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合成及改性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策 王国庆 +2 位作者 王二锐 吴天昊 尉海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998-5011,共14页
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提升主要依赖于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其中发展高容量的正极材料成为关键。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LLOs)和高镍三元层状氧化物(NCM,Ni≥80%)等高容量正极材料成为了研究热点,其前体的开发对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发挥有... 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提升主要依赖于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其中发展高容量的正极材料成为关键。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LLOs)和高镍三元层状氧化物(NCM,Ni≥80%)等高容量正极材料成为了研究热点,其前体的开发对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发挥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工业化的角度对共沉淀法制备LLOs和NCM正极材料前体的反应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球形团聚体、单晶和浓度梯度等正极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并详细阐述了正极材料中晶面取向调控、掺杂及表界面处理等改性策略的原理及优缺点。文章指出,综合来看单晶材料表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但倍率性能有待进一步提升。浓度梯度正极材料不仅保持了高容量特性,还兼顾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有望突破高容量正极材料进一步发展的技术瓶颈。最后,基于本文作者课题组在高容量正极材料方面的研究,对正极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给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 前体 高容量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中国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2
作者 陈海生 李泓 +53 位作者 徐玉杰 陈满 王亮 戴兴建 徐德厚 唐西胜 李先锋 胡勇胜 马衍伟 刘语 苏伟 王青松 陈军 卓萍 肖立业 周学志 冯自平 蒋凯 尉海军 唐永炳 陈人杰 刘亚涛 张宇鑫 林曦鹏 郭欢 张涵 张长昆 胡东旭 容晓晖 张熊 金凯强 姜丽华 彭煜民 刘世奇 朱轶林 王星 周鑫 欧学武 庞全全 俞振华 刘为 岳芬 李臻 宋振 王志峰 宋文吉 林海波 李杰才 易斌 李福军 潘新慧 李丽 马一鸣 李煌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6-1552,共37页
本文对2022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总结了2022年中国储能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 本文对2022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总结了2022年中国储能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新型储能技术、集成技术和消防安全技术等。结果表明,2022年中国储能技术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方面均有重要进展,中国已成为世界储能技术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最活跃的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技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材料微区结构相场模拟的应用与展望
3
作者 刘方正 赵姝 尉海军 《科学通报》 2025年第9期1264-1283,共20页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存储器件,其性能的提升依赖于对材料结构多维度、多尺度特性的深入认识.除了晶体平均结构外,微区结构的功能性和不同微区结构之间的协同作用对电池性能有着深远影响,但仍存在着缺乏准确表征和模拟的挑战....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存储器件,其性能的提升依赖于对材料结构多维度、多尺度特性的深入认识.除了晶体平均结构外,微区结构的功能性和不同微区结构之间的协同作用对电池性能有着深远影响,但仍存在着缺乏准确表征和模拟的挑战.相场模拟作为一种多尺度、灵活性的方法,在揭示微区结构的设计和动态演化方面具有较高的潜力和优势.本文首先综述了微区结构对于锂离子电池材料的重要意义,随后讨论了相场模拟的基本理论基础及电化学相场模型,简要介绍了演化方程及体系自由能密度的构建方式.进一步从锂离子电池材料微区结构失效分析的角度,系统梳理了锂电化学沉积与枝晶生长、相分离与离子扩散、裂纹拓展等方面的相场模拟研究进展.最后,结合电化学相场模拟与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将相场模拟与第一性原理计算等方法结合形成的多尺度模拟手段的重要性,并重点展望了相场方法在锂离子电池材料微区结构设计与演化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相场模拟 正极材料 微区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