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怀柔应急备用地下水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宇 魏加华 张远东 《城市地质》 2009年第1期34-38,共5页
北京是一个以地下水供水为主的大都市,约67%的供水依靠地下水。自1999年以来因连续干旱,地表水源锐减,北京市建成了多处城市应急备用地下水水源地,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提高应急水源地管理水平,建立了基于GIS的、集实... 北京是一个以地下水供水为主的大都市,约67%的供水依靠地下水。自1999年以来因连续干旱,地表水源锐减,北京市建成了多处城市应急备用地下水水源地,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提高应急水源地管理水平,建立了基于GIS的、集实时监测、统计报表、模拟评价和管理预警于一体的应急水源地管理信息系统(EGWMIS)。该系统的应用提升了地下水水源地的管理水平,增强了地下水开采的科学性,提高了供水保证程度和供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应急地下水源地 管理信息系统 地下水模型 供水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海山磷酸盐的锶同位素成分及形成年代 被引量:13
2
作者 潘家华 刘淑琴 +1 位作者 杨忆 刘学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0-355,共6页
作者首次对太平洋不同海山上与富钴结壳伴生的各种产状的磷酸盐的锶同位素成分及其形成年代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 ,我国调查区磷酸盐的87Sr/ 86Sr比值变化于 0 .70 76 6至 0 .70 84 2之间 ,形成年代相当于距今 2 1Ma至 39.5Ma。磷... 作者首次对太平洋不同海山上与富钴结壳伴生的各种产状的磷酸盐的锶同位素成分及其形成年代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 ,我国调查区磷酸盐的87Sr/ 86Sr比值变化于 0 .70 76 6至 0 .70 84 2之间 ,形成年代相当于距今 2 1Ma至 39.5Ma。磷酸盐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晚始新世_早渐新世及晚渐新世_早中新世期间。西、中太平洋磷酸盐形成年代的一致性揭示 ,自晚始新世至早中新世 ,在太平洋水下海山上曾发生过广泛的磷酸盐化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大洋磷酸盐 锶同位素 形成年代 太平洋 富钴结壳 古海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海山磷酸盐的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潘家华 刘淑琴 +1 位作者 杨忆 刘学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4-541,共8页
本文对主要取自于西太平洋我国调查区内不同海山、不同水深、不同产状的13个磷酸盐样品进行了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测定,以探讨与大洋富钴结壳密切伴生的磷酸盐的常、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磷酸盐中主要氧... 本文对主要取自于西太平洋我国调查区内不同海山、不同水深、不同产状的13个磷酸盐样品进行了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测定,以探讨与大洋富钴结壳密切伴生的磷酸盐的常、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磷酸盐中主要氧化物的平均值与赤道太平洋的相近,暗示两者可能有相似的形成环境和形成机制。磷酸盐中微量元素Sr、Ba、Co、Cu、Ni及U丰度分别变化于862×10^(-6)~2181×10^(-6)、29×10^(-6)~3429×10^(-6)、6.3×10^(-6)~115×10^(-6)、23×10^(-6)~263×10^(-6)、12×10^(-6)~825×10^(-6)及4×10^(-6)~11×10^(-6),丰度多数低于泥质岩平均值,其CaO/P_2O_5、F/CO_2、Sr/P_2O_5值及常量、微量元素间的相关关系,清晰地显示了磷酸盐的种类、成分与结构、形成的地质背景和元素的主要组合特征。磷酸盐的稀土丰度为136.50×10^(-6)~853.70×10^(-6);Ce~*变化于0.01~0.18之间;(Ce/Yb)_N值变化于0.01~0.21之间。研究证实,不同产状磷酸盐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一致,曲线相互平行,基本不呈现交叉现象,均呈Ce强烈亏损,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大及重稀土富集的型式。调查区、赤道太平洋、中太平洋磷酸盐的稀土元素丰度、Ce~*、Ce/Yb值以及它们与海水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似的特征,也进一步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山磷酸盐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西太平洋 富钴结壳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水下海山磷酸盐的成因及形成环境 被引量:11
4
作者 潘家华 刘淑琴 +1 位作者 杨忆 刘学清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3-458,共6页
笔者首次对太平洋与大洋富钴结壳密切相关的海山磷酸盐的成因及形成环境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 ,各种产出形态的磷酸盐都不同程度地交代碳酸盐等含钙物质 ,而呈现出交代生物结构、交代凝灰结构、交代角砾状结构及交代填间结构... 笔者首次对太平洋与大洋富钴结壳密切相关的海山磷酸盐的成因及形成环境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 ,各种产出形态的磷酸盐都不同程度地交代碳酸盐等含钙物质 ,而呈现出交代生物结构、交代凝灰结构、交代角砾状结构及交代填间结构等各种交代结构 ,反映了磷酸盐的交代成因。此外 ,其δ13 C值 (变化于 0 .7‰~ 2 .0‰之间 )也证实其属于交代成因。磷酸盐中Na、Mg、Sr、F、P2 O5含量以及Na/P2 O5、Mg/P2 O5、Sr/P2 O5、F/P2 O5的比值 ,特别是晶格中结构CO2 的含量 (变化于 5 .7%~ 6 .2 %之间 ) ,与形成于氧化环境下的Blakeplateau、ChathamRise、AgulhasBank等处的磷酸盐相近 ,表明调查区磷酸盐亦形成于氧化环境。氧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 ,磷酸盐的形成温度为 5 .8~ 14 .8℃ ,平均为 11.5℃ ,显示其形成于正常的海水温度环境。西、中太平洋海山磷酸盐形成环境十分接近的事实暗示 ,西、中太平洋广大区域内的成磷事件存在着时间上和成因上的统一性和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磷酸盐 氧同位素测定 海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富钴结壳的类型、分布与产状 被引量:5
5
作者 潘家华 刘淑琴 +1 位作者 杨忆 刘学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44-47,共4页
作者首次对西太平洋我国调查区内富钴结壳不同类型的特征、结壳的分布、结壳厚度在空间上的变化、基底岩石类型对结壳分布的影响、地形坡角与结壳分布的关系以及结壳产出的海底微地貌形态开展了详细研究。成果为深入研究结壳的成因、分... 作者首次对西太平洋我国调查区内富钴结壳不同类型的特征、结壳的分布、结壳厚度在空间上的变化、基底岩石类型对结壳分布的影响、地形坡角与结壳分布的关系以及结壳产出的海底微地貌形态开展了详细研究。成果为深入研究结壳的成因、分布富集规律及正确选择我国"结壳开辟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结壳 类型 分布和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