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与符号价值:以鸿星尔克为例 *
1
作者 宋晴 《品牌研究》 2025年第1期0041-0044,共4页
本文运用符号消费理论深入剖析了“鸿星尔克现象”,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品牌符号价值的提升。符号消费理论指出,现代消费者在关注产品实用功能的同时,更看重其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履行社会... 本文运用符号消费理论深入剖析了“鸿星尔克现象”,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品牌符号价值的提升。符号消费理论指出,现代消费者在关注产品实用功能的同时,更看重其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本质上也是在构建和提升品牌的符号价值。通过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不仅为品牌注入了更多文化和情感内涵,还激发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从而提升品牌附加值并推动商业绩效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消费 鸿星尔克 社会责任 战略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自组织中的志愿互助与健康赋能过程--以北京H癌症患者自组织为例
2
作者 刘蔚玮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9-63,共5页
对癌症自组织中患者之间的志愿互助以及他们的健康赋能过程进行了长期的田野观察和民族志研究。研究发现癌症患者自组织是患者在确诊后健康赋能的重要途径和实践空间。患者之间的志愿互助促进了他们健康决策能力的形成,疾病管理能力的提... 对癌症自组织中患者之间的志愿互助以及他们的健康赋能过程进行了长期的田野观察和民族志研究。研究发现癌症患者自组织是患者在确诊后健康赋能的重要途径和实践空间。患者之间的志愿互助促进了他们健康决策能力的形成,疾病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通过自我效能感的重建实现心理重建和社会适应。癌症自组织中的健康赋能过程帮助癌症患者实现了改善疾病结果和生活质量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实践着一种从客体健康到主体健康的赋权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患者 志愿互助 健康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礼治与三治的乡村治理逻辑变迁——基于浙北乡村的田野考察
3
作者 吴越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62,共14页
基于浙北乡村的田野考察,探讨了传统中国乡村治理的礼治体系与现代的“三治融合”体系之间的治理逻辑差异。礼治是内部各要素相互嵌入并统合在一起的“合而治之”,而三治是各要素既有互补也有张力的“分而治之”。分别以义仓义学与公益... 基于浙北乡村的田野考察,探讨了传统中国乡村治理的礼治体系与现代的“三治融合”体系之间的治理逻辑差异。礼治是内部各要素相互嵌入并统合在一起的“合而治之”,而三治是各要素既有互补也有张力的“分而治之”。分别以义仓义学与公益基金、祠祀制度与民间信仰管理制度、家风家训与道德评选的三组对比为例,揭示了礼治嵌入于乡村内生秩序,是伦理政治信仰的一体化的特征,且具有身家国天下的一致性;而三治则更多由外生于乡村秩序的制度力量来建构,是制度分化、多元共治的体现,且强调公私领域之间的差异。这种治理逻辑上的不同,使得三治不能仅仅通过借用礼治的某些形式来实现融合。在新的社会条件和制度条件下,三治体系化的重点不在于“合”,而在于“融”,即需要以情境化的治理实践方式来实现基于分化性逻辑的融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礼治 三治融合 治理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农就业稳定性的农户分化与土地流转
4
作者 宋国恺 崔会良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78-85,共8页
土地流转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以河南省W县的5个村庄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参与观察法从社会学角度运用农户分化的视角,揭示农户分化与土地流转之间的关系,分析现阶段土地流转相对稳定或较为理性的原因。研究发现,农户分... 土地流转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以河南省W县的5个村庄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参与观察法从社会学角度运用农户分化的视角,揭示农户分化与土地流转之间的关系,分析现阶段土地流转相对稳定或较为理性的原因。研究发现,农户分化正向影响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农户分化程度越高,农户越倾向于流转出土地,非农就业的稳定性是农户土地流转的关键变量。基于此,认为农户分化达到一定程度并实现了家庭劳动力的非农转移,才会选择转出土地。稳定的非农兼业户转出土地的概率要高于不稳定的非农兼业户,并据此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分化 土地流转 非农就业稳定性 土地流转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改革探索——以本科生《文献检索与综述》课程为例
5
作者 张阳阳 《教育进展》 2025年第2期875-881,共7页
《文献检索与综述》课程旨在帮助本科生打好学术基本功、建立学术思维、了解学术规范。此类课程在实践中主要面临理论讲解与学生实践不平衡、学习过程中互动不充分以及课程体系不系统三类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围绕... 《文献检索与综述》课程旨在帮助本科生打好学术基本功、建立学术思维、了解学术规范。此类课程在实践中主要面临理论讲解与学生实践不平衡、学习过程中互动不充分以及课程体系不系统三类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围绕发挥学生自主性、创设学习情境和建立学习共同体三个核心要素,本课程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方法上,借助项目式学习、案例教学、范例拆解等使学生成为知识建构的主体;内容上,注重知识衔接;评价上,加强师生和学生互动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这些改革措施在改善学习效果、创新本科生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The course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and review” aims to help undergraduates lay a solid foundation in academic basics, establish academic thinking and obey academic norms. Three types of problems are