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硝化类型对污水脱氮过程中N_2O产生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秀红 彭永臻 +2 位作者 马涛 尚会来 吴昌永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3-637,共5页
采用好氧-缺氧SBR系统,研究实际生活污水脱氮过程中N2O的产生与释放情况,重点考察硝化类型对脱氮过程中N2O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生活污水脱氮过程中N2O主要产生于硝化阶段,而反硝化阶段有利于降低N2O产生量.硝化类型对脱氮过程中... 采用好氧-缺氧SBR系统,研究实际生活污水脱氮过程中N2O的产生与释放情况,重点考察硝化类型对脱氮过程中N2O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生活污水脱氮过程中N2O主要产生于硝化阶段,而反硝化阶段有利于降低N2O产生量.硝化类型对脱氮过程中N2O产生量有显著影响.全程硝化和短程硝化过程中N2O-N产生量分别为1.87,0.90mg/L,短程硝化过程中N2O产生量远低于全程硝化过程中N2O产生量.在DO浓度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应用实时过程控制,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可降低污水脱氮过程中N2O产生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N2O产生量 全程硝化 短程硝化 实时过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进水A/O工艺流量分配方法与策略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伟 彭永臻 +1 位作者 孙亚男 王淑莹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2,共4页
分段进水缺氧/好氧(A/O)工艺是一种高效的污水生物脱氮工艺。但原水多点投配给该工艺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为其优化运行带来一定困难。其中,可行的流量分配方法的建立是分段进水工艺发挥其优势并高效运行的瓶颈问题。提出3种不同的流... 分段进水缺氧/好氧(A/O)工艺是一种高效的污水生物脱氮工艺。但原水多点投配给该工艺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为其优化运行带来一定困难。其中,可行的流量分配方法的建立是分段进水工艺发挥其优势并高效运行的瓶颈问题。提出3种不同的流量分配方法并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1)采用等负荷流量分配法,其遵循的原则是保证各段硝化菌负荷相同,以利于硝化菌生长,优先满足系统硝化,最大程度地降低出水氨氮浓度;(2)采用流量分配系数,原则是各缺氧段进水有机物质恰好可以为上段好氧区产生的硝酸盐氮反硝化提供充足的电子供体。利用该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原水中碳源,发挥缺氧区反硝化潜力,并保证最后一段进水量最少,降低出水硝酸盐氮含量;(3)末端集中进水,用于暴雨等产生洪峰流量时,将进水点向系统末端移动,并加大末端进水量,以减小二沉池固体负荷,避免污泥冲刷流失。3种流量分配方法的提出,可以应对水厂不同的进水水质和出水要求,增强分段进水A/O生物脱氮工艺的实际可操作性,提高处理效率,为目前采用分段进水A/O工艺的污水厂的优化运行管理提供可靠的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生物脱氮 分段进水 A/O 流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温室气体N_2O的产生与控制 被引量:7
3
作者 吴昌永 彭永臻 +1 位作者 刘秀红 陈志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86-1589,共4页
针对温室气体N2O在大气中含量逐年上升的趋势,现有的大量研究表明,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微生物的硝化及反硝化代谢过程是污水处理过程中N2O的主要产生源.从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详细论述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2O的生成机理,并对影响其... 针对温室气体N2O在大气中含量逐年上升的趋势,现有的大量研究表明,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微生物的硝化及反硝化代谢过程是污水处理过程中N2O的主要产生源.从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详细论述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2O的生成机理,并对影响其产生量大小的因素温度、pH、溶解氧、SRT及C/N比等进行详细论述.最后从微生物种群优化和工艺运行的角度出发,初步提出降低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2O逸出量的控制策略,即维持相对较长的SRT,曝气时DO充足,反硝化时保证良好的缺氧条件,并维持系统处于中性或偏碱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N2O 生物脱氮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段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去除高标准景观补给水中氮磷营养物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海东 彭永臻 王淑莹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9-43,共5页
