境监测 工作因素 主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流动注射预浓集原子吸收测定工业废水中的痕量Cu、Co、Ni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志英 李惕川 于炳泉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8-12,共5页
实验部分 1.仪器和试剂:HITACHI 180—80偏光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附056型记录仪;FIA—12型流动注射仪;六通进样阀(美国RHEODYNE联合公司)。 微型离子交换柱:内径1.5mm,柱管长70mm,实际装柱长度50~60mm(羟基磷灰石重0.009~0.10g)。... 实验部分 1.仪器和试剂:HITACHI 180—80偏光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附056型记录仪;FIA—12型流动注射仪;六通进样阀(美国RHEODYNE联合公司)。 微型离子交换柱:内径1.5mm,柱管长70mm,实际装柱长度50~60mm(羟基磷灰石重0.009~0.10g)。 柱材料:羟基磷灰石(60~80目)(北京工业大学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流动注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羟基磷灰石处理工业废水中铅和镉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新云 张宝泉 白晓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80-85,共6页
提出采用合成羟基磷灰石处理工业废水中铅和镉的方法,建立了处理铅、镉的最佳条件,实验了脱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操作方便,设备简单,交换吸附容量高,能同时脱除工业废水铅和镉,一次处理后,脱除率可达89%以上,能在较广的pH范围内... 提出采用合成羟基磷灰石处理工业废水中铅和镉的方法,建立了处理铅、镉的最佳条件,实验了脱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操作方便,设备简单,交换吸附容量高,能同时脱除工业废水铅和镉,一次处理后,脱除率可达89%以上,能在较广的pH范围内进行交换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工业废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Gel法合成LiMn_2O_4及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定国 王道 刘庆国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88-91,共4页
用溶胶-凝胶法在300℃、空气中制备了LiMn_2O_4粉体,初步讨论了LiMn_2O_4的生成机制,低温制备的样品含有少量的杂相Mn_2O_3,扫描电镜观察及粒度测定表明:粉体粒度为0.5μm左右,粒度分布均匀,比表面测定也证实样品为多孔状,这些都使得样... 用溶胶-凝胶法在300℃、空气中制备了LiMn_2O_4粉体,初步讨论了LiMn_2O_4的生成机制,低温制备的样品含有少量的杂相Mn_2O_3,扫描电镜观察及粒度测定表明:粉体粒度为0.5μm左右,粒度分布均匀,比表面测定也证实样品为多孔状,这些都使得样品具有良好的动力学性能.将此样品作为正极,锂为负极,电解液为1mol LiCLO_4(PC:EC:DME=1:1:2),组装成实验电池,测得LiMn_2O_4的可逆比容量为125mAh/g,样品循环充放电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性能 锰酸锂 电极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窥美国普通化学教材的现状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仁 沈平 《大学化学》 CAS 1998年第2期57-60,共4页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难以见到的国外教材的实际情况,提出利用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查找化学教材信息的方法,简单介绍了几本美国90年代的普通化学教材,并且就其理论深度、图文并茂、配套齐全、重视教学法等特点谈了几点印象。
关键词 普通化学教材 化学教材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东南郊正常人发中6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13
作者 武少华 赵淑珍 +1 位作者 刘长虹 刘秀英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3期86-90,共5页
用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冷原子吸收光谱对北京东南郊地区健康人头发中Pb、Ni、Zn、Cd、Cu、Hg 6种微量元素进行了测量。对不同年龄段及性别间的差异进行了讨论。从而得到了该地区人发中6种元素正常值的范围。
关键词 人发 微量元素 性别 年龄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反应器设计中的分叉(Bifurcation)及浑沌(Chaos)问题
14
作者 谭立扬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6,共6页
论述了从70年代中期以后在反应工程及控制工程中对分叉现象及浑沌现象所作的研究,提出了研究分叉现象的主要方法,这些方法对复杂反应系统的稳定性设计是极为重要的。
关键词 化学反应 反应器 设计 分叉 浑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APDC共沉淀-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废水中Cr(Ⅲ)
15
作者 黄志英 何先莉 房伟 《重庆环境科学》 1989年第2期25-29,共5页
在pH2.5条件下,采用Co—APDC共沉淀把Cr(Ⅵ)从样品中富集与Cr(Ⅲ)完全分离,滤液中的Cr(Ⅲ)用光度法测定。本方法回收率大于85%,重现性好,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本法适用于工业废水中Cr(Ⅲ)的测定。