identified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namely, the imbalance between theoretical instruction and student practice, insufficient interaction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lack of systematicness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To address the above issues, based on the learning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and centering around students’ autonomy, learning situation creation and learning community establishment, this course has carried out explorations on teaching reform forms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s and evaluation approaches. In terms of teaching methods, diverse methods are developed, by implement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case-based instruction and example analysis, students are enabled to become the main body in knowledge construction. Regarding content, the logics of knowledge are emphasized. As for evaluation, the role of the learning community is fully exerted through the mentorship system and student interactions. This reform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improving learning and innovating undergraduate talent culti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检索与综述》 本科生 教学改革 学生自主性 学习情境 学习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流转制度差异的实践逻辑与创新路径
6
作者 梁伟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4,共13页
区域差异是我国农地流转制度实践的重要特征,深入探析农地流转制度实践的区域差异,对于推动农地流转制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功能属性-治理结构”的分析框架,比较苏南Z县和湖北S县的农地流转制度实践,分析发现,乡村工业化水平和基... 区域差异是我国农地流转制度实践的重要特征,深入探析农地流转制度实践的区域差异,对于推动农地流转制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功能属性-治理结构”的分析框架,比较苏南Z县和湖北S县的农地流转制度实践,分析发现,乡村工业化水平和基层治理能力的差异导致了两地农地流转制度实践的差异。在苏南Z县,高度发达的乡村工业化加速了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强化了农地流转制度提升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经济功能;良好的经济条件也为基层政府和村集体提供了充足的治理资源,形成了政社共治的农地流转治理格局。在湖北S县,非农产业难以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农地流转制度仍需具有福利供给的保障功能;薄弱的经济基础也导致基层政府和村集体治理资源匮乏,农地流转在社区内自发进行,形成关系治理的农地流转治理格局。因此,东部发达地区的农地流转制度创新应通过规范市场降低农地流转风险,中西部地区的农地流转制度创新应在坚持村社本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村集体的统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制度差异 功能属性 治理结构 村集体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流转中的农户土地权益保障:创新模式与实践逻辑
7
作者 梁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8,共12页
农地流转需兼顾农地资源配置效率与农户土地权益保障。皖东T市的经验表明,村社自治型农地流转模式是保障农户土地权益的重要路径,该模式具有分散农户组织化、权利实践公共化和资源分配社区化的实践特征,形成了整体性的土地权益保障体系... 农地流转需兼顾农地资源配置效率与农户土地权益保障。皖东T市的经验表明,村社自治型农地流转模式是保障农户土地权益的重要路径,该模式具有分散农户组织化、权利实践公共化和资源分配社区化的实践特征,形成了整体性的土地权益保障体系,包括农地整合的集体同意机制、经营主体筛选的村社本位机制和弹性地租的民主协商机制。村社自治型农地流转模式的关键在于其内含了农户土地权益保障的自主治理系统。首先,地方政府通过制度供给实现了对村集体的激活,为农户土地权益保障奠定了客观基础;其次,农户基于信任关系主动赋权村集体,促使村集体获得统筹与组织农户的权能;最后,农户以集体统筹为基础推动农地流转,同时开展土地权益的公共实践,实现了农地资源高效配置与农户土地权益保障的双重目标。在农地“三权分置”的背景下,村社自治型农地流转模式对于农地流转制度创新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自主治理 村集体 “三权分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影响下乡村集市发展现状及对策——以河北省H市N镇为例
8
作者 刘瑞娟 《新西部》 2025年第2期124-130,共7页
乡村集市作为农村基层市场,对生产生活意义重大。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21世纪,虽然受到一定冲击,但以河北省H市N镇为例研究,发现其发展态势依然积极。N镇集市规模持续扩大,商贩数量增加,中老年群体更是青睐集市购物。其繁荣源于经济功能稳... 乡村集市作为农村基层市场,对生产生活意义重大。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21世纪,虽然受到一定冲击,但以河北省H市N镇为例研究,发现其发展态势依然积极。N镇集市规模持续扩大,商贩数量增加,中老年群体更是青睐集市购物。其繁荣源于经济功能稳固,能及时供应不适宜网购的商品,适应村民消费能力;具备独特娱乐和社交功能,是村民休闲娱乐、信息交流场所;中老年群体因信任传统集市而热衷前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功能 乡村集市 中老年群体 交流场所 农村基层 互联网影响 发展态势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作品中教师形象异化探讨
9
作者 赵昕阳 《品牌研究》 2025年第2期0286-0288,共3页