虑及回用水中营养物质对水体富营养化的不利影响,许多地区对景观补给水的氮磷含量制定了极为严格的标准。本研究考察了作为三级处理工艺的二段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在硝化、反硝化、化学除磷效率等方面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工艺的可行性,并进... 虑及回用水中营养物质对水体富营养化的不利影响,许多地区对景观补给水的氮磷含量制定了极为严格的标准。本研究考察了作为三级处理工艺的二段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在硝化、反硝化、化学除磷效率等方面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工艺的可行性,并进行了设计参数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此二段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的最后出水可满足回用水总氮小于2mg/L,总磷小于0.3mg/L的严格要求,且其较高的处理效率使得反应器可在较高的水力负荷下仍接近完全硝化与反硝化;在反应器的处理能力内,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可以在较高的滤速下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本工艺在抗水力负荷冲击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 回用水 脱氮 除磷 硝化 反硝化 滤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启动短程硝化过程起始pH值对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8
5
作者 王淑莹 李论 +2 位作者 李凌云 顾升波 杨庆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67-1072,共6页
为利用实际生活污水快速启动短程硝化,试验采用3个SBR装置在温度为25℃、PDO=2mg/L、曝气时间分别为T/2、3T/4、7T/8(T为从曝气开始到“氨谷”出现的时间)时考察亚硝酸盐积累的情况.运行12个周期后,3个反应器中的亚硝酸盐积累... 为利用实际生活污水快速启动短程硝化,试验采用3个SBR装置在温度为25℃、PDO=2mg/L、曝气时间分别为T/2、3T/4、7T/8(T为从曝气开始到“氨谷”出现的时间)时考察亚硝酸盐积累的情况.运行12个周期后,3个反应器中的亚硝酸盐积累率分别为5%、2%、5%.反应器混合液初始pH值从小于7.5水平调节到7.7-8.0,稳定运行几个周期后发现,亚硝酸盐积累率分别提高到了50%、47%、70%,曝气时间为7T/8时的反应器中的亚硝酸盐积累率上升速率最快,成功启动短程硝化.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曝气时间下,利用反应体系内pH对硝化菌群结构的影响及FA对硝酸菌的抑制作用可以提高亚硝酸盐积累率,快速启动短程硝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快速启动 短程硝化 游离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R工艺短程硝化快速启动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1
6
作者 李凌云 彭永臻 +2 位作者 杨庆 顾升波 李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2-317,共6页
以低COD/TN的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SBR反应器,对短程硝化的启动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温度30℃、溶解氧(DO)2.0mg/L、污泥龄为7d时,系统在实时控制条件下运行32周期,可以成功启动短程硝化.在总氮(TN)去除率>95%的情况下,... 以低COD/TN的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SBR反应器,对短程硝化的启动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温度30℃、溶解氧(DO)2.0mg/L、污泥龄为7d时,系统在实时控制条件下运行32周期,可以成功启动短程硝化.在总氮(TN)去除率>95%的情况下,亚硝酸盐积累率(NO2--N/NOx--N)>90%,随后的64d,温度恢复到常温(20~24℃),系统仍稳定运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表明,经过32个周期种群优化,污泥中氨氧化菌(AOB)的含量提高了38.9%,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含量降低了53.2%.在线动态控制DO浓度和曝气时间可以逐渐淘汰系统中的NOB,从而获得稳定的短程硝化,提高系统脱氮效率.[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短程生物脱氮 快速启动与维持 实际生活污水 实时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氨氮垃圾渗滤液SBR法短程深度生物脱氮 被引量:16