关键词 APDC 共沉淀 分光光度法 废水 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郊住宅内厨房灶具燃烧污染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菁英 钟儒刚 +4 位作者 李佩珩 方方 郑大威 甄岩 戴乾圜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34-39,共6页
对北京市郊居民住宅内的厨房灶具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状况进行了监测,对不同污染物测定值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使用不同类型燃料的样品测定值之间的差异性进行了统计分析。为治理厨房灶具燃烧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灶具 燃烧 空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芳烃^(13)C-NMR化学位移的理论摸拟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大平 陈曦 戴乾圜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7,共7页
本文利用CNDO方法对十个多环芳烃化合物的^(13)C-NMR的化学位移进行了理论上的计算,并提出了一个联系分子电荷密度、键级和键长等多数的半经验公式。同时利用逆磁环电流,顺磁环电流,湾区推斥效应和迫位效应的影响,又... 本文利用CNDO方法对十个多环芳烃化合物的^(13)C-NMR的化学位移进行了理论上的计算,并提出了一个联系分子电荷密度、键级和键长等多数的半经验公式。同时利用逆磁环电流,顺磁环电流,湾区推斥效应和迫位效应的影响,又对多环芳烃的化学位移进行了校正,从而使得理论计算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通过时多环芳烃的^(13)C-NMR化学位移的回归分析表明:回归系数达到0.95,较好地反映了多环芳烃^(13)C-NMR化学位移与分子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NMR 多环芳烃 化学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测定工业废水中Cr(Ⅲ)和Cr(Ⅵ)
18
作者 赵淑珍 李惕川 +1 位作者 何先莉 蒋明蔚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77-82,共6页
提出了用微型Al_2O_3柱在线预浓集流动注射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灵敏测定Cr(Ⅲ)和Cr(Ⅵ)的方法,从过柱的Cr(Ⅲ)和Q(Ⅵ)混合液中分离(Ⅵ)浓集(Ⅲ),在357.8nm波长处先后获得Cr(Ⅵ)和Cr(Ⅲ)的漏过和洗脱响应,在0~1000μg/L浓度范围内得到... 提出了用微型Al_2O_3柱在线预浓集流动注射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灵敏测定Cr(Ⅲ)和Cr(Ⅵ)的方法,从过柱的Cr(Ⅲ)和Q(Ⅵ)混合液中分离(Ⅵ)浓集(Ⅲ),在357.8nm波长处先后获得Cr(Ⅵ)和Cr(Ⅲ)的漏过和洗脱响应,在0~1000μg/L浓度范围内得到Cr(Ⅲ)和Cr(Ⅵ)的线性校正曲线,该法用于电镀厂,开关厂实际废水样品测定,获得满意结果,回收率分别为100%~105%(Cr(Ⅲ))和82%~113%(Cr(Ⅵ)),RSD分别为2.8%(Cr(Ⅲ))和1.8%(Cr(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原子吸收光谱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杂多环芳烃^(13)C-NMR化学位移的理论探讨
19
作者 张大平 周志刚 +1 位作者 郑大威 戴乾圜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1995年第6期24-28,共5页
本文主要是对氮原子以sp~2杂化,孤氮电子占据sp~2杂化轨道,以这种形式成键的氮杂交变多环芳烃中的11个化合物的^(13)C-NMR的化学位移进行了计算。该计算依据CNDO方法一个联系分子电荷密度,键级和键长等参数的... 本文主要是对氮原子以sp~2杂化,孤氮电子占据sp~2杂化轨道,以这种形式成键的氮杂交变多环芳烃中的11个化合物的^(13)C-NMR的化学位移进行了计算。该计算依据CNDO方法一个联系分子电荷密度,键级和键长等参数的半经验公式。同时利用环电流、空间效应以及针对氮原子的屏蔽效应和去屏蔽效应的影响,通过分子动力学的考虑,得到理论上计算的化学位移,该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通过时^(13)C-NMR化学位移的回归分析表明,回归系数达到0.99,非常好地反映了氮杂多环芳烃^(13)C-NMR化学位移与分子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同时表明我们在处理诸多化学位移时考虑到的因素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NMR 氮杂多环芳烃 化学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降解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刘秀荣 吕晓猛 +2 位作者 纪树兰 李玉兰 谭立扬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03-108,共6页
通过采集水样及土壤样品,培养分离出对直链型十二烷基苯磺酸盐(LAS)具有专一的、高效降解活性的两种纯菌种。鉴定为:产碱杆菌(Alcaligencessp.)和芽孢杆菌(Bacillussp.)。并进一步做了两种菌降解... 通过采集水样及土壤样品,培养分离出对直链型十二烷基苯磺酸盐(LAS)具有专一的、高效降解活性的两种纯菌种。鉴定为:产碱杆菌(Alcaligencessp.)和芽孢杆菌(Bacillussp.)。并进一步做了两种菌降解LAS活性的试验,确定了它们在废水处理工程中应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生物降解 表面活性剂 L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