本文深入探讨了我国影视作品中教师道德形象的塑造问题,通过对2023年国产电影票房前一百位中有教师角色的作品进行文本分析,揭示了电影对教师形象塑造的圣人化现状,并结合职业伦理理论对其原因与影响进行了阐释。研究发现,圣人化教师形... 本文深入探讨了我国影视作品中教师道德形象的塑造问题,通过对2023年国产电影票房前一百位中有教师角色的作品进行文本分析,揭示了电影对教师形象塑造的圣人化现状,并结合职业伦理理论对其原因与影响进行了阐释。研究发现,圣人化教师形象有助于重塑教师职业道德伦理,但过度美化会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作品 教师形象 圣人化 职业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生育率背景下中国婚姻家庭辅导政策考察
10
作者 郝海波 《社会政策研究》 2025年第1期42-55,M0003,共15页
婚姻家庭辅导旨在促进构建平等、和谐、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在构建新型婚育文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中国的婚姻家庭辅导政策经历了从初步探索、规范确立到深化发展的演进过程,现已成为婚姻... 婚姻家庭辅导旨在促进构建平等、和谐、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在构建新型婚育文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中国的婚姻家庭辅导政策经历了从初步探索、规范确立到深化发展的演进过程,现已成为婚姻家庭政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人口出生率持续下滑、家庭功能不断弱化以及婚育文化观念日益淡薄,中国婚姻家庭辅导政策亟须适时进行结构性的创新与调整。为此,本文系统回顾中国婚姻家庭辅导政策的发展历程,识别政策变迁的模式与趋势。这不仅有助于全面理解婚姻家庭辅导政策的历史脉络,而且能够深化对国家治理理念变换逻辑的认识,同时也为准确把握婚姻家庭辅导政策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家庭辅导 低生育率 政策变迁 历史制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赋能如何促进土地细碎化治理?--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分析
11
作者 梁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03-111,共9页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构建“调适-整合-行动”的集体治理能力分析框架,对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的土地连片经营实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通过调整土地制度,为村社集体提供了政策机会与制度空间,村社集体通过组织学习获得政策知识并且...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构建“调适-整合-行动”的集体治理能力分析框架,对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的土地连片经营实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通过调整土地制度,为村社集体提供了政策机会与制度空间,村社集体通过组织学习获得政策知识并且统合治理目标,提升自身的调适能力;地方政府通过向村社集体供给治理资源,为村社集体奠定治理的物质基础,村社集体以此为基础整合多元治理主体,提升自身的整合能力;地方政府通过权限下放形成对村社集体的有效激励,村社集体通过集体动员推动公共意志生成,提升自身的行动能力。在集体治理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多元主体的土地细碎化治理合力形成,细碎土地整合与土地组织化流转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细碎化 行政赋能 集体治理能力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社会建设新要求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志强 秦瑶 +1 位作者 郭进挺 谢彭 《理论视野》 CSSCI 2018年第3期17-24,53,共9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社会建设的论述上有众多亮点。首先是新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的转化、新的战略目标对社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其次是阐发了民生建设的动力、原则、目标及新的部署;再次是提出了社会治理的新方略;最后是强调了来自各社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社会建设的论述上有众多亮点。首先是新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的转化、新的战略目标对社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其次是阐发了民生建设的动力、原则、目标及新的部署;再次是提出了社会治理的新方略;最后是强调了来自各社会阶层的建设者在新时代下应有新作为。这些亮点是对社会建设历史规律的科学洞见和把握,对新时代中国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建设 新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补充”抑或“劳动素质”:青少年家务劳动技能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赵卫华 李晶晶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90-100,116,共12页
根据中小学生发展状况全国调查数据,运用OLS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家庭、性别、学校教育等因素对青少年家务劳动技能的影响,检验了青少年家务劳动的“劳动补充假设”和“劳动素质假设”。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家务劳动技能受到家庭状况、... 根据中小学生发展状况全国调查数据,运用OLS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家庭、性别、学校教育等因素对青少年家务劳动技能的影响,检验了青少年家务劳动的“劳动补充假设”和“劳动素质假设”。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家务劳动技能受到家庭状况、个人性别及性别观念、学校教育等多种因素的显著影响。农村家庭青少年家务劳动技能显著低于城市青少年;相比于中等经济条件者,家庭经济比较富裕的青少年家务劳动技能水平更高,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和非常富裕者家务劳动技能水平显著更低;女生总体高于男生,农村男女青少年的劳动技能差别更大,父亲受教育程度提高会显著降低女生的家务劳动技能水平,缩小男女生家务劳动技能差异;性别观念比较平等的青少年,其家务劳动技能水平更高;家庭中兄弟姐妹越多,青少年家务劳动技能水平越高。学校劳技课显著提高学生的家务劳动技能水平。结果表明:青少年家务劳动技能不是补充家务劳动的结果,而是劳动教育的结果。因此,本研究基本否定了青少年家务劳动技能形成的“劳动补充假设”,支持了“劳动素质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家务劳动技能 劳动素质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关系调节到利益协商: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的居民议事方法研究