7
作者 孙洪伟 王淑莹 +2 位作者 王希明 时晓宁 彭永臻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06-1811,共6页
The 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 obtained from municipal solid waste(MSW) by using a lab-scale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 was studied.The aim of achieving and stabilizing partial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he 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 obtained from municipal solid waste(MSW) by using a lab-scale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 was studied.The aim of achieving and stabilizing partial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vanced nitrogen removal were investigat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for 95 days running,stable partial nitrification with nitrite accumulation rate above 92.5% was achieved and maintained successfully.The stable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via partial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was realized and the average removal efficiency of NH+4-N and TN were above 97.2% and 91.7%,respectively.The DO,ORP and pH could be used as the process control parameters for SBR reactor,because the characteristic points on the profiles indicated exactly the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end point.The 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NOB) was more sensitive than 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 to the free ammonia(FA) and free nitrite acid(FNA),so the activity of NOB was inhibited by the synergetic effect of highly concentrated FA and FNA in the SBR nitrification.Furthermore,the key factor of achieving and stabilizing partial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for a long time was optimization of nitrifying microbial population by the assistance of process control,which was proved by FISH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短程硝化反硝化 游离氨 游离亚硝酸 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UASB-A/O-SBR工艺深度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 被引量:9
8
作者 吴莉娜 宋燕杰 +2 位作者 刘牡 张树军 彭永臻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520-2525,共6页
应用"两级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缺氧/好氧(A/O)-序批式反应器(SBR)系统"深度处理实际晚期垃圾渗滤液,研究在A/O反应器中实现并维持稳定短程硝化的影响因素。该系统按如下模式运行:首先在一级UASB(UASB1)中实现反硝化,残余... 应用"两级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缺氧/好氧(A/O)-序批式反应器(SBR)系统"深度处理实际晚期垃圾渗滤液,研究在A/O反应器中实现并维持稳定短程硝化的影响因素。该系统按如下模式运行:首先在一级UASB(UASB1)中实现反硝化,残余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利用剩余COD(化学需氧量)在二级UASB(UASB2)中通过反硝化被进一步去除,之后在A/O反应器的好氧区进行NH4+-N的硝化,最后在SBR中去除硝化产生的亚硝态氮及硝态氮深度脱氮。试验结果表明:原渗滤液COD质量浓度仅3.00 g/L左右,氨氮质量浓度在2.00 g/L左右;系统进水采用将原渗滤液与生活污水1:1混合液,且投加相当于1.56 g/L COD的外碳源无水乙酸钠,将C和N质量浓度比由1.7提高到3.0;通过FA与FNA对NOB的联合抑制,在A/O反应器中实现了稳定的短程硝化,其中亚硝态氮积累率大与70%;产生的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在SBR中被彻底去除;最终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小于2 mg/L,氨氮的去除率为99%;最终出水总氮质量浓度为26 mg/L,系统总氮去除率接近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垃圾渗滤液 生活污水 短程硝化 UASB A/O SBR FA F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2^-作为电子受体对反硝化吸磷影响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侯红勋 彭永臻 +1 位作者 殷芳芳 刘秀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874-1879,共6页
在生物除磷系统中NO2-常被认为是反硝化吸收磷过程的抑制剂,而NO2-对反硝化吸磷抑制过程的抑制剂量的结果差别很大,缺乏动力学研究.本研究应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在不同的NO2-浓度和pH梯度下进行了反硝化吸收磷试验,其接种活性污泥取自A... 在生物除磷系统中NO2-常被认为是反硝化吸收磷过程的抑制剂,而NO2-对反硝化吸磷抑制过程的抑制剂量的结果差别很大,缺乏动力学研究.本研究应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在不同的NO2-浓度和pH梯度下进行了反硝化吸收磷试验,其接种活性污泥取自A2/O氧化沟中试反应器.SBR试验步骤为,取氧化沟好氧区活性污泥,先投加乙酸钠释放磷,然后投加NO2-吸收磷.大量试验发现NO2-和pH共同作用对反硝化吸磷产生了抑制.结果表明,①在恒定pH下,比反硝化速率和比吸磷速率与初始NO2-浓度均符合Andrews抑制动力学;②在6.5<pH<8.0,pH越低,NO2-对反硝化吸磷过程抑制越强,pH越高,抑制越弱;③反硝化吸磷过程动力学参数为:反硝化过程最大比反硝化速率rNmax为:4.55 mg/(g.h),半饱和常数KSN:2.14 mg/L;吸磷过程最大比吸磷速率rPmax为:3.06 mg/(g.h),半饱和常数KSP:2.64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生物除磷 反硝化除磷 NO2^-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源类型对生物除磷过程释放磷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侯红勋 王淑莹 +1 位作者 闫骏 彭永臻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081-2086,共6页
厌氧释放磷是生物除磷的重要部分,释放磷不充分是生物除磷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碳源种类对厌氧生物除磷的影响,以A2/O氧化沟工艺好氧末端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投加乙酸钠、丙酸钠、葡萄糖、甲醇和乙醇等碳源,在厌氧和缺氧状态下进... 厌氧释放磷是生物除磷的重要部分,释放磷不充分是生物除磷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碳源种类对厌氧生物除磷的影响,以A2/O氧化沟工艺好氧末端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投加乙酸钠、丙酸钠、葡萄糖、甲醇和乙醇等碳源,在厌氧和缺氧状态下进行释放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PAOs)以乙酸钠或丙酸钠为碳源释放磷速率很快,120min平均比释放磷速率分别为290.5和236.7mgP.(gVSS)-1.d-1;PAOs利用葡萄糖、乙醇和甲醇释放磷速率较低,比释放磷速率分别为49.4、38.8和8.91mgP.(gVSS)-1.d-1;(2)在缺氧条件下,PAOs以乙酸钠或丙酸钠为碳源释放磷速率与厌氧状态下释放磷速率相差不大,而其他3种碳源作用下,PAOs并不释放磷;(3)初始NO3-过高时,乙酸钠作为碳源,PAOs在释放磷结束后利用NO3-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吸收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磷 厌氧释放磷 碳源 PAOS N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O氧化沟工艺中NO3^-对生物除磷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彭永臻 侯红勋 +1 位作者 孙洪伟 马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11-1314,1328,共5页