14
作者 李阿琳 李依慧 马璐 《社会治理》 2024年第6期86-98,共13页
社区的概念存在社会关系与地域空间两个认知路径。老旧小区在住房制度转型中不断加强的政府—产权单位—居民的垂直关系,强化了小区公共空间的集体生活资源属性。这使老旧小区改造的议事会既要调节政府、物业和居民等多方之间的关系,也... 社区的概念存在社会关系与地域空间两个认知路径。老旧小区在住房制度转型中不断加强的政府—产权单位—居民的垂直关系,强化了小区公共空间的集体生活资源属性。这使老旧小区改造的议事会既要调节政府、物业和居民等多方之间的关系,也要解决集体生活资源如何在所有居民之间进行分配的利益问题。本文通过N小区公共空间改造的居民议事会总结出利益协商类议事会的具体工作方法,包括扩大参与人员至所有居民、让各种不同的利益诉求浮现、制定利益分配的规则与原则、采取适宜投票的议事会方法以及组织相关利益群体对冲突的利益进行协商。这一过程面临着居民的组织化困境,成为规划师、专业社工等介入社区治理要应对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居民议事会 关系调节 利益协商 老旧小区 公共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社会工作要有中国特色
15
作者 杨荣 《中国社会工作》 2025年第1期9-9,共1页
社会工作是以助人自助、服务社会为宗旨的专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有着不同的地区实践和理论发展。1987年民政部联合北京大学举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培训班,开设相关专业,拉开了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序幕。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转型加... 社会工作是以助人自助、服务社会为宗旨的专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有着不同的地区实践和理论发展。1987年民政部联合北京大学举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培训班,开设相关专业,拉开了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序幕。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转型加速,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对专业社会工作的需求大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教育 助人自助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社会转型 全球范围 有中国特色 北京大学
原文传递
社会工作是做人的工作
16
作者 杨荣 《中国社会工作》 2025年第4期9-9,共1页
我国的社会工作既要强调专业性,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修复或增强社会功能,增进社会福祉和社会发展;又要强调社会性,认真分析人在社会情境中的问题和需求,扎实做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更好回应群众关切。无论专... 我国的社会工作既要强调专业性,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修复或增强社会功能,增进社会福祉和社会发展;又要强调社会性,认真分析人在社会情境中的问题和需求,扎实做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更好回应群众关切。无论专业性还是社会性,从根本上说,社会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就是做群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社会情境 社会福祉 做人 专业性 社会性 群众
原文传递
分化与支配:对社区治理分析的一种框架类型探讨
17
作者 韩秀记 王睿洁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5-90,共6页
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转型加速,基层社会秩序和治理方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社区制取代单位制成为基层社会的治理制度,社区治理主体和功能等发生分化。同时,基于中国国情的新时代社会治... 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转型加速,基层社会秩序和治理方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社区制取代单位制成为基层社会的治理制度,社区治理主体和功能等发生分化。同时,基于中国国情的新时代社会治理实践,不断强化党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作用,为解决基层社会公共问题提供整合力量。因此,从分化与支配的二维分析角度出发,可以构建出社区治理模式的四种理想类型,即总体性管理、失效型管理、服务型治理、共治型治理。而这种四种治理类型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社区治理的发展历程,类型化地呈现了各地城乡社区治理的多样形态,为中国社会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了实践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分化维度 支配维度 治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心理咨询教学中的应用
18
作者 付琳 周晨琛 +2 位作者 刘在田 程锦 易春丽 《教育进展》 2024年第12期352-358,共7页