为研究NO3^-对生物除磷的影响,采用A^2/O氧化沟中试对城市污水进行4个月的研究,并结合静态试验和实际A^2/O氧化沟污水处理厂运行结果,研究NO3^-对厌氧释磷影响,首次全面研究NO3^-对二沉池释磷的影响.中试试验反应器总有效容积为375 L.... 为研究NO3^-对生物除磷的影响,采用A^2/O氧化沟中试对城市污水进行4个月的研究,并结合静态试验和实际A^2/O氧化沟污水处理厂运行结果,研究NO3^-对厌氧释磷影响,首次全面研究NO3^-对二沉池释磷的影响.中试试验反应器总有效容积为375 L.结果表明,氧化沟出水ρ(NO3^-)〉5.0 mg/L时,回流污泥带入的NO3^-较多,不利于磷的释放,TP去除率随出水NO3^-的升高而降低;氧化沟出水ρ(NO3^-)〈5.0 mg/L时,NO3^-较低导致在二沉池中进行了内碳源释磷反应,TP去除率随NO3^-的降低而降低;静态试验结果证明当ρ(NO3^-)〉0.5 mg/L时,NO3^-抑制磷的内碳源释放.NO3^-降低至0.5 mg/L以下时,发生内碳源释磷,比内碳源释磷速率为0.18-0.47 mg/(gVSS.h);某污水处理厂运行结果也证明,二沉池污泥停留时间过长,发生内碳源释磷致使出水TP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A^2/O 氧化沟 生物除磷 N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生化处理过程中重金属离子问题 被引量:38
12
作者 彭永臻 张树军 +1 位作者 郑淑文 王淑莹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我国对城市生活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OD与NH4+-N的去除上,对渗滤液中重金属离子的专项研究几乎未见报道。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中重金属的种类及浓度,在渗滤液中的存在状态,渗滤液中重金属与其他成... 我国对城市生活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OD与NH4+-N的去除上,对渗滤液中重金属离子的专项研究几乎未见报道。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中重金属的种类及浓度,在渗滤液中的存在状态,渗滤液中重金属与其他成分(有机物、氨氮)的相互作用关系,辨证分析了重金属在渗滤液生化处理过程中的有益作用和毒性,归纳了重金属在渗滤液生化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同时总结分析了重金属的去除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重金属 有益作用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垃圾渗滤液两级UASB-A/O-SBR工艺短程深度脱氮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莉娜 彭永臻 +2 位作者 刘牡 宋燕杰 张树军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2-187,共6页
采用"两级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缺氧/好氧(A/O)-序批式反应器(SBR)工艺"对城市生活晚期垃圾渗滤液进行了深度处理。运行模式如下:首先在一级UASB(UASB1)中反硝化,UASB1出水中的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利用残余COD在二级UASB(UA... 采用"两级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缺氧/好氧(A/O)-序批式反应器(SBR)工艺"对城市生活晚期垃圾渗滤液进行了深度处理。运行模式如下:首先在一级UASB(UASB1)中反硝化,UASB1出水中的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利用残余COD在二级UASB(UASB2)中被进一步去除,在A/O反应器中利用残余COD进行反硝化以及将NH4+-N硝化,在SBR中去除硝化产生的亚硝态氮、硝态氮。试验中首先采用原渗滤液进入处理系统(20 d),然后采用原渗滤液与生活污水1∶1混合进入系统实现和维持稳定的短程硝化(60 d),最后采用原渗滤液与A/O反应〗器出水1∶1混合进入系统实现和维持稳定的短程硝化(60 d)。140 d的试验结果表明:原渗滤液的总氮浓度为2 300 mg.L-1,氨氮浓度在2 000 mg.L-1左右时,通过将原渗滤液与生活污水或A/O反应器出水1∶1混合,可以在A/O反应器中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其中亚硝态氮积累率为70%~88%。后续的SBR工艺,可彻底去除产生的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最终出水的氨氮浓度不到2 mg.L-1,总氮浓度为18~20 mg.L-1,系统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99.7%和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垃圾渗滤液 短程硝化 厌氧污泥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回流和前置区T_(HR)对氧化沟N、P去除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乔海兵 王淑莹 +2 位作者 姚学同 高春娣 侯红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8-412,共5页
为了进一步优化设选择池和厌氧池(前置区)的微孔曝气氧化沟系统的运行效果,运用3水平、3因素正交试验研究了污泥回流比及其分配比例、前置区水力停留时间对系统N、P去除的影响,通过对TN和TP去除率的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到:污泥回流比对脱N... 为了进一步优化设选择池和厌氧池(前置区)的微孔曝气氧化沟系统的运行效果,运用3水平、3因素正交试验研究了污泥回流比及其分配比例、前置区水力停留时间对系统N、P去除的影响,通过对TN和TP去除率的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到:污泥回流比对脱N、除P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前置区停留时间和污泥质量分配比对脱N影响不大,而对除P有一定影响.选取系统的最佳运行工况为:回流比为100%~125%;污泥质量分配比为3:7;前置区停留时间为1.9 h.此时出水中,ρTN<15 mg/L,ρTP<2.5 mg/L,TN可以稳定达标排放,但除P效果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沟 正交试验 脱N除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量分配对分段进水A/O工艺脱氮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伟 王淑莹 +2 位作者 孙亚男 殷芳芳 彭永臻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6-101,共6页
采用分段进水A/O中试脱氮系统处理实际生活污水,为充分利用原水碳源,采用流量分配系数法对进水流量进行分配.在高、低负荷,进水COD/TKN分别为3、5、7、9、11、13下,研究流量分配比对分段进水A/O工艺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负荷、... 采用分段进水A/O中试脱氮系统处理实际生活污水,为充分利用原水碳源,采用流量分配系数法对进水流量进行分配.在高、低负荷,进水COD/TKN分别为3、5、7、9、11、13下,研究流量分配比对分段进水A/O工艺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负荷、低C/N(COD/TKN<5)下,按流量分配系数分配流量,会造成系统硝化容量浪费,导致氨氮去除效果下降.而在高负荷、高C/N(COD/TKN>9),由于首端氨氮负荷过高,氨氮不能完全氧化,导致后段反硝化电子受体不足,造成系统碳源浪费,结果随C/N提高,总氮(TN)去除率却逐渐降低.而低负荷下,由于不存在硝化限制,系统TN去除率随进水C/N升高而升高,当C/N为13时,出水TN<2 mg/L,最高TN去除率可达97.6%.高、低负荷,不同C/N下的试验结果证明,高C/N污水(C/N>α),采用流量分配系数分配流量,可充分利用原水碳源,提高TN去除效率,但需保证各段硝化完全.而低C/N污水(C/N<α),C/N是决定TN去除率的关键因素,从保证硝化效果、利于硝化菌生长的角度考虑,不宜采用流量分配系数法分配流量,各段等负荷分配流量是一个可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脱氮 分段进水 A/O 流量分配
原文传递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2
16
作者 彭永臻 吴蕾 +2 位作者 马勇 王淑莹 李凌云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3-281,共9页
好氧颗粒污泥凭借其密实的结构、多样的微生物种群以及优良的沉降性能,已经引起了污水生物处理领域许多学者的兴趣.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和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及其... 好氧颗粒污泥凭借其密实的结构、多样的微生物种群以及优良的沉降性能,已经引起了污水生物处理领域许多学者的兴趣.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和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及其微生物相、环境条件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好氧颗粒污泥模型以及在处理市政污水和含毒工业废水上的应用,并展望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形成机制 影响因素 微生物相 沉淀时间 曝气强度
原文传递
游离氨对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的影响 被引量:26
17
作者 吴莉娜 彭永臻 +1 位作者 王淑莹 张树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428-3432,共5页
为了考察游离氨(free ammonia,FA)对高氮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的影响,采用"两级UASB-缺氧-好氧系统"处理实际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首先在UASB1中实现同时反硝化与产甲烷反应,COD在UASB2中进一步去除,在A/O反应器中利用残余COD... 为了考察游离氨(free ammonia,FA)对高氮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的影响,采用"两级UASB-缺氧-好氧系统"处理实际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首先在UASB1中实现同时反硝化与产甲烷反应,COD在UASB2中进一步去除,在A/O反应器中利用残余COD进行反硝化以及将NH4^+-N彻底硝化.试验共进行79 d,经历3个阶段,即稳定短程硝化(40 d)、短程硝化破坏(19d)、短程硝化恢复(20 d).结果表明,适当的游离氨浓度(40--70 mg.L^-1)可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如在阶段1中亚硝态氮积累率为97%,氨氮的去除率为99%.但游离氨浓度在160 mg.L^-1左右会抑制全部的硝化反应.在阶段3中,通过稀释原水降低了游离氨浓度,在短时间内就恢复了短程硝化.可见,游离氨是实现和维持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脱氮 短程硝化 游离氨 抑制