心理咨询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升实践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体验式教学提供了一种可以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的环境。将体验式学习应用于心理咨询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自我觉察、促进反思... 心理咨询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升实践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体验式教学提供了一种可以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的环境。将体验式学习应用于心理咨询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自我觉察、促进反思,并实现自我成长。本文立足于体验式教学法,探索性地构建了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咨询教学中的应用模式,详细阐述了体验、反思、归纳、应用四个阶段可采取的教学形式、教师在该阶段承担的角色,结合具体事例阐明体验式教学在高校心理咨询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形式,最后总结了体验式教学应用于心理咨询教学的重要意义。The course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ims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y in real situations by learning the basic theories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practicing with them. Experiential teaching provides students with a context to explore, improve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skills, in which students can discover,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The application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eaching contributes to students by enhancing their self-awareness and promote their inspection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experiential teaching i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ourse, elaborates the teaching forms that can be adopted in the four stages of experience, reflection, induction and application, and the role of teachers in each stage, and expound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forms of experiential teaching i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with some examples. Finally, 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experiential teaching i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ourse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心理咨询 会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小农户组织化:现实境遇与实践路径
19
作者 梁伟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7-86,共10页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以小农户组织化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再造村社集体进而发挥其治理功能,对于实现小农户组织化具有重要价值。以鄂中S县的土地“按户连片”为研究案例,探讨村社集体再造与小农户组织化的实践路径。研究发现,为应对小农...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以小农户组织化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再造村社集体进而发挥其治理功能,对于实现小农户组织化具有重要价值。以鄂中S县的土地“按户连片”为研究案例,探讨村社集体再造与小农户组织化的实践路径。研究发现,为应对小农户生产面临的土地细碎化问题与公共物品供给问题,S县通过正式制度供给、公共诉求回应与嵌入式资源输入的方式赋能村社集体,实现了对村社集体的治理再造。在治理再造的基础上,村社集体便能充分发挥治理功能,从而实现小农户的组织化:首先,村社集体借助社会动员的方式生成集体行动的公共意志,促使小农户积极参与公共治理事务;其次,村社集体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协调土地利益,实现集体内部的利益平衡;最后,村社集体通过利益整合与社会整合将小农户有效组织起来,在推动土地“按户连片”的过程中克服小农户的生产困境。这对于更好地发挥村社集体的治理功能进而实现小农户组织化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村社集体 小农户 组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婚姻匹配对父母育儿分工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刘锦含 朱美静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8,共15页
育儿分工作为家庭生活的一个重要面向,不仅影响夫妻劳动参与、婚姻质量与儿童发展,对家庭生育决策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教育扩张进程的推进,中国教育婚姻匹配模式逐渐发生改变,家庭生活中夫妻双方针对育儿分工的协商互动也随之变化。文... 育儿分工作为家庭生活的一个重要面向,不仅影响夫妻劳动参与、婚姻质量与儿童发展,对家庭生育决策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教育扩张进程的推进,中国教育婚姻匹配模式逐渐发生改变,家庭生活中夫妻双方针对育儿分工的协商互动也随之变化。文章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4~2015学年追踪数据,使用分数响应回归模型,考察了青少年家庭中父母的教育婚姻匹配模式对各类育儿活动分工安排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父母教育婚姻匹配模式对照顾子女日常生活起居的分工安排影响较为有限,母亲的投入时间始终多于父亲。其次,辅导子女功课学习的分工安排受到父母教育婚姻匹配模式的显著影响,由受教育程度相对更高的一方主导,但双方受教育程度相同时,母亲会付出更多时间。最后,在男高女低的教育婚姻匹配模式下,父亲更可能与母亲共同参与陪同子女娱乐玩耍,但不会成为该项育儿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实证结果表明,父母育儿分工既包含基于相对受教育程度的理性考虑,也受到社会性别角色观念的影响,两种机制交互作用,在不同类型的育儿活动中塑造出不同的育儿分工安排。总体上看,母亲仍为育儿任务的主要承担者,父亲更可能以辅助者的角色参与育儿活动。基于此,研究从增强育儿的性别平等化观念、提供有针对性的育儿政策与服务等方面为促进家庭和谐发展与扭转低生育率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婚姻匹配 育儿分工 性别角色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