原文传递
硝化型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与启动 被引量:28
18
作者 王建华 陈永志 彭永臻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199-2203,共5页
近年来,曝气生物滤池广泛应用于污水硝化过程中,硝化型曝气生物滤池应运而生。采用快速排泥挂膜法和自然挂膜法相结合的复合挂膜法,考察了进水是否含有机物对硝化型曝气生物滤池挂膜的影响。在19℃、HRT=55 min、出水DO=8 mg/L、进水NH4... 近年来,曝气生物滤池广泛应用于污水硝化过程中,硝化型曝气生物滤池应运而生。采用快速排泥挂膜法和自然挂膜法相结合的复合挂膜法,考察了进水是否含有机物对硝化型曝气生物滤池挂膜的影响。在19℃、HRT=55 min、出水DO=8 mg/L、进水NH4+-N约为50 mg/L的条件下,两滤池挂膜启动时间差异较大,进水不含有机物的1#滤池挂膜成功仅需18 d,当其运行稳定时NH4+-N的去除率达到100%;而进水含有机物的2#滤池挂膜成功需24 d,当其运行稳定时,COD和NH4+-N去除率分别为84.6%和91.2%。此结果表明,与含有机物的实际生活污水相比,采用不含有机物的模拟生活污水启动硝化型曝气生物滤池挂膜启动时间可缩短6 d,这主要是由于异氧菌产率系数比硝化菌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型曝气生物滤池 挂膜方式 有机物 氨氮去除
原文传递
SBR双颗粒污泥系统脱氮除磷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旭 王淑莹 +2 位作者 彭永臻 吴蕾 朱云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37-1541,共5页
以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对SBR双颗粒污泥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A2N双颗粒污泥系统能使硝化菌和聚磷菌分别在各自最佳的环境中生长,有利于系统脱氮除磷的稳定和高效运行,可控制性也得到了提高.在COD为300mg·L-... 以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对SBR双颗粒污泥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A2N双颗粒污泥系统能使硝化菌和聚磷菌分别在各自最佳的环境中生长,有利于系统脱氮除磷的稳定和高效运行,可控制性也得到了提高.在COD为300mg·L-1条件下,系统对COD的平均去除率达到78.8%,大部分COD被聚磷菌用来合成PHA;当溶解氧控制在3.55~4.90mg·L-1和5.60~6.60mg·L-1之间时,硝化SBR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7.0%和94.5%.除磷SBR仅设置缺氧段时,磷去除率为72%;增设后曝气段后,磷去除率增至85%.NOx--N(NO2--N+NO3--N)的去除主要发生在缺氧段,在反硝化除磷时作为电子受体被去除,平均去除率为9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反硝化除磷菌 双污泥工艺 好氧颗粒污泥 SBR
原文传递
FNA的抑制作用及反硝化过程的交叉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马娟 王丽 +2 位作者 彭永臻 王淑莹 高永青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30-1035,共6页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通常被认为对反硝化细菌的代谢有抑制作用.通过大量批式试验,对不同浓度亚硝酸盐在不同pH条件下对硝酸盐还原的抑制作用及2种电子受体之间的交叉影响做了研究.结果表明,硝酸盐还原与游离亚硝酸(FNA)有显著的相关关系,FN...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通常被认为对反硝化细菌的代谢有抑制作用.通过大量批式试验,对不同浓度亚硝酸盐在不同pH条件下对硝酸盐还原的抑制作用及2种电子受体之间的交叉影响做了研究.结果表明,硝酸盐还原与游离亚硝酸(FNA)有显著的相关关系,FNA而非亚硝酸盐是硝酸盐还原的真正抑制剂.FNA浓度为0.01~0.025mg·L-1时硝酸盐还原能力受抑制程度为60%,当FNA浓度>0.2mg·L-1时,硝酸盐还原反应被完全抑制.此外,污泥亚硝酸盐还原能力也受FNA抑制,当FNA浓度由0.01mg·L-1增至0.2mg·L-1,亚硝酸盐还原能力下降80%.研究还发现,亚硝酸盐还原受硝酸盐抑制影响很小,不同浓度抑制剂下还原能力恢复达90%以上.相反,硝酸盐还原能力仅恢复3.04%~72.54%,且恢复程度主要取决于抑制剂投加量,而受抑制时间和抑制剂投加方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反应 游离亚硝酸 抑制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